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分手的决心》是一部迂腐“直男癌”电影吗?

陈好康 陀螺电影 2022-10-11



回复后台关键词“分手的决心”



导演朴赞郁在最新作《分手的决心》于戛纳电影节首映之后向观众自白:“感谢大家,耐心忍受了一部漫长又滥俗的爱情故事。”


/ 《分手的决心》剧组在戛纳海滩上


诚然,这是一种作为创作者的自谦辞令。


在观赏完这部电影之后,它是否真的“滥俗”?还是依然如朴赞郁前作们一样闪灼着一层诡谲瑰丽的光波?相信我们已经有了某种答案。


《分手的决心》(2022)



现代观众面对“男性凝视”的道德焦虑感


对于饱览群片的现代观众来说,影片《分手的决心》的确讲述了一个并不新鲜的故事:


韩国警探海俊(朴海日 饰)在一场登山坠亡案中邂逅了案件死者的中国妻子徐婡(汤唯 饰),在跟踪调查的过程中与其产生了超越身份位置关系的情愫,而关于案件的真相却依然扑朔迷离……


从一开始,影片就向我们陈列出了若干黑色侦探电影中的经典叙事元素——追寻真相的警探、神秘迷人的(异国)女人、充满疑点的死亡案件......


/ 《分手的决心》剧照


然后,男人“爱上”女人和女人“魅惑”男人并行发生着,逐渐将现实的事件和人物的精神推向某种失控的崩溃边缘——海俊是想要解决一切问题的“英雄”,徐婡是那个无解的却总是注定要走向毁灭的“蛇蝎美人”。


危险的到底是探案、调查、追捕,还是面前这个看似羸弱的女人?这是黑色电影永恒的命题。


/ 《分手的决心》剧照


当我们在面对这样一个故事时,总是习惯性地想去审视影片里无法避免的男性对女性的怀疑、审视、迷恋、同情,甚至是拯救,尤其是一部男性导演执导、以男性角色为第一视角的电影,这些元素构成了我们惯常讲述的关于“男性凝视”(male gaze)的影像权力关系。


于是,“经验丰富”的现代观众下意识地使用非常严格的目光去看待这类电影,只要找出一点“阳刚”而贪婪的注视目光,影片可能立马沦为影像暴力、影像剥削的标靶,陷在工具化、套路化的批判声浪中(而且很多时候对此异常严格的是一些自诩善解人意的男性观众)。


/ 《分手的决心》剧照


诚如常见的性别论述:“在男性角色、摄影机和观众的三环套层中,作为女性集体凝结物的银幕形象正被男性的窥淫癖(scopophilia)和自恋认同(narcissism)瓜分蚕食”——这是对古典好莱坞时期电影的溯源分析1


我们也可以将《分手的决心》里海俊围绕着徐婡的各种注视(望远镜的、监视器的、照相机的、眼睛的,甚至是医学鉴定报告的)轻易地判定为男性凝视,指责这是一个为满足男性(导演)自身幻想的卑劣游戏,角色徐婡或者演员本人也得以收获一个诱发男性欲望想象的客体、花瓶和工具人的“荣誉认证”。


这个思路看起来非常得体又名正言顺,就像性别论述中的嫡长子一样代代相传身经百战,一些人攥着它,仿佛手握尚方宝剑和免死金牌。


/ 《分手的决心》截图


但是,《分手的决心》果真如此乏善可陈,就此落入类型的窠臼与糟粕中无法自拔了吗?


人们这么重视男人看女人的问题,却总是忽视女人的存在——女性角色、女性编剧、女性观众的存在。


近一百年前,Joan Riviere在精神分析里讨论“女性气质作为一种装扮(womanliness as a masquerade)”


后来,Mary Ann Doane将这个观点借用到电影中,她带着我们寻找女性观者(female spectator)的位置2——


当女性观众有意识地凝视银幕中的同性角色时,产生了一种美学距离使得自己不会过分认同(over- identification)其中的形象,导致被替代恋物和窥私的危机感。


当女性观众遭遇变化多端而彼此迥异的各色女性角色时,她们身上观众们原本熟悉的东西可以不再熟悉。这种间离,使得人们可以重新排列先前被定义的阴(女)性气质,因为所有形象都成为一种装扮式的假面,而不是固定不变的,我们不必认定一种人就代表,或必须搭配一种形象气质。


/ 《分手的决心》剧照,绿衣徐婡


电影中的徐婡就给我们表演了一场令人眼花缭乱的换装秀:短发、长发、直发、卷发、散发,绿色、蓝色、黄色、红色、黑色,粗糙的、细腻的,疑惑不解的、泪眼盈盈的、哑然失笑的、戏谑耳语的、嘶吼示威的;


从角色外表到通过言行举止散发出的人物质感,都是一种形象之上的形象,分身之后的分身。


/ 《分手的决心》剧照,红裙徐婡


诚然,徐婡在这样的装扮游戏中依然不负蛇蝎美人的盛名,但这纷繁的造型不只是在完成文本交给她的“诱惑男人”的任务,同时也在一步步构筑这个角色可以自由穿脱的魅力假面,此时,那些概念里传统类型最引以为傲的金发美人(blonde)也好,温柔贤淑的中国女人也罢,的固定形象被解离,又重构。


徐婡在(不同)男性的目光中穿梭,在银幕上呈现出复杂的样貌。


/ 《分手的决心》剧照


而在女性观众的位置,我们能得到什么呢?


Jackie Stacey告诉我们可以从寻找认同进入专注快感的快车道,这是阴性着迷(feminine fascinations)3和女性凝视(female gaze)的诞生4


Jane Gaines则是从女同志阅读(lesbian reading)和明星凝视(star gazing)5中生长出女性去“欲望”蛇蝎美人的可能性,女人也可以欣赏女人。


这是一种从单一的观看主体到主体的灵活游移,再到观看认同的复数的观影诗学,恋物和窥视已经成为过去式,流动、幻想与分裂才是现在的潮流。


/ 《分手的决心》剧照


现在,我们需要肯认一种平等的观看角度和位置:这个世界不是只有男人在看电影,而女性也不需要永远都惴惴不安,电影院(和电脑资源)是属于全人类的。


复杂的凝视在银幕内外交织上演,男性可以观看男人和女人,女性同理,而银幕中发生的力量博弈也有其趣味所在。所以,这并不是一个仅仅用来批判的场域,大手一挥就是一场单向刻板的指控。观众需要建立一种认同自信,同时坦然地面对视觉愉悦与快感本身。


/ 《分手的决心》剧照


而作为一个角色,我们也可以让其拥有为爱(人)付出一切的决心,和自由。


其实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个时代在培养一种新的“独立女性”牢笼,写满了女性的不可为,而没有去尊重每个个体的可为和欲为。


我们不能一碰到女人就大喊着,她最终走向毁灭 = 走向老套电影里的必然命运,只有女性的殉难才能丰满和完整一个男人吗???然后顾影自怜地想这多可悲;再多买一本《圣女心经》干嘛呢?


/ 《分手的决心》剧照


同样地,现在让我们来考察影片中海俊的角色。


海俊,这个编剧郑瑞景眼中“慈悲、自信、有品格”的男人6,不是黑色电影里传统的阳刚男性,也区别于“韩国众多刑侦片里有些粗暴、毫无顾忌的刑警角色”。


他爱干净、有洁癖,身上的暗袋和装备比女人多,睿智、敬业、不放过任何细节,不刑讯嫌疑人,也不崇拜武器的绝对力量,像个文官儒将。


编剧郑瑞景通过导演的引荐阅读了Maj Sjowall和Per Wahloo夫妇合著的《马丁·贝克刑事档案》系列小说,从主人公马丁·贝克身上提取了一种“诚实的职场人”气质来形塑海俊,同时揉合了她生活中接触到的警员形象7



所以,海俊这个男人是体面的,带着一股不多见的儒雅与坚持;但,他不一定是坚强的,“不坚强”成为我们探寻他的一个契口。


患有失眠症,长期无法正常入眠的警探经常夜间行车追踪调查罪犯,这是身体的脆弱,他并不是绝对阳刚的,也显得不那么健壮;


而他身体的物理性脆弱,又来自于长期在工作和婚姻中积攒的隐性精神压力,我们这位主人公背负着一种命运式的孤掌难鸣。


/ 《分手的决心》剧照


海俊身上,集合了肉身与精神的双重孱弱,这种人到中年的水土不服症状,可以简单化约为中年危机,但倒不如说指向了一种现代社会中男性阳刚气质的衰弱和失落。


/ 《分手的决心》截图


编剧在赋予了这个男性体面的魅力值背后,装载着疲于奔命的异地夫妻生活,厌恶抽烟和周末“强制”性爱让这对看似模范夫妻的婚姻生活里藏着许多男人不健壮、性欲不旺盛的非典型性男子气质,从一开场,海俊这个角色就在逐渐背离霸权型男子气质(hegemonic masculinity),甚至也不是共谋型(complicit)的。


而影片后续的发展,则指向了一种男性的挫败、倾颓与欲望对象的最终失落。同时,导演也在用他的视听手段不断地挑逗与嘲弄着男性的自大与虚弱。


/ 《分手的决心》中的“阳刚”男配角们


最后我们看到了一个中途崩坏的男性,一个拥有了永恒的彷徨的男性,一个失去了凝视对象的男性,但,他可能并不是失去魅力的男性。


在我们敏感、谨慎,又充满道德焦虑感的现代观影经验中,一直小心翼翼地怀揣着平等与自由、理性与尊重的火种。


但有时候,循着感性的浪潮一起呼吸,沿着创作者留下的葺痕一起登山看风景,并不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也不构成所谓贪欢的暴力。


/ 《分手的决心》截图





黑镜英雄与百变塞壬的山海经


上一部分赘述了一种观影诗学的伦理机制,现在我们正式进入电影文本来找寻答案。


朴赞郁为这个古老的叙事传统注入了现代的科技力量,在复调叙事中熔铸了一套精致的视听容器盛放这一段迷人的两性情欲关系,严密的符号表征系统是这个故事快感背后的坚实逻辑。


/ 《分手的决心》剧照


以海俊为具象代表的现代刑事体系,依托一整套电子屏幕为主体的科技手段,来全面窥探一个女人的世界,从外显的生活到隐秘的内心。海俊,就是这个黑色电影里具象化的黑镜英雄。


而徐婡拥有着百变的造型和迷离的双眸,就像传说中远洋航船的水手会遭遇到的海妖塞壬,在泛起浓雾的相互凝视里,在深夜彼此交织的呼吸声中,让智慧的警探偏离航道。


这是一场势均力敌的博弈,穿梭在各种镜像里的凝视、窥探都成为权力不断翻转的有力佐证。从一开始,这就不是一个单向的吸引和被吸引的关系,不是一个只有揭秘和解密的游戏。浮在表面的是几场凶杀案,而故事的内里依然讲述的是两性的角力与纠缠。


/ 《分手的决心》剧照


编剧为整体故事架构了一个关于山与海的两段式结构,在物理层面的一“上”一“下”中,首先奠定了一个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对垒的局面。


引介古老中国的儒家名言“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来强调男子若山、女子似水的概念,虽然带有着一种囫囵的粗糙感,但不失为一种直接有效的表意策略。


/ 《分手的决心》剧照


从山之篇来看,男性也从未真正占据权力的高地。


在影像中,观众遭遇的是男性从孤峰之上的坠亡,是满洲朝鲜武士回不去的功勋地,是魁梧警探瘫软如烂泥一般爬不上去的高耸阶梯,是穷途末路的罪犯面对爱人时义无反顾的高楼下坠。


没有一个男性在这个世界里真正获得了在高处的快感,他们在不断向上攀援的过程中出于各种原因而被迫下坠。终于登上山巅的警探迎风而立,随后袭来的是一场精神世界的“崩坏”,连带着湮灭了他的男性自尊和职业自信。


于是,他退隐到浓雾与霉菌并生的大海边,与得而复失的睡眠作斗争,忍受妻子对自己无法满足其需求的挖苦。


/ 《分手的决心》剧照


仅是一道瞥向无名指婚戒的目光就让人无所适从,在审问室拍摄身体损伤证据时,僵硬的男性躯体和从容展示的女性,加上闯入的后辈女性警探,到底谁才是那个感到尴尬并被注视着的人?


讲述外公古老丰功伟绩的旁白搭配着现代男性滑稽的追逐场面,本该高耸挺立的男性阳刚在转世轮回中失落,而暴力的抓捕行动也在女性带着戏谑、玩味与好奇的窥视目光中,变得更像一场夸张的、幼稚的实景街头拳皇游戏。


/ 《分手的决心》剧照


在一切动作都被被监视对象所感知并反制的监视行动里,现代科技助力下的凝视机制失灵了:


好像看了,但在望远镜中把窃笑看成了哭泣;


好像听了,但录音的智能手表却恰好传递了海妖要偷心的魅惑信息;


而照相机截取下的现实瞬间铺满墙面一角,成为了昭示男性偷窥的呈堂供证。


我们的黑镜英雄的破浪之旅,从一开始就充满着挫折,当然,这尚且还算是一种“甜蜜的负担”。


/ 《分手的决心》剧照


故事来到海之篇,我们正式进入了迷蒙的女性国度。


早已在此扎根多年的发妻,满眼崇拜的本地后辈警探,以及那个匆匆离别后又如鬼魅悄然而至的女人,警探被女性包围环绕着,被各种形象气质的女性包围环绕着。


被包裹在海湾浓雾中的代表着绝对能量的核电厂是一种潜在的象征物,而“出逃”水塘散逸在荒郊的壮阳鳖咬住了男人的手指,同样也是创作者严密的符号表征系统中的一环。其实,海俊就是那只想要逃出瓮罐最后又被抓回去“壮阳”的鳖。


/ 《分手的决心》剧照


承受着精神世界的崩坏,宛如丢失魂魄的警探在警局有人“误触”火警之后来到楼下的吸烟区,被人从高处一览无遗,现在又偷看又录音的人换成了徐婡,她完全掌握这段关系中的主动位置。


从返归祖辈之山的深夜旅途到根据手机定位来到海边,海俊像被徐婡用引线穿连勾起的热锅蚂蚁,失去了一切可以保持智性与清醒的能力。


无论是在翻译软件里传递的诘问,还是没有被删去的录音证据,在海俊与徐婡最近和最远的距离里,外部世界如山般的铁律输给了内心深处的波涛汹涌。山之稳固在海的浪潮冲刷之下崩塌,溃不成军。


/ 《分手的决心》剧照


对比山之篇里尚且还带着自信心与刺激感的追逐,海之篇的人物行动就像在回圈里打转一般,警探不停地在各种场景里折返,试图理清眼前的重重谜团,被一步步引向无人的大海,却再也找不到最后的答案。


海到底是辽阔的、温存的,还是窒息的、危险的?女子似水的譬喻到底是一种阴柔特质的赞颂,还是一座涨潮后崩塌的墓碑?


女性气质并没有强大到包容一切,也不可能战胜一切,创作者无意在这场角力里得出一个强弱的答案。


/ 《分手的决心》剧照


最后,我们没有得到关于智者与仁者的圆满徵悟,男子并不若山般挺拔,而女子也并没有因为或温吞或激涌便得善终,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在此处遭逢的是双重的失落与倾塌,在对垒之后没有所谓的真正的赢家。


/ 《分手的决心》剧照


创作者似乎不仅是在影片中设局,还同时将我们导向了一种智性重建。他们以一种不会停止的满载情欲纠葛的方式(影片在海俊于逐渐天黑的海边呼喊徐婡的名字中戛然而止)告诉观众——


在今天,仅讨论性别面向的凝视权力已逐渐趋于无效,每个个体都被纳入无处不在的科技黑镜的审视之中,男性和女性同时被审视,也永远彼此审视。


而在纵横交错的相互试探中,如今的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不再那么稳定、始终如一,它们可能需要产生一种交融。


而那些那些绝对的、自认坚固的表达,最终都会被戏弄、入侵,乃至摧毁。




引用:


1.Mulvey, L. (1975). Visual pleasure and narrative cinema. Screen, 16(3), 6-18.


2.Doane, M, A. (1982). Film and the Masquerade: Theorising the Female Spectator. Screen, 23(3), 74-88.


3.Stacey, Joan. (1991). Feminine fascinations: forms of identification in star-audience relations. Stardom: Industry of Desire. London & New York: Routledge.


4.Stacey, Joan. (1994). Star Gazing: Hollywood Cinema and Famale Spectatorship. London & New York: Routledge.


5.Gains, Jane. (1987). Women and representation: can we enjoy alternative pleasure? American Media and Mass Culture: Left Perspectives. Ed. Donald Lazere. Berkel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


6.郑天仪(2022)。〈专访:朴赞郁御用编剧丁瑞庆〈分手的决心〉汤唯内心承载着很多秘密〉,《文化者》。

取自网络https://theculturist.hk/2022/08/文化/電影/朴贊郁御用編劇丁瑞慶-《分手的决心》湯唯內心承/,2022年08月03日。


7.韩国电影振兴委员会(2022)。〈〈分手的决心〉编剧郑瑞景专访:电影也是自然的产物〉,《韩国电影振兴委员会》,取自网络https://mp.weixin.qq.com/s/haHHLAAfwywVFLPsv4ExXA,2022年07月27日。








/the end/








朴赞郁和“钢铁侠”小罗伯特·唐尼合作的新剧,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看《分手的决心》前我会做的功课是:


在戛纳,入围看本事,得奖全凭运气


九个月后,谁能登顶奥斯卡?


再谈《迷离劫》:远不止与张曼玉有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