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天津大学孙洁教授Nano Letters:简易的隔膜修饰策略捕集可溶性多磷化物提升磷负极电化学性能

Energist 能源学人 2022-06-09

磷负极具有高的理论比容量(2596 mAh/g),相对低且安全的储锂电位(0.7 V vs Li+/Li),同时储量丰富、价格低廉,应用于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具有广阔的前景。但其循环稳定性差,首周库伦效率低,限制了磷负极的实际应用。


之前的研究大多把磷负极的性能衰减归结于其电子导电性差、体积膨胀严重、电极/电解液界面不稳定等因素,并相应地提出了一系列改性策略。例如,精心设计载体碳材料以提高导电性,实现纳米限域;通过表面包覆和电解液改性,稳定表界面等等。这些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磷负极的性能,但这些策略总体上仍基于对合金化负极(如硅,锡,铋,锗等)的一般认识,缺乏对磷负极失效的针对性改性策略。同时,目前磷负极的材料设计通常工艺复杂,成本高昂,难以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基于对磷负极反应过程的分析,开发有针对性的、新的、易于规模化的改性策略非常必要。


【文章简介】

近日,天津大学孙洁教授在国际知名期刊在知名期刊Nano Letters上发表的题为”Facile Separator Modification Strategy for Trapping Soluble Polyphosphides and Enhancing the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of Phosphorus Anode”的文章。该文章针对新发现的磷负极存在中间产物溶解/穿梭的现象,提出了一种有效的简易隔膜改性策略。最近的研究发现,磷负极的锂化过程伴随着可溶性的多磷化锂中间体。而多磷化物的溶解和跨隔膜扩散是磷负极性能衰减的主要原因之一。


该文章通过简易的真空辅助组装的方法,将轻质的碳纳米管(CNT)改性层与商用电池隔膜有效复合。隔膜功能修饰层的引入,将溶解的多磷化锂中间产物限域在电极区域,阻隔其跨膜扩散,抑制其对对电极的腐蚀。轻质的CNT改性层具有连续的骨架,致密的结构,对可溶性多磷化锂有较强的相互作用,能够有效捕获多磷中间体,并利用其所形成的导电网络,实现对所吸附多磷中间产物的再活化,提升磷负极的活性物质利用率、容量保持率和循环稳定性。

图1. 隔膜修饰层的工作原理及表征


【本文要点】

1. 隔膜修饰层与可溶性多磷化物的相互作用分析

该文章通过实验和DFT计算相结合,证明了隔膜修饰层与可溶性多磷化物之间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在可视化吸附实验中,可以观察到CNT能使多磷化物溶液褪色,表明隔膜修饰材料能够有效吸附多磷中间体。DFT计算进一步证明CNT对于多种多磷化锂中间产物存在吸附作用。跨膜阻隔实验及循环后对电极表面的元素分析,证实了隔膜修饰层的阻隔作用。

图2. 隔膜修饰层与可溶性多磷化物的相互作用分析


2. 磷负极的电化学性能提升

隔膜修饰层的引入,能够强化对多磷中间产物的捕获和再活化,阻隔其跨膜穿梭,减少活性物质的损失和对对电极的腐蚀,从而提升活性物质的利用率和循环稳定性。在没有复杂的电极结构设计的情况下,磷负极的循环性能和高倍率性能都得到显著提高。在250 mA/g下,200次循环后比容量可达1505 mAh/g;在2 A/g的倍率下,比容量可达1312 mAh/g(比容量均基于磷碳复合物整体质量计算)。

图3. 引入隔膜修饰层实现磷负极的电化学性能提升


3. 隔膜修饰材料形态结构的影响分析

该文章还从形态结构、比表面积等方面,分析了修饰层碳材料种类对改性效果的影响。与石墨烯改性层所形成的堆垛结构相比,碳纳米管修饰层呈现出相互交联、三维连续的导电网络结构,有利于促进改性层与多磷中间体的实际接触,在不影响锂离子正常传输的同时,实现对多磷中间体的有效阻隔和进一步转化利用。

图4. 隔膜修饰材料形态结构的影响分析


简易的隔膜改性策略避免引入复杂而昂贵的电极材料制备过程,不改变现有的电解液体系,具有成本低,易于规模化的优点。这一策略可以推广到更多的潜在材料中,进一步丰富材料种类并优化修饰层性质,为磷负极的未来实际应用提供新的思路。


Yiming Zhang, Shaojie Zhang, Yu Cao, Huili Wang, Jiantong Sun, Cheng Liu, Xinpeng Han, Shuo Liu, Zhanxu Yang, and Jie Sun*, Facile Separator Modification Strategy for Trapping Soluble Polyphosphides and Enhancing the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of Phosphorus Anode, Nano Lett., 2021.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nanolett.1c04238


长春应化所明军研究员电解液溶剂化结构及界面综述篇:电池研究可能的后SEI时代

2022-01-03

创刊仅4年,影响因子近30,这本刊关注了吗?

2022-01-03

牺牲剂电子受体诱导的CsPbBr3光电阴极降解

2022-01-03

西北工大马越教授课题组EnSM:超薄界面改性层注入熔融锂实现可逆循环和高能量密度的锂金属电池

2022-01-03

北科大连芳教授ACS Nano:构建具有富氧官能团的碳骨架,显著提升硫化物储锂性能

2022-01-03

又一家电池公司踩到时代风口,竟被印度首富收入麾下,卖了1.35亿美金!

2022-01-01

曾经对这些刊“爱答不理”,现在搞得有点“高攀不起”

2022-01-01

高勇军、王春教授AEM:LiCl/EMIMBF4双盐电解液助力高性能双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混合器件

2022-01-01

李宝华教授、刘琦助理教授 EnSM:巧妙原位构筑LiF@Li-Zn合金纳米多功能层,显著改善LAGP|Li界面兼容性

2022-01-01

中南大学AEnM:基于生物质中间体预诊断技术构建高能双碳钾离子电容器

2022-01-01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