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2021年1月份高三联考语文试卷
2020年全国Ⅰ(河北河南安徽山东山西湖南湖北江西广东)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0年全国Ⅱ(内蒙吉林宁夏新疆甘肃西藏辽宁重庆)高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0全国Ⅲ(云南四川广西贵州西藏)高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山东省烟台市2020-2021学年度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诊断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
山东省菏泽市2020-2021学年度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山东省青岛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山东省青岛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2021.01
山东省聊城市2020-2021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抽测语文试题
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山东省济宁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山东省2021年1月份高三联考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 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文献”一词远在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春秋时期的《论语》中便已经出现。在历史之初,“文献”一词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历史文化典籍等文献类资料,还有一个就是具有声富知识的贤人。但是在时代变迁中,古典文献学是从时间上对文献学辟出的一块领域,一般指的是新文化运动即1919.年以前的文献知识。中华文明有几千年历史,从古代结绳记事、仓颉造字开始,华夏人民便用文字记录。从整体上来说,古典文献学研究的内容应该包括古典文献的理论研究、古典文献的整理以及对文献的深化运用。理论研究学包括目录、版本、校勘、注释、辨伪、辑佚等内容。
中国是世界文明发源地之一,从文字诞生起,在不同领域里留下了非常丰富的珍贵资料。每一部著作都是前人思想的集中体现,深刻打上了时代印记。如在古典文献中,我们可以看到长幼尊卑等思想在其中的体现,这些思想是带有时代印记的。在不同时代会涌现各种不同思想,而这些思想就表现在历史文献资料中。古典文献学在整理中国传统典籍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本身具有传承性。但是随着代际传递,免不了会出现文献的缺失,通过对典籍的整理,中国传统文化瑰宝不断被丰富以及被系统化,中国传统文化更能发挥其作用。
现如今,古典文献学成果主要在文学以及历史学中得到应用,很多优秀成果价值没有充分发挥。所以即便是针对古典文献学的研究内容众多,但是在实际中只有文学、历史等几个学科的价值不断被挖掘,古典文献学在其他学科中,基础较弱。原因之一是有些学科是从国外引进,国内学科发展主要对标国外,对于传统文化中该学科的相关内容并未得到充分重视;其二,古典文献中内容相对枯燥,且其语言并非白话文,需要研究人员有深厚的文学功底;其三,古典文献与现代学科联系不紧密,现代学科中只是在就古典文献中的点进行阐述,没有从整体上贯通古典文献以及现代学科。古典文献内容是整体系统研究的,缺乏整体思维则难以贯通古宾文献与现代学科。
所有的文献都是体系化的知识,需要从整体上发现并使用文献,最大化也最全面发挥历史文献资料的作用。文献研究方法包括目录、版本等诸多方法,各个学科需要统筹各个研究方法。文献资料研究不仅仅对于当代研究有帮助,对于文化的传承也大有裨益。体系化的文献研究方法更能挖掘学科价值,推动研究。
古典文献学的发展任重道远,仍然需要让它在现代社会中不断发挥价值,并不断传承。
(摘编自魏娜《关于中国古典文献学在当下的思考》)
材料二:
当下国人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因此包括中国古典文献学在内的传统学术研究有所升温,但古典文献学的发展也面临着新的问题。****出:“要重视发展具有重要文化价值传承意义的‘绝学’、冷门学科”。古典文献学正是这样的“绝学”、冷门学科、基础学科。所以我们需要建构新时代的中国古典文献学学科。
古典文献学的发展当以文献为核心,因此在古代就要求学者大量阅读文献,强调“博闻强识”。南北朝时期的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书证篇》中说“读天下书未遍,不可妄下雌黄”,因此,在论证相关问题时,古代学者往往都旁征博引。但当今时代,古籍数据库的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如《四库全书》检索系统、《四部丛刊》检索系统、中国基本古籍库、中华经典古籍库等古代典籍数据库相继问世并推广,数据检索成为古典学术研究的重要手段,这使得对文献材料占有的广度得以扩展。所以,广泛地征引资料不再是学问渊博的标志,这就对古典文献学的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我们不再单纯追求文献资料占有的广度,而要在文献资料的研究深度上大做文章;另一方面,要求我们寻我新的角度去认识传统的文献。
学术界的交流是当今学术研究的常态,古典文献学亦是如此。对众多海外汉学家而言,中国古典文献是一个“他者”,而我们与之不同,所以我们不能在借鉴时形成一种“汉学家心态”,处处以海外汉学研究为重,丧失自我研究的主体意识。对海外的汉学研究,我们首先要判断研究者的初衷及其所预设的陈述对象,借鉴其研究角度,了解其研究水平,最终是为了提高我们的研究水平。
古典文献学是一门综合性交叉学科,而与古典文献学有关的学科往往也是非热门学科,这使得古典文献学成为冷门学科中的边缘学科。在学术界内部,古典文献学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虽然近些年情况有所改观,但地位仍需提高。就以大学申报课题项目来说,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最高级别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学科列表中,我们是找不到“古典文献学”的,这大概是古典文献学综合性交叉学科的,性质使然。这一情况使得从事古典文献学研究的学者在课题申报时十分尴尬,他们只能选择“古代文学中国哲学史”“历史文献学”或者“图书”诡情报与文献学下设的“文献学”等领域,“打打擦边球”。我们都知道,每一个学科都有一套较为成熟的研究范式、学术术语和较为重要的研究领域,古典文献学研究的某些选题可能与之接近,但很难向其中一个领域靠拢。同为文献学,古典文献学、历史文献学和图书馆情报学下设“文献学”研究侧重各不相同。古典文献学作为一门二级学科在申报课题目录中的“缺席”,恰恰反映了其学科地位不高。
如何让被认为是“冷门”的古典旻献学“热”起来,这正是广大古典文献研究者的重要使命。
(摘编自王乃刚《古典文献学是冷学科,却是大学问》)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典文献学是从文献学中辟出的一块领域,指新文化运动即1919年以前的所有知识。其发展任重道远并且需要不断传承。
B. 古典文献学在整理中国传统典籍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对中国传统典籍的整理,能更好地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
C. 在古代,古典文献学发展要求学者“博闻强识”;但当今时代,不再追求文献资料占有的广度,而是求深、求新。
D. 古典文献学综合性交叉学科的性质使其成为二级学科,地位不高,研究学者在课题申报时十分尴尬。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只有从整体上发现并使用文献,才能够最大化也最全面地发挥文献资料的作用,因为所有的文献都是体系化知识。
B. 材料二第一段先分析了古典文献学的研究与发展状况,然后提出“需要建构新时代的中国古典文献学学科”的观点。
C. 材料二第二段中举颜之推《颜氏家训》的例子论证了“广泛地征引资料不再是学问渊博的标志”的观点。
D. 在国际学术交流中,古典文献学应立足于发挥自我主体意识,借鉴海外汉学的研究角度,进一步提升我们的研究水平。
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古典文献学研究的一项是( )
A. 刘向、刘歆父子整理群书,广泛搜集各种本子,把同一种书的不同的本子进行校勘、编目、编纂,以供后人查考。
B. 很多古籍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佚失,或者毁于战火。研究怎样利用艺文志,发现一些时代较早的今已无存的典籍。
C. 自古籍产生之初人们就开始了阐释工作,千百年来不曾停息。许慎《说文解字》、郑玄注《毛诗》是典型代表。
D. 某一墓葬中出土了大批没有文字的陶器、铜器、漆器等实物,专家考明其形制、时代和手工艺的发展情况。
4. 结合材料内容谈一谈如何发展中国古典文献学。
5. 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青春之歌(节选)
杨沫
第二天大早,她就被海浪拍打着岩石的声音催醒了。那有节奏的雄伟的浪涛声,有力地诱惑着年轻的、对人生充满着幻想的林道静。她匆匆吃过看门老头端来的早饭,就一个人跑到海边去。
早晨,天气晴朗,天边淡淡地飘着几朵白云,海水就像天色一样蔚蓝、明净,锦缎般闪着银色的光辉。远远的,就在这样平静的沉睡般的海面上,许多只挂着白帆的渔船随风荡漾。对着这雄伟辽阔的大海,林道静几天来紧紧压缩着的痛苦的心,渐渐舒展开来了。
她站在一个小山的顶端,默默地对这些绮丽的景色望了一阵,接着由于一种年轻人好奇的冲动,使她跑下了山巅,向紧靠海边的一个个的红色小木屋奔去。
一片平坦的海滩上,游泳者的笑声、闹声和娇声娇气的呼喊什么的声音,清晰地传到了她的耳朵里。这时,她才知道自己已经走进了有钱人避署的海滨区。
她站在稍远的一颗老松树下好奇地观望者。一群群的外国人和中国的少爷、小姐,穿着各式各样颜色鲜丽的游泳衣,有的躺在海滩上,有的好像白鹅张着两臂,嬉笑着扑到海水里。停在岸上的只有少数外国老太婆,和甲国的太太们。她们撑着洋伞,有的还带着小狗,悠然地坐在铺着洁白被单的沙滩上,欣赏着海景、谈着闲话。还有一个女人杷一杯白色的乳汁,可能是牛奶,倒在一只洁白的盘子里喂着小狗吃。忽然听见一个女人尖声地喊叫起来。她向那边一望,这是个年轻的中国女人,正跳着脚大声叱骂着什么人:“小挨刀的!洋伞这半天还没拿来呀!晒死人,你这小贱货赔得起命吗?”
这时天色已将近中午,炎热的沙滩上,一个短衣女孩子正向这个骂人的女人跟前急步跑着。女孩子跑到女人跟前了,喘吁吁地正把一把粉红色的绸伞递给她——啪、啪两个耳光打在女孩子的脸颊上……
道静不看了,她扭身向回走。出来了这半天,该是回去的时候了。
她的心情已经不如出来时那么轻松愉快。
“绕过去!这里不能走!”突然,一个男子粗野的喊声把她吓了一跳。她抬头一看:山崖上矗立着一幢巍峨而富丽的洋楼,楼周围是一堵坚固的围墙。一个好像镖客模样的男人在围墙外雄赳赳地站着。他瞪着眼睛对闯到这儿来的道静挥着手,并且指指一旁墙上钉着的大木牌。
道静站住脚,心里又气又恼。可是她还是好奇地随着镖客的粗大手指看了看那块木牌:华人与狗不得通过……她这时才看清一面美国国旗正在这幢楼前的高高的旗杆上迎风飘舞着。她向这木牌,向这旗杆和旗子使劲瞪了两眼,二话没说,扭头就走。
“什么狗世界!外国人在中国耀武扬威……”她心里突然像堵上了一块铅板。
她没有心绪再看下去,只想赶快回到杨庄。
她大步走着,远远地望见有几个灰色的帐篷孤岛似的立在沙滩上,忽然,挨着帐篷不远的一块岩石后面传来了小孩子的哭声。道静惊异地听了一下,就急忙朝那里跑去。
一个中年的、脸色好像黄蜡般的瘠瘦的女人,坐在一块岩石旁边的柳树底下,她一边给一个瘦小的婴儿喂奶,一边还拿着细绳补缀着破烂的渔网。孩子吃两口奶又哭起来,她还是不停地补。道静走到她跟前,她紧蹙着双眉,并不觉得有人在跟前。
小孩吐出了奶头,哇的一声哭得更凶了。显然因为瘦弱的母亲没有奶水,饥饿折磨着这像小柴棍一样的孩子。母亲一见这情景,把没有补好的渔网一扔,突然向张着小口干号的孩子生起气来:“小要命鬼,你死!死!跟你那穷爹一起死去吧!老天爷呀!……”母亲猛地把头伏在孩子的脸上,轻声地啜泣起来了。
她不知道说什么好,只想用手去扶起那个压在小孩胸上的头发蓬乱的头。小孩子是这样瘦弱,大哭了两声就只能轻轻喘着,张着小嘴不出声了。
女人受惊似的抬起了头。一看是个年轻的姑娘站在面前,她怔怔地望着道静嗫嚅着,“你……你……要干啥?”道静这时才听出这女人是山东口音,她的声音里带着惊慌和恐怖。
女人两眼是枯涩的,好像鱼眼一样的暗淡。她呆呆地瞅着道静,半天才自言自语似地喃喃道:“俺老家是山东的。年景不好跟男人逃荒到这里。有人说在这里给洋人做工挣钱多,俺一家三口就来了……不到三个月,他……他给洋人盖避暑的洋楼,就,就摔死啦!……”女人的手不动了,她直直地瞪大眼睛瞅着道静,木然的没有表情的神情,反而比哀哭更凄惨。“老家也回不去,要着饭,给打鱼的补网……”这女人喘了口气,轻轻摇晃着将要睡着的孩子,无力地说:“小姐,俺也活不长啦,孩子也快啦——病,没的吃……早知道,一家子死也死在老家呀。”“唉,死了好,省得活受罪。叫洋人、有钱人享福去吧!唉,小姐,您是避暑来的吗?看,那边海滩上他们玩的多乐和呀。”
“不,不是!”这女人最后的两句话,像针似的刺了道静一下子,她顾不得再说什么赶快走开了。
破旧的帐篷,起伏的沙丘,咆哮的海涛,飒飒的杨叶,海滩上的小狗和洋伞,美丽得像仙宫一样的避暑别墅,别墅跟前“华人与狗不得通过”的木牌,……全闪电似的在她脑际旋转,她心慌意乱、急急忙忙地跑回了杨庄。
[注]《青春之歌》是杨沫以亲身经历为素材创作的半自传体小说,小说以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华过程中发生的“九•一八事变”到“一二•九运动”的爱国学生运动为背景,讲述了主人公林道静走上革命道路并成为无产阶级战士的曲折过程。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有力地诱惑着年轻、对人生充满着幻想的林道静”“由于一种年轻人好奇的冲动,使她跑下了山巅”,这表明此时林道静对大海的向往。
B. “绕过去!这里不能走!”粗野的喊声刻画出了镖客模样的男人盛气凌人的形象,这使得林道静心理“像堵上了一块铅板”。
C. “唉,小姐,您是避暑来的吗?看,那边海滩上他们玩的多乐和呀”,表明这个女人把林道静看成了跟那边海滩上玩耍的人一样的人。
D. “她顾不得再说什么赶快走开了”,面对凄惨的母子,林道静选择“逃离”,这是因为林道静觉得这个瘠瘦的女人对自己不友好。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淡淡的白云,蔚蓝、明净的海水,随风荡漾的渔船……文章开头的景物描写,衬托出此时林道静内心的短暂欢愉。
B. 对海滩上的场面描写采取了点面结合的方式,既描绘了海滩上游泳、嬉闹的欢快场面;又突出描写了用牛奶喂狗的细节。
C. 选文采用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相结合的方式叙事,自如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内心情感的变化。
D. 选文通过林道静所见所闻所感串联故事情节,以林道静流动的视线带领读者感知小说中的一个个场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8. 结合节选部分的情节,简要分析小说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9. 请结合林道静到海边后内心变化过程,分析选文中林道静的形象特点。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傅岐,字景平,仕梁,起家南康王左常侍,后兼尚书金部郎。母忧去职,居丧尽礼,服阕后疾废久之,复除始新令。县人有因相殴而死,死家诉郡,郡录其仇人,考掠备至,终不引咎。郡乃移狱于始新,岐即令脱械,以和言问之,便即首服。法当偿死,会冬节至,岐乃放其还家。狱曹掾固争曰:“古者有此,今不可行。”岐曰:“其若负信,县令当坐。”竟如期而反。太守深相叹异,遽以状闻。岐后去县人无老少皆出境拜送,号哭闻数十里。至都,除廷尉正,入兼中书通事舍人,累迁安西中记室,兼舍人如故。岐美容止,博涉能占对。大同中与魏和亲,其使岁中再至,常遣岐接对焉。太清元年,累迁太仆、司农卿、舍人如故。岐在禁省十余年,参与机事,亚于朱异。此年冬,贞阳侯萧明伐彭城,兵败,囚于魏。三年,明遣使还,述魏欲通和好,敕有司及近臣定议。左卫朱异曰:“边境且得静寇息人,于事为便。”议者并然之。岐独曰:“魏(高澄)既新得志,何事须和?必是设间,故令贞阳侯遣使,令侯景[注]自疑,当以贞阳侯易景,景意不安,必图祸乱。若许通好,政是堕其计中。且彭城去岁丧师,涡阳复新败退,今使就和,益示国家之弱。和不可许。”异等固执,帝遂从之。及遣使,景果有此疑,遂举兵入寇,请诛朱异。二月,侯景于阙前通表,乞割江右四州安置部下,当解围还镇。敕许之,乃于城西立盟。求遣召宣城王出送。岐固执宣城王嫡嗣之重,不宜许之。乃遣石城公大款送之。及与景盟讫,城中文武喜跃,冀得解围。岐独言于众曰:“贼举兵为逆,岂有求和?”及景背盟,莫不叹服。寻有诏,以岐勤劳,封南丰县侯。固辞不受。宫城失守,岐带疾出围,卒于宅。
(选自《南史•傅岐传》)
[注]侯景:南北朝时期的历史人物,太清二年,发动了侯景之乱。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若许通好/政是堕其计中/且彭城去岁/丧师涡阳/复新败退/今使就和/益示国家之弱/和不许可
B. 若许通好/政是堕其计中/且彭城去岁丧师/涡阳复新败退/今使就和/益示国家之弱/和不可许
C. 若许通好/政是堕其计中/且彭城去岁/丧师涡阳复新败退/今使就和/益示国/家之弱/和不可许
D. 若许通好/政是堕其计中/且彭城去岁丧师/涡阳复新败退/今使就和/益示国/家之弱/和不可许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起家,自家中征召出来,授予官职。今多指创立事业。
B. 冬节,指冬至日,我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
C. 有司,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职官为“有司”。
D. 江右,泛指长江下游以西,古人以西为右,故称“江右”。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傅岐改变策略,案犯伏法。郡府对在斗殴中致人死亡的案犯严刑审讯,毫无结果;案犯移交给傅岐,傅岐下令解脱锁械,用温和的话问他,案犯认罪伏法。
B. 傅岐不顾劝阻,敢于担责。傅岐打算暂时释放认罪的案犯回家,监狱官员劝阻傅岐,傅岐却说如果他们违背信诺,他作为县令应当判罪。
C. 傅岐坚持己见,力排众议。魏国表明想要与梁国互通友好之意,左卫朱异的建议得到了众臣附和,傅岐却提出己见,力排众议,并最终说服了皇帝。
D. 傅岐见解独到,富有预见。当梁国与侯景订盟完毕后,城中的文武大臣欢喜雀跃,唯独傅岐认为侯景一定会背叛盟约,果如所料,侯景后来背叛了盟约。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当以贞阳侯易景,景意不安,必图祸乱。
(2)岐固执宣城王嫡嗣之重,不宜许之。乃遣石城公大款送之。
14. 请简要描述傅岐离开始新县时的场面。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永定寺喜辟强夜至
韦应物
子有新岁庆,独此苦寒归。
夜叩竹林寺,山行雪满衣。
深炉正燃火,空斋共掩扉。
还将一尊对,无言百事违。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将友人的热闹与自己在永定寺孤身一人处境进行了对比。
B. “夜叩竹林寺”写友人在黑夜里穿过竹林来到永定寺看望“我”。
C. “雪满衣”表明了出行的艰辛,衬托了两人之间友情的深厚。
D. 后四句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燃烧着柴火的炉灶旁把酒共欢的情景。
16.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阿房宫栋柱之多,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2)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一“懒”一“迟”,遥相呼应,刻画女子梳妆的情态。
(3)《报任安书》中,司马迁认为《诗经》大部分都是圣贤们为抒发愤懑而写作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从前,如果有人让你谈对北京秋色的感受,恐怕你会亳不迟疑地说到红叶,香山红叶是北京秋天最具代表性的色彩。是的,古往今来,面对北京的秋色,文人墨客诗情难抑,动情吟唱,留下了多少描写香山红叶的诗篇。
细细说来,最早写香山红叶的恐怕要数金代诗人周昂,“山林朝市两茫然,红叶黄花自一川”(《香山》) 。此后,佳作代代迭出,香山因之 。
然而近些年来,北京的秋天,枫树黄栌独大的格局被悄然打破,似乎一切都在无声息的变化之中。人们突然发现,一种更具魅力、更具风采、更能体现古都北京秋色韵味的树木,渐渐登上了北京秋天的舞台,它一出现,便以金碧辉煌的典雅气质,以更加绚雨夺目的光彩,为首都北京增添了诗意。它大有和香山红叶 之势,让北京的秋天换了装。这就是北京的银杏。
秋天到北京去看银杏,成了一种 。北方的秋天,往往被认为是满目萧瑟的季节,然而在秋日的阳光下,点缀在城乡大地上的那一行行、一片片银杏散发着绚烂的光芒,你会为这满目金黄的世界而惊叹——就像冬雪飘飞的时节,你从北方到了海南,为满眼郁郁葱葱的绿而惊叹一样。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脍炙人口 声名远播 平分秋色 时尚
B. 口口相传 声名远播 三足鼎立 风尚
C. 脍炙人口 名噪一时 三足鼎立 时尚
D. 口口相传 名噪一时 平分秋色 风尚
19. 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B. 你买这本吧——这本比那本好。
C. “可怜的妈妈,”箍桶匠说,“你不知道我多爱你。——还有你,我的儿!”
D. “嘎——”传过来一声水禽被惊动鸣叫。
20. 将画横线的句子放在“它一出现,便以金碧辉煌的典雅气质”前面,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21. 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①粮食安全与否关系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②只有持续夯实粮食安全之基,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③才能保持社会长期和谐稳定。④正因为如此原因,⑤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先后22次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⑥对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农业改革作出了具体部署,⑦推动我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⑧我国用世界上不到10%左右的耕地来养活世界上20%的人口,⑨农业始终是我国发展最重要的根基,是最基本的民生。
22. 2020年是脱贫攻坚年,请你为一线扶贫工作者写一段抒情文字。要求:感情真挚,有形象,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100个字。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参考答案
1. B A.“指新文化运动即1919年以前的所有知识”中的“所有”说法过于绝对。C.“但当今时代,不再追求文献资料占有的广度”曲解文意。D.“古典文献学综合性交叉学科的性质使其成为二级学科”理解错误,“大概”是推测,选项曲解文意。
2. C “论证了‘广泛地征引资料不再是学问渊博的标志’的观点”分析错误
3. D 该选项是考古学研究的内容,而不属于文献学研究的内容。
4. (1)对于古典文献学的研究,不能只单纯追求文献资料占有的广度,而要在文献资料的研究深度上大做文章,寻找新的角度去认识传统的文献。(2)在古典文献学的学术交流中,对海外的汉学研究,要判断研究者的初衷及其所预设的陈述对象,借鉴其研究角度,了解其研究水平,最终提高研究水平。(3)提高古典文献学的学科地位。
5. (1)首先论述古典文献学研究的内容。(2)接着论述古典文献学在整理中国传统典籍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3)然后论述现如今,古典文献学很多优秀成果价值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的原因以及体系化的文献研究方法更能挖掘学科价值,推动研究。(4)最后指出古典文献学的发展任重道远及其意义。
6. D “这是因为林道静觉得这个瘠瘦的女人对自己不友好”错误。
7.C “选文采用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相结合的方式叙事”错误。主要是第三人称,没有选用相结合的方式叙事。
8. ①小说描写了小柴棍一样的孩子与海滩上喝牛奶的小狗,像黄蜡般的瘠瘦的母亲与穿着各式各样颜色鲜丽的游泳衣的人们,两者之间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反映了社会的不公以及底层劳动人民的悲惨遭遇。②小说描写了别墅跟前“华人与狗不得通过”的木牌,反映了旧中国落后、饱受列强欺凌的社会现实。
9. ①看到海滩上避暑游泳的人群、小狗、阳伞和被打骂的女孩,林道静感到了世道的不公,她的心情不如出来时轻松愉快了,反映了林道静的正义感。②看到“华人与狗不得通过”的木牌后,林道静“向这旗杆和旗子使劲瞪了两眼,二话没说,扭头就走”,反映了林道静的爱国情怀与反抗意识。③看到凄惨的母子,听到瘠瘦的母亲的讲述,林道静内心像针似的刺了一下子,反映了林道静的怜悯之心。
10. B
11. B “我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错误。24节气中最后一个节气是大寒。
12. C “力排众议,并最终说服了皇帝”错误。原文说“异等固执,帝遂从之”,意思是“朱异等人坚持己见,皇帝就依从了他们”,可见并没有力排众议说服皇帝。
13. (1)倘若用贞阳侯交换侯景,侯景就会心意不安,必定图谋生祸叛乱。(“当”,通“倘”,倘若;“以”,用、拿;“易”,交换;“图”,谋划。)
(2)傅岐坚持认为宣城王肩负着继承帝位的重大责任,不应该答应他。于是派遣石城公用隆重盛大的礼节送他。(“固执”坚持;“嫡嗣”,指皇位承继人;“大款”,隆重盛大的礼节。)
14. 傅岐离开的那一天,整个始新县的百姓都早早出来,扶老携幼,全家总动员,眼巴巴守候在出境的路上,等待相送他们的父母官,可谓是万人空巷。眼见着傅岐渐行渐远消逝于视线之外,恋恋不舍招呼着名字的,哭着喊声依依惜别的,此起彼伏连续不断,动静大到数十里地之外都能感觉到。
参考译文:
傅岐,字景平,在梁国做官,最初担任南康王左常侍,后来兼任尚书金部郎。因母亲去世辞去官职,为母亲守丧极尽礼仪,服丧结束后因忧伤成疾被闲置了很久,(后来)才被授予始新县令的官职。有个人在与他人斗殴中被打死,死者家属把状子告到郡府,郡守把他家的仇人收押在案,严刑拷打办法用尽,(但那人)始终不认罪。郡府于是把案子移交始新县(审理)。傅岐就让人解开那人的刑具,用平和的话语审问他,那人就立即认罪了。依法处死(让他)为死者偿命,适逢冬至节到,傅岐就放他回家。管理监狱的官吏坚决地制止说:“古代有这样做的,今天不能这么做。”傅岐说:“如果他违背信约,我这个当县令的甘愿因此获罪。”那人最终按期返回。太守深为傅岐出众的胆识而惊叹,当即将傅岐审理这件案子的情况向上报告。傅岐后来(任职期满)离开始新县,全县的人无论老少都来拜送他出境,号哭之声传到数十里之外。(傅岐)来到京城,朝廷授予他廷尉正的职务,在宫廷中兼任中书通事舍人,多次升迁后担任安西中记室,像原先那样仍然兼任中书通事舍人。傅岐相貌举止优雅大方,涉猎广博善于应对。大同年间梁国与魏国和亲,魏国的使者一年之中两次出使梁国,梁国常派遣傅岐接待应对魏国的使者。太清元年,多次升迁后担任太仆、司农卿,舍人之职像原先那样不变。傅岐在禁省十多年,掌管机要大事,地位仅次于朱异。这年冬,贞阳侯萧明讨伐彭城,兵败,被囚禁在魏国。太清三年,萧明派人回梁国,说魏国愿意与梁国互通友好(想以此让梁国将叛臣侯景交还魏国),朝廷下令让有司及近臣商议做出定论。左卫朱异说:“(这样)边境将能够得以安静太平,对我们的事情是有利的。”参与商议的人都认为他说得对。傅岐却说:“魏国在刚刚得志之后,为什么要讲和?必定是设下离间之计,故意让贞阳侯派使者来与我们议和,这样就使侯景(对我们)产生怀疑,倘若用贞阳侯交换侯景,侯景就会心意不安,必定图谋生祸叛乱。如果答应两国互通友好,正好中了魏国的奸计。况且去年贞阳侯萧明兵败彭城,(梁国)在涡阳新近又战败撤退,现在我方接受对方的和约,更加显示我国的衰弱。(因此)讲和不能答应。”朱异等人坚持己见,皇帝就依从了他们。等到派使者前去议和,侯景果然有了疑心,于是率军反叛,入侵梁国都城,请求朝廷诛杀朱异。二月,侯景向朝廷上表,要求划割江右四州安置部下,(若能满足要求)就解除对京城的包围,回到原驻地。朝廷下令同意,于是在城西(与侯景)订立盟约。侯景又请求派人召宣城王出城相送。傅岐坚持认为宣城王肩负着继承帝位的重大责任,不应该答应他。于是派遣石城公用隆重盛大的礼节送他。等到和侯景订完盟约,城中的文武大臣欢喜雀跃,希望就此解围。只有傅岐对众人说:“贼率兵叛逆,难道有求和的道理吗?”等到侯景背叛盟约,没有人不感叹佩服傅岐的。不久有诏书下达,因为傅岐勤勉辛劳,封为南丰县侯。傅岐坚决推辞不肯接受。(后来侯景攻城)京城内城失守,傅岐带病突出包围,死在家里。
15.D “把酒共欢”错误,尾句“无言百事违”意指作者与朋友把酒共饮,虽然不谈论那些不顺遂的事,但内心实际上并不欢喜,可见“共欢”说法错误。
16. ①新年在外的孤寂之情。新年之时诗人独居山中寒寺,因而内心孤独、寂寞。②朋友关心的感激之情。友人不惧苦寒、艰辛,新岁之时深夜来陪伴我,因而感激不尽。③诸事不顺的感伤之情。“百事违”表明作者很多事不如意,虽不想言说但伤感之情溢于言表
17.(1). 使负栋之柱 多于南亩之农夫 (2). 懒起画峨眉 弄妆梳洗迟 (3). 《诗》三百篇 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18.A “脍炙人口”指美味人人爱吃,比喻好的诗文受到人们的称赞和传颂;“口口相传”意思是不著文字,口头相传。“声名远播”意思是名声传得很广,远近闻名;“名噪一时”意思是一时名声很大,指名声传扬于一个时期。“平分秋色”意思是比喻双方各得一半,不分高低, 表示平局;“三足鼎立”意思是像鼎的三只脚一样,各立一方,比喻三方面对立的局势。“时尚”当时的风尚,合于风尚;“风尚”在一定时期内,大家共同崇尚的社会风气和习惯。
19.B A.表示话题转换;B.表示解释说明;C.表示话题转换;D.表示声音的延长。
20. 因为原文中一开始只是介绍树的魅力、效果、特点等,中间用物主代词“它”来称呼,设置了悬念,给读者留下想象猜测的余地和空间,增强可读性和吸引力,最后在结尾才揭开谜底,说出树的名称,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改后的句子开门见山直接切入名称,然后再具体介绍,显着平淡无趣,给人印象不深。原句句子间衔接也自然。
21.①删掉“与否”或“实现”前添加“能否”;④删掉“原因”或者把“因为”改为“是”;⑦“推动”改为“促使”;⑧删掉“不到”或者“左右”。
22.一线扶贫工作者们,你们深入到了基层第一线,劳苦功高从不念,全心全意为群众,默默无闻也情愿。一路帮扶,你们毫无怨言;家里老少,你们无力回顾。你们带来了希望,带来了信念,带来了最真实的行动。感谢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