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怎么办?|财务自由实证 #58

也谈钱 也谈钱
2024-11-01
直接说最多小伙伴关心的 1 月资产变动吧  确实惨烈,19 年开始记录,24 年 1 月过后,持续 5 年的投资终于总收益也为负了。

这周我们刚好聊过一个数据——正负收益出现顺序对真实收益的影响——很多人觉得,刚开始投资市场就大涨是幸运。但其实恰恰相反,对于持续投入的投资者来说,市场先涨、后跌反而是最难的。

实证数据就是如此,虽然收益率依然是正数,但真实收益已经负了。

那么,怎么办?

1、首先最重要的,还是“活下去”。那些杀不死我们的,会让我们更强大。

投资也是如此,市场先涨后跌是最难的情况。但只要能活到市场先跌后涨的那一天,最不利的情况反而就会变成最好的局面。

所以定投有一个现象,什么时候开始都差不多,但什么时候看收益,会差很多。时间本身也是抵御风险的手段。

追求投资收益,和为收益不达预期做好准备,都很重要。

这两年我格外理解了「投资要用闲钱」,我发现这句话的意思并非只是要长期投资,更重要的是一种生活哲学——不要把幸福的希望,「多过」寄托在自己不能控制的事情上,这会带来更多的痛苦。

什么才叫闲钱?哪怕没有这笔钱,你也能过好现在的生活,也能实现眼前的(部分)目标;你不会总眼巴巴地想着,等这笔钱涨了我要干啥干啥;甚至这笔钱就算给了你,你也不知道怎么花的钱,才是真正的闲钱。

用这样的心态去投资,短期波动才不会伤害我们。我们才会更积极对面生活,而不是用「等我投资赚了钱,我就……」来逃避问题(然后一看账户更加痛苦了)。反过来,我们越是积极地面对当下的问题,闲钱才会越多。

有位伙伴从不喜欢的公司离职了,给我分享了一段感受:

以前在工作上被磋磨,再一看投资亏了、一两年白干,更火冒三丈。

现在离职了,开始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儿。行情还是那么差,但感受却好得多。

改善投资体验,靠的不只是投资本身。当下最值得做的,也许就是从投资中抽离出来,好好面对生活。

2、关注资产配置,敬畏市场。

记得几年前大家在判断市场顶底时常说「底是相对明确的,但顶很难判断」。但感觉最近也被颠覆了,突然发现其实我们对「底」的判断,误差也挺大的。

前两天刚刷到一位私募经理的雪球「不敢喊珍惜了,喊一次,垮一次,貌似有人盯着我。。」

想起连续读了两遍的《机构投资的创新之路》。不同于很多美国投资者只强调指数基金,大卫·斯文森也明确表达在低效市场主动管理的价值。但他也强调说,这种主动管理,主要是基于证券选择、而非择时。

很多小伙伴现在后悔当初没止盈,但这可能根本就做不到。对于止盈的执念,其实来自我们对账户大幅波动的恐惧。面对这个问题,有更可靠的方式:

  1. 关注资产配置,注重多元化,注重均衡分散;

  2. 在相对低效的市场关注主动管理,选择靠谱的主理人。在相对高效的市场则选择指数投资;

  3. 放弃择时,但坚持做再平衡,持续把上涨的资产再平衡到下跌的资产中(前提是 1 和 2 已经做好了);

在个人投资层面(这里不考虑主理人如何操作),我也渐渐开始认同这个做法。选择靠谱的主理人,然后把逃顶、抄底这件事儿彻底放下,做好资产配置、坚持再平衡、同时管理好自己的预期

剩下的,就交给时间吧。


实证账户更新

被动收入观察 👇 从投资中获得的「累计被动收入」目前还在「累计日常开销」曲线的下方,耐心等待回归(实惨了……)

注:这张图的思路来自第 30 期实证。家庭开支曲线里,我没有算买房首付、一次性税费和部分硬装的钱。剩下大家能想到、想不到的,房贷月供、家具、家电、旅行、保险、医疗什么的,每一笔都算进去了。

……

最后例行提醒大伙,财务自由的投资和被动收入虽然看起来性感,但「因上努力,果上随缘」。本金和收益只是自由路上的「果」,主业努力多赚钱、理性消费少挥霍,以此积累本金,再加上不被短期涨跌干扰、坚持投资才是背后的「因」

投资复利只是我们获得被动收入的方式,而不是致富的秘密。

在财务自由实证的最初两年,我写得最多的也不是如何投资,而是如何少在投资上花时间,好能多花时间关注主业,同时理性控制开销,尽快攒钱。

假如有 10 万本金,就算投资翻倍也才赚了 10 万。而投资翻倍极其困难,巴菲特的年化收益也才 20%。相比之下,在职场上努力提升,让收入再增加 10 万则要靠谱得多。

对财务自由而言,“钱生钱”做到 80 分足矣,剩下的精力还是应该关注赚钱和省钱这些“人生钱"。

关于这份实证

普通人通过工资理财也能实现财务自由,这是这些年我一直在践行的理念。从最初懵懵懂懂到 2017 年制定具体的财务计划,再到如今渐渐靠近终点,已经走了五六年。

为了能够更加透明、中立地实证普通人财务自由的可能性,从 2019 年开始我决定公开自己的财务进度,成为这个系列内容「财务自由实证」。

不追求大富大贵,但求能够不再纠结生计这些琐碎问题,在重大选择面前获得更多的人生选项,不再瞻前顾后。

有兴趣参考这个实证的朋友建议先看看之前的引导篇,制定自己的财务自由计划一起财务自由。以往的干货精华也都有汇总 👇

我给自己定下的目标是 30 岁前积累到 预计家庭年度开支的 10 倍(但后来发现钱不需要那么多,开销变少,本金变成了 20 倍),作为创造被动收入的本金。依靠这些本金实现长期 10+% 的年化投资收益就可以实现财务自由,不再依赖上班工资生活,有底气去选择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儿。

(我的具体目标数字是 500 万,但这个数字大家没必要参考,还是要以自己的生活开销为准)

财务自由路上一些重要节点:

  • 2017 年,计划正式开始,同年获得家人的认可和支持;

  • 2018 年,A 股熊市大跌,出现“钻石坑”机会;

  • 2019 年,开始财务自由公开实证(就是现在大家看到的这个系列);

  • 2020 年,新冠股灾,自由之路上的又一个关键机会;

  • 2021 年,自由目标基本达成,开始向新的节奏过渡;

  • 2022 年,遭遇自由后的第一次账户大幅回撤,但也是港股 6 年后、A 股 3.5 年后的又一次钻石坑,期待后续……

  • 也是同年,我搬去二线过想要的生活了买房钱从计划中扣除(自住房我会看作消费而不是资产)

慢慢播种,等待市场回归~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也谈钱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