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华中科技大学王得丽:超交联聚合衍生氮杂碳限域Fe2O3促进多硫化物的界面转化

Energist 能源学人 2021-12-23
【研究背景】
锂硫电池有着极高的理论能量密度,近年来一直受到研究者的青睐,然而受迟滞的反应动力学影响,锂硫电池在高硫载量,贫电解液,大倍率的严苛条件下的实用性进展一直未能取得重大突破。

【工作介绍】
近日,华中科技大学王得丽课题组陆赟,秦金磊等人利用超交联聚合法合成制备了含“亲锂”,“亲硫”双位点的分级大比表面积多孔碳锂硫电池正极材料。该方法合成了超精细的亲硫Fe2O3和亲锂的高导电性氮掺杂多孔碳(Fe2O3/N-MC),其优势包括:1)多孔碳框架能容纳80%的活性物质并缓解了充放电过程中体积膨胀问题;2)Fe2O3-N双亲位点协同促进了对可溶性多硫化物的化学锚定和催化转化;3)分级多孔结构能加速锂离子的扩散。因此,所制备的Fe2O3/N-MC在高硫载量(5.1 mg cm-2)和低E/S比(7.5 µL mg-1)的条件下,1 C下经过500次循环后,仍保留3.69 mA h cm-2的面容量;在液硫比低至5.7 µL mg-1时,1C下可循环200次并保留4.84 mA h cm-2的面容量。该文章发表在期刊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博士生陆赟,秦金磊为本文第一作者,华中科技大学王得丽教授为通讯作者。

【内容表述】
为了实现高实用性锂硫电池,导电基体和催化剂的设计尤为关键。其不仅需要满足在正极较高硫载量,同时要实现低液硫比,大电流密度下的长循环。本文设计的双亲位点(Fe2O3-N)能分别与多硫化物中的硫和锂形成很强的硫键和锂键并协同吸附和催化多硫活性物质,在多孔导电碳基体上实现了高性能锂硫电池。

Fe2O3/N-MC的合成路线示意图如Scheme 1所示:先将吡咯单体分散在1,2 二氯乙烷里边并在氮气气氛中剧烈搅拌,随后加入交联剂二甲氧基甲烷和阳离子催化剂FeCl3,在60℃下搅拌12小时后获得超交联的微孔吡咯(HCP-PPy)。最后,将洗涤干净的HCP-PPy与 KOH在800℃下氩气环境中煅烧2小时,得到Fe2O3/N-MC多功能材料。
Fe2O3/N-MC及N-MC合成路线示意图。

Fe2O3/N-MC材料中不到5 nm的Fe2O3催化剂颗粒均匀分散在碳基体上,相应的EDS mapping 图中各种元素均匀分布。Fe2O3/N-MC的XRD和拉曼结果显示了Fe2O3典型的特征峰信号,而且Fe2O3/N-MC内部含有大量的微孔介孔以及高达1126 m2 g−1的比表面积和1.06 cm3 g−1 的孔体积,有利于暴露更多的催化位点,储存更多的活性物质和电解液,缓解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变化,实现高效的固液界面转化动力学。
图1 Fe2O3/N-MC的TEM图片 (a) (b) 、HRTEM图片(c) (d) 、 (e) HAADF-STEM和相应的元素映射图像,(f)~(i) 几种不同样品的XRD,Raman和比表面积,孔体积分析。

拥有双活性位点的Fe2O3/N-MC材料能在短时间吸附可溶性多硫化物,抑制其带来的穿梭效应。XPS分析后发现与Li2S6作用后,Fe3+和Fe2+的峰位置均向低结合能偏移,这是由于电子从Li2S6向Fe2O3转移形成了Fe–S键的结果,同时对Li 1s分析发现了新形成的Li–O/N,表明氮掺杂不但提升了碳骨架的导电性而且能和Fe2O3协同捕捉多硫化物。而且Li2S的形核模拟实验表明,Fe2O3/N-MC既能抑制穿梭效应还能促进实现液态多硫化物到固态硫化锂的转化,实现高的活性物质利用率。
图2 (a) Fe2O3/N-MC@S 电极作用机理示意图,(b) 不同物质对多硫化物的静态吸附作用和相应的拉曼图谱。(c) Fe的2p分峰,(d~f),三种材料的形核模拟对比。

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发现,Fe2O3/N-MC@S电极 可以在0.2, 0.5, 1.0, 2.0, 5.0 C的电流密度下分别实现1250, 1080, 950, 830, 和740 mA h g‒1的高可逆容量。进一步地,当液硫比为7.5 µL mg‒1时,硫面载量高达5.1mg cm‒2时Fe2O3/N-MC@S电极可以在1.0 C 下稳定循环500次,当面载量提升至6.5 mg cm‒2,液硫比降低至5.7 µL mg‒1时,同样在1.0 C 下循环200次,展示了优异的双活性位点优势。
图3 (a) CV曲线对比,(b) 倍率性能比较,(c) 不同液硫比,面载量的循环性能对比以及充放电曲线 (d),Fe2O3/N-MC@S电极高载硫,大电流密度下的长循环性能。

为了监测实时的界面特性,原位的充放电过程不同电位EIS以及相应的波特图,瓦尔堡阻抗和离子扩散系数表明Fe2O3/N-MC@S电极有着极低的瓦尔堡阻抗系数和超高的锂离子扩散系数,这些特性都优于对比文献。
图4 原位EIS (a)和对应的波特图 (b),瓦尔堡阻抗和离子扩散系数(c)

【结论】
合理组装的Fe2O3/N-MC硫正极大大提高了多硫化物的保留率,催化了Li2S的生成,提高了Li+的扩散能力。结果表明,当S@Fe2O3/N-MC复合材料含硫量为80 wt%时,在1.0 C条件下(含硫量为5.1 mg cm−2)循环500次后保留了4.46 mA h cm−2以上的高可逆面积容量的良好稳定性。当含硫量为6.5 mg cm−2时,即使E/S为5.7µL mg−1,200次循环后仍保持4.84 mA h cm−2的高容量。因此,这项工作不仅为多功能主体材料的合理设计提供了独特的见解,也为实际可行的锂电池铺平了道路。

Yun Lu,Jin-Lei Qin,Tao Shen,Yu-Feng Yu,Ke Chen,Ye-Zhou Hu,Jia-Ning Liang,Ming-Xing Gong,Jing-Jing Zhang,De-Li Wang, Hypercrosslinked Polymerization Enabled N-Doped Carbon Confined Fe2O3 Facilitating Li Polysulfides Interface Conversion for Li–S Batteries, Adv. Mater., 2021, DOI:10.1002/aenm.202101780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enm.202101780

支春义&范俊教授:首次!赝电容型MXene正极出现高电压平台,能量密度高达146.7Wh/kg!

2021-10-13

中科院上硅所ACS Energy Lett:一种新型固体电解质-富锂层状氧化物

2021-10-13

华中科技大学张炜鑫博士:锂离子电池内置微型灭火器抑制热失控

2021-10-13

索鎏敏&许康等:水包盐电解质今日Nature Chemistry

2021-10-12

香港城大张华团队JACS:非常规2H相Pd基合金纳米材料助力高效氧还原

2021-10-12

何向明课题组AM谈电池安全:纳米孔不收缩隔膜有效抑制热失控!

2021-10-12

Frontiers in Energy: 有序介孔结构MoS2/TiO2/p-Si光电极的设计及在分解水制氢中的应用

2021-10-12

对硅/石墨混合电极中的特定成分贡献和内部动力学的直接分析

2021-10-12

锂枝晶最新Nano Lett.:论热动力学调节对锂枝晶抑制的重要性

2021-10-12

正极材料充放电曲线不对称的原因

2021-10-11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