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文章】杨一帆:大健康产业催生跨界创新
关键词:康养产业 养老服务业 新时代 科技创新
来源:《养老产业》2018年总第2期
作者:杨一帆
中国的康养产业正呈现出从传统领域向三产跨界、从传统业态向新业态转变、从特定人群向全人群覆盖、从单一服务提供向多元产品与服务支持衍生的统一趋势。
人口老龄化是塑造新时期康养产业发展形态的核心要素。伴随家庭养老和直接提供服务的功能式微,消费者更需要政府和社会提供健全的养老服务体系和基本设施,如日常生活护理、康复训练、健康管理、家政服务、保险救援、精神慰藉、休闲旅游、文化教育、物品代购等。
新型康养产业正是从人的全生命周期健康规划、幸福生活出发,围绕提高全体国民的生活品质,实现“健康的长寿”的总目标,以事业与产业互动方式提供满足现代消费者以及特定人群的“健康与医疗”、“福利与经济”、“教育与发展”和“生态与可持续”(生命—生活—价值—环境)四个维度需求、包括产品和服务的新兴产业,涵盖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等与人类健康紧密相关的生产和服务领域。
未来几十年间,这一新的产业体系将有望成长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2016年11月28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扩大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教育培训等领域消费的意见》提出了围绕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教育培训等重点领域,引导社会资本加大投入力度,通过提升服务品质、增加服务供给,不断释放潜在消费需求的政策导向。这实际上也回应了产业存在的理由:当人口红利消失的时候,那些已经成为移动互联网用户的群体,他们实际上想的是怎么样生活得更好,也就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所带来的“消费升级”机遇。
以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为解决上述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现实之间的矛盾提供了可能。当前,信息技术频繁崭露头角,已经成为几乎大多数变化和创新的一个向量,成为各种机遇与挑战的主角。
在新的世界体系中,世界的最大集体不再是国家,而是基于这种技术联结形成的“社区“聚合体。大规模的信息交流活动,呈急剧增长态势。它们之间分享相同或相似的政治理念、文化认同、经济观念、财富态度,甚至拥有近乎一致的价值观。国家、社区、家庭、舆论共同打造出一个庞大的信息帝国,把整个互联网和所有网民都置于这个无形的网络之下。2018年7月,腾讯研究院发布报告《吾老之域:老年人微信生活与家庭微信反哺》,以抽样调查和个案研究的方式,首度揭示了中国老年人的数字生活状态,以及数字家庭和代际关系的新现象。其中所展现的老年人与新技术——这“一老一新”之间的关系,耐人寻味。
中国的康养产业正呈现出从传统领域向三产跨界、从传统业态向新业态转变、从特定人群向全人群覆盖、从单一服务提供向多元产品与服务支持衍生的统一趋势。康养既是一种新型的产业形态存在于经济活动的具体领域(健康服务业、养老服务业等),同时康养又成为诸多经济活动的理念、价值、状态和目标(健康+农业、健康+制造业、养老+文创、养老+地产等),一种分工、互动、融合、共享的康养产业发展新模式正在形成。相应地,康养职业塑造、知识创造和人才培养也应该在这个趋势和框架下思考和推进。
分工促进融合
——技术的融合,催生跨界创新的大健康产业。其次是产业的融合,娱乐、旅游、体育休闲与保健产业甚至与制造业的联姻,造就分时度假、候鸟式休养等旅游新业态。再比如社会化商业,消费领域涌现出的众包和分享经济。甚至人才的复合化,业界呼唤全新的康养人才定义和培养体系。
——颠覆以往逻辑。在融合的逻辑下,互联网让大量连接外部资源的成本不断降低。资产,包括设计、研发、生产、营销、服务在内的各个价值环节都可以社会化。商业主体可以比以往任何时候以更加便捷高效的手段,采取“众包”、“采购”、“海选”、“开放式研讨”、“社会化营销”等方式,调动远比体制内更丰富的外部资源。总之,这种社会化的“资源聚合”正在取代组织内部的“资源集中”。
——以“人”和“服务”为中心。分工促进融合不再以机构、设施等“阵地”为中心,而是以“人”和“服务”为中心组织资源、分配资源、整合资源、重构资源。康养产业必然是真正的买方市场,不能仅仅就养老说养老。应该以对客户的健康利益、财产利益、价值追求高度负责任的态度创新康养产品形态。强化康养的人本属性,满足客户终生健康幸福管理的需求。“一个客户、一个账户,多个产品,代际家庭,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模式,在互联网信息时代至关重要。
对于康养这个话题来说,公共服务必不可缺。优质价廉高效的公共服务同异彩纷呈的商业创新,共同构成现代公众幸福感的两大来源。不同于商业创新,互联网时代的公共管理,讲究的是机会公平、制度完善、政策兜底、预期引导、服务供给水平与质量的均等化,缺一不可。康养,对于消费市场来说,是性价比的竞争,而对于政府来说,则是对底线和规则的维护。
当务之急
——充分运用大数据等现代技术手段,以“互联网+”思维,推动居家社区养老从“人管秩序”向“数管秩序”转变,建立起从床边到客厅到社区的全程信息化管理服务体系,推动安全网、民生网、服务网“三网融合”,提升整个管理过程的规范性和实时监控的精准性,进一步优化政府管理效能,提升城乡基层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 积极探索养老助老领域的“智慧治理”,运用“互联网+”技术,探索“智慧为老”多元化路径,加快建立强大有效的居家社区安全保障智能感知和响应系统,助推产业升级,积极回应公众关切。直面人口流动趋势,坚持问题导向、风险管理、精准服务、全程监管理念,着力构建全程全域的服务网络和监控网络,确保老年人的安全,切实保障城乡老年人及其家庭权益。
——高度重视科技和金融对老龄事业与产业的支撑作用,下大力气开展老龄科学研究,鼓励发展康养制造业、适老工业设计、宜老宜居环境建设。2016年3月21日,央行等五部委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养老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发挥养老金融在个人养老储备和促进产业发展、资源优化配置中的灵魂式作用。
——鼓励企业主导和积极参与相关行业标准制定,充分发挥多元主体在老龄化社会共治中的协同效应,鼓励康养资源跨时跨地跨域融合。从物理环境、社会环境和市政服务三个维度,户外空间和建筑、交通、住房、商业消费、社会参与、尊重与社会包容、公众参与和就业、交流与信息、社区支持与卫生保健服务等多个方面,共建共治共享友好城市,实现人们以居家为主、独立自理、高度社会融入的有尊严有活力的老年生活。
要特别警惕那种流于表面的互联网创新。比如,一个养老服务企业或者地方民政局,为了说明自己在互联网服务方面的进展,强调自己90%的业务都是网上交易或者APP实现,这显然没有抓住事物本质。互联网创新,重要的不是互联网本身。如果忽视了产品和服务为本,没有公众和用户价值的创造与传递,再完美的商业模式或者政务模式也毫无价值。
(杨一帆: 西南交通大学国际老龄科学研究院
国际康养学院副院长)
原创文章
1、认知症行为预防与养老机构照护
2、新东苑:依靠长期良好的经营发展逐渐实现盈利平衡
3、红日家园改造提升传统养老院
4、爱照护的“原居安老”模式
5、万宏集团:构筑更完善养老服务体系
6、澳大利亚联实养老项目落户青浦朱家角
7、“临港国际健康城”突破传统养老模式
8、殷志刚:长护险照护当倡导独立尊严
近期活动
1、【4月9日-12日】长三角养老服务运营管理高级研修班
2、【5月中下旬】认知症照护(日本)高级研修班
认识我们
上海养老产业研究中心是上海国有资本运营研究院、上海市轻工业科技情报研究所联合发起、专注于现代养老产业研究、提供专业咨询服务的公益研究与新型智库平台。
主要以养老产业为研究方向,重点构建以包括国有资本在内的多方社会资本参与养老产业发展的可行性分析体系、数据库与案例库;积极为养老产业未来发展寻求政策支撑与创新思考;通过学术研讨、案例调研、会议活动、专家咨询、专项研究等,为各级主管部门、国资国企及广大养老产业从业机构提供专业咨询与增值服务。
请扫描右方二维码,关注“上海养老产业”公众号,了解更多行业资讯和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