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经验谈【35】|“果断女孩”的大胆求学路
黄钰昇-西南交通大学 建筑学
GPA:3.60
雅思:7.5
OFFER(截止发稿前):
阿尔托大学 MSC In Architecture (half waiver)
新加坡国立大学 MArch 2
香港大学 MArch 2
米兰理工大学 MSC In Architecture design and history
自我/Myself 01
个人性格比较随性,从小就是被野生放养的孩子。父母对我的选择一直以来干预比较少,这一点实在感激不尽。大四之前对于未来倒也没有什么明确的方向,完全自顾自地在大学探寻自我来着(笑)。
做事情比较果断,对于自己想做什么、不想做什么有比较清醒的认知。这并不是说自己没有过纠结迷茫的时候,纠结的时候也很多啊,但是一旦做出了选择,就比较少瞻前顾后,会干脆地将一件事情进行下去。
爱看live
「兴致上头的时候跟朋友一起开公众号写了好些不专业乐评,是大学值得高兴的经历。
听歌类型很杂,从70年代的classic rock到90年代的britpop再到后来的shoegaze,什么都要听。在成都上学的时候看了不少live,后来去广州参加studio去上海面授,最紧张的时候也还是要挤出时间溜出去听喜欢的乐队演出,毕竟这种机会很多时候就是now or never,要及时行乐。
这其中最喜欢成都的livehouse,好些晚上看完现场从魁星楼街出来,闻到空气中的火锅味,看到路口还围坐着三三两两吃串串的人,感到成都真是令人快乐的地方。」
喜欢北岛
青春期看了乱七八糟很多书,最喜欢北岛。这其中诗歌不谈,自认为还没有到可以评论的水平,当时对北岛写的随笔很喜欢。写旧时的北京是如何浪漫又无情, 写被迫远离故国的流浪生活,和诗人们集会,深夜喝酒跳舞,文字精准又劲道,非常有画面感。后来在成都去参加了北岛的签售会,见到本人我下了一跳,超乎想象的平和,完全想象不到内在蕴藏的情感之浓烈。觉得很感动。
实习经历/Internship 02
十一月投完米理之后开始实习。
进了上海一家很小的建筑事务所,接触各种各样类型的设计。那时候作品集当中已经做完了四个项目,本来是打算一边实习一边针对其他的学校对作品集做一些调整即可,但是机缘巧合碰到了很想要做的一个竞赛,于是头脑一热就开始了一边实习一边组队做竞赛的非常时期。
当时的一个常态是,晚上十一二点从事务所下班,跨越半个城市从杨浦区疲惫不堪地回到虹口。好多个深夜瘫坐在出租车的后座,感慨人生好难我好累,恨不得掉个头去机场一走了之,但是一回到studio,看到大家活力满满在studio边工作边跟小度快乐合唱,真的瞬间打起了精神。(大家真是活力元气宝!)
最近那些事
最近刚好处于毕业季,忙着跟同学在成都的大街小巷踩点拍毕业照,这是五年来最快乐的集体经历。希望大学可以有一个完美的收尾,然后干脆利落地迈进未来的生活。
photo credit to Yusheng Huang
喜欢的设计师/Designer 03
在rac做作品集的时候翻了很多建筑师的作品,很受触动。
先是看了一些风格强烈的建筑师作品,以瑞士建筑师velario olgiati和christian kerez为代表,觉得形式干净又有力量,很有韵味。后来又看到智利建筑师smiljan radic的作品,觉得是另一种美学范畴的典范。一些作品例如2014年蛇形画廊让人想到朗香教堂那样的粗野主义,另一些作品则有超越建筑形式的生命力,让人联想到毕加索或者卡尔维诺那样的抽象主义。这样的建筑师没有固定的手法可言,是我甚至无从下手去学习的对象,觉得很了不起。
photo credit to Smiljan radic
作品/Project 04
作品集整体的风格比较简练,没有明确的主线,只希望在相当有限的页数里准确表达五个作品所探讨的不同话题。选题上五个项目各有侧重,首先是关注都市高密度话题的集合住宅设计,接下来是侧重结构选型的火车站,探讨建筑新旧对立关系的古堡改造,然后是一个小型艺术装置设计,最后是关于校园更新的城市设计项目。
这个过程中,跟我的老师manus就建筑形式、空间氛围与表达讨论了很多,对于建筑的认知有了一次大焕新。一次印象深刻的对话是,我画了一整个page来诠释自己的建筑理念,manus一句“If the architecture itself is the presentation, then why do you have to do all these drawings to present your idea?”把我问的哑口无言。基于这种克制的表达欲,我试图将作品集做的尽可能精炼。
●project 1
作品集第一个项目在多多老师的studio里完成。是位于东京高密度住宅区的一次co-living试验,旨在探讨在当代高密度都市中年轻人理想的生存状态。具体策略上,选取空间划分的基本元素——墙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墙体的连续性变化,产生多重空间可能性。
photo credit to Yusheng Huang
●project 2
第二个项目在manus的指导下跟两位给力队友一起完成。
项目本身是一个古堡改造竞赛,要求在不破坏原有建筑主体结构的条件下,在场地中置入一个新的功能建筑。这一方案的特殊性在于新旧关系的探讨。我们思考古堡在这一场地中的意义,思考废墟的历史的意义,以及新建筑的置入对场地带来的变化。我们认为,废墟的意义在于揭示建筑被时间征服,被自然侵占的结果,是历史本身的体现。 我们希望在新置入的建筑中保留这一废墟的特点,因此将建筑的功能性削弱,取代以半室外的体验性空间。希望游客在这一漫游路径中感受废墟的历史与现在。
photo credit to Yusheng Huang
关于留学/Abroad 05
度过前四年的大学生活之后,虽然还不清楚自己究竟想要去哪里,但是有一点是确定的:不想在国内继续读研。这是因为,经过四年以后,对于大学本科的学习模式与生活方式感到过于熟悉,认为在将来无论如何也应该跳出这样一种舒适圈。因此当时觉得直接工作或者出国都是不错的选择。
基于这样的考虑,在大四上结束的寒假开始学雅思,抱着试试水的心态看看自己能不能走出国这条路。当时觉得在大四下的暑假之前如果能考过语言,那就出国,不然就去工作。准备了四五个月之后,大四下去考了一次语言,很幸运地达到了理想的分数,所以义无反顾的走向了这条道路。
申请总结
个人觉得,即便申请之前看了很多经验谈,对于出国这件事多少有了一些了解,但是真的践行起来,其实留学申请是一件反经验的事情。这么说不是否定经验的意义,而是说当你面对选择的时候,真正要衡量的是自己内心的追求。比方说在选校阶段,固然一开始大家都想奔着QStop10这样的学校走,但是在申请的过程中,随着你对于这些学校的认识渐渐加深,了解不同学校不同的教学风格与研究方向之后,也需要停下来问问自己,这真的是我想要在未来做的事情吗?多问问自己想去哪里,要过怎样的生活,这些问题透过他人的视角是无法回答的。
感谢所有帮助过我的老师:MANUS 多多 余艺 Via xinyi 灏哥 老季。
上海Studio5吵吵闹闹的大家:mengge 小可爱 jianjian 大可爱 前前 子盈 大哥 还有小度。
广州studio可爱的各位小伙伴,有机会再去吃牛杂。
最后,可爱的爸爸妈妈。
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