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沁丹舆地】会员名片之三《土河岭九龙朝凤山寻秘》

晋方者 方舆晋城 2023-03-16

九龙朝凤山及周边示意图

同主题阅读:忠义太行,风起云骧——《晋沁抗战胜地行》诗联作品合集



秀启太行   风光胜境

西土河村位于晋城西南40公里许的偏远山区,距208国道6公里,村域呈凤凰展翅状。村西2公里还有一只凤凰,这就是历史上盛名远播的九龙朝凤山。该山习惯简称为朝凤山,踞土河岭末端,兀收于沁河东岸,俯瞰太行一号国家风景道沁河大桥。因沁河以西另称王屋山,这里是太行山的起始端。朝凤山形如凤凰,主峰玉凰顶为凤冠,海拔914米。背阴侧陡峭,直落400余米下后寺河,凤身、凤翅向其他三面舒展。《重修九龙朝凤山碑记》曰:“凤山九龙盘绕,形如伞盖,乃灵地也。”

玉凰顶上玄帝庙

《凤台县志》所记山川,大多寥寥数语,于朝凤山却着墨达大半页。且摘数句:山阳有白龙洞,山北有观音洞,西面悬崖天际。由此下看沁水以东,赵良马鞍诸村(犹)落井里,树木如黑子棋布矣!旧志曰松岭山,盖登高远望,见此山南连一峰松柏阴翳,略约言之矣。

点出三个特点,南北洞府呼应,临河悬崖兀立,山上松柏茂密。这样的自然风光已经极其诱人向往,而山脊的人文景观亦堪媲美辉映。顺山脊西行,依次有一进的玄帝庙、二进的黑虎殿、三进的白龙宫遗址,如此规模的古庙宇群在南部太行山区极其罕见。原来,朝凤山明清时期在泽州南部一带知名度很高,是当地方圆几十里百姓敬香祈雨之圣地。碑记称“时有僧人戒悟闻说愿蠲金五两以为引进之端”,碑文最后落款是“大同府杀虎口龙门派全真道人主持”及印章,可以看出修建九龙朝凤山在当时名气之大,盛誉之广。

入山口西行一百多米是一个三岔口,向西左右岔开山脊上下两条路。脊下路为常,通山北的黄磢底、宋泉、漏道底,直至过沁河入阳城,并在黑虎殿以南岔出通往牛洞河、前李河的道路。三岔口从左边走脊下路近百米就是玉凰顶下。村里人称朝凤山主峰为“玉皇顶”,故也相传顶上是玉皇庙,但现存重修九龙朝凤山碑头刻有“玄帝重恩”四字,碑文劈头就道“玄帝修炼深远,金门飞升乃尊神也”,足证确是玄帝庙。玄天真武大帝为北方之神,五行北方属水,当为祈雨正神。——此处为朝凤山主峰,称为“玉凰顶”恰如其分。

采风玉凰顶上

江山圪台避风湾

传说玉凰顶下有颗避风珠,冬天无论刮多大的风,附近一丝没有,称为“避风湾”。从这上玄帝庙有青石江山圪台九十九阶,台阶很窄直陡上下,两边是青石护栏廊阶,并有两根铁索护栏从上到下拽拉在左右的廊阶之上,用于行人上下江山台阶拽拉依托以保证安全。沿台阶往上走手拽铁索如上九天,眩晕地不敢回头。顺台阶往下行胆小的不敢直立的往下走,只能坐着往下挪。沿台阶往上到达三分之二处有一平台,两边是庙,中间是中门。出中门再向上走十几个台阶才能到达顶端的玄帝庙。大庙坐北朝南。东南角上还有一眼旱井,有两米多深。用于庙上清扫卫生和防火之用。——要是不敢上江山圪台怎么办呢?三岔口从右边走山梁的脊上路可以直上玉凰顶。不过,“登江山,坐江山”的说法使人们趋之若鹜;何况,祈雨必登江山圪台方见虔敬。

江山圪台两侧原来各竖有两统石鳖驮的石碑,传说天长日久西侧的老鳖修道成仙,起了逃跑之心,在夜间驮着石碑向南而逃。跑到河南木兰店的河中间已是五更时分,公鸡一叫老鳖失去灵气不能行走。就此停留在木兰店对的河中间。次日早晨庙主持发现西碑不见,害怕东侧的老鳖也起逃跑之心,就叫石匠用锤钻将东侧石碑下老鳖眼睛凿瞎。此后又在西侧立了一块义碑。义碑既没有老鳖碑座,也没有碑头。文化大革命后期即1975年左右,西侧这块义碑又被毁后不知去向。东侧石碑遭到了文物盗贼两次偷盗,因老鳖守护显灵而未得逞。2010年第一次没想到底座与老山石连为一体而无可奈何,2013年第二次用铁撬将碑头撬起没有来得及偷走。

王小相在江山圪台前辨读重修九龙朝凤山碑记

黑虎殿到白龙宫

玉凰顶西侧坡下是黑虎殿,由脊上脊下两路均可到达。谈起黑虎殿有一个民间传说。修建玄帝庙所用的砖瓦,是在近处的瓦窑沟烧制,再肩挑运到朝凤山。一切材料备足,只等待天下雨积水才能开工。一天中午,突然有一片乌云形如黑虎,笼罩在西坡堂的上空。黑虎尾巴在圪梁上甩了一个大坑,顿时倾盆大雨顺云而来。云散雨停,看四周仍是干涸的连一滴雨水未掉,而西坡堂上坑满水流,使修庙顺利进行。传说这位黑虎神就是财神爷赵公明的坐骑,村人为了感谢赵公明派黑虎送水,就在玉凰顶的西边修建了黑虎殿,一同供奉祭祀。故黑虎殿其实就是财神庙,塑得是赵公明坐骑黑虎,一手金元宝,救济天下百姓;一手铁鞭,训斥那些猎取不义之财的贪腐作恶之人。

过黑虎殿再西行约500米是小马鞍,脊上脊下两条路在此可以连通,不远就是白龙顶。白龙顶地势较为开阔,建有三进的白龙宫(一说为“五龙宫”),东西走向沿岭布置。大门位于西南角,最西面是舞台,最东面的是龙王庙,祈雨在此献戏。据记载,宫前曾有一株叫七股八杈的古柏,谁也说不出它多大年纪,顶上挂有明朝阁老卫周宰的大匾。

朝凤山前牛洞河村

五龙戏珠凤尾河

由西向东走过朝凤山,再看山北山南。《凤台县志》所称山北观音洞,即今朝凤山下之黄龙洞,是当地百姓求神拜药的地方。1978年间黄龙洞拜药盛行成风,河南及更远地方来人络绎不绝,盛行时一天都有几百人。从朝凤山入口至黄龙洞是一条长达2公里的崎岖弯曲又陡又窄的小路,当地人称“小磢”,最关键处是扛肚石,路弯下面是悬崖峭壁,一不小心就会掉下去丢了性命。一位河南人从此摔下去后,县里派警力把守多日,下令严禁来此求神拜药,这才压下了这股风气。

黄龙洞对岸是黄磢底村,背靠笔架山,面朝白龙顶,坐北朝南。笔架山上又有十山九扭头之说,在白龙顶上看的非常清晰。民谚有“十山九扭头,不出皇姑出皇后”之说,这里产生了一个皇姑的传说,深深影响到晋城、阳城、济源交界地区。

风水说法指西土河村口寨岭岔开黄龙、白龙两条岭,均向西饮于沁河。两岭之间的下沟,因处于西土河凤凰村和朝凤山的尾部,故又称凤尾河。朝凤山前的白龙洞,相传与山后的黄龙洞相通。因洞太深两洞走到最里面洞内狭窄,没有人尝试过是否相通,但从探险者深入黄龙洞有风吹来的记载看或有可能。相传一头金牛在白龙洞修炼,成精后从洞中逃出,刚过凤尾河,公鸡鸣叫使金牛失去灵气,化为牟牛山横卧南岸。因此这个小村起名叫牛洞河,是一块冬暖夏凉的宝地。    

牛洞河往上不远,凤尾河畔有座小巧玲珑、形似滚珠的珠珠山,传说即韩王迎亲所留的“避风珠”,周围五道山梁环抱,称为“五龙戏珠”。珠珠山恰巧仰对玄帝庙,此景在玉凰顶上观赏最为灵动。

小凤凰嬉戏朝凤山路边

金花红叶小凤凰

朝凤山植被为灌木天然森林,历为禁山。阳坡以柏树为多,林立挺拔,四季常青。背坡是灌木交混,以橿木为首,以连翘、黄栌为最。它与西凰头村的凤凰山,是周边仅有的被天然森林覆盖的两座山,被称为土河岭的“凰头凤尾”。卫民回忆,恶霸指使人从朝凤山割了两根不梢,暗藏到别人的不梢内,然后抽出这两根到山上对查,称他偷了禁山不梢予以痛整报复。可见历史上保护之严格。土河公社时期曾设林场管护,用废弃庙宇砖木修了三间看护房屋,可惜的是,将一些大碑劈开使用。

虽然这样一处规模宏大的古庙建筑群被毁于抗战时期,现只剩下一片废墟和残缺的石碑惹人叹惜,待人修复,但美丽壮观的自然风光依然如旧无改。每年三四月间是山桃花、连翘花盛开的季节,十月金秋满山的黄栌叶红里参黄令人陶醉。尤其是,誉为“小凤凰”的红腹锦鸡在路旁不时可见,与朝凤山之名水乳交融,相辉互映,足堪叹绝。

名盛泽南  祈雨灵地

土河岭上的祈雨节流传久远,九龙朝凤山山脊的三处庙宇均与祈雨相关,是晋城南乡百姓敬神祈雨的神灵之地。据说有七十二道水,至于说是从哪个年代兴起现在已无人能说清。即使仅从修建朝凤山玄帝庙那时算起,也有三百年多年历史了。

王建国、王小相欣赏家乡红叶

   玄帝龙王双保险

谈到祈雨,我国早在3000多年前就有记载。中国是个古老的农业大国,在古人的意识中,天神就是世间万物的最高主宰者。雨水之事自然也有它管,天神叫下雨就下雨,不叫下雨就不下雨。因此要想得雨水就必须向天神祈求。成汤桑林祷雨是最为著名的祈雨传说。传说商初七年大旱,成汤跳入熊熊燃烧的柴堆之中,请上天惩罚自己,大雨沛至。元代广建汤帝庙即是祈雨功能。

唐宋诸代每遇大旱,作为最高统治者的皇帝不但亲自参加祈雨祭祀活动,而且还要采取一些“自罚”措施,以感动苍天为民降雨。这既是执政者安定民心的一种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讲宗教心里的抚慰作用往往大于现实作用。但百姓为了生存,常年盼的五谷丰登,风调雨顺生活幸福,用自己的诚心向老天爷祈祷,尽自己的一切努力实现自己所求的目的。主持与倡导就自然地成为一种民俗文化。烧香、祷告,祈求上天降雨救民,兴盛久远流传之广。

朝凤山主峰玉凰顶为玄帝庙。玄帝为玄天上帝的简称,又称真武大帝、玄武大帝、佑圣真君玄天上帝、荡魔天尊、九天降魔祖师、无量祖师,全称真武荡魔大帝,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北方之神,为道教神仙中赫赫有名的玉京尊神。《佑圣咒》称玄帝是“太阴化生,水位之精。虚危上应,龟蛇合形。周行六合,威慑万灵”。因此玄帝属水,民间赋予了降雨功能。明代因为朱元璋父子推崇偏爱,玄帝崇拜盛行,建庙众多。

同时,朝凤山白龙顶的白龙宫还有龙王庙,而龙就是古人想象中能够飞天入地的神物,是专门掌管雨水的水神,所以人们普遍把龙当做呼风唤雨之神进行崇拜。朝凤山祈雨就是由玄帝、龙王叠合的“双保险”。

朝凤山-于陵生在晋沁老区采风

三村轮流主祭祈雨节

历史上朝凤山周边有三个村(或称“甲”),即山上的西土河(含瓦窑沟、西山、南范河),山前的前李河(含牛洞河、横岭、槽河),山后的宋泉(含黄磢底、漏道底)。每年四月初一至初三是祈雨节,分别由三村按年轮流进山献猪敬香祭拜。并指派专人进驻庙中主持事务,按季节时令派人清扫庙宇。四月初一早上辰时之前,村社首安排准备好整猪、献供、香茶、食衣等,组织百姓排着队抬着供品,敲锣打鼓向朝凤山敬香祈祷,盼的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方圆邻近的村庄百姓也抬着供品,排着整齐的队伍,沿西土河村耍故事、扭秧歌载歌载舞进朝凤山敬香祈雨,从初一到初三三天内络绎不绝。

西土河村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是秋报会,也是赶庙会,这是祈雨节的延伸。为了回报神灵恩典,在本村土地庙为九龙朝凤山的各位大神和龙王请大戏连唱三天。小商小贩搭棚卖货,村里还组织人员支大锅做大锅饭,煮油糕、麻糖、卖凉粉、冲糊粉等以供庙会。四下河道邻近乡村,南北两岭百姓都聚集在此逛庙会看大戏,热闹非凡。

每年正月十六闹元宵节,西土河村张灯结彩,挂灯笼、耍灯会、耍故事唱戏三天,又叫庆功会。如今赶庙会和元宵灯会虽然没有以前那么规范隆重,但七月十五庙会唱戏仍在延续。

源远流长的老社亲

说起祈雨节,大箕镇的小箕村来西土河祈雨更为典型,也很有特色。西土河与小箕在很早以前素有老社亲之称,传说小箕是西土河的外甥,这可能以两村所建庙宇的塑像与朝凤山龙王庙有一些关联吧。

在民国之前,西土河与小箕两村关系非常密切。西土河村的人到小箕去,只说是西土河村人。小箕村人还不可信,问西土河村小堂房后的细条石有几层(答案是七层)。如若答错,小箕村的人就认为你不是西土河的人,根本不理你,连水都喝不上;如若答对,小箕人就盛情招待,吃饭住宿亲如一家。直到现在西土河和小箕每逢庙会盛典仍有来往。2013年小箕庙会,东看楼大梁上出来两条小龙昂头吐信,煞是吓人。村干部想到是疏忽了请老社亲来看戏,连夜派人去西土河邀请,小龙遂隐去。

小箕对鼓叫八面威风对鼓,西土河村以前也有对鼓与小箕村的曲调一样。在祈雨时两家对鼓在街上耍起来真是威风。在民国二十余年间,西土河对鼓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打起来热闹动听。文革期间西土河对鼓断了几十年,八十年代在前辈人的指导下连起来刷了几年,进入九十年代至今又有三十几年没有耍过,但对鼓的曲谱还有人保存。期待有朝一日西土河与小箕对鼓再合演大耍一番。

泽州对鼓,也称小箕对鼓,是小箕村流传至今的一种传统民间器乐,也是山西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演奏时场面气势宏大、曲牌、队形变化多样


祈雨队伍必等小箕领头

除了主祭村一早进山献祭之外,晋城南乡很多村都要来祈雨,这从修建朝凤山捐资的范围之广可以略知。但每年祈雨小箕总是排在最头,其他各村即便来的再早,也只能在西土河村边等小箕村来到,跟在小箕村后一同前往。否则就要遭到天神的惩罚,不是天旱无雨就是冰雹袭击。

小箕对祈雨非常隆重,沿大箕、犁川、葛万三次越河翻山而来。带队领头的走在最前,紧接着打旗队、敲对鼓,头顶小箕老爷像,后面是扭秧歌的百姓。进到西土河东阁底摆香桌,领队的点炉香,大家同跪向奶奶殿叩头后,队伍分两行从香桌两侧进阁门。沿街打对鼓、扭秧歌向西行进,凡见磨盘、碾道的要绕转一圈。到土地庙前、关帝庙前(佛堂场)同样再设香案、烧香、叩首,然后出西街去往朝凤山。

到朝凤山江山圪台前设香案拜谢天神许愿祈雨,然后过黑虎殿到白龙顶。向龙王献歌献舞,点香摆供敬献龙王,盼的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造福于民。然后顺原路返回进黑虎殿献财神,到朝凤山江山圪台进大庙献玄武大帝。完毕后沿路返回西土河,先在村西的南场休息,太阳不落山不能进村。此时百姓纷纷自发送来米汤解渴,叙长问短。

太阳落山后,再整理队伍打对鼓进村直奔土地庙。到庙门前(那时庙门是朝南开门),肩顶老爷像的人一路小跑进庙门,到下院上过庭,沿上院上台阶到上庙,将老爷像放到东北小屋后,这才算完成一天祈雨任务,在庙院休息吃饭住宿。村里安排的晚饭是小米老饭加汤面,家家户户都做了送来。

小箕村地当晋豫古道

不下雨回村不回家

传说东土河黄龙洞的黄龙仙娶得是小箕的姑娘。第二天吃过早饭后,小箕队伍又整装出发到东土河黄龙庙烧香敬神,然后由后街顺原路返回,整个祈雨来回大约二至三天。祈雨返回一律吃住在庙内,等到下雨后才能回家。不过小箕来此祈雨三天之内准时下雨,没有空过。现如今大箕镇的五指山公园还留有小箕村的一段祈雨故事,和一句名言“东跑破,西跑破,不如小箕去土河”,这就是小箕村来土河祈雨后的亲身感受吧。

1944年小箕来祈雨,土地庙已被日军烧毁,西土河安排大家到关帝庙内休息。小箕百姓怎么都不去,仍坚持在土地庙内休息过夜。村里百姓过意不去,就主动回家拿被子让小箕人暖和过夜。朝凤山祈雨节也就此画上了一个句号。

虽说过去的敬神祈雨等民间活动带有一种迷信色彩,但朝凤山祈雨也是一项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此可去糟粕、取精华加以发扬光大,借以挖掘丰厚的文化旅游资源。

血沃晋沁  抗战中枢

西土河之所以成为晋沁抗日根据地的中心,其原因有自身条件和所处区位优越两方面因素;其中区位因素一是战时要道,二是战略纵深。日军扫荡骚扰一般只到平缓的山梁头,轻易不敢下沟壑深切的河道村。而朝凤山后有沿后寺河的陈河、后李河、黄磢底、宋泉、漏道底5个村,山前有沿凤尾河的瓦窑沟、牛洞河、前李河及沁河边的横岭、槽河也是5个村,西土河以南另外还有沿晋豫河的南河、范河、寒掌等村,构成了坚实的后方支撑基地。晋沁抗日根据地的党政军机关驻地、干部培训基地、公粮物资储存地均围绕朝凤山而分布,山上山下留下了众多的抗战胜迹。

八路军由此第一次经过土河岭

前后方重要交通线

经朝凤山联结晋城阳城南部的东西道路,近可南下中原,远可达河东陕西。在抗战时期发挥了更大的作用,甚至较大的部队行动也由此路往来。1937年冬,国军53军由军长万福麟率领,沿此路东到晋城南布防,军部一度驻在西土河关帝庙。1938年2月初,日军第一次侵犯晋城,53军从大口到天井关、大箕一路阻击激战,予敌以重创。

晋豫边两度建立期间,特委、区党委均驻阳城县南部的横河一带,沁阳中心县委、晋豫一地委均借重这条交通线,与上级机关进行联系。尤其抗战前期,晋豫东部地区由阳城县西南角,可联结出垣曲至陕北关中的主要交通线,人员往来更为频繁。1938年越共领导人胡志明即由此西入延安。

1940年春至1942年初,晋城、阳城县境内分别有国民党的蒋阎系两个流亡县政府,其中阎系盘踞晋城县西南部、阳城县东南部,这条道路也是其主要的联络线,背靠背互为依傍。1942年初,八路军太岳南进支队首先开辟阳城、晋城南部,也是同样的战略考量。

晋沁老区红叶欲燃(中为朝凤山)

八路军播火土河岭

1938年3月,八路军晋豫边抗日游击队第三支队赶赴太行山下抗日前线,由政委王卓如、队长桂承志带领,取道此路从黄坦坪过沁河。西土河红枪会以为是股土匪,直插漏道底村西庙圪梁的山口上,垒起石墙守候阻击。这个地方是两山夹一沟,悬崖陡壁,飞石下滚,万夫难敌。后经沟通原来是八路军,西土河红枪会李福儒、卫民带领支队安排在宋泉村吃饭后登上马鞍口。马鞍圪梁东西高,南北下坡,形似一架马鞍,是宋泉至牛洞李河、西土河的一个三岔口。由此沿山脊前古道东行,经过白龙宫、黑虎殿旁,支队在玉凰顶下的江山圪台处休息,亲身感受了朝凤山“避风湾”的神奇。第三支队此行在土河岭播下了抗日救亡的火种,李福儒、卫民随即联络南北两岭,成立了以西土河土地庙为基地的晋南抗日游击队。

随支队行动的沁阳中心县委书记王毅之,从此与这块热土结下了不解之缘。当年底,沁阳中心县委以“八路军工作团”的名义,上山开辟土河岭抗日根据地。1940年1月“土岭事变”发生后,土河区分委在朝凤山前的瓦窑沟召开会议,书记马子明部署隐蔽斗争的策略,安排妥善处理文件、物资、枪支等保管问题,要求被土河编村顽固派视为眼中钉肉中刺的村长卫民、农救会秘书郭明堂、牺盟会秘书王正国等转入隐蔽;同时通过党组织派人到各村进行串联动员,由地下党员程相廷经选举接任编村村长。这一策略得到了圆满贯彻,使土河党组织没有遭受任何破坏,并保持了外灰内红的编村政权,为两年后开辟晋沁抗日根据地保存了有生力量。卫民等人即在玉凰顶前的大龛内隐蔽半个月,并在此多次召开土河党组织有关会议。

沁河纱帽山段

根据地的大本营

1942年4月,中共晋豫一地委率部兵分三路开辟晋沁抗日根据地,其中一路即由此而上土河岭。此后一年间,一地委驻西土河,亦转移于朝凤山下的前李河、横岭。晋南县委4月在黄磢底成立,晋南县抗日民主政府5月在西土河成立后驻宋泉,6月底,晋南县委、政府迁至西土河,次年沁阳县并入改设为晋沁县。西山、前李河也多次成为晋沁(南)县机关的转移地。西土河还是1942年中共沁阳县委、济源县抗日民主政府的成立地及初期驻地。

晋沁抗日根据地初建,农村干部人才严重短缺,为此,晋沁县委、政府在朝凤山下的黄磢底、漏道底、前后李河等村,经常举办区、村两级的农会、民兵、妇会、武委、村支书、村长、会计等多种类型的培训学习班,时间有十天半月最长一个多月。如:1942年5月,在黄磢底举办了各区、村农会干部和骨干参加的农会培训班。7月,在后李河举办了敌占区村干部训练班,多数是编村村长和财粮会计,为在敌占区建立抗日堡垒打下了坚实基础。每年分批分期组织各村的民兵干部和武委会主任在山下进行培训和训练。训练的科目主要是射击、刺杀、造地雷、制炸药以及游击战术等。太岳区战斗英雄刘三旺回忆,1942年冬,在土河漏道底村参加县里民兵集训回来后,按照上级指示精神,积极扩大民兵组织。白天少数站岗放哨,晚上动手制造石雷。1944年元旦,在沁河河滩,县委召开村支部书记以上干部会议,听取地委书记作抗日战争的形势报告。

朝凤山下还是晋沁县的公粮和军需物资储备地。各村上缴的公粮统一送到西土河新庙,晚上县政府组织部队和民兵转运到朝凤山下凤尾河边的瓦窑沟,藏在三个天井、旱井和预先挖好的几个窖内。沿河沟的牛洞河有三个大旱井,前李河有两个大土窑洞,也是储存公粮的地方,沁河边的槽河也有军粮物资库。据前李河村民兵小队长李广义回忆,1943年日军扫荡时,村里粮库被在该村住过的伪军带路找见,抢光了军服军鞋,军粮也损失较大。

晋沁县政府驻地:西土河村关帝庙正殿。图为朝凤山庚子重阳笔会暨《晋沁行》诗词朗诵会,史剑虹、崔旭艳主持

木炭窑与战壕遗迹

朝凤山不仅是公粮物资储存地,也为抗战提供了重要的物资供应。1943年,根据地发动群众解放思想,破除迷信,掀起大生产运动。为了烧木炭、做火药支援前线,拆毁了朝凤山古庙群,将大梁、檩条等木料烧制了木炭,山上的橿木杂材等也全部砍光,古老的大柏树被加工成板。山上的黄栌棒则取芯杆熬制成膏,黄栌膏送到太岳区,用于军服染色。前李河村李五旦黄栌膏炼得最好,受到太岳区表扬和奖励。现在山背后还留存着当年木炭窑的遗迹,见证着朝凤山巨大的牺牲和奉献。

惊奇的是,朝凤山作为抗战中枢之地,日伪军居然从未踏入一步。1940年的农历四月初一,正是西土河村民准备到朝凤山敬神祈雨之时,日军上千人扫荡西土河,国军某部在寨岭谷堆、西坡堂与日军激战后撤入朝凤山,日军恐于山大林密,略一交火即行退走。现在朝凤山入口处的煎饼山上尚存战壕遗迹。

1943年秋,日军出动2000多人对根据地进行铁滚大扫荡,时间长、兵力多,搜索范围广,其中一队从朝凤山脚下的黄磢底、宋泉、漏道底,又转到从未到过的前李河、牛洞河,却绕山而过没有进入,又顺原路返回。西土河及附近村民在朝凤山避难半个多月,均安然无恙,牛洞河人将村后咫尺的白龙洞称为“躲兵洞”。老百姓说,朝凤山就是神啊,小日本只能看不敢进,害怕进去就没命了。

九龙朝凤山拥有壮丽的自然风光,深厚的历史积淀,优美的古老传说,光荣的革命传统;加以规划的东土河经横岭至干河口旅游公路,构成太行一号国家风景道南线,正在开发建设的森林公园基础优裕,潜力强劲,前景可期。



【作者简介】朝凤山-于陵生,本名王之鸿,晋城土河人。原《发展导报》晋城版总编辑,晋城市地名文化研究会执行会长、区域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负责人。‍

曾多年从事新闻文化工作,编著有《上升的晋城》《明日公社》等书籍多种。本文为与乡贤王小相兄台合著。



点下片片玩儿

🔗

山西省公布第二批革命文物,其中不可移动文物463处,晋城市22处

【沁丹舆地】会员名片之二:陈桂花“九女台”诗文三题

方舆论坛公众号目录2023年1月
【沁丹舆地】会员名片之一:《仙神河》
“南五县”的“国家记忆”
致礼《中国地名大会》第三季:以地名记历史,用地名敬时代
儋州地名故事:那大挪大,越挪越大
《儋州市城镇道路命名规则(试行)》征求意见
城市竞争力的晋城视角:居山稳二,入河倒四
【沁丹舆地】善获——名字浸染无言的亲切
民政部关于启用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2022版的公告
回味鞭策箴言:晋城是一个金灿灿的地名
[贺岁巨献]《高都考》
泽州县迁驻:一心一意谋发展,重中之重建新城
山西的南北分界线在哪里?
本会区域发展研究中心牛刀初试——《泽州县人口发展与新型城镇化发展对策研究》课题深受嘉评
本会“研究员”在中字号学术年会侃“乾卦六态”
“晋城之中”:张治中可寒山行十咏(外三首)
曳缕斜阳缓缓归——“晋城之中”三人行纪
王卫斌:相看故人来
本会举办《“晋城之中”地名文化考察行》活动(下)
刘国亮:为《泽商王泰来》夯实史料基础(附专题片)
《中国地名大会》第三季:郭轩江点亮晋城
山西省公布首批《山西省省级地名文化遗产及红色地名保护名录》
本会举办“晋城之中”地名文化考察活动(上)
江西:出台《地名文化遗产鉴定规范》,加强地名文化遗产保护
晋城市地名文化研究会成立诗联辑
“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得名由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