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假期值班背后,形式主义困住老师

杜铠兵 重庆瞭望 2024-03-12


“假期让老师守校打卡,是怕教学楼被偷走吗?


春节临近,各学校也进入了寒假时间。然而,不少教师发帖称,过年期间仍被安排在学校值班,引发网友热议和媒体关注。不少人质疑该安排的合理性,多家媒体呼吁“别让形式主义的值班成为教师假期的负担”。

不止于此,近段时间以来,不少教师反映学校存在的各种形式主义让他们苦不堪言。令人感慨的是,小小的三尺讲台正在被写材料、做宣讲、办活动等非教学工作占据,教师无法静下心来教书育人。

即使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我们不遗余力也要安放“一张平静的书桌”;在推进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今天,更需要还老师一方清净的讲台。只有将教师从形式主义中解放出来,让教师回归本职,才能让学校回归专业、让教育回归本源

▲璧山区纪委监委工作人员到该区某小学跟进监督社会事务进校园相关工作。记者 齐岚森 摄/视觉重庆


形式主义侵入校园,已经成为许多教师沉重的“心事”。


多位中小学教师在接受@重庆瞭望 采访时表示,日常工作中除了要面对教导学生、沟通家长的压力,还疲于应付上级安排的各项“杂事”,大量非教学任务占用了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心累”之余,教学反而成了副业。


而面对上述情况,大多数教师都敢怒不敢言,只能默默承受和自我消化日益沉重的工作负担以及心理压力。


此前,厦门技师学院25岁班主任徐某辉坠亡、郑州一名“00后”小学女教师跳楼自杀等新闻冲上热搜,在舆论场上引发关于教师工作压力的激烈讨论。


之所以一石激起千层浪,究其原因,是由于形式主义入侵校园,导致学校非教学事务的比重过大、内容过多,进而挤占了老师的时间,加重了老师的负担。


有教育专家认为,当下中小学形式主义问题普遍存在,深层次原因是学校在管理体制上被定位为行政部门的下属机构,承担着执行上级指令的角色。


重庆主城都市区一小学校长表示,随着社会进步和教育发展,必然会对教师的全方位发展提出更高要求。一方面,教师不能只当“教书匠”,必须转型为“多面手”,通过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养,护航学生全面发展;但另一方面,受困于形式主义的老师往往分身乏术,可能连基本的教学都无法保障,甚至影响教师的个人成长和身心健康。


“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历来都是受人尊敬、令人向往的职业。在今天,依旧有不少年轻人“挤破头”也想进入教师队伍,其中不全然是对编制的追捧,还有薪火相传的师者仁心。


如何守护好教育工作者的初心和信心,为教书育人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值得每一个人关心和重视。


▲负重前行。王威 作/新华社

受制于形式主义之“困”,教师往往在工作和生活中负担着难以承受之“重”:


工作负荷重,“园丁情结”日渐消磨。在大多数人眼中,当上教师就意味着捧上了“铁饭碗”,工作轻松又体面。但凡事不能只看表面,教师在讲台下的艰辛却鲜有人看见。


真实情况是,教师不仅肩负着繁重的教学工作,还要关心学生的个人成长,除了承受来自校内的班级排名、升学率比拼压力外,还要负担各种社会工作“进校园”的任务,甚至有教师调侃自己是“教师+居委会+民警+行政+管家+保姆”的“全能型人才”。


尤其是那些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教师,往往在对教学业务尚且不够熟练自信时,又被安排担任班主任、领导助理、社团教练等多重角色。最初单纯美好的“园丁情结”,在日复一日的过度负荷中消耗殆尽。


精神负担重,“诗和远方”陷入迷茫。一方面,教师是一份神圣的职业,举手投足间都可能影响一个孩子的一生;另一方面,教师也是一份平凡的工作,摆脱不了生活的柴米油盐与苦辣酸甜。


多名教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自己常常因为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关心不够而感到愧疚。但由于自身精力有限,总是被困在“点赞”“转发”里,被困在文件表格里,被困在各种迎检评比里,关心学生时则常常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


同时,在个人事业成长方面,学校当前的评价体系普遍存在“唯分数、唯升学、唯学历、唯论文、唯职称”等现象,专注于课堂不一定能得到单位的认可,甚至还要面对家长的质疑和曲解。一旦陷入这种内外交困的心理境况,教师就会滋生职业危机感和倦怠感,产生迷茫、悲观的负面情绪。


形式主义重,老师难以专心教研。凡事都要“留痕管理”,各种社会工作扎堆“进校园”,在“文山会海”里连轴转,“点赞”“转发”连连看……一些学校教育管理各环节上的形式主义和过多的社会工作,挤占了教学时间和精力,让教师即便拥有“三头六臂”仍然应接不暇、苦不堪言。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值得警惕的是,有时教师为了完成上级布置的形式主义任务,不得不让学生配合,“演戏”摆拍、填表充数。而这可能也会让学生从小沾染形式主义作风,让不正之风得以滋生延续。


▲时间都去哪儿了?商海春 作/新华社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一个时代,如若老师的本职工作尚得不到尊重,又何谈对真理的追求、对后人的启迪。


尊重教师,首先就是要让教师回归课堂;尊重教育,就应该让教育回归本源。将教师从形式主义中解放出来,需要从一滴一点做起:


少一点形式,多一点务实。教育部门要大力整顿形式主义,把时间和精力还给教师,切实让教师能真正回归本职、本位,静下心来专心教研,心无旁骛地陪伴孩子学习成长。


近年来,我国先后出台《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的若干意见》《关于禁止向学校摊派与教育教学无关的“涨粉”“评比”“推销”等指令性任务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遏制形式主义向校园转移的趋势。


政策文件掷地有声,关键看如何落实。各级教育部门要警惕以开大会、搞培训、写材料等形式开展“无脑减负”“形式主义减负”,避免陷入“以形式主义反形式主义”的怪圈。


同时要全面清理和规范社会工作“进校园”,从根本上斩断非教学任务由行政部门向学校、向教师层层加码的链条。比如可以尝试建立目录清单制度,非准入的活动一律不得开展,更不得随意摊派。还可以倡导通过向社会购买服务,将活动举办、研学教育、宣传推广等内容委托给专业的第三方执行,让三尺讲台重归清净。


此前重庆市教委印发的《关于进一步规范普通中小学办学行为的通知》就明确指出,要进一步规范社会事务进校园,“严禁组织教师、学生、家长参与各类与教育教学无关的问卷调查、信息采集等活动”。


少一点苛责,多一点关心。学校不仅是教师施展才华的舞台,也是教师身后坚强的后盾。工作之外,也要关心教师的身心健康和个人成长。


这要求学校提升现代化治理能力,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和责任分工,完善教师培养模式。特别是要重点关心青年教师,通过加强职前培训,完善新老教师“传帮带”制度等,让新教师快速站稳讲台,守护好他们的“园丁梦”。


更为重要的是,应当改革对教师的管理与评价体系,实行行政权、教育权、学术权适度分离,避免行政评价凌驾于专业评价之上,尊重教师的教育教学自主权,促进教师职业化、专业化发展。比如可以参考引入大学的“辅导员制度”,合理设置专职教师岗位,让懂管理的老师搞管理,让会讲课的老师站讲台。


少一点焦虑,多一点从容。对于广大的教师朋友而言,既然选择了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就应该守护好最初的理想信念,徐徐前行。


面对工作压力和焦虑时,要有“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韧与毅力,而面对生活时,也要有“竹杖芒鞋轻胜马”的自信与从容,调整心态轻装上阵,如此才能让从教成为一件光荣的事、幸福的事。


同时,打铁还需自身硬,教师还可以通过加强职业规划和学习拓展,主动提升自己作为“多面手”的综合能力,不断适应新时代对教育工作的新要求,在成长中收获更多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一个不幸福的老师,又怎能教育出乐观积极的孩子呢?如果我们赞美老师是“辛勤的园丁”,那么就应该让老师的劳作得到应有的收获;如果我们赞美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那就应该让老师的灵魂首先轻盈起来。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让老师从形式主义中解放出来,还老师一方清净的讲台,就是还孩子一片更加肥沃的土壤,给民族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责编丨郑钰潇 程正龙
责校丨伏一晨 王祥
审核丨刘海涛

长期征稿,每篇稿费2000~10000元
投稿邮箱:cqliaowang@vip.163.com
往期精彩内容


● 让重庆人记住这抹“工业乡愁”

 变味的压岁钱,“压”住了什么

 城市年味何处寻?


扫二维码添加重庆瞭望小编微信
邀请加入读者群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假期值班背后,形式主义困住老师

杜铠兵 重庆瞭望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