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术交流 | “国家海洋治理体系创新与治理能力提升”专题论坛成功举行


9月28日,由中国海洋大学、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中国海洋发展研究高端论坛在中国海洋大学召开,论坛主题为“百年大变局中的海洋担当”。中心各研究室联合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法学院、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同期举行了五场专题论坛,主题分别为“中国海洋法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一带一路与海洋文化”“聚焦东亚海:新时代与新使命”“国家海洋治理体系创新与治理能力提升”。现将各专题论坛专家观点整理摘编,分期推送,以飨读者。


2019年9月28日下午,中国海洋发展研究高端论坛的专题论坛——国家海洋治理体系创新与治理能力提升,在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1楼学术报告厅成功举行。此次论坛由中国海洋大学、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主办,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承办。专题论坛主讲嘉宾有原国家海洋局国际司李光景司长、暨南大学鞠海龙教授、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与政法学院罗梁波教授、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吴晓琳教授、中国海洋大学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弓联兵、李睿倩副教授。专题论坛由国管学院院长王琪主持,共有来自重庆大学、上海海洋大学、海南大学、青岛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50余名教师和研究生参加。


专题论坛会议现场


01

鞠海龙

暨南大学鞠海龙教授作了题为美中南海安全影响力博弈中的巧实力分析——以美国航行自由介入南海事务的话语权建构为例的报告。他指出人文社科国际关系的研究已经进入了技术主导的数据化时代对于南海问题的研究应跳出原有思维才能获取新的研究点。通过2009-2018年南海问题国际舆论议题数量分布统计,发现南海断续线、南海航行自由、南海仲裁案、国际法、领土主权和南海军事化等是六大最为热点的议题,其中多数议题均与中国有关;2009-2018年间关于南海议题的全球智库影响力中美国智库报道量非常高,几乎一半以上的报告来自美国智库,美国话语对舆论的影响力非常大。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发现美国舆论引导的逻辑推演为从军事化到航行自由,这是政府、智库、媒体等共同配合引导的结果。多年来,美国主导的南海安全舆论引导了国际影响,美国南海安全形势主张的国际认可度非常高,其“航行自由”诉求的国际影响力非常大。美国南海舆论的话语逻辑是通过主导南海安全话语舆论,聚焦塑造中国南海航行自由形象。总之,国家实力的塑造需要硬实力、软实力,也需要巧实力。


02

李景光

李景光司长报告题目为联合国与海洋事务。首先,他介绍了联合国系统的主要涉海机构。最主要的是联合国法律事务部、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国际海底管理局、大陆架界限委员会、国际海洋法法庭、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海事组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世界银行集团;其次,联合国的主要涉海事务。包括海洋可持续发展、设立联合国海洋特使、组织和召开与海洋可持续发展有关的大会、确定促进海洋可持续发展的行动领域、组织和实施有关项目和计划、黄海大海洋生态系统计划、沿海和流域综合管理项目等;最后,联合国海洋事务给我们的启示。将海洋事务作为国家的重要议事日程,不断强化和完善海洋管理与协调机制,加强涉海法规建设,发展海洋科学技术,加强国际合作,大力提高全民海洋意识。


03

弓联兵

弓联兵教授的报告题目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内战风险及中国规避。他认为落实“一带一路”战略,非常有必要对各个沿线国家的安全问题和政治风险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对沿线国家的族群冲突、教派冲突、恐怖主义、党派冲突、外部势力介入等风险类型的案例研究和数据分析,提出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内战风险评估的特征、指标和评价维度,并且评价了各个国家的内战风险等级,总结了区域分布情况,最后为我国规避沿线国家内战风险提出了路径与对策。


04

吴晓林

吴晓林教授的报告题目是全球视野下的城市社区治理。报告从回答何为社区?社区为何?两个问题入手,解析了中外学术界对滕尼斯在社区研究领域的不同认知,提出中国学者对社区是现实主义的理解,并且比较了中国与西方学者对社区概念的界定。接下来,吴教授讲述了海峡两岸城市社区治理的历史演进,大陆经历了两次改革,第一轮改革全国推广——两级政府、三级管理体制,第二轮局部试验——政社合作,未来的趋势是社区治理体系化;台湾社区治理发展的第一阶段是控制性社区治理,第二阶段是辅助性社区治理。最后,进行了两岸社区治理的结构差异与生成逻辑比较,指出不同的治理结构产出不同的治理效果,治理转型遵循“非线性逻辑”,支配社区治理转型的核心是“政社关系”,要找准时空坐标,锚定未来方向,塑造科学合理社区治理结构。


05

罗梁波

罗梁波教授的报告题目是公共管理研究的中国范式:学科反思、本土定位和未来方向。罗教授提出学科的理论价值和实践贡献有赖于合理的研究方式来推进。在信息技术革命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背景下,中国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需要重新定位,探索代表未来方向的合理研究方式。未来公共管理学科的发展需要在学科格局、研究路径和叙事方式三个方面确立中国研究方式的行动框架,建构中国特色公共管理学科,公共管理学科格局需要实践经验和理论嵌合的架构,研究路径要深度切入公共管理生产,全方位嵌合理论,并以研究要件精细学科叙事复合化的方式夯实微观基础。概而言之,公共管理研究的中国方式是基于社会工程理论和实践的复合化体系。
李睿倩教授的报告题目是海洋空间规划提升海洋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的国外经验和启示。李老师从海洋空间规划的内涵、起源和发展入手,总结了国外海洋空间规划的经验,包括价值目标导向、利益相关者参与、跨界问题治理、面对变化的适应性等方面的国际经验,指出对在新纲领下指引下,如何从制度、体制和机制等方面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理念进行海洋空间规划应该是研究的重点。

  

六位专家老师的精彩报告既包括中国海洋治理体制创新的经典理论和前沿研究,也包括对国家治理领域经典问题和未来发展的整体探讨,最后,海南大学张良福教授和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王印红教授对各位专家的报告进行了精彩的点评,各位参加会议的老师同学们也与专家们进行了互动和交流。相信正如李司长所言,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投入国家海洋治理的事业之中,国家早日实现海洋强国建设的战略目标。

与会专家合影


学术交流 | “百年大变局中的海洋担当” ——中国海洋发展研究高端论坛在中国海洋大学召开

专家视点 | 如何认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专家视点 | 如何深入理解“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专家视点 | 百年大变局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专家视点 | 在大变局中把握发展趋势

专家视点 | 百年变局与中国担当

专家视点 | 百年大变局、中国与国际关系学学科的起源

专家视点 | 世界经济的大变局与未来挑战

专家视点 | 在世界百年大变局中维护和延长战略机遇期

专家视点 | 中国在大变局机遇下面临的压力与挑战



文章来源:中国海洋大学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中心网站手机版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