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戛纳Day1: 本以为开幕片会“翻车”,结果......

德小科、双晚 陀螺电影 2022-06-29


陀螺电影 

Cannes75 报道 


第75届戛纳电影节将于今年5月17日至28日间举行。电影节期间,陀螺电影派出两位前方记者,以观影日记和影评的形式,每日更新,并送出官方明信片礼品。



戛纳观影日记:

戛纳Day0: 又一年戛纳,我们来了!



前期报道回顾:

 戛纳主竞赛导演履历一览

 主竞赛评委会成员「战斗力」分析

 华语短片入围戛纳

 主竞赛影后预测


主竞赛导演补片系列之

 终极补片指南

 阿里·阿巴西

 凯莉·莱卡特 

 詹姆斯·格雷

 大卫·柯南伯格

 卢卡斯·德霍特

 阿诺·戴普勒尚

 基里尔·谢列布连尼科夫




5月17日,第75届戛纳电影节正式拉开了帷幕。


熟悉戛纳流程的朋友都知道,第一天真正的放映其实只有晚上七点开始的开幕片一部。


而在当天下午,会放映“暖场影片”,帮助大家缓慢进入一个观影的状态——毕竟从第二天开始,如果足够努力,一天安排六场电影就已经不是问题。提前暖下身,既可以炒热电影节气氛,也不至于一口气看到“累觉不爱”。


戛纳电影节沙滩放映《楚门的世界》


“暖场影片”并非是戛纳官方所给出的称谓,但从策展角度考虑,它们实则承担着“给开幕片开幕”的的逻辑效果,也势必包含着电影节最想要传达的讯息。正因如此,它们被很多电影节观众密切关注着。


去年的暖场电影是近三个小时的论文电影《电影史话:新生代》,它沿着分析、批评以及理论梳理的路径,先于《安妮特》为我们放出“电影不死”的信号。


而今年,组委会依旧保持着最为纯粹的迷影精神,把法国后新浪潮时期代表人物让·厄斯塔什最重要的代表作《母亲与娼妓》全新修复版搬到了这个意义十足的时段。


《母亲与娼妓》全新修复版海报


这部长达217分钟的黑白电影曾经获得过1973年第26届戛纳电影节的评审团大奖,至今仍然位列《视与听》的影评人百佳榜单上。


除此之外,全天的第一场放映则是特别展映单元的纪录片《为了和平》,连同《母亲与娼妓》《丧尸不要停》一起,共同组成了我们今天的片单。


《丧尸不要停》


看电影的时候,一个有趣的细节引起了我的注意:贴在片头的那个如同水印一样的戛纳专属VCR有了变化!


之前,这个几十秒的小短片展示的是一道从海底一路延伸到天空的阶梯,其尽头就是戛纳的标志“金棕榈”。


新增的变化是,这些台阶每一块都刻上了一位导演的名字。托起金棕榈、最顶端的那阶是瓦尔达,而第二和第三阶分别是科波拉和阿莫多瓦。而在结束之后,还会展示“75e”的字样,可见这个片头是为75周年生日定做的特别纪念。(事后我向陀螺求证,得知70周年的时候也曾有过相似的改动)


晚上七点钟,电影节的开幕式在卢米埃尔大厅举行,晚会由《圣母》的女主角维尔日妮·埃菲拉主持。


第75届戛纳电影节开幕式主持维尔日妮·埃菲拉


据悉,今年戛纳开闭幕式的直播合作媒体从法国的Cannal +换成了国家电视台,画风同上届相比还是有很多不同的。仪式更加精简紧凑,舞美也大气华丽了不少。除此之外,还有几个不得不提的小亮点;


比如,介绍评委登场时,一度被传为本届主竞赛单元的“原主席”法哈蒂第一个登场。在我们国人的概念里,这无疑意味着他此刻还在受到依然在审理中的《一个英雄》抄袭案的影响,所以惨遭电影节官方“压番”。


法哈蒂在发布会回应被控抄袭


而法国歌手Vincent Delerm则在开幕式上带来了自弹自唱的表演。他用低沉、醇厚又优美的声音重新诠释了Johnny Hallyday的经典老歌《Que je t’aime》,并带领全场一起大合唱副歌。


/ 法国歌手Vincent Delerm与主持人维尔日妮·埃菲拉


他叮嘱台下的各位大明星,声音要尽量轻柔,希望可以用这样的演绎“改变世人对法国人的印象”。


在钢琴淡淡的伴奏下,全场一起轻轻哼唱“我爱你,我爱你”的声音无比抚慰人心。


接下来就是电影节首日的观影评价:



                    《为了和平》

                   For the Sake of Peace

导演: Christophe Castagne / 

Thomas Sametin

制片国家/地区: 苏丹

上映日期: 2022-05-18(戛纳电影节)


@双晚 评分:★★


今年戛纳放映的第一部电影,是由美国演员、本届荣誉金棕榈奖得主弗雷斯特·惠特克出品的纪录片《为了和平》。


本届荣誉金棕榈奖得主弗雷斯特·惠特克

电影聚焦南苏丹长期存在的社会问题与暴力事件,着重选取了两个故事:一位年轻的母亲试图解决两个敌对部落之间因抢夺羊群引发的暴力矛盾,和一位难民营的调解人通过足球向孩子传授和平的理念。


/ 纪录片《为了和平》

这两项和平调解行动,都在惠特克成立的“惠特克和平与发展计划”的支持下推进。戛纳选这部电影作为暖场的目的也很明确:一方面借助片名旗帜鲜明地提出反战,另一方面也是给荣誉金棕榈奖得主“卖了个面子”。 


单论片子本身,的确触及了值得探讨的话题与角度:一是暴力问题,二是性别不平等,而从两个个体的故事入手,也是创作者在尝试,如何在系统性习惯性的暴力与歧视中,从微观层面寻找破局的可能?


/ 纪录片《为了和平》

问题出在执行上。电影采用了一种高度“经济”且直白的方法,试图最直观地将问题呈现给观众,但视听技巧与叙事手段上的贫瘠,却让所有“探讨”都沦为了“喊话”,一切主张都像政治宣言一样,靠旁白或角色之口一二三四地列举出来。


这也直接导致人物形象的干瘪与失焦。两位所谓的“主人公”没有立住,反倒让背后的惠特克“喧宾夺主”,变成某种自我的宣传。


/ 纪录片《为了和平》

一个本该很值得被讲述并关注的议题,最后却变得让人难以在意。戛纳的这个“面子”,卖得实在可惜了。



                      《丧尸不要停》

                                      Coupez

导演: 米歇尔·阿扎纳维西于斯

编剧: 米歇尔·阿扎纳维西于斯 / 上田慎一郎

主演: 罗曼·杜里斯 / 贝热尼丝·贝乔 / 玛蒂尔达·鲁茨 / 费尼肯·欧菲尔德

类型: 喜剧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

语言: 法语


外媒评价


《丧尸不要停》在媒体评价这边以好评居多,尤其是法国影评人和记者,都认为影片作为一部翻拍片,看起来一脸扑相竟然出乎意料还不错。


法国<首映>杂志的记者Julien Lada认为影片虽然在改编过程中有些呆板,但更多能看到导演独特的幽默感,也因此在原作基础上有了新意;


<爱尔兰时报>的影评人说影片虽然是翻拍,但非常讨喜,尤其对于没看过原版的观众,一定会爱上这部片;


法国独立影评人David Honnorat说《丧尸不要停》是自《月升王国》以来最好的戛纳开幕片(他很不喜欢《安妮特》),尤其是影片后半部分相比较原作做出的创新很令人惊喜;


英国<电报>影评人表示,虽然没人想要看到《摄影机不要停》的翻拍,但导演阿扎纳维西于斯成功通过作品说服了大家。


而不多的差评则主要集中在美国媒体那边,以Indiewire为首的影评人表示影片是对原作毫无营养和价值的苍白翻拍;


<综艺>也表示大失所望,认为影片原本想要致敬那些制作粗糙的烂片,结果自己却拍成了一部烂片。




@德小科  评分:★★★


今年戛纳的开幕片《丧尸不要停》翻拍自上田慎一郎2017年的那部《摄影机不要停!》。


日本原版当年真的是以惊艳的黑马姿态闯入了影迷的视线,B级的制作水平、廉价的质感却逆风翻盘,票房大爆,甚至一度成为现象级的作品。


/ 翻拍日版《摄影机不要停!》海报

电影开篇如此莫名其妙,最后却一路爆笑,还有一个非常燃的结局。不论是热爱或者是不热爱的cult片的观众都或多或少听到过这部电影,非常“出圈”。


这部法版翻拍之作,某种程度上还保留和前作的相似的观感:前30分钟的“成果展示部分”,我依然觉得莫名其妙——怎么法国人直接照抄?难道一点点改编都不做吗?会不会太无聊?


后半段依然是一路爆笑(没办法,这个剧本实在是太妙)。但在细枝末节之处,我才慢慢察觉到那些法国独有的新梗,观感又逐渐提升了起来。


《丧尸不要停》剧照

《摄影机不要停!》复杂的“戏中戏中戏”的多层嵌套结构是电影的骨架,它高度的自反性使得电影在娱乐性之上完成了更为深刻的解构。而《丧尸不要停》抓住了原作这个艺术性上的核心和精髓,把自反的招数玩得更加彻底:


翻拍对吗?那我就时刻提醒观众、也提醒身为创作者的“自己”这是一部翻拍作品。既然翻拍有隐形天花板,那不然就做一部“元(翻拍)电影”给大家看。


/ 《丧尸不要停》剧照

于是我们看到,日本原版中的制片人笹原芳子(竹原芳子 饰演)再次回归了这个电影。这一次,她找到法国的导演,又要实现她一镜到底直播一部30分钟丧尸片的野心。


只不过,她代表的不再是“邪典”的元凶,反而成为了为“正宗”的正当性护航的旗手。她向法国团队施压:剧本一个字都不许改,连人物的姓名都要原封不动的保留。


这也就创造了电影中一个极为重要的一头雾水但又笑掉大牙的时刻:一群外国人,却有着日本姓名。他们甚至都还记不清彼此名字的读音,却不得不硬着头皮演下去。


/ 《丧尸不要停》剧照

导演的四周也环绕着相似的质疑声:我们为什么要原封不动的照抄?我们难道做不出法国自己的东西吗?当这些困惑实打实地和电影本身互文起来是,《丧尸不要停》才从原版的魅影中抽离出来,修炼出了自己的元神。


当丧尸片中的那位爱耍大牌的男主角以一种伪精英之姿不断念叨出全球化、资本主义、消费社会这些大而空的词汇,并借此不断向导演和制片人施压的时候。


《丧尸不要停》又以其自己的方式反照了法国在左右之间摇摆不定、社会分裂的现实:日本代表着“能让鬼推磨”的万恶资本,它剥削创作者的劳动,而电影人的创造力也被消费主义尽情挤占和剥削,他们既难以抵抗,又无法完全顺从。拍电影也成了丧尸一样的行尸走肉,余下只有热血和自我感动。


/ 《丧尸不要停》剧照

《丧尸不要停》被选为开幕片,还是百分百发挥了它应该有的功能:


一方面,它让大家笑得够开心;另一方面,时局艰难,电影人们依然能够被它“打鸡血”——失去话语权又怎样?烂片又怎样?拍电影最重要的还是那个Team Work,一群人完成一件了不起的壮举才是最牛逼的,不是吗?



明天我们的观影日程是这样的:


5.18


   【主竞赛】《柴可夫斯基的妻子》《八座山》

【导演双周】《起飞》(开幕片)

【一种关注】《狙击兵》(开幕片)




今天的抽奖我们要送出的是一张官方海报版戛纳明信片,👇


*中奖者最终收到的明信片上有可能会随机出现我们的前方记者努力签到的戛纳影人们的签名和留言~




奖方式是:


转发当天推送到朋友圈+将截图发至公众号后台+评论留言









🎬



陀螺电影ToroScope 戛纳75报道


前方记者|德小科、双晚

外媒评价整理|陀螺

编辑|常温狗

排版|小浣熊



©️ 除署名配图外,图片均来自网络,侵删

合作请联系微信号:chillybuster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