查看原文
其他

《论语》练习题1

张继彦 彦师语文课堂 2022-05-09

北京语文历年期末一模二模高考汇编(持续更新)


北京市丰台区高三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练习

北京市西城区高三语文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2020北京海淀高三(上)期末语文(含答案)

北京市东城区2020届高三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

北京市石景山区2020学年高三期末语 文试卷

北京市大兴区2020年高三年级期末语文试卷

北京市朝阳区2020届高三期末语文质量检测

北京市昌平区2020届高三年级语文期末质量抽测


2020北京西城高二(上)期末语文 试卷及答案

北京市朝阳区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试卷

2019-2020学年北京市昌平区新学道临川学校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

2020年西城区高一年级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0年海淀区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调研

2019-2020学年北京市石景山区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


2020北京各区期末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汇编

2020北京各区高三期末文言文阅读汇编

海淀区2020届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练习议论文标杆文

2020北京西城高三期末作文议论文例文

2020北京各区高三期末古诗鉴赏汇编

2020北京各区高三散文阅读汇编

2020北京期末高三各区作文、微写作、语言运用汇编

2020北京高三西城区期末记叙文例文

2020北京高三期末丰台区议论文《我看流行语》例文

海淀区2020届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练习议论文标杆文(最全版)

2020北京各区期末《论语》习题汇编

2019北京各区高三一模《论语》习题汇编

2020北京各区期末《红楼梦》6分试题汇编

2020北京高三各区语言运用题6分汇编(最无聊的新题型)

1.(6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下列各题。

材料一: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                                               (《论语•颜渊》)

材料二: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              (《论语•子罕》)

(1)材料一中棘子成认为“君子质而已矣”,这里“质”是指   。子 贡运用“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的比喻说明“文”与“质”的关系,“鞟”用来比喻“                         ”。

(2)以材料二为例,结合现实评析材料一中子贡的文质观。

 

 

 

 

2.(1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论语》1.2)

 

材料二: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论语》3.3)

材料三:夫礼者,自卑而尊人。虽负贩者必有尊也,而况富贵乎?富贵而知好礼,则不骄不淫;贫贱而知好礼,则志不慑。                                                                      (《礼记•曲礼上》)

(1)根据材料三,用自己的话概括“礼”的作用   

(2)结合材料一、材料二,简要分析“礼”与“仁”的关系。

 

 

 

 

3.(6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

(1)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论语•里仁》)

(2)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论语•学而》)

(3)孔子之去齐,接淅而行;去鲁,日:“迟迟吾行也,去父母国之道也!”可以速而速,可以久而久,可以处而处,可以住而仕,孔子也。”(《孟子•万章下》)

【注】接淅:捞起下锅的米漉着水,指匆忙上路

(1)材料(3)中“去父母国之道也”的“道”,本质上与材料(1)(2)中的“   ”和“   ”是相通的。(各用一个字)

(2)结合三则材料,简析儒家的“中庸”哲学思想。

 

 


4.(6分)(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

(1)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论语•为政》)

 

(2)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论语•为政》)

(3)天下有大戒二:其一,命也;……子之爱亲,命也,不可解于心:……无所逃天地之间,是之谓大戒。是以夫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                                    (《庄子•人世间》)

 

(1)子夏、孟懿子问孝,孔子的回答侧重点有何不同。

  

(2)庄子认为如何是“孝”?庄子和孔子论“孝”,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

  

 

5.材料一: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论语•阳货》)

材料二: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污,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语•阳货》)

(1)“割鸡焉用牛刀”在材料一中的含义是   

(2)材料体现了儒家怎样的教育观念?就此阐明你的理由。

 

 

 

 

6.(6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个题,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论语•季氏篇》

       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论语•公冶长第五》

(1)第一则材料中的便佞含义是什么?

 

 

(2)概括第二则材料的主旨并加以分析。

 

 

1.(1)本质纯真朴实;质

(2)子贡的文质观:子贡认为“文”和“质”一样重要。人有了好的本质,还要注重仪容、举止、礼节等外在的修养。材料二中孔子是做到文质统一的,他见到穿丧服的人、穿礼服戴礼帽的人和盲人时,会站起身来或快步走过。孔子用外在的举止、礼节来表达内心对他们的尊重,体现了君子之风。这种文质观同样适用于如今的社会交际。当代人,注重内外兼修,如果不注重仪容、举止、礼节等外在的修养,纵有满腹才情,也可能会在人际沟通等方面出现问题,很难完全实现人生价值。

参考译文:材料一:棘子成说:“君子只要本质好就可以了,哪里用得着文饰呢?”子贡说:“可惜呀,先生对君子的这种解说!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文采如同本质一样重要,本质也如同文采一样重要。(如果否定文饰,就像兽皮去掉毛色花纹,那么)虎豹之革如同犬羊之革。”

材料二:孔子对于穿丧服的人、穿礼服戴礼帽的人和盲人,相见的时候,哪怕他们很年轻,也一定会站起身来;经过这些人身边时,他一定快步走过。”

2.(1)让自己谦逊地对待他人,让地位高贵者不骄奢,让地位低下者获得自信。

(2)从材料一“克己复礼为仁”可知“礼”是实践仁的手段,它们是手段与目的关系;材料二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就不可能认真对待“礼”,可见“仁”是“礼”的基础、内核,它们是表里关系。

参考译文:颜渊向孔子请怎么做到。孔子说:“克制自己,一切都照着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一旦这样做了,天下的一切就都归于仁了。实行仁德,完全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

       孔子说:“人如果没有仁爱,讲什么礼?人如果没有仁爱,讲什么乐?”

       具备了礼仪的人,自我谦卑而尊重他人,即使是一个背负担子的商贩,也一定有值得尊敬的地方,而何况一个富贵的人呢?富贵而知道喜礼,就会不骄纵不过分;贫贱而知道喜好礼,志向就不会怯懦。

3.(1)义  礼         (2)过犹不及,讲求适度(执其两端,取用其中),和而不同(主张有差别的调和,反对无差别的混同),矛盾对立中求统一和谐,通权达变,符合礼义,即明确是非善恶,合乎道德伦理规范和社会制度。

译文:(1)孔子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人和事,没有固定的厚薄亲疏,只是按照义去做。”

(2)有子说:”礼的作用,在于使人的关系和谐为可贵。先王治国,就以这样为'美',大小事情都这样。有行不通的时候,单纯地为和谐而去和谐,不用礼来节制,也是不可行的。“

(3)孔子离开齐国的时候,不等把米淘完就走;离开鲁国时却说:“我们慢慢走吧,这是离开父母之邦的路啊!”应该快就快,应该 慢就慢;应该隐居就隐居,应该做官就做官。这就是孔子。


4.答案:(1)对子夏强调“行孝应当在表情上做到和颜悦色”;对孟懿子强调行孝要“不违背礼”,“色难”什么都可伪装,但面色不可伪装,因为人的神情是由心决定的,“不违”就是强调行为上不能违背礼节。故,前者侧重面色,后者侧重行为。

(2)庄子认为“无论什么样的境遇都要使父母安适,这是孝心的最高表现”。

相同点:二者都认为子女侍奉父母要让父母安适;

不同点:孔子认为只要对父母和颜悦色,不违背礼制地对待是孝,更注重“礼”;而庄子认为“无论什么处境都要让父母安适”,更注重父母的内心感受。

译文:(1)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当子女的要尽到孝),最不容易的就是对父母和颜悦色,仅仅是有了事情,儿女需要替父母去做,有了酒饭,让父母吃,难道能认为这样就可以算是孝了吗?”

(2)孟懿子向夫子求教,如何行孝道。夫子答曰“不能违背”。樊迟为夫子驾车,夫子与之言,“孟懿子问我,‘孝道’是什么,我跟他说‘不要违背就是了’。”樊迟说:“请问夫子,您所谓的无违是什么意思呢?究竟是指不能违背什么呢?”夫子说:“生的时候用合理的次序去侍奉父母,过世的时候用合理的次序去安葬父母,祭祀的时候也要用合理的次序去祭祀。”

(3)天下有两种大戒:其中一个是命……做儿女的敬爱双亲,这是自然天性,是无法从内心解释的……这是无法逃避的现实,这就叫做足以为戒的大法。所以侍奉双亲的人,无论什么样的境遇都要使父母安适,这是孝心的最高表现;

5.(1)用礼乐之道治理武城县。

(2)大材不能小用,言传不如身教。于孔子学生而言,有大才却治理小小的武城县;于孔子而言,孔子不想说话,就和天道一样,不曾说什么,自然规律不变,孔子认为学生可以受自己影响,有所领悟。

白话译文:

材料一:孔子来到(弟子言偃正在治理着的)武城这个地方,听到了音乐歌曲的声音,孔子微微地笑着说:“宰鸡哪里有必要使用宰牛的刀呢?”

材料二:孔子说:“我想不说话了。”子贡说:“你如果不说话,那么我们这些学生还传述什么呢?”孔子说:“天何尝说话呢?四季照常运行,百物照样生长。天说了什么话呢?”

6.(1)能言善辩,但心术不正、引人学坏的朋友;

(2)人只要有仁德就足够了,根本不需要能言善辩,伶牙俐齿。

译文: 孔子说:“有三种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同正直的人交朋友,同诚实的人交朋友,同见多识广的人交朋友们,这是有益的。同阿谀奉承的人交朋友,同当面恭维,背后诽谤的人交朋友,同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这是有害的。”

      有人说:“冉雍这个人有仁德但不善辩。”孔子说:“何必要能言善辩呢?靠伶牙利齿和人辩论,常常招致别人的讨厌,这样的人我不知道他是不是做到仁,但何必要能言善辩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