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戛纳Day8: 他们要拿第三座金棕榈了?

希望达内三封的 陀螺电影 2022-06-29


陀螺电影 

Cannes75 报道 


第75届戛纳电影节将于今年5月17日至28日间举行。电影节期间,陀螺电影派出两位前方记者,以观影日记和影评的形式,每日更新,并送出官方明信片礼品。



戛纳观影日记:

戛纳Day0: 又一年戛纳,我们来了!

戛纳Day1: 本以为开幕片会“翻车”,结果......

戛纳Day2: 被「诅咒」的俄罗斯天才导演

戛纳Day4: 解构美国往事,把美国梦捧起再摔碎

戛纳Day5: 今天竟然有四部值得推荐的好片,太惊喜了!

戛纳Day6: 人人都爱张曼玉

戛纳Day7: 最好的朴赞郁?最坏的朴赞郁?



前期报道回顾:

 戛纳主竞赛导演履历一览

 主竞赛评委会成员「战斗力」分析

 华语短片入围戛纳

 主竞赛影后预测


主竞赛导演补片系列之

 终极补片指南

 阿里·阿巴西

 凯莉·莱卡特 

 詹姆斯·格雷

 大卫·柯南伯格

 卢卡斯·德霍特

 阿诺·戴普勒尚

 基里尔·谢列布连尼科夫




今天我们去参加了《分手的决心》《未来罪行》两部主竞赛影片的发布会成功追星。


”蕾老师“蕾雅·赛杜和柯南伯格的互动好有爱:

/ 📷 by 陀螺电影记者 双晚


成功签到了“小K”克里斯汀·斯图尔特和男主角维果·莫滕森的签名哈哈哈:


后面外媒专访了斯图尔特,聊到谈《未来罪行》,看得出她真的很懂自己的角色,也很懂柯南伯格。


她自己也承认一开始看到剧本,根本不懂怎么回事,去拍摄的时候也不是太明白《未来罪行》到底在说什么,但是她当时想,没事,以后估计能琢磨出来,于是就去演了。结果去了剧组,其他演员演完也不是很懂。


/ 📷 by 陀螺电影记者 @双晚


“剧组的演员们每一天拍摄结束都是一脸‘我到底今天演了些什么啊?’的迷惑。但当昨晚我看到了电影正片,一切都明了了。这部电影是如此的坦诚。我觉得当你开始创造什么的时候,的确应该有(片中)切割器官时的感觉。如果你没有那种感觉,那你就不应该做这件事。”

说到大家对柯南伯格电影”大尺度“”观感恶心“的刻板印象,斯图尔特也表达了自己对柯南伯格的极度喜爱:


“柯南伯格的电影里,每一个裂缝,每一个奇怪的伤口/淤青,都使我着迷。看他的电影,你会想要跟电影更亲密地靠近。柯南伯格的电影从来都没让我觉得恶心过,从来都没有过。”


紧接着就是《分手的决心》发布会,汤唯在发布会现场大受欢迎,现场许多华语记者纷纷提问,我们的记者也要到了一个签名哈哈


还有一个戛纳75周年的庆祝活动,来了超级多的各种名人明星大导演,


可爱的“陀螺“和盖儿·加西亚·贝纳尔深情对唱场面太萌了:


然后来看看目前的场刊评分:


银幕场刊:《乡愁》分数很高2.7,达内反而2.5分不是特别高。目前依然是《分手的决心》唯一一个上3分的领跑,唯一一个低于2分的是《杏仁剧院》


银幕场刊评分排序:

《分手的决心》3.2
《世界末日》2.8

《驴叫》《乡愁》2.7

《未来罪行》2.6

《无限悲情》《核磁共振》《托里和洛奇塔》2.5
《天堂来的男孩》《柴可夫斯基的妻子》2.3
《八座山》2
《姐弟》2
《圣蛛》2
《杏仁剧院》1.8


华语媒体场刊银幕场刊,达内兄弟新片2.9高分,《乡愁》1.7分几乎垫底,仅高于1.5分的《姐弟》,补分以后柯南伯格勉强突破了2分👇

《核磁共振》3.0
《悲情三角》3.0

《托里和洛奇塔》2.9
《杏仁剧院》2.9
《世界末日》2.5
《驴叫》2.5
《分手的决心》2.3
《柴可夫斯基的妻子》2.2
《圣蛛》2.0
《未来罪行》1.9
《八座山》1.9
《天堂来的男孩》1.8

《乡愁》1.7
《姐弟》1.5



法国媒体场刊👇

我们算出了法媒场刊平均分按从高到低排列:


《世界末日》2.9

《驴叫》2.8

《乡愁》2.7

《柴可夫斯基的妻子》2.6

《姐弟》2.5

《核磁共振》2.4

《天堂来的男孩》2.3

《分手的决心》2.3

《圣蛛》2.1

《杏仁剧院》2.1

《托里和洛奇塔》2

《未来罪行》1.7

《无限悲情》1.6

《八座山》1.6



 ICS国际迷影协会场刊👇(5分满分制)

《驴叫》4.04
《核磁共振》3.71
《未来罪行》3.33
《八座山》3.30
《世界末日》3.13
《杏仁剧院》3.06
《柴可夫斯基的妻子》2.84
《天堂来的男孩》2.71

《乡愁》2.69

《悲情三角》2.67

《圣蛛》2.65

《分手的决心》2.54

《托里和洛奇塔》2.44
《姐弟》2.18


以及陀螺电影编辑部的评分表:



接下来就是今天的观影日记:



主竞赛单元

《托里和洛奇塔》Tori et Lokita





导演: 让-皮埃尔·达内 / 吕克·达内


编剧: 让-皮埃尔·达内 / 吕克·达内

主演: 马克·泽戈 / Claire Bodson / 巴蒂斯特·索尔尼恩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


@外媒评价和分析 


先聊一下标题“三封金棕榈”是怎么一回事。


达内兄弟几乎每一次进入戛纳主竞赛单元都会有奖,并且已经手握两座金棕榈,这大家都知道。但是很多时候影迷们听到他们的名字会有些“倦怠”,觉得他们的片子风格已经固化,没有多少惊喜。但这次惊喜就来了——这种变化和突破,就是为什么我们希望他们这次能拿一个大奖。


像外网部分媒体说的那样,这一次的达内可以说是拍了一部“达内式类型片”,所谓“genre”。达内兄弟用他们固有的稳定外壳包装了一个超出所有人预期的“定时炸弹”,这部《托里和洛奇塔》给人带来的感受是过山车式的,不到90分钟里让你一直心惊胆战,到最后致命一击。这是从前看达内兄弟电影不会有的体验。


但是这种“变化”到底能不能得到认可,就是另一回事。下面这个媒体就提到,认为这种“类型化”削弱了电影原本写实的力量。



另外就是“类型”随之而来的简单化倾向,人物缺乏以往那种道德困境,“反派”扁平,主角的身份和苦难会被认为是一种对题材本身的剥削👇



资深影评人Ehrlich的角度很特别,他觉得这是达内最“愤怒”的电影——



银幕的好评说这是达内兄弟最好的作品之一看法是存在争议的。


总结完了,接下来看看我们自己的前线记者看完全片的感受:



@德小科 评分:★★★★★

@常温狗 :★★★★★

@陀螺:★★★★

@双晚 评分:★★★★


在看最新的这部达内之前,听到有人的评价是:“好吓人”。


当时以为是质量好到吓人的夸张说法,看完以后才发现,这个“吓人”居然是字面意思。


某种意义上,这是达内兄弟的类型片:


《逃不出绝命镇》。


/ 达内兄弟

故事围绕着一对从非洲来到比利时的难民洛奇塔和托里。两人住在临时的移民儿童中心,凭借一份以送披萨外卖为幌子的贩毒工作维持生计,同时还要忍受人口贩子讨债的骚扰。洛奇塔的梦想,就是希望自己能尽快拿到居留证,去正当地成为一名护工,为此,她必须假扮托里的姐姐。


电影开场的第一场戏,就是她接受政府官员关于血缘关系真实性的拷问。观众很自然地预期,影片要把重点放在讨论难民身份合法化过程中的拉扯和阻力上。


/ 《托里和洛奇塔》剧照

但后半段发生了意想不到的转折。当洛奇塔的拘留申请被拒绝,她同意前往一座偏僻的封闭建筑,为犯罪分子从事三个月的毒品种植工作。而当托里发现了这一切并决定采取行动时,故事立刻急转直下,变成了一部一波三折逃出生天的“密室逃脱”惊悚片。


其实故事的大致走向不算难以预料,但达内的绝活,在于把预料之中做得跌宕起伏,以反类型不动声色的冷峻,拍类型片雷霆万钧的张力。


镜头语言四两拨千斤地捕捉了疲于奔命的恐惧,主人公被标志性的手持摄影紧紧锁定,有限的视角反而增强了画外空间的悬念。


/ 《托里和洛奇塔》剧照

在临近高潮的一场戏,姐姐洛奇塔在路上试图拦车,镜头没有转向公路,而是停留在她的脸上,一处画外的音效和一个表情的变化,就构成了全片最让人毛骨悚然的转折之一。


和达内之前的作品一样,角色时常处于奔跑或运动的状态。洛奇塔从非洲远渡重洋,来到欧盟的“应许之地”,却仍然逃不过被压榨,而她后来工作的毒品种植工厂,更是如同种植园奴隶制在当代借尸还魂。这种跨越时空边界的回响,或许也正是在论证奔逃的不可能:剥削无所不在,无处可逃。


而这次,达内也用一个令人震惊的结尾,给了我们斩钉截铁的答案。毫不夸张地说,这场戏让整个卢米埃大厅的观众都倒吸了一口凉气。


/ 《托里和洛奇塔》剧照

从技术的层面讲,这部电影几乎无可挑剔。从开头的扎实铺垫,到中段的跌宕起伏,再到结尾的掷地有声,达内用最低调又最有效的手法将观众攥在掌心,一切戏剧张力都被浓缩在短短九十分钟里。


反响的差异更多来自于每个人对情感落点的不同评判。在我看来,他们如此精准地计算了这个“现实”中的每个细节,但也正因这样极致的高效,主人公好像少了在展现悲惨和诱发紧张之外,让他们更加鲜活的那一点点东西。


而在剧情发生“类型化”转向的情况下,控诉的对象也变得更加宽泛而模糊。当结尾把一切都归咎于“没有文件”的时候,我们也很难理解,究竟是谁以怎样的方式阻碍了他们的人生?又该去哪里找这个答案?


/ 《托里和洛奇塔》剧照

但不论这些瑕疵,在情感冲击、社会议题、类型元素和电影技巧兼顾的情况下,《托里和洛奇塔》也已经成为了本届金棕榈强势的竞争者。


它似乎可以照顾到评审团各类不同的口味,而对于达内兄弟这样几十年如一日关照社会底层的作者,一座创下三封纪录的75周年纪念金棕榈,也是对他们乃至电影所代表的人文精神的表彰。


且让我们拭目以待。



主竞赛单元

《乡愁》Nostalgia





导演: 马里奥·马尔托内


编剧: 马里奥·马尔托内 / 伊波利塔·迪·马约

主演: 皮耶尔弗兰切斯科·法维诺 / 索菲娅·埃萨伊迪 / 托马索·拉尼奥 / Daniela Ioia / Nello Mascia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意大利

@德小科 评分:☆

@双晚 评分:★


马尔托内这部《乡愁》自官宣入围本届戛纳主竞赛单元以来,我几乎无法对它产生过任何积极的预感,只因我去年在威尼斯被他的《喜剧天王》伤得太重。


这位威尼斯电影节的常客,近年来的作品都关注本土的题材,说得粗俗一些,就是除了意大利人之外NBCS。在《喜剧天王》之前,《非常市长》(豆瓣评分4.5)《卡普里革命》(豆瓣评分5.9)穿梭意大利古今,成绩烂到瞩目却依然要稳占一枚威尼斯主竞赛名额,他也因此喜提“钉子户”的美誉。


/ 马里奥·马尔托内

《乡愁》故事很简单,离开那不勒斯很久的Felice为了照顾母亲重回故土,内心泛起了一些中年男人油腻的感怀:老家真美,我想搬回来。然后他就希望可以和曾经的童年好友Oreste重聚,解开多年来因为一桩陈年意外结下的芥蒂。


可是后者已经成为了当地黑手党的头目、犯罪团伙的首领,也是帮助Felice的牧师Don Luigi不共戴天的仇敌。一点小事,就在三个男人之间转来转去两小时都掰扯不清,极尽拖沓之能事。


/ 《乡愁》剧照

许多外媒已经在很努力地替《乡愁》包装了。比如《名利场》杂志的评论说本片是“一曲指向过去的海妖之歌,让我们在一条古老而被鲜血洗刷鹅卵石之路上,面对一个暴力而不浪漫的现在”。


乍一看是多么的诗意优美,但我们不要忘了,海妖的歌声是要命的,它把你骗过去瞧一瞧,然后你就会被这个面容可憎的怪物给吓死。


《乡愁》最大的问题就是它不像一部电影,马尔托内的影像没有丝毫的灵气,呆滞到像一档卫视谈话综艺。剧情的推动全部都靠对话完成,而对话全靠正反打完成。


/ 《乡愁》剧照

比如本片最为吃重的一场内,Felice和Oreste重遇,他们要搞谈清楚过去也安排好未来。这么有张力的情节,马尔托内的拍法就是让镜头就在这两张脸之间换来换去。


而在此之前,类似的形式我们已经看了90分钟。更可笑的是,主角是可是在和黑手党大佬针锋相对,但两个人竟连根烟都不想点……画面之间凝滞的空气真的就是本片呆板的写照,一切都太太太太无趣了。


平淡无聊之中,仅有的视听上的起伏都在靠音效去推:比如忽然就来几辆摩托车,马达声震耳欲聋,再不就是忽然就摔了些什么东西,人物忽然就咆哮起来。


/ 《乡愁》剧照

这无疑更让人火大。这么无聊的电影,先把人催眠睡着了,然后又不停地“咚咚咚”把你闹起来,结果睁开眼一看什么也没发生,等待的就是下一轮催眠……


《乡愁》成功修炼出了这种无间地狱式的折磨,我最后还是只能沿用我给《喜剧天王》的短评:117分钟可以做很多事,劝住自己,放过这部片,你的生活只会更快乐。




导演双周单元

《有趣页面》Funny Pages 





导演: 欧文·克莱恩


编剧: 欧文·克莱恩

主演: 丹尼尔·祖尔格哈德利 / 马修·马希尔 / Miles Emanuel / 玛丽亚·迪齐亚 / 乔什·帕斯 

类型: 喜剧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双晚 评分:☆


有趣页面,无趣电影。


更准确地说,是自以为有趣实则无趣透顶的电影。


故事讲述了一个高中生为了实现自己成为漫画家的梦想离家出走,在新泽西的特伦顿租了简陋的住所,认识了性格奇异却同样喜欢漫画的房东和室友。在他兼职打工的检察官办公室,他偶遇了一位曾在漫画公司工作的前员工,并开始痴迷于向他请教漫画的秘诀。


在刚开场十分钟,我还觉得作为导演的首作,他展现出了一些对于镜头运用的可贵直觉,结果这种好感很快就被糟糕的剧本败得一干二净。


/  导演欧文·克莱恩

本片的所谓幽默分为两种:一是普通观众完全无法看懂,需要大量漫画知识储备的“迷漫”向梗;另一种是装疯卖傻的无厘头恶搞,而电影就沉湎于两者的循环使用中。


故事里最重要的一对关系,是男主角与漫画公司的前员工。这位脾气极差且有前科的大叔显然有严重的情绪控制问题和暴力倾向,但男主仍然展现出了像被他PUA一般的“虔诚”。


他在大叔的要求下打人,容忍他偷自己的车,在他因为发火打碎家里玻璃,甚至把自己的好朋友弄到头破血流的时候,我们的男主角还在为他找补,只为了向他学习“漫画的技艺”。


/ 《有趣页面》剧照

导演似乎乐于从这样的夸张中寻找笑点,但事实证明,如此荒谬的关系根本不具备任何可信度,只有努力搞笑却毫不好笑的尴尬。


更窒息的是,全片从头到尾,都是这一模式的无意义重复。因为导演自称这是一个成长故事,我屡次强忍退场的欲望,等待最后出现的人物弧光。结果没有。


直到倒数第二场戏,导演都还在重复一人发疯,一人跪舔的无聊戏码,甚至还变本加厉。最后用一个迷惘的推镜收尾:原来所谓的成长,就是在一个半小时的失心疯之后突然反思,自己是不是有点毛病?


如果你喜欢极度无厘头的喜剧段子,或者你喜欢为别人感到尴尬,那么或许还可以在其中找到些乐趣。


否则,请三思。毕竟场里外国大哥大姐毫无征兆的爆笑,都比这个电影好笑多了。


以及补充一个信息,这部《有趣页面》的导演克莱恩,出生于1991年,这是他的长片首作。我们都看过他的电影——2005年,他主演了鲍姆巴赫的《鱿鱼与鲸》,那个时候他14岁。



 明日观影日程:


 5.25

主竞赛《莱拉的兄弟》《正午之星》



今天我们要送出的是一张戛纳的官方明信片


(中奖者最终收到的明信片上有可能会随机出现戛纳影人们的签名和留言~)



抽奖方式是:


转发当天推送到朋友圈+将截图发至公众号后台+评论留言






🎬



陀螺电影ToroScope 戛纳75报道


前方记者|德小科、双晚

责编|常温狗

排版|小浣熊



©️ 除署名配图外,图片均来自网络,侵删

合作请联系微信号:chillybuster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