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Co2-N6和Fe-N4两种单原子共存的ORR催化剂

Energist 能源学人 2021-12-23
【研究背景】
氧还原反应(ORR)是金属空气电池和燃料电池中的关键反应。铂(Pt)基催化剂具有较高的ORR动力学活性,但由于价格高昂且资源稀缺,阻碍了其在空气电池和燃料电池中的实际应用。过渡金属单原子催化剂(SAC)具有原子利用率高、成本较低、催化活性高等特点,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是有望取代Pt基催化剂的有力竞争者。大量文献告诉我们,催化剂的局部构型和电子结构是影响原子催化剂ORR性能的关键。大家可以通过改变过渡金属(铁、钴、锰、铜等)单原子位点的中心原子配置及其配位环境(N、P、S、B等)来优化其ORR催化活性。目前,虽然单一金属或者两种金属的SAC频频见报,但多元金属SAC的合成及精确调控仍是难点,鲜有报道,其ORR催化机理的理解也还有待深入研究。

【工作介绍】
近日,南洋理工大学范红金教授,电子科技大学周柳江教授和韩国延世大学Seong-Ju Hwang教授课题组合作,共同报道了一种在生长有碳纳米管的中空碳笼上负载原子分散和N配位的Co-Co和Fe位点组成的三元催化剂(Co2/Fe-N@CHC)。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发现这种三元单原子Co2/Fe-N10位点比单独的Co2-N6和Fe-N4位点具有更高的本征ORR电催化活性。具体原因,是Co2-N6位点的引入增加了Fe-N4位点中Fe反键轨道电荷的填充度,降低了ORR反应过程决速步中含氧中间体(OH)与活性位点的结合能,进而降低了自由能垒。实验上,Co2/Fe-N@CHC在碱性条件下表现出优异的ORR活性和稳定性,半波电位(E1/2)为0.915 V (vs. RHE),优于二元催化剂(Co2-N@CHC)、一元催化剂(Fe-N@CHC)及商用Pt/C。在酸性条件下,Co2/Fe-N@CHC同样具有优于Co2-N@CHC和Fe-N@CHC的ORR性能。在用于锌空电池时,该三元催化剂还显示出比Pt/C更高的功率密度和更好的循环稳定性。该文章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Advanced Materials上。王哲博士为本文第一作者。

【内容表述】
1. 催化剂的制备及结构表征
又是ZIF/MOF? 是的,没办法,ZIF/MOF真是“金属-氮-碳(M-N-C)”单原子的最佳母体。将ZIF-8颗粒分散在碱性Tris缓冲液中,然后将含有多巴胺以及Co和Fe盐的水溶液加入上述混合物中。多巴胺单体在ZIF-8周围自聚合形成聚多巴胺(PDA),并于Co/Fe离子形成Co/Fe-PDA,同时, 一些Co2+和Fe3+子在聚合过程中被还原成金属纳米颗粒,并锚定在均匀覆盖在ZIF-8上的PDA外壳上。此外,ZIF-8中的部分配合物会释放有机配体形成孔道,并提供Zn离子与PDA结合,进而得到高度多孔的CoFe-PDA@ZIF-8。然后在920 ℃氩气气氛中进行热解处理,随后酸洗去除Co/Fe纳米颗粒得到Co2/Fe-N@CHC。(为了减少视觉疲劳,下文中作者均省略@CHC)。当然,在合成过程中只加一种金属盐,就能对应得到纯Fe 和纯Co的单原子样品了,这是研之常情。

经过这个步骤后得到的是一种中空碳笼,然后表面均匀长出碳纳米管。无论碳管还是碳笼上,球差电镜都很容易观察到均匀分散的Co/Fe单原子,如同郊外的夜空,繁星点点,灿烂夺目!尤其是除了一些单个的金属原子外还有一些成对出现的金属原子,似乎是“双子星”。通过电子能量损耗谱(EELS)进一步证实,单个的亮点是Fe原子,成对出现的是Co原子。这里虽然确定了这两种单原子存在,但不知道具体bonding结构。作者没有试图从EELS 上定量金属原子周围N的数量,理论是可以的,但比较困难,所以这个问题留给了同步辐射。
图1. 三元单原子催化剂的制备和形貌表征。高分辨球差电镜看到的是微小的金属原子,EELS谱图可以逐点追踪,告知我们单个的是Fe,成对的是Co。

结合上述球差电镜表征和大量的谱学结果分析,作者确定该三元单原子催化剂中原子分散的Co主要以“married”的Co2-N6的形式存在,而Fe主要以“single”的Fe-N4的形式存在。当然,暂时还不能确定这两种结构的相对位置,这在后面计算部分再提。
图2. XPS和同步辐射分析化学态和原子结构。(a)四种样品中N元素的 XPS N 1s光谱。(b,f)钴和铁的X光近带边吸收谱(XANES)。(c,g)精细结构 (FT-EXAFS) 谱。(d,h)钴和铁以及对比样品的WT k3-weighted EXAFS结果。(e, i)钴和铁的EXAFS拟合结果。

2. 电催化性能
先看碱性溶液。在0.1 M KOH溶液中,三元金属Co2/Fe-N具有较高的半波电位0.915 V (vs. RHE), 明显高于 Co2-N@CHC(0.880 V)、Fe-N@CHC(0.894 V)及商用Pt/C(0.868 V)。而且相较于Pt/C,Co2/Fe-N@CHC还显示出更低的Tafel斜率,更高的动力学电流密度Jk、更好的稳定性和甲醇耐受性。再看酸性,在0.1 M HClO4 溶液中,相较于Co2-N@CHC和Fe-N@CHC, Co2/Fe-N@CHC也具有更好的ORR性能。
图3. ORR电催化活性及稳定性 (0.1 M KOH)。NHC、Co2-N@CHC、Fe-N@CHC、Co2/Fe-N@CHC和Pt/C的 (a) LSV曲线,(b)Jk和半波电位。(c)Co2/Fe-N@CHC和Pt/C的 Tafel斜率。(d)Co2/Fe-N@CHC在不同扫速的LSV曲线及相应的K-L曲线和电子转移数。(e)Co2/Fe-N@CHC和Pt/C的H2O2产率及电子转移数。(f)Co2/Fe-N@CHC的初始及10000 圈后的LSV。Co2/Fe-N@CHC和Pt/C的(g)在0.7 V时的计时电流曲线,(h)甲醇耐受性曲线。

3. 催化机理和理论计算
尽管有大量的电镜和谱学表征,一个核心问题是:该三元单原子催化剂中的两种结构位点是独善其身呢,还是心心相印?也就是说,他们具体的相对位置是怎样的?之间有没有相互作用?电化学数据显示三元的催化性能超过二元和单元,可以侧面说有某种协同效应,最近也确实有文章表明多金属原子会有比较好的协同作用,对活性位点电子结构有调整,性能上比单原子会好一些。

这里要更直接的证据,必须依赖计算了。插一句,我们知道,计算需要根据谱学数据建模。前面TEM和同步辐射确定的是材料中存在的Fe-N4和Co2-N6两种位点,但不能确定他们的相对位置。计算则是根据两种位点能量最低时他们的相对位置展开的,能量越低这两个位点的相对位置的分布可能性就越大。

DFT计算表明,三元Co2/Fe-N10体系中Fe-N4位点的自由能垒为0.569 V, 明显低于Co2-N6位点的1.224 V,这主要是由于Co2-N6与O具有更强的吸附能而提高了自由能垒。因此,Fe-N4位点应该是Co2/Fe-N10体系中的活性位点。与一元Fe-N4体系相比,Co2-N6位点的引入使得Co2/Fe-N10体系中Fe-d轨道(PDOS)及Fe-d带中心向低能显著偏移, 说明有更多未占据的反键轨道被占据,从而弱化与含氧中间体(OH)的相互作用(OH的形成为决速步),降低了过电势,提高了ORR本征催化活性。所以,作者认为,两种SAC的确存在相互作用,这是本文精华所在。如果他俩只是对门邻居而无交流,那意义就大打折扣了。
图4. ORR DFT计算 - 证明协同作用的主要证据。(a)计算得到的三种SAC原子结构图。(b)ORR自由能图谱(U=0和1.23 V时)。(c)Co2/Fe-N@CHC在不同电势时的原位拉曼图谱。(d)三元金属单原子中Fe-N4位点和Co2-N6位点吸附O时的差分电荷。(e)两种体系中Fe-d轨道的电子态分布(PDOS)。

4. 锌空电池
选择锌空电池,主要是因为该三元催化剂在碱性溶液中的性能比较突出。与商用Pt/C相比,三元催化剂Co2/Fe-N具有更高的功率密度(232.4 mW cm-2),更好的循环稳定性(240小时)。燃料电池也是可以测,但是因为我们暂时缺乏这方面技能,所得数据尚不完整,只能留着下回分解。
图5. 锌空电池性能。(a)自制ZAB结构图。(b)ZAB的开路电压。(c)基于三元金属Co2/Fe-N单原子催化剂和Pt/C基的ZABs的放电曲线及相应的功率密度。(d)不同电流密度时的放电曲线和在10 mA cm-2时的放电曲线。(e)恒电流(5 mA cm-2)充放电曲线。

一些心得体会:
这是一次完美的合作!从采集数据,分析讨论,修改补充数据,三方都非常给力!一作王哲博士协调能力和抗压能力非常强,这是科研中不可缺少的品质。

单原子真是个烧钱的主啊!但是当看到最后完美的数据(SI中39幅图,7个表格),整个人感觉极度舒适。如果再配上点原位表征,就更加“花无缺”了。当然,话说回来,这些都是辅助,idea还是最重要。

除了感谢基金支持,我们也非常感谢审稿人提出的宝贵意见。在回答这些问题和修改中,我们的文章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Zhe Wang, Xiaoyan Jin, Chao Zhu, Yipu Liu, Hua Tan, Ruiqi Ku, Yongqi Zhang, Liujiang Zhou,* Zheng Liu, Seong-Ju Hwang,* Hong Jin Fan*. Atomically dispersed Co2-N6 and Fe-N4 co-structures boost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 in both alkaline and acidic media, Adv. Mater. 2021, 2104718.DOI:10.1002/adma.202104718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ma.202104718.

作者简介:
周柳江,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青年人才,四川省青年人才。2014年于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获得中国科学院大学工学博士学位。2014-2019年期间先后在德国不莱梅大学、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9年6月回国后组建新材料集成设计与应用物理实验室,主要从事光电子器件、半导体材料与物理、新能源材料、计算凝聚态物理等领域的研究。近几年,周柳江教授在Adv. Mater., J.Am. Chem.Soc., Nano Lett., ACS Energy Lett., Angew. Chem., npj Computat. Mater., Sci. Bull., Chem.Mater., J. Phys. Chem. Lett., J. Mater. Chem. A., Nanoscale, 2D Materials, J.Mater.Chem. C等高水平期刊上发表近80篇SCI论文。文章总引用次数达到3537次, H指数32。

另外:课题组常用招聘交流学生、访问老师、博士后,另外也积极开放编制内的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与副教授等岗位的申请,有意者请联系周老师:ljzhou86@uestc.edu.cn.

乔世璋课题组JACS:钾硫电池中K2S氧化的协同催化

2021-10-14

张强&黄佳琦:氧化还原介体助力锂硫电池SPAN正极电子转移

2021-10-14

Jeff Dahn课题组:无钴富镍核壳材料想要做的好,怎么烧很重要!

2021-10-14

杨勇教授课题组Small: Co-N4分子催化剂促进SF6正极的电化学还原

2021-10-14

华中科技大学王得丽:超交联聚合衍生氮杂碳限域Fe2O3促进多硫化物的界面转化

2021-10-14

北理工谭国强教授等:锂-热同步构筑高比能Li2S//Si−C电池用Mo-Li2S-Graphene复合正极材料

2021-10-14

支春义&范俊教授:首次!赝电容型MXene正极出现高电压平台,能量密度高达146.7Wh/kg!

2021-10-13

中科院上硅所ACS Energy Lett:一种新型固体电解质-富锂层状氧化物

2021-10-13

华中科技大学张炜鑫博士:锂离子电池内置微型灭火器抑制热失控

2021-10-13

索鎏敏&许康等:水包盐电解质今日Nature Chemistry

2021-10-12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