戛纳Day0: 又一年戛纳,我们来了!
陀螺电影
Cannes75 报道
第75届戛纳电影节将于今年5月17日至28日间举行。电影节期间,陀螺电影派出两位前方记者,以观影日记和影评的形式,每日更新,并送出官方明信片礼品。
前期报道回顾:
主竞赛导演补片系列之
终极补片指南
还有一天,第75届戛纳电影节就将正式开幕了。
今年大家可以在公众号、微博@陀螺的ToroScope、豆瓣@陀螺电影 看到我们为大家带来的戛纳报道。今年我们的前方记者是@德小科 和 @双晚 (豆瓣同名)。
今天的文末会送出惊喜礼物~
/ 电影宫挂上以《楚门的世界》为灵感来源所设计海报
摄影 ©️德小科
此刻,电影宫又一次在三面挂上了巨幅海报。这张以《楚门的世界》的剧照为灵感来源所设计海报,被制作成大型喷绘后,它看起不再有手机屏幕上那样的翠蓝和鲜亮。
但在阳光的映照下,它们真的仿佛戛纳五月天空的颜色;和旁边深蓝色的玻璃搭配在一起,抬眼一望就能感受到初夏层次分明的晴朗。
而澄蓝色的告示牌下,红毯也已经铺好。未来的12天里,这里将成为戛纳迎来送往的门面。届时汤姆·汉克斯(《猫王》)、汤姆·克鲁斯(《壮志凌云2:独行侠》)、蒂尔达·斯温顿(《三千年的思念》)、玛丽昂·歌迪亚(《兄妹》)、蕾雅·赛杜(《未来罪行》)、克里丝汀·斯图尔特(《未来罪行》)、汤唯(《分手的决心》)、裴斗娜(《掮客》)等等我们熟悉的大明星都将再一次走上红毯长阶,谋杀菲林。
/ 往年戛纳红毯
经历了2020年的停滞和2021年的“康复”之后,戛纳仿佛才找回了一点元气。“人多”就是最直观的体验。去年,注册记者数量只有往昔的1/3,电影市场更是绝大部分转战线上,过于丝滑顺畅的电影节体验,让我们好像忘记了“排队”才是戛纳的一种常态——
今年证件中心的门口,长长的队伍已经在拒马中拐了三个弯,队尾一路延伸到了港口边缘。当我排了半个小时进入大门之后,发现里面又是一条新的长队,而身旁的13个媒体中心的服务窗口竟是全开的状态,工作人员在满负荷运转。
/ 陀螺电影的戛纳记者排队领媒体证 ©️德小科
而电影宫对面那些纵横交错的步行街,也重新变得人气爆满。各大精品店都摆出了春夏当季最热的新款,而擦身而过的也都是衣着光鲜亮丽的潮男潮女,名利场、度假和Party的氛围拉满,好像又梦回2019年那个我初来乍到、看什么都觉得“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时期。戛纳已经熟悉了,却又陌生了起来。
这是“守约”却不“守时”的一届戛纳:
守约,是因为戛纳又重回五月,在短短10个月之后就又一次全世界的影迷带来一场电影盛宴。
但自从今年二月份组委会没有按时公布新任评审团主席开始,大家就已经察觉到一丝异样的气息。果不其然,公布片单,推迟;公布评审团主席和成员,推迟;公布终身成就金棕榈得主,推迟……这一拖再拖的时间表,打乱了戛纳前期惯常的节奏。等到我们集齐了所有必要的信息之后才发现,电影节已经近在眼前。
/ 今年戛纳电影节一拖再拖的片单发布会
召开时还没有公布官方海报和主竞赛评委会
而就在今天,戛纳好像还没能从迟滞的状态里醒过来。
上午,证件中心发生了系统故障,使得领证处一度无比拥堵,队伍相当壮观。
下午,戛纳火车站突发电力事故,所有的火车都不能在戛纳站停靠,好几位华语记者都被困在了路上,有的人甚至比预计时间晚了四小时才到。
而我本人也在尼斯的机场遭遇了莫名其妙的行李转盘delay事故,等到赶到戛纳,也已经完全错过了下午三点福茂本人主持的新闻发布会。
/ 再次来到熟悉的戛纳大厅!
摄影 ©️ 双晚
以环保和绿色的名义,戛纳电影节第二年停止向所有记者免费提供电影节目录册。而今年更甚,组委会不再向记者发放双肩背包,邮件上给出理由是,“既然已经没有纸质资料了,所以你们也不用背包了吧”。
正当大家要开始口诛笔伐电影节“越来越抠门”的时候,惯用“欲擒故纵”战术的戛纳,用精美小巧伴手礼暂时转移了我们视线(和火力)。
这组75周年纪念系列周边包括了一个印有75字样的随身杯,一件藏蓝色的戛纳口罩,一枚印有不同玩笑话的纪念胸章,而最令人惊喜的是是历届戛纳海报“盲筒”!
/ 这次我们抽到的是1984和1963这两年的官方海报
©️ 德小科
我与另一位同行的记者@双晚 抽到了1963年第16届和1984年第37届的海报。因为年代久远,这些以手绘插画为主要图样的老海报,已经很难在互联网上找到高清大图,因此它们还是有非常重要的纪念意义的。
/ 戛纳第一天,两位记者领到今年戛纳的美丽周边!
摄影 ©️ 双晚
“第一次报道戛纳电影节是什么体验?“
拍下上面这张照片的@双晚 是第一次来到戛纳,他也和我们分享了这奇妙的第一天:
虽然经历了抢票系统、戛纳车站和领证系统和WiFi的接连崩溃(这很法国),但当火车真正到站,走过小巷,第一次见到电影宫的那一刻,还是会有种不可置信的恍惚感:原来自己真的在戛纳啊。
说来俗气,但对于一个第一次就以记者身份来到戛纳电影节的影迷来说,心情的确是兴奋又紧张。
兴奋当然来源于自己的幸运。去年的这个时候,我还在北京的法国文化中心,看着墙上贴着的斯派克·李大头海报羡慕不已,而今年我已经手握戛纳的海报,在电影宫里东奔西跑。
紧张则是因为工作的强度。在出发之前,我告诉我的某位同学我要去戛纳工作,他大呼震撼:那你是不是每天都要看很多电影?我说没错,他紧接着问:是不是每天都要看两部?
笑话归笑话,接下来的十二天,我和小科都将保持每天约四到五部的观影密度,其中很多都还是全世界一无所知的“惊喜”,而当所有影迷的目光都聚焦戛纳时,如何把世界电影前沿的消息第一时间传达给大家,也是工作激动人心又充满挑战的地方。
这也是这里所有人共同在做的事情。开场之前,小科带着我里里外外逛了一遍电影宫五花八门的功能分区。从市场到媒体,这里就像一个结构精密又时刻不停的庞大引擎。电影工业的链条在身边轰隆隆地转动,将动能传递到全世界,而自己也成为了其中的一个环节。
站在电影宫门口,巨幅海报上,楚门手扶着的背景连接着戛纳晴空万里的蓝天,像是某种电影与现实奇妙连通的门户。
而这也正是戛纳电影节奇妙的造梦能力吧。世界仍有很多角落,笼罩在让人愤怒或沮丧的阴霾里,但至少在这里,所有人都在真心地热爱并珍惜电影创造的这片蓝天。与此同时,它也在反映、关照,并带我们走进那片蓝天以外的现实。
/ @双晚在电影宫前拍下了这片“蓝天”
---
今年戛纳的银幕SCREEN场刊公布了影评人阵容:
陀螺组织的戛纳华语媒体场刊也已蓄势待发:
接下来的12天,我们将会一起在陀螺电影的公众号上为大家带来每日的观影日记。
以下是陀螺电影第一天的戛纳观影日程:
5.17
暖场片《For the sake of Peace》
经典修复《母亲与娼妓》
开幕电影《丧尸不要停》
以及,主竞赛的官方放映安排:
(* 戛纳时间+6小时=北京时间)
5.18 周三
15:30 谢列《安东尼娜》143min
22:30 古宁根/冯黛梅尔许《八座山》147min
5.19 周四
19:00 格雷《世界末日》115min
22:00 斯科列莫夫斯基《驴叫》86min
5.20 周五
16:00 萨利赫《天堂来的男孩》120min
22:00 戴普勒尚《兄妹》108min
5.21 周六
18:00 奥斯特伦德《无限悲情》150min
21:30 蒙吉《RMN》125min
5.22 周日
16:00 阿巴西《圣蛛》117min
19:00 泰德斯基《杏仁》126min
5.23 周一
18:00 朴赞郁《分手的决心》138min
21:30 柯南伯格《未来罪行》107min
5.24 周二
15:30 达内兄弟《托里和洛奇塔》88min
22:15 马尔托内《乡愁》117min
5.25 周三
15:00 鲁斯塔伊《莱拉的兄弟》165min
22:30 德尼《正午之星》135min
5.26 周四
15:15 塞拉《岛屿上的煎熬》165min
19:00 是枝裕和《掮客》126min
22:00 德霍特《亲密》105min
5.27 周五
15:15 莱卡特《好戏登场》108min
18:00 瑟哈伊《一个弟弟》116min
最后,我们翻译了法国《电影手册》5月戛纳特刊的前言:
*法语原文来自《电影手册》5月戛纳特刊
*中文翻译by Sylvia King,校对 by 陀螺
干净利落的“咔”
有两样东西总是会很快被遗忘——体育竞技的银牌和戛纳电影节开幕电影。
然而,即便是因为一些微不足道的因素(法国喜剧+片场电影=精彩的开场电影!)而作出的选择,米歇尔·阿札纳维西于斯的电影《丧尸不要停》(直译“咔!”)看起来还是举足轻重的。
/ 本届戛纳开幕电影《丧尸不要停》海报
因为这个“拍摄僵尸电影”的故事本身就翻拍于一部日本喜剧,这便将电影节置于模仿和无尽死亡的双重标志之下。
/ 翻拍日本电影《摄影机不要停!》海报
对一个本已苍白无力的现象(如今僵尸的热度已经下降)的不断循环重复,是否意味着电影艺术本身已经成为了一个没人在意的活死人?大卫·柯南伯格的参赛电影《未来罪行》通过一个替代人物来让这种焦虑产生了细微差别。
“我觉得这个床需要一个新的软件系统,它已经不能预知我的痛苦了……”:睡觉时被安排睡在一张“智能床”上,吃饭时被安排坐在“智能椅”上,智能椅能帮他吞咽和消化,《未来罪行》的男主不知不觉为2022年聚集在戛纳的电影爱好者们提供了一幅搞笑的肖像画。
/ 《未来罪行》剧照
戛纳电影节在2020年取消,2021年又改为夏日举办,且有一部分国际影人无法到场,今年,电影节终于回归正常,电影节观众有机会构建一个乌托邦:
在这个乌托邦里,扶手椅可以帮助观众消化他在十二天里给自己输入的大量图像和声音以及为他提供更好的睡眠——也许能做个更好的梦。
但是如果柯南伯格影片中的维果·莫滕森必须以这种方式交配,那是因为他的身体正在发生变异,而技术正在以超人类熵的空气追赶这种变形。
/ 《未来罪行》剧照
关于护理物品和假肢,但也是关于一个被技术化了的情色主题。这种情色对《未来罪行》中主人公们称之为“旧性”(le vieux sexe)的东西不屑一顾,正如同2020年代的观众被温和但坚定地要求放弃“旧电影院”的乐趣,为自己配备平台,定期为自己注入电视剧,偶尔戴上虚拟现实的头盔。
柯南伯格带着这样一部电影出现在主竞赛单元,标志着“肉体恐怖”和怪物躯体的回归,就在一年前,一部深受其影响的作品——朱利亚·迪库诺的电影《钛》摘得了金棕榈桂冠。
/ 朱利亚·迪库诺凭借《钛》摘得第74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
如果,在2021年重新开放的影厅中,后隔离时期趋势有利于社会与家庭的叙事,戛纳电影节以一种固执抗拒着:红毯与否,它都希望保持为一个充满冒险的地方,能够把观众的身体完全地纳入进来,不论他们是穿着礼服还是紧身连衣裙。
导演双周单元的吕西安·卡斯坦因-泰勒和韦雷娜·帕拉维尔的《人体的构造》中,巴黎医院外科医生们的电子手臂对“未来罪行”中原本要用来做人体解剖的切割机器作出了回应。
这部在医学影像和手术室日常生活之间切换的纪录片的标题取自于一本解剖学书籍,它仿佛提出了一种由尖端医学技术重新定义的人体制图学。
/《人体的构造》剧照
擅长极端的特写镜头以及让人联想到斯坦·布拉哈格的《亲眼目击的行动》(1971),充斥着视听暴力的“人体的构造”——被切割、被搜寻的器官(被切下后分解的乳房、事故受害者被完全打开的背部)在观众的视网膜上印下视觉无法愈合的切口。
音乐性的休憩
假设:在电影世界变得越来越暴力,音乐的世界却越来越柔和,它找到了一种真正的更新,重塑了自己对改变与实验的开放性。
因此,与音乐密不可分的电影放映,给人构成了绿州、安静的海滩、对戛纳的喧嚣充耳不闻的感觉。
去年,当比尔·默里的惊喜音乐会在影节宫的德彪西大厅举行时,托德·海恩斯那部美丽的电影《地下丝绒》向所有渴望远离竞争,甚至远离任何竞争的念头的电影节观众发出了神秘信号。他还与去年平台的一个惊喜:彼得·杰克逊的《披头士乐队:回归》完美地交相辉映了。
/ 《地下丝绒》海报
今年,除了“柴可夫斯基” (《柴可夫斯基的妻子》,基里尔·谢列布伦尼科夫执导,主竞赛单元) 和“猫王”埃尔维斯·普雷斯利(《猫王》,非竞赛单元) ,在特别展映单元还加入了一部由伊桑·科恩执导的关于杰瑞·李·刘易斯的纪录片《杰瑞·李·刘易斯:困扰于心》,片名来自于他的一首热门歌曲《心中的烦恼》(trouble in mind),
/ 纪录片《 杰瑞·李·刘易斯:困扰于心》
另外,还有一部布莱特·摩根执导的关于大卫·鲍伊的纪录片《月光下的白日梦》(午夜展映单元), 该片由未经出版的一系列档案组成。
/ 纪录片《月光下的白日梦》
纪录片,亲密
回归现实。让我们忘了去年夏天,阿彼察邦·韦拉斯哈古,莱奥·卡拉克斯,保罗·范霍文,洪尚秀,南尼·莫莱蒂,韦斯·安德森,阿马立克……如此多确定的名字汇聚一堂,还有一些并不是那么稳定的电影人也创作出了佳作(加斯帕·诺、基里尔·谢列布连尼科夫、布鲁诺·杜蒙、米古尔·戈麦斯和莫琳·法恩代罗)和那些美好的惊喜与发现(亚瑟·哈拉里、帕那·帕纳希、魏书钧、帕亚尔·卡帕迪亚)。
国际影评人周单元和独立电影推广协会(ACID)的优秀单元中尤其引人注目,特别是奥马尔·埃尔·祖海里 的《羽毛》,朱莉·勒考斯特和伊曼纽尔·马雷的《活在当下》, 文森特·勒波特的《布鲁诺·里德尔》,山缪·赛斯的《小人性》,劳雷·波蒂尔的《浪迹自由》。
/ 《羽毛》《活在当下》《布鲁诺·里德尔》海报
如何从这种集中爆发中恢复过来(六部戛纳电影后来进入了“手册”排名前十,八部进入了读者排名前十)?一种希望之声:我们越来越发现,在离开戛纳的时候,脑海中会满载着美好的回忆,其中包含了一些以往总是被人遗忘的纪录片:
去年,马可·贝洛基奥的《马克思可以等待》 在首映时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震撼,今年,这位意大利导演又带着他的新迷你剧《夜的表象》(esterno notto)”回来了。
/ 《夜的表象》海报
在所有纪录片中,谢尔盖·洛兹尼察的《毁灭的自然史》是今年戛纳所有单元中最受期待的电影之一。
这位乌克兰导演继2016年的纪录片《奥斯特利茨》之后,再次以德国作家温弗里德·格奥尔格·泽巴尔德为创作对象,这一次,导演寻找与作家的作品之间更直接的联系。
/ 《毁灭的自然史》剧照
如果说《奥斯特利茨》的灵感来源于拍摄奥斯特利茨的游客们,今天,他把目标放到了炮弹下的市民身上,这也是对泽巴尔德在战后德国文学中对轰炸后遗症的探索的回应。
另一个我们知之甚少的希望之作:杰兹·斯科利莫夫斯基带着他受布列松《驴子巴特萨》所启发的《驴叫》意外回归。
美国不再拯救世界
从《世界末日》到《壮志凌云2:独行侠》,这两种对于美国的想法带着一种质疑互相观望。
在不朽的汤姆·克鲁斯(他的身体从上世纪八零年代开始,也就是第一部《壮志凌云》以来就拒绝老去)和詹姆斯·格雷对同一个八零年代的回望之间(那是一个由老川普式的资本主义塑造出的年代,并从导演自青少年时期就熟悉的皇后区的视角),一个问题悄然出现:
戛纳电影节是否还能一直把美国看作是那个以超音速拯救世界的美国,还是说它应该坚持将美国视为那个满目疮痍的众矢之的?
/ 《壮志凌云2:独行侠》 剧照
因为这个美国再一次取得了成功,其它美国代表是凯莉·莱卡特的《好戏登场》和杰西·艾森伯格和他的长片首作《当你拯救完世界》—— 一个对这位演员来说十分重要的标题,因为在他的大影业电影中,我们经常可以看见他试图摧毁世界(以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或者雷克斯·路瑟(Lex Luthor)的形象出现),反而莱卡特恰恰是让他去拯救世界的(《夜色行动》)。
/ 《好戏登场》剧照
当星条旗在独立电影的双手中摇摆,它会显得很bu'q不起眼。为了能多和汤姆·克鲁斯一起耀武扬威,电影节huo'xu或许有必要修复与那些日渐衰败的影业巨头和平台的关系,尽管大西洋彼岸传来的是一个暗淡的国家形象。
肖恩·贝克《红色火箭》中的底层德克萨斯人,托马斯·麦卡锡的《静水城》里欧洲的小乡下人:戛纳电影节上的美国长久以来一直想要抹杀这种形象,这与好莱坞和华盛顿因越来越弱的霸权而产生的担忧是一致的。
---
接下来的每天还会有戛纳周边抽奖。
今天我们要送出的是两张戛纳官方明信片,
一张官方海报版👇
还有一张是今年的特别“夜光版“明信片,会在黑暗中发光👇
(中奖者最终收到的明信片上会随机出现戛纳影人们的签名和留言,不知道这次谁能拿到汤唯的签名呢~)
抽奖方式是:
转发当天推送到朋友圈+将截图发至公众号后台+评论留言
🎬
陀螺电影ToroScope 戛纳75报道
前方记者|德小科、双晚
《电影手册》前言翻译|Sylvia King
编辑|常温狗
排版|小浣熊
©️ 除署名配图外,图片均来自网络,侵删
合作请联系微信号:chillybus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