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北京市海淀区八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北京语文历年期末一模二模高考汇编(持续更新)


北京语文历年期末一模二模高考汇编(持续更新)

近三年高考语文真题答案解析及部分作文

2021北京高考真题语文(教师版)

2020—2021学年海淀高三期中记叙文《与你重逢》范文解析

北京市东城区2021届高三期末议论文范文

北京市海淀区2021届高三期末议论文《兼听》范文5篇

2021北京高三期末西城区作文《说强基》范文


北京市农大附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2020—2021北京高三上学期期中古诗、古文、散文、名著汇编

2020—2021北京高三上学期期中语言表达汇编

2020—2021北京高三上学期期中微写作汇编

2020—2021北京高三上学期期中默写汇编

2020—2021北京高三上学期期中作文题目汇编

2020—2021北京高三上学期期中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汇编

2021北京海淀高三(上)期中语文试卷与答案


十月的寒冷与温暖(讲义版)

2021北京朝阳高三(上)期中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2届海淀区高三第一学期期中练习之作文范文

2021北京人大附中初二(上)期中语文

北京市海淀区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解析)

北京市房山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解析)

北京市丰台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北京市海淀区八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xuān)     (jiǎo)    (gěi)   (jìn)

B.褓(qiǎng)   (yǔn)    (wēn)  (pēi)

C.(suì)       (chàn)  (yì)    (huán)

D.(ěr      (zhì)    (fēn)   ( chéng)

2.下列关于诗歌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中国古典诗歌包括诗、词、曲,其中诗又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是古体诗,杜甫的《登高》则属于近体诗。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诗经》是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李白、杜甫、白居易都继承并发扬了《诗经》的浪漫主义传统。

C.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诗坛的代表作家之一,其诗风格飘逸、豪放,代表作有《蜀道难》《将进酒》等。

D.北宋文学家苏轼是豪放词风的开创者,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代表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等。

 

二、选择类

3.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譬如为山,未成一(盛土的竹筐)    其脆易(泮,同“判”,分离)

B.恻隐之心,仁之(端正)        常于成而败之(接近)

C.质胜文则(粗野、鄙俗)        譬如医之人之疾者然(治疗)

D.非所以誉于乡党朋友也(求取)     施不孝(相当于“何”,“怎么”)

4.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    )

A.非恶其声而也            物皆,心为甚

B.不仁,如礼何          就有道正焉

C.若火始然,泉之始达      吾为其无用而掊

D.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  圣人治天下为事者也

5.下列句子中句式相同的一组是(    )

A.客有吹洞箫者

兄自爱也,不爱弟,故亏弟而自利

B.为之于未有

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C.请买其方百金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D.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对文学艺术创作者来说,或早或晚,都会遭遇到这个问题——为谁创作、为谁立言?习近平同志强调:“文学艺术创造、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首先要搞清楚为谁创作、为谁立言的问题,这是一个根本问题。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只有扎根人民,创作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目前,文艺界普遍认识到,只有与身处的时代积极互动,深刻回应时代重大命题,才会获得艺术创作的蓬勃生机。然而,在创作实践中,还有许多作家、艺术家困惑于现实如此宏大丰富,以至于完全超出个人的认识和表现能力。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说法:现实太精彩了,它甚至远远走到了小说家想象力的前面。是的,我们有幸生活在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随时发生着习焉不察而影响深远的变化。这就为作家、艺术家观察现实、理解生活带来巨大困难。对于他们而言,活灵活现地描绘出生活的表象,大约是不难的,难就难在理解生活复杂的结构,理解隐藏在表象之下那些更深层的东西。那么,这“更深层的东西”是什么呢?

去过天安门广场的朋友一定会对矗立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印象深刻,许多人都背得出上面的碑文——“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今天,再次诵读这段话,我们就会意识到,这改天换地的宏伟现实是人民创造的,人民当之无愧是时代的英雄,是历史的创造者,只有认识到人民的主体地位,才能感受到奔涌的时代浪潮下面深藏的不竭力量,才有可能从整体上把握一个时代,认识沸腾的现实。

认识人民创造历史的主体地位,是为了从理性和情感上把自己放到人民中间,是为了解决我是谁、我属于谁的问题。新文化运动以来,无论是经历革命与战争考验的现代作家,还是上世纪80年代那批经历了知青岁月的当代作家,他们内心其实都有一方情感根据地,都和某一片土地上的人民建立了非常深切的情感关系。这些作家是属于某个情感共同体的,这个共同体时刻提醒着他,他的生命和创作与这世界上更广大的人群休戚相关。一个普普通通的劳动者,或许并不是我们的读者,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将他以及他所代表的广大人民作为我们认识现实、理解时代的依据。

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在新的时条件下,我国文化产品供给的主要矛盾已经不是缺不缺、够不够的问题,而是好不好、精不精的问题。诚然,娱乐和消费也是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的一部分,但是,有责任感的艺术家会深深感到,我们就生活在那些为美好生活、为民族复兴而奋斗的人们中间,理应对我们的共同奋斗负有共同责任。我们有责任通过形象的塑造,凝聚精神上的认同。这种认同,是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认同,是与新时代伟大历史进程的同频共振。作家和艺术家只有把自己看成人民的儿子,积极投身于人们争取美好未来的壮阔征程,才有能力创造出闪耀着明亮光芒的文艺,照亮和雕剥一个民族的灵魂。

(摘编自铁凝《照亮和雕刻民族的灵魂》)

6.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作家树立了与时代积极互动的理念,在创作实践中就能做到以人民为中心。

B.对人民的情感认同,是新文化运动以来很多作家创作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C.人民是认识现实、理解时代的依据,因为普通劳动者才是文艺最理想的读者。

D.真正扎根时代、富有责任感的艺术家,无须考虑人民群众的娱乐和消费需求。

7.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方式展开论证,在逻辑上也是逐层递进的。

B.文章论证兼顾现实与历史,既有对当下创作的分析,也有对历史经验的总结。

C.文章引用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内容,巧妙衔接了上下文,也有力支撑了论点。

D.文章末段论证了正面人物的塑造是新时代文艺“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体现。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于那些认为现实走在小说家想象力前面的作家而言,困难在于如何把握生活的复杂结构和本质内容。

B.对艺术家而言,日新月异的变革时代,既意味着巨大挑战,也能激发创作热情,促使他们投身沸腾的生活。

C.老舍曾说:“不去与劳动人民结为莫逆的好友,是写不出结结实实的作品的。”这与文中情感共同体的理念是相通的。

D.我国当下文化产品供给的主要矛盾已经由量的问题转向质的问题,艺术家的创作也应少而精,凝聚共识。

 

 

四、文言文阅读

    (一)

陈,过匡,颜刻为仆,以其策指之曰:“昔吾入此,由彼缺也。”匡人闻之,以为鲁之阳虎。阳虎尝匡人,匡人于是遂止孔子。孔子状类阳虎,拘五日,颜渊后,子曰:“吾以汝为死矣。”颜渊曰:“子在,回何敢死!”匡人拘孔子益急,弟子惧。孔子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如予何!”孔子使从者为宁武子臣于卫,然后得去。《史记·孔子世家》

(二)

孔子游于匡,宋人围之数匝,而弦歌不辍。

子路入见,曰:“何夫子之娱也?”

孔子曰:“来,吾语女。我讳穷久矣,而不免,命也;求通久矣,而不得,时也。当尧、舜而天下无穷人,非知得也;当桀、纣而天下无通人,非知失也:时势适然。夫水行不避蛟龙者,渔父之勇也;陆行不避兕虎者,猎夫之勇也。白刃交于前,视死若生者,烈士之勇也;知穷之有命,知通之有时,临大难而不惧者,圣人之勇也。由,处矣!吾命有所矣!”无几何,将甲者进,辞曰:“以为阳虎也,故围之;今非也,请辞而退。”《庄子·秋水》

(三)

孔子行,简子将杀阳虎,孔子似之,带甲以围孔子舍。子路愠怒,奋戟将下,孔子止之,曰:“由,何仁义之寡裕也!夫诗书之不习,礼乐不讲,是丘之罪也。若吾非阳虎,而以我为阳虎,则非丘之罪也,命也!我歌,子和若。”子路歌,孔子和之,三终而围罢。《诗》曰:“来游来歌。”以陈盛德之和而无为也。《韩诗外传·卷六》

(四)

孔子之宋,匡人简子以甲士围之。子路怒,奋戟将与战。孔子止之,曰:“恶有修仁义而不免世俗之恶者乎?夫《诗》《书》之不讲,礼乐之不习,是丘之过也。若以述先王、好古法而为者,则非丘之罪也,命之夫。由歌,予和汝。”子路弹琴歌,孔子和之。《孔子家语·困誓》

9.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          适:到,去

B.阳虎尝匡人      暴:欺凌

C.吾命有所矣      制:制度

D.穷久矣       讳:忌讳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五日        必知疾之所自起,能攻之

B.匡人如予何    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C.礼乐不讲     譬之如医攻人之疾者然

D.子路弹琴歌    大败越人,裂地封之

11.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

上天如果要毁灭这些礼乐制度的话,就不会让我们这些后死的人承担起维护它的责任。

B.当尧、舜而天下无穷人,非知得也。

在尧、舜时代,天下没有贫穷的人,并不是因为人们都取得了智慧。

C.由,何仁义之寡裕也的人。

由,你心里的仁义怎么这样少了。

D.恶有修仁义而不免世俗之恶者乎?

怎么会有修治仁义却免不掉世俗憎恨的人呢?

12.根据上述材料内容,回答问题。

以上材料都记录了“子畏于匡”这一事件,匡人围困孔子的原因是:_______ 。

(用自己的话回答)。请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孔子面对围困的态度:____________ 。

13.四则材料中,孔子面对围困的态度是相同的,但理由各有侧重,表达了作者的不同观点。《史记》《庄子》和《韩诗外传》的记载分别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观点?

 

 

五、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

时运(并序)

时运,游暮春也。春服既成,景物斯和,偶景独游,欣慨交心。

其一

迈迈时运,穆穆良朝。

袭我春服,薄言东郊。

山涤余霭,宇暧微霄。

有风自南,翼彼新苗。

其二

洋洋平泽,乃漱乃濯。

邈邈遐景,载欣载瞩。

人亦有言,称心易足。

挥兹一觞,陶然自乐。

其三

延目中流,悠想清沂。

童冠齐业,闲咏以归。

我爱其静,寤寐交挥。

但恨殊世,邈不可追。

(注释)①景,同“影”。②齐,同“济”,完成。

14.下面对这组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一中“薄言”和《芣苢》中“薄言”一词用法相同,主要起到了凑足音节的作用。

B.其一中“涤”即涤除,写出了山的清朗之态,“暧”即轻笼,写出了天宇的缥缈之境。

C.其二中“挥”指把酒洒在地上表示起誓,表现了陶渊明远离官场、归隐田园的坚定。

D.其三中“交挥”的意思是萦回、迭起,形象表现了陶渊明心绪不宁、思虑不定之态。

15.下面对这组诗歌艺术特色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组诗与《诗经》形式相似,采用四言体,句式整饬,属于古体诗。

B.“迈迈”“穆穆”等叠词的使用,生动表现事物特点,形成和缓节奏。

C.“童冠其业”运用典故,借《论语·侍坐》,呼应序言,暗示作者的理想愿景。

D.这三首诗细致地描绘了远山、云霭、平泽、沂水等景物,融情于景,含蓄蕴藉。

16.作者在诗序中说“欣慨交心”,意为欣喜与感慨两者交会于心。请根据诗歌,分别概括作者“欣”和“慨”的原因。

 

 

六、情景默写

17.古诗文默写。

①《谏太宗十思疏》中劝谏皇帝要虚心纳谏的句子是:“虑壅蔽, _______________;惧谗邪,___________________。”

②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里仁》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

③《老子》第二十四章中用“___________ ,___________”来比喻急躁冒进,自我炫耀,反而达不到自己的目的。

④《大学之道》中写到“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强调不论身份差距,修身处世都是为人的根本。

⑤《春江花月夜》中描写月光随波荡漾流转,所有春江都在月光笼罩之下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⑥《无衣》中描写君王即将发兵,要修理好铠甲和兵器,准备战斗的句子是:王于兴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将进酒》借曹植痛饮为例,呼应只有饮者留其名,用纵情豪饮表现自我忧愤不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词人借“______________,明月夜,_________”几句,写清冷的明月之夜,长满小小松林的坟冈,表达出对亡妻永不能忘怀的浓郁情思。

 

七、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战争

[美]迈尔尼

1941年9月,我在伦敦被炸伤,住进了医院,我的军旅生涯就此黯然结束。我对自己很失望,对这场战争也很失望。

一天深夜,我想给一位朋友打电话,接线生把我的电话接到了一位妇女的电话线上,她当时也正准备跟别人通话。

“我是格罗斯文诺8829,”我听见她对接线生说,“我要的是汉姆普斯特的号码,你接错了,那个倒霉蛋并不想跟我通话。”

“哦,我想是。”我忙插嘴。

她的声音很柔和,也很清晰,我立刻喜欢上了它。我们相互致歉后,挂上了话筒。可是两分钟后,我又拨通了她的号码,也许是命中注定我们要通话,我们在电话中交谈了20多分钟。

“你干吗三更半夜找人说话呢?”她问。

我跟她说了原因,然后反问:“那么你呢?”

她说她老母亲睡不好觉,她常常深夜打电话与她聊聊天,之后我们又谈了谈彼此正在读的几本书,还有这场战争。

最后我说:“我有好多年没这样畅快地跟人说话了。”

“是吗?好了,就到这里吧,晚安,祝你做个好梦。”她说。

第二天整整一天,我老在想昨晚的对话情形,想她的机智、大方、热情和幽默感。当然还有那悦耳的口音,那么富有魅力,像乐曲一样老在我的脑海里回旋。到了晚上,我简直什么也看不进。午夜时,格罗斯文诺8829老在我脑海里闪现。我实在难以忍受,颤抖着拨了那个号码。电话线彼端的铃声刚响,就马上被人接起来。

“哈罗?”

“是我。”我说,“真对不起,打扰你了,我们继续谈昨晚的话题,行吗?”

没说行还是不行,她立即谈起了巴尔扎克的小说《贝姨》.不到两分钟,我们就相互开起玩笑,好像是多年的至交午夜时光和相互的不认识,打破了两人初交时的拘谨。我们提议彼此介绍一下各自的身份,可是她婉言谢绝了。她说这会把事情全弄糟,不过她留下了我的电话号码。我一再许诺为她保留,直到战争结束。于是她说了一些她的情况,17岁时她嫁给一个自己不喜欢的男人,以后一直分居。她今年36岁,唯一的儿子在前不久的一次空袭中被炸死了,年仅18岁。他是她的一切。她常常跟他说话,好像他还活着。她形容他像朝霞一样美,就跟她自己一样,于是她给我留下了一幅美丽的肖像,我说她一定很美,她笑了,问道:“你怎么知道的?”

我们越来越相互依赖,什么都谈。我们在大部分话题上看法相似,包括对战争的看法,我们开始读同样的书,以增加谈话的情趣。每天夜晚,不管多晚,我们都要通一次话。如果哪天我因事出城,没能通话,她就会埋怨说她那天晚上寂寞得辗转难眠。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愈来愈渴望见到她。我有时吓唬她说我要找辆出租车立刻奔到她跟前。可是她不允许,她说如果我们相见后发现彼此并不相爱,她会死掉的。整整12个月,我是在期待中度过的。我们的爱情虽然近在咫尺,却绕过了狂暴的感情波澜,正平稳地驶向永恒的彼岸。通话的魅力胜过了秋波和拥抱。

一天晚上,我刚从乡间赶回伦敦,就连忙拿起话筒拨她的号码。一阵嘶哑的尖叫声代替了往日那清脆悦耳的银铃声,我顿时感到一阵晕眩。这意味着那条电话线出了故障或者被拆除了。第二天仍旧是嘶哑的尖叫。我找到接线生,请求他们帮我查查格罗斯文诺8829的地址,起先他们不理睬我,因为我说不出她的名字。后来一位富有同情心的接线小姐答应帮我查查。

“当然可以。”她说,“你好像很焦急。是吗?嗯,这个号码所属的那片区域前天夜里挨了炸弹,号码主人叫……”

“谢谢,”我说,“别说了,请你别说了。”

我放下了话筒。

(沈东子译,有删改)

18.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以“1941年9月,我在伦敦被炸伤”开头,不仅是为了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更是为了强调这是作者的一段亲身经历。

B.“我有好多年没这样畅快地跟人说话了”,话中有话,既委婉地表达了“我”对女主人公的喜爱之情,又为两人进一步交往作了铺垫。

C.得知事情真相时“我”只说了句“别说了,请你别说了”,就放下了话筒,这看似不合常情的表现,背后传达的却是难以言说的悲哀。

D.接线生的失误让两人相识,心灵的需要让他们相恋,无情的轰炸让他们永别,小说情节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设计自然而精巧。

E.小说不仅描写了战时一对普通恋人的悲欢离合,也以真实的笔触,描绘了一幅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画卷,表现了民众的必胜信念。

19.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20.小说写的只是战争中的一个小故事,却用了“战争”这样一个大题目,你认为这样处理合适吗?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

 

 

八、微写作

21.园林工人、中国女排、袁隆平院士……各行各业的人都在为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复兴挥洒汗水,付出心血。请从下面图画中任选一幅加以描绘。要求:以人物为中心,描写细致,体现人物的精神风貌,200字左右。

 

园林工人      中国女排       袁隆平

22. 微写作,按要求作答。

近年来,頔、琰、杲、嫕(注)……这样的生僻字逐渐成为了新生儿姓名里的“热门字”。请对这一现象加以评论。要求:观点明确,有理有据,150字左右。

(注释):頔 ():美好。琰(yǎn):常用来形容美玉。东汉才女蔡文姬,名琰。杲(gǎo):日出明亮的意思,语出《诗经·卫风·伯兮》“其雨其雨,杲杲日出”。嫕():柔软、和善,语出《楚辞·神女赋》“澹清静其愔嫕兮,性沉详而不烦”。

23.请将《时运(其三)》改写为其它诗歌形式,古典诗歌或现代诗都可以。要求:基本符合原诗内容,语言生动,注意押韵,不超过150字。

 

九、命题作文

24.按要求作文,不少于700字。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有位诗人说过:谁都不是一座孤岛,可以自成一体,每个人都是那广袤大陆的一部分。这句话强调,人不可能孤立存在。在人与人的关系上,《论语》有云:“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又云:“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请以“人与己”为题,结合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定立意,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700字。

25.请以“甘苦”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感情真挚,有细节,有描写。不少于700字。

 


参考答案

1.D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的能力。

A.“给养”的“给”读作jǐ;

B.“脱坯”的“坯”读作pī;

C.“颓垣”的“垣”读作yuán。

故选D。

2.B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B.“《诗经》是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李白、杜甫、白居易都继承并发扬了……浪漫主义传统”错误。《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杜甫、白居易是现实主义诗人。

故选B。

3.B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句中含义的能力。

B.“恻隐之心,仁之端”的意思是:同情心是仁的开端。端,开端。

故选B。

4.A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代词,这样。

B.连词,表假设,如果;连词,表承接。

C.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它,指大瓠。

D.介词,用;介词,把。

故选A

5.C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A.“客有吹洞箫者”,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有吹洞箫者客”;“兄自爱也”,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兄爱自也”。

B.“为之于未有”,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于未有为之”;“羞恶之心,义之端也”,判断句,“也”表判断。

C.“请买其方百金”,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请(以)百金买其方”;“始于足下”,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于足下始”。

D.“是以”,陈述句中介词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以是”;“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不知句读,不解惑”。

故选C

 

6.B

7.D

8.D

【解析】

6.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A项,曲解文意,且“在创作实践中就能做到以人民为中心”说法过于绝对,相关信息在文章第二段,原文为“文艺界普遍认识到,只有与身处的时代积极互动,深刻回应时代重大命题,才会获得艺术创作的蓬勃生机”;C项,强加因果,“人民是认识现实、理解时代的依据”与“普通劳动者才是不是文艺最理想的读者”之间没有因果关系,相关信息在文章第四段,原文为“一个普普通通的劳动者,或许并不是我们的读者,但并不妨碍我们将他以及他所代表的广大人民作为我们认识现实,理解时代的依据” D项,“无须考虑人民的娱乐和消费需求”曲解文意,原文第五段说诚然,娱乐和消费也是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的一部分。故选B

7.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D项,对最后一段的论证中心理解错误,文章最后一段论述的中心应为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故选D

8.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把握作者观点和态度的能力。做此类题时,第一步,把握题干信息要点;第二步,逐个选项到文中找对应点,概括分析,判断正误。D项,艺术家的创作也应少而精推断错误,原文最后一段说我国文化产品供给的主要矛盾……是好不好、精不精,强调文学家的创作重点在也就是“质上”,而没有说

 

 

9.C

10.B

11.B

12.    把孔子当成了阳虎    泰然处之    

13.《史记》体现了儒家传承礼乐制度的责任担当,《庄子》体现出道家顺应天命的思想,《韩诗外传》主要是宣扬儒家的仁义思想。

【解析】

9.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C.“制:制度”错误。句意“我命中注定要受挟制啊”。“制”,挟制。

故选C

10.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兼词,相当于“于此”;副词,就。

B.都是语气助词,表揣测语气,大概。

C.助词,起到宾语前置的作用;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D.连词,表修饰;连词,表承接。

故选B

1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B.句意:在尧、舜的时代,天下没有一个困顿潦倒的人。“穷”,处境困窘。

故选B

参考译文:

(一)

(孔子)正打算到陈国去,经过匡城,弟子颜刻替孔子赶车,用鞭子指着一处说:“从前我进这个城,就是由那个缺口进去的。”匡人听说当年和阳虎同行的颜刻出现,以为鲁国的阳虎又来了。因为阳虎曾经欺虐过匡人,匡人于是就留住孔子。孔子的模样像阳虎,所以被困在那里整整有五天。慌乱中颜渊失散了,稍后才来会合,孔子见了说:“我以为你乱中遇难了!”颜渊说:“老师您还健在,我怎敢轻易就死呢!”匡人围捕孔子围得越来越急,弟子们都很紧张。孔子就说:“文王虽已死了,礼乐制度就丧失了吗?上天如果要毁灭这些礼乐制度的话,就不会让我们这些后死的人承担起维护它的责任。天意既然是不绝灭这个礼乐制度,那匡人又能对我怎么样?”于是孔子派了一个随行弟子到卫宁武子那里做家臣,然后才得脱险离开。 

(二)

孔子周游到匡地,宋国人一层又一层地包围了他,可是孔子仍在不停地弹琴诵读。

子路入内见孔子说:“先生如此欢心是为什么呢?”

孔子说:“来,我告诉你。我违忌困窘蔽塞已经很久很久了,可是始终不能免除,这是命运啊;我寻求通达也已经很久很久了,可是始终未能达到,这是时运啊。在尧、舜的时代,天下没有一个困顿潦倒的人,并非因为他们都才智超人;当桀、纣的时代,天下没有一个通达的人,并非因为他们都才智低下:这都是时运所造成的。在水里活动而不躲避蛟龙的,乃是渔夫的勇敢;在陆上活动而不躲避犀牛老虎的,乃是猎人的勇敢。刀剑交错地横于眼前,看待死亡犹如生还的,乃是壮烈之士的勇敢;懂得困厄潦倒乃是命中注定,知道顺利通达乃是时运造成,面临大难而不畏惧的,这就是圣人的勇敢。仲由啊,你还是安然处之吧!我命中注定要受挟制啊!”没有过多久,统带士卒的将官走了进来,深表歉意地说:“大家把你看作是阳虎,所以包围了你;现在知道了你不是阳虎,请让我向你表示歉意并且撤离部队。”

(三)

孔子到宋国去,匡简子正要杀阳虎,孔子长得很像阳虎,士兵因此包围了孔子的房舍。子路很生气,举起戟要去和他们搏斗。孔子阻止他,说:“由,你心里的仁义怎么这样少了?不学习《诗经》《尚书》,不修行礼乐,这是我孔丘的过错啊。如果我不是阳虎,而认为我的相貌像阳虎,那不是我的罪过,这是天命呀!仲由来唱歌,我来和你。”于是子路唱起歌来,孔子跟着唱,唱完三遍,士兵就撤围了。《诗》说:“到这里来唱歌。”来展示美好德行的和谐而不用做什么了。

(四)

孔子到宋国去,匡简子带领士兵包围了孔子的房舍。子路很生气,举起戟要去和他们搏斗。孔子阻止他说:“怎么会有修治仁义却免不掉世俗憎恨的人呢?不讲授诗书,不学习礼乐,那是我的过错啊。如果以阐述先王之道,喜欢古代典章制度作为过失,那就不是我的过错了,是命运安排啊。来,你来唱,我来和。”子路听了夫子之教,便放下兵器,拿出琴开始弹唱起来,孔子于是和着音乐唱起来。

 

14.C

15.D

16.①暮春之游在自然中得到的欣喜;
②他所向往的一切不可能在现实中出现而感慨。

【解析】

14.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C.“‘挥’指把酒洒在地上表示起誓,表现了陶渊明远离官场、归隐田园的坚定”错误。“挥兹一觞,陶然自乐”意思是“喝干那一杯美酒,自得其乐,陶然复陶然”。“挥兹一觞”,意谓举觞饮酒。“挥”,倾杯饮酒。

故选C。

15.

本题考查学生对这诗歌艺术特色的赏析能力。

D.“细致地描绘了远山、云霭、平泽、沂水等景物”错误。诗中对景物的描写采用的白描的手法,不是细致描绘。

故选D。

16.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评价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陶渊明生于东晋国家不能统一、人民生活不能安定时期,叹息生不逢时,他向往曾皙“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生活,却又懊恼与曾皙生活在不同时代,遥远而不可追随,他更慨叹未能生在皇帝尧舜盛世,与圣明君主相交。这种性情与志向在现实生活面前时常发生冲突,化为叹息与懊恼。无奈,只有在这暮春之景中,茅屋隐居里,“清琴横床,浊酒半壶”,方能“陶然自乐”了。时运,春夏秋冬四季之运行。游览暮春三月。春天衣服都穿定了,景物和穆,以自己的影子为伴,独自出游,欣喜与慨叹两种心情交会于心。

17.则思虚心以纳下    则思正身以黜恶    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企者不立    跨者不行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    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滟滟随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月明    修我甲兵    与子偕行    陈王昔时宴平乐    斗酒十千恣欢谑    料得年年肠断处    短松冈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黜、壹、滟、偕、谑”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

 

18.CD

19.①大方热情、机智幽默,懂得及时化解生活矛盾;②乐观向上、热爱生活,战争和不幸都不能阻止她对美好生活和爱情的追求;③善良真诚、理性克制,有责任感,关心母亲,思念儿子,真诚待”我“。

20.观点一:合适。  ①小故事冠以大题目,对比鲜明,强化了艺术张力;②战争是故事发生的契机与悲剧的根源,是小说构思的基础;③小说写的虽是爱情故事,但主题却是对战争的“失望”与反思。

②观点二:不合适。

小故事冠以大题目,故作高深,不符合写作的一般原则;②小说的艺术感染力源自战争中的爱情,而不是战争;③小说情节设置以小人物的坚强与不幸为主干,战争知识引起情节变化的背景。

【详解】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意、分析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A.“更是为了强调这是作者的一段亲身经历”错,小说本身有虚构的成分,在文中“作者”与“我”并不等同。
B.“表达了‘我’对女主人公的喜爱之情”错,这才是“我”与女主人公的第一次通话,此时他喜欢的是这种谈话的愉悦感受,而不是这个人。
E.“表现了民众的必胜信念”错,于文无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