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邢伟&中国海洋大学柳伟团队:水溶性盐模板辅助锚定空心FeS2纳米粒子用于钾离子的快速存储

能源学人 2021-12-23

【研究背景】

钾离子存储系统因其丰富的资源储量和K/K+ (-2.92 V)接近Li/Li+ (-3.04V)的标准氧化还原电位而成为大规模储能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热点。然而,K+插层引起的体积膨胀一直是高性能储钾电极材料设计和制备的一大挑战。特别是K+的离子半径(1.38 Å)大于Li+ (0.76 Å),使得电极材料的机械应力/应变高,并且导致K+嵌入/嵌出时扩散速率缓慢。针对这一问题,与碳复合和合理的结构工程是提高电极材料综合性能的两种有效策略。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本文中,两种创新的制备技术被用于构建K+存储电极材料。一是活性材料在碳骨架中原位化学沉积,二是阴离子交换反应策略设计中空结构。

 

【工作介绍】

近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邢伟教授和中国海洋大学柳伟教授等人利用原位化学沉积和阴离子交换反应两个关键步骤成功构建了锚定于三维碳骨架的空心FeS2纳米粒子复合结构(命名为H-FeS2@3DCS),表征了该材料作为钾离子电池负极的性能。并且通过非原位表征以及第一性原理计算探究了其充放电过程中钾离子的嵌入嵌出机理。由于合理的结构设计,所得到的H-FeS2@3DCS具有高结构稳定性和高容量的特点,基于此,实现了FeS2在钾离子储能系统中稳定的长循环性能。该文章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上。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博士后崔永朋,博生生冯文婷为本文共同第一作者。

 

【内容表述】

合理的结构设计是提高钾离子储能负极材料综合性能的有效策略。在本文中,通过原位化学沉积和阴离子交换反应两个关键步骤成功构建了FeS2空心纳米粒子锚定于三维碳骨架的复合结构。 

图1. 通过原位化学沉积和阴离子交换反应制备H-FeS2@3DC示意图 


采用水溶性Na2CO3晶体作为硬模板制备3DCS,使用含Fe3+水溶液去除Na2CO3模板。在水溶液中,Fe3+与CO32-的强烈碰撞产生了纳米级的Fe(OH)3胶体粒子,这些胶体粒子被牢牢地固定在碳骨架的孔隙中,形成了“莲子”状的纳米结构。由于S-离子和Fe-阳离子在随后的硫化过程中的扩散速率不同,从而在FeS2纳米颗粒内部形成了一个中心空隙。由于这种独特的复合模型,H-FeS2@3DCS复合结构不仅通过合理的空心结构设计有效地缓解了体积膨胀,而且为K离子的快速过渡和存储提供了宽敞的“道路”(三维碳骨架)和“房屋”(空心FeS2纳米颗粒)。作为PIB和PIHC的负极,H-FeS2@3DCS展示出了全面的K离子存储性能。 

图2. H-FeS2@3DCS形貌表征

图3. 非原位表征钾离子储能机理 

图4. H-FeS2@3DCS电化学性能表征。 


这种独特的复合结构不仅避免了活性材料从电极上脱落,而且为K+的快速传输和存储提供了宽敞的“道路”(3D碳骨架)和“房屋”(中空的FeS2纳米颗粒)。作为PIBs的负极, H-FeS2@3DCS电极具有高的可逆容量(516.3 mAh g-1在50 mA g-1),优越的倍率性能(226.4 mAh g-1在10 A g-1),和长期循环寿命(225.5 mAh g-1在5 A g-1,5000次循环)。


【结论】

本文提出了一种简单的模板辅助策略,可以有效地将中空的FeS2纳米颗粒固定在三维碳骨架中。该策略以水溶性Na2CO3为模板,Fe(NO3)3溶液为Fe源,在3DCS内壁原位沉积Fe(OH)3胶体粒子。采用离子交换法对Fe(OH)3胶体前驱体与S粉在高温下硫化过程中进行中空结构的设计。由于其中空结构和独特的复合结构,所制备的H-FeS2@3DCS复合材料具有综合的K离子存储性能。作为PIBs的负极, H-FeS2@3DCS电极具有高的可逆容量、优异的倍率性能以及长循环稳定性。该材料用于PIHC器件的负极,所合成的H-FeS2@3DCS//NSPC钾离子混合电容器具有出色的能量/功率特性,在功率密度为4550 W kg-1的情况下,循环10000次,能量密度为91 Wh kg-1,显示了巨大的实际应用潜力。总之,本文所描述的策略为复杂的三维多孔钾离子存储电极材料的制备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Yongpeng Cui1, Wenting Feng1, Dandan Wang, Yesheng Wang, Wei Liu*, Huanlei Wang, Yongcheng Jin, Youguo Yan, Han Hu, Mingbo Wu, Qingzhong Xue, Zifeng Yan, Wei Xing*, Water-Soluble Salt Template-Assisted Anchor of Hollow FeS2 Nanoparticle Inside 3D Carbon Skeleton to Achieve Fast Potassium-Ion Storage, 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 2021, DOI:10.1002/aenm.202101343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enm.202101343

 

【作者简介】

邢伟,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省杰青,山东省“泰山学者”。入围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拔尖人才建设工程”,从事电化学能源储存与转化材料、能源化工材料等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以及碳材料的工业化应用研究。近年来,邢伟教授课题组围绕电化学储能以及电化学催化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在Energy & Environ. Sci.、Adv. Energy Mater.、Adv. Funct. Mater.、J. Energy Chem.、Carbon、J. Mater. Chem. A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130余篇论文。


柳伟,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德国马普协会固态物理化学所博士后,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主要从事生物质碳基复合材料和储能材料等先进功能材料的制备与功能化应用研究,近年来在ACS Nano, Adv. Energy. Mater., Adv Funct. Mater., J. Mater. Chem. A, Small, Green Chem.等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担任Adv. Funct. Mater.、Adv. Mater., ACS Nano, Nano Energy等期刊审稿人。


崔永朋,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师资博士后。主要从事新型碳材料与碳基复合材料的设计与合成以及锂、钠、钾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等电化学储能器件的应用研究。近期研究成果: Adv. Energy. Mater. (10.1002/aenm.202101343), Adv. Energy. Mater. (10.1002/aenm.202003215), ACS Nano (10.1021/acsnano.0c01073), ACS Nano (10.1021/acsnano.9b05284), Adv Funct. Mater. (10.1002/adfm.201908755), J. Energy Chem. ( 10.1016/j.jechem.2021.03.0272095-4956/), Carbon (10.1016/j.carbon.2021.04.089)等。


中科院物理所吴凡教授团队InfoMat:固态电池热稳定性研究进展

2021-07-07

设计固态电池时,全电池测试为什么重要,看这项工作!

2021-07-07

华中科大韩建涛&方淳: 电解液调控助力富镍NCM正极界面稳定性及离子传输效率的提高

2021-07-07

吉林大学杨春成&蒋青:VN纳米粒子组装的中空微球/N掺杂碳纳米纤维,一种具有优异储钾性能的负极材料

2021-07-07

习近平主席讲话再提履行碳达峰、碳中和承诺!

2021-07-07

高强度超声用于锂电回收,处理效率提升100倍!

2021-07-06

Arumugam Manthiram:高镍、低/无钴层状氧化物正极衰减机理的深入分析

2021-07-06

浙大姜银珠课题组:配位化学策略实现无枝晶锌负极

2021-07-06

物理所吴凡团队:全制备过程无需手套箱、一步法制备超高水稳定性硫化物固态电解质

2021-07-05

Linda F. Nazar: 除氧聚合物抑制富锂、锰层状氧化物的表面氧释放

2021-07-05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