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偶像工业 | 新媒体前沿20

Athena 胡师姐新闻传播考研指南 2019-04-29

北大胡师姐

北大新传院研究生

专业从事新传考研辅导6年

带出百余名学员成功考上北大等名校

沪江CCtalk年度TOP10名师

胡师姐19新传考研QQ群


继创造101、偶像练习生、明日之子等真人秀节目播出之后,粉丝经济、亚文化群体等热词也逐渐被人们所提及,而当今的偶像工业,尤其是在落地中国后,则用更直接的方式(产业资本直接通过媒介内容制造全民性的事件,将事件本身扩散到日常领域),让这个话题似乎无处不在。偶像工业作为新媒体的前沿,也与“文化工业”、“景观世界”等核心考点有着重要的联系,是不可忽略的热点之一。


何为偶像工业?


“选秀节目、真人秀节目都是一种偶像工业,偶像工业就是文化工业。文化工业最初是用以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下大众文化的商品化及标准化,法兰克福学派学者阿多诺称文化工业是从上向下“有意识地结合其消费者”。在偶像工业中,偶像成了一种娱乐产业流水线上的商品,商品价值大于偶像精神本身,偶像商品利用受众的喜爱完成买卖跳跃。”深度 | “创造101”终极复盘:偶像工业下的粉丝经济(点击链接可再次复盘)之前胡师姐团队也写过相关的深度文章,而本篇文章试图从不同的角度切入来剖析偶像工业的现象,大家可以一并阅读整合知识,互通有无。


粉丝经济与情感投射


“ 粉丝经济 ”是通过提升用户黏度来优化口碑营销实效以获取经济收益与社会效益的信任代理形态与经济运作方式。“粉丝经济”是相对于 “用户经济”而言的。在用户经济阶段,产品营销全靠企业自身完成,用户则是理性消费。整个过程中,企业与用户各取所需。进入“粉丝经济”阶段,用户参与企业品牌传播,变成优质的目标消费者。因粉丝对品牌注入了情感成分,忠诚度非常高。整体而言,未来商业已经不再是用户经济模式,而是 “粉丝经济”模式。



互联网的发展,也让营销发生了本质上的变化,基于情感关联的粉丝营销,成为备受追捧的新型方式。偶像工业催生 “粉丝经济”,粉丝们有可能将其所具有的创造力、生产力和消费力演绎得淋漓尽致。今天的企业间竞争,不仅仅是产品和渠道之间的竞争,更是资源整合的竞争,是终端消费者的竞争,但归根结底,依旧是人的竞争、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竞争。


灵韵消逝的文化工业


文化工业是德国法兰克福学派的学者西奥多·阿多诺及马克斯·霍克海姆等人提出的概念,用以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下大众文化的商品化及标准化。但这种偶像流水线式的生产培育、割裂式合约也为未来发展埋下隐患。


“它是一种人在参悟事物时获得的一种时空交织的体验,就好比人在“夏日午后休息,对着天尽头的山峦或头顶上播撒树阴的枝条凝神追思,直至这个凝思的时刻与之所关照的事物的物象融为一体——这就可谓吸纳了山峦或树枝的灵光。”

 

——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


人们在偶像身上看到了某种常人无法企及的灵光,对偶像的喜爱往往混合着欣赏、倾慕、佩服等感情,双方也处在“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距离上。但在这样一个机械复制文化工业时代,偶像通过标准流程复制成了一种细分领域的职业和流水线产物,通过靠兜售自身吸引力为生,也顺便贩卖从自身衍生出来的人生幻想。他们身上的灵光正在逝去,偶像成了粉丝经济链条中的一环。独特性和永久性不再重要,复制品中的暂时性和可重复性占了上风。

 

在日本,几乎变成了一个被偶像占据的梦之国,演艺界正是人数众多的“偶像战国时代”。2014 年东京偶像节上,就有138组偶像团体参与表演,还不包括各地大大小小的诸多地下、半地下偶像。在唱功,演技等方面都技不如人的偶像们之所以能够大受欢迎,靠的是贩卖幻像和爱。男团女团的偶像们在唱歌时并不是歌手,在跳舞时也并不是舞者,他们仍然是偶像。哪怕明明可以单飞,他(她)们依然会选择了女团这条路,就因为这条路更加可行,只要你按部就班就可以创造现金流。


所以,今时今日的偶像和明星有着本质区别,同时也区别于传统社会中的那种无声偶像。偶像提供的是自己的成长故事、人设、价值观等,是一种身份代表的集合体,而她们自身的专业能力虽是必要的,但往往也要通过这个集合体才能达到效果。



《创造101》的女孩们个个能歌善舞,用流行的话说就是“业务能力强”,但舞台上的一切都是被设计好的,每一个令人着迷的动作都是为了吸引人而制造出来的。这种文化工业具有伪个性主义特征,"个性化"是它倾销文化商品的典型伎俩,大众常常被款待得像主人一样,似乎它的产品只为某一个人生产。且总是给文化商品打上天才的独创性和独特个性的迷人光辉,以掩饰其情感与形式的标准化、格式化以及风格的千篇一律性。


但是,艺术生产的工厂化、工艺化或制作化,因此可量身定做、机械复制、批量生产,艺术不再是马克思所说的"自由的精神生产"。它不断地供应文化快感和幸福承诺,用伪审美假升华遮蔽人性压抑的真实,无限期地延长支付它开出的快乐支票。艺术从精神领域蜕化成只具使用价值的器物,被剥夺了本应具有的任何反抗和批判功能。


这种偶像工业利用拜物教使文化商品笼罩上一层厚厚的偶像光晕,凭借偶像化这一有效手段,在文化商品的交换过程中达到最大限度的价值增值。使工具理性凌驾于价值理性,使用价值臣服于交换价值。


偶像养成的力量:亚文化群体


互联网产品的推出首先要挖掘用户痛点,这就是为了找到有相同属性的人群,打上标签;敏捷开发快速上线,是为了快速把同一类人聚集起来;培养用户习惯、加强用户体验,就是为了让用户在属性里越陷越深,偶像的打造也是如此。


在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90后、00后,更愿意通过社交媒体上的同好或者价值认同来形成新的社交行动,并且开始主导我们的社交认知。同时,偶像团体之间的区隔相对于早期也做了极为多元的分化,有符合不同社群自我的人格代表,也有满足不同群体需求的人格化客体,这使得内容制造的包容性和展示的张力可以涵盖大部分人群。


偶像工业的核心故事之一,是让人相信,大部分参赛选手是为了自己的信仰和梦想而坚持走到了今天一个童话的现实版由此诞生了。与此同时,我们也正在被偶像工业通过大数据进行整合,并精准投喂。丰富的偶像制造让很多人以一种假想的共同身份进行参与。



具体而言,不管是像孟美岐和吴宣仪这样标准化偶像生产中的“合格产品”(接受了规范的音乐和舞蹈教育,拥有自身实力积累的成长故事,以及合理的公共应对和卓越的表情管理),还是如王菊、杨超越这样的给人意料之外惊喜的“别样存在”。无论是主流文化,还是少数亚文化,都能从中寻求到一种自我投射和欣赏需求。


这些粉丝群体通过语群来进行身份认同,集资、自发控制评论以及自主宣传,并且出于交互目的对日常用语进行再创作。例如今年 6 月,中国社交媒体上以“菊”字进行文本再创作的流行正是源自于此。


粉丝群体形成了社会性的组织,对亚文化领域的信息进行筛选和再创作,包括对偶像的再创作或自主创作等。产生了如同 Angela McRobbie 在《女性主义和青年文化》中提到的亚文化内的信息交换。


受众参与创作的“景观世界”


“景观世界不仅提供生活方式与价值观,还集中展现了我们需求的自我想象。”


《创造 101》及其他选秀节目改变了传统的完全由媒介作为信息和内容包办人来编排和制造内容,从而主导受众需求的公共领域内容生产,如今已经变成了受众参与内容制造,实现“作者—观众”到“观众—作者”的权力倒置。


法国思想家、导演居伊德Guy Debord 把这种想象叫做“景观”,大众传媒从集中的信息包办和侵占,转向了开始制造现实。这个现实参与以媒介为中心进行阐发,但由观众亲手搭建。


技术的延展:偶像工业的助燃剂


不论是十多年前“超级女声”时代略显繁琐的短信投票,还是如今我们似乎就站在台前“Pick”,技术的延展无疑让我们作为观看者的视角变得更加多元。在技术的帮助下,人的视觉能力从视觉入口转向了视觉出口,此时的视觉占有类似于一种想象中的“触觉”,它暗示着需求客体的触手可及。



同时,这也是数字媒介的变化方式。作为产业资本的腾讯(《创造101》的投资方)不会使用传统的电视台,通过内容堆叠来进行扩散,也不会像大多数自媒体那样,通过展示和贩卖自身来输出价值观与生活方式。正如Paul Virilio 所认为的那样,技术对人的时间整合,实际上抹杀了人的现实存在,我们只是在不同的时间编排或展示场合上,进行短暂的“滞留”。数字媒介会多层次地将偶像故事送往日常的诸多层面,并令不同社群形成同样的参与欲望,从本质上商品化人的“网络时间”,通过内容抢夺用户时间。


男女权力倒置:偶像工业中的男性形象与女性主义


前几日,人民日报等官媒对“娘炮”、“娘文化”展开了一系列评论。 随着消费主义将男色变成消费品,造成了原有的消费审美在一大部分男性群体中开始脱节。换句话说,在父权社会中,男性隐性特权中的“反身体政治”与由消费话语制造的“男性形象”之间发生了冲突。



通过平等的身体审视,“男色”时代的消费看似已经成为女权进步和两性公平的关键之一。当代著名的女性主义电影理论家、导演、制片人劳拉·穆尔维在她著名的论文《视觉快感与叙事电影》中认为,男性观众通过两种方式来获得对女性凝视的快感。一种是认同电影中的男性角色,通过男性角色的目光,来满足力比多的投注;另外一种是作为电影院里的观众,通过认同摄像机直接将欲望的目光投射到女性角色身上。通过凝视电影中的女性角色就成为了男性观众的欲望对象。

 

因此,对于女性主义来说,批判“男性凝视”是一大任务,而建立对于男性的凝视也是反抗的重点。如果能够重建一种观看方式就意味着拥有了话语权,发出自己的声音,拥有自己的影响力和主体地位。


对偶像工业的再思考


在偶像工业中,我们原本就知道,产业资本从始至终都在从中作梗(从投票到赛程阶段),那么,在确定偶像出道的阵容后,到底是观众对于资本的胜利,还是观众的反抗欲望被资本重新典范化了呢?


偶像工业带来的无疑是积极的消费品,但在偶像们满足了我们的自我投射和欲望缺位之后,该如何继续在压抑的现实中反抗并保卫自我,不陷入社会规制制造的焦虑;如何在公共领域把一些少数者的声音置入议程;如何打造优质偶像,打破“偶像养成”困局,准建立一套规范的艺人培训体系,树立行业标更遑论行业标准;如何整合行业资源,构建国产偶像工业体系,打破国内经纪公司间的壁垒,激活中国偶像的“造血”系统……这些或许是我们在资本驱动狂欢之后需要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公众号:NewMediaLab;行业聚焦|蔡徐坤C位出道,偶像工业时代真的来了吗? 新媒体重点实验室


公众号:影视前哨;独家策划 | “偶像”背后的政治经济学:这些风口节目的价值,早已跳出“流量”之外 韩思琪


公众号:文创资讯;北影上戏已无人可签,偶像工业的未来在哪里? ——艾漫数据“偶像艺人出道与养成”主题论坛综述 艾曼数据 


公众号:Tmagazine;偶像工业里,是你 Pick 了偶像还是他们 Pick 了你 TChina 


公众号:alph恍然大悟说道;工业社会中的偶像和人生 | 5、6月读书 小沈


大家有任何问题,可在文后留言区留言,胡师姐为你解答。


推荐阅读


  1. 考研报名拉开序幕,网上报名再生变,你准备好了吗?
  2. 两级传播 | 新传理论16

  3. 什么是新闻事实查验,未来有何趋势? | 18南京大学新传专硕真题解析21

  4. #Metoo | 新媒体前沿19

  5. 知沟假说 | 新传理论15


【注意啦】


最近,同学们如果升级到最新版的微信,会发现订阅号大变样啦!想第一时间看到我们的文章,千万别忘记“星标”胡师姐新闻传播考研指南哦。


只需四步:①点击左上角的“三个点” → ②点击查看公众号 → ③再点击“三个点” → ④选择星标,分分钟get!



【星标后怎么找】


只需两步:①点击右上角三条横线就可以看到星标的【胡师姐新闻传播考研指南】啦 → ②点进去查看我们最新的文章吧!

以梦为马,陪你一路成长

不失初心,不忘初衷

北大胡师姐新闻传播考研

微信号 : Miss_MJC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