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定胜天

请您关注👉 道炁开脉轮 2023-08-24

开脉轮找初心定初心 守初心

生命·命运·健康-共同体


识空有可互生,

虑心田消昔因。

行善护共同体,

道净炁禅心明。

士以弘道


 开脉轮 调百病 

 乐明空 慧心净 



一静,二缓,三谦,四让,五淡,六平,七安,八顺,九和!



一 静



静能生慧。水静极则形象明,心静极则智慧生。


谚语说:「一动不如一静。」


静能培养人的内心定力。


「人定胜天」的「定」字应做定力讲,人的内心有了定力,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


古人云:「天地间,真滋味,唯静者,能尝得出。」


嚼得菜根,耐得寂寞,坐得冷板凳,是人生的一种高境界。


世味清淡静心养,人间炎凉冷眼观。


自静其心延性命,无求于物长精神。





二 缓



古人说:「事急则变,事缓则圆。」


快一点危险丛生,缓一刻风平浪静。


碰到事情不要操之过急,而要慢慢地设法应付,可以得到圆满的解决。


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这样,宜缓不宜急。尤其是人际关系的修复,有时就像整理乱绳一样,一味胡拉硬拽,关系必然越来越糟,这时候必须缓一缓,找到症结所在,先集中精力打开症结,问题才能迎刃而解。



三 谦



越是成熟的稻穗,越懂得弯腰。


古人说:「好说己长便是短,自知己短便是长。」


孟子有个学生叫乐正子,他去鲁国当大官,孟子高兴得晚上睡不着觉。


别人问,你这个学生有什么优点呢,他做官你这样高兴?


孟子回答,说实在的,乐正子的能力不是很强,德行也不是很高,但是他有个好处,就是谦虚,喜欢听取别人的建议。




四 让



忍一时风平浪静,让一步海阔天空。


在矛盾纠纷中忍让是宽容,在名誉利益中退让是淡泊。


大是大非,涉及到原则问题,不能退让。


在非原则的问题和无关大局的事情上,善于沟通和理解,善于体谅和包涵,善于妥协和让步,既有助于保持心境的安宁与平静,也有利于人际关系的和谐。


一个有涵养的人,不会因为枝节问题与人发生争吵,当我们面对矛盾时,要刻意忍让,巧妙化解,善于变寒霜为春风,化干戈为玉帛。



五 淡



淡字,一半是水,一半是火。人生,水火本不相融,造字者巧妙地将二者融汇贯通在一起,揭示了「淡」的真味:刚柔相济。


人生的「淡」,既需要披荆斩棘地拿得起,更需要急流勇退地放得下。


世事如棋局,不执着才是高手;人生似瓦盆,打破了方见真空。


简淡人生,淡然怡然,如同混沌中初开的天地,一片清明。





六 平



做人难得百般好,处事但求心境平。


心平红尘远,纠缠烦恼多,每个人从这个人间经过,路也过,桥也过,走过这平凡如沙的生活。


天上浮云,道边柳色,其实都是一种生命的信念,珍惜所有的擦肩而过,或者不期而遇,一份包容相待,一份宽容同行,祝福所有不同的故事,这就是「平」的心态。




七 安



心若安,可步步生花。


行也安然,坐也安然;穷也安然,富也安然。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得失无意,随天际云卷云舒。这才是真正的解脱。


心中无尘心自安。


烦恼由心而生。同一桩事,计较得少则少忧,计较得多则多忧;同一个问题,看到光明的一面则喜,看到灰暗的一面则忧。


人生的苦乐,不在于碰到多少事情,而在于心里装着多少事情。


清空心里的阴霾,返璞归真,才能自在自安,随缘即安。



八 顺



人生,挫折是常态,顺利才是例外,能屈能伸,方能顺利长远。


人生不可能样样顺利,但我们可以事事尽心。


往事不必遗憾,若是美好,叫做精彩;若是糟糕,叫做经历。把握眼前,当下才重要。


事在人为,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人生不一定要顺利,但一定要努力。如果你想要什么,那就勇敢地去追求,不要管别人是怎么想的,因为这就是实现梦想的方式。




九 和



荀子说:「万物各得其和以生。」


「和」是指事物各处其位,形成和谐的状态。和谐的状态是世间万物赖以生存的条件。


与世无争,与物无忤,与外部世界保持「和」的状态,同时不放弃自己的处事原则,不油滑混世,有自己的良知底线;保持内心和谐,不卑不亢,形成自己的内心秩序,也就成了一个内心强大的人。








静心要诀(道家精华)


大道无多子,唯在清静一法门。故静字诀,乃为修道第一诀,一切法门,均从此一法门下手。身静则生阳,心静则生慧,气静则生神,神静则生精;而一以心静为头脑。静则定,定则得。白玉蟾祖有言:「大道以无心为体,忘言为用,柔弱为本,清静为基。」又云:「薄滋味以养气,去瞋怒以养性,处卑小以养德,守清静以养道。」而老子之学,则纯以清静无为为主旨。故清静法门,实为三教圣人所共守。而世人则无不在竞逐劳役的纷纷扰扰中讨生活,殊不知:「半日安闲半日佛,片时清静片时仙」也。要作仙作佛作圣人,甚至是得大智慧,立大功,创大业,树圣德,均非从此静字下手不为功!

 


老君曰:「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故常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惟欲遣欲澄心,首须摄念归静,行住坐卧,皆能存心於内而不离腔子裏,返居神室,而无思无虑,无念无欲,寂然不动,方可谓之守静之功笃也。心能静定虚寂,内守无为,而不放失其本心良心,则自可彻见先天之灵明真心矣。道家习静,首在求此真心为用。真心之用,为无用之用,无用之用中藏大用,真精真气真神之三品大药,均从此而生者也。

 

学道人贵能心静神清,心静则泰然自得,万事不足以扰之;神清则烛照朗然,万物不足以乱之。静时察万事,自然皆有欛柄;清时观万物,自然皆有春意。清静二字,一生受用不尽,非富贵中人所能得也。昔郭康伯遇一仙翁,授以保身卫生之术云:「自身有病自心知,身病还将心自医;心境静时身亦静,心生还是病生时。」此为养生要著。心生则种种意生,心灭则种种意灭。意生则事生理生,而事障理障亦随之。事生理生则神浊,事障理障则神迷;此皆所以为道之贼也。



 

心静则神清,心定则神凝,心虚则神守,心灭则神存。古真谓「心死则神活,心生则神死。」心死者,虚之谓也。心生者,实之谓也。老子贵虚贵无,如云:「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心则尤然,一住事物则扰於事物,一住理法则纷於理法,而不得其虚静矣。心不虚静,则神不清明。儒家常言清明在躬,此须自「虚静其心」中来。虚则静,静则清,清则明,明则灵,故苟能一心虚静,寂寞无为,不生一念,不染一尘,则自能虚灵不昧,而得神化通矣。程明道於「静后见万物皆有春意」时,曾为诗曰:

 

「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万物静觐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富贵不淫贫作乐,男儿到此是英雄。」盖人生无论处任何境况中,能静观万事万物,则不但可无入而不自得,且亦得见「道心」与「天地之心」於无形也。

 

学道人总以清静其心为第一要著,打坐即所以求心清静也。故一上座,即宜将内外心境妄想杂念,一刀斩断,一齐放下。



 

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内外俱泯,能所变绝;久久自可入道。清时能见性,静裏好参玄。

 

玄中子云:「当坐时,欲求能静,务宜万缘放下,一念不生,是非莫问,人我两忘,百恶俱息,八风不动。」另有八字工诀,即凝神寂照,一灵独觉。初下手,切宜注重心息。水火真经云:「欲从心起,息从心定;心息相依,息调心静。」再宜注重神气。胎息经云:「神行即气行,神住即气住;若欲长生,神气相注。」再后工法更多。然总不外炼精化气(初关),炼气化神(中关),炼神还虚(上关)等三关工夫。至最后一关,则为炼虚合道。

 

於坐中久静,则自阴气潜消,元阳滋长;万尘不染,一灵独照。元阳长则命光生,长生久视之道在此。一灵照则性光现,神通变化之道在此。所谓天眼通,他心通,宿命通,漏尽通等等,皆由此一静中生出。道佛门中上乘人士,均讳言神通,以此亦碍道也。静则定,静定则超脱净尽,而心海性天,亦平静无波,朗照无遗,故可得入神明之境。故古真谓:「静能通神,定能入化。」

昔伊川入嵩山访王子真,子真早候於松下。问其何以知之,曰一年前即已知之。盖伊川先一年亦动念访王,而以事未果耳。后又入高山访董五经,五经便先为之务茶果以候,程问何以能尔,曰:「只是心静,静而后能照。」此等告知神通,以及其他更大神通,道佛门中俯舍皆是,惟常被一般人目为怪异耳,实则潜修之士,有之亦讳莫如深,不肯以炫人。王董二人,亦旨在礼数,非欲故为神异之能也。性功如此,命功中又何独不然?故习静,全是功夫,惟其功夫在「强内」耳,与用动功以「强外」者不同。



 

惟修道习静,非从以养生为事,尤在其「静能增慧,静能开悟,静能入圣,静能证道。」得道之士,不但临生死之际,能谈笑脱去,即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事,亦类能心中了了,其以致此者,即在由静而生之定慧力耳。惟此仍无关於大道!大道不在於生死事,不在於神通事,此为切要语。

 

修行功夫,当初入手,静心最难。在静坐中,有时万念并发,此灭彼起,大有「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之概。欲收拾愈不能收拾,有如「红杏枝头春意闹,绿杨墙外出秋千」者是。欲斩截愈不能斩截,有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者是。故吕祖有「炼心至静」,达摩有「制心一处」之教,均以心机难息也。是故静心之要,首须「息心」。禅宗有「牧牛图」,道门有「收马图」,(注参上乘修真大乘集。)均息心法也。经谓「心为贼王」,故擒贼先擒王,修行先擒心。如何降服其心?三教圣人,均以此为首要。将心觅心,了不可得。将心遣欲,遣欲心是心;将心止念,止念心是心;将心断缘,断缘心是心;将心简事,简事心是心;将心参禅学佛,参禅学佛心是心;将心了生死大事,了生死大事心是心。总之,凡有所事,

 



即是心在;欲得无心,总非易事。此须渐修,非可一蹴即就;此关功夫,非可顿悟即得:观牧牛牧马二图,即知其言之不谬也。故道家用炼心二字,炼心者,炼去其人欲之心,攀缘之心,忿愤之心,恐惧之心,好恶之心,浮竞之心;总之,要在炼去动心,而归於一静耳。

 

玄关秘论曰:「心牵於事,火动於中。心火既动,真精必摇。故当死心以养气,息机以死心。」旨哉言乎!凡俗心被物转,圣人心转却物。心役於物,则神动於中。识神既动,真神不生。或於役於事物,或沾染於名利,或痴迷於生死,或执滞於道法,有一於是,便即生心。有住生心固非,无住生心亦非。一有所生,便有所用;一有所用,便有所失,而非真心矣。故经云:「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凡心死则圣心见,尘心死则真心见,人心死则道心见,法心死则天心见。寻著汝父母未生前本来心住处,返本还源,归根复命,便是汝大休歇处!在息心处!此正达摩祖师所谓:「心本寂灭,无一动念处,是名正觉。」窦持禅师不云乎:「悟心容易息心难,息得心源到处闲。斗转星移天欲晓,白云依旧覆盖山。」能得息心妙用,则自有境无碍,所谓:「蝉噪林逾静全,鸟鸣山更幽。」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者是也。



 

本净禅师有云:「佛因心悟,心以佛彰;若悟无心,佛亦不有。」又云:「道本无心,无心名道;若了无心,无心即道。」此时彻了语。若再向上一着则是:「莫谓无心即是道,无心还隔一重关。」以著有著无,住有住无,两俱不是也。前者破有,教汝莫执有;后者破无,教汝莫执无。故永嘉禅师尝谓:「心不是有,心不是无,心不非有,心不非无。是有是无即堕是,非有非无即堕非。」以两俱不可堕也。

 

六祖有言:「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又云:「无念念即正,有念念成邪。」心迷则心生,心悟则心寂。心生则念生,心息则念灭。我息一切心,即无一切念。我无种种心,即无种种念。修行人如能七日七夜不动念头,即可得正道。古德云:「诸人心心不息,念念无住。若能於不息处息,於念处无念,自合无生之理。」此是寂心息念一法。永嘉云:「凡俗多於事碍理,境碍心;常欲逃境以安心,遣事以存理。不知乃是心碍境,理碍事;但令心空境自空,理寂事自寂。勿倒用心也。」此亦即寂心息念一法。



 

心可成佛,心可成道;心亦碍佛,心亦碍道。就其可成言:即心即佛,即心即道。就其不可成言:即心非佛,即心非道。前者就真心言,后者就凡心言。前者心心无念,后者心心有念。故夹山密公云:「心本是佛,因念起而漂沈;岩实不移,因舟行而鹜骤。」众相现而本体不动,声色俱而不随不坏;如雁过长空空无迹,影沈寒水水无心;但自得真心自体矣。」

 

玉虚子诗谓:「物物元无物,心非形亦非;三般观晓悟,悟者不知谁?」又云:「无无藏妙有,有有观真空;湛然俱不立,常寂性融融。」这是彻了语。此意通三教,万法无二门,入者有得!圭峰禅师谓:「心无自相,托境方生。境性本空,由心故现。」若能心境俱泯,体用两寂,则自心境两不相碍,本源湛寂清明,自在虚灵,则此心便不祈静而自静,不祈息而自息矣

 

总之,三家圣人教人,总以静心为入门诀。心不清静,不能一尘不染,一念不生,一切修为法,皆无从落脚生根也!




点 击 调病扬升寻妙缘

              

道炁开脉轮 福慧安身心


道炁开脉轮简说


快速治病 / 奇异秘法


最近新文点下看:

高维科技城

人体「核聚变」

五智

被上身的九种症状——何以避之?

破译《易经》密码(收藏)

下元九运20年的布局法

民间法术

“高我”与“人生导航”的秘密

金玉满堂大智慧

生命财富,谁…

双修

怎的一个“止”啊

《吕祖心经》

夫妻缘分

情绪管理转化(藏)

能量觉察法

哈哈大笑

厉害了——宇宙管道

眼啊,在劫难逃……

出生前灵魂的人生计划

疼痛对照-补气血

超度理论与普通仪轨

开悟,修道必成18条

信息治病原理-开悟

教你开悟常明(藏)

十大真理、慧灯常明

逆生长的秘密

补亏法,不让负能量附体

手上奇穴-长寿密码

觉知的常在,忍之波罗蜜

清静经-入定状态

安分事使命

守己制初心

天下共同体

为公大道行


请您关注道炁开脉轮 


请您关注道炁禅苑 

天天新文
弘道利生



天 地 人

心 性 命

存心养性·执中贯一

明心见性·万法归一

修心炼性·抱元守一


道 者

理   也    乎

炁 者

能  可  乎

道,可。

道,非。

常,道!

也者,果何谓也?

一言以定之,曰也。


大学之明。。在亲民。

在止。于至善。

止而后有定,

定而后能静,

静而后能安,

安而后能虑,

虑而后能得!

常明断句

宇宙即是吾心,

吾心即是宇宙。

佛,觉悟

即是佛。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本自清净,本不生灭,

本不动摇,能生万法。


  佛 觉 知 道  

  可 能 性 心  

  道 法 术 器  

  信 愿 行 证  

一切为能量 

一切依靠能量 

从能量中来 

到能量中去 

回家:如如密因,妙觉圆澄。……颠倒倒颠,开启脉轮。……能觉止恶,共同生命。觉己觉他,自利利人。舍无所舍,融通命运。妙有真空,空有互生。非有非无,无所无能。不生不灭,净心实证。〇  。


双 运

只修炁,不修道,

炁足更把诸恶造。

只论道,不修炁,

空谈浪得生和死。

道驭炁,炁助道,

理事圆融顺安妙。

八正道,一正炁,

学思践悟共同体!

无论你是要开悟成佛,

还是要得道成仙,

都必须中脉通畅。

  ——南怀瑾

天地人

精气神

贪嗔痴

欲爱情

命心性

空乐明

死心踏地,打坐定时。

身口意定,真言恒持。

事上制心,观照绵密。

正道守戒,决证菩提。



感恩作者大爱美文胜过天籁

禅苑动态一览生命允许重来

声明:公众号旨在弘道净炁传播相关的知识和信息,内容转自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公众号中所载内容仅供参考,若想亲身实践,请咨询相关专业人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