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用K+为钠电正极层状材料“撑”起一片天

Energist 能源学人 2021-12-23
第一作者:Yuesheng Wang, Zimin Feng, Peixin Cui, Wen Zhu
通讯作者:Yuesheng Wang,Lin Gu,Yan Wang,Karim Zaghib
通讯单位:加拿大交通运输电气化和储能卓越中心(CETEES),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三星研究院美国先进材料实验室

由于缺少能够同时满足大容量和长循环寿命的正极材料,钠离子电池仍迟迟无法实现商业化。在诸多具有潜力的正极材料中,层状金属氧化物具有较高容量、较好的倍率性能以及较低的合成、加工成本等独特的优势。通常来说,钠离子层状金属氧化物可以被归类为P2和O3两种结构。其中P2结构的正极材料在脱钠过程中,当Na的含量低于约33%,就会发生从P2相到O2相的破坏性转变,而这一转变通常会导致材料失效。这似乎意味着对于P2型正极材料来说,要脱出更多的钠增加容量就得破坏结构从而导致容量衰减,即大容量与长循环不可兼得。

【工作简介】
近日,加拿大交通电气化和储能卓越中心的Yuesheng Wang等人把K+引入碱金属层作为“梁柱”合成了具有正交结构的P2型K0.4[Ni0.2Mn0.8]O2 正极材料。K+的加入有效推迟了P2-O3转变的发生,当碱金属总化学计量数接近0.1时(Na+几乎完全脱出)才发生P2-O3相变,既提高了能量密度也保持了结构的稳定性。该材料在0.1C倍率下的可逆容量为194 mAh/g,1C倍率下容量保持率为84%,并且在1C下循环500圈容量保持率可高达86%。在文章中作者把XAS、ICP表征相手法结合通过计算转移电荷数论证了K+的引入没有导致充放电过程中没有阴离子贡献容量,并且通过原位XRD、STEM等表征以及DFT等理论计算深刻揭示了K+的作用机制。该文章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Yuesheng Wang、Zimin Feng、Peixin Cui、Wen Zhu为共同一作。

【研究思路】
要实现优异的结构稳定性,需要保证阴离子(即氧离子)不参与电荷传导;要保证高的容量,则需要保证充放电过程中材料中的Na+含量范围尽可能宽。因此有两个思路来对P2型的钠电层状正极材料进行改进一方面,可以尝试通过合成具有更高钠含量的正极材料来拓宽钠的容量范围(提升上界);另外一方面,可以尝试通过抑制Na含量低于33%时的相变,使之可以脱出更多的钠(降低下界)。然而常见的P2型材料在钠含量高于80%、低于60%时在空气中是化学不稳定的,并且作者认为,低Na含量时P2-O3的相转变是不可避免的。因此,作者提出通过提升P2-O3转变发生的“门槛”,使Na含量在极低的情况下才发生相转变,即降低不发生P2-O3转变条件下钠含量的下边界。

【内容详情】
作者通过合成一系列Kx[Nix/2Mn1−x/2]O2材料(x = 0.1, 0.2, 0.3, 0.4, 0.5, 0.6, 0.67)发现当x=0.4时材料的容量最高。后续工作也围绕x=0.4的样品展开。
图1 Kx[Nix/2Mn1−x/2]O2的结构
图2 不同K+含量材料的容量(a-h),以及x=0.4时的循环、倍率性能(i-k)

接着,作者通过ICP和XAS等表征方式证明该材料在组成电池后的OCV状态下会发生K+和Na+的交换,并且K+在首次放电过程中会进一步减少,但是从第二圈开始其含量就基本稳定,这意味着约0.08的K+可以稳定存在于碱金属层。接着,作者结合XAS中观察到的Mn和Ni元素的价态变化计算出充放电过程中脱/嵌钠数量与充放电容量匹配,同时观测到O的近边吸收谱无变化,并且DEMS(微分电化学质谱)也没有检测到O2的信号,证明了阴离子没有参与充放电过程。
图3 Mn元素和Ni 元素在不同充放电状态下的X射线近边吸收谱

接着,作者通过原位XRD证明了K+和Na的总含量接近0.1时(其中K+含量约为0.08),才发生P2-O2的相转变。
图4 原位XRD测试结果

最后,作者借助DFT理论计算验证了该材料在不同钠含量下的稳定性,只有当x小于0.1时,系统才倾向于形成O2相,并且K在层间是稳定的。另外,还通过第一性原理计算结合GITT测试说明了K+不会影响Na在层间的传输。
图5 DFT计算结果

【结论与展望】
仅仅8%K+就可以支撑起过渡金属层并保持其稳定性,在这种情况下,Na+几乎可以全部脱出。在充放电过程中利用Na+和K+之间热动力、动力学性能的不同,保证了K+可以稳定存在于碱金属层,只有Na+参与脱/嵌反应。

虽然通过推迟P2-O2转变的发生提升了容量和循环寿命,但是P2型材料本身相对较低的Na含量仍然是该类材料迈向商业化过程中的绊脚石。通过在电解液中加入钠添加剂、预钠化或者直接使用金属负极等方法也许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Yuesheng Wang, Zimin Feng, Peixin Cui, Wen Zhu, Yue Gong, Marc-André Girard, Gilles Lajoie, Julie Trottier, Qinghua Zhang, Lin Gu, Yan Wang, Wenhua Zuo, Yong Yang, John B. Goodenough & Karim Zaghib, Pillar-beam structures prevent layered cathode materials from destructive phase transitions. Nat Commun 12, 13 (2021), DOI:10.1038/s41467-020-20169-1

类百香果状、碳限域Cu2ZnSnS4长循环型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2021-03-17

中国科学院大学刘向峰:揭示O3型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中的阴离子氧化还原化学

2021-03-15

厦大孙世刚院士组:双添加剂协同修饰钠离子层状正极界面膜,提高电池循环性能

2021-03-03

构筑零应变P3结构的正极材料助力钠离子电池的实用化进程

2021-02-28

复旦大学周永宁课题组Adv. Sci.:镁取代提高隧道结构锰基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可逆性

2021-02-27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AFM:杂多酸与MXenes化学键合实现高载量下赝电容储锂/钠

2021-02-28

北理工吴川教授:揭示钠离子电池硬碳负极中的“准金属钠”存储机理

2021-02-09

今日Nat. Mater.:太燃了!一种电压无明显衰减的钠电正极被发现,可逆容量还挺高!

2021-01-12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