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北大教授:如何读书与积累
新生们初入大学,都在读书的问题上困惑——但真正的答案主要还是要留给个人去探索。如熊十力所言:“学问是总结出来的”,所谓的“捷径”并不存在,张翔老师所能做到的,只是分享他的经历和感受,给大家提供参考。
五分眼界,五分情怀: “生活不仅仅是做好当下的日常和‘本职’,还要有几分超脱世俗的精神,做些超越当下的事情,读些情怀满满的书。”张翔老师从何兆武先生的《上学记》,赵越胜的《燃灯者》, 陆键东的《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谈到罗尔纲先生的《师门五年记》,何炳棣的《读史阅世六十年》,这些书是如何使他受到深深的触动。在这个“功利至上”思潮横行的背景下,张翔老师向我们展现了学者的眼界与情怀。
如上图
并解释道:
“闲读,就是意在消遣的阅读。闲读未尝不可读精品,例如金庸先生的小说。精读,就是对于书籍内容细致分析:比如一些经典名著。精读是略读和摘读的基础。略读,即‘观其大略’,大概了解作者要表达的意思。摘读,用于一些只有‘部分章节’需要阅读的书籍。”
“许多同学说自己在读书的时候没有观点,这是因为知识背景缺乏。真正精通了一本书,自然就能入门——在一个领域,首先需要具备一种视野,才能有判断力。”
有趣的是,“我读完了伽达默尔的著作之后,发现导读也并不是完全正确的。而且我有个很奇妙的感觉,读完这本书之后,读什么书都变得很顺畅。”精读“大部头之后,视野会变得开阔,理解力也自然相应地提高很多了。“不过,经典之所以为经典,也在于你在每一个阶段读它都会有新的感觉,不必苛求‘终极理解’,每个阶段都会有特定的体会,这是十分自然的。”张翔老师补充道。
03
答:在一些专业书籍方面是的。如果说能在整体上促进我们认识能力的书,通常是一些哲学性著作,例如福柯与卢曼的书。读起来难度会比较大,但是同学们也可以尝试一下。
(讲座由黄智杰、周雷力、贺韵锦等同学负责前期组织与邀请,张育馨同学负责撰写总结,特此致谢) 转载自|公众号:燕大元照 桑磊法考 成都夏虎律师团队【版权声明】凡本公众号注明"来源”或“转自”的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仅供大家学习参考,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利,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