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之江教育评价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近三年高考语文真题答案解析及部分作文范文
2020年浙江省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2019浙江省高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2019年浙江省高考作文优秀学生范文
2018年高考试题浙江卷及答案
2020—2016浙江高考语文真题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汇编
2020—2016浙江高考语文真题实用类、论述类文本、病句汇编
浙江省金兰合作组织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浙江省嘉兴市五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浙江省杭州市八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浙江省各市2020、2019、2018、2017中考语文作文题目汇编
浙江省诸暨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浙江省衢州市温州市“衢温5 1”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浙江省北斗星盟2020-2021学年高二5月阶段性联考语文试题
浙江省9十1高中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浙江省杭州地区(含周边)重点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
浙江省杭州市八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浙江省金华市曙光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要读名著,也要做阅读
索性结合名著讲阅读方法
从名著经典情节中,看考题类型,学解题技巧
5次课了解名著主要人物、经典情节、作品主旨与外延
5次课阅遍出题类型、掌握解题技巧
浙江省之江教育评价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沉吟(yín) 袖襟(jīn) 篡改(cuàn) 框架(kuāng)
B.踌躇(chú) 鞭挞(tà) 嫁奁(lián) 汗涔涔(cén)
C.精髓(suí) 秘鲁(bì) 瑰宝(guī) 冠心病(guān)
D.青蒿(hāo) 消弭(mí) 拯救(zhěng) 刽子手(guì)
2.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临行前,朋友小雷奉告我归家路途遥远,又是返程高峰,一定要谨慎小心,注意安全,到了家要给他打电话报个平安。
B.周经理,我初来乍到,有不少地方都不熟悉,业务方面也不熟练,如果有什么地方做的不够周到,还望见教。
C.他能在公司股东会议上力排众议向我进言,指出公司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我欣赏这样的人。
D.李欣在订货会上遇到了老同学王兵,便说“久仰,久仰,大学毕业后就各奔东西,今天再见到你,咱们一定要一醉方休。”
二、选择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幕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味而归”,表达了中国古贤的人生意趣,也描绘了古人向往的美育图景。美育在中国历史和文化语境中从来不是一技一艺的 ,也不是理论概念的记诵,而是全身心的文化沉浸和场景感受,因而具有总体性特征。与之相应,中国美育资源也 ,皎皎明月、悠悠晴空、山峦溪流、市井勾栏,万事万物都拨动着人们的心绪。这是我国美育的特色和传统,应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继承和弘扬,这就要求美育资源的重组。蔡元培在《美育实施的方法》中就提出过,美育要从家庭、学校、社会入手,社会美育又包括从美术馆、剧院到博物馆,从道路、建筑到公墓,真可谓方方面面,无所不包。( )。
互联网带来的变革也具有全方位和总体性特征,美育资源的重组也有多个层面。最基础的是传统美育资源的数字化,把诗歌、小说、歌曲、影像乃至文字、线条、色块、唱腔、旋律、镜头等转化为可在网络空间存储再现和传输的形态,从而为互联网美育所用。进步则是将那些因网而生的新的文化能力、文化样态和文化活动转化为美育资源。比如,动漫、网游等作为一种 的网络文艺形态已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但其美育价值还远未得到发掘。事实上,动漫、手游、网游以及各种新媒体艺术展等文化产品或活动,都给人以美的熏陶,并激发人对自然、历史、文化和生活的思考,无不具有美育意义。应该说,类似资源并非隐藏在网络世界深处 ,相反,它们完全体现在认识美、鉴赏美、创造美的网络活动之中,只是由于与我们固有的美育经验重叠较少的原因,因而需要全新的思维、眼光和话语,方能加以认识、激活和运用。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传播 包罗万象 新鲜 高深莫测
B.传习 包罗万象 新兴 不可捉摸
C.传播 汗牛充栋 新兴 高深莫测
D.传习 汗牛充栋 新鲜 不可捉摸
4.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时代在进步,首要的显然是互联网,今天我们必须把这份名单进一步延长
B.时代在进步,今天我们显然首要的是必须把这份名单进一步延长到互联网
C.时代在进步,今天我们必须把这份名单进一步延长,首要的显然是互联网
D.今天我们必须把这份名单进一步延长,时代在进步,首要的显然是互联网
5.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只是由于这种活动与我们固有的美育经验重叠较少,因而需要全新的眼光、思维和话语
B.只是由于与我们固有的美育经验重叠较少、因而需要全新的思维、眼光和话语
C.只是由于与我们固有的美育经验重叠较少的原因,因而需要全新的眼光、思维和话语
D.只是由于这种活动与我们固有的美育经验重叠较少,因而需要全新的思维、眼光和话语
三、语言表达
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我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随笔”主“理”,是说理的,呈“讲谈”色彩,较为冷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呈“自由”色彩,较为热烈。随笔面向人生,咀嚼人生况味,重哲理感悟;而散文面向内心,剖露人性奥秘,生命体验。随笔讲求“文化”品位,读之能增人智慧,令人玩味不尽;__________________,读之能开启性灵,使人净化灵魂。
在文体独立的现今,弄清这二者的区别是有特别重重要的意义的。
7.阅读下面的材料,点评材料中的对联(至少从三个角度点评)。
1959年8月,郭沫若来到济南,适值趵突泉公园内的李清照纪念堂复修扩建,管理部门请郭沫若题联,郭沫若欣然同意,不久即题联一副:
大明湖畔 趵突泉边 故居在垂杨深处
漱玉集中 金石录里 文采有后主遗风
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礼仪的出现、演化,本身是人与自然关系博弈、平衡的产物。当远古人们认识到应对宇宙天地心存敬畏时,便有了祭祀活动。由此而演化来的“礼”与“仪”正是人们认识自然、认识自我,对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这一认识的行为体现和制度约束。
拱手礼在“礼”的层面,首先体现的是人类敬天的思想,即人类对赖以生存又可敬可畏的自然的臣服与膜拜。拱手礼最早的文化意义便是伸出双手,束手就缚,以自身为天地的祭品。进而将这正式而严谨的祭祀礼仪拓展、渗透到对同类的尊敬、礼让。因而拱手礼所承载的社会价值便体现着人际关系信息,形成和巩固着社会的人际关系交往方式,以及塑造着人们思维方式和社会文化形态。中国传统社会阶级之间从行拱手礼的不同规范就可反映出不同阶层的尊卑、亲疏。《周礼秋官·司仪》:“昭王仪,南乡见诸侯,土揖庶姓,时揖异姓,天揖同姓,所以别亲疏内外也。”《左传·隐公十一年》所谓:“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正如李为香博士所论:“礼深含人类对宇宙天地的敬畏,对德性的追寻,对和谐的追求,对人本身的期望和宽容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对审美情趣的重视和培养,以及对社会秩序的协调。”拱手礼亦然。追求拱手礼的精神核心,便是“敬天”“尊人”,是与自然相处时要放低姿态,谦恭敬天;与人交往时要尊重他人,礼遇他人。这种深入骨髓、发自内心的“敬天”“尊人”的思维才是拱手礼在其礼制背后所反映的核心价值。
在“仪”的层面,拱手礼有一整套行为规范和仪表原则。正如《拱手礼》歌词中所唱“右拳握如日,左掌弯如月”,行礼时,应双手合抱于胸前,右手在内,左手在外。这些仪式现象看似繁文缛节,却是“敬天”“尊人”这些精神内核的极好保障,通过这些程式化的仪式,强化了对天、对人的敬意,确立了对天,对人的秩序。若在国家层面上将这些规范固定下来,就有了典章制度,就成了礼制。礼制一旦确定,就为一定阶段社会运行提供法则,成为历代统治者为国治政之本,普通社会成员安身立命之道。《左传·昭公二十五年》载:“礼,上下之纪,天地之经纬也,民之所以生也。”在人际交往中和社会运行中执行这尊卑有序、亲疏有别的拱手礼仪式,使每个人按既定的身体仪式行事,既可“敬天”“尊人”,同时也是“自敬”“自尊”。人若“敬天”,天则“爱人”,人与自然平衡和谐。人若“尊人”,施之以拱手礼仪,对方也会还礼,这便是“敬人”的同时巩固和彰显了自身的身份地位。《礼运》:“夫礼,先王以承天道,以治人之情,故失之者死,得之者生。”社会成员若按照规范得当的礼仪相施,人们按照恰当得体的拱手礼相见,人人相敬,人人相亲,则国家的秩序自然就通畅井然了。
拱手礼的“仪”与“礼”,一表一里,共同传递着中国传统社会“敬天”“尊人”的思想,共同传承着中国传统社会经典的礼仪文化。
(摘编自张丽娟《中国传统拱手礼及其对现代礼仪体系构建的作用》)
材料二
握手礼不科学者有四,繁而不周者有三。易传染疾病;多握之后易疲劳;握后常不能及时洗手,给健康带来隐患;明知有传染病却因害怕失礼而不得不握:此四者为不科学。十数人须一一握手颇费时间,数十人不能遍握而于无意中造成亲疏之别,群众场合只能握其代表;此三者为繁而不周。有此四不科学三不周,握手礼作为相见礼应当废除。
拱手礼可以全面避免上述“七累”,此为显明之理,不再具论。其实,拱手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礼节。敬天祭地可以用拱手礼来表达敬意,逢年过节、祝贺庆典、相逢离别都可以用拱手礼来表达情意。《礼记·曲礼上》:“遭先生于道,趋而进,正立拱手。”《论语·微子》:“子路拱而立。”而握手礼是近代的舶来品,既然存在诸多弊端,不如重行拱手礼。
拱手礼的好处至少有五条。其一,避免了上举“七累”,已是于我民族功莫大焉。其二,当前疫情严重,需要全面防治,不但需要有医疗保障,有诸多净化环境的科学措施,还要有改礼惠民的人文措施。废“握”改“拱”,不费一钱一物,可谓“一举手之劳”,而风气所开,顿可“防患于未然”。其三,今后若有甲肝、乙肝或其他接触传染的病毒、细菌,至少不会因每日几十亿人次的相互握手而辗转传播,害我人民。其四,拱手礼作为传统礼节,有很高的文化认同度与广泛的群众基础。其五,拱手礼颇有特点,潇洒自如,仪态端庄而礼意浓切,颇具中华文化的魅力,若能成为“国礼”,则为又一朵自立于世界文化之林的“礼花”。
(摘编自项纯文《倡导以拱手礼代替握手礼》)
材料三
从握手礼进入中国成为流行的相见礼仪,已经上百年的时间。但在这百年之间,人们对握手礼的思考和争议没有中断过。另一方面,百年间中国的国力却发生了实实在在的巨变,中国人正在走向富裕,中国人的文明素养不断得到整体性的提升,追求现代文明生活方式正在成为广大中国人的整体性共识。与此同时,在改革开放40年后,中国的现代化模式正在由“输入型现代化转换为辐射型现代化”,富裕起来的中国人开始走出去,旅游、学习、工作……中国的国家形象、民族形象也需要来一个全新的重塑和传播,中华民族5000年灿烂的历史,也需要在新的全球化语境中得到更为深广的认知。在此语境下,从文化意义来说,将相见礼仪予以革新,以拱手礼逐渐取代握手礼,则正逢其时。变革的窗口已经再一次出现,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人们原有的生活、工作节奏,可以预见,疫情将无差别地改变各国人们的固有思维、行为习惯。
推行拱手礼,以拱手礼代替握手礼,根本的分歧不在于其是否要原封不动地照搬传统的形式,而在于如何以当代的需要,创造性地改造传统的形式,让它既有传承的印记,又更加契合时代气质,为大众所接受,为丰富、提升当下的生活品质而服务。
(摘编自张承良《握手礼还是拱手礼——疫情背景下相见礼节变革的文化审思》)
8.下列对材料中“拱手礼”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拱手礼的“礼”与“仪”是人与人、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的行为体现和制度约束,它们一表一里,共同传承着中国传统社会经典的礼仪文化。
B.拱手礼最早的文化意义并没有“尊人”的思想内核,经拓展后才有着对人本身的期望和宽容、对社会秩序的协调等更多的社会价值。
C.拱手礼的好处有五条,其中比较重要的一条便是在当前环境之下,可“不费一钱一物”,用“一举手之劳”“防患于未然”。
D.拱手礼的回归是一种文明生活方式的回归,有于提高人们的文明素养,有助于展现中国的国家形象。
9.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通过程式化的仪式,确立秩序,就形成了典章制度,即礼制。礼制一旦确定,就成为一定阶段社会运行之法,成为统治者为国治政之本,社会成员安身立命之道。
B.拱手礼的正确手势,正如《拱手礼》歌词中所唱“右拳握如日,左掌弯如月”一样,应是双手合抱于胸前,右手在内,左手在外。
C.敬天祭地可以用拱手礼来表达敬意,逢年过节、祝贺庆典、相逢离别也可以相互行拱手礼来表达情意。
D.国际通行的握手礼从20世纪初引入中国并逐渐流行至今,但人们对握手礼的思考和争议没有中断过。
10.下列关于材料的论证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多处采用引用论证,其中从《周礼·秋官·司仪》和《左传·隐公十一年》相关内容可以看出中国传统社会尊卑有序,亲疏有别。
B.材料一主要是站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来论礼的,作者指出拱手礼和其他的礼俗一样,深含人类对宇宙天地的敬畏,对和谐的追求,都是传统文化中的良礼美俗。
C.材料二的论证语言颇具特点,文白夹杂论证方法多样,用道理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等方法,积极倡导以拱手礼代替握手礼。
D.材料三主要是从文化的角度论证了推行拱手礼的原因,指出了人们的固有思维和行为习惯都将会有改变的事实。
11.材料三指出“将相见礼仪予以革新,以拱手礼逐渐取代握手礼,则正逢其时”,请结合三则材料内容简要分析其理由。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血脉之河的上游
李登建
河的上游在祖父那里,静默无声,我在下游远望背影。
新中国成立前祖父是个卖油郎。那时祖父正当壮年,个头高大,肩膀宽阔,脚底生风,如果在好路上,挑着一百多斤油,他能让担子扇起来一前一后两只笨重的油篓变成了宽大的翅膀,引得路旁干活的人朝这边看。作为一个挑夫,祖父是好样的,但作为卖油郎,祖父却有天生的短板:他太要脸面,认为当小商贩丢人。第一回串乡,他练叫卖,一路对着杏花河两岸的树丛练,对着青龙山的大青石练,很熟练了。可是到了人家村里,舌头却像一块石头搁在嘴里,怎么也喊不出声。这样悄无声息地在街头站着,又溜到巷尾,做贼似的。尤其怕小媳妇们来买他的油,他平时见了俊女人都脸红。
后来,这个黑大汉就不腼腆了—他的声音很高,像一声牛哞。据说他在村这头喊,村那头都听得见。以我的经历,不好理解祖父怎么像换了一个人,这不是祖父的性格。只能这样想,都是给逼的,家里穷得叮当响,老婆孩子在家张着嘴等着,脸面值多少钱?
祖父晚年时,我懂点事了,对他的生活习性有些注意。有一次,父亲从集上买回一小兜咸鸭蛋,我给祖父送去两个。祖父馋这一口。自从叔叔患精神病,家境每况愈下,碗里很少见荤腥。祖父把鸭蛋拿在手里,把玩一会儿,轻轻磕开,掏一个小孔用筷子戳一下放在嘴里咂。这是他的吃法,这样吃,一个鸭蛋四五天还没吃完!
祖父患“梦游症”,这是村人嚼得稀烂的一个谈资,人们背着我们家人谈论祖父梦游,好像在说一头驴被蒙住眼、在野外瞎撞,叽叽嘎嘎又爆出哄然大笑。村人把笑话人,戏耍弱者当成一种娱乐。
我由此可以想见祖父的“梦游”—鸡刚叫两遍,因为叔叔拖累如风雨中一只破船的这个家,愁得身为艄公的祖父一觉醒来无法入睡。忽然想起傍晚收工路上看到的那摊牛粪—不是忽然想起,是一个晚上都惦记着—披上衣服,背着粪筐出门,拱开夜幕的一角。路坑坑洼洼,祖父深一脚浅一脚,险些绊倒。住在湾边的王邪子看见一个黑影就喊了两声。祖父是迷迷糊糊没听见,还是老想着那冒着热气的牛粪,总之没搭腔。祖父找到牛粪,铲进筐,背回家,上床又睡了一觉才天明。第二天王邪子问祖父夜里做啥去了,祖父琢磨到哪里弄钱给叔叔治病的心思正集中在一个点上,被问得张口结舌,于是“新闻”便从王邪子这里向外扩散了……
叔叔的病治好了复发,复发了又治。这可苦了祖父,他“牵” 着叔叔到处寻医问药,心力交瘁加穷困潦倒。草棚子里的木头卖光了,家里再没有值钱的东西可倒腾。这时,祖父瞅准一个差事——割草。生产队饲养棚门口贴出“告示”,为牲口“征粮”,一般青草一斤二分钱,嫩芦芽可按三分一斤收购。为了割嫩芦芽,七十多岁的祖父跑十多里,出征芽庄湖。早晨拔星戴月上路,中午在太阳底下(荒洼里连棵树都没有)啃冷干粮,水葫芦不能补充淌干热汗的身体,下午时口干舌燥,实在渴极了就扑向湖面,狠狠地灌一肚子生水。傍晚,祖父满载而归,小山一样的草捆把他压扁,只剩两条蹒跚的腿。他尽量把头埋在草下,从人们怜悯的目光里走过(生产队里只有那些学生娃才去挣这份牛粮钱,大人去挣被人瞧不起)。短短的村街,对这个很要脸面的老人来说是这么漫长,他的每一步都是沉重的,屈辱的。好歹后来他也麻木了,两边门洞里传来的议论他已听不见。
河的上游始终蒙着一层尘土样的黯淡,我在下游却清晰见到金斑点点。
那一年,村里住进了工作组,那位工作组组长,人们都很崇拜他,都争相亲近他,路上见了他老远就嘘寒问暖。有一天,他在小胡同里遇到了我祖父,两双眼睛对视,他等着我祖父跟他说话,可我祖父竟没吭声;他很意外,再次把目光投过来,恰巧我祖父也抬头看他,然而我祖父仍然不语,倒是他憋不住,主动跟我祖父打了招呼—这件事被当作一个笑话在村里传了好久。
我觉得这是祖父生命中很精彩的一笔原先我很同情祖父,以为他自卑、软弱,以为他缩在自己孤寂、昏黑的世界里,逃避一切,现在我愿意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祖父,他多么了不起!内心多么强大才能让他沉默不语,让他像老牛反刍一样,一下一下消化掉闷在心里的屈辱和愁苦,而把自己铸成一块铁!我对祖父刮目相看了,我觉得我无法和祖父相比。“高考”使我很偶然地走出小村来到城市,成了一个体面的城里人,但是我身上脱不尽的泥土气味与城市的气味还不相融,尴尬、困厄、压抑、孤独,虽然还保留着祖父的一些秉性,然而更多的是,有一点压力就叫苦连天,受一点冤屈就哭诉不止,碰到一点磨难就唉声叹气;还有,我学会了点头哈腰,学会了讨好、逢迎、唱赞歌……
河的上游没有欢快的哗哗波涛声,但我在下游分明看见波澜壮阔。
大河上游的两面林木森森,下游水跑进了一条条斜出的沟渠,沟渠上也有些小花小草,但这里的风光可与上游媲美吗?
(摘编自《人民文学》2018年第1期,有删改)
12.赏析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语言特点。
13.结合文本内容,简析祖父的形象。
14.文章由画横线的三句话串联起来,有人认为别具匠心,也有人认为刻板生硬,你认同哪一种看法?请从结构角度加以分析。
15.根据全文,探究结尾段的深层意蕴。
六、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敞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节选自《烛之武退秦师》)
乙
苑君璋,马邑豪也,以矫雄自奋。刘武周引兵寇,君璋曰:“唐以一州兵掇取三辅,所向风靡,此殆天命,非人谋,不可争也。太原而南多岩阻,今束甲深入,无踵军,有失不可偿,不如连突厥与唐合从,南面称孤,上策也。”武周不听,使君璋次朔州,引众内侵,未几败,泣曰:“寝君言,竟至此!”即与共趣突厥。武周死突厥以君璋为大行台统武周部曲使郁射设监兵与旧将高满政夜袭代州不克高祖遣使招之,赐铁券,约不死。君璋拒命,进略代州,刺史王孝德拒却之。满政劝君璋曰:“夷狄无礼,其可北面臣之?请尽杀其众以归唐。”君璋不从。而马邑困于兵,人厌乱,满政因众不忍,夜胁君璋,君璋奔突厥。满政以城归,诏拜朔州总管,封荣国公。君璋引突厥攻陷马邑,杀满政,族其党,乃去,退保恒安。其部皆中国人,多叛去,君璋穷,乃降,自请障虏赎罪。
(节选自《新唐书·卷十七》)
1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增加
B.又欲肆其西封 封:以……为疆界
C.即与共趣突厥 趣:同“趋”,赶赴
D.刺史王孝德拒却之 却:击退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而马邑困于兵
B.吾其还也 其可北面臣之
C.失其所与 不如连突厥与唐合从
D.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君璋穷,乃降
1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武周死突厥/以君璋为大行台/统武周部曲/使郁射设监兵/与旧将高满政夜袭/代州不克/
B.武周死/突厥以君璋为大行台/统武周部曲/使郁射设监兵/与旧将高满政夜袭代州/不克/
C.武周死/突厥以君璋为大行台/统武周部/曲使郁射设监兵/与旧将高满政夜袭代州/不克/
D.武周死突厥/以君璋为大行台/统武周部/曲使郁射设监兵/与旧将高满政夜袭/代州不克/
19.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辅,本指西汉时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亦指这三位官员(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管辖的地区。
B.铁券,是皇帝或者诸侯赐给功臣、重臣的带有奖赏和盟约性质的凭证,允其世代享有优厚待遇及免死罪的一种特别证件。
C.夷狄,泛称除华夏族以外的各族。“四夷”是古代统治者对东夷、西戎、南蛮、北狄的合称。
D.北面,即面向北。古礼,臣拜君,卑幼拜尊长,皆面向北行礼,因而居臣下、晚辈之位曰 “北面”。
20.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2)武周不听,使君璋次朔州,引众内侵,未几败,泣曰:“寝君言,竟至此”
七、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各题。
除夜
[唐]来鹄①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元日
[宋]王安石②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③。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注)①来鹄:唐朝诗人,豫章(今江西南昌市)人,相传来鹄家宅在南昌东胡徐孺子亭边。家贫,工诗,曾自称“乡校小臣”,隐居山泽。师韩柳为文,举进士,屡试落第。②王安石:宋代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作此诗时身为宰相,正在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③屠苏:药酒名。
21.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来诗首句“事关休戚已成空”既交代了后面“愁”的所有原因,也奠定全诗愁苦的情感基调。
B.王诗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既紧扣了诗的标题“元日”,又渲染了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
C.王诗极力渲染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同时又通过元日的习俗来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改革豪情。
D.同为辞旧迎新两首诗表现出的思想情感却不同。来诗愁苦,王诗喜悦,这与他们境遇有关。
22.来诗的结句与王诗的承句都写到了“春风”,两句诗在处理景与情的关系时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
八、情景默写
2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任选3小题)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公西华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要学习,在宗庙祭祀、诸侯会盟这方面,他的志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最赞同曾皙的回答,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可以看出来。
(3)《沁园春长沙》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开始,是作者在深情回忆曾经的战斗岁月。
(4)《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以洒酒祭奠江月的豪举来抒发人生感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登高》中从时间和空间着笔,表现诗人客居他乡、疾病缠身又漂泊孤独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材料作文
24.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一:
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不应认为,这两种利益是敌对的,互相冲突的,一种利益必须消灭另一种的。人类的天性本身就是这样的: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过得完美。
——摘自马克思《青年在职业选择时的思考》
材料二:
十年前,你问起学生长大最想做什么,大多数人都会告诉你,他们想当“科学家”“老师”“警察”“公务员”等等。到了今天,新华网的职业意愿调查显示,超过一半“95后”最向往做主播,成为网红。参与调查的很多大学生都认为:靠读书来改变命运,需要寒窗苦读二十余载;而当一个网红,似乎只需要你对着屏幕唱唱歌聊聊天。
——摘自搜狐网《当下大学生最想成为的职业:网红主播?》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择业观,而当代青年的择业观不只是个人的事,还与社会、国家息息相关。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参考答案
1.B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的能力。
A.“框架”的“框”应读作“kuàng”。
C.“精髓”的“髓”应读作“suǐ”。
D.“消弭”的“弭”应读作“mǐ”。
故选B。
2.B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语言表达的得体。B项,见教,客套话,指让对方指教自己。正确。A 项,奉告,一般用于自己对别人说。C 项,进言,用于自己向别人提建议。D 项,久仰,仰慕已久,一般用于初次见面时。
3.B
4.C
5.A
【分析】
3.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传播:指有目的的信息传递。传习:指传授与学习。此处用于技艺,应选“传习”。
汗牛充栋:形容书籍很多。包罗万象:指内容丰富,应有尽有。根据后文的举例和万事万物应选“包罗万象”。
新鲜:多形容物品,意思是刚生产、刚收集或刚制成的。新兴:形容产业,意为最近兴起的。根据后文的“文艺形态”应选“新兴”。
不可捉摸:指对人或事物无法猜测和估量。高深莫测:意思是高深的程度无法揣测,形容使人难以理解。根据“类似资源”应选“不可捉摸”。
故选B。
4.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也考查选用句式的能力,题型是语句复位题。做题时要从话题是否统一、句间逻辑关系是否合理、语言风格是否一致、句式是否合适等角度综合考虑。根据“蔡元培在《美育实施的方法》中就提出过,美育要从家庭、学校、社会入手,社会美育又包括从美术馆、剧院到博物馆,从道路、建筑到公墓,真可谓方方面面,无所不包”,“时代在进步”是原因,应在前,排除D;联系后句,“首要的显然是互联网”与“互联网带来的变革也具有全方位和总体性特征”衔接紧密,排除AB。
故选C。
5.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然后比对选项,找出选项间的不同之处再比较。“由于”与“的原因”语义重复,排除C;“与……重叠较少”缺少与之搭配的话题对象“这种活动”,排除BC;“思维、眼光和话语”语序不当,应为“眼光、思维和话语”,排除BD。
故选A。
6.“随笔”和散文是有明显区别的 而散文主“情”,是抒情的 而散文崇尚“人性”深度。
7.①勾勒出李清照故居所处的环境特点。②突出了李清照的创作成就及诗词特色。③对仗工整。④声韵和谐。⑤语言生动浅显。⑥用典。
8.B
9.A
10.D
11.①以拱手礼逐渐取代握手礼有传承的印记。拱手礼传递着中国传统社会“敬天”“尊人”的思想,传承着中国传统社会经典的礼仪文化。②以拱手礼逐渐取代握手礼有革新的必要。握手礼有不科学不简便的弊端,用拱手礼可以避免。③以拱礼逐渐取代握手礼适合当代的需要。契合时代气质,为大众所接受,为丰富、提升当下的生活品质而服务。
【分析】
8.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A.“拱手礼的‘礼’与‘仪’……一表一里”错误,张冠李戴,由材料一“拱手礼的‘仪’与‘礼’,一表一里”可知,应该是“仪”与“礼”一表一里。
C.“拱手礼的好处有五条”错误,曲解文意,由材料二原文“拱手礼的好处至少有五条”可知,是“至少”有五条;“其中比较重要的一条”错误,原文以“其一、其二……”的次序列举,所列举的五条好处并无主次之分。
D.“有助于提高人们的文明素养”错误,因果倒置,由材料三“中国人正在走向富裕,中国人的文明素养不断得到整体性的提升,追求现代文明生活方式正在成为广大中国人的整体性共识。……在此语境下,从文化意义来说,将相见礼仪予以革新,以拱手礼逐渐取代握手礼,则正逢其时”可知,中国人的文明素养得到整体性的提升是呼唤拱手礼回归的原因,而非结果。
故选B。
9.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通过程式化的仪式,确立秩序,就形成了典章制度,即礼制”错误,曲解文意,由材料一“若在国家层面上将这些规范固定下来,就有了典章制度,就成了礼制”可知,缺少“若在国家层面上将这些规范固定下来”这一前提。
故选A。
10.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D.“主要是从文化的角度”错误,理解片面,由材料三“从文化意义来说,将相见礼仪予以革新,以拱手礼逐渐取代握手礼,则正逢其时”和“推行拱手礼,以拱手礼代替握手礼,根本的分歧不在于其是否要原封不动地照搬传统的形式,而在于如何以当代的需要,创造性地改造传统的形式”可知,应是从文化和现实两个角度进行论证。
故选D。
12.①用词生动。通过“啃”“扑”“灌”等动词写出祖父在割草时极度饥饿、口渴的状态。②善用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如把祖父背上的草捆比作“小山”,形象地写出了祖父的艰辛。③运用铺陈,详细叙述祖父“早晨、中午、下午、傍晚”的辛苦劳作。④口语、书面语结合。“披星戴月”“口干舌燥”“满载而归”等成语和“啃冷干粮”“渴极了”“灌一肚子生水”等口语相结合,使文章既有文学色彩,又饱含生活气息。
13.①要脸面、腼腆祖父挑担卖油时,即使把叫卖练得很熟练,到了人家村里,依然叫不出声。②节俭。一个鸭蛋,祖父吃了四五天还没吃完。③有担当,有责任感。为了贫穷的家庭,突破不敢叫卖的困难;为了生病的叔叔捡牛粪、割草。④坚忍、忍辱负重。祖父被村里人嘲笑梦游;愿意去做其他人不愿做的割草的工作,被议论也不在意。⑤孤傲、有骨气。遇到工作组组长,祖父不会表现出亲热和逢迎。
14.示例一:别具匠心:①三句话独立成段,照应标题,又相互呼应,使行文思路严谨,结构完整;②三句话在文本主线叙事之外,穿插作者的描写,使结构富于变化,丰富了文章的表达方式,叙述更为流畅和谐;③三句话在结构上层层递进,从“我”的角度,表达对祖父的感受、看法。
示例二:刻板生硬:①文本叙事总是被打断,破坏了文章的整体性,使读者阅读惯性受到挑战,阅读不顺畅,②三句话使文章时而叙事,时而描写,结构混乱,文体杂乱不清;③如果去掉这三句话,不仅使文章能够保持叙事的流畅和结构的稳定,又拓展了文本的解读空间。
15.①“大河上游”象征祖父,“斜出的沟渠”是上游的支流,象征继承了祖父部分乘性的“我”,表明祖父是“我”生命的“根”,“我”与祖父血脉相连。②“林木森森”象征祖父面对生活展现出的优秀品质,“小花小草”象征“我”继承的祖父的一些品性,通过对比表明祖父滋养了“我”,“我”却并未完全继承祖父的品质,“我们”血脉相连却又呈现不同的生命姿态。③整句话运用象征、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了“我”在寻找生命之河的“根”,表达对祖父的赞美与肯定;同时也表现了“我”在面对生活时逐渐遗忘、脱离了生命之河的“根”,表达对自己的怅惘与失望。
16.B
17.D
18.B
19.B
20.(1)如果放弃(攻打)郑国而把它作为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外交使者来来往往,(郑国可以)供给他们缺少的资粮,这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
(2)刘武周没有采纳(苑君璋的建议),派遣苑君璋驻扎朔州,率领军队侵犯唐朝,不久战败,(刘武周)哭着说:“不听您的话,最终落到这个地步!”
【分析】
16.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B.“以……为疆界”错误,应该为名词,译为疆界。句意:又想要向西扩大边界。
故选B。
17.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介词,对;介词,被。
B.语气词,表祈使;语气词,表反问。
C.动词,结交;连词,和。
D.连词,于是。
故选D。
18.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突厥”作“以君璋为大行台”的主语,“突厥前应断开,排除AD;
“部曲”是专有名词,是古代军队编制单位,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
句意:刘武周死后,突厥任命苑君璋为大行台,统率刘武周的部下,派郁射设监视他的军队,(苑君璋)与旧将高满政在夜间突袭代州,未能攻下。
故选B。
19.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B.“诸侯赐给”错,铁券只能是“皇帝”赏赐,诸侯没有这个权力。
故选B。
20.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东道主”,东方道路上的主人;“行李”,外交使者;“共”,供给;“乏困”,缺少的资粮。
(2)“次”,驻扎;“引”,率领;“寝”,止、息,这里指没有听从;“竟”,最终。
参考译文:
在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楼放下去,见到秦穆公,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冒昧地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然而越过别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作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乏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而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惠公曾经答应给您焦、瑕二座城池。然而惠公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在那里筑城防御,这是您所知道的。晋国,怎么会有满足的时候呢?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向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亏损,它到哪里去夺取土地?削弱秦国对晋国有利,希望您还是多多考虑这件事!”秦伯非常高兴,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派遣杞子、逢孙、杨孙戍守郑国,秦伯就回国了。
晋国大夫子犯请求出兵攻击秦军。晋文公说:“不行!如不是秦国国君的力量,就没有我的今天。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混乱相攻取代联合一致,是不符合武德的。我们还是回去吧!”晋军也就离开了郑国。
(节选自《烛之武退秦师》)
苑君璋,是马邑郡的豪杰,以矫捷勇武自我激励。刘武周率兵进犯唐朝,苑君璋说:“唐主凭借一州之地的军队,收取三辅之地,所向披靡,这大概是天命所归,不是人谋所致,不能与他争锋。太原以南地多险阻,如今轻装疾进,深入(唐朝)腹地,没有跟随其后的部队,万一有失后果难以补偿,不如联合突厥、唐朝,南面称王,方为上策。”刘武周没有采纳(苑君璋的建议),派遣苑君璋驻扎朔州,率领军队侵犯唐朝,不久战败,(刘武周)哭着说:“不听您的话,就落到这个地步!”随即(和苑君璋)共同前往突厥。刘武周死后,突厥任命苑君璋为大行台,统率刘武周的部下,派郁射设监视他的军队,(苑君璋)与旧将高满政在夜间突袭代州,未能攻下。唐高祖派遣使者招抚他,赐予铁券,约定不杀他。苑君璋不接受朝命,进犯代州,刺史王孝德将其击退。高满政劝告苑君璋说:“夷狄没有礼节,怎能臣服于他们?请杀尽突厥的士兵来归附唐朝。”苑君璋不听从。马邑被兵祸困住,人心厌乱,高满政因众人不满,夜里逼迫苑君璋,苑君璋逃奔到突厥。高满政以城归朝,(高祖)下诏任命他为朔州总管,封为荣国公。苑君璋带领突厥兵马攻陷马邑,杀害高满政,诛灭了高满政的党羽才离开,退兵把守恒安。苑君璋部下都是中原人士,大多叛离他,苑君璋陷于困厄,于是投降,自请抵御北方的敌人来赎罪。
(节选自《新唐书•卷十七》)
21.A
22.相同点:这两句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
不同点:“又将憔悴见春风”是借乐景抒哀情,借新春之景—“春风”来抒发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春风送暖入屠苏”则是以乐景写乐情,通过写新年的第一天,春风把暖气吹进了屠苏酒,全家老小喝了屠苏酒,暖洋洋地感觉到春天已经来了的热闹场景,抒发了作者的自信和愉快之情。
【分析】
21.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及分析概括诗人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交代了后面‘愁’的所有原因”分析有误。联系全诗看,来诗首句“事关休戚已成空”,指不管欢乐和忧愁、幸福与祸患都是空的,明确写出了事已成空的愁苦之情。“万里相思一夜中”,是远离故土的思念之情。“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是从晚上愁到天亮,憔悴的人看到春风更添思念,是写愁的深重。“事关休戚已成空”并未交代出后面“愁”的所有原因。选项认为“交代了后面‘愁’的所有原因”是曲解文意。
故选A。
22.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及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不同点:“又将憔悴见春风”是借乐景抒哀情,借新春之景—“春风”来抒发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春风送暖入屠苏”则是以乐景写乐情,通过写新年的第一天,春风把暖气吹进了屠苏酒,全家老小喝了屠苏酒,暖洋洋地感觉到春天已经来了的热闹场景,抒发了作者的自信和愉快之情。
来诗结句“又将憔悴见春风中“春风”是新春之景;“憔悴”,联系上文看,是因于“万里相思一夜中”,“又将憔悴见春风”是借乐景抒哀情,借新春之景抒发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
王诗的承句“春风送暖入屠苏屠苏”,联系注释看,“屠苏”是药酒名。该句意思是“在送暖的春风中,阖家欢饮屠苏美酒”,从景和情关系上看,是以乐景写乐情,通过新年热闹的场泉抒发了作者愉快的心情。
所以来诗主要表达愁苦的心情,王诗主要表达喜悦的心情。这两句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
23.端章甫 愿为小相焉 夫子喟然叹曰 吾与点也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