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8年北京市高三各区语文二模文学类文本阅读汇编

北京语文历年期末一模二模高考汇编(持续更新)


2020 年北京市高考适应性测试 语 文(教师版)含标准答案

北京市丰台区高三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练习

北京市西城区高三语文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2020北京海淀高三(上)期末语文(含答案)

北京市东城区2020届高三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

北京市石景山区2020学年高三期末语 文试卷

北京市大兴区2020年高三年级期末语文试卷

北京市朝阳区2020届高三期末语文质量检测

北京市昌平区2020届高三年级语文期末质量抽测


2020北京西城高二(上)期末语文 试卷及答案

北京市朝阳区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试卷

2019-2020学年北京市昌平区新学道临川学校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

2020学年北京市丰台区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

2020学年北京市人大附中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

2020学年北京市房山区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


2020年西城区高一年级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0年海淀区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调研

2019-2020学年北京市石景山区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

2020学年北京市朝阳区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

2020学年北京市丰台区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

2020学年北京市房山区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

2020学年北京市海淀区中央民族大学附中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


2018年北京八分区二模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汇编

2018北京高三八城区二模文言文汇编

2018北京市各区语文二模古诗阅读汇编


2018年北京市高三各区语文二模文学类文本阅读汇编

一.(2018•西城区二模)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各题。

搬 家

 

    李城给我打电话,希望我能去一趟他的家乡。那时我正在青海参加一个笔会,向主办方请了假便奔向火车站。电话里李城的声音还挺风和日丽的,不像一个肺癌晚期又严重肾衰的患者。挂了电话他又往我手机里发来地址以及坐车线路﹣﹣其实是多余的,即使没有这些,我也能准确无误地找到小官庄。李城无数次向我进行描述,好像小官庄也是我曾生活过的地方,那里的每一棵树,每一缕炊烟,以及头顶或缺或圆的月亮,都是我熟悉的。

    认识李城时,我刚开始写小说,妻子去世不久,而我也刚刚退休,为了排遣悲伤和寂寞,我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写作上。对于小说中的人物,我总是给他们一个最朴素确切的名字,比如,小说中的女性,大多叫做王彩虹,她们内向而腼腆,追求像彩虹一样的绚烂美好;至于小说中的男主人公,大多沉默木讷,隐忍顽强,无一例外都叫做李城。

    所以,当见到一个瘦精精的他时,我忍不住吃了一惊,而后又笑起来。我说,你叫李城?!你确定你叫李城?

    李城也愣了一下,然后也像我那样笑起来,他说,确定,我确定就叫李城。他正在我的小屋里,和一个工人要将一摞书抬出去,清晨通透而明亮的阳光照在他的半边脸上。这个画面很多年后我都历历在目,好像是刚刚发生的一样。

    他们是搬家公司的,爱心搬家公司。

    这之后,又让他帮我做过一些鸡零狗碎的事,比如移动一下柜子,比如换一个灯泡,甚至是一颗螺丝松了,我都会给他打电话。李城很乐意,有时晚上来,有时第二天清早。自行车的铃铛在楼下先摁出两声,便噌噌跑上来。每次我会塞给他一些酬劳,他拒绝,只有我说“不收下次就不找你了”,他才会无奈收下,并总以老家的粮食蔬菜作为感谢。有一个傍晚,我去厨房倒水,转身时突然发现角落里有个金黄色的点,打开灯,原来是一朵菜花。那是李城一个礼拜前送来的,我没有吃完,蔫了,一棵已经没有根的青菜居然开出了一串花。我蹲在墙角很长一段时间,这些生命的顽强绽放使我泪水潸然

    李城很喜欢在干完活后倚在门框上问我小说的事。

    你写过多少个李城?

    李城多大年纪了?

    怎么给他取李城这个名字?

    可以不把他写死吗?

    这篇还有多少字结尾?

    这些问题是不必回答的,很多时候他只是自言自语,之后总是告诉我小说里的李城跟他还是有那么一点相似之处的,或者说,这也许就是他的未来呢。

    后来,搬家公司倒闭,他去了一个建筑工地。对于这个工作,他很满意,住工棚,可以省下住铁皮屋的租金。

    李城比以前更黑了,也更瘦。如果不知道年龄,压根猜不出李城只有二十来岁。

    李城说他这些天都在最高的地方干活,风吹得人摇摇晃晃。

    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李城干活的场景,还有他的工友们,像蜘蛛侠似的攀援在高楼的四壁,他们吊着安全带,戴着安全帽,用混凝土一点点地将楼房喂大。楼长高了,结实了,漂亮了,他们也离开了,城里的人蜂拥而至,他们不会想起这座楼是怎么长大的,他们只会站在窗前向远方眺望。

    当我用“摇摇晃晃”这个词语描述李城时,我也曾想过,李城某一天会不会像一片树叶那样摇摇晃晃飘落下来。不过,我的想法并非完全准确,但相似的是,李城的确从一幢楼上摔下来了。我没有在现场,所以不能准确描述那一时刻。李城形容自己就像小鸟那样飞了起来,他并没有感到害怕,只是十分想念老家年迈的父母,还有他的傻姐姐。

    那些他曾经搬运过的脚手架,救了他一命。从外表看,他几乎完好无损,但体内像经历了一场地震。医生嘱咐他不能再干体力活了,只能休息。李城躺在工棚的钢丝床上,似乎很平静,把我带给他的小说读了又读,甚至还给我打过几次电话,问我正在写的小说里的李城是什么样儿的呢。

    两个月后,李城有了新工作,在一家化工厂做门卫,他觉得自己的身体越来越不行了,恐怕连这样的“门卫”都干不了了。没到年底,他回到了小官庄。

    按照李城说的路线﹣﹣下车后沿着一条石子路向西,过一个小桥,再沿着大堤向前走一段路,便是小官庄了。那片他描述过很多次的梨园,应该就在大堤下,还有桃园,柿子园,还有落满松针的松树。然而,这些,我都没看到,大堤上没有树,草皮之下的沙土已经裸露出来,一辆拖拉机正在挖土。正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但地里的庄稼毫无生机。不少树木被砍伐掉了,树桩还是新的,村庄裸露出来,显得胆怯而瘦弱。

我顿时明白李城向我描述的小官庄,应该是它曾经的样子,是李城记忆里的模样。

    李城特别消瘦,如果用数字形容的话,就是又被削去了二分之一。我突然不知道说什么,十分难过,一路上幻想了很多结果,全部破灭。

    我无法将眼前这个人和那个骑自行车意气风发的小伙子联系在一起,仿佛他们是两个不同的人。我还记得那个人总是春风拂面,一脸笑容,他的声音清脆而干净,他喜欢帮我搬书,总是从高高的人字梯上噌地跳下来;他还和我争论小说里的人物,不能接受我将他们写成懦夫;还有,他的乐观让我从丧妻的悲痛中慢慢走出来……

    那天的阳光很好,一直照到李城床边。屋外特别安静,阳光一点点地移动,爬向我们的身体,仿佛从没感受过的轻柔与温暖。它一点点地攀登上来,向李城的身上移过去,阳光普照着,从不会对谁吝啬。

    我记不请自己后来是怎么离开这间屋子,离开小官庄的,我内心无比难受,却又无比轻松,李城说,他找我……是有一件重要的事,希望能帮帮他。我点头,身体向他倾斜,以便能听清他断断续续的声音。李城说,他想……搬家……,希望我能将他搬进小说里,和之前任何一个“李城”的命运都不一样,他希望,在小说里,他有一个……美好未来,当然,还要有他的父母和傻姐姐。

(取材于汤成难同名小说)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风和日丽:平静温暖,不忧不惧

B. 鸡零狗碎:形容事情零碎细小

C. 潸然:流泪的样子

D. 攀登:抓住某物向上爬

(2)下列对小说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篇写即使没有地址和坐车路线,“我”也自信能准确无误地找到小官庄,侧面体现“我”对李城感情深厚。

B.城里的人们热衷于买房炒房,没有人会注意到建造楼房的李城和他的工友们,表达了作者对城里人深深的批判。

C.当我真的来到小官庄时,目力所及的景象与李城跟我描述的景象形成巨大反差,不禁引人深思形成反差的原因。

D.小说聚焦普通农民工的生活,没有什么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情节,却在平淡的叙述中自有一份感人至深的力量。

(3)文中三次写到李城的“瘦”,请结合具体内容说说每一次的用意。

(4)结尾为什么说“我内心无比难受,却又无比轻松”?

(5)题目中的“搬家”,在文中有那些表现?以此为标题,有何妙处?

(6)小说中的李城是一个生活在底层的小人物。我们所读的名著作品中也有许多身份普通、着墨不多却令人印象深刻的小人物,下列作品中的小人物与其事迹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焦大,是《红楼梦》中宁国府的老仆,曾有恩于贾府。他对宁国公后代骄奢淫欲的生活深恶痛绝,有一次醉酒后大骂他们一场。

B.杨马兵,是《边城》中爷爷的朋友。爷爷死后,他义务担负起照顾翠翠的责任,并向翠翠交代了一些翠翠之前不明白的事情。

C.金波,是《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的朋友,他爱上美丽的藏族姑娘,并最终决定抛弃一切,前往青海追寻当年的美好的爱情。

D.小萝卜头,是《红岩》中年龄最小的犯人,经常帮助大人做传递情报的秘密工作,遇害时不满9岁,但已在监狱中关了约八年。

 

 

.(2018•东城区二模)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各题。

冬天和春天

 

    老何和那个八岁的小孩子成了一对儿好朋友。

    小孩子背个鼓囊囊的大书包,每天下午五点多钟,都要从这里路过,瞅上老何几眼就匆匆走开了。老何觉得这孩子有意思,这天,他站在路边,两手背在身后,问他,嘿,小家伙,你哪村的呀?小男孩停下来,漆黑的眼珠子忽悠转一下,反问老何,先说你是哪村的吧?老何就故意逗他,我问你哩!

    你先说,你是大人!

    好,我是这村的,你哩?

    你说这村的,我怎么没见过?小孩子将一根手指抵住嘴唇,目光盯在老何脸上,盯得很深。老何笑着反问小孩子,说你吧,你哪村的?小孩子说,俺也是这村的!老何又故意沉起脸,说,哦,那你放学为嘛不回家呀,跑这么远?

    那孩子嘴角绽出一缕浅笑,踮起脚,伸手朝西一指,说,喏,那是俺家养鸡场。

    老何朝西边眺望。目光所及,横几排低矮的屋舍,旁边戳几间红砖房,都隐在齐腰高的玉米地里。如今许多人家就在自家大田里建养殖场,养鸡养鸭,养猪,也有盖家具厂、板材厂的,一家子就吃住在厂里。老何喜欢傍晚来村西遛弯,就因为这里还是大片大片的庄稼地,相对清静一些。

    自从和小孩子相识后,老何早上也来村西遛弯了。他对老伴说,村西真是个好地方,对了,还有一个小孩子哩,他每天上学都从那儿过,嘿,像咱小孙子。老伴笑话他是想孙子想疯了,见到小孩子就说像你孙子!老何撇撇嘴,想说什么,又把嘴紧紧抿住了。

    一个小孩子怎么对他有这么大吸引力呢?老何似明白,又不明白。

    晚上,老何接到了儿子进生的电话。天凉快啦,想接他和老伴去城里住几天。

    他和老伴非常高兴,比什么都高兴。

    没过几天,老何和老伴就从城里回来了。

    一进屋门,老何一甩手,就将那只鼓囊囊的大皮包扔到了沙发上。真不该去!他发狠地说着,一歪屁股坐在另一只沙发上。呸,咱贱﹣﹣

    老伴倚住床沿儿,两手按住胸口张大嘴喘粗气。从村北的公路上走回来,她有些累了。你,你值当发那么大火呀?咱就,就当没这个儿子!又说,都是进生做不了大梅的主儿呗!

    纯粹一个窝囊废!老何狠狠地骂,又深深地吐出一口气,鼻头涨红得像酒糟鼻子。

    老伴说,也怪你呗。老何问怎么怪我?老伴说,也许人家大梅不是故意的。老何想不到老伴替儿媳开脱,说,怎么不是故意呢?是呀,怎么就不是故意?大梅明知道他每天早晨起来要上厕所,可她偏要抢先儿,而且进去老半天不出来。连着好几天都这样,还不是故意?

    看着太阳西沉,老何背着手,又溜溜达达来到村西。

    那个孩子又朝他走来。

    哈,放学啦!他笑呵呵地朝他招招手。

    小孩子问老何,爷爷,城里好不好呀?老何点点头,说好,城里非常好!忽然,孩子仰起头,眨眨眼睛,说爷爷,我要去城里上学呀!

    老何一怔,随即就点点头,说,哎呀,好,好哇,城里好。然而,他看到孩子眼里的光又马上熄了,低下头喃喃道,我,我妈和我爸离婚了。我妈要去城里做生意,我们就不回来啦。

    老何呆在那儿,怎么回事呀,才十来天。他想问孩子,但又止住了。他不想再往孩子的伤口上撒盐!再说,还用他问呀?村里哪年没有几个离婚的。原因嘛,都大同小异。就扯起脸肌故意笑笑,说,那爷爷再进城的时候,咱们还能见面,是吧?

    小孩子一下高兴起来,拉住老何的手,说,爷爷,那我和妈妈一定去看你。又问老何,爷爷,你什么时候去城里?

    冬天吧,冬天!老何脱口而出,另一双黑亮的眼睛又开始在他脑海里晃动,像从前小河里的小蝌蚪,又像天上的小星星。他的心又被这双眼睛搅乱了。

    爷爷,我问你,为嘛要有冬天和春天呢?小孩子忽然向他提出个问题。

    老何没有正面回答,一双大手,将孩子的脑袋几乎整个盖住了,抚摸着说,爷爷先给你打个比方吧。四季就像人,春天就是小孩子,就像你。夏天呢,就是青年人,就像你的大哥哥大姐姐们;秋天就像你爸爸妈妈﹣﹣

    孩子觉得有趣,咧开嘴呵呵地笑起来,又问,爷爷,你还没说呢,冬天是什么?

冬天嘛,冬天就是老年人。就像我!老何伸出一根指头,指指自己肥大的鼻头。

    孩子晃着脑袋笑,这次是咯咯的大笑,早忘记老何其实还没回答他的问题,大声嚷道,哎呀,冬天就是老爷爷,老爷爷就是冬天。再往后呢,再往后是什么?

    再往后又是春天,又是小孩子!老何伸手在空中画个大圆圈,最后手指落在了孩子的鼻尖上,你就是春天,春天就是你!

    哎呀,我明白啦,冬天就是迎接我们小孩子的,是不是呀爷爷?为了这个发现,孩子高兴地拍起小巴掌,鼓囊囊的书包也跟着乱晃。

    没错,冬天就是迎接春天的,春天就是小孩子!

    回到家,老何凑近老伴,眯起一只眼问,老婆子,我来考你,冬天是什么呀?

    老伴没好气地翻他一眼说,冬天就是冬天呗。哼,吃饱撑的,问这个!

    老何哈哈地笑了,用手一指老伴,嘿,错了吧?冬天就是你和我,就是咱俩,老头老太太!

    老伴倒觉得有趣了,眨巴眨巴眼睛,问他,春天呢,你说春天是什么?

    唔,春天就是春天呗。

    老伴嗔道,哼,死老头子!春天到底是个什么?

    老何两只大手用力一拍,笑得更响了,但没有回答老伴,故意卖关子,说,冬天就是迎接春天的﹣﹣

    哼,你个死老头子!老伴不明白老何为什么这么开心,和上午哪像一个人?也不再关心春天是什么,认为老何逗她玩呢。然而,脑子里却跳出一双眼睛,那眼睛像天上亮晶晶的星星,又似从前小河里游动的小蝌蚪。耳边呢,也响起那个稚嫩的声音,奶奶,奶奶﹣﹣

    她的心就颤动了一下。于是打定主意,冬天还要和老何去城里住几天,不光是为了看小孙子,她要让大梅轻松几天。两口子都上班,平时忙得要命,她帮他们收拾收拾家务,做做饭,当然,还要给儿子多带点西瓜酱。

(取材于康志刚同名小说)

 

(1)下列对小说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面对老何的询问,小孩儿的反问表明他对陌生人有强烈的兴趣和好奇心。

B.小说倒叙老何在城里“一天也待不下去”的情节,交待了儿媳是故意跟老何作对。

C.老何和老伴儿都理解了冬天和春天的含义,就开春进城看望儿子一家达成共识。

D.文中两次提及像“小蝌蚪”“星星”的眼睛,表现了两位老人对孙子的思念和疼爱。

(2)下列对这篇小说语言风格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A.自然亲切

B.朴素洗练

C.幽默诙谐

D.丰腴冷峻

(3)分析文中画线语段的作用。

 

(4)作品中小孩提及父母离婚,老何有所触动。这一情节能否删去?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说明。

 

(5)根据小说内容,概括老何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6)关于这篇小说的主题有不同的说法,有人认为小说展示了农村留守老人孤独的生存境况;有人认为小说展现了现代社会中两种不同生活观念的冲突……你同意哪种说法或者你有其他的看法吗?请结合作品内容谈谈你的认识。

 

 

.(2018•丰台区二模)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各题。

工地上的泥人达

    建筑工地的工人宿舍,四堵干砖一摆就是墙,篷布捂在墙上,房子就有了。房里的地上铺上两层三层的青砖,铺盖骨碌碌一展,床也有了。这样的“床”上,一溜排睡十几个工人,只是,王达的宿舍跟别人的不同,床上、墙脚摆放了好多的泥人。宿舍门口的地上,也摆放了几个泥人。仔细看去,眉眼不是像宿舍里的张三,就是像李四,都是王达捏的。

    王达会捏泥人,工友们都唤他“泥人达”。

    有一天,王达捏了一个女人,大嘴,小眼,塌鼻子,笑模呵呵的。他说是他老婆。老赵说。你老婆长得可真耐看。老赵喜欢看书,经常从工地旁边一个废品收购站找书看,说起话来一套一套的。有时人们爱听他说,有时,也笑他酸腐。听老赵说王达老婆耐看,旁边的人跟着哄笑,笑得王达不好意思,只嘿嘿笑着,也不恼,缠着老赵要看老着老婆的相片,要给老赵捏个“老婆”,说你老婆肯定好看,捏一个看看。

    老赵缠不过,就把手机里的老婆相片给王达看,叫他看准,说你可别捏顺手了,给我老婆也捏个塌鼻子。

王达看着老赵老婆的相片,不说话,卷起袖筒,一团黄泥在他糙黑的大手里慢慢揉捏着,一会儿工夫,就捏出个大模样了。他端详着面前的泥人,近着看一会儿,站远了看一会儿,然后,这儿加一点泥,那儿又削去一块,等到鼻子眼睛捏出来,披肩长发捏出来,老赵老婆的泥人像就立在王达的手上了。他把泥人捧给老赵看时,老赵的眼睛倏地瞪圆了,嘴也张大了,哑了,说不出话了。

    一旁的人早已啧啧称赞开了。有人问老赵,你老婆有这么好看吗?有人说,不愧为泥人达啊,老赵不理他们,把泥人捧在手上看了又看,突然就猛地给了王达一拳,你这家伙,跟我老婆在一起过过吧,捏得这么像。

大家哈哈大笑。

    王达奓着俩手的泥巴,也嘿嘿笑。

    夜里,工友们都睡了,王达还在门口捏泥人。【甲】月光洒在工地上,洒在那一滩的黄泥上,洒在他黝黑的背上,罩了一层薄的淡的纱衣般,也细腻,也温柔。王达把塌鼻子老婆的泥人托在手心,看着,他觉得老婆也在看他,蔑缝般的细眼里满是柔情,嘟着的大嘴迎向他……这个丑女人啊,你怎么就早早地走了不管我了呢。王达把嘴凑了上去。他眼里含着泪,轻轻地亲吻了一下“老婆”,然后,把“老婆”放到身边,抓起一团黄泥,又捏起了泥人。

    工友们有的让他捏自己的老婆,有的让他捏孩子。他们,都想家了,想亲人了。他们说,放个泥人在眼前,比看相片好。

    后来,也不知是谁先发现的,王达给工友们捏的泥人,无一例外的,都是一张光洁的脸。高小亮脸上有几粒青春痘,他给高小亮捏的泥人,脸也是光洁的。他说,光光的,多好。大家都知道他的心结,不说是,也不说不是。是不能说啊。王达的脸疙疙瘩瘩的,被烫伤过。【乙】那年,在焦化厂上班,王达跌进了凝水池,全身烫得没有一处好皮肤。也是那次事故,他老婆受了惊吓,没有多长时间,就死了。

    食堂里的彩仙也叫王达捏个泥人,不是她的丈夫。她丈夫死了。彩仙说,捏我儿子吧。她儿子在另一个城里上大学。王达跟她要相片,她说没有。她说,我儿子长得可排场了,高大,帅气,就是头发留得太长,额头上的刘海都要遮住眼睛了,让剪不剪,说是时尚,时尚就是头发把眼睛遮住啊王师傅?

    王达嘿嘿笑,不吭声,三捏两捏的,就捏出一个泥人来,让彩仙看像不像?彩仙捧着泥人就乐了,太像了,难怪人都叫你泥人达。

    王达说,儿子像妈,看见你,就知道你儿子肯定好看。

    彩仙不好意思地笑笑,说我可没我儿子好看。她手抚着泥人,叹着气,一年没见面了。一到假期,他就出去打工说要挣生活费。这么好的孩子生在我跟前,苦了他了。

    王达安慰彩仙,说年轻人,就该吃点苦。想想,说得好像也不对,赶紧又说,现在像你孩子这么懂事又能吃苦的少。

    彩仙笑笑,下巴点着王达手边的泥人,她都没了好几年了,你也该找个女人了,有个女人,家才像个家。

王达用泥手指着自己的脸说,我这样子,哪个愿意?

    怎么会呢?你又没说喜欢啥样的。

    王达看着彩仙,像你这样的就好,就怕我配不上人家。彩仙轻轻地说,过日子是过人过心哩,又不是过样子。王达眼里湿润了。

    第二天,人们发现王达的床铺边多了一个泥人,短头发,大眼睛,笑模呵呵的样子。人们都说这个泥人的眉眼看着眼熟,好像在哪儿见过。

    谁呢?彩仙啊。

    确实是彩仙。

    人们找王达时,就看见王达从食堂里出来了,不知吃了什么好吃的,很开心的样子。

(取材于袁省梅同名小说)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酸腐:迂腐                        B.端详:仔细地看

C.不愧:当之无愧                 D.排场:铺张而奢侈

(2)下列对小说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主人公是进城农民工“泥人达”,写他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所体现出的美好情感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B.小说开头叙写建筑工地的工人宿舍,为主人公出场提供背景,交代人物身份,表明小说是写普通人的生活。

C.小说中的彩仙与“泥人达”有类似的婚姻悲剧,她的孩子懂事,但在外求学打工,难得见面,内心较为孤独。

D.小说详略得当、剪裁得体,以第三人称展开叙述,视角客观,全文以王达人生经历的先后为序,脉络清晰。

(3)文中多次写到王达“嘿嘿笑”。请结合小说内容,具体分析文中①②两处王达“嘿嘿笑”的不同心理。

 

(4)请简要赏析文中【甲】处的画线句。

 

(5)小说中画波浪线的【乙】处运用了什么叙述方式?为什么要写这一内容?

 

(6)概括王达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并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2018•通州区二模)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一把椅子

    我从伍嘉思《明式家县经服录》中看到过一把黄花梨波浪纹围子玫瑰椅。这把玫瑰椅最引人注目之处,就是波浪纹式的纤细直棂,装入椅背框与扶手下的空间,仿佛流水的曲线,让人看到自然界的无声运动。中国人把流水造在家具里,那样不动声色,又天衣无缝,更重要的是,在当时,它并不是为博物馆打造的陈列品,而是作为一件普通家具,被置放在最日常的生活空间里。

    几百年前的一把木椅,让我们在客厅的穿堂风里,感受到江河流淌、山川悠远,甚至可以想到大河之洲,我们文明源头的关关雎鸠。一如我的朋友徐累:在俄罗斯,被圣彼得堡宫殿里的水波形帘幕所撩动,引发了他对19世纪末浪漫主义的伤感回顾。我想这不是过度阐释,在那把木椅里,在榫卯构件的起承转合里,一定藏着中国人对宇宙秩序的浪漫构想,然后,用典型的中国式表达呈现出来所以中国没有柏拉图、黑格尔,但中国有孔子,有惠能,他们的思想,都像雾像雨又像风,让我们感受和领悟。

    一件家具,就是一个微缩的宇宙,或者说,是宇宙的模型。坐在一把木椅上,就是坐在这世界的中央,天地与我并立,而万物与我为一。可品茗、可读书、可闲聊、可打盹、可做梦、可发千古之幽思,唯独不能把世界从自己身上甩掉。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家事国事,风声雨声,都在这里,入耳入梦。尽管那只是一把椅子。

    有人会说,明式家具并不实用。家具,首先要考虑为人所用,实用功能永远放在第一。这固然不错,但我想说,在古代中国身体从来都是听命于心的,而生活的品质首先取决于内心的品质。所以,明式家具诸如书案画案、琴桌酒桌,虽是生活的必需品,也是灵魂的道场﹣﹣中国人的精神修炼,就在日常生活里进行。它们引导我们的精神向上,而不是让我们的屁股沉沦向下。风骨传典,风物流芳,明式家具,就这样,承载着落实于物质的文化观念与精神图腾。

    在当下中国,许多人都喜欢在办公室墙上挂一幅书法,上书四个大字:厚德载物。

    并不是所有人都知道,这四个字原本出自《周易》,意思大抵是:只有德行淳厚,才配得到物质的供养。在中国,物从来都是与德相对应、成因果。因此,物,不只是“物”本身,而是生命、是精神。中国人讲“物理”,不同于西方人讲“物理”。西方人的“物理”,纯属客观世界的规律,声光电色的运行之理。中国人的“物理”,是指“万物的道理”,“格物”作为儒家思想的重要理念,就是要以天地万物的道理完善我们的精神。所以《大学》里说:“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儒家知识分子的这一系列必修课,物是最初的也是最根本的出发点,是一切思想和行为的源头。

    很多年前,在春风沉醉的晚上,在故宫研究院满目花开的小院子里,坐在办公室一把老旧的明式椅上,听郑珉中先生不紧不慢地讲琴之九德,谓:奇、古、透、静、润、圆、清、匀、芳,面目慈祥而陶然。那时,这位故宫古琴专家已年逾九旬,历经荣辱,人却变得格外温暖和透明。将近一个世纪的沧桑风雨,居住在他的心里,通过他的古琴流泻出来,宠辱不惊。与他面容的苍老相反,他拨动琴弦的手指,暗含着岁月赋予的灵巧与力道;他内心坚守的品德,亦像一件明式家具,越擦越亮,永不蒙尘。

    一件家具、一张好琴,都自有它的品德所在,品德不佳之人,想必是摆弄不了。王世襄先生谈明式家具,谈到家具有“十六品”,即:简练、淳朴、厚拙、凝重、雄伟、圆浑、沉穆、裱华、文绮、妍秀、劲挺、柔婉、空灵、玲珑、典型、清新。人与之相配,才称得上完美。不配,人就显得尴尬,反正家具不会尴尬

(取材于祝勇的同名散文)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即使仅仅作日常使用的那把明式黄花梨玫瑰椅也很有文化品位。

B.土豪喜欢挂上一幅“厚德载物”的书法作品,是为了附庸风雅。

C.儒家的知识分子修养讲“格物”,要以物的道理完善人的精神。

D.中国自古就赋予物以生命、精神,都是物与德相对应、成因果。

(2)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撩动:拨动,拂动

B.沉沦:陷入疾病之中

C.淳厚:淳朴,敦厚

D.陶然:闲适欢乐的样子

(3)文中写了郑珉中先生讲琴,概括郑先生的形象特点,并阐释作者写郑先生的用意。

 

(4)读第2段,完成下列问题。

一把直棂式波浪纹明式木椅让作者想到了什么?

概括“中国式表达”的特点。

 

(5)请对文中画线句子加以赏析。

 

(6)本文中写别的那把椅子具有丰富的内涵。下列对经典作品中物品描写的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楼梦》第3问,黛玉在贾政房中所见“半旧的青缎靠背引枕”“半旧的青缎靠背坐褥”“半旧的弹墨椅袱”,这既可见富贵人家对居室文化的高雅追求,也表现了贾府的家道中落。

B.《红岩》中,龙光华牺性后,狱友们发现他贴胸的衣袋里,装着一颗谁也没有见过的红色的五角星。这颗晶亮的红星是他前深藏在心里的愿望,是狱中每个共产党员坚定的信仰。

C.《故乡》中,闰土从“迅哥儿”家拣东西时特别要了一副香炉和烛台,从中可以看出闰土将生活的希望寄托于神灵,可见残酷的阶级压迫已经把一个活泼的少年折磨成凄惨的苦人儿。

D.《老人与海》中被桑地亚哥“用好多面粉袋子补过的旧帆”,仿佛在宣告老人永远都捕不到鱼的霉运,但他却始终没有停止行动。这张旧帆成为许多遇到困难的读者心目中的精神图腾。

 

 

.(2018•顺义区二模)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各题。

遗失在秋街上的梦

    若能回到西周,我定然要挑一担布,嗤嗤地到水海子村贸丝,寻见那位美丽的姑娘,等待她说:“将子无怒,秋以为期。”然后幸福的醉去。

    曾以为,在这化佛山下,会有一小块属于自己的土地,三间茅屋,两把藤椅一壶茶。闲时劈柴喂马,乘白云,沐微雨,到田野里去锄瓜。然而,十几年后,不见了白云,消失了微雨,一切都变了模样。

    在茫茫千里的滇西彝山腹地,有山名曰“化佛山”。山上树木参天,藤树缠结,遮天蔽日,令人想到“山中只有藤缠树,世上哪有树缠藤”的爱情歌曲。林中小道,谷幽路转,溪水潺潺,是谈情说爱的好去处。山下良田千亩,农舍烟缭,仿佛桃花源一般。自明代其就有很多高僧在这清幽之地修行,“万年修来化佛去、修身养性第一山”。

    山顶有一条街,就是著名的秋街。秋街还有两个别名:响鼓地和花街。相传,地底埋藏着一面巨大的战鼓。登临之际,用力跺脚,地下会传来似有若无的沉沉鼓声。这里,满是野花野草,从春到秋,花香四溢,于是又有了一个罗曼蒂克的名字﹣﹣花街。

    花街确是一个适宜青年男女抒情的地方。也许从西周开始,这里就有赶秋会的习俗。立秋之日,化佛山周围村寨的青年男女,自带糕点水酒,聚到秋街,在华盖般的古木浓阴下,弹起弦子,对山歌,唱小调,跳一场欢快的左脚舞,传达爱意,交换信物。用歌声唱出他们爱的乐章,用舞步迈出他们爱的行程。年复一年,演义着无数让人沉醉的爱情故事。

    那一年,刚从学校毕业,到化佛山下小城工作。那时的自己是多么年轻啊!花格子的衬衣,石磨蓝的牛仔裤,擦得锃亮的皮鞋,加上弯曲微卷的头发,连自己都感觉帅气、精神。也是立秋,我被村里的好友阿亮扯着,来到秋街。那还是纯粹的“村姑时代”,平日闲聊,总是说起村里姑娘们多么美丽,多么温柔,那质朴与灵巧,又不乏痴情,竟如远古时代的钟情女子一样。如今,终于能够和她们近距离亲密接触,机会何其难得!节日里的秋街欢快热闹的气氛,仅用“美女如云”一词真是难以道尽。因为是当地人,阿亮自然是赶秋会的“油条”了,仿佛整个秋街上的姑娘他都认识,一会儿拉着姑娘们跳脚,一会儿又在青松树旁茶花树下用我听不懂的彝语和姑娘们玩笑。偶尔还大胆地和姑娘们动一下手脚,羞得姑娘们远远跑去……

    也许跳累了,阿亮终于约我和他最要好的几个姑娘在林间的草坪上坐了下来。喝着姑娘们带来的甜甜的水酒,一群青年人,在既羞涩含蓄又毫无遮拦的说笑中相互熟稔起来。就在分手的那一刻,那个始终微笑着默默不语的姑娘羞赧地向我走来,把一双鞋垫塞到我手里。还没来得及致谢,她就低下头,一转身,跑远了。哦,“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经不住凉风的娇羞”,脑子里即刻出现徐志摩的诗句。

在我再三的追问下,阿亮向我介绍了那姑娘的情况,说她是山下水海子村的……

     美丽的梦和美丽的诗一样,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常常在毫无意料时出现。就在那秋街上,就在那姑娘低头娇羞的那一刻,仿佛那个美丽的梦就开始了,那句诗,始终如刀刻一般,挥之不去。一份亲切,一份怜爱,一份思念,在思绪中弥漫开去,溢满了秋街。

    于是我努力去翻阅着那山、那水、那村庄,得知了化佛山下那些美丽的村庄,水海子、新房、大平地、小石桥……

    然而,造化弄人,美丽的风景也总是容易错过。下一个立秋日到来的时候,我被公司派去出远差了,这一去就是十几年。我一直想,那美丽的姑娘一定站在秋街上向着远方的山路上眺望,不见我的到来,是否也“泣涕涟涟”?只好数着日子等待着下一个立秋日。

    终于,又踏上那通往秋街的山路。我想像着村口姑娘的“载笑载言”,低着头,一一细说着别后的那份思念与深情。可是,当我站在当年与姑娘分手的秋街上,忽然发觉秋街已不是过去的秋街了﹣﹣没有了三五成群嬉笑的村姑,也没有了欢快的舞蹈和盈盈的笑脸。只有那卖电子手表的小贩,高声喊着,叫卖得热火朝天。失落,莫名的失落;紧张,莫名的紧张。莫非我再也不能遇见那美丽的姑娘?我可是连她的名字也还都没有问到……

从秋街回来,我发疯般地去寻找阿亮。结果是他到青海湖挖虫草去了,多年杳无音信。找个理由走访水海子村,姑娘人去屋空,只有蛛丝网儿织在窗框上,人说姑娘们都到深圳打工去了。很想打探那送我鞋垫的姑娘姓甚名谁,可又无从问起……

    姑娘送的我鞋垫至今还好好珍藏着。谛视着那细细密密的线纹,仿佛绣满了密密的情缘和时代的密码。但无论如何,也弄不懂究竟是什么样的力量,在短短的时间里就把上千年的村姑时代摧毁,涤荡得不留一丝痕迹。那化佛山上的秋街,不知当算我梦开始的地方,还是伤心开始的地方。我一直认为化佛山这名字是有误的,先前肯定不叫这个﹣﹣那烂漫的秋街,那传说千年的爱情,怎么会和“化佛”二字有关呢?

    十几多年过去,恍惚中总是感觉自己最为珍贵的东西遗失在了化佛山,在秋街,总想去找回。再次走在秋街上,当年跳左脚舞的响鼓地已被一条公路穿插得七零八落。秋街仿佛更加热闹了,还是美女如云,却个个如香港女郎。我知道,她们是村姑们的后代。当年的村姑们,老态地坐在远处,以兜售山货、土产为生。她们依然静默,或许在想着当年的情郎吧?那是在默默地祭奠着一场有始无终的爱情。

    我无目的地在秋街上走着,仿佛要寻回什么,但分明是更加失落了。山水依旧,花木繁盛,响鼓地踏上去,依然沉沉作响。节日之际,旅游的人们来了,花街随处可见整装待发的游客。附近的村民在山林间来往穿梭,有的用牲口驮,有的用尖底篓背,那是他们要卖的货物,开汤锅用的食物和水。一张三色布摆一个货架,一块草地就能摆一个地摊,有射箭的,有打气枪的。花街一侧高大林木里仍然有左脚歌舞表演,弦声清脆悠扬……

可是,梦中那质朴、美丽的姑娘,那甜蜜的酒水,还有油条般的阿亮,都到哪里去了呢?你们还在其间吗?

(取材于李光伟同题散文)

 

【注】左脚舞,彝族的一种传统舞蹈。

(1)对文章的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这篇文章是一篇叙事抒情散文,包含着深刻的文化意蕴。

B.作者毕业初到化佛山之际就产生了“抱布贸丝”的遐想。

C.本文描写的爱情故事,是作品的主体,承载着文章的主题。

D.本文有实写,有虚写,虚实结合,增强了文章的文学意味。

(2)对下面字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将子无怒:出自《诗经•氓》。“将”,读qiāng,意思是“请”。

B.羞赧:羞涩;指因害羞而脸红。赧,读nǎn,指脸红的样子。

C.杳无音信:一点儿音信也没有。杳,读yǎo,意思是没有踪迹。

D.谛视:认真地察看。谛,音、意都与“真谛”的“谛”相同。

(3)本文详细叙述了秋街赶秋会的习俗,从全文看,其目的是什么?

(4)联系全文回答:作者说“化佛山这名字是有误的”原因是什么?

 

(5)作者遗失在化佛山“最珍贵的东西”是什么?遗失的原因何在?作者借此要表达的深层含义是什么?

 

(6)《论语•子罕》中说:“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结合本文,写出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018•昌平区二模)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一滴露珠里的行吟

 

秋天是我喜爱的季节,这可能暗中与我出生的时辰有着某种关联。我是顶着秋天的寒露扑进皖东一个名叫豆村的小村庄,因而,我的第一声啼哭,想必也就自然而然地留在了露珠里。

我曾写下这样的句子:一座被树木、庄稼和野草包围的村庄,也被露水包围着。露水与朴实、怀柔的乡村,有着天然的血脉联系,它是土地孕育的孩子,质朴,纯净,又有着顽皮的天性。在露水遍地的清晨,它会以自己的方式迎接早早下地的人们,伸出微凉的小手弄湿他们的裤管和鞋子,并将微小的草籽和花粉粘在上面,对此,人们并不介意,谁家的孩子能不做出一两件淘气的事儿呢?要是在收获季节,人们最担心落雨,尤其是那种延绵不断的连阴雨,像一个泼皮无赖的小人赶都赶不走。黄透的稻子捂在地里,长期经受雨水的浸泡,眼睁睁地看着它发芽或霉烂掉。因而,此时的露水就成了治疗人们心疾的灵丹,一颗小小露珠的出现,它所给予的救援,往往要胜过千军万马。

那年代,水稻产量极低,生产队种植的主要作物只能选择红薯。人们在收获了红薯之后,除了一部分窖藏留种,大多切成薯片,撒在山坡、院坝或翻耕过的犁垡地里晾晒。这个当口,人们对天气就格外地操心,要是遭遇了阴雨天,一年的辛劳和口粮就会泡汤。这时,所有人的目光就投到了露珠上,那平时不起眼的露珠似乎突然间就变成了生死攸关的“通灵宝玉”了。现在该请露珠出场了。那是深秋的一个夜晚,父亲在磨好了刀片、准备切红薯之前,拉上我来到池塘边,他于黑暗中将手在草叶上划拉了几下,不无兴奋地说,有了有了!次日果然是个朗晴的天。看,那毫不起眼的小小露珠,居然如此神奇,它不仅暗藏着天地神秘莫测的机密,还影响着一家人的生计。从此,我对露珠便另眼相看,生出一些敬畏来。

在我的豆村,稍有点农事常识的人都懂得,别瞧不起与草为伴的露珠,其实,哪一茬庄稼都离不开它。这使我想起一件陈年往事。与我们豆村毗邻的麻岭生产队,人们用锤子和钢钎硬是将半座山头夷为平地,发誓要在上面夺高产,创奇迹。正准备下种时,有个半瘸子站出来放了一炮,他说,那个地方长不了庄稼,种,也是白种。生产队长依然我行我素,照种不误,可是结果呢,到头来连老种也搭了进去。事后队长问半瘸子,你怎么知道那地不能种?半瘸子说,那是新垦的生地,连露水珠子都不肯落脚,说明它不成熟,你让它长庄稼,不等于在锅台上撒种吗?要我看,那样的地,最好撂它个三年五载,等野草扎下了根,土里有了蚯蚓,蓄足了精气,把露水引来了,再种也不晚。

半瘸子说得在理,露水虽然不会说话,但它也懂得暗示,就看你能不能参透它的玄机。据我的仔细观察,凡是露水多的地方,野草和庄稼生长得都比较茂盛,道理很简单,因为那儿土壤深厚,蓄得住雨水,抱得住地气。我们豆村下禾湾有一片落淤地,种啥都发旺。为啥?露水养的呗。那一片地,如果是正常年景也看不出与其它土地有多大差异,若是遇到了大旱,别的土地上的禾苗蔫儿吧唧的,而落淤地上的庄稼却每一棵都精神,叶子油汪汪的;特别是清晨看上去,满地的露水珠子晶莹透亮,耀得你眼睛都发晕。你看看,一个很玄秘、深奥的问题,凭几颗露水珠子就轻而易举地解决了。

豆村的“二神仙”说,凡物必有用,你可别小瞧了一颗露水珠子。露水这东西,没它,庄稼虽然也能长,但长得不活泛,牛羊也照样吃草,可是吃草与吃草不一样。我家隔壁的李长青老人,每天总是早早地打开圈栏,把羊赶到豆青山上去吃露水草。羊爱吃头道草,因为头道草上有露水珠子,甜嫩着呢,养口。李大爷家吃露水草的羊长得飞快,膘看着看着就起来了,身子滚圆滚圆的,李大爷曾对买羊的人说,咱的羊是喝仙露长大的,肉嫩得入口就化。

我曾仔细观察过露珠的来路,我蹲在雾气氤氲的田野上,看一颗露珠从一棵稻秧的根部缓缓升起,它像一颗挣脱黑暗的小太阳,顺着茎杆悄无声息地爬上叶片,挪一点,歇一会儿,挪一点,再歇一会儿,每一次挪动的间歇,都会壮大那么一点点,最后在叶端停止了脚步,整个过程大约需要半个钟头。这可不是一条平坦的路啊,每上升一小步,露珠都要付出极大的努力。

我的观察与发现,其实远远滞后于古人。很久很久以前,我们的先人就从微小的露珠里窥见大自然的秘密,他们在划分节气时,竟慷慨地拿出两个席位让给了卑微的露珠,一个是“白露”,一个是“寒露”。在我的故乡豆村,人们习惯于称“寒露”叫青露。也就是在我写这篇小文的一个月之前,树叶草丛里的露珠还是白色的,然而在时间的滴答声中,不知不觉就变成了青色,而它的体温渐渐地由“微凉”暗转为“轻寒”了。这一不易察觉的细微变化,也无法逃过古人锐利的目光和灵敏的感知,他们那细致入微的生命体验,远胜于今天浮躁的我们。现在,当我们遥想那片古老的深秋原野,不禁会问,是怎样的一位先民忽而觉出了今朝的露水不同于昨夜?那有别于“白露”的第一滴寒意,究竟是滴在他的脚背,项脖,还是他的舌尖呢?

见证一滴露水的诞生、渐变与坠落,即便你的心再硬,我相信也会变得柔软起来……

(取材于许俊文的同名散文)

 

(1)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口:关键时刻

B.泡汤:被水淹了

C.落脚:停留

D.活泛:精神,茂盛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出生于寒露时节的我,觉得自己与露珠有一种特殊的关系。

B.如果头天夜晚草叶上有小小的露珠,那么次日就可晾晒红薯。

C.白露寒露这两个节气的划分,表明露水温度上的变化容易感觉。

D.本文将口语和书面语结合起来,相映成趣,使文章雅俗共赏。

(3)赏析文章第段画线语句。

 

(4)文章第④⑥两段,都表达了不要瞧不起露珠的意思。请分析作者这样说的理由。

 

(5)作者在结尾说“见证一滴露水的诞生、渐变与坠落,即便你的心再硬,我相信也会变得柔软起来……”请解释这句话的含义,并根据文意分析作者所寄托的情感。

 

(6)露珠是一种自然现象,它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下列经典作品中的自然现象与人们现实生活联系不紧密的一项是   

A.贾珍道:“你走了几日?”乌进孝道:“回爷的话,今年雪大,外头都是四五尺深的雪,前日忽然一暖一化,路上竟难走的很,耽搁了几日。”

﹣﹣曹雪芹《红楼梦》

 

B.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华老栓忽然坐起身,擦着火柴,点上遍身油腻的灯盏,茶馆的两间屋子里,便弥满了青白的光。

﹣﹣鲁迅《药》

 

C.雨中的原西城非常寂静。雨水洗过的青石板街上,看起来没有多少行人。商店的门都开着,但顾客廖廖无几。

﹣﹣路遥《平凡的世界》

 

D.黄昏来时,翠翠坐在家中屋后白塔下,看天空被夕阳烘成桃花色的薄云。

﹣﹣沈从文《边城》

 

.(2018•海淀区二模)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列各题。

桃花流水鳜鱼肥

    擦黑,儿子回来了,脚步把村前的小路踩得啪啪响,震得路边的桃花落了一地。狗,跟着就狂吠起来。

老铁倚墙而坐,眯着眼,瞅着渐行渐近的儿子,不起身,也不吭声。儿子自是瞧见了爹,忙放轻脚步,来到老铁面前,立住。

    儿子掏出烟,递给老铁一支。夕阳的余晖像被顽皮的孩子涂抹上锅烟,黑麻麻的。(A)老铁看不清烟盒上的字,正犹豫着,儿子说话了:“双喜的,十元一盒,我抽得起。”

    老铁这才笑一下,接了。儿子紧绷绷的脸上也绽开些笑容。

“知道村里的狗为啥咬你不?”抽口烟,老铁问。

    这个,儿子确实没想到。按理,他是经常回来的,这狗不应该吠他才对。可今儿个怪了。

“因为你不合群,你的心没跟这儿接地气。”老铁乜斜一眼儿子身上的衣服,儿子心里“咯噔”一下。这是套崭新的西装,为此,他还特意打了条领带。

“难道我就不能穿好衣服?”儿子有点不服气。

“当然可以,可要看在啥场合。你回到自己的窝,这种打扮,狗就觉得你变了,能不咬你?”

    儿子不屑地哼了一声。

“不信,把这套衣服换上,再走出去试试。”老铁指指墙角,那里有一堆渔具,渔具上面放了一套普通的农家衣裤。

    儿子极不情愿地脱下西装。“你火急火燎让我回来,不是为了让我穿这套衣服吧?”

“当然不是。走,跟我捕鱼去。三月桃花开,鳜鱼肥着哪,谁不馋呢。”儿子心里又是“咯噔”一下,乖乖跟着老铁往村外走。

    你还别说,这次狗见了他们,没一个龇牙咧嘴的。

    路上,有村民打招呼:“王书记,去哪儿?”儿子习惯性张开嘴,想答,却发觉自己错了。老铁说:“走走,去河边抓点鳜鱼。”

    村民笑:“你还缺鳜鱼吃,言一声,都往你家送。”

    老铁说:“不了不了,自己捕的,那才香。”

    听到这话,儿子脸上火辣辣的。

    走到河边,天已完全黑透,只有两根烟头忽明忽暗。

    这条小河从山崖子里流出来,水清藻绿,是村里的命脉。老铁退休后,不愿待在城里,回老家义务当起了这条小河的巡逻员。他不许别人砍树,更不许别人电(药)鱼。有人偷偷做了,他就追到人家屋里去,坐那里不走。直到那人拍着胸脯保证下不为例,他才离开。遇到特别有困难的家庭,他走时,会悄悄放下一些钱。

    渐渐地,这条小河日益丰腴起来。

    儿子少年时期,多次跟老铁来捕过鱼。他最爱吃的就是鳜鱼,那肉细嫩鲜美,脆香可口,素有“席上有鳜鱼,熊掌也可舍”之说。也因此,儿子对捕鱼这套程序了然于胸。

    他们找了个小汊沟,开始挖窝。窝子挖得越深,留下来的鱼将越多。老铁操走锹,儿子说:“我来吧。”

    老铁想了想,说:“也好,这大黑天的,你一个人干活,我帮你瞅着,也省得跑偏了路数。”

    儿子咂咂嘴,觉得老铁话里有话。于是,赶紧换个话题:“爹,你知道不,我今晚还有一件重要的事要办呢!”

“知道。”

    知道?儿子心里一惊,不再言语了,把浑身的力气全使在锹上。不一会儿就汗流浃背,手掌上也磨出两个水泡。不过,儿子不敢吭声。他知道,老铁正紧紧盯着他呢。

    窝子挖好了,星星也撒满天空。儿子看看手机,已快十点了。儿子有些焦急。老铁说:“干什么事非要等到这个时候?今晚就陪我抓一夜的鱼。”

【甲】黑暗中,儿子感觉老铁的双眼像X光,自己内心那点雾霾被照得紧缩一团,不敢放肆。

    老铁在汊沟上游放水,儿子便拿起兜兜网扎在窝子后面,这样可把往下游逃窜的鱼挡回窝子里。

    做好这一切,父子俩边休息边聊天。再过两三个小时,等露水全下来,鱼儿抢食吃,就可收网了。

    老铁说:“你跟我说说话。”

    儿子说:“说啥呢?”

    老铁说:“说啥都可以。”

    儿子像哑巴一样,好半天都没吭声。

    老铁说:“要不,我给你唱个歌?”

    儿子扑哧笑了:“你给我唱歌?”

    老铁说:“对啊,就是你小时候,我教你的。来,我唱,你也跟着唱。”也不管儿子同不同意,老铁就唱了:

    月光光,照池塘。骑竹马,过洪塘。洪塘水深不得过,娘子撑船来接郎。问郎短,问郎长,问郎此去何时返……

    老铁唱着唱着,儿子就接上了。【乙】父子俩一块儿唱,唱得蛙鸣虫叫,草木散香。露水下来了,好大。

父子俩起网,从窝子里打捞起一兜篓鱼。有鲢子、鲫鱼、白条、草棍,最多的是鳜鱼。老铁看看鱼。这个,小了,放吧。那个,正长呢,也放了。

    儿子看看老铁,忽然什么都明白了。提起兜兜网,走到河边,全放了。

    老铁像孩子一样呵呵大笑。

    趁老铁不注意,儿子掏出手机发出一条信息:今晚活动取消,今后这样的活动也不许再搞。

    发完,儿子陪着老铁一起笑。远处,传来几声狗叫,友好且悠长。老铁说:“走吧,回家。再不回,它们就会跑来接我了。”

(取材于肖建国同名小说)

(1)下列对句中画线词语的解说,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双喜的,十元一盒,我抽得起

儿子强调烟是自己买的,让父亲放心地抽。

B.这是套崭新的西装,为此,他还特意打了条领带。

儿子刻意打扮自己,说明非常重视晚上的活动。

C.听到这话,儿子脸上火辣辣的。

父亲的话戳中了要害,令儿子心虚、紧张。

D.他知道,老铁正紧紧盯着他呢。

说明老铁对辛苦劳累的儿子非常关心。

(2)下列对小说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诗句“桃花流水鳜鱼肥”为题,既点明了时令,又突出了人物活动的环境特点。

B.小说写父亲退休后义务巡逻小河,也写儿子将捕获的鱼放生,深化了保护环境的主题。

C.文中插叙老铁退休后的生活,对塑造老铁这一形象起到了补充作用,凸显了人物特质。

D.文中两次使用拟声词“咯噔”,形象地写出儿子面对父亲的提醒时内心产生了触动。

(3)从文中看,“老铁”这个称谓有哪些内涵?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

 

(4)小说结尾部分写“儿子看看老铁,忽然什么都明白了”,请说说“儿子”明白了什么。

 

(5)小说中有许多细节描写生动传神,体现了作者的匠心,请从【甲】【乙】中任选一处加以赏析。

【甲】黑暗中,儿子感觉老铁的双眼像x光,自己内心那点儿雾霾被照得紧缩一团,不敢放肆。

【乙】父子俩一块儿唱,唱得蛙呜虫叫,草木散香。

 

(6)作家给作品中的人物命名,往往蕴含深意,如本文中的“老铁”。下列对作品人物命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楼梦》贾府四姐妹名字中的“元”“迎”“探”“惜”,谐音“原应叹息”,预示了人物不幸的命运,表达了作者的同情。

B.《药》取“华”“夏”两姓,意在体现“华夏”本为一家,却陷入了“吃”与“被吃”的悲剧之中,引发读者深刻的思考。

C.《孔乙己》中“孑L乙己”这个绰号是人们从描红纸上截来给孔乙己的,表现了众人对他的 嘲弄,蕴含着作者对科举制度的批判。

D.《平凡的世界》里的“王满银”和“孙兰香”,他们的名字寄寓了百姓对富裕生活的向往,也鲜明地体现出人物的形象特点。

 

.(2018•朝阳区二模)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一卷星辰

杜甫,我的河南乡亲,中国古代诗圣,“一个从无人知晓的地方来的虚拟国度的首脑”(鲍勃•迪伦)。

杜甫往往被冠以“现实主义诗人”名号。“现实主义”,应该是一种对现实不回避的态度,而非一种艺术风格。我赞同布罗茨基的一句话:“不能在‘诗歌’这个词前面加上形容词。”同样,不能在诗人前面加上形容词,如“先锋”“后现代”“民间”等等。诗歌、诗人本身已自足而广大,要么是一首诗、一个诗人,要么什么都不是。一切现实主义,都是超现实主义。现实主义使杜甫不瞒不骗,真与自然;超现实主义使他能将平庸、残酷的现实,坚持下去。

我喜欢河南诗人罗羽的现实主义之作《祖国诗》:“鹌鹑是你的祖国,夜莺的咳嗽不是你的祖国/鲁山牛腿山羊是你的祖国……”尽管他被称为一个先锋主义诗人。先锋,不是某类写作风格的专利,而应是所有诗人、作家都应具备的精神。尤奈斯库说:“先锋就是自由。”就是思想自由、表达自由。任何一个诗人对于现实生活的发现和表达都应独一无二,尽管困难,只有一少部分杰出诗人才能做到,也不应放弃对于这“困难”“独一无二”的认知和追求。杜甫就是唐代的先锋诗人,他能与古人窠臼为敌,与时风流弊为敌。现实的,必须是先锋的﹣﹣都需要“为敌”的勇气和才力。

读杜甫,强烈感到,伟大诗歌的本质就是悲歌,痛彻肺腑。伟大诗人的命运或许只能是悲剧,“慷慨有余哀”。青年时期,杜甫写出《望岳》,像李白;中年、晚年,因时代巨变而诗风巨变,写出《登高》《登岳阳楼》,与登泰山时“一览众山小”的杜甫已,充满“悲”“病”字眼。生活愈破败,其诗愈雄奇、苍凉、辽阔。杜甫不再像李白,而成为杜甫自己﹣﹣沉郁顿挫,随时敏捷。

杜甫启示我们,写什么不是问题,怎样写也不是问题,最大的问题是:一个诗人能否诚实面对自我和世界,这是最基本的写作准则和诗学伦理。杜甫感时﹣﹣感应一个时代的冲击;忧国﹣﹣忧虑一个具体而非抽象的国度,一草一木、一人一事都是这国度的肌肉、血脉、神经和呼吸。像杜甫一样承受了、担当了、克服了自己的命运,一个诗人才有存在的价值,并有可能成为一个国度、一个时代的徽记。

杜甫之后,热衷于应制诗、酬唱诗的诗人多矣,撒娇、献媚、谋利,诗歌气象趋于软弱、阴柔、陈俗。像杜甫一样切肤感受着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等别离之痛并哭泣的诗人,稀近于无。市场经济时代,诗人们所面对的个人或公共的疑难,为写作带来复杂性和难度,也可能使写作者丧失表达的勇气、辨别力、底线。趋利、避义、罔顾左右而言他的写作

当我揣着信封里的小规模润笔而为高档楼盘写广告诗,或伪造一点泪水写所谓“底层诗歌”的时候,杜甫写《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差异巨大,如同云朵与泥巴。像杜甫那样写作,我们就不敢在汶川大地震面前、温州动车追尾事件面前轻浮、草率地抒情,就耻于化装舞会式、市场营销式的游戏和表达。

青年时代喜欢李白,中年以后,觉杜甫更亲。杜甫之所以逐渐被后世认可并尊称为诗圣,不仅仅在于他情怀中的仁慈、广大,也在于他诗的驳杂、多元。“四十明朝过,飞腾暮景斜。谁能更拘束,烂醉是生涯。”这样恣肆、霸气、脱口而出的句子,像那个总在痛哭流涕的杜甫写的吗?的确是他写的。集嶙峋与柔软、秋兴与春愁、沉痛与轻快、放歌与烂醉、展示与讲述于一身,一个诗人才可能伟大。伟大的诗人像山川,峰岭变幻、一言难尽。

2012年,杜甫诞辰一千三百周年,我与众多诗人赴河南祭拜。杜甫出生地﹣﹣郑州郊区巩县依山而凿的一间窑洞,木门紧闭,门前有杜甫童年打枣的雕塑。杜甫墓:庞大土丘混同于山坡,衰草绵延,如白发瑟瑟﹣﹣“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融入故乡山坡的一个诗人的巨大白头,依旧忧思难眠。

    (10)以杜甫为镜,一个人、尤其是中年人,其写作应能够与内心及周遭广大苍凉的秋意,保持呼应,发生关系。是时候了,与无边落木一同萧萧而下,尽管夏日曾经盛大。

    (11)五十三岁那年,杜甫在长江上写下《旅夜书怀》,有名句“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前一句是空间,后一句是时间。空间、时间在两个维度上展开和奔流,并定格于六年后长沙到岳阳的一艘破船上。

    (12)我也正渐渐接近他晚年的光景和心境,像他一样处于远离中原的异乡。不同的是:他漂泊在江上,把越江而去的一只沙鸥看成未来的自己;我漂泊在城市,把城市的云烟看成梦乡的地图。他在痛苦,我在痛快﹣﹣所以我将很快就在人间、纸上消失,而他负责继续承受人间和纸上的疼痛、苦难。

(取材于汗漫《一卷星辰》)

(1)在文中甲乙丙处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A.迥然不同    无所不在    大行其道

B.无所不在    迥然不同    大行其道

C.迥然不同    大行其道    无所不在

D.大行其道    无所不在    迥然不同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超现实主义使杜甫将平庸、残酷的现实坚持下去。

B.作者认为时代巨变使中晚年杜甫诗风巨变,风格沉郁顿挫。

C.杜甫诚实面对自我和世界的写作态度使我们不敢草率抒情。

D.第段划线句用比喻手法表现出杜甫墓地无人祭拜的荒凉。

(3)作者为什么认为杜甫既是现实主义诗人,又是先锋主义诗人,请简要回答。

 

(4)请简要概括第段的内容,并说说它在文中的作用。

 

(5)请简要分析文章结尾划线句的含义。

 

(6)一部名著在表达上都有其“独一无二”之处,下列对相关作品这一特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红楼梦》第五回以独特的判词形式暗示了诸多人物命运。

B.《孔乙己》是《呐喊》中唯一一篇用第一人称叙事的小说。

C.《边城》的语言质朴、有诗意,带有浓郁的湘西方言特色。

D.《老人与海》体现了独特的“电报体”风格,简短、精练。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2018•西城区二模).【解答】(1)D.这里的“攀登”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形容阳光普照的样子。

(2)B.“表达了作者对城里人深深的批判”错,只是表达了像李城和他的工友们那样的农民工生活的同情。

(3)第一次见到“瘦精精的他”时,李城虽然瘦,却充满活力,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第二次“李城比以前更黑了,也更瘦”,间接写出他工作的勤奋辛劳;第三次“特别消瘦,如果用数字形容的话,就是又被削去了二分之一”,一笔写出李城深受病痛折磨的情形,令人同情哀伤。

(4)先是遭遇摔伤,后又得上重病,面对李城的坎坷命运,无力相助,我深感悲伤;能帮助李城完成他最后的心愿,在小说中让他拥有美好未来,又是我可以努力实现的,因此无比轻松。

(5)表现:“我”因为搬家而认识了李城;李城离开萧条的家乡到城里打工,最终又不得不回到家乡,在城乡之间迁移;李城从搬家公司的“铁皮屋”到建筑工地的工棚,到化工厂的传达室,每一次搬家都意味着新的打工经历;李城希望我将他搬进小说里,以小说里的美好未来抵抗现实的残酷人生。

妙处:明确“搬家”这一线索,使结构更加清晰;由实及虚,有找寻人生归宿的意味,强化主旨。

(6)C

.(2018•东城区二模)(1)D

(2)A

(3)描写了乡村清静的自然环境;暗示了农村社会生活的变化;表现了老何对乡村生活的喜爱;表现老何对城市生活的不适应,为后文埋下伏笔。

(4)不能删。这个情节反映农村中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表现老何对小孩的同情,展现老何的善良;暗示出后文老何的想法会发生转变。

(5)善良、有同情心;喜爱乡村生活,对城市生活不适应;急躁、执拗;有较强的传统观念。

(6)我认为是展示了农村留守老人孤独的生存境况,理由可以结合作品情节、人物等解说主题,言之成理即可。

 

.(2018•丰台区二模)(1)D

(2)D

(3)“嘿嘿笑”表现出王达听到老赵夸赞自己老婆“耐看”后的羞涩和愉悦;“黑嘿笑”表现出王达被工友打趣后的尴尬及被老赵夸赞后的自信。

(4)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多种手法,凸显了月光淡薄、细腻、柔和的特点,营造了静谧的意境,烘托了王达此时思念亡妻的内心孤独。

(5)插叙。叙述了王达的人生灾难,交代了王达脸疙疙瘩瘩和妻子死亡的原因,丰富了文章内容,暗示了王达“捏泥人”时无一例外捏光洁的脸和捏亡妻以寄思念的深层原因,丰满了王达的人物形象。

(6)脸容受损,疙疙瘩瘩。会捏泥人,技艺高超。深爱妻子,感情细腻,内心孤独。敦厚和善,乐于助人。

 

.(2018•通州区二模).【解答】(1)B.结合文本内容“在当下中国,许多人都喜欢在办公室墙上挂一幅书法,上书四个大字:厚德载物……只有德行淳厚,才配得到物质的供养”分析可知,“是为了附庸风雅”错。

 (2)B.结合文本内容“中国人的精神修炼,就在日常生活里进行。它们引导我们的精神向上,而不是让我们的屁股沉沦向下”分析可知,应将“沉沦”解释为“沉迷、沦陷,比喻对某事物迷恋不已”。

(3)郑先生面容苍老,慈祥而陶然,温暖而透明,宠辱不惊,琴艺精湛,品德高尚。

作者写郑先生意在表现物与德相对应,即有九德的琴与有厚德的人(郑先生)相对应。有九德的琴是郑先生灵魂的道场,使其德艺双馨。琴与人相得益彰。

(4)让作者想到了江河流淌、山川悠远;想到了大河之洲,我们文明源头的关关雎鸠;想到了那把木椅里,一定藏着中国人对宇宙秩序的浪漫构想。

含蓄、简洁、自然、形象、浪漫。

(5)这句运用正反对比和拟人等手法,(手法)表明有德的人才配用有德的器物;品德不佳的人用有德的器物,会因为不配而显得难为情。(内容)作者借此表达了物我合一,以天地万物的道理完善我们的精神的一种哲学思考。(情感态度)简洁有力,生动形象,富于情感。

(6)A

 

.(2018•顺义区二模).【解答】(1)B.“初到化佛山之际就产生了‘抱布贸丝’的遐想”于文无据。

(2)D.真谛:指最真实的意义或道理,真切的理论和精义,奥妙所在。

(3)叙述赶秋会的习俗,目的是为本文的爱情故事作铺垫,使作者的爱情故事有了一个悠久的历史背景,这个故事就有了传统的意义;同时与后面秋街的变化做对比,从而更深刻地表现作者对往昔生活的留恋之情。

(4)化佛山的景色(藤缠树)充满了爱情的意味;是谈情说爱的好去处;花街是一个适宜青年男女抒情的地方;赶秋会发生着无数爱情故事。所以,不该叫做“化佛山”。

(5)作者遗失的最珍贵的东西是传统的、纯真的爱情。原因有表层的:长达数年的出差;社会的变化。作者借此指出了现代化进程对传统生活的冲击,表达了对传统生活中美好爱情的怀念。

(6)孔子慨叹时光的流逝如河水一样,昼夜不停。社会的发展,也如河水的流逝一样,昼夜不息,丝毫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对生活再怎么留恋,也只能发出无奈的慨叹。

 

.(2018•昌平区二模).(1)B

(2)C

(3)用拟人(比喻)和反问的手法,赋予露珠人的特征,把露珠弄湿人们的裤管和鞋子,写成了孩子淘气,写出了露珠顽皮的天性以及与人们之间的亲密关系,强化了作者对露珠的喜爱之情。

(4)土地里有露珠,暗示土壤成熟、深厚,有地气,可以长出很好的庄稼。牛羊吃带露珠的草,能长得膘肥体壮。露水对农民的生产生活有帮助,所以不能瞧不起它。

(5)含义:写了一个人见证了露水的一生,内心世界就会发生变化。露珠虽小,但它的一生都在指导人们生产、生活,帮助人们发现大自然的秘密。情感:表达了作者对露珠的感激、敬畏,以及赞美之情。

(6)D

.(2018•海淀区二模).【解答】(1)D.“说明老铁对辛苦劳累的儿子非常关心”表述有误,从文中看,此时老铁对儿子“盯着”是老铁知道儿子今晚有所行动,有意拖延时间,不想儿子犯错误。

(2)B.“父亲退休后义务巡逻小河”凸显了父亲具有责任感;“儿子将捕获的鱼放生”凸显了父亲的感化作用,故都是为了突出父亲的人物形象服务。

(3)是非面前立场分明、铁面无私,如坚决不允许儿子走上歪路。

行动方面冷静稳健,如不急不躁地引导、教育儿子改正错误。

意志方面坚定执着,如坚持让村民保证不电鱼和药鱼才离开。

(4)儿子明白了父亲的用意:不是真的让他出来捕鱼,而是让他因捕鱼错过“晚上的活动”,教导他为官要“接地气”、不能做错事(不“跑偏路数”)。

(5)【甲】两处运用比喻,形象写出父亲心明眼亮、看问题敏锐,以及儿子内心的灰暗被父亲发现时其紧张、畏惧的心理,突出了父亲明察秋毫、是非分明的形象特点(或“为后文儿子改正错误埋下伏笔”)。

【乙】用词简约、优美,形象写出周围环境的自然清新,渲染出父子歌唱时和谐美好的气氛,为后文儿子理解了父亲的教育,最终改正错误做铺垫。

(6)D

 

 

.(2018•朝阳区二模).(1)A

(2)D

(3)对现实不回避,不瞒不骗,真实与自然。对现实生活的发现和表达都独一无二。(思想自由、表达自由)能与古人窠臼为敌。有勇气与时风流弊为敌。

(4)第段写了杜甫诗歌风格的驳杂、多元,这是杜甫成为伟大诗人的重要原因。使文章不再局限于介绍杜甫的仁慈和广大,更加丰满了杜甫的诗圣形象,丰富了读者对杜甫的认知,表达了作者对杜甫的赞叹之情。

(5)作者和杜甫都处于晚年漂泊的境况,他在痛苦指的是杜甫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命运紧紧结合在一起,为国家而忧叹;我在痛快指的是我局限于个人主义,在眼前的安逸和小利中获得满足;因此,我的这种个人主义没有多大价值和意义,不具备永恒性,而杜甫忧国忧民的精神则将永远地流传下去,表达了作者对杜甫精神的敬佩。

(6)B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