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哲学分析》2022年第5期目录及摘要

哲学分析 2023-06-11




·哲学专题讨论·

明确的句子观念与中国古代逻辑的有无


摘要:王路把“必然地得出”视作逻辑的内在机制或逻辑的观念,认为对句法和语义的区别与对应的认识是亚里士多德建立逻辑学科的关键,但他没有进一步追问亚里士多德何以能够提出这种方法来研究三段论的形式以达到对“必然地得出”的刻画与说明。明确的句子观念是亚里士多德之所以能够提出上述研究方法的一个重要前提,中国古代没有研究过句子的特点、构成与类型,没有形成明确的句子观念,因此不可能走上从句法和语义的区别与对应来研究推理形式的道路。就此而言,根据王路对逻辑观念的理解,中国古代无逻辑。在中国古代何以没有逻辑的问题上,相较于王路所说的古代汉语没有“是”作为系词,中国古代没有形成明确的句子观念可能是更为根本的原因。关键词:亚里士多德;三段论理论;明确的句子观念;中国古代逻辑;王路作者:晋荣东,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



解析“必然地得出”


摘要:倡导“必然地得出”这一观念于我国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逻辑现代化建设有重要的意义。面对逻辑多元论的兴起以及蒯因对逻辑基础地位的质疑,“必然地得出”这个概念迫切需要澄清。逻辑多元论并没有动摇经典逻辑的基础性。蒯因对逻辑基础地位的质疑并不成立。从逻辑创始人的相关论述可得出,逻辑不可归约为其他学科。必然地得出,源自对象概念这一模式,是这一模式的一种本质反映。这种模式确立了经典逻辑的基础性与逻辑的一元性。

关键词:必然地得出;逻辑基础;对象概念模式

作者:余俊伟,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





“是与真”与知识结构


摘要:“是与真”是王路教授学术思想的灵魂与核心。他坚持“一是到底”,认为“being”该被翻译为“是”而不是“存在”,并且始终要在系词的意义上来理解它。“是”与“真”紧密相连,而“真”与“意义”又密切相关,王路教授通过构建句子图式,让我们更好地认识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在关于“truth”的翻译中,他并不坚持“一真到底”。但“一真到底”能够更有益于人们把握“是”与“真”的关系,应该被坚持。在关于“是”与“真”的知识结构的建立中,王路教授强调逻辑的重要性。然而除了逻辑之外,人们还需要接受形而上学的训练,掌握逻辑和形而上学将有助于人们更好地建立起“是”与“真”的知识结构,从而更有益于人们对西方哲学的研究。关键词:是;真;知识结构作者:梅祥,华东政法大学文伯书院副教授。



逻辑的观念与理论


摘要:逻辑有观念和理论两个方面:没有逻辑的观念,无法形成逻辑的理论;没有逻辑的理论,逻辑的观念也就无法呈现出来。逻辑的观念和理论是逻辑这个学科发展的必要条件。此外,逻辑的理论本身也可以获得广泛的应用,既可以用于逻辑问题研究,也可以用于非逻辑问题研究,特别是用于哲学领域的研究。“是”与“真”是西方哲学研究中两个至关重要的概念,也是逻辑研究中的两个重要概念。“是”乃是传统逻辑中的句法概念,“真”则是语义概念,其重要性在现代逻辑并通过现代逻辑的发展和应用清楚而明确地体现出来。应该建立起良好的知识结构,充分认识逻辑与哲学的密切联系,认识逻辑对哲学的重要性,更好地推动我国逻辑与哲学的研究。

关键词:观念;理论;应用;知识结构

作者:王路,郑州大学哲学学院教授。





·哲学传统研究·

批判传统与分析传统的汇通何以可能?——从马克思被维也纳学派奉为“先哲”说起


摘要:西方马克思主义与(新)实证主义虽有隔阂,但并非没有汇通的可能。这涉及三个问题:其一,马克思曾被维也纳学派奉为“先哲”的理据是否可信?其二,维也纳学派有马克思主义流传如何可能?其三,如何厘定马克思主义与维也纳学派的共识与界分?对于中国学界而言,西方学术的批判传统与分析传统可能不是对立的;对于中国科学哲学研究而言,科学哲学中的马克思主义可能是个思想富矿区,马克思传统的科学哲学是可能的;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而言,马克思主义对分析传统的批判和包容可能同样重要,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根源与维也纳学派高度相关;“纽拉特的马克思主义”可能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流派。建构中国的科学哲学或马克思主义科学哲学是可能的。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维也纳学派;科学/学术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科学哲学作者:安维复,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特聘教授。



马克思新人文主义在科技世代的价值意蕴


摘要:在科技世代,人文与科技的关系是历久弥新的研究焦点。人文主义的一般见解认为人类的理智生活受科技提供的知识所束缚,社会生活受科技提供的人工物所控制。持怀疑和否定观点的人士无法正视科技进步与科技悖论之间的关系,主张返回没有科技悖论的世代。马克思新人文主义在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的背景下审视科技进步和科技悖论,在没有接受人文主义的一般见解的基础上,为科技世代提供了正确看待两者关系的方案。首先,新人文主义的超越性表现在对黑格尔哲学的超越上,指出资本主义人文主义制造了不适合自然科学发展的概念,令科技与人文割裂加重。其次,通过讨论人在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中的位置,批判新科技与人性之间不可避免的异化状态。最后,马克思通过共产主义方案把人文主义等同于自然主义,说明了新人文主义的价值指引作用,同时还具有前瞻性地为数字智能科技和生物医学科技发展提供了重要价值参照系,显示了新人文主义在科技世代的价值意蕴。关键词:马克思新人文主义;科技世代;超越性;批判性;前瞻性作者:黄侃,贵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董仲舒:“先经而后权,贵阳而贱阴”
——公羊家经权哲学如何完成天道化改造


摘要:经权关系的正确处理是公羊家哲学着力解决的一大道德难题。董仲舒将经、权置于天道运作系统中进行了严密的逻辑论证与关系建构,把阴阳、四时、五行协同推动的宇宙图式与执经、行权的道德要求糅合在一起,对公羊家经权观念进行天道化处理,突破孔孟单纯说教的叙事方式,形成了独特的经权诠释路径。阴阳二气运行时主次分明、出入有时,阳实阴虚,阳常阴变,阳尊阴卑,阳主阴辅,董仲舒“以阴为权,以阳为经”,试图借助天道阴阳的运作规律来厘清和论证经、权之间的内在关系,提出“经用于盛,权用于末”“显经隐权”“先经而后权”“《春秋》有经礼,有变礼”的观点。然而,在道德实践中,“权”极易被过分强调,而造成对“经”的破坏,董仲舒以“可以然之域”来约束“权”的泛滥,将行权限定在“经”所允许的范围之内,最大程度地把道德实践纳入到天道法则的秩序之中。关键词:董仲舒;公羊学;经权;阴阳;天道化作者:唐艳,上海交通大学董仲舒国际儒学研究院副研究员。



·日常生活的哲学思考·

我们凭什么“赏”艺术作品?


摘要:在日常语境中,“赏”作为一种活动,一般可分为赏者、被赏者和所赏之物。赏者和被赏者之间有地位等级之别,赏者通常是地位高的人或长辈,被赏者通常是地位低的人或晚辈。我们常说的“赏赐”“悬赏”甚至“赏光”“赏景”都符合这种等级关系,但对于艺术作品的“赏”似乎是个例外。我们不是高位者,凭什么赏艺术作品?是我们错用了“赏”字还是此处别有深意?通过运用现象学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给“赏”一个通用定义:高位者以象征的方式偿还给低位者一个心理的世界。通过这一定义,无论日常之“赏”还是艺术之“赏”的活动都得到了统一的理解。关键词:赏;艺术作品;现象学作者:方向红,四川美术学院视觉艺术中心(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特聘专家、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



反对动物信念!


摘要:动物是否有信念?人们对于这个问题没有一致意见。一种区别于既有论证的解答思路是:首先,给出一些实例,表明这些实例是信念报道的典型案例;其次,论证这类实例才是真实的信念状态报道,而且从真实信念的突出特征来看,动物不可能拥有信念;最后,通过对新近的支持动物信念的论证加以讨论,来表明它何以未能成功。关键词:动物;信念;心智状态作者:刘小涛,上海大学哲学系教授。



朴素实在论与因果—幻觉论证


摘要:朴素实在论是近年来知觉哲学研究中一股复兴的热潮,其立论成功与否对知觉研究具有重要影响。因果幻觉论证反对朴素实在论将真实知觉和幻觉划分为不同的基本类,后者的传统回应是主张解释分类时需要考虑非因果因素,但这进一步遭受解释冗余论证的诘难。最终,要么朴素实在论自身的立论动机受到质疑,要么朴素实在论者只能对幻觉作消极认知解释。为了有效应对因果幻觉论证和解释冗余论证,可以依据意向性行动概念重构对知觉的理解,进而提出一种基于意向性行动的新朴素实在论方案,从而既能保留传统朴素实在论的核心主张,又能对幻觉作出积极的解释。关键词:朴素实在论;因果幻觉论证;解释冗余论证;知觉;意向性行动作者:陈仕伟,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助理教授。



·科学技术的哲学理解·

技术与时间:从海德格尔到斯蒂格勒


摘要:“技术”和“时间”是当代法国哲学家贝尔纳·斯蒂格勒关注的主题。斯蒂格勒从现代工业技术发展的角度出发,对经典现象学的时间观,以及对奠立在这一时间观基础上关于现代技术的本质理解进行了批判性考察。斯蒂格勒受到海德格尔对作为现代技术本质的集置架(Ge-stell)的存在论分析的影响,将亲在的时间性本质理解为不同于“内在的时间意识”(inneres  Zeitbewusstsein)的“内世界的历事发生”(innerweltliches  Geschehen)。斯蒂格勒对胡塞尔的“第三级滞留”的批判性解释导致他和以胡塞尔、早期海德格尔为代表的经典现象学的“两个教条”之间出现了一种激进的和后现象学的决裂。而斯蒂格勒对“遗产”作为可能财富的“漩涡”和对“溯行”作为“流动的蒙太奇”的分析,则引导他开创出当代技术和时间哲学的一个新方向。关键词:技术;时间;第三级滞留;斯蒂格勒;海德格尔作者:王庆节,澳门大学哲学与宗教学系教授。



预测心智的三种理论模型:
一个比较性研究


摘要:心智的预测加工理论最近十年在不同学科引发了深远的影响,而联结主义模型的预测加工与具身认知的预测加工两种不同解释也引发了长久的争论。同时,最近经典认知主义也提出了革新性的、兼容模块理论与预测加工的模型来讨论问题。而新的比较研究试图原创性地重新梳理三种不同理论(认知主义、联结主义与具身认知)模型和框架下的预测加工策略,通过对被动预测假说、感知认知行动分离假说和局部模块假说的反驳,来为具身认知的预测加工模型提供最低版本的辩护。关键词:预测加工;认知主义;联结主义;具身认知作者:朱林蕃,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博士后研究员;刘闯,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特聘教授。



·动态与书评·

对抗性合作:检验当代意识理论


摘要:当代意识理论的发展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意识理论大致可以划分为三类:形而上学理论、概念思辨理论、实验实证理论。不同意识理论所针对的意识内涵、神经机制以及预测存在分歧,因此如何检验和衡量当前诸多意识理论就被意识科学界提上了日程。对抗性合作是科学共同体深化科学合作的一种重要方式。由邓普顿世界慈善基金会资助的“加速意识研究”计划将这种方式引入意识理论的检验。该计划主要针对两个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意识理论——整合信息理论和全局神经工作空间理论,并对它们开展对抗性合作检验。对抗性合作有利于对不同的意识理论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打破意识理论之间的壁垒,并有望达到多元理论的一个新的综合,为此有必要提出关于检验意识理论应该关注的标准,以及一种“恰当的”意识理论应该遵循的原则。关键词:意识理论;对抗性合作;加速意识研究计划;检验意识理论的标准作者:李恒威,浙江大学哲学学院教授;蔡诗灵、阮泽楠,浙江大学哲学学院博士研究生。



优绩主义的吸引力与黑暗面
——评桑德尔的《精英的傲慢》


近年来,优绩主义(Meritocracy)成为当代伦理学与政治哲学的最前沿的研究领域之一。围绕优绩主义的内涵、功能与局限的诸多讨论,构成了相关领域的一道重要的学术景观。所谓“优绩主义”,在一般意义上是指,根据人们的成就和功绩来分配收入、财富与机会。在人类历史上,这样的主张或立场,以及围绕它而形成的分配观念或思想并不鲜见。无论东方还是西方,诸如“论功行赏”的理念及其制度设计,都可以被追溯至文明社会及思想进程的开端。然而,优绩主义之所以在近年来得到更多关注,引发大量争议并迅速成为研究热点,跟当代分配正义理论和社会现实发展的状况密切相关。作者:朱慧玲,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副教授。





本刊声明  一、本刊对所有来稿不收取任何费用,也未委托任何机构或个人代为组稿。二、本刊严禁一稿多投,如因作者一稿多投给本刊造成损失的,本刊保留追究作者法律责任的权利。三、作者投稿请登录《哲学分析》官方网站http://zxfx.cbpt.cnki.net。四、本刊联系方式为021-64280039。《哲学分析》编辑部


往期目录         
《哲学分析》2022年第4期目录及摘要
《哲学分析》2022年第3期目录及摘要
《哲学分析》2022年第2期目录及摘要
《哲学分析》2022年第1期目录及摘要
《哲学分析》2021年第6期目录及摘要

《哲学分析》2021年第5期目录及摘要
《哲学分析》2021年第4期目录及摘要
《哲学分析》2021年第3期目录及摘要《哲学分析》2021年第2期目录及摘要
《哲学分析》2021年第1期目录及摘要
《哲学分析》2020年第6期目录及摘要
《哲学分析》2020年第5期目录及摘要
《哲学分析》2020年第4期目录及摘要
《哲学分析》2020年第3期目录及摘要
《哲学分析》2020年第2期目录及摘要
《哲学分析》2020年第1期目录及摘要

欢迎关注《哲学分析》

Philosophical Analysis

扫码左侧二维码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