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0北京101中学高二(上)期末语文

北京语文历年期末一模二模高考汇编(持续更新)

高考精品讲义集


2020北京高考语文试卷真题及答案(修订版)

2020年北京卷新高考作文范文集锦(13篇)

2019北京海淀高一(上)期末语文

2019北京市西城区高一(上)期末语文

2019北京东城高一(上)期末语文

2019北京丰台高一(上)期末语文

2019北京四中高一(上)期末语文

2019北京市西城(南区)高一(上)期末语文

2019北京市房山高一(上)期末语文

2019北京师大附中高一(上)期末语文


2019北京市西城区高二(上)期末语文

2019北京丰台区高二(上)期末语文

2019北京东城高二(上)期末语文

交大附中2021届高三12月诊断性练习语文

2020—2021学年北京丰台区高二(上)期中语文

2020北京清华附中高一(上)期中语文

2019北京师大附中高二(上)期末语文

2019北京101中学高二(上)期末语文


2020北京101中学高二(上)期末语文

一、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共8分.

1.(2分)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刀而藏之                          善:通“缮”,修治

B.可使有勇,且知也             方:道,指是非准则

C.吾点也                             与:和、跟

D.一肌一容,尽态极              妍:美丽

2.(2分)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秦者秦也       庖月更刀,折也

夫子喟叹曰    虽,每至于族

A.两个“族”字相同,两个“然”字相同

B.两个“族”字相同,两个“然”字不同

C.两个“族”字不同,两个“然”字相同

D.两个“族”字不同,两个“然”字不同

3.(2分)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忽魂悸魄动          吾一日长乎尔

B.技盖至此          异三子者之撰

C.善刀藏之             舍瑟

D.杳不知其所也    吾闻庖丁

4.(2分)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没有拿刀去尝试脉络相连和筋骨相结合的地方,何况是大的骨头呢?

B.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动刀很轻微,(牛已经)哗啦啦解体了,好像泥土一样卸落在地上。

C.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夹在几个大国的中间,增加自己的军队,接连下来又有饥荒。

D.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后人为他们悲哀而不以他们为鉴,也会使更后来的人再为后人悲哀。

二、本大题共1小题

5.(1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与王昆绳书

(清)方苞

       自斋中交手,未得再见。接手书,义笃而辞质,虽古之为交者岂有过哉。苞从事朋游,间近十年,心事臭味相同,知其深处,有如吾兄者乎!

       出都门,运舟南浮,去离风沙尘埃之苦,耳目开涤;又违膝下色养久,得归视,颇忘其身之贱贫。独念二三友朋乖隔异地,会合不可以,梦中时时见兄与褐甫抵掌,今故酣嬉笑呼,觉而怛然增离索之恨。

       苞十月下旬至家,留八日,便饥驱宣、歙间。入泾河,路见左右高峰刺天,水清泠见底,崖岩参差万叠,风云往还,古木、奇藤、修篁郁盘有生气,聚落居人貌甚闲暇,团念古者庄周、陶潜徒,逍遥纵脱,岩居而川观,无一事系其心。天地日月山川之精,浸灌胸臆以其奇,故其父亲皆肖以出。使苞于此间得一亩之宫、数顷之田耕且养,穷经著书,肋中豁然,不为外物侵乱,其所成就,未必遂后于古人。乃终岁仆仆向人索衣食,或山行水宿,颠顿怵迫,或胥易技系束缚于尘事,不能一日宽闲其身心。君子固穷,不畏其身辛苦憔悴,诚恐神智滑昏,学殖荒落,抱无穷之志而卒事不成也。

       苞之生二十六年矣,使蹉跎昏忽常如既往,则由此而四十、五十,岂有难哉!无所得于身,无所得于后,是将与众人同其蔑蔑也。每念兹事,如沉疴之附其身,中夜起立,绕屋徬徨。仆夫童奴怪诧不知所谓,苞之心事谁可告语?

       吾兄得举。士友间鲜不相庆,而苞窃有惧焉。退之云:“众人之进,未始不为退。”愿时自觉也。

苞迩者欲穷治诸经,破旧说之藩篱,而求其所以云之意。虽冒风雪,入逆旅,不敢一刻自废。

       日月迅迈,惟各励以慰索居。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得归

省:问候

B.会合不可以

期:期待

C.浸灌胸臆以其奇

郁:浸润

D.惟各励以慰索居

勖:勉励

(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苞十月下旬至家

斧斤时入山林

B.团念古者庄周、陶潜

使秦复爱六国

C.穷经著书

风乎舞雩,咏

D.使蹉跎昏忽常如既往

使六国各爱其人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苞从事朋游,间近十年,心事臭味相同。

出门游学交友,其间已将近十年,志趣相投。

B.逍遥纵脱,岩居而川观,无一事系其心。

逍遥自乐,居于岩穴之中和观览流水,心中没有世俗的琐事。

C.君子固穷,不畏其身辛苦憔悴。

君子固然穷困,却不怕自身的辛苦憔悴。

D.仆夫童奴怪诧不知所谓,苞之心事谁可告语?

家里的仆人、童奴感到奇怪又不知说什么,我的心事能跟谁说呢?

(4)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义笃而辞质,虽古之为交者岂有过哉。

(5)文章是方苞写给友人的一封信,当时正值作者第二次落第,心情复杂,感慨良多。作者在给好友的信中表达了哪些心情?请概括回答。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6分.

6.(8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

陆游

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丈夫身在要有立,逆虏运尽行当平。

何时夜出五原塞,不闻人语闻鞭声。

【注释】此诗作于孝宗淳熙三年(1176)三月,陆游52岁,在成都范成大幕府。诗人精通书法,尤擅长草书,几乎出神入化。本诗由醉中作草书,联想到用兵,实为妙哉!五兵:即戈、殳、戟、酋矛、夷矛等五种兵器,此处借指用兵韬略。    端溪石池:指端溪砚。    逆虏:指金侵略者。    五原塞: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五原县,汉时曾从此处出兵,北伐匈奴。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两句写诗人胸怀大志却报国无门,为全诗奠定了情感基调。

B.第六句意在想象烛光照射天际,抒发诗人豪情壮飞意兴昂扬。

C.第八句紧承“复把酒”,形象写出横扫强敌后的清平景象和诗人的得意神情。

D.结尾两句勾画出夜袭敌营的场景,诗人纵马疾驰、英勇矫健的身影跃然在目。

(2)下列诗句与“丈夫身在要有立,逆虏运尽行当平”表达的情感,相近的一项是   

A.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王昌龄《塞下曲四首》其二)

B.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   (杜甫《岁暮》)

C.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一)

D.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李益《从军北征》)

(3)陆游诗中的酒与笔,往往无关消遣、无关风雅,实关国家之命运。请结合诗句分析整首诗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7.(8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登楼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注】此诗写于唐代宗广德二年,杜甫52岁。写这首诗歌的前一年,接连发生两起吐蕃入侵的事件,一度威胁到唐朝廷的统治地位。玉垒:山名。西山寇盗:指吐蕃。梁父吟:《三国志》说诸葛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上句“花近楼台”四字下接“伤客心”,造成了强烈的反差,也引发了读者疑问。

B.首联的下句概括地回答了诗人登楼伤心的原因:百姓多灾多难。“此”指登楼的特殊时刻。

C.颈联上句中的“终”,表达了对唐朝政府地位巩固的自信,下句“莫”又隐含了对吐蕃再次入侵的忧虑。

D.尾联上句“可怜”是可叹的意思,后主刘禅至今仍然留有祠庙,让诗人欣慰不已。

(2)下面的诗句中都提到了诸葛亮,其中没有寄寓诗人对现实不满的的一项是   

A.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

B.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

C.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杜甫《登楼》)

D.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辛弃疾《满江红》)

(3)一切景语皆情语,本诗的三四句蕴含了诗人复杂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8.(11分)根据《红楼梦》前80回的内容,完成下列各题。

《春江花月夜》是初唐诗人张若虚的名篇,通过对春、江、花、月、夜五种意象的反复渲染,进而表达了游子对远方家人温馨的思念之情。《红楼梦》中,“金兰契互剖金兰语”一回,林黛玉“闷制”了一首古体诗,是“拟《春江花月夜》之格”,表达了自己感怀身世的悲凄之情。

(1)林黛玉这首诗的题目是   

A.《问菊》

B.《葬花词》

C.《题帕三绝》

D.《秋窗风雨夕》

(2)凹晶馆联诗一回,黛玉诗句也有上述诗歌的“悲凄”之感。其中,名句“冷月葬花魂”,有的版本写作“冷月葬诗魂”。请从小说情节和主题方面,分别说明“葬花魂”与“葬诗魂”的依据。

(3)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金兰契”中的林黛玉与薛宝钗,最终逃脱不了“叹”“怜”的命运。有人认为,一部《红楼梦》,写山了包括钗、黛二人在内的众多女子“红袖啼痕”、“千红一哭”的悲哀;也有人认为,全书表现的是男子“无才补大”“情痴抱恨”无奈。你更赞同哪一种观点?请以书中一个人物为例,说明理由。180字左右。

林黛玉对薛宝钗的“金兰语”说:“你素日待人,是极好的,……从前日你说看杂书不好,又劝我那些好话,竟大感激你。……云丫头说你好,我往日见她赞你……”,请联系《红楼梦》中有关薛宝钗的情节,以“赞宝钗”为题,写一首诗歌或一段抒情文字。情感充实。180字左右。

9.(8分)请在下面的横线处填写原文内容。

谢公宿处今尚在,      ,身登青云梯。(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陆游在《书愤》中用名词描写了宋朝两次对金的作战大胜的场景:      

杜甫在《蜀相》中高度概括和评价了诸葛亮的一生功绩: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   ,咏而归。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谁得而族灭也?(杜牧《阿房宫赋》)

六、本大题共1小题

10.(13分)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下列各题。

小说的丛林

我在大兴安岭长大,是个典型的“林中女孩”。因为那里地广人稀,所以少时在小镇的路上遇见生人,我会有微微的紧张感。人在那里是少数族类,而动植物却是多数族类。

我熟悉林中的树木花草,溪流河谷,野猫野兔。一个人在幽深的林中穿行,很少怕过。因为林中枝叶“窸窣﹣﹣”摇动,窜出来的不是愣头愣脑的狍子,就是炫耀其美丽尾巴的松鼠。我春天去山里采野菜,将采回的分类,人爱吃的先拿出来,用开水焯了蘸酱吃,其余的则给猪当餐后的点心。猪非常喜欢享用野菜,它吃起来摇着比耗子长不了多少的小尾巴,“嗯嗯”叫着,很感恩的样子,这时我就有一种满足感。夏天时我们去河边洗衣服刷鞋子,常常是把洗好的衣服晾在草丛或柳树丛上,就去林中采野果吃去了。都柿、草莓、水葡萄、马林果,红的紫的,熟的不熟的,全往嘴里填,浆果在此时成了最好的口红。到了秋天,大人孩子都爱住林中钻,我们在五彩的落叶中采榛子,蘑菇,把它们晒干了,冬天就有“好嚼儿”了。不要以为到了冬天,林中就没有美味,扒拉开向阳山坡的积雪,可找到未被采摘的红豆,雪中的红豆味道极好,酸甜,有点淡淡的酒味。还有,你可以划开桦树皮,舔舐桦树皮里清香微甜的汁液。守着大山,对贪吃的我来说,就是守着一个零食铺,嘴上是亏不着的了。

童年时我还喜欢去山里采野花。百合、芍药、绣线菊、马莲花、忘忧草,姹紫嫣红地走进我们家,我们也不讲究养花的容器,酒瓶、罐头瓶、咸菜坛、猪食槽,都可栽花,它们在暗淡的屋子里,照亮我们的梦。这些体验,在我写作以后,都进入了我的小说世界。

有了丛林的动植物,当然就有活动在其中的人。那些人大概是为了宣示自己作为生命的强大存在吧,喜欢大声说话。又因为寒冷的缘故吧,喜欢大碗喝酒大口吃肉。这些人物的特征,在我的小说中都有所表现。我首先熟悉的是家中的人,父母、姐弟、姥姥、姥爷、爷爷、叔叔、姨舅,在我爱上小说以后,他们以不同方式,隐身而入,也许只是一声叹息,或是一个背影。除了亲人,我还熟悉了邻居,小镇的人和小镇以外的人,他们更是为我塑造人物,提供了最真实生动的原型。

当然还有那些可爱的动物,比如通人性的狗、隐忍的牛、苦役犯似的马、永远被戏耍的猴子、美丽的鸭子、坚韧的驯鹿、铺天盖地的麻雀、像守夜人一样的乌鸦、以及千姿百态的鱼。它们在多年后潜入我的小说,这些动物不会说话,但在我与它们相处的过程中,听懂了它们心底的话,看得见它们的眼泪,所以它们在我小说中留下了“话语”。

不能忘怀的,还有园田的果蔬,那带着妖娆花纹的豆角、红彤彤的西红柿、紫莹莹的茄子、碧绿的菠菜和生菜、金灿灿的玉米、多汁的角瓜、甘甜的倭瓜,还有绕着它们飞舞的蜜蜂、蝴蝶和蜻蜒。它们装点餐桌的同时,也装点我儿时的梦。更有那埋藏在土里的萝卜和土豆,这秋收的主角,是地窖的常客,有了它们,一个冬天就不愁蔬菜了。

不要以为我们的生活总是阳光灿烂,它依然有着浓重的寒霜和阴影。有令人痛苦的疾病,有面对灾荒的无奈,有亲人离世的悲伤,有遭遇人生变故的苍凉。厌倦、羞辱、恐惧,这些人生的负面情绪,就像漫天风雪一样,从来都不曾远离我们。宁静的炊烟下,一个人死去了,他躺在红棺材里,去山上的墓园了;一个活蹦乱跳的孩子,在缺医少药的小镇,一场痢疾就要了他的命;一个男人去采山,被熊袭击,落下终生的残疾;一个伐木工在作业时被大树砸倒,使他的妻子成为寡妇。还有动物们所遭遇的不幸,瘟疫能让一群鸡一夜之间死亡,能让一条忠诚的看家狗永远闭了嘴巴。这样的故事,也都是我少年时代所经历的,所以我作品的“温暖”,总是与痛交织,有着苍凉的底色。

善良与丑恶,纯洁与污秽,不是人性天空的两极,它们常常相伴相绕。就像环绕我们生活的,既有山间清澈的溪流,也有居民区纵横的污水沟。写出人性的复杂性,才是写出了世界。从这个意义上说,小说永远有可开掘的空间。

从现实的丛林穿行到小说的丛林,使我拥有了另一种生活﹣﹣面向心灵的生活。对我来说,它比现实生活更广阔,也更具诱惑性。在虚构的世界中,我的呼吸更顺畅,更自由和奔放。作家因生长地不同,经历不同,艺术气质不同,也就拥有不同的小说丛林。小说的丛林在想象的世界中,可以无限大。一个作家能走多远,就看他们自己在艺术上的造化了。在这个过程中,坚持很重要,没有对一种文体始终如一的爱,孜孜以求的探索,以及不怕失败的实践精神,再炫目的想法都是空谈。

每一个将艺术奉为至高神灵的作家,在小说的丛林穿行,都必须踏出独属于自己的路,才能开辟新天地。懂得自省、苦修、仰望,你终将拥有“不干的活泉,永流的江河”(考门夫人在《荒漠甘泉》中所言)。这样的文学之旅,也是一颗凡心得到升华,在泥泞的跋涉中洞见彩虹的最美岁月。

(取材于迟子建的同名散文)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浆果在此时成了最好的口红

口红:指果子的汁液留在嘴唇上呈现的颜色

B.姹紫嫣红地走进我们家

姹紫嫣红:形容化枝招展的样子

C.千姿百态的鱼

千姿百态:形容姿态多种多样或种类丰富

D.炫目的想法

炫目:炫人眼目或华丽奇特的特点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段中说“我”是个“林中女孩”,这并不是因为我小的时候在小镇的路上遇到陌生人,会有微微的紧张感,在幽深的林中才觉得自在。

B.文章第段中“照亮我们的梦”一句中的“梦”,与第段“也装点我儿时的梦”一句中的“梦”含义并不相同,不都指我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

C.文章第段中写“隐忍的牛、苦役犯似的马、永远被耍的猴子”,写出了成人世界的残忍,反衬出只有孩子才保留着与动物们沟通的能力。

D.文章第段“不干的活泉,永流的江河”,比喻永不枯竭的现实生活,也比喻作家对生活的思考和对人生的反省,这些是作家创作的活的源泉。

(3)文章第自然段运用了多种手法,表达了作者年少时对生活的感受。请结合具体语句加以赏析。

(4)本文题目“小说的丛林”内涵丰富,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七、作文(50分)请从下面两个作文题任选其一,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

11.(50分)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

请以“一年好景君须记”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12.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

请以“有春天,无所畏”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据合理。


2020北京101中学高二(上)期末语文

参考答案

一、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共8分.

1.【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文言实词意义,推断词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把词放到句中去理解,根据上下已知条件加以仔细研释。“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是古已有之的阅读准则,对于一眼不能识别的文言实词,我们就必须结合具体语境,瞻前顾后,披文入理,推断出其意义。

【解答】A.善:通“缮”,修治。译文:将刀擦干净后收了起来。

B.方:道,指是非准则。译文:可以让它的(百姓)勇敢起来,而且懂得礼义规矩。

C.与:赞成。译文:我赞成曾点(的观点)。

D.妍:美丽。译文:每一片肌肤,每一种容颜,都美丽娇媚得无以复加。

故选:C。

【点评】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归根到底就是要能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推断重要实词的词义,同时最终也要落实到实词的推断上,因而掌握推断的技巧至关重要。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

2.【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词的含义和读音,要结合语境准确辨析翻译。

【解答】灭族。一般。

副词或形容词后缀,无实意。如此,这样。

故选:D。

【点评】在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现象比较多:同一个词,在这个句子中是一个义项,在另一个句子里又是一个义项。一般说来,一词多义的各个义项之间均有一定的联系。

一词多义是由本义引申、比喻和假借而形成的,因此应该由本义入手,来理解和掌握它的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词的本义有两种理解:A.就词的来源说,即该词的最初意义。如“去”的最初意义是“离开”,“兵”的最初意义是“兵器”。B.就词的应用来说,把常用的那个意义算作词的本义,也叫基本意义。如“兵”的常用意义是“士兵”等。

引申义是从基本义发展而来的,同基本义有相似的、相对的或相关联的意义。如“刑”,本义是“刑法”,基本义还包含对犯人的处罚,后来这个意义发展出“惩罚”的意义(皆刑其长吏《陈涉世家》)。

比喻义是词的比喻用法固定下来的意义,有的比喻义是从词的本义、基本义产生的。如“窝”的本义、基本义都是“鸟兽昆虫居住的地方”,从这个意义产生出的比喻义,即“坏人居住的地方”。

3.【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与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解答】A.“忽魂悸以魄动”是说“忽然我魂魄惊动”,“以”:连词,表示并列,不用翻译。“以吾一日长乎尔”是说“不要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以”:介词,因为。两个“以”字不同。

B.“技盖至此乎”是说“(你解牛的)技术怎么竟会高超到这种程度啊”,“乎”:语气词,表示感叹。“异乎三子者之撰”是说“我和他们三人的才能不一样”,“乎”:介词,跟、和、与。两个“乎”字不同。

C.“善刀而藏之”是说“把刀擦抹干净,收藏起来”,“而”:连词,表顺承,不译。“舍瑟而作”是说“放下瑟直起身子回答”,“而”:连词,表顺承,不译。两个“而”字相同。

D.“杳不知其所之也”是说“不知道宫车到什么地方了”,“之”:动词,到。“吾闻庖丁之言”是说“我听了庖丁的这番话”,“之”:结构助词,的。两个“之”字不同。

故选:C。

【点评】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实词与虚词的用法和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再逐项对比。

4.【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

【解答】C.“加之以师旅”是说“加上外国军队的侵犯”,不能翻译成“增加自己的军队”。译文为: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加上外国军队的侵犯,接着又遇上饥荒。

故选:C。

【点评】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二、本大题共1小题

5.【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代职官常识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2)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用法及意思,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虚词。

(3)本题考查对语句的正确理解,要落实对译,字字落实。

(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5)考查把握作者的感情,要整体把握文意,抓住关键语句进行分析概括。

【解答】(1)B.约定,译:也不知何时才能相见。

(2)A.介词,因为/介词,按照。B.代词,这/助词,的。C.连词,表顺承/连词,表修饰。D.均为连词,假使。

(3)C.君子固穷,君子可以坚守穷困,译:君子可以坚守穷困,不怕自身的辛苦憔悴。

(4)义笃,情义深厚;辞质,文辞质朴;虽,就是;译:情义深厚而文辞质朴,就是古代那些知己朋友也未必超过这样的。

(5)根据“独念二三友朋乖隔异地,会合不可以期,梦中时时见兄与褐甫抵掌,今故酣嬉笑呼,觉而怛然增离索之恨”,是分别以后的离索之感;根据“团念古者庄周、陶潜之徒,逍遥纵脱,岩居而川观,无一事系其心。天地日月山川之精,浸灌胸臆以郁其奇,故其父亲皆肖以出。使苞于此间得一亩之宫、数顷之田耕且养,穷经而著书,肋中豁然,不为外物侵乱,其所成就,未必遂后于古人。乃终岁仆仆向人索衣食,或山行水宿,颠顿怵迫,或胥易技系束缚于尘事,不能一日宽闲其身心”,是欲做庄周陶潜之徒逍遥纵脱、岩居川观而不得的遗憾;根据“使蹉跎昏忽常如既往,则由此而四十、五十,岂有难哉!无所得于身,无所得于后,是将与众人同其蔑蔑也。每念兹事,如沉疴之附其身,中夜起立,绕屋徬徨”,是韶光流逝,时不我待的失措感、落寞感、无助感;根据“苞迩者欲穷治诸经,破旧说之藩篱,而求其所以云之意。虽冒风雪,入逆旅,不敢一刻自废”,是“不敢一刻自废”的进取之意。

 

答案:(1)B

(2)D

(3)C

(4)情义深厚而文辞质朴,就是古代那些知己朋友也未必超过这样的。

(5)分别以后的离索之感;欲做庄周陶潜之徒逍遥纵脱、岩居川观而不得的遗憾;韶光流逝,时不我待的失措感、落寞感、无助感;“不敢一刻自废”的进取之意。

 

参考译文:

        自从斋中分别,再也没有见面。接到你的书信,情义深厚而文辞质朴,就是古代那些知己朋友也未必超过这样的。我出门游学交友,其间已将近十年,志趣相投,相处很深的,没有再比得过兄长你了!

        离开都门,乘船向南,算是远离风沙尘埃之苦,耳目如同受到洗涤,为之开阔;又因为长年不能尽孝,所以应该回家问候探望(父母),忘却自身的贫贱。唯独挂念几位好友,只能远隔异地,也不知何时才能相见,梦中时常见到兄长你与戴名世言谈热烈,新老朋友嬉笑欢呼的情景,醒来(每每)就增添离群索居的伤感。

        我在十月下旬到家,在家中八日,便被饥饿驱使,(只好)出入于宣城和歙县之间(找事做)。走到泾河的时候,路上看到左右高耸的山峰直指天空,水清泠见底,岸岩参差交错,重重叠叠,风云往来不定,古木、奇藤、修竹都茂盛盘曲,富有生机,远近聚居的人们看上去很是闲适,不由得想到古代庄周、陶潜这些人,逍遥自乐,居于岩穴之中和观览流水,心中没有世俗的琐事。天地日月山川的精华,浸润(着它们)而让它们更加新奇勃发,那些居民也就很像这些古木、奇藤、修竹。(如果)让我能在其间有那么一亩地的房子、几顷耕田,自给自足,并能埋首研习经典、写书,心胸豁然,不被外物侵犯扰乱,那我所得的成就未必就不及古人。可是现在却是一年到头劳顿不已,低声下气向别人索取衣食,或山行水宿,颠踣流离,或因为被烦事束缚不得已与人交换技艺,身心不能有一日的宽闲。君子可以坚守穷困,不怕自身的辛苦憔悴,(只是)实在担心神智纷乱,学问荒废,停止,有高远的志向但最终一事无成啊。

        我今年已经二十六岁了,这样虚度时光一直下去到四十岁、五十岁,那是很容易的事!(可是)既无益于自己,也对后人没好处,将与芸芸众生一样的渺小。每想到这事,就好像身上附着不治的重病,半夜起来,绕着屋子彷徨不已。家里的仆人、童奴感到奇怪又不知说什么,唉,我的心事能跟那个说呢?

       幸好你中了举人!士友间自然少不了庆贺之意,只是我内心还是惶惑的。韩愈说:“众人之进,未始不为退。”只愿(用这话)时时提醒自己。

      我近来要好好研读各种经书,要打破旧说的门户,探究经书的真意。即使冒风雪严寒,住简陋旅馆,也不敢一时一刻的松懈、荒废。

       日月匆匆,唯有各自勉励来慰藉这索居的苦寒。

【点评】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6分.

6.【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词中标题、注释和词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

(3)本题考查对古诗的分析与理解能力。解答时,按照题干提示,结合诗句内容和意境分析即可。

【解答】(1)B.“烛光照射天际”理解错误,应为:烛光映射着我纵情挥笔泼墨。

(2)C“丈夫身在要有立,逆虏运尽行当平”表达的情感主要是渴望建功立业,征战沙场。只有格调高昂的C项情感与之相吻合。

(3)答案示例:“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首句便体现了诗人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无奈失落。在失意落寞的彷徨中,诗人因为自己为国作战的愿望不能实现,只能通过书法艺术的形式抒怀解忧。“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以书前喻战前,是蓄势,笔力千钧,给人以势不可遏的感觉。酒是进军的旗鼓,笔是杀敌的刀槊,勇士以逼人的气吞万里的声势向敌人冲锋的情景在这里重现了。“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是以书中疾笔喻战中拼杀,勇士挥刀杀敌,纵横驰骋,所向披靡的情景在这里重现了。此四句表达了诗人渴望战斗、杀敌报国的豪情。“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这是以书后的喜悦喻战后的欢快,展现了凯旋归来,设宴庆功的场面。充分表达了诗人荡尽强敌的信心与欢快心情。“丈夫身在要有立,逆虏运尽行当平”,在诗人的心目中,大丈夫就应该敢做敢为,杀敌报国,并认为敌人的气数也应当快尽了。诗人的愿望非常美好,尽管他用书法的形式遣怀抒忧,但依然没有忘情于现实。“何时夜出五原塞,不闻人语闻鞭声。”最后两句呼应开头,直接表达了诗人渴望参加收复国土战斗的迫切心情。整首诗充分体现了陆游的报国之志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之情。

 

译文:

我的胸中藏有数不尽的用兵韬略,但却因找不到报国的门路而白白浪费了这些惊人的才华。

我只好在醉中草书,以酒作为旗鼓,以笔作为长矛来当作武器,笔势急骤,像是银河从天而泻一般。

在端砚中浓浓地研好了墨,烛光映射着我纵情挥笔泼墨。

转眼间,我收起书卷,重又把酒,如同看见了山河万里清平的气象。

大丈夫要敢作敢为,敌军的气数已经差不多消逝殆尽了。

什么时候能看到宋军像当年汉军一样出征北伐,不再只听到纸上谈兵的喧哗,而是马鞭奋扬的声音?

7.(1)D.“后主刘禅至今仍然留有祠庙,让诗人欣慰不已”分析有误,“可怜后主还祠庙”意思是可叹刘后主那么昏庸还立庙祠祀,诗人想这样的昏君居然可以诸葛武侯一样,专居祠庙,有种不平之情,认为刘婵不配有这样的祠庙。

(2)D.“东北看惊诸葛表”一句,词人期待好友李正之能像诸葛亮那样坚持北伐,让东北方面的敌人闻风丧胆,同时寄托了自己不忘抗金,收复失地的爱国情怀。这里没有寄寓诗人对现实不满的感情。

(3)这两句是空间描写与时间描写的交错。诗人凭楼远望,锦江流水挟着蓬勃的春色从天地的边际汹涌而来,玉垒山上的浮云飘忽起灭,正像古今世势的风云变幻,诗人联想到国家动荡不安的局势。上句向空间开拓视野,下句就时间驰骋遐思,天高地迥,古往今来,形成一个阔大悠远、囊括宇宙的境界,饱含着诗人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和对民族历史的追怀;而且,登高临远,视通八方,独向西北前线游目骋怀,也透露诗人忧国忧民的无限心事。

 

译文:

登楼望春近看繁花游子越发伤心;万方多难愁思满腹我来此外登临。锦江的春色从天地边际迎面扑来;从古到今玉垒山的浮云变幻莫测。大唐的朝廷真像北极星不可动摇;吐蕃夷狄莫再前来骚扰徒劳入侵。可叹刘后主那么昏庸还立庙祠祀;日暮时分我要学孔明聊作梁父吟。

 

8.

【解答】(1)D《秋窗风雨夕》是曹雪芹于第四十五回明说了的遂成《代别离》一首,拟《春江花月夜》之格,乃名其词曰《秋窗风雨夕》。

(2)“葬花魂”的依据:小说中有黛玉葬花的重要情节,表达女性精神在一个时代的毁灭。“葬诗魂”的依据:小说中多有黛玉吟诗的情节,表达对诗意消亡的哀悼。

(3)示例:赞宝钗:宝钗熟习人情世故,成熟稳重,处处替人着想,堪称“理想女生”。她自己过生日选菜点戏,都充分考虑到贾母的爱好,这是孝顺长辈的美德。当她知道黛玉读了杂书便好言相劝,知道邢岫烟将衣服当出去换钱,便主动帮她赎回还经常接济帮助她。这是多么善良的表现啊!当今社会,有些人过于强调自己的个性和权益而不注意尊重、体谅别人。和这些人相比,宝钗的美德在今天同样可贵,宝钗确实是温柔善良的“理想女生”。

【点评】“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

(1)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从文中提炼);

(2)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

(3)分点分条作答。

9.【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古诗文默写要做到以下几点:准确无误地背诵和记忆,背写时不添字,不掉字,不写错别字。

【解答】故答案为:

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重点字:渌、屐)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重点字:渡)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重点字:频烦)

风乎舞雩(重点字:雩)

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重点字:递)

【点评】《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六、本大题共1小题

10.(1)B.“姹紫嫣红”结合文本中“百合、芍药、绣线菊、马莲花、忘忧草,姹紫嫣红地走进我们家”可知,这是指的这些药材、植物被我采摘。

(2)C.“写出了成人世界的残忍,反衬出只有孩子才保留着与动物们沟通的能力”错误,这是自然的生存之道,并不是人的残忍。

(3)运用排比手法,多角度再现了“我”少年时期的生活,正是身边人们的苦难丰富了“我”的人生阅历,带给“我”思考,使“我”的作品有了悲悯的情怀、苍凉的底色。运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地形象地表现了身边的苦难使我更深刻地思考人生,产生了悲悯的情怀。

(4)带有作者生活经历的影子。体现出作者心灵的思考和人生的感悟。广大,永远有可以开掘的空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