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Linda F. Nazar教授:调整水系锌电池中的溶剂化结构以最大化锌离子嵌入

Energist 能源学人 2022-06-09

第一作者:Chang Li

通讯作者:Linda F. Nazar

通讯单位:加拿大滑铁卢大学


水系锌电池(AZMBs)由于具有高的Zn2+电沉积电位,高的理论体积容量以及低价、高安全性和环境友好等优点,已经成为最具潜力的大规模能源储存技术之一。最近研究指出,AZMBs中金属氧化物正极材料(如MnO2,Zn0.25V2O5·nH2O等)的高电化学容量不单单归因于Zn2+嵌入/脱嵌,而且依赖于质子(H+)的插入/脱出,质子嵌入一方面有利于在金属氧化物表面形成层状双氢氧化物(LDH)盐,从而有助于金属氧化物可逆并稳定地工作,另一方面,LDH形成绝缘层阻碍与电极接触,导致活性物质损失。质子嵌入已经目前已成为AZMBs中金属氧化物的普遍现象。


研究表明聚阴离子化合物伴随着Zn2+的嵌入同样具有质子(H+/Na+)嵌入,通过分析VOPO4·xH2O正极在不同电解质下的电容曲线,Sun等人发现在5m ZnCl2/0.8 m H3PO4电解质中H+嵌入占据主导,但随着ZnCl2溶度增加至10-13 m,主要为Zn2+嵌入过程;单斜LiV2(PO4)3(LVP)是优异的AZMBs正极材料,其可以在60 C的高倍率下循环工作,高电流密度下Zn2+将可能导致有限的扩散以及单斜V2(PO4)3的结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质子嵌入机制占据主导地位,最近,在水和碳酸丙烯酯的杂化溶剂中,Zn2+嵌入VPO4F宿主晶格中占主导,然而,质子嵌入仍不能得到完全抑制。


【主要内容】

有鉴于此,加拿大滑铁卢大学Linda F. Nazar教授(通讯作者)提出水系锌电解质(AZEs)溶剂-结构工程作为一个有效的抑制H+嵌入而促进Zn2+嵌入的方案,为了验证,作者采用LiV2(PO4)3作为正极材料,选用两种之前报道的4 m Zn(OTf)2和29 m ZnCl2 “water-in-salt” 电解质(WiSE)以及设计的聚乙二醇400 (PEG 400)、水、Zn(OTf)2混合溶剂作为电解质,作者探究了氢键、水的比例,Zn2+溶剂结构和它们在Zn2+ vs H+嵌入的作用,并通过实验和计算得出PEG基杂化电解质表现出低H+嵌入而高Zn2+嵌入的原因,结果表明,由于ZnCl2 WiSE中自由水缺失以及强的H2O氢键网络抑制的H+嵌入,基于此,设计了PEG基杂化电解质取代腐蚀性的ZnCl2 WiSE,同样实现低自由水含量,极大地提高Zn可逆的沉积/脱出,超过150次循环后仍具有~99.7%的库伦效率。


【图文导读】

作者首先对比了LVP在4 m Zn(OTf)2和29 m ZnCl2 WiSE电解质的充放电行为,在4 m Zn(OTf)2电解质中,低于0.5 V下会出现一个新的放电平台,对应一个相转变过程,表明H+嵌入,最大放电容量达200 mAh g−1,但200圈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仅为61 %,而在ZnCl2 WiSE中未观察到电压平台,放电容量为90 mAh g−1,500圈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88%。

图1. LVP在1 C(=136 mA g−1)下不同电解质不同循环的充放电曲线和相应的容量保持率,(a,b)4 m Zn(OTf)2和(c,d)29 m ZnCl2 WiSE。


为了研究LVP在不同电解质下异常的电化学行为,作者对LVP电极进行物相和形貌表征,X射线衍射(XRD)分析表明在Zn(OTf)2中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LVP的峰逐渐消失,同时出现了两个含水的VOx相,扫描电镜照片表明LVP呈颗粒状,循环过程中逐渐分解,同时能量色散图谱证实P:V比例逐渐减小,进一步表明形成了VOx。与之对比,在ZnCl2 WiSE电解质中LVP的结构和形貌以及P:V比得到了较好的保持。


为了进一步探究水合VOx相是否起因于LVP中V的溶解或者H+吸收,作者将LVP电极浸泡在(未)加入0.2 m H3PO4的4 m Zn(OTf)2和ZnCl2 WiSE电解质中,结果表明在Zn(OTf)2中加入H3PO4使得LVP相完全消失并出现两个新的VOx衍射峰,这与LVP在Zn(OTf)2中循环20次的XRD图谱几乎一样,表明H+吸收导致产生水合VOx相。

图2. (a)全充电LVP电极在C/5不同循环次数下的XRD图谱;(b)在不同循环次数下2nd(Ⅰ,Ⅳ),5th(Ⅱ,Ⅴ)和20th(Ⅲ,Ⅵ)相应的SEM图片和EDS得到的P:V比;(c)LVP电极在不同电解质中浸泡24 h的XRD图谱。


Rietveld修正的XRD图谱证实在ZnCl2 WiSE中Zn2+嵌入全放电LVP占主导,存在不同Zn2+嵌入量的两个独立相,59 wt%富Zn相(Zn0.81LiV2(PO4)3)和41 wt%贫Zn相(Zn0.33LiV2(PO4)3),非原位XRD证实Zn2+在LVP中的嵌入/脱出过程,随着Zn2+嵌入分数的不断增加,衍射峰向低角度偏移,而在Zn2+的脱出过程中可以看到一个相反的过程,表面LVP是一个Zn2+嵌入/脱出的结构可逆性良好的宿主。

图3. (a)LVP在29 m ZnCl2电解质中2 nd的Rietveld拟合结果;(b)LVP在2nd循环过程中的非原位XRD图谱;(c)在C/5相应的充放电曲线。


上述研究结果表明LVP在4 m Zn(OTf)2由于H+嵌入导致活性材料分解,产生含水的VOx,使用ZnCl2 WiSE可以极大地抑制H+嵌入从而Zn2+嵌入/脱出占主导。分子动力学(MD)模拟表明阻碍氢键断裂以及在ZnCl2 WiSE中仅存在少部分的自由水导致H+嵌入受阻,但是ZnCl2在高溶度下具有腐蚀性。为此,作者设计了一个由高浓度PEG 400和水组成的混合溶剂作为电解质,提高PEG在Zn(OTf)2中的浓度可以降低导电性和提高粘度,MD模拟分析证实Zn2+溶剂化结构显示在70PEG中Zn2+-H2O的配位数比4 m Zn(OTf)2更低,减少了正极表面水含量,进一步的模拟分析表明70PEG中仅有16%的自由水,而4 m Zn(OTf)2为47%,ZnCl2 WiSE为0%,70PEG的结构分析表明PEG400分子聚集形成吸收水排出离子的富PEG区域,其内部的水合作用减少了自由水含量并阻碍水子传递至正极界面,减少的H+嵌入归因于水分子的低可用性和反应性。

图4. 在29 m ZnCl2,4 m Zn(OTf)2和70PEG中的电解质结构。(a)典型的Zn2+溶剂化结构。由于水分子相对稀少,29 m ZnCl2 WiSE类似于无序晶体。在4m Zn(OTf)2中,Zn2+通常与3 OTf和3H2O配位,而在70PEG中,溶剂壳通常由4 OTf和2 H2O组成。(b)只显示水分子的模拟快照。(c)水含量的分布。(d)水分子吸附到70PEG电解质的富PEG区。


为了证实提出的观点,作者以70PEG作为电解质,在非对称Ti||Zn电池中评估了Zn沉积/脱出行为,在1 mA cm−2的电流密度下可以实现99.7%的库伦效率,同时在LVP||Zn全电池中可以实现112 mAh g−1容量(C/40),可与ZnCl2 WiSE电解质进行比较(115 mAh g−1),恒流间歇滴定技术表明LVP/70PEG中平均扩散系数为∼10−13−10−16 cm2 s−1,可能是H+扩散受限制导致,此外,LVP可以在PEG中稳定循环300圈(C/2),容量保持率为74.5%。

图5. (a)在70PEG的Ti||Zn非对称电池中,在1mA cm−2对应1mAh cm−2时的150次循环的CE变化(插图=第50-150次循环的放大视图)和(b)相应的充放电曲线。(c)在C/40时,在29 m ZnCl2和70PEG中2nd完全放电的LVP电极的XRD谱图及相应的Zn、P和V元素的EDX比值;(d)在c /40时,70PEG溶液中LVP的GITT谱图和得到的扩散系数数据;电池在充电前先放电。(e)在C/2和C/5(插图)条件下,70PEG中LVP的容量保持率。


【总结】

本文针对4 m Zn(OTf)2, 29 m ZnCl2 WiSE和 2 m Zn(OTf)2-PEG杂化电解质在LVP电极上Zn2+ vs H+嵌入/脱出展开研究,揭示了溶剂化结构和H2O氢键网络对H+嵌入的影响,在ZnCl2 WiSE电解质中通过强烈的Zn2+-H2O相互作用和少量自由H2O分子,中断氢键网络,从而实现Zn2+嵌入为主导,而在4 m Zn(OTf)2中H+嵌入为主导,进一步在2 m Zn(OTf)2和PEG杂化电解质优化溶剂结构,借助PEG和H2O之间的强相互作用,在极低倍率下(C/40)实现Zn可逆和稳定的沉积/嵌入,这个工作表明通过调节溶剂化结构和建立H2O和PEG之间强相互作用来中断H2O氢键网络是抑制H+嵌入,最大化Zn2+嵌入和实现高度可逆的Zn利用率的一个有效策略。


Chang Li, Ryan Kingsbury, Laidong Zhou, Abhinandan Shyamsunder, Kristin A. Persson, and Linda F. Nazar*, Tuning the Solvation Structure in Aqueous Zinc Batteries to Maximize Zn-Ion Intercalation and Optimize Dendrite-Free Zinc Plating, ACS Energy Lett. 2022, https://doi.org/10.1021/acsenergylett.1c02514


刚发完Nature,崔屹教授等今天再发Science

2022-01-07

Nano Energy:基于紫外超快激光诱导和活化技术在空气中原位制备微孔少层活化石墨烯薄膜

2022-01-07

丝瓜衍生环保型碳化硅陶瓷基复合相变材料用于高性能太阳能捕获、热传输、能量存储

2022-01-07

四川大学王宇/杨伟团队:粘结剂构象调控助力厚电极低能耗加工与微环境管理

2022-01-07

【5周年庆招聘专场】电池名企线上宣讲会!

2022-01-07

阿贡国家实验室:电解液中纳米聚集体对其性能的影响

2022-01-06

济南大学刘宏、周伟家教授Nano Energy:电化学原位氢化制备的金属性TiH2/Ti电极通过饱和氢调控钛配位增强HER活性

2022-01-06

中科大章根强团队EnSM:同步调控阴/阳离子吸附动力学,实现高性能钾离子混合电容器

2022-01-06

范红金/李述周AM:电荷分布的管家,活效稳定都靠它

2022-01-05

邢丽丹&许康:宽温高电压水系锂离子电池新突破

2022-01-05

苏州大学/厦门大学:具有实用化前景的红磷/碳复合材料用于钠离子电池

2022-01-05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