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一个月,跑了下《明瀚领读会》的内测,和大家深度分享了《独角兽律师进阶之路 12 讲》前 6 讲,共计 9 场直播,场均一个半小时。
国庆在家,重看了一遍飞书妙记的回放,结合之前操盘过的几场“年会级”的行业内大直播,对直播有了一些新鲜的,来不及结构化的感知,从宏观的心法和具体的干法,两个维度,分享大家:
心法:破贪嗔痴,唯戒定慧
希望自己可以获得更多人的关注,希望自己的内容获得平台的高推流。做一件事,希望获得正反馈,是人之常情,也是促使大家继续做的一个动力。但律师朋友们,我们也许可以站在专业服务的提供者的角度思考,真正好的服务,是否是有门槛的?我们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公开场域内创作或分享的内容,比如一篇文章,一场直播,一条短视频……其实都是我们在向潜在客户交付服务。我们可以期待更多的人,甚至可以期待所有人,都爱看我们的内容,但因为存在认知门槛,这个期待在现实中很难发生。用我们的专业输出,影响有影响的人,这是可能发生的。正如我为你写这篇文章一样。我们的直播通过内容组织,现场演绎去打动有影响力的观众——那一小撮我们的目标客户,最终引导他们为我们真正的产品:专业服务,买单。说到底,我们真正想要的,不是哪些浮华的流量数据,而是真正为专业买单的客户。在信息爆炸再爆炸,碎片再碎片,噪音和信息混杂,近乎于粉尘化的当下,时高时低的流量,就像烟雾弹,容易让人迷失其中。不管是算法的主动推荐,还是用户的被动搜索,针对律师这样的专业服务者,“搭好自己的舞台”,可能是更有确定性反馈的打法。只有我们把好的内容,放到好的舞台,才有可能悦近来远,留住已有的观众,吸引未来的观众。有一些律师朋友,迎合算法,制作看似吸引眼球,实则千篇一律的内容,这有可能是聪明人做傻事——把好好的舞台,让给了背离观众预期的内容。回到直播这个舞台,它不同于推文这样,我写你看,我发你评,时空异步的沟通。直播可以通过在线连麦,实现时空同步的强互动。这是直播不同于其他舞台的特性,也是我们做好直播的一大抓手。要运用好这个抓手,需要我们用有设计的互动,建构一个场域(氛围),你看很多头部的带货直播间,他们胜在何处,就是胜在场域(氛围)。在直播这个强互动的舞台,信息的传递是双向的,大家都有机会拿到话筒。对于我们“演出的内容”,总有观众会给到意料之外的反馈或者回应。对于这些意外,如果我们报以嗔怒,就可能适得其反,由观点的不同,升级为情绪的对立甚至对抗。互动的场域,本就该你来我往,有观点的碰撞是场子很热的表现,不是坏事,是好事。观点交锋,可以帮助我们从不同角度审视我们的思维盲区,同时更加的走进客户真实的场景和真实的所思所想,帮助我们更加了解客户。我们把向外争论对抗的念头,转为审视自我,内求精进的念头,也许更能构建出开放繁荣的场域。直播,很像和观众唠嗑,聊什么和怎么聊,决定了观众愿意听多久。很多律师朋友痴迷于聊自己擅长的,容易法言法语,往往自己很嗨,观众昏昏欲睡。要让观众也嗨起来,先要破除“我想讲什么就讲什么”的痴迷心,不能“痴心妄想”,要踏踏实实在我们擅长讲和观众喜欢听之间,找到交集,从这个圈向下挖掘直播内容。而观众爱听的,往往是和他所遇到的问题,和他面对的真实场景高度相关,找到交集其实就是找到观众的痛点,痒点,也是市场切入点。恰好,直播是一个可以获得及时反馈的场域,是否找准点,从观众的反应,我们一看便知。获得反馈后,我们就可以及时调整策略。所以,多备几套演绎方案,多预设不同埋点的问题,至关重要。抛开“痴心妄想”,回归用户视角,也许才是直播场域的正确打开方式。记得查理·芒格曾说:“人们需要找出一块特殊的能力领域,然后把精力放进去。如果一个人确实有能力,就会非常清楚自己的能力圈边界在哪里。没有边界的能力不能称之为能力。”“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知止,是智慧的发端,说俗一点,“我们要知道自己能吃几碗干饭”。讲一个故事,日本战国时代,有一天在战场上,北条氏直(儿子)和北条氏政(爹)一起吃汤泡饭,北条氏直好几次停下来去淋汤。北条氏政认为难道吃了那么多年饭,连自己一次要喝多少汤都不知道么,断定北条氏直没有自知之明,优柔寡断,北条一族将败落在他的手上。后来北条家果然是被丰臣秀吉所灭。搞不清自己有几斤几两,不知道自己能吃几碗干饭,贸然下场,极度危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成长节奏,一条小船,突然钓上一条上千斤的大马哈鱼,并不是都会有《老人与海》里的结局。正如米兰·昆德拉在《生命不可承受之轻》中所言:“一个人不断要求‘出人头地’的人,应该料到总有一天会感到发晕。发晕是怎么回事?是害怕摔下去?但是,站在有结实的护栏的平台,我们怎么还发晕呢?发晕,并非害怕摔下去,而是另一回事。是我们身下那片空虚里发出的声音,它在引诱我们,迷惑我们;是往下跳的渴望,我们往往为之而后怕,拼命去抗拒这种渴望。”突然在公众空间爆红,并不是每个人面对百万流量之“亲”,都可以应对自如。当你准备不足,节奏未稳,流量的裹挟之下,高高举起,重重摔下,才是常态。而这种对节奏的把控能力,源于秉持“戒定慧”,不断将自己能力圈层层递进:- 守定:无所不用其极的在能力圈范围内做成事情,规避风险,创造奇迹;
干法: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聊完心法,我们说一些具体的操作要件和注意事项,当然,这些都很主观,仅仅源自我的观察和实践(踩过的坑),仅供大家参考。
三大纪律:
观摩过众多专业服务领域大咖的直播,做的最好的是冯唐。因为经常说“我简要讲以下三点”,所以又被粉丝称为“冯三点”。冯唐的直播就像一个颇具少年感的中年大叔坐在你对面给你唠嗑。但冯唐的每场直播,都是提前有准备的,虽然没有 PPT,但提前做了结构化的梳理,把想聊的东西都写到了纸上。有很多时候冯唐聊的就是他写的书里的内容,他的粉丝大部分都是他的读者,信息鸿沟很小,场子一直很热直播不管在视频号还是抖音,都是一个人来人往,进进出出,开放而灵活的场域。不管内容多精彩,从头听到尾的都是极少数。所以我们不能预设正在看直播的人,都同步的知道完整的前情,可以和我们完全同步的向前推进。所以,高频的call back(回调,扣题),是必要的。能够让不管什么时候进入直播间的观众,都能够很快的知道今天在聊什么,便于大家融入场域。对于直播,好的互动是成功的一半。而互动提问是最常见的热场方式,一个好的提问,抵得过千军万马,而放冷枪式的发问,极像“千刀万剐”。很多朋友为了彰显自己的专业能力,一上来就设置难且深奥的问题,就像一记闷棍,让人难以招架。所以,设置互动提问的问题,最好是循循善诱,由浅入深的阶梯过度,给大家留出慢慢深入思考的空间,用真正的你来我往,把场子热起来。八项注意:
直播不是新闻联播,有一些特有的语气词或口头禅,是提升辨识度,形成品牌记忆的重要元素,可以有设计的整活。但要避免自嗨,可以选择观众反馈好,愿意互动的句子放大为口头禅,比如冯唐就常常顺着粉丝的话说“冯三点,讲三点”。好的直播像唠嗑,好的唠嗑就是脱口秀,所以,聊天的节奏很重要。不要太有偶像包袱,观众愿意来看你直播,你的长相肯定已经过关了。在互动时,观众可以看到你的表情,这是重要的情绪唤起和反馈方式。4,讲道理不如讲案例,讲案例不如讲故事,讲别人的故事不如讲自己的。为了避免冷场,当一个问题发出,3-5秒没有人接话,就该自己接住,自己展开,在自问自答的过程中,引导大家参与讨论。最好在直播前和刚开始,就让大家知道这个场子怎么玩(互动),可以找到相熟的观众打个样。让大家都说说心里话,让说心里话的人有面子,是主持人功力的体现,这一点可以学习窦文涛。8,真正的认知优势,是能够对各种观点兼容并蓄,围绕主题发扬光大。高情商不是把话说得很漂亮,而是能够和各种人都聊得来,能够在各种语境与各种谈话对象产生共情。
继续启程
下周二就是明瀚领读会的《独角兽律师进阶之路12讲》的第6讲下篇,推荐大家阅读这篇文章:《和律师朋友们把“领读会”放在飞书上,我们聊些什么?》,看下之前参与伙伴的一些反馈。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增长律,一起成为独角兽律师
咨询策划 | 组织管理 | 团队陪跑 | 培训合作
增长律在路上
离不开你的“点赞”“在看”与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