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戛纳,入围看本事,得奖全凭运气

始终爱电影的 陀螺电影 2022-06-29


陀螺电影 

Cannes75 报道 


第75届戛纳电影节于今年5月17日至28日间举行。



戛纳观影日记:

戛纳Day0: 又一年戛纳,我们来了!

戛纳Day1: 本以为开幕片会“翻车”,结果......

戛纳Day2: 被「诅咒」的俄罗斯天才导演

戛纳Day4: 解构美国往事,把美国梦捧起再摔碎

戛纳Day5: 今天竟然有四部值得推荐的好片,太惊喜了!

戛纳Day6: 人人都爱张曼玉

戛纳Day7: 最好的朴赞郁?最坏的朴赞郁?

戛纳Day8: 他们要拿第三座金棕榈了?

戛纳Day9: 评委主席最想给奖的电影“翻车”了?

戛纳Day10: 来了!金棕榈大热门!

戛纳Day11: 今晚颁奖,得奖的会是它们!


前期报道回顾:

 戛纳主竞赛导演履历一览

 主竞赛评委会成员「战斗力」分析

 华语短片入围戛纳

 主竞赛影后预测

本届戛纳终极补片计划


主竞赛导演补片系列之

 终极补片指南

 阿里·阿巴西

 凯莉·莱卡特 

 詹姆斯·格雷

 大卫·柯南伯格

 卢卡斯·德霍特

 阿诺·戴普勒尚

 基里尔·谢列布连尼科夫




文|陀螺



今年是我十年来第一次没能亲自前往戛纳电影节(当然,除了没能举办的2020年),但依然尝试看了近40部入选影片,主竞赛单元21部影片中看了17部,两部美国电影和两部韩国电影没能看上。


我每年都写了很多在戛纳电影节的体验日记,年复一年,写到后来因为眼前发生的一切都不再新鲜后便终于有点写不动了。


所以今年其实之于我个人还是比较特别的体验,跟现场拉开了距离,从远处参与这场盛事,每天在家看四五部片,组织华语媒体场刊评分表,关注各大场刊的评分情况和外媒评价等等。但这一切并不能达到身临其境的感受,这其中有利也有弊。


/ 本届戛纳电影节最终华语场刊评分


比如当影评人周的《晒后假日》口碑大爆后,在家的我可以立马尝试找到观看渠道,但如果在戛纳现场,要为了一部影片改变整个看片计划是一件太过于负责困难的事。


/ 《晒后假日》剧照


与此同时我损失的,是和一大群人在黑暗中首次揭开一部电影神秘面纱的集体氛围。我在推特上看到有人在电影宫的卢米埃尔大厅内录下今年为75周年特别制作的电影节官方贴片,全场掌声雷动时,那种朝圣的氛围太让我想念了。


就像詹姆斯·格雷在他的新作《世界末日》首映后,站在起立鼓掌的观众人群中,拿着话筒眼含热泪说,这里就是属于电影的城堡,属于电影的教堂。


“这里就是属于电影的城堡,属于电影的教堂”


就像有豆瓣网友在戛纳电影宫外围观《壮志凌云2》红毯首映,突然看到数架法国空军飞机从头顶上刷过,在空中留下一段段五彩斑斓的划痕时发出的惊叹声。


/ 《壮志凌云2》红毯首映空军表演


就像泽连斯基在开幕式上进行视频演讲,呼吁大家的关注和支持,但就在那几分钟后,台下穿着晚礼服的观众们就在一部屎尿屁丧尸喜剧中笑得人仰马翻。


当这一政治宣传行为在遥远的东方成为热门网络讨论话题,大家争得面红耳赤时——在戛纳电影节的人们已经开始讨论第一天两部主竞赛影片的美学和作者性了。


/ 泽连斯基空降戛纳


有个朋友之前说,戛纳电影节就像一场真人秀综艺节目,其实想来很有道理。在场的人们感觉这个世界上再没有比电影更重要的存在了,那是一个巨大的容易让人上瘾的泡沫。


而在远距离观看这场盛事的人们,其实是在看一场秀,谁晋级到了主竞赛单元,谁的场刊评分高,谁在为哪部片撕奖,谁最终空手而归,其中伴随着丑闻、热搜事件、和争奇斗艳的红毯照片。


自电影和电影节诞生以来,它们从来都是政治性的,这毋容置疑。


就像这次的颁奖结果,文森特·林顿率领的评委会把大多数奖项给予了带给他们情绪冲击的电影,无论是捧腹、悲伤还是同情。


/ 本届戛纳主席文森特·林顿


因此像蒙吉新作《核磁共振》那样像外科手术对社会进行冰冷解剖的电影,或者像塞拉新作《岛屿上的折磨》那样在影像中构建神秘和虚无的电影,亦或者像柯南伯格新作《未来罪行》那样通过表面的类型元素挖掘和探讨复杂概念的电影,都会比较吃亏。


而最终夺得金棕榈的《悲情三角》,直接又粗暴,把这个世界最丑陋的模样摆在大家面前,使劲嘲讽,时而逗得大家笑出腹肌,时而又让人感到不适。评委会显然在这部电影中找到了他们希望得到的一切:观赏的愉悦,情绪的冲击,和观点的认同。


/ 《悲情三角》最终夺得金棕榈

奥斯特伦德两获戛纳最高奖


而另一部原本可能拿到金棕榈的电影,达内兄弟的《托里和洛奇塔》,因为导演已经手握两座金棕榈,便给了75周年纪念大奖。这也是颁奖结果中颁得最好的一个奖。达内兄弟早已不需要金棕榈来证明自己,但他们的作品依然有其现实力度和政治重要性,加上扣人心弦的悬念和神乎其乎的手持调度,对于评委会来说,这是需要被更多人看到的达内“回勇”作品。


/ 达内兄弟凭借《托里和洛奇塔》摘得75周年纪念大奖


评委会大奖俗称二等奖,颁给了比利时导演德霍特,以及法国导演德尼。


/ 克莱尔·德尼凭借《正午之星》摘得评委会大奖


前者的作品《亲密》以一个紧迫的社会问题作为引子,将主角和观众代入了一场克制、细腻但又饱满的情感风暴,后者的作品在政治惊悚的类型框架下展现人性的欲望。


《亲密》早在电影节开幕初始,就已经有了金棕榈的呼声,得益于市场放映,看过的人都说评委会可能会爱死这部片,因为太感人了。而情感恰好正是这届评委会的软肋。


/ 卢卡斯·德霍特凭借《亲密》摘得评委会大奖


如果我们回看去年的颁奖结果,《钛》《记忆》《安妮特》《阿赫德的膝盖》,显然是一个完全不同方向和逻辑的评委会评选出来的结果。所以大家才会开玩笑说,如果柯南伯格是入选的去年戛纳电影节,那可能就没有《钛》什么事儿了。


所以我们才一直强调,入选是一道槛,我们作为影迷和吃瓜群众,更应该多多关注这些入选电影,其中必然有你会给差评的片,也有会进入你年度十佳的片。


但九人评委会的评奖就真的是太过于随机和主观的行为,它更多是帮助这些电影在全球范围内获得更大的曝光和发行空间,奖项本身的荣誉价值是赋予获奖者和团队本身,让他们在未来能更顺畅融资拍片。


/  著名外媒影评人Succivalli吐槽这届评委会


话虽这么说吧,我在昨晚看颁奖直播时也的确骂了几句脏话。最大的问题是出现在最佳女演员和最佳编剧这两个奖项上。


本届主竞赛单元的影片中有很多精彩出色或给人印象很深的女性表演,唯独《圣蛛》这部作品,披着大女主的叙事外衣,实则大多数戏份都落在了饰演连环杀人犯的男主身上,女主角就像一个辅助男性大反派的道具,没有更多表演空间,也没有啥存在感。


所以我们原本把《圣蛛》列为影后热门候选,但在看完片后纷纷表示“汤汤的对手又少一个”;也因此在我们得知《圣蛛》有奖拿时,我们的第一反应:应该是最佳男演员奖。


但听完《圣蛛》女主角扎拉·阿米尔·阿布拉希米的获奖感言,再去查询了相关资料,我才知道,阿布拉希米原本是伊朗国内有名气的演员和导演,直到她和男友的私密录像被曝光在网络上——可以想像伊朗社会是什么样的反应,她的作品被下架,新片被换人,受尽了屈辱和威胁,最终去往巴黎从头开始。


我想评审会评奖时也将这件事和《圣蛛》本身的故事都纳入了考量范围中,再加上评委法哈蒂的力挺,自然会得奖。


/ 扎拉·阿米尔凭借《圣蛛》获得最佳女演员奖


而最佳编剧颁给《天堂来的男孩》也是颇为让人吃惊,因为这部作品最大的短板可能就在它的剧作上。所以我昨晚看颁奖典礼看到颁发这个奖时说,感觉评委会没有看片似的,看了看剧情简介就颁奖了。


/ 《天堂来的男孩》海报


不过对颁奖结果的不满意,其实更多应该投射到对整体选片的失望。


但这并不是戛纳电影节的失误。其实疫情对电影节生态的影响在今年才显现出来,去年是因为疫情的累积造成了小规模的爆发,但今年从圣丹斯、柏林、鹿特丹到戛纳,都呈现出整体选片质量的一定程度下滑,这应该还会继续影响到接下来的洛迦诺和威尼斯电影节。


但无论如何,戛纳电影节在三部中国短片获奖,以及大家羡慕韩国电影产业的热论中闭幕。


就像一个豆友说的,对于我们这些在远方吃瓜看秀的观众影迷来说,真正的“戛纳电影节”或许才刚刚开始,接下来一整年我们都要去期待、等待、和观看这些作品,无论是在国内影展,还是线上平台(或盗版)。


/ 本届戛纳电影节获奖者合影


这其实也恰恰是电影节的意义所在:选出这些作品,并让它们抵达观众,被看到,被讨论。







复盘戛纳颁奖日的那些“抓马”


文|德小科


第75届戛纳电影节正式落下帷幕,文森特·林顿领衔的评审团最终将金棕榈颁给了瑞典导演鲁本·奥斯特伦德的《悲情三角》。


/ 评审团最终将金棕榈颁给《悲情三角》


一如既往,从颁奖典礼那天中午开始,我们就能从外网上窥探到奖项归属的流言。这是因为戛纳电影节的颁奖典礼“召回”制度不可能做到密不透风,一旦谁会出席闭幕式的消息传出来,我们就可以知道哪部片是有奖的。


但这些消息只能提供一个大致的轮廓,因为哪部电影获得具体哪个奖项,不到最后一刻根本没人知道。


正因如此,许多媒体朋友在颁奖典礼后都有了相似的感受,那就是评审团和我们开了一个大玩笑。


/ 《亲密》剧组在颁奖典礼


起初,我们得到消息是今年将共有八个奖项,除了往年常规的最佳影片金棕榈、评审团大奖、最佳导演、最佳编剧、影帝、影后和评审团奖之外,特别增设了75周年纪念奖,以此来标记这个特别的年份。


戛纳时间的正午一过,六部电影被召回的消息已经被爆出,令人跌破眼镜——因为其中就包括了许多影评人口碑和场刊得分双低、关注度不高的电影,比如《八座山》与《天堂来的男孩》。


/ 《天堂来的男孩》剧组在颁奖典礼


同时,德霍特《亲密》、奥斯特伦德《悲情三角》、斯科列莫夫斯基《驴叫》、朴赞郁《分手的决心》、达内兄弟《托里和洛奇塔》因为成功拿到了闭幕式的入场券。这些电影中,《亲密》《悲情三角》在大众中口碑超好,影评人反响平平。《托里和洛奇塔》和《驴叫》都是老将再出马的佳作,被召回合情合理。


最惊喜的当然是《分手的决心》,靠3.2拿下场刊冠军后又被成功召回,本片有可能冲击评审团大奖、最佳导演和影后。虽然汤唯在召回的时刻已经回到了韩国、无望赶回现场,但很多人依然抱有一丝希望。


/ 《分手的决心》剧组被成功召回


下午,又有两部电影进入这个名单,分别是是枝裕和的《掮客》与德尼的《正午之星》,两部都很难称得上是口碑佳作。场刊得分倒数的《正午之星》很有可能是借着林顿和德尼在《双刃剑》中的旧情杀进名单的,但也正因如此,女主玛格丽特·库里在此刻突然进入了影后决赛圈。


截至此刻,《亲密》拿下金棕榈的赢面最大,达内的三封紧随其后,因为消息人士透露评委会爱这两部爱到不行。大家还没吐槽/分析完现在这个短名单里最终的奖项归属,阿里·阿巴西的《圣蛛》又出来了…局面更加令人迷惑。十部电影分八个奖,也就意味着将有两个奖项有“双黄蛋”。


/ 达内兄弟在颁奖典礼


当晚的红毯上,最后被爆出的《圣蛛》剧组全员精致出席,阵仗之大,令人忧心它即将拿下金棕榈。而前线的谣言也不断帮我们强化了这种不祥的预感。《圣蛛》这部电影固有社会议题作底、还有强烈正义的立场,但电影的问题也暴露得十分明显:我们徘徊在记者、杀手游离的视点中失去了重心,已经迷失在阿巴西叙事的野心之中,电影几乎已经沦为一种政治宣传工具。


不少影迷此刻已经开始哀嚎,并且开始埋怨“这一定都是法哈蒂的妖法”,因为他势必会在评审团中为伊朗问题相关的电影争取奖项,而且本应是本届评审团主席的他,总给人一种很强势的错觉(实际上本人看起来竟有些儒雅)。


/ 《圣蛛》剧组在颁奖典礼


但谁成想,颁奖典礼上,《圣蛛》率先被公布拿下了影后……一时间,所有人都开始:????


因为《圣蛛》虽然线索在女主身上,但最后戏肉都在男主那里,虽然男主角色不讨喜,但如果非要给表演奖,似乎给男主更合理。更何况,法哈蒂如果要做法,为何不把女主给与自己合作过《推销员》和《关于伊丽》的塔拉内(《莱拉的兄弟》)呢?或许因为非常熟悉,才选择刻意避嫌吗?


/ 《莱拉的兄弟》女主角曾是法哈蒂的御用演员


然而这样的迷惑竟只是开端。接下来的编剧奖,本以为会给故事曲折离奇又精彩万分的三幕剧《悲情三角》,没想到被《天堂来的男孩》截胡。本片披着一层悬疑的皮,却把故事讲得平淡无波,令人看后心如止水。


十天过去,甚至快让人忘记了它的剧情是什么…埃及男孩在教权和政权的斗争中被选为双面间谍,电影里,我们不知道他神迹何在,能够得到伊玛目候选人和国安的双重信赖;电影外,我们也毫无头绪,到底这样的剧本是靠什么赢过了柯南伯格、塞拉和莱卡特等一众颗粒无收的杰作,顺利分下这块猪肉?


/ 《天堂来的男孩》剧照


宋康昊靠《掮客》拿下了影帝,媒体中心里的韩国记者贡献了爆炸般的欢呼。占了满满两个大桌的他们,每个人都指风疾疾,第一时间向国内发回捷报。


/  媒体中心挤满了韩国记者


去年已经做了主竞赛评委的宋康昊,完全值得一座自己的影帝奖杯。他的实力和演技根本无人质疑,拿哪里的影帝都不会令人吃惊。


只是《掮客》中,他并没有很大的发挥空间。这个角色相对简单,就是一个很有人性光辉的人贩子,他太过圣母和正直,甚至还让人觉得有些难以取信。而且这样的表演对如今的他来说,难度太小,群戏分散了我们对这个角色的关注力,电影中也缺少一个像他在《杀人回忆》《共同警备区》《我要复仇》中可以被反复玩味的“高光时刻”。


所以,他完全值得,但好像又不太应该凭这部拿。至此,大奖结果又一次在我们的意料之外。


/ 宋康昊靠《掮客》拿下了影帝


最后的《八座山》《驴叫》的评审团奖,《托里和洛奇塔》的75周年纪念奖还有朴赞郁的最佳导演奖都在预料之内,是本届少有的比较服众的奖。


亮点就是颁奖典礼上,《八座山》的导演夫妇现场激吻,猝不及防一口狗粮。而没有出席自己首映的杰兹· 斯科列莫夫斯基,也终于出现在了戛纳,领取了属于自己的奖杯。


/ 虽然《驴叫》得奖,但其中一位评审团成员甚至不认识这位老牌导演——可见ta没有提前做功课


而毫无疑问,媒体中心里韩国记者又疯狂了一把,排山倒海的欢呼引人侧目,眉飞色舞的记者姐姐开心到把自己的柠檬苏打水送给我们喝——因为她太忙了,已经无暇拉开易拉罐的拉环。


最后只剩下了《亲密》《悲情三角》与《正午之星》。所有人都以为《亲密》要金棕榈了,却没想到它居然止步在了评审团大奖……


当下,媒体中心先是沉默了0.5秒,然后大家都发出了疑惑和惊愕的声音,紧跟着又是一片噼里啪啦的打字声……排除法一做,本届金棕榈的归属已经确定了。任谁也没有想到,林顿的评委会最后憋了个大招,把金棕榈送给了鲁本·奥斯特伦德的《悲情三角》。


/ 评审团最终将金棕榈颁给《悲情三角》


彼时,我们没有时间关注台上德尼由于感言超时被嘘下台、还顺手拿走奖杯让德霍特失去了和奖杯一起在台上合照的机会的这种小抓马,因为大家都处在一种“我看不懂,但我大受震撼”的迟滞之中。


《悲情三角》优秀吗?那是必然。奥斯特伦德尖锐、犀利而幽默,从时尚行业出发,编排出一部全方位讽刺人类政治经济图景、各类意识形态和权力结构的黑寓言,他广博的阅读量和超强的调度能力令人印象深刻。


尽管以手册派为代表的影评人们批评他过于直白和哗众取宠的姿态,可他掌控喜剧节奏的水平实在不容忽视,能在放映时屡屡收获掌声和喝彩,说明了它完全可以赢得观众的心。


/ 《悲情三角》剧照


这也是为什么,包括华语场刊在内的几家场刊都把它列在了前段,因为本片就是直截了当的“好看”。


可最有趣的是,华语场刊上,收获了一堆3星和4星的《悲情三角》却一片金棕榈都没有。这是因为我们都觉得“它不错,但没必要拿奖”。


第一,奥斯特伦德才2017年刚刚凭借《方形》拿下金棕榈,没有人会如此激进地相信他可以在五年之内跻身“双金俱乐部”,成为第十位两座金棕榈傍身的导演。


第二,这部作品和前作《方形》相比,没有质的进步,无论是文本内核还是形式手法,《悲情三角》都只是《方形》的变奏罢了,我们甚至不能断言它是“更好版本的《方形》”。连达内都开始玩类型元素的时代,鲁本这样并不高级的自我重复,真的值得一尊金棕榈吗?


第三,一言以蔽之,本届主竞赛中,比它更值得的还有很多……


/ 不论是塞拉,还是格雷和柯南伯格,都有更大呼声

他们任何一个人获得金棕榈,都会更“服众”


那些备受影评人喜爱的作品,最终颗粒无收倍受冷遇。林顿的评委会选择走了一条简单模式的道路,选择讨好大众、迎合社会话题,却不惜得罪艺术评论界的精英领袖们。


这样的反叛未尝不可,甚至值得鼓励一下。但我们也必须要反问,以“定义电影未来”为己任的戛纳电影节,该如何为这样的选择承担责任呢?





以下是本届戛纳电影节完整获奖名单


主竞赛单元获奖名单


金棕榈

《悲情三角》(瑞典)

鲁本·奥斯特伦德


评审团大奖(并列)

《亲密》(比利时)

卢卡斯·德霍特


评审团大奖(并列)

《正午之星》(法国)

克莱尔·德尼


最佳导演

朴赞郁(韩国)

《分手的决心》


最佳编剧

《天堂来的男孩》

塔里克·萨利赫(瑞典)


最佳女演员

扎拉·阿米尔·阿布拉希米

《圣蛛》(伊朗)


最佳男演员

宋康昊(韩国)

《掮客》


75周年大奖

《托里和洛奇塔》(比利时)

达内兄弟


评审团奖(并列)

《驴叫》(波兰)

杰兹·斯科利莫夫斯基


评审团奖(并列)

《八座山》(意大利/比利时)

菲力斯·范·古宁根、

夏洛特·冯黛梅尔许


金摄影机奖(长片首作)

《野兽》(美国)

 丽莉·吉欧 / 吉娜·甘梅尔


金摄影机奖(长片首作)

特别提及

《七五计划》(日本)

 早川千绘


短片竞赛

金棕榈

《海边升起一座悬崖》

(中国)

陈剑莹


短片竞赛

特别提及

《母亲忧郁的催眠曲》

(尼泊尔)

阿比纳什·维克拉姆·沙阿 



「一种关注」单元获奖名单


大奖

《坏孩子们》(法国)

丽丝·阿科卡/罗曼·格雷特


评审团奖

《乐土》(巴基斯坦)

塞姆·萨迪克


最佳导演

亚历山德鲁·贝尔克

《节拍器》(罗马尼亚)


最佳演员

薇姬·克里普斯《胸衣》

Adam Bessa《哈卡》


最佳剧本

《地中海热》(德国)

马哈·哈吉


评审团心动奖

《摩托少女》(法国)

洛拉·基沃龙



导演双周获奖名单


最佳欧洲电影奖

《晴朗之晨》

米娅·汉森-洛夫(法国)


SACD最佳法语片奖

《山》

托马斯·萨尔瓦多(法国)




酷儿金棕榈获奖名单


长片

《乐土》

塞姆·萨迪克(巴基斯坦)


短片

《当我望向你的时候》

黄树立(中国)



「影评人周」单元获奖名单

「评审团选择奖」 

影评人周大奖:《那个牢笼》 


法国文创协会选择奖:《晒后假日》 


新星奖:演员 Zelda Samson《达尔瓦》


短片发现奖:《冰商》 


「场外合作伙伴奖」 

发行奖:《樵夫故事》


法国剧作家与作曲家协会奖:《那个牢笼》


Canal+电视台短片奖:《在薛西斯的宝座上》



「电影基石」单元获奖名单

一等奖

《阴谋的理发师》 (意大利)

Valerio Ferrara


二等奖

《地儿》(中国)

李家和


三等奖

《光荣革命》(乌克兰)

Masha Novikova


《人类在堆叠时是愚蠢的》(法国)

Laurène Fernandez


国际影评人费比西奖


主竞赛单元

《莱拉的兄弟》


一种关注单元

《蓝色长袍》


平行单元

《达尔瓦》





最后一天,我们最后送出一张戛纳明信片。



抽奖方式是:


转发当天推送到朋友圈+将截图发至公众号后台+评论留言






🎬



陀螺电影ToroScope 戛纳75报道


前方记者|德小科、双晚

责编|常温狗

排版|小浣熊



©️ 除署名配图外,图片均来自网络,侵删

合作请联系微信号:chillybuster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