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开始启用备用金 | 财务自由实证 #38

也谈钱 也谈钱 2022-08-24
普通人通过工资理财也能实现财务自由,这是这些年我一直在践行的理念。从最初懵懵懂懂到 2017 年制定具体的财务计划,再到如今渐渐靠近终点,已经走了五六年。

为了能够更加透明、中立地实证普通人财务自由的可能性,从 2019 年开始我决定公开自己的财务进度,成为这个系列内容「财务自由实证」。

不追求大富大贵,但求能够不再纠结生计这些琐碎问题,在重大选择面前获得更多的人生选项,不再瞻前顾后。

有兴趣参考这个实证的朋友建议先看看之前的引导篇,制定自己的财务自由计划一起财务自由。以往的干货精华也都有汇总 👇

我给自己定下的目标是 30 岁前积累到 家庭年度开支的 10 倍,作为创造被动收入的本金。依靠这些本金实现长期 10+% 的年化投资收益就可以实现财务自由,不再依赖上班工资生活,有底气去选择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儿。

(我的具体目标数字是 500 万,但这个数字大家没必要参考,还是要以自己的生活开销为准)

财务自由路上一些重要节点:

  • 2017 年,计划正式开始,同年获得家人的认可和支持;

  • 2018 年,A 股熊市大跌,出现“钻石坑”机会;

  • 2019 年,开始财务自由公开实证(就是现在大家看到的这个系列);

  • 2020 年,新冠股灾,自由之路上的又一个关键机会;

  • 2021 年,自由目标基本达成,开始向新的节奏过渡;

  • 2022 年,遭遇自由后的第一次账户大幅回撤,但也是港股 6 年后、A 股 3.5 年后的又一次钻石坑,期待后续……

实证账户更新

从这个月开始我把自由实证的收益率参考曲线从原来的「沪深 300」改成了现在的「偏股混合基金」。因为偏股混合基金指数所代表的基金经理们的平均收益更符合我们普通人投资躺赚、“把专业的事儿交给专业的人”这个理念(具体说明大伙可以参考这两篇为什么选择偏股混合基金指数如何以 ta 为基准投资

注:记账工具为有知有行,每次都有小伙伴问。

为了跟踪财务自由状态的可持续情况从第 30 期开始我琢磨出了一个新的工具——同时跟踪「累积家庭开支」和「累积被动收入(投资收益)」曲线。关注两条线的趋势变化,如果投资收益曲线长期趋势在家庭开支上方,就说明这个状态是可持续的 ↓ 这是最新记录

财务自由的投资和被动收入虽然看起来性感,但「因上努力,果上随缘」,本金和收益只是自由路上的「果」,主业努力多赚钱、理性消费少挥霍,以此积累本金,再加上不被短期涨跌干扰、坚持投资才是背后的「因」

投资复利只是我们获得被动收入的方式,而不是致富的秘密。

在财务自由实证的最初两年,我写得最多的也不是如何投资,而是如何少在投资上花时间,好能多花时间关注主业,同时理性控制开销,尽快攒钱。

假如有 10 万本金,就算投资翻倍也才赚了 10 万。而投资翻倍极其困难,巴菲特的年化收益也才 20%。相比之下,在职场上努力提升,让收入再增加 10 万则要靠谱得多。

对财务自由而言,投资做到 80 分足矣,剩下的精力还是应该关注赚钱和省钱。

开始启用备用金

去年年底我给大伙分享过一个财务自由提取投资收益作为被动收入的思路

当市场下跌、进入低估区间时,不再变现投资,而是通过备用金支付生活。等到市场回暖、重回高估区间再将部分投资变现补足当初支取的备用金,通过削峰填谷降低波动,或者实现更高的收益率。

按照计划,最近这几个月我们已经启用备用金了,避免在低估位置上消耗投资本金。而工作上的收入、当前投资获得的分红我们会全部用来投资,为积累下一轮行情的本金。

……

今天我看到一份关于公募基金的统计数据 👇

因为今年行情不好,开始买债券基金和更加分散的 fof 基金的人在明显变多,而偏股基金的比例正在逐渐下降。

但如今这个位置,我还是更愿意把全部的本金都放进“没人要”的偏股基金中,就像之前和大伙说的 👇

即使按照 2015 年那种全面泡沫的情况(当时有知有行全市场温度计达到 90 度以上,相比之下 2021 年其实只到了 50 度左右),偏股基金后来整体跌幅大约是 40% 左右。

现在市场已经跌了 30%,换言之,就算按照 2015 年那种跌幅来算,往下也就是 15% 左右的下跌空间了。

但如果钻石坑之后再来一轮行情,偏股基金的涨幅往往会到 100% 以上(2012~2015 年偏股基金累积上涨越 190%,2019~2021 累积上涨越 150%)

以这个角度来思考,现在这个位置选择偏股基金是在用可能 15% 的亏损换取将来 100% 的回报,风险收益比很划算。如果这是一笔 3~5 年内都不会用到的钱,我还是更愿意选择偏股基金。

……

我平时写的每篇也太都会看,后来写到这篇「还有多久能重回新高」时,我问她,写得够清楚不,能不能看明白?

她说:

写得很清楚,看完很伤心 🥲(因为看到数据显示,重回新高也有可能要三四年的时间,要放低预期)

但随后她问了一个问题,“现在市场跌得这么惨,感觉好像投资都没法继续了。但如果我们从上一个钻石坑到现在这个钻石坑,其实基金的整体年化收益还是有 10% 以上的吧?”

我给她列了这个数据——上一轮钻石坑是在 2018 年年底,后来 2019 年偏股基金指数上涨了 45.7% ,2020 年上涨了 51.6%,2021 年上涨了 4.01%。今年虽然市场大跌,三年半后再一次跌进钻石坑,最大跌幅达到 28%。

算下来,这一轮牛熊的偏股基金的年化收益率是 15.5%,依然高于我们 10% 的投资目标。(这里需要说明一下,这个数据和我在上个月的文章中分享的数据有一定偏差。这次的数据来源是“中证偏股型基金指数”,代码 930950,比之前天天基金统计的平均收益数字更可靠,以后我会以这个为准)

随后也太说了个很矛盾的感受:

  • 理性上,我们知道即便是市场大跌,过去这些年投资依然实现了很好的收益;

  • 但感性上,真的进入熊市,看到市场大幅下跌,还是不免去顾虑,担心投资还能不能行……

“看来很多东西还是要亲身经历一次才能彻底理解”。

再次想起 E 大的一篇微博,聊「有效经历」,感觉特别有共鸣,作为这期实证的结尾分享给大家 👇

我们需要经历在牛市中买基金、“看好未来”,最终却不得不在熊市中向下调整预期。也需要经历熊市中人们纷纷预测这次不一样、底层逻辑变了,最终再一次看到市场从底部绝地反击……

自由路上,我们的信心不仅仅来自于看了多少历史数据,读过多少本投资书籍,更来自这一次次有效经历,从中反思,迭代自己。

风险提示: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只是我个人投资中的观察和思考。大伙参考为主,投资最终还是要独立决策,毕竟我也可能是错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