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还原生活,建立逻辑——古典诗词鉴赏

议论文综合式(纵横)结构训练

作文写作,名家论述杂篇汇编

记叙文(小说)的写作立意

考前作文写作讲解:结构与扣题

高考作文写作讲解:让议论文有“据”可依可用、议论文写深刻八法

古文拾遗、文言文古诗常识、常识汇编(持续更新)考前作文


2020年北京卷新高考作文范文集锦(13篇)

2020全国Ⅰ卷高考作文范文集锦(9篇)

2020全国二卷高考作文例文集锦(9篇)

2020年全国三卷高考作文范文集锦(8篇)

2020年上海卷新高考作文范文集锦(9篇)

2020年浙江卷新高考作文范文集锦(9篇)

2020江苏新高考作文集锦

2020天津卷新高考作文集锦


高考作文思维训练

高考作文思维训练含答案

高考作文思维训练2含答案

环环相扣显匠心 塑造自我寓深意

如何规避高考考场材料作文拟题失误

2020年高考低分病文名师升格示例(一)

生活可以“在树上”,作文必须讲章法

习《论语》金句  做当代君子

学会选择和使用论据2

“挡道恶狗”作文导写

2021年10月-11月名校联考作文汇编

有关“职业选择”的作文

中国的乡土社会

笨拙地生活作文训练

《插秧歌》材料作文

作文:沉香的价值来自不懈的抗争

于节约中兴盛,于奢靡中衰败

演讲稿写作技法例谈

有关“始于专注,成于诚信”写作指导与示例

有关“为生命着色”写作指导和示例

有关“美食人间滋味”写作指导与示例

24种诗词修辞手法例解

古诗分类鉴赏例析

有关“学会审美”的写作指导和示例

“行高于人,‘非’‘仰’之辩”导写

有关“学会审美”的写作指导和示例


还原生活,建立逻辑




古典诗歌对于时代的意义在于让现代人了解过去某些已经消失的生活方式,让今人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并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古典诗歌原汁原味地保存了古人的生活,保留了古人的生活状态,反映了古人的思想境界和审美情趣。古典诗歌言简义丰,看似简单的语言形式却暗藏着汉语音韵节奏的密码。


阅读古典诗歌不可简单粗暴,字字落实般翻译方法无疑是对诗境的破坏,对美的扼杀。中国古典诗歌是曾经生活在华夏大地之上的先民的生活记录,一字一句皆是生命的呼吸,情感的悸动。阅读古典诗歌应还原生活,忠实生活本来的逻辑,身临其境,感同身受,与诗人呼吸在同一片蓝天下,徜徉在同一方山川之上。


一、还原语意,确立言语逻辑


诗歌的言语具有省略、跳跃、错位等特点,给阅读带来了难度。因此,阅读诗歌首先应将省略的内容还原,将跳跃的内容产生关联,将错位的内容理清顺序,从而确立言语逻辑,更好地理解诗歌。


[例1] (2020年全国卷)

读 史


(北宋)王安石


自古功名亦苦辛,行藏终欲付何人?


当时黮闇犹承误,末俗纷纭更乱真。


糟粕所传非粹美,丹青难写是精神。


区区岂尽高贤意,独守千秋纸上尘。


[注] 黮闇:蒙昧,糊涂。糟粕:这里用来指代典籍,也作“糟魄”,《庄子·天道》:“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


宋诗崇尚理趣,以议论入诗较为普遍。这首诗抒发了王安石的读史感受,表达了他对读史的看法。因为字数和格律的限制,给我们带来了阅读的障碍。若能够抓住诗歌中的言语逻辑,解读诗歌就不太费力了。我们应根据动词补充主语,深刻理解诗句意思,辨析前后因果关系,调整语序,使诗歌符合逻辑关系。比如:


首联“功名”与“付何人”是什么关系?颔联“承误”“乱真”原因何在?颈联“非”字否定错误的做法,“难”字揭示实际问题,那么解决问题的办法是什么呢?尾联由“岂”可知作者用反问表明自己的态度,那么“守”的主体是谁呢?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梳理诗歌言语的逻辑关系。


第一层逻辑关系便是史书与客观之间的悖论,历史需要被記录,但是记录的未必是真实的历史。由此可以得出史书记载的历史事实未必绝对正确。第二层逻辑关系是记录历史者的主观意愿与真实历史的价值之间的悖论,记录者的水平有高有低,历史价值便会因此受到减损。由此不难得出这首诗歌表面上看是王安石对读史的看法,实质上也表明了做人应该具有批判性思维,变法也应该受到理性看待,而非人云亦云,盲目跟风。


二、还原日常,确立生活逻辑


诗歌是诗人生活的艺术体现和思想情感的提炼升华。诗人善于从普通庸常的生活中发现美,突破日常、摆脱庸俗、创造不凡是诗人的必修课。还原日常,从艺术返回到生活,进而走进诗人的心灵世界,便成了我们鉴赏诗歌的不二法门。


[例2] (2020年全国卷)

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


(唐)陆龟蒙


虽失春城醉上期,下帷裁遍未裁诗。


因吟郢岸百亩蕙,欲采商崖三秀芝。


栖野鹤笼宽使织,施山僧饭别教炊。


但医沈约重瞳健,不怕江花不满枝。


[注] 袭美,即陆龟蒙的好友皮日休。下帷: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指教书。裁诗:作诗。《楚辞·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比喻培养人才。商崖:这里泛指山崖。沈约,南朝诗人,史载其眼中有两个瞳孔。这里以沈约代指皮日休。


从诗歌标题看这首诗是陆龟蒙收到好友皮日休的诗歌后的和诗。和诗与原诗用韵相同,用韵的次序也一致,在形式上保持一致,是陆龟蒙对病中好友的情感慰藉。此诗理解起来颇有难度,虽然出题者给了五个注解,理解诗歌大意没有问题,但对于彻底读懂诗歌还存在疑难点。比如颈联“野鹤”“僧饭”,尾联“江花”用意还不明朗。为此,我们可以运用还原日常、确立生活逻辑的方法来解读这几个疑难点。


首先从诗歌标题和诗句整体,可以明确诗歌所表现的生活日常:好友皮日休生病,因此一起赏春的约定便无法实现,诗人希望好友的眼病能赶快医治好,到时候可以一起欣赏江边的繁花。朋友之间的邀约、赴约,是文人士大夫重要的生活日常,而酬唱之作除了记叙宴饮、雅集,还寄托了作者对人生的态度。颈联承接颔联培养人才而来,用“野鹤”自比,来表达自己生活自由的安适。施舍给僧人的饭食做得也别有滋味,以此表现自己的生活之趣。中间两联采用象征、比喻、衬托的手法,写自己的生活志趣,以此安慰病中的好友,疾病终将治愈,不要因此失了对生活达观的态度。


读诗,相当于读人、读生活,因此要善于还原日常生活中人与他人(社会)、人与自我(自我投射物)的关系,建立生活逻辑,从而走进诗人博大的心灵世界。


三、还原心境,确立情感逻辑


诗言志。诗歌依托丰富的题材来表现诗人的思想情感。时代、遭遇、性情造就了诗风,万千诗人万千风格,诗歌鉴赏如果不抓住根本,而在琐粹处耗费精力,读诗难免如盲人摸象,不辨全貌。而诗歌的根本就是诗人的情感逻辑。任何一首诗歌都有其自身的情感逻辑,还原诗人心境,确立情感逻辑,鉴赏诗歌必能曲径通幽柳暗花明。


[例3] (2020年全国卷)

苦 笋


(南宋)陆游


藜藿盘中忽眼明,骈头脱襁白玉婴。


极知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


我见魏征殊媚妩,约束儿童勿多取。


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


[注] 藜藿:藜和藿。泛指粗劣的饭菜。唐太宗曾说,别人认为魏征言行无礼,我却觉得他很妩媚。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其基本情感由最后两句可以得出:培养人才,让他们像竹一般直冲云霄搏击风雨。但如果仅仅分析至此,恐怕还未得陆游写作此诗的妙处,而要更加深入地走进陆游的内心,我们不妨还原其心境,确立情感逻辑。


当陆游用餐时看到盘中的苦笋时,不觉眼睛一亮,苦笋洁白光滑如婴儿肌肤,勾起了食欲。作者初见苦笋而感到欣喜。品尝过后,陆游不禁联想起苦笋的特性味苦,这与生俱来的秉性正是苦笋独特的地方,也是苦笋最动人的地方。苦笋味苦,正如忠言逆耳,陆游喜爱苦笋,正如唐太宗觉得魏征妩媚一般,这是知己间的莫逆于心。


诗歌至此,情感逻辑由“欣喜”发展至“相惜”。“约束儿童勿多取”表面上是写对儿童的告诫,其实是对当局漠视人才的控诉。国家内忧外患,朝纲不振,缺少力挽狂澜的人才。于是,陆游才会借对儿童的告诫警示当局。至此,情感逻辑发展为“劝告”。最后陆游直抒胸臆,将自己的一腔忠勇化成对人才的呼唤,情感逻辑在“呼告”中结束。喜→惜→劝→唤,从这组情感逻辑中不难看出作者的大格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