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2020——2021学年下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江苏省如皋市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三次调研考试试题
江苏省盐城市阜宁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江苏省高邮市临泽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5月月考语文试题
江苏省昆山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检测语文试题
江苏省扬州市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高一5月月考语文试题
江苏省淮安市六校(金湖中学、洪泽中学等)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联考语文试题
江苏省淮安市高中校协作体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江苏省扬州市2020-2021学年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高二语文试题(2021.06)
要读名著,也要做阅读
索性结合名著讲阅读方法
从名著经典情节中,看考题类型,学解题技巧
5次课了解名著主要人物、经典情节、作品主旨与外延
5次课阅遍出题类型、掌握解题技巧
江苏省无锡市2020——2021学年下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乡愁是人类特有的心理现象,也是文学抒写的永恒母题。以农耕文明为特色的中华文化有着浓郁的安土重迁和落叶归根的乡愁文化传统,中国文学对乡愁的抒写因此也延绵不绝而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学传统。
传统乡愁是在传统农业社会中,因离乡出走而产生的对家园的自然风物、风俗习惯以及依附于其上的伦理道德、文化习俗和审美情趣等传统文化的眷念。传统乡愁最显著的心理特点便是怀旧眷念,但无论是一草一木还是乡风民情,它都进行了过滤,“丑”的部分被有意识地遮蔽,留下的是过去美好的或者被美化了的过去。尽管有感伤甚至痛苦的情感,但总体上是一种积极的情感倾向。
传统乡愁一般是由空间转换或者人之离散而形成的,其引发物一般是物质家园所拥有的自然与文化等现实客体,这些现实客体尽管在乡愁的想象中可能被美化,但被乡愁意识加工的原初材料仍源自真实存在的物质家园与文化家园。传统乡愁在美化过去时伴随着诗意的生成,这种诗意正是乡愁主体试图重返现实中物质家园的情感冲动,因而传统乡愁追寻的是现实生活中的诗意栖居。
现代乡愁是现代工业文明的产物。17世纪西方由怀旧的文艺复兴阶段进展到一个充满乐观向上精神的历史时期,怀旧作为传统乡愁的心理特征被现代社会的“乐观情绪”所取代,人们不再回望过去的家园,而是对建构未来理想家园作前瞻式的展望,这赋予了乡愁更多的新质素,从而形成了现代乡愁。
(摘编自廖高会《时间维度下乡愁意蕴的嬗变与叠加》)
材料二:
乡愁文学是一种心理现象。它通过想象的方式接续中断的生活,对中断的生命历程做想象性“完形”,追念已然习惯了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秩序。乡愁情感的浓稠度,取决于时空距离的张力以及主体的故乡意识。时空的“距离”孕育了离愁别绪,促成了记忆的反顾。有流浪,才有远离;有远离,才有乡愁;乡愁就像一根橡皮筋,拉得越远,张力越大,拉得越久,乡愁越浓。一个故乡意识越是浓厚的人,他的乡愁情感就越浓重。
乡愁是一种审美的情感。它在朦朦胧胧之间,既实有又虚幻。乡愁情绪笼罩下的故乡叙述,是不真实的。乡愁文学大多是回忆性叙事,它是一种白日梦文学。乡愁是游子思乡之时被泪水打湿了的双眼,是游子欲回而难回之时的满脸的忧郁和踟蹰徘徊的脚步。乡愁文学,哪怕是纯粹的叙事,也是抒情性的。游子在儿时记忆的复活中,回到故乡的怀抱、母亲的怀抱、情人的怀抱,也照出自己生命的影像。乡愁文学都是自恋的,它柔肠百结,所造出的影像,大多是经过情感过滤的,或者就是依照自己的情感幻化出的别样的故乡。
乡愁文学是一种文化现象。乡愁文学一般都怀念或追忆故乡的生活场景,如故乡的土地、亲朋好友、过去的生活等等。乡愁文学尤以书写童年生活居多。农耕民族依赖土地而世代繁衍生息,所以对土地怀有特别的深情,以至于形成“安土重迁”的文化心理。而在中国的儒家伦理文化结构中,祖宗和土地是紧紧地捆绑在一起的。故乡是祖宗的土地,也就是游子的神圣之所。乡愁中故土和母亲是互文的,故乡就是母亲,母亲就是故乡。农耕文明中的人,把自己比作一棵植物,而不是大雁,要把根深深地扎入土地,伸展根系茁壮成长。
乡愁是中国古代诗歌最为持久的母题。从《诗经》《楚辞》到李白、杜甫、李煜、李清照等,历代诗人都写作了大量的思乡之作。中国传统文人的儒家信仰,造就了他们的乡土意识,也造就了他们的乡土想象。在浓郁情感之下的故乡想象中,故乡是理想主义的存在,也是人生的终极归憩之所。
不管人生是得意还是失意,总有一个故乡在最后的地方等着自己。然而诗人们对故乡的真正的境况,并不加以考察,也不追求实在的展现,他们只在自我情感的驱使下,做了一个乌托邦。中国古代文人大多具有浓郁的“乡愁”情结,这种情结甚至成为一种流行病和文化格调。“忧郁感伤”的“阴柔之美”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中的一种典范性审美风格。
中国古代文人的乡愁,主要来源于羁旅客居的漂泊感,以及故土那根人伦之线的牵系。而到了
现代,故乡的概念就由土地扩展到家园,因此都市也在乡愁的吟诵之中。张爱玲的《小团圆》、林海音的《城南旧事》、王家卫的电影《2046》也是将上海、北平、香港作为故园记忆的集散地。但相较于传统,现代知识分子的乡愁更来自于他们对于现代社会的拒斥,来自于对新道德的反感,来自于乡下人对工业文明的恐惧。
(摘编自方维保《“归去来兮”:中国现代乡愁文学及其叙述伦理》)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基于农耕文明而产生的安土重迁与落叶归根的文化传统是乡愁成为中国文学抒写的永恒母题的重要原因。
B.传统乡愁对将“丑”的部分进行了过滤,留下被美化了的过去,因此总体上是呈现出一种积极的情感倾向。
C.现代工业文明下,乡愁被赋予了更多的新质素,传统乡愁伤感的心理特征被现代社会的“乐观情绪”所取代。
D.中国古代文人“忧郁感伤”的乡愁情结生成了“阴柔之美”的文化格调,使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呈现病态的审美。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空间转换或者人之离散是传统乡愁产生的原因,物质家园所拥有的自然与文化等现实客体则是乡愁情感的触发物。
B.乡愁情感的浓稠度取决于时空距离的张力及主体的故乡意识,时空距离与乡愁浓度成正比,故乡意识越浓,乡愁情绪越稠。
C.农耕文明中的人把自己比作一棵植物,而不是大雁,说明乡愁源自对土地的眷念及对农耕文明稳固的生活方式的怀恋。
D.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知识分子不断融入现代社会,新道德越来越被广泛接受,乡愁消解的那一天终究会到来。
3.下列诗句最能体现材料二中“乡愁文学,哪怕是纯粹的叙事,也是抒情性的”的一项是(3分)
A.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B.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C.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D.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4.根据材料一第②段,以王维的《杂诗》为例,说明该诗是如何传达乡愁的?(4分)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5.材料二画线句“做了一个乌托邦”体现在哪几方面?请结合两则材料作简要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村中的早晨
戴平万
当老魏到山头村来会他的儿子的时候,他的儿子阿荣正站在祠堂前面的石阶上,和几个武装的农民在讨论着什么急切的问题。老魏的眼睛很快便把他的儿子扯住———那是他从小抚养大了的唯一的亲骨肉。
而阿荣也在惊视着他的父亲,蹙皱着眉头,好像这个五十多岁的渐形衰老的老农民,带来了一些绝不能够解决的难题,但是,他仍然转回去说着他的话。
“爹,到里面歇歇吧!”过了一会阿荣说。
“到里面去干吗呢!我只问你在干什么勾当,我立刻便要回去的!我想……”
老魏还没有说完,阿荣已经被里面的人叫进去了。
才得到了消息,白党正在围攻这个乡村,这正是忙着准备防敌的时候。阿荣是负责人之一,也正在忙着计划一切,有时走出,有时走进祠堂里去,里面也有几个人在开着会议。
老魏呆呆地站在石阶下,眼睛跟着他的儿子来去地转动着……
儿子究竟是个什么人呢?———他自想着。许多人都说他是一个共产党员。当他卖了唯一的那头牛,给阿荣读书去的时候,他并不曾想到现在是这样的结局。村里有钱人都在痛恨他了,邻居也不和他往来。他碰见人的时候,没有一个人愿意和他打招呼。他每天孤独地往田里去,孤独地回到家里来。他好像不是活在人类的社会里,他已经陷在黑暗的深渊之中。
深渊之中还有深渊,压迫之下再有压迫。不幸的事情又临到他的头上来了。有一天,四个警察和一个队长来到他的面前,说阿荣藏在他的家里。也不等老魏分辩,便走进屋里乱搜。乡下人怕官府,老魏尤其骇怕,因为他的灵魂比蚕丝还要柔驯。他只在门口打颤着,没有精神去打理着别的事情,不知道他们像强盗一般,也是要抢东西的。第二天,老魏便被捉进牢狱里去了。
像一般的情形一样,入狱时间的短长,是以金钱的多寡决定的。因为没有钱,又因为他的老婆不懂得人情世事,老魏整整地过了半年的牢狱生活。后来才有人教他的老婆把唯一的一垧园地卖给人家,得了一百多块钱,把老魏弄了出来。但是,老魏的园地是没有了,他的气力也消失了!而这一切的不幸,这一切的愁苦,都是他的儿子惹下来的:老魏痛恨着他的儿子。
但是当他听到阿荣在山头村的消息,他便打算去看他了。他想向儿子诉苦,向儿子发气,也想向儿子讨个解决的办法。不过他的儿子是这样的忙,连多说一句话的空儿都没有!儿子好像不知道他做父亲的苦处———不!简直忘记父亲了!……
从吃饭时听来的消息中,老魏知道城里派来了侦缉队,要来扑灭他们所谓“反动”的山头村的农民。而这些农民,从老魏的眼光里看来,都是纯朴、正直,而且吃得苦的,正和别的村落的农民一样。不过,使老魏觉得有点惊异的,那便是他们蔑视官府,而生机活泼,好像摆脱了许多生活重负的样子。还有一层,老魏始终不会明白的,就是这些人开口都是说:“我们一定要打败他们,现在正是他们的最后日子了!”“他们”是谁?“他们的最后日子”又是什么意思呢?这真要使老魏想破了他的老脑袋。但是从农民们的谈话中间,从他们的坚决而自信的态度底下,老魏可以感到一种生命的力和希望,好像这希望和力在诱惑着他,使他在这人群中间局促不安起来,觉得他自己是错怪他的儿子了。
因为这样,所以他在许多人的询问之间,不愿意发表着他自己的愁苦。他只是说:“我不过是来看一看阿荣罢了。”
旁边的人就说:“请你老人家别发愁吧!有这样的儿子,你做父亲的也够有面子了!”
听着这样的话,他的心里头是在高兴着。他做梦也想不到有人会说他是有面子的呢!
老魏被安排在耳屋里睡觉。可是,他整整一夜没有睡,他饱听了一夜的枪声,他惊怕而打颤了一夜,在惊怕之中,他决定明天一早便走回家里去。
在出村口的路上,他碰到了他的儿子了。
阿荣同着一小队武装的斗士,从朝阳洒遍的竹林里走出来了。老魏站在路旁,听着步伐的整齐声音,嗅着泥土和汗臭气味。他们的脸上带着夜战后的倦容,但是眼角却萦着严肃的笑意。
“啊,爹!你往哪里去呢?我们下了一夜的死力,总之我们胜利了!”当阿荣看见老魏的时候,他高兴地叫道,“可是,爹,你怎么才来了便想回去?我刚才在打算,你来得正好!我们开胜利大会的时候,你可以作一次被压迫者的痛苦的报告呢!”
“我……我要回去!”
“为什么呢?”阿荣着急地问。
为什么要回去呢?他不能够回答他的儿子,不过他总觉得非回去不可。他呆立着。晨光漏过竹影,映着他愁苦的老脸。他的眼睛不转瞬地凝视着他的儿子。这个站立在他面前的就是他的儿子,他武装着,驳壳枪在他的手里发着钢铁的光芒;在他的炙黑的脸庞上,放射着一种胜利的微笑。
这就是他的亲儿子,他日夜想念着的亲儿子,可这个儿子不是他所有的了。
当他出了竹林,刚踏上高岗的时候,太阳已经从山隙间露出阔大的红脸,在窥探着这大地。小鸟在竹林中喜乐地歌唱着,好像不知道在听着它们的歌声的是一个孤独的老人,而在竹林的后面,在那老魏刚才离开的村中,隐隐地传来了胜利的歌声,欢笑和热烈的口号。这是村中的早晨。
老魏孤自一个人踏着无力的足步,缓缓地走下山岗去,一步步地走近他的故村。在那里,他须受尽人们的白眼,富人的怒骂,无赖者的嘲笑,而把他的残年消磨着。
老魏凝着泪眼,回头去望着那鲜美的晨光,晨光下的山头村,呢喃道:“也许儿子不会把我忘掉了,我错了。”
(有删改)
文本二:
戴平万短篇小说能深刻反映现实斗争的本质及其必然的发展趋势。环境描写给人物的行动提供了可靠的客观依靠,使他们日趋觉醒并非一个“光明的尾巴”,而是客观形势和个人性格发展的合乎逻辑的必然结果。外因的促力,内因的演进,作品将人物内心深处发生的复杂变化表现得步步稳扎、丝丝入扣。
(沈栖《试论戴平万短篇小说中的农民形象》)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阿荣可能明白了父亲到山头村来的目的,但形势紧迫,阿荣未多理睬父亲,这体现他舍小家为大家的革命情怀。
B.山头村农民的谈话透露出“生命的力和希望”,老魏对此感到惊异,但他理解不了这些农民自信的源泉。
C.当旁人说他这个做父亲的有面子时,老魏心里很高兴,这表明老魏思想上只考虑儿子能否给他带来荣耀。
D.小说从一个断面展示革命斗争的发展走向:农民在革命信念的感召下组织起来,拿起武器反抗压迫。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老魏起初并不理解儿子的行为,这为下文的渐渐理解张本;无奈中老魏也没有立刻回去,这为理解儿子提供了契机。
B.小说用老魏村里的邻里关系和山头村农民的精神状态勾勒出社会环境,也在结尾用鲜美的自然环境反衬老魏的孤独和伤感。
C.小说采用全知视角叙事,多处运用插叙交代老魏所处的困境;偶然出现的议论,虽带观念化痕迹,却显示鲜明的情感倾向。
D.小说主要通过老魏的回忆、观察从侧面刻画阿荣,使读者在这位平凡的青年农民身上感触到革命给人带来的变化。
8.随着小说情节的推进,老魏对儿子的态度也发生着变化,请作简要分析。(4分)
9.结合文本一,分析文本二中“并非一个‘光明的尾巴’”的内涵及判断的理由。(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后晋高祖①寝疾,冯道独对,帝命幼子重睿出拜之。帝殂,道与景延广议,乃奉齐王重贵为嗣。延广以为己功,始用事,禁都下人毋得偶语。大臣议奉表称臣告哀于契丹,景延广请称孙而不称臣。李崧曰:“他日必躬擐甲胄与契丹战,于时悔无益矣。”延广固争,冯道依违其间,帝卒从延广议,契丹大怒。延广复大言曰:“翁怒则来战,孙有十万横磨剑,足以相待!”契丹主大怒,入寇之志始决。桑维翰屡请逊辞以谢契丹,每为延广所沮。或谓帝曰:“冯道,承平之良相,今艰难之际,譬如使禅僧飞鹰耳。”或谓帝曰:“陛下欲御北狄,安天下,非桑维翰不可。”以维翰为中书令兼枢密使,数月之间,朝廷差治。时军国多事百司及使者咨请辐凑维翰随事裁决初若不经思虑人疑其疏略退而熟议之亦终不能易也然为相颇任爱憎,一饭之恩、睚眦之怨必报,人亦以此少之。夏四月辛酉,延广出为西京留守,郁郁不得志,遂日夜纵酒。
开运元年三月癸酉朔,契丹主自将兵十余万陈于澶州城北。晋军与契丹战,自午至晡,互有胜负。万弩齐发,飞矢蔽地,苦战至暮,两军死者不可胜数。二年十二月甲子,契丹遥以兵环晋营,杜威②潜遣腹心诣契丹牙帐邀求重赏。契丹引兵而南,杜威将降兵以从。癸酉,张彦泽自封丘门斩关而入。帝于宫中起火,自携剑驱后宫十余人将赴火,俄而彦泽传契丹主与太后书慰抚之,帝坐苑中,与后妃相聚而泣,召翰林学士范质草降表,自称“孙男臣重贵”,太后亦上表,称“新妇李氏妾”。先是,契丹主遣兵趣河阳捕景延广,延广苍猝无所逃伏,往见契丹主。契丹主诘之曰:“致两主失欢,皆汝所为也。十万横磨剑安在!”
(节选自司马光等著、胡三省注《资治通鉴》,有删改)
【注】①后晋高祖,即石敬瑭,他以割让“幽云十六州”、称“儿皇帝”为代价,借契丹兵灭后唐。②杜威,石敬瑭妹婿,原名杜重威,避晋出帝石重贵讳改名杜威。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时军国多事/百司及使者咨请/辐凑维翰/随事裁决/初若不经思虑/人疑其疏/略退而熟/议之亦终不能易也/
B.时军国多事/百司及使者咨请辐凑/维翰随事裁决/初若不经思虑/人疑其疏/略退而熟/议之亦终不能易也/
C.时军国多事/百司及使者咨请/辐凑维翰/随事裁决/初若不经思虑/人疑其疏略/退而熟议之/亦终不能易也/
D.时军国多事/百司及使者咨请辐凑/维翰随事裁决/初若不经思虑/人疑其疏略/退而熟议之/亦终不能易也/
11.下列对“开运元年三月癸酉朔”中相关词语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运是年号,年号有纪年的作用,多取吉利吉祥、国泰民安的含义。
B.元年指第一年,从文中看,开运元年应是石重贵即位后所做的改元。
C.癸酉是以干支纪日,和“壬戌之秋,七月既望”中“壬戌”用法不同。
D.朔从月、屰声,指阴历每月初一。三月初一这一天,石重贵被俘请降。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冯道遇事优柔寡断,态度暧昧。石敬瑭临终嘱托冯道拥立幼子石重睿,冯道不置可否;等与景延广商量后,一同拥立了齐王石重贵。
B.桑维翰治政审时度势,爱憎随心。面对契丹决定入侵的局势,他多次提议用谦恭的言辞消泯契丹怒火;对内恩怨必报,不受人尊敬。
C.景延广居功自傲,毁坏邦交。他拥立石重贵后,做主让重贵向契丹报丧时称孙不称臣,惹怒契丹;契丹灭后晋之前,先派兵追捕他。
D.杜威迫于形势,降敌求荣。杜威军队被契丹军队围困,他就排遣心腹到契丹主帅营帐投降以求重赏;后又率军随契丹军队进攻后晋。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延广以为己功,始用事,禁都下人毋得偶语。
(2)契丹主诘之曰:“致两主失欢,皆汝所为也。十万横磨剑安在!”
14.请根据石重贵在降表中自称“孙男臣重贵”的表现,推断契丹主为什么对石重贵即位时“称孙不称臣”感到非常恼怒。(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15~16题。
秋日(其二)
戚继光
清溪谁与濯尘缨?水气常昏海上城。
北塞晓烟嘶戍马,西风寒浪吸长鲸①。
旗翻紫电皇威远,剑跃青虹阃令②明。
骄子莫询周鼎重③,郁葱佳气满神京。
【注】①长鲸:比喻巨寇。②阃令:军令。③周鼎:《左传》有“(楚子)至于雒,观兵于周疆。(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用“清溪”“水气”扣秋日,用“濯尘缨”表达作者心志的坚定,奠定诗歌情感基调。
B.颔联描绘出北地沿海特有情景,“嘶戍马”写出战场特有氛围,“吸长鲸”预示战斗结果。
C.颈联描写边军整饬的军容:军旗飘若瑞云、剑光如虹,与“皇威”“阃令”的肃严相匹配。
D.尾联用“神京”郁郁葱葱的美好景象,烘托安定社稷的“骄子”凯旋时的意气风发之姿。
16.此诗深得盛唐边塞诗的神髓,你是怎么理解的?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魏征总结历代君王“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的教训在于得取天下后就纵情傲物,后唐庄宗的事迹印证了魏征分析的正确性,欧阳修在《伶官传序》中用“ ▲ , ▲ ”再次强调了这条兴亡之理。
(2)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化用窦巩“伤心欲问前朝事,惟见江流去不回。日暮东风眷草绿,鹧鸪飞上越王台”(《南游感兴》)之意表达惆怅之情的两句是“ ▲ , ▲ ”。
(3)贾谊在《过秦论》中用“自以为”慨叹秦始皇统一天下后的认识错误:关中地区有“金城千里”,足以保护帝业留传子孙万代。刘克庄在《贺新郎·国脉微如缕》中进一步思考,用“ ▲ , ▲ ?”表达自己的忧边之情,指出国势安危不靠天险,而靠拯世扶倾的英雄。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日月千秋照,江河万古流。广纳百川而不捐细流,吸纳一切又输出所有,是长江的( );开山劈岭、攻坚克难,百折不挠、勇往直前,是长江的();动则惊涛,静若止水,从不驻足,奔腾入海,是长江的();只争朝夕,不舍昼夜,是长江的()。生活在这样的奔腾中,你我都是一滴澎湃的水、一朵跳跃的浪、一条浓缩的浩瀚长江。
岁月抹不去历史的创痕,江河洗不尽积年的风尘。历史上的长江,“素湍绿潭”“碧水东流至此回”“蜀江水碧蜀山青”。但是在830多年前,南宋诗人范成大从岷江一路直下,漂泊到汉口岸边才见到清澈的汉水,与他几乎同时期的诗人袁说友更是记录道“荆江水涨,浊波涌急”,南宋进士陈造还留下“汉江水黄浊”的日记。及至宋末元初,长江流域植被大量被采伐,水土流失更甚。从此,南宋以降研读写长江的诗文,已很难再见到“清流”“碧波”之类。文笔如史笔,留存下长江的前世今生。
18.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性格 品格 自觉追求
B.品格 性格 自觉追求
C.品格 性格 追求自觉
D.性格 品格 追求自觉
19.下面各选项中,不含有文中画波浪线句所具修辞的一项是(3分)
A.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B.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C.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D.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病句,请修改。(3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茅台酒的传统酿制技术被称作“千古一绝”。酿制茅台酒要经过两次下料、九次蒸煮、八次摊晾加曲(发酵七次)、七次取酒。等到酒质和谐醇香,绵软柔和,方准装瓶出厂,全部生产周期高达5年。
2016年,茅台成立了王莉品评勾调技能大师工作室。两年多来,在王莉领导下,茅台集团培养了国家级白酒评委5人、省级白酒评委20人、高级工程师1人、酿造工程师12人,向勾调领域输送人才15人;实现茅台酒勾兑合格率99.59%,有效提升了基酒利用率。
近日,茅台酒厂总工程师王莉入围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名单,引发了广泛关注与热议。有人揪着茅台的“科技”不放,追问茅台的酿造工艺到底是传统的还是创新的?如果是按照传统的秘方来酿造,①?如果茅台的工艺是创新的,是总工程师研究的成果,②!
2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要求:第①处用反问句,第②处用否定句;每句不超过15字。(5分)
22.简要分析材料第三段内容与前两段之间的关系(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战国时代的寓言故事中,愚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挖山不止。
2004年4月,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毛相林带领下庄人历时7年硬是凭着决心和毅力在陡峭的崖壁上凿出了一条长8公里的“天路”。
不管是在古老的寓言故事中,还是在现代中国,中华民族在发展的道路上遇到过一座座大山、一个个困境,但一代一代的中国人也都顽强地走下来,并且不断地发展、壮大……
对此你有什么感受和思考?校学生会举行以“愚公精神和我们的未来”为主题的演讲活动,邀请你以高二年级代表的身份发表演讲。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演讲稿。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语文参考答案 2021.06
1.(3分)A(B项强加因果,C项传统乡愁总体上是积极的,D项曲解文意)
2.(3分)D(不能从反面做肯定推论)
3.(3分)C(AD两项借景抒发思乡之情,B项用议论的方式抒发面对短暂人生的豁达之情)
4.(4分)①将“寒梅”作为故乡风情的代表;②将思乡的眷念和感伤寄托在“问梅”中。(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5.(6分)①乡愁文学的抒写对象是被美化的(理想主义的);②抒写乡愁的方式是回忆式的(怀旧的)、虚构的(想象的);③抒发的情感是自恋的、被过滤的。(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6.(3分)C(过度理解)
7.(3分)A(老魏最终也没有理解儿子)
8.(4分)①先是痛恨儿子让他和家庭受到各种委屈,怀着忧愤的心情去谴责这个“不肖”之子。②接着当老魏来到山头村时,儿子忙于指挥反击侦缉队的袭击,无暇照顾老父,使老魏不满。③最后目睹儿子为抗击压迫者而操劳,朦胧的认识到儿子变化了,既感到孤独、失落,又心存慰藉。(前两点每点1分,第三点2分)
9.(6分)内涵:老魏依然在邻里关系中屈辱的生活,他并未真正觉醒,但山头村的景象使老魏有了觉醒的可能,作者没有凭空给读者以光明和希望。
理由:①客观形势:老魏生活的村庄仿佛是“非人类的社会”,是“黑暗的深渊”;山头村村民的昂扬状态、自信态度,一夜战斗的胜利,使老魏感到了一种生命的力和希望;②个人性格发展:老魏原先面对压迫是柔驯的,后来意识到自己是被压迫者,但仍不敢反抗。(“内涵”2分;“理由”4分,每点2分)
10.(3分)D
11.(3分)D(文中前后两个“癸酉”日不是同一天)
12.(3分)A(对冯道的评价有误,且冯道“不置可否”属于无中生有)
13.(8分)
(1)景延广认为是自己的功劳,刚开始掌权,就禁止京都的百姓不许聚集在一起私下议论朝政。
(2)契丹主责问他说:“致使两国国君失和,都是你干的事啊。你的十万精兵在哪里!”
14.(3分)石敬瑭对契丹称儿称臣,石重贵改变了两国间交往的惯例;石重贵不称臣,显示晋国不是契丹的属国。(一点2分,两点3分)
15.(3分)D(根据注释②,“骄子”指那些窥伺觊觎朝廷王权之辈,作者对他们发出了警告,坚信朝廷必胜)
16.(6分)①主题上:表达了对保家卫国、战胜外敌的强大信心。②意象和意境上:选择气势宏大的意象,营造出开阔雄浑的意境。③艺术手法上:用夸张修辞,烘托出将士们的宏大气魄。(每点2分)
17.(6分)(1)忧劳可以兴国 逸豫可以亡身(2)六朝旧事如流水 但寒烟衰草凝绿(3)自古一贤能制难 有金汤便可无张许
18.(3分)C
19.(3分)B
20.(3分)从此,研读南宋以降写长江的诗文,已很难再见到“清流”“碧波”之类的描述。
21.(5分)①那它的总工程师又有啥用 ②那它就不是按传统秘方酿的
22.(6分)①第一段介绍茅台酒的传统工艺,第二段介绍茅台总工的贡献在于酒的勾调,二者存在矛盾。②第三段以二者矛盾为前提,写茅台总工参加院士评选引起人们对茅台酒工艺的质疑。
23.(60分)按高考作文评分标准评议。
提示:准确把握愚公精神的内涵,创设出“未来”指向的具体情境和内容,辩证的思考该精神在新时代的具体表达,对走向未来的重要作用;符合“我们”的身份和演讲词的体式。
【参考译文】
后晋高祖卧病不起,冯道单独受到召见回答问题,皇帝让小儿子石重睿出来拜见他。皇帝去世后,冯道和景延广商量,于是拥戴齐王石重贵为继任者。景延广认为是自己的功劳,刚开始掌权,就禁止京都的百姓不许聚集在一起私下议论朝政。大臣建议向契丹递上章表称臣并通知他们丧事,景延广请求只称为“孙”而不称为“臣”。李崧说:“(这样做)将来(你)一定会亲自穿上甲胄和契丹作战的,到那时后悔也没用了。”景延广坚持争辩,冯道在他们当中态度模棱两可,皇帝最终听从了景延广的意见,契丹皇帝因此大怒,进兵侵略的念头这才坚定下来。桑维翰多次请求用谦逊的言辞向契丹道歉,每次都被景延广所阻拦。有的人对皇帝说:“冯道,是太平年间的好宰相,现在是时局艰难的时候,(让他做宰相)就像强迫修禅净的和尚去训练飞鹰了。”也有人对皇帝说:“陛下想要抵抗契丹,安定天下,除了桑维翰之外没人可以担任宰相。”(于是就)任命桑维翰担任中书令兼任枢密使,几个月之间,朝廷(政事)勉强得到了整治。当时的军事国政有很多事情要办,各个部门以及从契丹回来的使者,都聚集到(桑维翰)这里咨询请命,桑维翰根据不同的事情加以决断,一开始(看起来)就像没有经过好好思考似的,人们都怀疑他处事粗糙简略,回去后仔细商讨这些措施,终究不能加以改换。但是(桑维翰)担任宰相,(行事)很依凭自己的好恶,对自己有一点恩德的或者有一点小小仇怨的,他一定要加以回报,人们也因此而轻视他。这年夏四月辛酉日,景延广外放担任西京留守,因为自己的抱负志向不能施展而忧郁苦闷,于是日日夜夜没有节制地喝酒。
开运元年三月癸酉日,这天是初一,契丹皇帝亲自带领十多万军队驻扎在澶州城北面。晋军和契丹作战,从中午一直打到晚饭时分,双方互有胜负。(两边军队)万弩齐发,飞箭射满了战场,(双方)苦战到日落,两边军队战死的人都无法计算。开运二年十二月甲子日,契丹远远地用军队包围晋军大营,杜威暗地里排遣自己的心腹到契丹皇帝大帐中去求取重赏。契丹率领军队向南进军,杜威带领投降的部队跟随前行。癸酉日,张彦泽从封丘门攻破城门进入开封。皇帝在宫中放火,自己拿着剑驱赶十几个后宫的嫔妃将要投身火中,不久张彦泽传递契丹皇帝和契丹太后的书信安抚他。皇帝坐在花园中,和皇后嫔妃聚在一起哭泣,召来翰林学士范质起草投降的章表,自称“孙儿臣下石重贵”,太后也上章表,自称“先帝媳妇妾李氏”。这之前,契丹皇帝派军队奔赴河阳抓捕景延广,景延广仓促之间没有地方逃跑藏身,就前去面见契丹皇帝。契丹皇帝责问他说:“致使两国君主失和,都是你干的事啊。你的十万精兵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