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北京海淀高三一模记叙文《我们也成了一处风光》范文
2021—2022学年北京各区高二上学期期末名著阅读《论语》、《红楼梦》汇编
2021北京海淀高三一模语文
春花烂漫、冬雪飞舞,长河落日、深山鸣泉,我们喜欢探寻大自然的美丽风光。其实,我们何尝不是一处风光?少年意气、白首风华,向阳奔跑、迎风屹立,我们感慨于生活里的动人风光,不知不觉中,我们也成了一处风光。
请以“我们也成了一处风光”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有情节,有描写。可写实,可虚构。
1号文 一类上 48分
我们也成了一处风景
我想成为一名科学家,幼时的我在日记本上写道。
当我第一次看到地质学家野外探测并拿出一枚闪耀的金刚原石时,当我第一次看到生物学家研究红松木时,在大自然的环抱下他们似与其融合为一体,他们脸上的笑容,伴着那风光美景相得益彰。我睁大眼睛,幻想着那在镜头前美景中意气风发的,是我。
自此,我爱上了自然与生物。落日下的红杉,春雨中的落英都被我悄悄藏在相机中,那些科学家们矗立的身姿,也成为了我心目中的风光。
可天不遂人愿,生物实在太差,再认真学也不尽人意。每当夜深时,我翻开那相册,一张张泛黄的照片既让我怀念又让我无奈叹息。
也许,我也就是尘埃一粟,何能企及那风光呢?
就这样,我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忘了那份执着,伴着我长年的相册蒙灰,唯有我长期投喂的流浪猫见证着我的改变。
日复一日,我默默地隐身在人海中,沉寂。高三了,我浑浑噩噩地度日。一次,一个名为“成为一个平凡人”的讲座将我吸引,我抱着看看热闹的心态去听。主讲人是个鹤发童颜的老爷爷,他眯着眼,笑着问:“你们有梦想吗?”现场人声迭起,那一双双眼透着亮,灼热的目光似能望见远方,挺立的身姿,自信的言语,好似一道风光。
爷爷听罢,竖起大拇指:“说的对啊!梦想是要去追呀!就算失败了,也光彩照人!”他哈哈笑道。
我一愣,失败怎么能算风光呢?我回忆起在电视前看到的自然盛景和与其相得益彰的拿着成就奖杯的人,陷入沉思。
时至高三冲刺,我们认真学习的劲头将白昼与黑夜相连。黑幕下,无声,只有笔头摩擦的声音。我盯着题目,刻钟的指针划向了十点。空荡的教室,仅有一束灯光与我作伴。
隔天,当我来到办公室答疑时,看到一个小姑娘目光灼灼地望着我。她跑过来,举起手中的相机,激动道:“姐姐,我要将你登在我们的报纸上,就叫‘一处风光’!”我疑惑,看向相机,那是前天夜里,正在写题的我:黑暗之中,仅有一个人,那专注的眼神,似乎比灯火还要明亮。
“姐姐你的梦想是当生物学家吗?我也是,我也一定争取成为像你一样努力的人!”我内心苦涩但有些感动:“我学得不好……”
她拍拍我:“不!追光的人,其实就是一道风光。”
我怔愣,想起不久前爷爷的话,顿悟。再看向那张照片,没有明丽的红杉,没有夺目的春景,也没有拿着奖杯的人,只有一个身着旧校服,奋笔疾书的我。但我好像找到了,多少年后她也站在了大自然中,成为了一抹亮色。
我重新打开了日记本,泛黄的照片和字迹昭示着过去孩童的期待与梦想。而后,我将自己的照片贴在另一侧,写道:我原来也是一处风光。
夜深,昏暗的人行道上灯光明亮。
评语;”风光”是一种生命的姿态。“我”也许在现实层面“失败”了,但是我吸引了小女孩的目光,成为了他努力的动力,于是我完成了对自己“原来也是一处风光的”体认,而这个体认恰如讲座时老爷爷的话语,每一个在平凡生活中努力追梦的人都光彩照人。我对“成为一处风光”的认识有逐渐深化的过程,“努力追光”本身就是风光,立意较有高度,引人共鸣。
2号文 一类中 46-47分
我们也成了一处风光
炎炎夏日,五月的厦门已经感受到太阳的毒辣和太平洋水汽的潮湿。今天下了小雨,倒是让原本闷热难耐的天气平添了几分清凉。希望不要出太阳。
四面环海的小岛鼓浪屿显然是炎热夏日的极佳去处,正巧今天的研究学习目标便是岛上的地标建筑——八卦楼。坐船到达,上岸后,我们一组便与大部队分离,独自前往位于山顶的那幢圆顶建筑。淅淅沥沥的小雨带来清凉,但一路爬坡和时而探出头的太阳还是让我们闷热难耐。小路转角的远处,看到一辆小推车。一个老奶奶站在车后,车上放着一箱百香果,我们都热急了,没精打采,于是拿了几个百香果吃,酸酸的口感十分醒脑,好像还有些消暑。吃的时间,几人与老奶奶交谈得知,她每天便在这小路之间游走,果子卖得很快,一个上午就卖光了。
短暂休息后,继续赶路。不知多久后,雨停了,太阳穿过云层,让眼前的树木和房屋镀上了一层金色光,美极了。向左手边一望,我们已然站在了山顶之处,向下看便看到远处的海、郁郁葱葱的树和交错于其中的红顶小洋房。向右抬头一看,八卦楼,到了。
幽静的庭院,高大的树木,数不清几节的、盘旋的台阶,延伸向这座宏伟的红色圆顶建筑入口。我们稍加感叹后,便开始了研究工作。此行的主题是八卦楼的构造和建筑风格,需细化到每个窗子的制式,也需扩大到整个楼的框架结构是什么风格。并不多言,我们掏出手机、相机、卷尺,便开始“上蹿下跳”的测量、取证。里里外外跑进跑出,站到石阶上用自拍杆拍到巨型立柱顶部的浮雕、爬到旋转楼梯的最顶端照下穹顶的花纹……近三个小时后,我们终于在庭院内的树下汇合,整合起“成果”。我看着庭院绿树成荫,楼体精致又恢弘,感叹着这里的中西合璧和美景相融。我们一组人完成工作后闲坐于此,竟已没了来时的燥热,而多了宁静的清爽。
“不好意思,打扰你们一下。”几人循声看去,一个年纪不小,头发已半白的老爷爷出现在我们一旁。“我闲来无事喜欢来这里写生,刚才见你们在这里好像不是参观,来回跑动的画面挺好看,我就自作主张,把你们几个画进我的画里了,如果不嫌弃还请收下吧。”我们又惊又喜,忙七嘴八舌地谢过老爷爷。看着画里几个“跳动”的人影,有在台阶上跑动的,有在地上跪着拿尺子测量的,还有拿着相机对着窗户拍照的……着淡淡的水影于上,画面活灵活现。夕阳微垂,我们别过老爷爷,踏上了回程的路。
如今一看到书架上摆放的、相框里的这幅画,我便想起那天与八卦楼共度的时光和那位笑意盈盈的老爷爷。原来,在我们沉醉于眼前的楼阁与景色之时,我们也成了一处风光,被藏进了画里,也被藏进了记忆里。
评语:“我也成为一处风光”的过程完整清晰,对“风光”有充分、形象的描写以及领悟,“也”字体现的尤其巧妙,请节安排有设计,可以看出作者对生活的哲理性思考。略有不足的是,老奶奶卖百香果的情节与主题的关系不够紧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