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0学年江苏省扬州市高三(下)段考语文试卷(一)

浙江、江苏历年期末一模二模高考汇编(持续更新)

2020学年江苏省常州市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

2020学年江苏省扬州市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

2020年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一)

2020学年江苏省连云港市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

2020年江苏省南通市启东中学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一)

2020学年江苏省无锡市普通高中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

2020学年江苏省苏州市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

江苏省苏北四市2020届高三模拟考试试卷  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学年江苏省镇江市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

2020学年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海安市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

2020学年江苏省无锡市普通高中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

2020年江苏省名校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一)

2020年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室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四)

2020学年江苏省淮安市高三(下)期初模拟语文试卷

2020学年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高三(下)期初语文试卷

2020年江苏省盐城市阜宁中学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2020年江苏省名校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二)

2020年江苏省名校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三)

2018年江苏省盐城市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2020年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2020学年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

2020年普通高校招生仿真高考语文模拟试卷(江苏卷)

202020年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高考语文模拟试卷(3月份)20年江苏省淮安市淮州中学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2020学年江苏省宿迁市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

2019-2020学年江苏省南通市高中高二(下)月考语文试卷(3月份)

2020学年江苏省镇江一中高二(下)月考语文试卷(3月份)

2019年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十一)

2019江苏各地区高三一模优秀作文汇编

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2020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江苏省3月统练各市文言文阅读专题汇编

江苏省3月统练各市古诗鉴赏阅读专题汇编

2017年江苏省镇江市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2018学年江苏省苏州市高三(上)期中语文试卷

2020年江苏省镇江市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2020年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高考语文模拟试卷(3月份)

2020学年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高三(下)期初语文试卷

2020年江苏省六市高考二模语文试卷

2020学年江苏省扬州市高三(下)段考语文试卷(一)

一、基础知识与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3分)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通常富有考据癖的学者有时会因考据而忘欣赏,他们好比食品化学专家,把菜的来源、成分和烹调方法研究得        之后,便       ,不肯染指。而我对于考据家的       虽然十分敬佩,但我认为最要紧的事还是要伸箸,用口        它们的滋味。

A.井井有条  袖手旁观  苦心经营  领会

B.有条有理  袖手旁观  苦心孤诣  领略

C.有条有理  作壁上观  苦心经营  领略

D.井井有条  作壁上观  苦心孤诣  领会

2.(3分)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上世纪初,晏阳初曾经将“免于愚昧无知的自由”视为“第五大自由”。几十年后,素尔仁尼琴还注意到另一种自由,“                                          。”

它意味着我们高尚的灵魂不必被那些废话和空谈充斥

是一种不必要的负担

过度的信息对于一个过着充实生活的人来说

除了知情权以外,人也应该拥有不知情权

后者的价值要大得多

A.④⑤①③②B.④⑤③①②C.③②⑤④①D.③②④⑤①

3.(3分)根据下面现代诗的诗意,作者感到“啮咬”和“绞伤”的原因,最恰当的是(  )

当花和果实在春天演奏/秋天出版/我的日子被时计的齿轮给无情地啮咬,绞伤/庭中便飞散着我的心的碎片/阶下就响起我的一片叹息。

(《花与果实》)

A.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

B.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C.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D.光景不待人,须叟发成丝

4.(3分)如表是“吾”、“尔”、“子”作人称称谓时,在《论语》和《孟子》中使用情形的统计。根据下表,选出推断正确的选项是(  )

 

使用情境

 

人称称谓

《论语》

《孟子》

《论语》

《孟子》

《论语》

《孟子》

上对下

77.9%

45.1%

81.0%

6.3%

0.0%

47.9%

平辈之间

1.8%

6.6%

0.0%

0.0%

8.0%

45.1%

下对上

3.5%

7.4%

0.0%

0.0%

76.0%

7.0%

对象不明或其他情境

16.8%

4.9%

19.0%

93.7%

16.0%

0.0%

A.从《论语》到《孟子》,“吾”的使用情境变化较“尔”和“子”显著。

B.在《论语》和孟子中,“尔”的使用情境都是上对下。

C.根据“吾”的使用情境,下对上以“吾”来称呼自己较有礼貌。

D.《论语》里通常依据彼此尊卑关系,使用“尔”或者“子”称呼对方。

二、文言文阅读(20分)

5.(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洞真观横翠阁记

(宋)何朝隐

       洞真观之左右,支珑盘豆,其西矗立如屏者,道士张君文政有阁临之。规模自先世,至政尤加表章,而山之泉、石、草、树、鸡、犬、人家,凡登兹阁,皆一目而尽。正李谪仙所谓樵夫耕叟出入画图者。余过而爱之,因为榜曰:“横翠”。家弟彦和能作大字,得山谷老人笔意,令书其榜,而揭于阁之颜。

       则又为之说日:古人莫不有爱山癖,而兹癖非静者不能。盖奇峰绝巘,不择地而有之。不幸在无人之境,则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技;以置通邑大都,则有力者往往臂其间,而化为争夺之场。故凡佳山所在,莫如附诸道释之宫,以备高人胜士之观焉。

       余常与客游于斯,徙倚栏楯,则是山之回巧献技于前者,如云霞之蒨绚,风雨之晦冥。迩延野绿,远混天碧,千态万状,辐凑兹阁,览者心凝神释,与灏气俱爽,而莫得其涯,诚事外之真乐也。或者乃曰:“昔韩退之与孟东野《城南联句》,谓遥岑寸碧,远目为之增明。今阁俯兹山,不侑座欹器,与韩意特异,何也?”余曰:“山既静者之好,则远近奚择?且横平冈于座右,耸翠碧于天末,虽若辽绝,至夫景物变态,远近诚弗异也。达人大观,决不尔,倘弗谓然,则退之为王氏《燕喜亭记》,何以特赏突然之丘出于所居之后耶?

       嗟呼,若果以好远略近为心,则推之人事,必将嗜欲得而喜功名,富贵足而慕神仙。健羡之心,无时而已也。岂静者之为哉!政之师仲清心解于此,政固闻其大端,余既为记以申之,惧吾他日行事,有类于是者,故篇末系见,聊以自警。仍为世俗之戒云。梅溪何朝隐记。

注释:侑座欹器:古代君王置于座右用以警成的一种器物,此处用以形容靠得很近。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规模自先世

肇:开始

B.则有力者往往臂其间

攘:挽起

C.不侑座欹器

啻:只,仅

D.岂静者之为哉

曾:曾经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横翠阁风景如画,登阁即可一览无余,其匾额题字取法于大家,有黄庭坚书法之风。

B.引韩愈和孟郊的《城南联句》意在证明远处的景能让人眼前一亮,得到一种真正的快乐。

C.引韩愈的《燕喜亭记》意在证明赏景不取决于远近而取决于内心是否宁静、达观。

D.作者介绍了横翠阁名字由来及观景体会,感慨不是心静之人不能拥有真正的爱山癖好。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故凡佳山所在,莫如附诸道释之宫,以备高人胜士之观焉。

则退之为王氏《燕喜亭记》,何以特赏突然之丘出于所居之后耶?

(4)结合全文,简要说明作者写此文的意图是什么?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6.(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鹧鸪天﹒怀王道甫

陈亮

落魄行歌记昔游。头颅如许尚何求。心肝吐尽无余事,口腹安然岂远谋。

才怕暑,又伤秋。天涯梦断有书不。大都眼孔新来浅,羡尔微官作计周。

【注】王道甫是陈亮青少年时代的好友,两人志同道合。登第后,王道甫长期屈居微职,性情志趣也大异于从前。

(1)结合全词,词人对友人情意真挚的“怀”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2)下阕最后两句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7.(8分)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一肌一容,尽态极妍,   ,而望幸焉。(杜牧《阿房宫赋》)

(2)   ,草色入帘青。 (刘禹锡《陋室铭》)

(3)   ,忽复乘舟梦日边。 (李白《行路难》)

(4)朝搴阰之木兰兮,   。(屈原《离骚》)

(5)   ,下者飘转沉塘坳。(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6)   ,抱明月而长终。(苏轼《前赤壁赋》)

(7)   ,文武之道也。  (礼记•杂记)

(8)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   。”(《论语•学而》)

五、现代文阅读(一)(15分)

8.(15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各题。

讨论

老舍

 

       日本兵到了,向来不肯和仆人讲话的阔人,也改变得谦卑和蔼了许多,逃命是何等重要的事,没有仆人的帮助,这命怎能逃得成。在这种情形之下,王老爷向李福说了话:“李福,厅里的汽车还叫得来吗?”王老爷是财政厅厅长,因为时局不靖,好几天没到厅里去了;可是在最后到厅的那天,把半年的薪水预支了来。

“外边的车大概不能进租界了。”李福说。

“出去总可以吧?向汽车行叫一辆好了。”王老爷急于逃命,只得牺牲了公家的自用汽车。

“铺子已然全关了门。”李福说。

“但是,”王老爷思索了半天才说。“但是,无论如何,我们得离开这日租界;等会儿,大兵到了,想走也走不开了!”李福没作声。

       王老爷又思索了会儿,有些无聊,还叹了口气:“都是太太任性,非搬到日租界来不可;假如现在还在法界住,那用着这个急!怎办?”

“老爷,日本兵不是要占全城吗?那么,各处就都变成日租界了,搬家不是白费﹣﹣”

“不会搬到北平去呀?你﹣﹣”王老爷没好意思骂出来。“打下天津,就是北平,北平又怎那么可靠呢?”李福说,样子还很规矩,可是口气有点轻慢。

       王老爷张了张嘴,没说什么。待了半天:“那么,咱们等死?在这儿坐着等死?”

“谁愿意大睁白眼的等死呢?”李福微微一笑,“有主意!”

“有主意还不快说,你笑什么?你﹣﹣”王老爷又压住自己的脾气。

“庚子那年,我还小呢﹣﹣”

“先别又提你那个庚子!”

“厅长,别忙呀!”李福忽然用了“厅长”的称呼,好象是故意的耍笑。

“庚子那年,八国联军占了北平,我爸爸就一点也不怕,他本是义和团,听说洋兵进了城,他‘拍’的一下,不干了,去给日本兵当﹣﹣当﹣﹣”

“当向导。”

“对,向导!带着他们各处去抢好东西!”

“亡国奴!”王老爷说。

“亡国奴不亡国奴的,我这是好意,给老爷出个小主意,就凭老爷这点学问身分,到日本衙门去投效,准行!你瞧,我爸爸不过是个粗人,还能随机应变;你这一肚儿墨水,不比我爸爸强?反正老爷在前清也作官﹣﹣我跟着老爷,快三十年了,是不是?﹣﹣在袁总统的时候也作官﹣﹣那时候老爷的官运比现在强,我记得﹣﹣现在,你还作官;这可就该这么说了:反正是作官,为什么不可以作个日本官?老爷有官作呢,李福也跟着吃碗饱饭,是不是?”

“胡说!我不能卖国!”王老爷有点发怒了。

“老爷,你要这么说呢,李福也有个办法。”

       王老爷点了点头,是叫李福往下说的意思。

“老爷既不作卖国贼;要作个忠臣,就不应当在家里坐着,应当到厅里去看着那颗印。《苏武牧羊》,《托兆碰碑》,《宁武关》,那都是忠臣,李福全听过。老爷愿意这么办,我破出这条狗命去陪着老爷!上行下效,有这么一句话没有?唱红脸的,还是唱白脸的,总得占一面,我听老爷的!”

“太太不叫我出去!”王老爷说:“我也没工夫听你这一套废话!”

       李福退了两步,低头想了会儿:“要不然,老爷,这么办:庚子那年,八国联军刚进了齐化门,日本打前敌,老爷。我爸爸一听日本兵进了城,就给全胡同的人们出了主意。他叫他们在门口高悬日本旗;一块白布,当中用胭脂涂个大红蛋,很容易。挂上以后,果然日本兵把别的胡同全抢了,就是没抢我们那条﹣﹣羊尾巴胡同。现在,咱们跑是不容易了。日本兵到了呢,不杀也得抢;不如挂上顺民旗,先挡一阵!”

“别说了,别说了!你要把我气死!亡国奴!”

       李福看老爷生了气,怪扫兴的要往外走。

“李福!”太太由楼上下来,她已听见了他们的讨论。“李福,去找块白布,镜盒里有胭脂。”

王老爷看了太太一眼,刚要说话,只听:“咣!”一声大炮。

李福,去找块白布,快!”王老爷喊。

(载于1931年11月《齐大月刊》第2卷第2期)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通过对话的形式,运用了讽刺的手法,将王老爷和下人李福在动荡时局中的心理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B.李福对王老爷前后都称老爷,但是在中间一处却称其官职﹣﹣厅长,表现了李福在为老爷想到办法后的洋洋得意和对老爷的揶揄。

C.王老爷是有爱国心的,知道做亡国奴是不对的,但是因为害怕老婆,最后不得不做了投降日本人的官老爷。

D.王老爷没有名字,说明他是一类人的代表。作者对这类人的刻画,显现出现实主义的特点,对当时面临日寇入侵的中国人有警示作用。

(2)请概括王老爷的人物形象。

(3)请探究结尾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六、现代文阅读(二)(12分)

9.(12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各题。

向死而生

江弱水

       中国古典诗最富于人间情怀,死亡向来不是一个突出的主题。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死亡不可究诘,不理会才好。庄子说“死生亦大矣”,他要我们齐生死、一物我。庄子又说“以生为附赘悬疣,以死为决溃痈”,其实是叫我们从一个更高的观点超脱一些来看待生死物我。“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庄子的态度是“吾将曳尾于涂中”,好死不如赖活着,所以“微生尽恋人间乐”了。

《古诗十九首》里有着最多关于快活的谏言。中国人的生死观,大抵都在这些“惊心动魄”“一字千金”的直白诗句中了。

       宋人百戏中有真人化装成骷髅表演的傀儡戏,街头还有牵丝骷髅戏婴的表演。你看李嵩的《骷髅幻戏图》就知道,大骷髅牵丝小骷髅,这边是小孩子好奇地迎上去,那边是妇人安详地给娃儿喂奶,生与死强烈的对照,简直就是史铁生说的“站到死中去看生”。在喜欢大团圆的后世人看来,这样的行为不可思议。但这不是恶趣和搞怪,而是参透了生命本味的豪举,因为他们敢于让惨淡的死与鲜活的生相摩相激。更不用说那种英雄主义的直面死亡,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那是以历史为归宿,通过人类记忆的力量来克服个体生命的有限性。像孔子所说的“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和《左传》中“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都是在佛教应许给我们来世的永续之前,想让历史成为我们超越死亡的津梁。凡此种种,说明中国人对生与死的看法其实很通脱,大有一种向死而生的气概。

       别尔嘉耶夫《论人的使命》说:

       当人的情感在时间中消失的时候,这就是对死亡的体验。在空间中发生着与人、家庭、城市、花园、动物的分离,这种分离总是伴随着这样一种感觉,也许你再也不能见到它们了,那么,这就是对死亡的体验。对时间和空间中的一切分离和分裂的忧郁都是对死亡的忧郁。

       在中国诗人那里,也许是在用相对弱的、分散的形式处理那个太强的主题,书写那无所不在的死亡焦虑吧?他们并不直接将死亡作为观照的对象。比如欧阳修,我们印象中的他,也是“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的醉翁,但那些只是他所戴的面具,他经历过多少死亡呀!四岁丧父,两度丧妻,八个儿女早卒。况复多病,病目,病足,病臂,病牙,淋渴,风眩,哮喘,他不讳言自己其实活得了无生趣。欧阳修私底下的书信填满了深悲巨痛,但其公共书写的诗词里,集中呈现的还是那个风流放逸的形象:“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二十世纪中国新诗,对死亡书写同样表现出超常的兴趣,一位诗人如果没写过死亡,简直都不配称为诗人。看上去是对西方横的移植的结果,但是,死亡并非中国人的异己体验,它也是我们的切身之事、萦心之念,是我们形而上学和美学的最高命题。

(1)下面诗句都选自《古诗十九首》,其中 不能体现“快活的谏言”的一项是   

A.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斗酒相娱乐,聊厚不为薄。

B.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C.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愚者爱惜费,但为后世嗤。

D.文彩双鸳鸯,裁为合欢被。著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

(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并非是不愿面对死亡,而是希望我们从更高的角度超越生死。

B.街头牵丝骷髅戏婴的表演不仅是恶趣和搞怪,更是参透了生命本味的豪举,因为他们敢于让惨怛的死与鲜活的生形成鲜明对比,激发我们的思考。

C.欧阳修人生遭遇多次生离死别,自己身体状况也不好,他在公共书写的诗词中极力渲染生的快乐,我们细读不难感受到他对死亡的思考。

D.中国新诗的死亡书写既是对西方横的移植的结果,也是我们自己的切身之事、萦心之念,是我们形而上学和美学的最高命题。

(3)文章标题“向死而生”的内涵是什么?请简要概述。

七、现代文阅读(三)(12分)

10.(12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2017年被称为人工智能元年。这一年,在云计算和大数据的支持下,人工智能在语音、语义、计算机视觉等领域实现了重大突破,开始加速应用到各个产业场景。在被称为人工智能元年的2017年,

       其中以人脸识别为代表的机器视觉技术遍地开花,便捷了人们生活,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更多活力。人脸识别是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而人作为社会的主体,身份的数字化是智能社会的前提,人脸识别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技术之一。不易伪造、可被动采集的人脸识别技术,能够基于人脸这一非侵犯性的生物信息,进行毫秒级大数据计算,使人脸成为智能社会的“入口”,从而展开人与系统间更加便捷、安全的信息交互,开启智能社会入口。

       工业和信息化部在2017年下发的《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中,将“视频图象身份识别系统”列为新一代人工智能标志性产品之一,可见其在推动智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同时该行动计划也明确给出了这一技术在产业应用中的具体要求:“支持生物特征识别、视频理解、跨媒体融合等技术创新,发展人证合一、视频监控、图象搜索、视频摘要等典型应用,拓展在安防、金融等重点领域的应用。到2020年,复杂动态场景下人脸识别有效检出率超过97%,正确识别率超过90%,支持不同地域人脸特征识别。”

(摘编自马晓坤《人脸识别让生活拥有更多可能》)

       材料二:南都记者实地走访龙华区教科院附属小学,该校老师介绍,课堂上可以利用人脸识别技术抓取学生表情,根据课堂表情数据来分析教学效果。该校校长吴少文表示,学校会持续将“人脸识别+人工智能”应用在学校管理、学生评价、教师应用等方面,实现图书馆刷脸借阅、午餐室刷脸取餐、校医室刷脸体检、功能室刷脸签到等功能。

       数字化是智慧校园的重要特征之一,基于大数据的分析与挖掘,进一步激发了教学的活力。而随着教育信息化2.0的推进,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正在重构全新的“教学、考评、管理、家校”新平台,教育生态系统正在不断演变。

(摘编自程洋《人脸识别技术抓取学生表情通过数据分析教学效果》)

       材料三:“刷脸”进站、“刷脸”支付、“刷脸”签到、“刷脸”执法……人脸识别技术正走进更为广阔的应用场景,与指纹、虹膜等相比,人脸是一个具有弱隐私性的生物特征,因此,这一技术对于公民隐私保护造成的威胁性尤其值得重视。“人脸图象或视频广义上讲也是数据,如果没有妥善保管和合理使用,就会容易侵犯用户的隐私。”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段伟文说。

       通过数据采集和机器学习来对用户的特征、偏好等“画像”,互联网服务商进而提供一些个性化的服务和推荐等,从正面看是有利于供需双方的一种互动。但对于消费者来说,这种交换是不对等的。就频频发生的个人数据侵权的事件来看,个人数据权利与机构数据权力的对比已经失衡,在对数据的收集和使用方面,消费者是被动的,企业和机构是主动的。段伟文表示,“数据实际上成为被企业垄断的资源,又是驱动经济的要素。”如果商家只从自身利益出发,就难免会对个人数据过度使用或者不恰当披露。

(摘编自谷业凯《“刷脸”会不会刷走安全》)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基于人脸这一非侵犯性的生物信息,人脸识别技术使人脸成为智能社会的“入口”,这是以人的身份数字化为基础的。

B.在推动智能社会发展过程中,“视频图象身份识别系统”具有重要地位,已经列入了国家有关部委的发展规划中。

C.全新的“教学、考评、管理、家校”新平台的重构,得益于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教育发展。

D.在对数据的收集和使用方面,消费者处于被动地位,企业和机构处于主动地位,供需双方交换不对等。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工智能在一些领域实现重大突破得益于云计算和大数据的飞速发展,其中机器视觉技术有效助推经济发展。

B.利用人脸识别技术抓取学生表情体现出智慧校园的数字化特征,智慧校园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挖掘,激发了教学活力。

C.在更广阔的应用场景中,人脸识别技术在带来种种便利的同时,也由于人脸弱隐私性的生物特征,必然会威胁到用户隐私。

D.我们在享受商家提供的个性化服务和推荐的同时,也要警惕个人数据被商家过度使用或者不恰当披露。

(3)要提高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水平,应从哪些方面加强努力?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

八、作文(70分)

11.(70分)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诗歌除外,文体自选。

       新冠疫情发生后,军人、医生和警察等逆行赶往疫区。我们要赞美那些逆行者。其实不仅是在危难的时候,平常生活中我们也需要逆行者。


2019-2020学年江苏省扬州市高三(下)段考语文试卷(一)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基础知识与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解答】井井有条:形容条理分明,整齐有序。有条有理:形容层次、脉络清楚。用于“研究”,空一应选择“有条有理”。袖手旁观:比喻人置身事外,既不过问,也不协助别人。作壁上观:比喻坐观成败,不给予帮助。结合“不肯染指”,可知空二应选择“袖手旁观”。苦心孤诣: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达到别人达不到的境地。苦心经营:用尽心思筹划安排。空三侧重考据家的钻研,不涉及筹划安排,所以空三应选择“苦心孤诣”。领会:领悟事物而有所体会。领略:了解事物的情况,进而认识它的意义,或者辨别它的滋味。结合“用口”“它们的滋味”,可知空四应选择“领略”。

故选:B。

2.【解答】此段文字论述的是人类不知情权的自由。是领起句,引出话题“不知情权”。句中的“后者”只能紧跟句,因为只有句中包含两个事物。剩下的三句,是具体论述。只有有主语“它”,所以放在前。句作状语,修饰句,所以放在句前。

故选:A。

3.【解答】诗歌的前两句通过春秋季节变换,表明时光流逝,而“我的日子被时计的齿轮给无情地啮咬,绞伤”直接点明原因,最后两句点明人物的心情。根据“我的日子被时计的齿轮给无情地啮咬,绞伤”可以得知,时光流逝是作者感到“啮咬”和“绞伤”的原因。A.诗句是写柳永的人生之事,和时光流逝无关;B.诗句是写相思闲愁;C.诗句是写杜甫内心因战争而起的痛苦;D.表明了时光流逝。

故选:D。

4.【解答】A.“显著”错误,数值没有体现。

B.“都是”错误,数值都不是百分百。

C.“下对上以‘吾’来称呼自己较有礼貌”,错误。比例很少,说明不礼貌。

D.正确。

故选:D。

二、文言文阅读(20分)

5.【解答】(1)D.曾:竟。句意:难道这竟是心静的人所为吗?

(2)B.“意在证明远处的景能让人眼前一亮,得到一种真正的快乐”错,意在引发友人的质疑,引出下文的一番议论。

(3)所以凡是好山好水所在的地方,还不如让它处在道观寺庙之旁,让高人雅士来观赏。

那么韩愈给王氏写《燕喜亭记》,为什么只喜欢那座处在居所后面的高起的山丘呢?

(4)本文介绍了横翠阁的由来和观景体会,即事说理,指出赏景不能有好远略近之心,由此推及人事,提出要保持内心宁静,不要贪得无厌、得寸进尺,用以自警并诫人。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6.

(1)开篇直抒胸臆,先回忆昔日的美好,与而今两人形成对比反衬,突出表达作者希望友情恒在志向尚存不改初心。巧用反问“口腹安然岂远谋”、设问“天涯梦断有书不?大都眼孔新来浅,羡尔微官作计周”、反语“大都眼孔新来浅,羡尔微官作计周”等多种修辞,表达了对朋友的诸多感情,既有真挚的想念,更有深切地批评和满怀的期待和祝福。

(2)对王道甫怀才不遇,长期官位微薄的同情不平;对朋友背弃理想,只为自身的温饱而处心积虑的的不失望和惋惜;对大丈夫应尽瘁国事,不为自身温饱而焦虑的肯定。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7.【解答】故答案为:

(1)缦立远视(重点字:缦)

(2)苔痕上阶绿(重点字:痕)

(3)闲来垂钓碧溪上(重点字:碧)

(4)夕揽洲之宿莽(重点字:揽)

(5)高者挂罥长林梢(重点字:罥)

(6)挟飞仙以遨游(重点字:遨)

(7)一张一弛(重点字:弛)

(8)过则勿惮改(重点字:惮)

五、现代文阅读(一)(15分)

8.【解答】(1)C.“王老爷是有爱国心的”错,他国难当头作为官员不作为,想的是逃跑,可看出他根本没有爱国心;“但是因为害怕老婆,最后不得不做了投降日本人的官老爷”错,文本结尾部分“王老爷看了太太一眼,刚要说话,只听:‘咣!’一声大炮。‘李福,去找块白布,快!’王老爷喊”,可见这“咣”一声炮响,王老爷吓破了胆,为了保命起见,所谓的爱国心便不堪一击地失去了,不能说因为害怕老婆。选项原因推断有误。

(1)C

(2)王老爷是一个平时高高在上、怕死、虚伤、自私、见风使蛇的官场投机分子。

(3)以王老爷的喊声结束全文,委婉含蓄耐人寻味,增强讽刺效果。使用语言描写,生动形象,符合人物性格和内心世界,使用独词句、短句,突出表现了王老爷的惶恐不安、紧张急迫,可见其胆小怕死的性格特征。“白布”一词运用了借代手法,不直言一方面是因为王老爷禁忌做亡国奴,另一方面也为了引发读者去思考想象人物的贪生怕死、毫无担当和大义之心,主旨方面间接表达了作者对抗战中苟且偷安无所作为的自私自利者的批评。

六、现代文阅读(二)(12分)

9.【解答】(1)D.重点渲染对爱情的坚贞和对心上人的思念,没有死亡的背景,也就没有向死而生的意蕴。

(2)C。

(3)以及时行乐提高生命的质量,超越对死亡的无奈。以青史留名获得生命的永恒价值,超越生命的短暂。以通达的语言描绘生命的快乐,缓解对死亡的焦虑。

七、现代文阅读(三)(12分)

10.【解答】(1)A.“人脸识别技术”错误,根据原文“身份的数字化是智能社会的前提,人脸识别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技术之一”可知:以身份的数字化为基础的是智能社会,而非人脸识别技术。

(2)C.“必然”表述绝对化,原文为“人脸图象或视频广义上讲也是数据,如果没有妥善保管和合理使用,就会容易侵犯用户的隐私”。

(3)技术研发:支持技术创新,提升技术水平;产业应用:发展典型应用,拓展应用领域;监管使用:保护公民隐私,加强数配管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