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0——2021学年海淀高三期中记叙文《与你重逢》范文解析

北京语文历年期末一模二模高考汇编(持续更新)

2020北京高考语文试卷真题及答案(修订版)

2020年北京卷新高考作文范文集锦(13篇)

2019北京丰台高一(上)期中语文

2019北京101中学高二(上)期中语文

2020北京西城高一(上)期末语文

2019北京十一学校高一(上)期中语文

2018北京四中高一(上)期中语文

2019北京四中高一(上)期中语文

2018北京市铁路第二中学高一(上)期中语文


2019北京西城铁路二中高二(上)期中语文

2019北京师大附中高二(上)期中语文

2019北京西城外国语学校高二(上)期中语文

2019北京八中高二(上)期中语文

2020全国各地高考试卷古诗鉴赏汇编

2019北京四中高二(上)期中语文

2019北京一六一中学高二(上)期中语文

2020北京八中高三(上)第二次月考语文

2019北京十五中高二(上)期中语    文

2019北京丰台区高二(上)期中语文(A卷)

2018北京海淀区高二(上)期中语文(无答案)

2020北京人大附中高二(上)期末语    文

2019北京海淀高一(上)期末语文

2019清华附中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2018北京海淀人大附中高一(上)期中语文

2019北京四中高二(上)期中语文


2018北京八中高三(上)期中语文

2019北京海淀区高三(上)期中语文

2019北京市朝阳区高三(上)期中语文

2019北京师大附中高三(上)期中语文

2019北京师大附属实验中学高三(上)期中语文

2019--2020学年北京通州区高三(上)期中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北京人大附中高三(上)10月月考语文


2020北京海淀高三(上)期中语文

2020北京丰台高三(上)期中语文含答案

2020北京朝阳高三(上)期中语文含答案

2020北京丰台高一(上)期中语文(A卷)

2020北京丰台高一(上)期中语文(B卷)

2020——2021学年海淀高三期中议论文《行以致远》范文解析


2020——2021学年海淀高三期中记叙文《与你重逢》范文解析

人生有别离,亦有重逢。银杏初黄,我们在校园重逢;乡音萦耳,我们和亲人重逢。有些重逢,似易实难;有些重逢,亦悲亦喜。有的时候,我们渴望重逢;有的时候,我们害怕重逢......

这段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想象?请以与你重逢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叙事符合逻辑;有故事,有细节;书写清晰。

 

1号文                                                              一类上49

你重逢

我们就这样在街上碰到了,五哥。

我已经十几年没见你了吧,你也不再是少年,我就那样漫无目的地在街上走着,看到路边儿坐着个人,正挥着扇子打盹儿。不知道是什么力量在推着我,但我瞧一眼就知道,那一定是你,

我站在路边怯生生问了一句:“这是我五哥吗?”这话轻而易举地飘进了你耳朵里,路对面你睁开了眼睛看了我一会儿,吓得我也慌忙打量起自己——风衣、衬衫、牛仔裤,很得体,除了和这里有些格格不入——五哥穿着短裤和已经洗得有些发黄的白背心。我想你肯定认不出我了吧,可你竟笑起来:“是我去大城市的老妹儿回来啦。”“是呀,是我回来了!”我也跟着笑起来。你的话匣子猛得打开了,一会儿回忆往昔,什么小时候我的脚被磨盘砸了,你背我回家啦;什么邻居们骗我说林子里有狼,吓得我半夜在屋头直哆嗦,你提着灯来找我啦;一会儿又像个导游一样给我介绍起家乡里的变化,什么村里的屋子都重修了屋顶啦,村里现在有通向城里的班车啦……我听着这一切,一面忍不住觉得亲切,一面又不由分说地陌生起来,直到你问我:“走的时候说好不过多久就回来看看的,大城市的时间就是过得快啊,不过多久就是十几年。”我看着你,一句话都说不出来,我想告诉你这些年我吃了千万份的苦,可你都不会明白。气氛冷了下来,我心里的天平倒向了陌生的那一边,即便我也有十几年的岁月生在这里。

一阵风忽然吹醒了我,我回过神来,谢天谢地。那句“这是我五哥吗?”声音足够小,并没有飘进你耳朵里,你仍然眯着眼睛坐在街对面,背后小屋的蓝色屋顶格外漂亮。我小声和身旁的女儿说:“走吧。”她问:“为什么不去和他打招呼呢?”我回:“不用了。”“可是这样的重逢不圆满啊!”她居然有点生气——她心里的圆满,还是童话故事里那句“从此他们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直到老去”。

可是我心里却明白,近乡情怯是太真实的情绪,重逢很容易也很难。我们选择大城市的同时,也就舍弃了一部分故乡,即便这里的回忆像星光照耀,重逢仍然是掉进湖里却捞不起的夕阳,那一场重逢的对谈,我需要为了找到满意的答案反复练习,也许就是一生。

“可是也不遗憾啊,能见到面就已经很好了。”我拍了拍她的脑袋,“五哥以前对我可好了,被磨盘压伤脚是他背我回的家,我害怕那时候就是他提着灯来找我。”我把“以前”二字说得很重,不知道她听懂了没有。

五哥,故乡,就这样吧,悄悄地与你重逢,不惊动、不打扰。

点评:文章构思精妙,立意深刻,情感真挚。“我”带着女儿从大城市回乡,偶遇五哥,“这是我五哥吗”牵出一连串的心理活动,最终我没有选择和五哥打招呼。在向女儿解释原因时,“我”表达了对这次“重逢”的理解,“重逢很容易也很难”,“选择大城市时,也就舍弃了一部分故乡”,故乡在变,故乡的人在变,重逢的时候,“我”与“你”都不再如昨。文章文学性强,描写细腻,语言表达较有表现力。

 

2号文一类中47 

与你重逢

无尽的稻田,大人摸过我头顶的大手,河水的清波……我竭力回忆着故乡的样貌,可能回忆起的只有一种气味,一种缥缈的感受。我看了一眼飞机屏幕里与Z城越来越近的弧线,心里没由来的惶恐。我没有更多对它的记忆,自我幼时随父母移民美国仿佛就一下子斩断了对这里的联系,只有从奶奶只言片语的描述中还保留着些许印记。

与Z城的重逢没有激起我更多的回忆,反而在面对这座现代化都市时仅有的感觉也被打破了。我抱紧我的背包,轻轻把头靠在上面。背包里有奶奶的骨灰,奶奶生前执拗的想要重逢的故土早已不是她记忆中的模样。即使是真切回到了Z城,我却没有重逢的感觉,我想奶奶也没有。

抱着奶奶的骨灰,我在城中漫无目的的游走,可与记忆中无一相似的景色总在提醒我,我所期盼的重逢有多么遥远。唯一让我欣慰的是那条河,那条涓涓流过我记忆中的小河。我停驻在河边,想从清亮的水汽中汲取一些我此行重逢的意义。此时天边浮云已泛起了金光,火热的云霞开始扩散蔓延,似给青灰色的天染上了艳色。我已经很久没有认真赏过落日,上一次赏的时候,奶奶缓缓地跟我念了一句诗“浮云游子意,落日故园情”。我犹记得奶奶当时面对着我不解的眼神,拍着我的肩膀,轻笑着说:“什么时候回去看看吧,终有一天你会懂的。”我一直知道奶奶口中的落日绝不是加州红日,而如今站在Z城的霞光里,我突然理解了奶奶当时眼中的神思与向往。或许在她眼中世界具有不一样的落日,她心中也有不一样的太阳。

“小伙子,面生啊!”一个老人叫住我,我用生涩的普通话结结巴巴地解释着我来的原因。“回来了。”老人长叹一声,柔和的眼神拂过我的背包,拍拍我的肩膀“回家了,小伙子”。

老人陪我走在河边,一路上给我讲着Z城河边的巨变,我一边听着一边想象着这片土地的过去。年轻的奶奶在河边洗着衣服,儿时的父亲在河边玩耍,家族的青春与年华。“真是好,今天又赶上这么好的夕阳!”老人感叹着。“浮云游子意,落日故园情。”我结结巴巴地接嘴,“小伙子厉害啊!”我望着他与我相似的面容,微笑起来。

望着天边腾绕金红的霞,抱紧了背包,轻轻说道:“我回来了。”跟她说,也跟我自己说。

我在Z城,与这片土地重逢。

点评:原本是替奶奶达成归乡的夙愿,结果“我”在与故乡重逢的过程中,加深了对家族生于斯、长于斯的这片土地的热爱。文章构思巧妙,中心突出。但个别语句和情节略有瑕疵。

 

3号文 一类下 44 

与你重逢

拢了拢耳旁的碎发,捏紧鼻翼上的两层口罩,我坐上高铁,踏上返乡的旅程。

在外出差的我还未来得及回家,便被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个措手不及。家人们的电话一通接着一通,想让我赶紧回去,可在疫情的严峻形态下,为了不让自己成为“病原体”以保障家人安全,我毅然拒绝了。

家人中最担心我的莫过于奶奶。在我十几岁的时候,爷爷因病去世了,奶奶拒绝了住进城里的大房子,一个人住在生活了几十年的乡下小屋。爷爷去世后,奶奶鲜少有过笑容。她最牵挂的莫过于我这个大孙女,只有见到我的时候才会高兴地说些闲碎的话。奶奶得知我被困在疫情高发地,急得恨不能飞扑过来把我夺回家去。视频通话里的她看着憔悴了不少,一见我便皱着眉头,语气凝重而又关心地问我:“大孙女,没啥事情吧?什么时候回来哩?”我心里也没谱,但还是微笑着安抚她:“放心吧奶奶!我可壮实着嘞!您放心,马上就能回去咯!”我说着保障似的拍了拍胸脯,逗得奶奶露出牙来“咯咯”地笑。谁知,这一个“马上”就是几个月的时间。

终于到了小镇。一下车便被扑面而来的槐花香气扑个满怀。不知不觉中已经到了家乡槐花盛开的日子了。我情难自禁地捧起地上新落的一捧槐花,深深嗅闻那其间的香气,倍感亲切。记忆中从小到大奶奶身上总会有这股花香之甜味,我从依偎在奶奶怀里的小女孩长大为比奶奶还高半个头的大姑娘,这槐香始终萦绕在我的鼻息间,围绕在我的整个生命里。

从小镇走到村子还要一定时间。道路两旁几乎没有行人,我便摘下口罩,难得享受一会儿清闲的、惬意的时光。还有十几分钟,便可与奶奶重逢。念及于此,我加快了脚步,倏地被一股从远处飘来的香气勾住了心弦。我知道,那是我最爱吃的槐花饼的味道。奶奶在槐花盛开的季节总是会做一大锅槐花饼给我和爷爷。只是爷爷先她一步离开了,我也隔了几个月才回来。

进了院子,往日里整洁如新的地面也有些颓乱。我悄悄推开门,见到的便是奶奶穿着那件熟悉的绿围裙,做槐花饼的身影。

“奶奶,我回来啦!”

我不敢太大声,怕吓到她。奶奶回过头,嘴角微微抖动着,像是想说些什么,眼睛紧紧盯着我,竟像是有几滴泪花。我扑上前抱住了奶奶。

与你重逢,我抱住了整个世界,整个幸福。

点评:选材贴近现实,情感饱满。疫情背景,亲情主题,叙事流畅,语言有感染力。不足之处是情节设计略显简单。

4号文一类下 42

 

与你重逢

我找了她十五年。我的宝贝,我多想与你重逢。

人的一生并没有多少十五年,更惶论那是我最幸福的时日。风光恣意,工作顺利,家庭美满,人前我是那个壮志满酬、才华横溢的编剧,人后在家中有优秀的妻子、可爱的女儿牵手与我共交游。

只是一点点的差错,便令我此生追悔莫及。我放下手中那陈旧的相框,它的木边燥裂,只是玻璃面上总印满指痕却再被擦拭干净。手头最后赶上底线交作品的时间已然不多。那是一场大赛,我倾尽心血完成一部儿童拐卖相关题材的作品,只为心底的一点想念。

宝贝,爸爸多想与你重逢。我将思念倾泻般诉说于此,故事中不小心松开的手,游乐园里悄然走散的大小气球。回首顾望,茫茫人海与攒动的人头,那一刹那无限放大的空白与恐惧似重重阴霾压在心底,积年不散。

“你在哪里?我好想你……”那在角落里埋首的青年也不过三十出头,年轻时难以抑制的后悔而自责铺天盖地。后来他走出小屋,每每看到拐卖犯罪的消息总是止不住的颤抖。

当我写下这一切,都是对未结疤的血肉的再一次割剐。我始终写不出那一段重逢。嘴角是一抹苦笑,宝贝,你快回来,剧中人是我,从未重逢我又从何写下那梦一般的场景?

直到那天,手机铃响,划开电话是陌生的声音。

“您好,是王先生吗?……您于十五年前登记的寻人启事,有人来消息了。”没有戏剧般手机掉落在地,我双手死死抓住生怕这是一场脆弱易碎的梦境。回复的声音颤抖而沙哑,却全然不顾,脑海中盘旋的只剩一句话:

宝贝,我好想与你重逢。

我早早地到达派出所,那天约定的地点。整理多年不曾好好打理的头发,甚至刻意将白发染黑。紧张搓着手指,我坐立不安。想起得来那宝贵的信息。她中途逃走,被一户人家收养,那是户好人家。那时不知怎地,我蓦然松了一口气,只要她好,哪里……我克制自己不要流泪,离约定时间越来越近,又不安起来。那她还记得我吗?还愿意认我这个让她平白遭受那么多苦难的人为父吗?我……楼道的拐角,有足音响起。

我忽然就想逃跑,近乡情怯一般。却见有一个高挑的女孩走了过来,随步伐晃动的马尾上别着一支棉花糖发夹。泪默然地爬满面颊。她跑起来,我也想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去迎接她,却丝毫挪不动脚。眨眼间,还来不及去看,去捕捉这多年的变化,她便扑到我面前。

来不及,就像我无从弥补的十五年的空白,我也抓不住她,忧愁尚未涌上,只听:

“——爸。”

我僵在原地,下一秒大力将她抱入怀里,她长得很高,只比我矮一点,我抱个满怀,忽然什么都不是了。

重逢真好。

点评:

文章写了“我”与失散多年的女儿重逢的故事。感情饱满,描写细腻。虽故事性略有不足,但整体切题且有亮点,故定为一类下。

 

5号文二类上40

与你重逢

又是一年桂花飘香,她站在桂花树下,呆呆地望着院子的大门,背影是那么的落寞。转眼间分别已经有五个年头了,她还在等待着,等待着那似乎再也等不到的重逢。

五年前的一天清早,仍在夜深人静之时,她的儿子静悄悄地离开了。只留下了一张字条:“母亲,孩儿不孝,此次离家是要完成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原谅我已无可透露,望您照顾好自己,任务结束,一定第一时间归来。勿找,勿念。”等她看到这张字条时,房间已然空荡荡的,唯有她一人,桌上有着儿子做的早餐,但房中儿子的气息早已消散。她怔了许久,才反应过来:儿子很长时间都不会回来了。一时间悲伤、担忧、害怕之情一涌而上,儿子从来不告诉自己他的工作,会不会是被什么组织挟持了?还是在做什么秘密工作?那完成这个任务会不会有危险?无数情境,无数问题在她脑海中层层展开,她一时支撑不住,只觉头晕目眩,便回到了床上。

等她再次醒来已是黄昏,这是她的内心已平复了许多,儿子还小,出去闯荡闯荡也好,她安慰自己道。从那以后,她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都要盯着院门盯上好一会,有时甚至会出现儿子推门而入,高喊着:“母亲,我回来了!”的幻觉。直到有一天,她突然意识到,自己不能再颓废下去了,儿子还没回来,自己已倒下了可不行。于是她开始规律、有序地生活,像往常一样,只有一件事不同——她始终期待着与儿子的重逢。

又是一个五年,院子里小时候儿子亲手种的桂花树已经近乎参天了。儿子仍是一点儿消息都没有。她也从一个有朝气、漂亮的妇女变为白发如雪的老人了。许多人劝说她:“别等了,他要是想回来早就回来了。”她不信:“他是去执行任务了,任务完成他一定会回来。”“哪有这么长时间的任务,恐怕他是出了什么事儿吧?”“不会的,不会的,他一定……会回来的。”说到最后,她也没了底气,儿子已经不在了,这种情况她不是没想过。但她始终告诉自己,儿子一定会回来的,也不知是哪里来的如此强的信念感。

直到某天清晨在吃早饭时,新闻里传来“青年科学家王明带领团队攻坚克难,成功实现我国核潜艇的研发!”她停了半拍,猛地抬头,电视中那个翩翩少年……是她的儿子!没错!一点没错!她一时间不知是哭是笑,儿子没死!原来儿子是去参加这么伟大的事业了。

当天下午,她终于听到了那一声真真切切的“妈!我回来了!”重逢的母子二人紧紧抱在一起,母亲轻拍着儿子的头说道:“果不其然,离别时为了更好的重逢,妈妈为你骄傲。”

点评:

文章讲述了母亲与儿子分别、期盼重逢、执着等待、终而重逢的故事,符合题意。母亲形象鲜明,语言有表现力。“重逢”在最后一段到来,本应作为高潮表现,但是文章仓促收尾,略显遗憾。

 

6号文二类中36

与你重逢

在北京车站,你拖着重重的行李,准备奔向远方,看着你的身影逐渐变小,渐渐的,渐渐的,消失在我的眼前,虽然心里有万般的不舍,但是我明白这是为下次重逢埋下的种子。

古人常常认为秋冬是故友离去悲伤的季节,可是在我看来秋天的意思恰恰与他们相反,因为秋天正是与你相逢的日子。

得知今天是他回来的日子,我早早的收拾好了一切,奔向火车站,在过去的路上,喜鹊在叽叽喳喳的唱着歌,途中看见的人都洋溢着幸福的笑脸。到了火车站,我站在接站口等着他的到来,不一会儿,我就远远的看见了他,向他拼命的招手,喊着他的名字,他快步走到我的跟前,我一把接过他的行李,勾住他的肩膀,迈步离开火车站,我们俩人脸上早已笑开了花,我们之间没有一点离别重逢之后的尴尬,我们各自交换着离开以后的经历。我心中有无限的欢乐,只是因为与你重逢。

到了晚上,我俩一起去曾经学校旁边的小饭馆吃饭,原来只有四张桌子的小店,已变得快让我们认不出来了,独立的包间,只够坐十几个人的大桌子,他说:“没想到这几年这儿变化这么大!”我说:“是啊,可不嘛!”“是啊,没想到我们已经三四年没见了,记得那时候我俩还是个抹眼泪的小孩呢!”他说完以后,我俩看着对方哈哈大笑,于是我们点菜,看见老板娘走了过来,一眼就认出我俩,操着外地口音说:“是你们两个小鬼啊!那时候天天到我这吃,一个只点肉段烧茄,一个只点一瓶饮料。”那时候这里米饭免费,我们俩为了省钱买玩具就只点一份菜一瓶饮料俩人吃,那时觉得这儿的饭是那么的好吃,尽管俩人一道菜不够,当这道菜摆在我们面前,还是原汁原味,一点也没有变,跟以前一样他只吃茄子我只吃肉段,这是他离开以后吃过最香的一顿饭了,只是因为跟你一起吃,只是因为与你重逢。

重逢是短暂的,尽管我们聚少离多,但就像是周游世界的列车一样总会在一个地方停车,总会有下一次的重逢。

点评:

文章讲述了好友重逢的故事,事件完整,符合题意。重聚后去小饭馆吃饭的场景描写生动而富有情趣,让读者感受到了友谊的真挚。文章整体构思较为简单,人称转化有个别地方不够清晰。

 

7号文二类下 35分

与你重逢

就算过了七十年之后老兵杨德胜也不会忘记自己的心脏在冰冻的地面上砰砰跳动的感觉

那是在一九五零杨德胜参加志愿军。他与战友们都是二十岁年轻的孩子。他们留下保家卫国的承诺后,跨过鸭绿江到冰天雪地的朝鲜山脉中。平津湖是志愿军决定对美国进攻阻击的第一个地方。他们在湖边等待着敌人。湖早已被冰封住,寂静得可怕。他真想大喊几声来驱散冰冻凝固的恐惧。他对身旁的战友说:“他们有不少人吧?”他发现那个人也同样的紧张,仿佛他可以看见白茫茫湖对岸的东西。战友微微发抖的手握开铝制水壶喝了一口水,他开始认为战友太害怕了,但随后他听见了他的声音。“他们能赶跑敌人的。”他认为他的声音坚定而冷静,就像他已经知道了结果。

湖面突然被巨响所劈开。他看到了美国人的飞机在空中,他觉得那是一架机械的飞行死神。然后传来炸弹和一三五口径炮弹的呼啸声。他听见排长喊道“冲呀!”然后就跳出掩体。他想瞄准一点,但手抖得不行。他扔掉了三个手榴弹,打光了个弹匣然后感到左边大腿像被锤子猛打一下子,他倒在地上。他想到这就是结局吗?我将一起与这寂静的湖待着。他知道那些美国人要出来找他了。他数了数子弹,准备最后的反击。

当美国人走近了,他正要还击时发现还有一个人,是那个喝水的战友,拿着爆破筒冲向敌人。然后是巨响,之后又恢复宁静,他只能感到自己心脏的跳动。

2020年9月30日是我们第个烈士纪念日,在29日第九批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杨德胜老人通过现在的信息知道当年救他的战友回家了。七十多年来,他一直不能忘记。他认为自己不是英雄,在冰天雪地中永远年轻的战友才是。如今,他们终于重逢了。老兵控制不住自己了。他还想回想起他们踏过鸭绿江的场景。在七十年后,他们又重逢了。

点评:本文选材于抗美援朝战争,构思了一个烈士遗骸回国,老兵与战友“重逢”的故事,叙事背景宏大,故事完整,描写较生动。可惜对题目中的“重逢”落实不够,文章大部分篇幅在回忆当年战场上的往事,重心偏移,与题意的切合度不够。

 

 

8号文  三类上 31分

与你重逢

夜晚,灯火通明的教室中传出窸窸落笔声,却不曾听人语。走进教室,展板上殷红的四个大字“距离中考”似乎不甘于挂在墙上,而是压在所有人心上。

“距离中考就一个月了,时间真快。”你在课间放下钢笔后感叹,“也不知道会考到哪儿。”“哈,随缘吧。”我如是回答,却仍记得那时心中对于与你即将分别的不舍。

我与你从未分离,从幼儿园时咿呀学语、手拉手才敢独自上厕所的年龄开始,到大家身高七,谈笑有鸿儒,尔来十二年有余。如今,三十便是我们最后的期限,而我们却也都心生默契,从不谈分离这个话题。可纵使不提,枯黄的树叶也终究会被萧萧秋风带走,化为尘土;纵使再情深,一纸诏书传达,李白与汪伦天各一方;纵使不提,你与我,终究不能再朝夕为伴。

忆起十余年来我成长的经历,好像都有你的出现。那一次考试失利,有你轻抚后背柔声安慰;那次受伤,也是你第一个冲到医务室找校医;在学业压力大,万念俱灰想就此放弃时,仍是你,拉着、找着我继续度学习的苦海。想起一切关于你的事,双眼之中已铺满水雾,尽是感动。

……

随着考试结束的声音响起,我不是如释重负的轻松,而是心中无你无尽的空虚。你这时也好像心有灵犀,与我在经常一起聊天的银杏林中相遇,你似乎也感受到了我的悲伤,却也强颜欢笑安抚我“没事,这不是网上还可以聊天的嘛,你我兄弟之谊,其实几公里的距离可以限制的?”如此豁达的话语,却依旧掩盖不住你眼角的落寞。

过了几周,我们都没有叫彼此出来放松,可能都是怕离别的伤痛吧。终于到了查录取的日子,我被那个有金色银杏林的学校录取,我不敢说服自己问你,你也没有来问我。

报到那天,我看到了你。

再与你重逢,真好。

点评:本文选材来自学生真实生活,读来有亲切之感。文章记叙了几件与朋友相处的小事,叙述基本清楚,情感较为真挚。但全文重心偏向了未别前的回忆和即将分离的不舍,对真正的重逢一笔带过。文中有部分表达生硬不通顺之处。

 

9号文   三类中 29分

与你重逢

在2020年初,春节的前夕,一场如暴风雨般突然来袭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使我们不得不被迫“别离”。

可别离是痛苦的,当寒假结束时,我们仍旧不能重逢。那时的我们甚至还在庆幸可以在网课期间偷懒、放松,现如今,我为当时的选择感到后悔。

当我在偷懒睡懒觉时,那些坚守在一线的防护人员已经忙了一整晚没合过眼;当我在抱怨天气太热打开空调吃着冰棍的时候,他们穿着厚厚的防护服在密闭的病房中忙碌;当我正捧着手机与朋友聊天、玩游戏时,他们甚至连家人发的一句“什么时候回家啊?”都回不了;他们是自愿去的,他们也是那么的渴望重逢啊,他们也想与家人团聚,在春节的时候有说有笑。

在他们没日没夜的努力下,我们,于六月在校园重逢。我们是多么的喜悦,四个多月没见的同学们每天都有说不完的话。其实,我们也在畏惧着,大家都害怕别离,听从领导的指挥,全程佩戴者口罩。勤洗手,测体温,生怕再一次的别离。

可没曾想疫情再一次爆发了,我们急忙收拾东西与彼此道别。回家后就又开了漫长的等待,也期盼着不知何时会到来的下一次重逢。

经过了一个多月没日没夜地奋斗,疫情再一次被他们所掌控。国家研制出了有效疫苗,这是一项重大突破,使得我们于金秋九月在校园重逢。对于这次重逢,大家都兴奋不已。回到校园,坐在久违的课桌上,回忆起当初偷懒的时光,我感到惭愧。对比他们,我们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既安全又舒适。

与你重逢,看似简单,实则困难,悲喜交加。

点评:文章虽在写“重逢”,但全文故事性弱,叙述平淡似“流水账”,结构比较松散,文体特征也不够鲜明。

 

10号文 三类下 26分

与你重逢

人生有别离,亦有重逢。时隔六年,我又与你“重逢”。一声转瞬即逝,时光荏苒如白驹过隙,纵有阴晴圆缺也会终相见。

一脚踏在积满厚土的地上,尘舞飞扬,仿佛又见古时送信的快马奔腾而过;坑洼的道路,仿佛又见王公贵族的马车辙迹。踏上蜿蜒曲折的青石板路,狭窄的胡同望不到头,竟没想到还能伸开双手感受一下墙壁上的峥嵘岁月。时隔六年,我又来到了鸡鸣驿古城。

这一次,我轻车熟路地走向那学堂,却再也没看到那枯瘦的身影。正值中午学堂放学,听到厚重的撞钟声,孩子们一窝蜂地涌了出来。我走进学堂,熟悉的“学无止境”和那狭小的房间一点没变。枯瘦的身影却变得壮实,我上前问:“叔叔,那个老爷爷呢?”“张爷爷吗?已经去世三年了。”他的脸上多了几分悲伤。他把我领进起居室,和六年前一样,热气萦绕的茶和阳光下闪闪发光的勋章。似乎坐在书桌旁的还是张爷爷。

我握着茶水,还没从张爷爷去世的消息中回过神来,叔叔的话却打断了我的思绪。后面的交谈中我知道了张叔叔就是张爷爷助资的孩子之一,他听到张爷爷病重时,辞去了在上海的工作,回到这个古城里照顾爷爷。我问他为什么不回上海继续工作,他的回答让我又看到了爷爷的身影。他淡然道:“爷爷一辈子除了抗美援朝就都奉献给这里了,我要把他留下,坚守住。”张爷爷是位抗美援朝的老战士,退伍后一直坚守着这座学堂,教孩子们读书。现在叔叔坚守着这里,像张爷爷一样。张爷爷还在,我们又见面了,爷爷。

人生有别离,亦有重逢。我和张爷爷的重逢是他那坚守的品格与我重逢,很亲切,给人力量。给现高三的我力量,让我学会坚持,不轻易放弃取得好成绩。时隔六年,我又与您重逢。

点评:本文讲述了老一辈革命家精神品格传承的故事“重逢”的对象(张爷爷坚守的品格)过虚文章逻辑松散,文章开篇对古城描写、结尾强调高三学习中的坚持,都与文章主线脱节,显得突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