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征文选登 | 我的9年工作生涯

海洋 高校人才网V 2019-07-10

大家好,高校人才网第三届“职场江湖,调味要足”有奖征文活动已经陆续收到不少热心关注者的投稿,我们将陆续发布一些投稿作品,让我们与作者一同感受职场路上的喜怒哀乐,点点滴滴吧…….

(目前火热收稿中~~职场/求职/考编/求学路上有感而发?那就赶紧投稿吧!投稿邮箱:web@gaoxiaojob.com



我的9年工作生涯

文 / 海洋

作者:中共党员,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于2010年,9年间就职于企业、乡镇基层与省会城市的多层级职能部门,至今仍在前行。


许多年以后,再次回想2006年的那个夏天,依然心潮澎湃,思绪良多……

理想和现实,差别很大

我是2010年毕业,国内某211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本科。2010年,怀揣着创建国内一流水平企业的愿景,我在大四毕业季提前与国内某大型食品生产企业签订了三方协议,美名为“某公司高级研发院研发员”,工作地点在上海。

所言“美名”并无诋毁老东家的意思,确实是工作本身与研发八竿子打不着。最初理解的食品企业研发可能会有一堆仪器,分析不同食品类别的成分,了解不同操作工艺对于产品特质的影响,我甚至没有卖掉《生物化学》《食品生物学》就为了能方便工作时查阅。实际与想象总有差别,我们的实验室没有显微镜、色谱仪,甚至没有滴定管,有的是烤箱、压面机、和面机和一些拌料用的零碎什物。工作就更“可爱”了,研发薯饼并不用分析不同精度面粉的配比和温度对面饼的影响,而是直接直接找到印尼、韩国或者国内成熟厂家的技术顾问,带来一堆神神秘秘的标上序号的原料,给定了原料配比和烘烤温度设置,直接就出来薯饼了。想要创新?可以的,在薯饼形状和口味上创新吧。人家是方形圆形的,我们就搞马蹄形,已经有了番茄味,我们就来配比芥末味,新品自然就出来了。干过一段时间,我发现我们这些研发员最主要的工作是试吃香精口味,感觉在回到了大学的食品感官课。

做研发期间,虽然专业上没有精进,但也收获良多,人生第一次有了房价的概念,在上海时住的集体宿舍,一间3室一厅,7000月租6人均摊,看着5000左右的薪水,很羡慕那些包租公包租婆。


窗口窗口,并不是洪水猛兽

后来,因为工作环境调整、同一批同事相继跳槽,加上父母亲的训导,第一次有了考公务员的念头。当时没有报班,没有网课,没有什么报考岗位指导(实际也不需要,小众专业有的报名就不错了),糊里糊涂的就报了老家县城的食品药品监管局,糊里糊涂进面试,糊里糊涂就进了体制内。

参加全省主题宣传日活动▲

刚考上的感觉别提多兴奋了,特别是穿上制服的时候,有种说不出的激动。我记得第一个岗位在窗口大厅,负责受理饭店和药店经营许可的申报材料。被我顶岗的老同志只给了我两部餐饮与药店许可发条,拿了基本刚受理的申报材料,留下一句“有啥问题随时联系他”,就一溜烟的回到局里,好像窗口一刻也不想多留。我后来才知道,在所有工作当中,大家最不愿意去的就是窗口工作,熬人、时间不自由、管得严。不过我倒是初生牛犊没觉得窗口有多不舒服,毕竟一个刚上班的年轻人一般不会跟群众吵架,也不敢离岗或上班玩电脑游戏。

在窗口做了一段时间后,觉得每一次群众来咨询,我都要从头到尾给群众解释一下需要准备的材料,就想着能不能找一个标准的文本,给群众搞一个白话解释文本。比如彩印服务许可时,要提供法定代表人的身份证件与供货商的资质证件,我觉得有点专业,就将“法定代表人”标注为“老板”,将“供货商”标注为“上家”,还用本地土话改了一些其他的专业表述,然后彩色打印出来张贴在窗口前。由于常常有群众在非上班时间打电话咨询,我索性也留下了自己的手机号码。我没有想到,就是这个小小的改动,带了不小的变化。一方面,他们能够看懂这些专业材料了,用手机拍照,回家就能照着这些白话准备,遗漏会少很多。另一方面,他们留下了我的手机号码,下班时会“很不客气”的拍下图片彩信发给我看是否合理,这样以前需要跑个3趟、4趟,现在基本跑个2趟也能办好,群众来办事的感受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在窗口期间,冷门的食药监窗口连续获得了5次月度明星,和当年度的年度服务明星,也算是个小成绩。

在窗口工作期间,难免遇到特别难缠的群众,有喝了酒的,有不识字的,有给你在材料里塞钱的,如何相处总是学问,收钱是不存在的,在浓厚的县城人情社会中,坚守道理不难,让群众满意却不容易。我也想不了那么多,也没有学过厚黑,就只能坚持底线、真心办事了。后来也慢慢学会了些言语上的技巧,从群众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比如不收礼不说“根据规定我不能收”,而说“你们做生意很难了,我办事是应该的”,对方的接受度会高了很多。慢慢的,周边对我的评价越来越好,而好评价激励我更加努力,这种良性循环慢慢给自己打开了一扇天地。


不会的东西,慢慢来

我在窗口仅工作了一年,等到第二年招录新人的时候,我便回到了局机关。因为在窗口表现的不错,组织安排我在办公室工作,主要负责一些文字材料,非中文专业的我写起材料来比较吃力,本来想推辞,但是被大家的氛围推着走,就仗着年轻接下来了。

实际写材料的难度可想而知,绝非拼拼凑凑。我经常为一篇小材料琢磨到凌晨2、3点,为了眼睛不疼,我在家也特意买了打印机打印出来逐字审核。所以说虽然写出来的材料立意和资质一般,但也基本没有出过大的错讹,这个活也就一直这样干了下去。慢慢到后来,看政府的工作报告,能看出来点门道,渐渐写自己的工作总结有了写逻辑和框架。再到后来,机关党委与主要负责人的年度述职述廉报告、单位的年度总结报告、县委政府需要的专项督查反馈报告也基本安排我来写,竟然逐渐成长了单位的笔杆子,这也确实是我始料未及的。

打开邮箱,全是投稿的信息▲

在2014年全国县一级市场机构改革中,多局合并为综合的市场监管部门,领导安排我到市场监管所挂职副所长,算是职业生涯的一个比较好的台阶。在副所长任上,突然有了很多新的业务,以前仅仅接触食品药品监管方面,现在却要对辖区内的工商质监业务也全面的涉及。不过好在以前写了挺多的综合性文章,不会的业务,一步一步学呗。从最基础的法律法规,到一些部门规章,再常常跟所里的老同志请教,自己的业务上算是后来居上,也带头办了所一级的大案,大家对于一些案件和监管内容拿不准的,慢慢习惯来咨询我。

就这样,我渐渐成了所里的办案能手,赢得了所里面老同志的认可。大家的称呼也从开始的小同志变为了“所长”,算是对我的一种鼓励。


生活总有变化,但激情不灭

我本来以为会在单位一直工作下去,过几年可能会到乡镇所担任所里正职所长,不过想法总是坳不过变化。随着结婚生子,宝宝出生,越来有一种急迫感,想为孩子去争取一些更好的教育和医疗资源,这或许是一厢情愿,但又如此真实。多年未考试的我抱起书本开始准备省会城市的公务员考试,但是所里业务较多,加上禁止在职参加国考、县里对在职考在职有限制等政策影响,更多有自己水平也确实有限,最终没有考上公务员,考录到了省会城市的一事业单位。

突然间,我好像面临人生的重大选择。事业单位去不去?放弃现在的职位是否合算?那段时间总是思考却得不到任何准确的答案。也不清楚为什么,最后是有点决绝、不顾劝阻选择放弃现有的职位,去省城的事业单位工作。在跟局长辞别时,我一生都记得局长跟我说的“很可惜,培养计划结束了”,还让我以后不要放弃学习,至今想来,既然感慨万千。

来到省城以后,工作上单调了很多,没有了搞市场监管工作那么忙,也没有自己带队去搞专项检查的那种热闹。城市更大,但却更加安静,这种感觉尤其奇妙。不过我是个不安分的人,在沉寂了一段时间后,我也开始进行新的征程,我参加了市里面搞得志愿者活动,成为了省里的行风监督专员,正在努力修一个二学位,也在着手准备法律资格考试,一直不放弃寻找生活别样的精彩。

被聘为省卫健委行风监督专员▲

后记

回到开头的那个话题,2006年的夏天,高考成绩出来后,虽不理想但是到了一本线,我在补录专业中看到了某211大学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心想“民以食为天”,就报这个。而这一落笔,就决定了毕业至今9年多的生涯,也影响了人这一生的走向。

如果问我对那个夏天的选择是否后悔,我的答案是明确的,我不后悔!不过如果回到那个夏天,我却可能矛盾,可能会重新选择。那么问题来了,各位看官呢,你们对这些年的人生后悔吗?如果回到那个夏天,你们又将会作何选择?


END

原创 /  海洋(笔名)  |  编辑:高校人才网编辑部

(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即可查看原文链接。

高校人才网2019年7月点击↓↓内容标题即可查看

   热门资讯   

1.毕业生找工作,有这5个网站就够了!!

2.有民办高校不敢让老师外出开会,称避免人才被挖走

3.收入低、学术要求高……部分高校师资博士后陷困境

4.大数据告诉你:全国Top10高校毕业生都被哪座城市抢走了

5.超详细的(考编)上岸经验贴,给你力量!


   热议话题   

1.【交流贴】在高校工作的你,实际收入是多少?

2.硕士生遭遇求职困境,面对“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处境,该何去何从?

3.两办叫停“竞价挖人”以缓解中西部人才流失现状,你怎么看?

   征文选登   

1.英语翻译硕士初涉职场的这一年

2.高知不若吾自知,三番“入仕”话君知

3.也曾仗剑闯天涯,身心俱疲归南

4.《回忆吉隆坡之夏》- 记2018年秋赴博特拉大学交换之旅

5.阳光静处芬芳——我与徐开高的故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