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北京101中学、四中新高一分班考试语文真题合集

近三年高考语文真题答案解析及部分作文范文


北京语文历年期末一模二模高考汇编(持续更新)

丰台区2020高三语文第二学期综合练习(二)语文试卷

2020北京海淀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0北京陈经纶中学高二(下)期中语文

顺义区2020届高三第二次统练语文试卷

北京市十一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昌平区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高三年级第二次统一练习语文试卷

2020年6月西 城 区 高 三 二模模 拟 测 试语 文


2020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二模语文微写作讲评及例文

海淀区2020届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练习作文①优秀例文

海淀区2020届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练习作文②评阅标杆文

海淀区 2020 届高三年级第二学期阶段性练习议论文标杆文

北京市东城区2020届高三一模范文

2020年北京高三朝阳一模作文范文

北京市丰台区2020届高三一模标杆文(议论文)

2020年北京市高三西城一模议论文范文

2020年北京市高三西城一模记叙文范文

 2020北京市东城区高三语文二模作文范文

北京市密云区2020届二模作文标杆文—《站在十字路口》


北京市东城区高三2019—2020学期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0北京西城高三(下)6月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0北京市朝阳区高三年级高考练习二模语文

2020北京房山高三二模语文及答案

2020届北京各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师版

2020年(11区)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分类汇总——诗歌鉴赏
2020届北京各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文言文阅读)教师版

2020届北京各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学文本阅读)教师版

2020届北京各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语言运用、微写作、写作)教师版

2020年(11区)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分类汇总——《论语》《红楼梦》

北京市海淀区2020届高考语文查漏补缺试题

《论语》理解练习题2

2020北京人大附中高三三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北京高考2020年语文押题试卷

2012——2019年高考北京卷高分作文选读

2020 年北京高考押题训练系列 (训练项:古诗文·现代文·大作文)


大兴区2019-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检测试卷高一语文

北京市西城区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试卷高二语文

2019-2020学年北京市首都师大附中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

2020北京延庆高二(下)期末语文

2020北京丰台高二(下)期末语文

2020北京理工附中高一(下)期末语文(无答案)

2020北京中关村中学高二(下)期末语文

2020北京八一学校高二(下)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0年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及答案解析

2020北京101中学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0年(11区)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分类汇总——古文阅读

2019-2020学年北京市密云区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

2019北京丰台高一(上)期中语文

新高一分班考试语文特点:

有些学校选择先教学,后考试的形式,检查学生功底与快速接受知识的能力,其教学内容往往包涵高中重点板块知识;所出题目难度较大,知识点涉及广泛,题目风格与中考截然不同,且每年都有或多或少的变化。


课外知识很多,知识积累很重要,有对联,有文学常识

 

考察的文学常识的积累很多学生几乎从来没有听过的,例如“山药蛋派”的代表人是谁?另有不少内容与红楼梦有关,还有就是用几个词连起来写一段话(以前高考常常考)。赵树理

文言文全是课外的,难度比较大。

还考察了字音字形、现代文试题量比较大,而且议论文阅读必不可少,且难度加大,还有同样变态的小作文。

另外试题量比较大,对于刚初中毕业的同学来说时间通常不够用。前人经验是前面抓紧一些,最后作文一定得写出个大概。

想来是要考考学生的综合素质了。

 

 

 

 

在题型上与中考题型比较像,但难度高于中考。在知识考察上更侧重于考察学生的课外知识积累。

默写与文学常识会考到初中课本上没有讲到的古诗词、知识。

文言文阅读与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等题目难度都较大,题型灵活。语言运用部分对于对联的考查非常广泛。

 

作文多为材料和话题作文,以议论文为主。部分学校要求写200字左右小作文。

 

 

清华附中:

主要考察阅读理解和作文!总共两篇大作文!第二篇作文的难度较大!

 

101中学:

同北大附一样,考的都是课外的,例如“朝闻道,夕可死矣”出自哪?

另有写对联的题目

作文是200字的小作文。

需要有较为深厚的积累,建议多做几篇古文,多读读唐诗三百首,不用刻意复习,因为很难复习的到。

101中学高一分班考试语文真题


一、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gāo)   横(gèn)     追(dào)   人飞船(zài)

B.(jìn)   重(chuàng)  薄(fěi)   叱风云(zhà)

C.势(liè)   巧(xiān)    浸)    风尘仆(pú)

D.(ní)    戒(chéng)   凌(wǔ)    长歌哭(dàng)

 

2、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殴打    关键    作揖    变幻莫测

B.撰写    斑斓    毕竟    桀骜不驯

C.租赁    沧桑    寂寥    绿草如荫

D.谄媚    气概    屠戮    睡眼惺忪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古来磨灭知几人,此老至今原不死。”文天祥就义虽已七个世纪有余,但他为国家社稷

殒身不恤、九死不悔,足以使他名垂千古。

B.从表面丄看他好像是抱定逆来顺受的道理,不声不响地过着苦难的日子。可在他心里, 却没有一刻的宁静。

C.这个公司的考核制度一向严格,只有秋毫无犯的员工才可能获得年终奖,所以很多有想

法有才华的人不愿意来。

D.—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必定是刚直不阿、不逢迎、不偏私,他绝不会为了一己之利向有权势的人摇尾乞怜

 

4、通过分析形声字形旁的意思可以辨别并修改错别字,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拌”从“手”,是“搅和、争吵”的意思,而“绊”从“纟”,是“挡住或缠住,使跌倒或行走不便”的意思,所以“绊脚石”应为“绊”而不是“拌”。

B.“幅”从“巾”,与布帛等有关。而“辐”从“车”,意为如车辐一样“从中心向八方伸展或传播”,所以“辐射”,应为“辐’而不是“幅”。

C. “蜚”从“虫”,意思是“一种虫”,为传说中的灾兽;而“斐”,从“文”,表示与彩饰、文采有关。所以“斐然成章”,应为“斐”而不是“蜚”。

D.“燥”,从“火”,是“缺少水分,干燥,寓着急上火之意”;而“躁”,从“足”,表示走动之意,情绪安宁才会走动,所以“烦燥不安”应为“燥”而不是“躁”。

^

5.下列四组上下句的组合,对仗工整的一项是(2分)

A.春风吹绿柳万枝时雨点红桃千树

B.哨空一镜悬明月有闲春色燕双飞

C.亭闲有竹春常在月夜千灯照碧云

D.无意东风花半露山静无人水自流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梁实秋,中国现代散文家、翻译家、文学评论家,代表作有散文集《雅舍小品》,其散文简洁、典雅、幽默、睿智,《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即是此风格的典型呈现。

B.《史记》分为“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部分,130篇。司马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完成了中国第一部也是最负盛名的编年体通史。

C.巴金代表作有“激流三部曲”《雾》《雨》《电》,“爱情三部曲”《家》《春》《秋》。散文集《随想录》是一部“讲真话的书”,巴金也因此被誉为“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良心。

D.二战后关于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新闻报道很多,罗森塔尔的报道说,“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却成了新闻史上的名作。它不同于以往的新闻报道,是种主观性较强的报道。

 

7.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

A.秦王方柱走(通“环’,绕)        哙遂入,帷西向立(拆开、分开)

B.越国以远(把.....当边邑)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德也(通“背”,背弃)

C.失其所,不知(送给)               乃引其匕首秦王(掷击)

D.然不自能先入关破秦(料想)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走投无路,陷于困境)

 

8.下列句中加点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封之。       项伯乃驰之沛公军

B.沛公旦日百余骑来见项王           燕王拜送书十庭,使使以大王

C.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之           顷之未发,太子

D.君安与项伯有                     素留侯张良

 

9.下列各项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今人有大功击之                   荆轲自知事不就,倚柱

B.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前         因击沛公

C.君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且君尝晋君赐矣

D.卒起不意,尽失度                 吾还也

 

10.下列各项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若属皆且为所虏

B.夫晋,何厌之有           沛公安在

C.亚父者,范增也          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D.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1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5题。

    豫让者,晋人也,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而无所知名。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宠之。及智伯伐赵襄子,赵襄子与韩、魏合谋灭智伯,灭智伯之后而三分其地。赵襄子最怨智伯,漆其头以为饮器。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雠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乃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内持刀兵,曰:“欲为智伯报仇!”左右欲诛之。襄子曰:“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且智伯亡无后,而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卒释去之。

居顷之,豫让又漆身为厉,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行乞于市。其妻不识也。行见其友,其友识之,曰:“汝非豫让邪?”曰:“我是也。”其友为泣曰:“以子之才,委质而臣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近幸子,乃为所欲,顾不易邪?何乃残身苦形,欲以求报襄子,不亦难乎!”豫让曰:“既已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且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既去,顷之,襄子当出,豫让伏于所当过之桥下。襄子至桥,马惊,襄子曰:“此必是豫让也。”使人问之,果豫让也。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曰:“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雠,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雠之深也?”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襄子喟然叹息而泣曰:“嗟乎豫子!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子其自为计,寡人不复释子!”使兵围之。豫让曰:“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前君已宽赦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今日之事,臣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雠之意,则虽死不恨。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于是襄子大义之,乃使使持衣与豫让。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曰:“吾可以下报智伯矣!”遂伏剑自杀。死之日,赵国志士闻之,皆为涕泣。

                                                      (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今智伯           知:了解

B.委质而臣事襄子        委质:向君主献礼,表示献身

C.寡人赦子,亦已   足:满足

D.焉以报雠之意        致:表达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无所知名      B.中挟匕首,欲为刺襄子

    灭智伯之后三分其地                     吾可下报智伯矣

  C.左右欲诛                         D.为所欲,顾不易邪

    既去,顷                               使使持衣与豫让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豫让改变姓名,入宫清扫厕所,想暗杀赵襄子,被赵襄子发现,赵襄子认为他是贤德之人,没有杀他。

B.豫让“漆身”“涂炭”,改变样貌,目的是伺机为智伯报仇,朋友劝他凭借才能接近赵襄子以报仇,他认为不义,没有同意。

C.豫让不为范氏、中行氏报仇是因为他们待他一般为智伯报仇是因为智伯像国士那样对待他。

D.赵襄子对豫让有不杀之恩,故而当豫让第二次被抓后,他为报答赵襄子,只是刺击赵襄子的衣服来为智伯报仇。

1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

 

15.结合课文并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这句话的理解和认识。

(5分)

                   

16.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6分)

唯君图之。(《烛之武退秦师》)

所以遣将守关者,            。(《鸿门宴》)

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              ,庄不得击。(《鸿门宴》)

在《沁园春.长沙》中,作者由湘江秋景引发的感慨之词是:              ,                            ?《沁园春.长沙》

一日克己复礼,            。(《论语》)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             ,              。”(《论语》)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想北平

                                                         老舍

①设若让我写一本小说,以北平作背景,我不至于害怕,因为我可以捡着我知道的写,而躲开我所不知道的。让我单摆浮搁的讲一套北平,我没办法。北平的地方那么大,事情那么多,我知道的真觉太少了,虽然我生在那里,一直到廿七岁才离开。以名胜说,我没到过陶然亭,这多可笑!以此类推,我所知道的那点只是“我的北平”,而我的北平大概等于牛的一毛。
     ②可是,我真爱北平。这个爱几乎是要说而说不出的。我爱我的母亲。怎样爱?我说不出。在我想作一件讨她老人家喜欢的事情的时候,我独自微微的笑着;在我想到她的健康而不放心的时候,我欲落泪。言语是不够表现我的心情的,只有独自微笑或落泪才足以把内心揭露在外面一些来。我之爱北平也近乎这个。夸奖这个古城的某一点是容易的,可是那就把北平看得太小了。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黏合的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多少风景名胜,从雨后什刹海的蜻蜓一直到我梦里的玉泉山的塔影,都积凑到一块,每一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这只有说不出而已。
     ③真愿成为诗人,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心血里,像杜鹃似的啼出北平的俊伟。啊!我不是诗人!我将永远道不出我的爱,一种像由音乐与图画所引起的爱。这不但是辜负了北平,也对不住我自己,因为我的最初的知识与印象都得自北平,它是在我的血里,我的性格与脾气里有许多地方是这古城所赐给的。我不能爱上海与天津,因为我心中有个北平。可是我说不出来!
     ④伦敦,巴黎,罗马与康司坦丁堡,曾被称为欧洲的四大“历史都城”。我知道一些伦敦的情形;巴黎与罗马只是到过而已;康司坦丁堡根本没有去过。就伦敦、巴黎、罗马来说,巴黎更近似北平——虽然“近似”两字要拉扯得很远——不过,假使让我“家住巴黎”,我一定会和没有家一样的感到寂苦。巴黎,据我看,还太热闹。自然,那里也有空旷静寂的地方,可是又未免太旷;不像北平那样既复杂而又有个边际,使我能摸着——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面向着积水潭,背后是城墙,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乐的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适,无所求也无可怕,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是的,北平也有热闹的地方,但是它和太极拳相似,动中有静。巴黎有许多地方使人疲乏,所以咖啡与酒是必要的,以便刺激;在北平,有温和的香片茶就够了。
     ⑤论说巴黎的布置已比伦敦、罗马匀调的多了,可是比上北平还差点事儿。北平在人为之中显出自然,几乎是什么地方既不挤得慌,又不太僻静:最小的胡同里的房子也有院子与树;最空旷的地方也离买卖街与住宅区不远。这种分配法可以算——在我的经验中——天下第一了。北平的好处不在处处设备得完全,而在它处处有空儿,可以使人自由的喘气;不在有好些美丽的建筑,而在建筑的四围都有空闲的地方,使它们成为美景。每一个城楼,每一个牌楼,都可以从老远就看见。况且在街上还可以看见北山与西山呢!
     ⑥好学的、爱古物的人们自然喜欢北平,因为这里书多古物多。我不好学,也没钱买古物。对于物质上,我却喜爱北平的花多菜多果子多。花草是种费钱的玩艺,可是此地的“草花儿”很便宜,而且家家有院子,可以花不多的钱而种一院子花,即使算不了什么,可是到底可爱呀。墙上的牵牛,墙根的靠山竹与草茉莉,是多么省钱省事而也足以招来蝴蝶呀!至于青菜,白菜,扁豆,毛豆角,黄瓜,菠菜等等,大多数是直接由城外担来而送到家门口的。雨后,韭菜叶上还往往带着雨时溅起的泥点。青菜摊子上的红红绿绿几乎有诗似的美丽。果子有不少是由西山与北山来的,西山的沙果,海棠,北山的黑枣,柿子,进了城还带着一层白霜儿呀!哼,美国的橘子包着纸;遇到北平的带霜儿的玉李,还不愧杀!
     ⑦是的,北平是个都城,而能有好多自己生产的花,菜,水果,这就使人更接近了自然。从它里面说,它没有像伦敦的那些成天冒烟的工厂;从外面说,它紧连着园林、菜圃与农村。采菊东篱下,在这里,确是可以悠然见南山的;大概把“南”字变个“西”或“北”,也没有多少了不得的吧。像我这样的一个贫寒的人,或者只有在北平能享受一点清福了。
     ⑧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


【注释】老舍,原名佘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生于北京。本文是老舍先生1936年在山东济南时写下的一篇小品文。此时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华北危机,北京危急。

 

17.下列对作品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作者将对北京的爱喻为对母亲的爱,不仅恰当地道出了作者对北京爱得真切和深沉,也很容易打动读者的心。

B.文章二、三段划线语句表明作者与北平融为一体的关系,心灵是相黏合的,脾气跟北平有深厚的渊源。
C.作者拿巴黎等城市与北平对比,既突出北平的特点,又表达了自己对北平的朴素深切的热爱、眷恋之情。
D.本文用通俗、质朴的语言来描写日常生活中的花草菜果,意在表现战争将至时北平人生活的艰难、无聊,看似寻常最奇崛。

 

18、作者说:“我真爱北平。”根据文意,说说作者爱北平的理由都有哪些?(4分)

 

 

19.本文结尾写道:“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请紧扣”不再说“与“落泪、想念”,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四、本大题共1题,共20分。

20.名著阅读(单独考察)

五、本大题共1题,共50分。

21.笑,大概是世界上一种内涵最丰富的表情吧!三有捧腹的哈哈、有意味深长的呵呵、有顽皮诙谐的嘿嘿、有真诚的笑、有无奈的笑、有诌媚的笑.....

    说起笑,冰心先生的心幕缓缓拉开,回忆起三个笑容:画中安琪儿的笑,道旁一个孩子的笑,茅屋里老妇的笑,她“一时间融化在爱的调和里看不分明了”。

说起笑,你脑海中会浮现怎样的画面?你会想起什么故事?请向我们娓娓讲述......

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记叙文,题目自拟。



北京四中新高一分班考试模拟试题(语文)

    本试卷共10页,共100分。考试时长12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依次填入下面语段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2分)

    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坏习惯, _____ 这个成语的含义通常不很好。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        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文学借文字         思想情感;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       ,情感还没有凝练。

A.所以  必须  表现  透彻B.虽然  必需  表示  精确

C.虽然  必须  表现  精确D.所以  必需  表示  透彻

 

2.依次填入下文横线处的关联词,恰当的一组是(2分)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这句话告诉我们,____坚持不懈地努力,____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获得事业的成功。

____没有对本职工作的热爱,____不可能勤奋地去探索和实践,____就不会有事业的成功。

A.如果  就  只要  就  因而B.只要  就  如果  就  也

C.只有  才  如果  就  因而D.只有  才  即使  也  也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____处于被动、从属地位,____处于主动、主体地位,这____是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一道分水岭,____是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一条分界线。主体性是个人全面发展的核心,____,我们在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实施主体性教育。

A.不是  而是  既  也  于是B.是  还是  不但  而且  因此

C.不  就  不仅  还  因而D.与其说  不如说  虽然  也  因此

 

4.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

    去年夏天,我在杭州一所疗养院里休养。________江岸后面是起伏的山峦和绵延不断的树林。

这儿的景色真是美极了!    

那儿的景色真美!

六和塔静静的矗立在钱塘江边,

六和塔在钱塘江边静静的矗立着,

帆影点点的江面上碧波粼粼,

江面上帆影点点,碧波粼粼,

A.②③⑥B.①④⑤C.②③⑤D.①④⑥

 

 

5.下面句子,上下文衔接较好的一项是(2分)

    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______________,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以至于变化气质;_________________,譬如漫游十里洋场,虽珍奇满目,徒惹得眼花缭乱,空手而归。_________________,如暴发户炫耀家产,以多为贵。这在治学方面是自欺欺人,在做人方面是趣味低劣。

多读如果彻底少读如果彻底

多读而不求甚解少读而不求甚解

世间许多人读书只为装点门面世间许多读书人只为装点门面

A.①③⑥B.②③⑤C.②④⑤D.①④⑥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

凡是诗词都是用富有音乐性的语言刻画出一个完整或具体的形象传达出一种情致读一首诗就要抓住它的形象和情致                                   ,语言的音乐性在默读中见不出来,必须朗读,而且反复地朗读。

要抓住情致,必须抓住语言的音乐性

诗词往往是“言有尽而意无穷”的,须加以反复回味,设身处地地体验

要做到这一点,单像读散文故事那样一眼看过去,还不济事

诗词的情致是和它的音乐性的语言分不开的

才可以逐渐浸润到它的深微地方,领略到它的情感 

A①④③②⑤B①②③④⑤

C③①⑤④②D③②⑤④①

 

7.下列各句所表达的意思,哪一句与其它三句明显不同(2分)

A.谁爱你们?是我!B.你们,是我所爱!

C.爱你们的,是我?D.你们,我岂不爱?

 

8.“小人亦有所长,不可恶其人而忽其是;君子亦有所失,不可好其人而饰其非。”这句话的含义,与下列哪一句最接近(2分)

A.小人好恶以己,君子好恶以道

B.君子扬人之善,小人扬人之恶

C.好君子而知其过,恶小人而知其美

D.待小人投其所好,待君子责其所非

 

9.“要想知道对岸的事,就得涉水渡过河。”这句话的含义与下列哪一句最相近(2分)

A.隔皮猜瓜,难知好坏

B.试金以石,试人以才

C.滴水成河,粒米成箩

D.不怕路长,只怕志短

 

 

10.“公道世间唯白发,贵人头上不曾饶。”诗句中的含义与下列哪一句最接近(2分)

A.达官贵人心里的皱纹,远比他们脸上的皱纹多

B.时间是公正的法官,他一视同仁地对待所有人

C.岁月绝对是公平的,他给你一些,也带走一些

D.顶上白发催人老,极易引发内心的忧惧与彷徨

 

11.“人如果肯和大自然合作,配合时序,过着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生活,那就自然不会伤春悲秋,相反地是觉得‘四时佳兴与人同’了。”这段文字所要强调的主旨,与下列哪一句最接近(2分)

A.努力耕耘,便能拥有丰饶美好的秋收

B.爱惜自然,方能保有永续生存的环境

C.追随潮流,生活自然会有意外的惊喜

D.顺应自然,便能享受四季美好的情致

 

12.清代人张潮说:“不治生产,其后必致累人;专务交游,其后必致累己。”根据这句话,下列哪种人最可能累人累己(2分)

A.仰赖祖产度日,又好交友嬉游的富家子弟

B.不懂农业生产之道,只管业务行销的商人

C.不计旅费是多是少,都坚持要行万里路的人

D.冷落待产的妻子,只管在外交际应酬的丈夫

 

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2篇文言,共2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7题(每题2分,共10分)

    长安完盛之时,有一道术人,得丹砂之妙,颜为弱冠,自言三百余岁。京都人甚慕之。至于输货求丹,横经请益(横经,横陈经书,请老师讲解。请益,指请教)者,门如市肆。时有朝士数人其第,饮啜方酣,有阍者报曰:“郎君从庄上来,欲参觐。”道士作色叱之。坐客闻之,或曰:“贤郎远来,何妨一见?”道士颦蹙移时,乃曰:“但令入来。”俄见一老叟,鬓发如银,昏耄伛偻,趋前而拜。拜讫,叱入中门,徐谓坐客曰:“小儿愚騃,不肯服食丹砂,以至于是。都未及百岁,枯槁如斯,常已斥于村墅间耳。”坐客愈更之。后有人私道者亲知,乃云:“伛偻者即其父也。”好道术者受其诳惑,如斯婴孩矣。

王仁裕《玉堂闲话》

13.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得丹砂之妙称:声称。

B.时有朝士数人其第造:到。

C.坐客愈更神:以为神。

D.后有人私道者亲知诘:审问。

 

1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颜如弱冠 

   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因此,“弱冠”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纪。

B.至于输货求丹

   输货:献纳财物。

C.欲参觐 

   参觐:拜见。

D.道士颦蹙 

   颦蹙:皱眉着急。

 

15.下列语句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2分)

门如市肆作色叱之

A.门前像市中店铺一样变了脸色呵斥他

B.门前像市场一样变了脸色呵斥他

C.门前像市场一样做出样子呵斥他

D.门前像市中店铺一样做出样子呵斥他

 

16.下列语句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2分)

但令入来昏耄伛偻

A.但是命令进来年老糊涂而驼背

B.只是让他进来年老糊涂而驼背

C.只是让他进来头昏年老而驼背

D.但是命令进来头昏年老而驼背

 

17.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2分)

A.道士面容显得很年轻,自言三百余岁,因而京都很多人不惜财物来求他那可长生不老的丹砂,并向他请教。

B.几个朝官到道士住宅时,道士自己饮酒喝茶正酣,守门人报说道士之子求见,道士作色叱之。坐客劝说他才答应一见。

C.一白发老者入前而拜道士,道士叱之入中门。道士后对坐客说,这是他的小儿,因不服丹药才这般衰老。  

D.坐客更加把道士当成神了。后来有人私下问了道士的亲朋,才知道那个驼背的老人就是他的父亲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8-21题(10分)

《精骑集》序    秦观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有勤苦之劳,而常废于善忘。

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读《齐史》,见孙搴答邢词曰:“我精骑三千,足敌君羸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事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

噫!少而不勤,无知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1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暗疏之,亦不甚失疏:梳理,疏通

B.颇发愤自惩艾艾:停止

C.比读《齐史》比:对比

D.勒为若干卷勒:整理

 

19.下列各句中,分别表明作者认为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二物的一组是(2分)

A.一见辄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

B.喜从滑稽饮酒者游颇发愤自惩艾

C.把卷无几日辄复不省

D.掩卷茫然聪明衰耗

 

20.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

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A.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B.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C.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D.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21.依据文本,请简要谈谈本文对你的读书学习有哪些启示?(4分)

 

 

 

 

 

 

 

 

 

 

 

 

 

 

 

 

 

三、现代文阅读(本部分共3篇阅读,共2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2~25题。(11分)

缩略——令人担忧的读书行为

 "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这是我国宋代思想家、教育家陆九渊《读书》诗中强调读书要潜心、渐进的名言。目前,青年学生在阅读行为上表现出严重的缩略化倾向,因而,陆九渊的这句读书名言就越发具有现实意义了。

 用缩略的概念来概括当前读书的这种倾向是十分准确的。“缩”,即把读书行为原先应有的过程、内容压缩;“略”,乃省略、简化之意。

 只要我们稍加留心,就可以发现读书行为的缩略现象几乎俯拾即是。譬如,[甲]读大部头的名著,品评咀嚼其中的文化内涵,固然能获益匪浅,但太累人了,不如省略之,于是看改编的电影电视;[乙]看古代著作、外文原著也太费精力了,不如看白话今译之类来得轻松;[丙]哲学、史学、美学、经济学等等学问丰厚深邃,但离升学、就业似乎太遥远了,不如看应试指南、生意入门之类的册籍见效快;通过撰写书评文章进行读书交流,那也太麻烦了,不如交谈来得简便;当然,执着于自己的阅读兴趣,人们也觉得太孤独和单调了,显然没有读热门书、畅销书容易积累谈资。

 出版界对青年读书行为的缩略化倾向,反应十分敏感。比如,一部作品的问世,对它的认识评价原本要经过一个反复检验的过程,可出版界现在往往通过作品的包装、作品研讨会等手段使之从出版到盖棺定论一步到位,缩略为一个极短暂的过程。以至分不清是读书行为的缩略化倾向导致了出版界的缩略行为,还是出版界的缩略行为助长了读书行为的缩略化,或许是互因互果的。

 所谓"缩略",就是将读书行为尽快转化为实用,直奔功利目的。或者是为了学得一门技术,或者是为了换得一张文凭,或者是为了寻找时髦的谈资,或者是为了寻求暂时的愉悦,这样的读书行为都是功利的而非审美的,是短暂的而非持久的。清朝王夫之云:“速成之病,始于识量小。”缩略者往往缺乏持久的阅读兴趣,缺乏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热情关注,更没有“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何为”这样的认识和追求。于是他们认为凡是能直接获益的就是好的,没有耐心去细细品尝和深刻思考那藏乎名山、传乎后世的永恒。

 缩略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大型读书活动“中华读书之旅”的总策划俞志洪在谈及这一现象时不无忧虑地说:“慢读书,读慢书是读书行为的内在特征。缩略了不该缩略的,看不见的精神必将向看得见的功利讨回代价。”看来,这话是很令人深思的。

22.根据文章论述“缩略”的思路,在下面的空格内,填写恰当的内容。(2分)

    指出缩略化倾向        列出缩略的现象         揭示缩略的危害

23.第段列出了多种读书行为的缩略现象,请分别说出[甲][乙][丙]三种现象产生的原因。(3分)

    [甲]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丙]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对第段中的“慢读书”“读慢书”,你是怎样理解的?(2分)

    慢读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慢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作者不提倡缩略读书行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试从文中举例作简要分析。(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628题。(每题2分,共6分)

 唐诗现在又开始让人感觉真切和亲切了,这是经历了和传统文化分别的痛苦之后才有的内心感觉。经历了千年,唐诗还留下那么多,可以想象当时的创作盛况。那么多唐诗显然不可能都是为了功名而写作的。它是一种流行的东西,是社交场合的一种交流方式,更多时候就像现在的歌词。王之涣和高适、王昌龄几个去歌台舞榭,听歌女唱他们的诗。几轮下来,独独听不到王之涣的诗。王之涣指着歌女中最美的一个,对在座的诗人们说,如果她唱的不是他的诗,从此就不写诗了。那个最美的歌女出场唱的果然是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那一首。这说明我们所景仰的唐诗,在当时很可能多是传唱的歌词。当时写诗的人太多了,即使是李白,也可能就是在盛唐被歌唱了一些年。到晚唐大概唱不过小李杜和温庭筠吧?杜甫的诗,可能文本些,难以流行;杜甫的崇高地位,在他死去数十年后才建立,应该和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关。

 从这个意义上说,三十年来中国流行歌词的长盛不衰是值得欣喜的。人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着经历着,悲欢冷暖,酸甜苦辣,都会感动在心,用心去歌唱。歌唱的内容就是人的现实和梦想,譬如生命、爱情、母亲、故乡、离别、重逢、游历和从军等等。这些在唐诗里也都写遍了。李谷一首唱的《乡恋》,对于故乡的依恋和怀念的心情,和李白的《静夜思》是一样的精致平实。谷建芬作曲的《烛光里的妈妈》和孟郊的《游子吟》可以匹敌,《思念》和李商隐的无题诗,美感是相通的。还有北京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和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相比,也是不见逊色的。

 把现在的歌词和唐诗比较,只是想说明两者是同样的东西。尽管不在同一时空,两者的文化身份是一样的。虽然两个时代的作品也无法混淆,同样的留别的诗,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和罗大佑的《追梦人》就不一样。但徐志摩的文本的诗无愧于时代,罗大佑的歌词同样无愧于时代。至于说历代的歌唱同样珍贵,为什么唐诗让我们心存景仰,甚至是徐志摩的诗总觉得要比现在的歌词好多了?且以唐三彩为例。唐人见到的唐三彩一定和我们见到的不一样。我们见到的唐三彩要美得多,是时间和距离产生了美。当时的唐三彩和唐诗一样流行、时尚。时时面对的东西美不到哪里去。迎面的歌唱可能不被看重,千百年前的歌唱会滋润和鼓舞同样歌唱者的心。

(摘编自陈鹏举《诗与歌词》)

26下列对于唐诗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2分)

A让人们感到真切和亲切的唐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人的情感所难以割舍。

B在唐朝,人们盛行写诗和传唱诗,所以可以肯定,其中有一些诗并不是为了求取功名而创作的。

C现在人们所景仰的唐诗,在唐朝既被用作一种社交方式,又被作为流行歌曲的歌词,其中尤以后者为多。

D即使是大诗人李白的诗的传唱,到晚唐也就渐渐不再流行了,唐朝诗人之多,于此可见一斑。

 

 

 

 

 

 

 

27下列关于现在的流行歌词和唐诗的比较,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2分)

A历史上唐诗最终为宋词元曲所取代,而三十年来中国的流行歌词却能长盛不衰,这是值得欣喜的

B现在的流行歌词和唐诗一样,写的都是人的现实和梦想,都会使人感动在心,用心去歌唱。

C李谷一首唱的《乡恋》和李白的《静夜思》,在表现对故乡的依恋和怀念方面可谓异曲同工。

D比起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来,北京奥运会的主题歌《我和你》显得更为出色。

 

2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王之涣说,如果最美的歌女唱的不是他的诗,从此就不写诗了。这说明王之涣的诗当时曾被广泛传唱。

B杜甫的诗,可能表现得文本一些,这应该跟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一定的关系,所以难以流行。

C在唐代,唐三彩和唐诗一样也是流行的、时尚的东西,因而当时的人们是不会把它看得很珍贵的。

D时间和距离能够产生美,可以想见,现在流行歌曲的歌词在若干年后应该也会被人们推崇的。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930题。(9分)

黄侃先生二三事

 中国文人似有放诞的传统,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放诞与其说是真性情的流露,不如说是专制制度下无奈的装疯卖傻。就群体而论,文人放诞怪癖的行为,既能见自由之态又能显率性之真,恐怕也只有晚清和民国间的读书人了。如章太炎将袁世凯所授大勋章贬做扇坠,辜鸿铭大辫长袍徜徉北大校园,逻辑学家金岳霖与鸡共餐……黄侃也堪列其中。

 黄侃为章太炎门生,学术深得其师三昧,后人有“章黄之学”的美誉;其禀性一如其师,嬉笑怒骂,恃才傲物,任性而为,故时人有“章疯”、“黄疯”之说。

 1908年春,光绪帝与慈禧太后先后病逝,清廷下令各地举行“国丧”。当时,高等学堂学生,同盟会会员田桓在“哭临” (指追悼皇帝的仪式)时,流露不满情绪,堂长杨子绪高悬虎头牌警吓,并欲开除田桓学籍,黄侃获悉,大怒。闯入学堂,砸烂虎头牌,大骂一顿而去;又过几天,田桓带头剪辫以示反清,杨子绪恼怒异常,又悬挂虎头牌,黄侃闻讯,手持木棒冲进学堂,先砸烂虎头牌,又要痛打杨子绪。

 1911年7月,黄侃因宣传革命,被河南豫河中学解职,返乡途经汉口之际,同盟会同志及友人为他设宴洗尘。席间论及清廷腐败,革命浪潮的高涨,黄侃激愤不已,当晚,黄侃借酒性挥毫成文,题为《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文章刊出,舆论哗然,各地报刊或纷纷报道,或全文转载,清廷惊恐万分。

 黄侃不仅有革命之壮行,亦多名士之趣行,一次,他在课堂上兴起,谈及胡适和白话文说:白话与文言谁优谁劣,毋费过多笔墨,比如胡适的妻子死了,家人发电报通知胡适本人,若用文言

 

 

文,“妻丧速归”即可;若用白话文,就要写成“你的太太死了,赶快回来呀”11个字,电报费要比用文言贵两倍,全场捧腹大笑。

 黄侃曾经在中央大学任教。学校规定师生进出校门需佩戴校徽,而黄侃偏偏不戴,门卫见此公不戴校徽,便索要名片,黄侃竟说:“我本人就是名片,你把我拿去吧!”争执中,校长出来调节、道歉才算了事。在中央大学教课的名流颇多,大多西装革履,汽车进出,最起码也是包车。唯有黄侃进出学校,穿一件半新不旧的长衫或长袍,并用一块青布包裹几本常读之书。一个雨天,其他教授穿胶鞋赴校,而黄侃却穿一双土制皮木钉鞋以防滑践泥,课后晴天,他换上便鞋,将钉鞋用报纸包上夹着出校门,新来的门卫不认识黄侃,见他土里土气,又夹带一包东西,便上前盘问,还要检查纸包,黄侃放下纸包就走,从此不再去上课,系主任见黄教授连续几天未到校,以为生病,便登门探望。黄侃闭口不言,系主任不知所以然,急忙报告校长,校长亲自登门,再三询问,黄侃才说:“学校贵在尊师,连教师的一双钉鞋也要检查,形同搜身,成何体统?”校长再三道歉,后来托名流相劝,均无效果。

 志士之狂、名士之狷,当然不是黄侃的全貌,他对学术的谨严与虔敬,恐怕才是其性情的根本。黄侃治学非常严谨,对待著述十分谨慎、认真。所治经、史、语言文字诸书皆反复数十遍,熟悉到能随口举出具体的篇、页、行数,几乎没有差误,即便如此,依然不轻易为文。他常说,学问之道有五:“一曰不欺人,二曰不知者不道,三曰不背所本,四曰为后世负责,五曰不窃。”黄侃还经常教育学生,中国学问犹如仰山铸铜,煮海为盐,终无止境。作为一个学者,当日日有所知,也当日日有所不知,不可动辄曰我今天有所发明,沾沾自喜,其实那所谓发明,未必是发明。

 以学术“新”、“旧”论,黄侃与陈独秀、胡适、鲁迅等新文化学人可谓泾渭分明,但在内在精神方面,他们对学术独立、自由精神的追求、甚至革命行动的激烈等,恐怕也有许多相似之处吧。

(根据刘作忠《国学大师黄侃的妙文趣事》改写)

29.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叙写黄侃的?请各举一例。(4分)

 

 

30.按照第段中的黄侃的说法,中国学问有什么特点,应当采取怎样的治学态度,应当做出怎样的贡献?(用自己的话回答)(5分)

 

 

 

 

 

 

四、写作(本大题共1小题,共30分)

31.按要求作文。(30分)

    请将我好想           一题补齐,联系你的生活实际,自定角度,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700字。

 

 



 

 

语文参考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A(2分)

2C(2分)

3B(2分)

4A(2分)

5B(2分)

6D(2分)

7C(2分)

8C(2分)

9B(2分)(A项“隔皮猜瓜,难知好坏”,意为外貌容易认,内心最难猜。侧重表达外表与内心的关系;C项强调积少成多;D项强调志向的重要。只有B项与原句语意最相近,强调实践出真知,实践对认知的重要性。)

10B(2分)

11D(2分)

12A(2分)(“不治生产”,治:管理。指不注意或无暇料理自己的生计。成语出自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高祖为人,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交游”,指交际;结交朋友。)

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2篇文言,共20分)

13D(2分)(诘:询问。)

14D(2分)(颦蹙:皱眉头。从词语本身和语境看,都没有“着急”的意思。)

15A(2分)(肆:店铺。作色:脸上变色。指神情变严肃或发怒。如“忿然作色”。)

16B(2分)(但:“只是”。道士假装不愿见自己“儿子”,在众人劝说下,才勉强一见。昏耄:年老糊涂。)

17B(2分)(“道士自己饮酒、喝茶正酣”,误;应该是道士和几个朝士饮酒、喝茶。)

译文:

    长安国都完整兴盛的时候,有一个研习道术的人,声称得到了服食丹砂的妙诀,面容像二十岁左右,自己说已三百多岁了。京城里的人非常羡慕他,以至于献纳财物求丹砂,横陈经书请教,门前像市中店铺一样。当时有几名朝官来到他的住宅,他们饮酒喝茶正畅快时,有个看门人报告说:“您儿子从村庄来,想要拜见您。”道士变了脸色呵斥了他。座中客人听到此事,有人说:“您儿子远远赶来,见一见有什么不行呢?”道士皱眉头不高兴了好一会儿,才说:“只是让他进来。”一会儿,看见一个老人,鬓发银白,年老糊涂而驼背,他赶紧上前拜见道士。拜见完毕,道士呵斥他进了中门,慢慢地对座上客人说:“我的小儿子愚笨痴呆,不肯服食丹砂,因此到了这个地步。都不到百岁,就衰老得像这样了,我早已把他赶到村庄里了。”座中客人更加把他当作神了。后来有人暗中追问道士的亲朋,他们才说:“那个驼背的人就是道士的父亲。”喜欢道术的人受到他欺骗迷惑,像小孩子一样。

18D(2分)(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释义。A项是名词作动词用,写。B项应读yì,解释为“悔改”,成语“自怨自艾”中也是此意。C项是“近来”。D项由“控制”引申为“整顿”,再引申为“整理”。)

19C(2分)(本题是对文意和筛选文中信息能力的综合考查。首先要对文章中的“二物”有正确理解,应为“少时不勤”和“老而善忘”,二者常常是很多人做不成事的原因,也是作者从自己切身的体会中概括出来的具有普遍规律的人生经验。A组“一见辄能诵”是少年时的优点,不合题意。B组“颇发愤自惩艾”是老时勤奋的表现; D组两项都是年老时表现;C组“把卷无几日”是年少时不学习的表现,“辄复不省”是老时记忆减退的表现。故选C。)

20B(2分)

21(4分)

【参考答案】:

①人年轻时不能倚仗自己天资聪颖就不用功学习。(或正面表达,“人要珍惜青春岁月多读书,以免老大徒伤悲。”)

②亡羊补牢,为时未晚。人要注重后天努力,勤于学习和追赶。

③读书宜精不宜滥,贵在精要、有用。学习上要善于借用前人的智慧、经验,讲求方法。



译文:

    我年轻时读书,看一遍就能背诵,默写它,也不会有多大的错误。然而我依仗这样的本事就放任自流,喜欢和巧言善辩、喝酒的人交往,一个月,没有几天在看书。所以,即使有很强的记忆力,也常常荒废在不勤奋上。

    近几年来,我学习非常勤奋,以来惩戒自己,后悔以前的所作所为。然而听觉和视力都已经衰退,大概比不上从前的十分之一二。每阅读一件事,一定会在心中反复推敲几遍,(但)合上书后就感到茫然不知,(这样)反复多次仍然记不住,所以虽然有勤奋刻苦的辛劳,却常常荒废在善忘上。

    唉!损害我的学业的,常常是这两种情况。最近读《齐史》,看到孙摩答邢词中有这样的句子:“我精骑三千,足敌君羸卒数万。” 心中赞同喜欢这个说法,于是摘取了在写文章时可以用到的“经”、“传”、“子”、“史”中的语句,摘录几千条,编为几卷,取名为《精骑集》。

    唉!年轻时不勤奋,无可奈何啊。成年后善忘,也许可以用这个来补救吧。

三、现代文阅读(本部分共3篇阅读,共26分)

22提出缩略的概念    指出缩略的实质(2分)

23①太累人了    ②太费精力    ③见效太慢3分)

24慢读书:读书要品评咀嚼。

    读慢书:读书要读名著和专著。2分)

25.作者不提倡缩略读书的行为是因为缩略读书追求的是功利目的

例如看应试指南生意入门之类的册籍虽不如看学术专著有益但却能获取功利。(4原因2分举例分析2分意思对即可。)

26D2分)

【考点】考查对文章内容要点的归纳

【解析】D项有效信息在第一段:“当时写诗的人太多了,即使是李白,也可能就是在盛唐被歌唱了一些年。在晚唐大概唱不过小李杜和温庭筠吧?”从这句话中不能得出李白的诗歌晚唐就不再流行了。本小题逆推错误。


27C2分)

【考点】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归纳和对中心意思的概括

【解析】A项原文在第二段:“从这个意义上说,三十年来中国内地流行歌词的长盛不衰是值得欣喜的。”句中的“这指代上一段末所说的即使是李杜的诗歌,流行也有时代性。“值得欣喜”的不是将唐诗为宋词元曲取代与流行歌词长盛不衰比较而言的。此题张冠李戴。B项信息源在第二段:“人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着经历着,悲欢冷暖,酸甜苦辣,都会感动在心,用心去歌唱。”据此,“感动在心”的是人的生活、经历而不是“流行歌词”。D项信源在第二段末:“还有北京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和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相比,也是不见逊色的。”此项言过其实。


28B(2分)

【考点】考查根据原文推断信息。

【解析】B项信息源在第一段末:“杜甫的诗,可能文本些,难以流行;杜甫的崇高地位,在他死去数十年后才建立,应该和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关。”此项张冠李戴和强化因果。


29(4分)

①文章是从志士之狂、名士之狷、学人之严谨三个方面叙写黄侃的。

②举例:a. 志士之狂:写题为《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的文章抨击清廷腐败,拥护革命浪潮。b. 名士之狷:在中央大学任教期间,从不佩戴校徽、携带名片,穿着土气,多次与门卫发生冲突。c. 学人之严谨:所治诸书皆反复数十遍,几乎没有误差,不肯轻易为文,教育学生学无止境。



30(5分)

①中国学问的特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学无止境。

②治学态度:严谨认真求实、不欺世盗名、有敬畏之心。

③贡献:治学要实事求是,要对后世负责。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