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姐妹被丈夫家暴,我真的无法“尊重祝福”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姐妹撒泼指北 Author 杨旖文



#Trigger Warning 
创伤警告

大概三年前,闺蜜几个一起聚会,我才第一次听她说,她被家暴,而且是多次,最严重的一次头上有伤痕,拳头砸的,报了警,但是警察来之后,她又撤销对其进行法律追究。


我第一反应是惊诧,因为这是我第一次知道身边的朋友中存在真实的家暴情况,而且他们两口子青梅竹马,就我之前的了解,男方对她还挺好——现在看来只是了解到了片面的信息,或者说是她只让我们了解到了这些信息。

接下来的反应就是很生气——气不打一处来的那种生气:这种人渣,怎么能放过他!

脑子里想到的都是应该如何让他受到应有的惩罚,于是忍不住跟闺蜜说一定要跟他说、跟他吵、让他家人都知道、不要忍气吞声、树立底线、坚决不能有下一次、如果再动手就怎样怎样……

但是我发觉她本人并没有像我这么生气,才想起来问一句:你自己怎么想?你想离婚吗?

她说了自己对离婚的顾虑,其他闺蜜也说她其实并不想离婚,我才意识到,真的有遭遇家暴也不一定选择离婚的女性,以前我所不理解的那种情况,它真实地发生在我身边

图 /《直美与加奈子》

看到这里,我希望读者们先别急着骂她,我知道很多女性跟我当初一样,恨铁不成钢,相信我,在这之后的三年里,我无数次有着想要“骂醒她”的冲动,也做过这样的尝试,说一些“直接”的话,给一些“劝分不劝和”的建议。


但是逐渐地,我的感受变得复杂,我尝试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三个方面的体悟:

被家暴的人为什么不一定能直接选择“离开”?
我如何在尝试理解她和不能体谅她的过程中发生变化?
以及作为朋友的我们又能做些什么?

我的朋友有体面稳定的工作,生活在一线城市,有两个孩子,她老公自己做生意。孩子基本都是女方和女方妈妈照顾,十几年如一日。

两个人之间的经济往来和沟通细节,我也不便透露太多,只能说家里的大头支出是男方在付,但这不意味着支付的钱都是男方个人的,女方的账户密码形同虚设,男方可以随时转走使用而不必提前打招呼。我也曾提议过她更换密码,但是她表示那样的话男方又会大闹一场。

闺蜜在过去的三年内,在聊天群里跟我们诉说过很多次男方当着孩子的面,对她和她妈妈的辱骂、动手、摔东西、因为她与亲戚往来而发火等等行为,有时候甚至是在别人看来无理由的“发神经”。

一开始,每次她的诉说都会给我带来无限的愤怒,这股怒气令人难以遏制,我甚至直接问她:“你为什么不能离婚?你为什么要让自己在这种关系下生活?你一个人、哪怕带着两个孩子,靠你自己的工资和分割的财产,难道不会过得更好吗?”

但是我得到的并不是她的正面回答,我逐渐明白,可能她更多的只是想倾诉一下,并没有打算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认真提建议的我,就变成了一个“傻瓜”,一不小心,还有可能在他们和好之后变成一个“坏人”。

后来她再说家暴的事情,我会先克制自己,让她先说完,再去判断她需要的是什么

大部分时候,对于我的提问,她并没有给出正面的答案,我提出的一些希望可以提醒她重新思考自己的生活、她担忧的是什么、离开之后会面临什么困难、会不会过得更好等问题,好像也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这种情况下的我,其实是挫败的、郁闷的,甚至有点自嘲“我一个女权主义者,竟然劝不了身边被家暴的闺蜜离开渣男”。

中间有段时间,我一度不再对她的“倾诉”有任何实质性的回应(当然群里其他闺蜜会安慰她,不至于因为我的不回应而让她陷入无人支持的状况,所以我也没那么不安心)。

再到后来,我发觉她被家暴的频率越来越高、越来越无理,于是开始给她转发一些有关专业法律援助、如何收集证据、如何保护自己的信息,比如橙雨伞的反家庭暴力资料包,告诉她即便不是现在做决定,也可以至少先收集证据。


图 / SWWS


在我们局外人看来,她是一个有经济收入、有体面职业、外型姣好、受过高等教育的职业女性,似乎没有无法脱离家暴关系的理由,但是恰恰是这样的表象,容易遮蔽现实中家暴的复杂性,也更容易让她们因为会受到社会指责而更加不敢跟别人诉说。

如今,我们对于共情他人已经丧失兴趣,面对家暴关系中的受害者更是没有耐心。不在那个境地中的我们,好像永远无法真正理解她们。

在这里,我只能把她的担忧和面临的困境说出来,希望如果你的身边也有这样的女性,在“骂醒”之前先试着了解她的境况,毕竟从情感到物质,她们都有太多的顾虑。


首先可能是恐惧:会不会遭到对方的报复,会不会因此遭到更多的殴打,会不会给自己和家人带来更多的骚扰……

其次是经济上的担忧,这恐怕是很多家暴受害者最主要的考量:两个人的财产分割能否清晰、利索,分割起来会不会太麻烦,以后他不支付怎么办,一个人能否买得起房子,能否支撑自己和孩子的生活成本,等等。

再次就是孩子:离婚会不会对孩子不好,抚养权能不能争取到,万一判给对方能不能好好抚养孩子。

除此之外,家人、朋友、同事等会如何看待自己离婚,以后还要不要再找个人结婚,带着离婚者的身份还能不能找到好的对象等等。甚至还有看起来可能“可笑”的理由:她或许对对方还有着很深的感情(是“爱”抑或是“习惯”)。


这些在部分人来看毫无必要、完全不成立的担忧,都会成为她们放不下的担子。

图 /《最后的朋友》


在我不再试图从我的立场和观点来看待她的问题之后,我能做的事情就从情绪上的反应变成了去考虑她可能需要什么(哪怕并不是她真的想要)。

比如她可能需要一个安全的地方暂时躲避,她可能完全不知道收集证据的方法,她可能需要去咨询一个法律援助,她可能正无所适从不知从什么开始做起,她可能有所顾虑或者没有能力表达她真正的想法,她可能仅仅还是需要有一个地方让她说出来或者跟她一起骂渣男……


那么我能做的就把这些能想到的东西都发给她,万一有一个东西是她正需要、恰好能用得上的呢?

用另外一个朋友的话说,当她自己本身没有做出决定的时候,我们是没有办法逼她离开这段关系的。

作为朋友,我们能做的,恐怕也只能是给出所有我们能想到的、她可能需要的信息,并且让她知道,当她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会尽力帮她。仅此而已。

真希望有一天,哪怕受害者会犹豫或顾虑,我们的法律依然会在有人提供线索或证据的时候主动调查和惩罚家暴者

这样,就不需要网友爱莫能助地表达“尊重祝福”,也不需要家暴受害者“再勇敢一点”了。

挪威在反家暴法中实行“无条件司法干预原则”。

图 / 广州日报



  撒泼有理,SUPPORT有你  
 很高兴终于与你见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