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考研上岸人大知识产权法,复试第一:做自己最大的支持者
作者师妹一战的时候曾在知行短暂准备过人大法学考研,后转身到法律硕士备考,之后又和知行取得联系二战人大法学硕士,最终上岸。这样的一个心理历程,文中有具体分析其原因为何,大家可以参考,对还在纠结法律硕士或者法学硕士的同学有用,可以帮助大家做好更正确的判断。
一、个人背景简介和选择
笔者本科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英语水平尚可。初试分数377,排名第5,复试排名第1,综合排名第3。
我在本科学习期间就对知识产权法学比较感兴趣,一战选择学校和专业时,最初的想法也是人大知识产权法。但因为过程中种种自我怀疑和心态不稳,在2021年暑假期间突然觉得自己考不上,天真地认为法硕可能会比较简单,而于是中途改变了目标,报考北大法硕。由于一战期间状态不好,没有把握好最后阶段的关键时间,压线进入复试。而能进复试也非常出乎意料,我几乎没有准备,复试被刷也在意料之内。
我选择二战的原因主要是书还没读够,以及不想太早工作,并且经过一战认识到了自己的弱点和强项,有信心再来一次,最终遵从内心,决定回归最初的目标,报考人大知识产权法。
二、法律硕士与法学硕士的备考区别和选择
由于我一战考的是法律硕士,与人大学硕考研差别较大,专业课备考经验不太具有参考性,但可以谈谈法硕与学硕在考试方面的区别以及如何选择。
我最初认为法硕可能比学硕更容易,原因包括:
①考试出题范围明确,有一本官方教材《考试分析》,视觉上比人大学硕的6本厚重教科书容量小很多;
②市面上真题、练习、网课资源齐全;
③主客观题型多样,有选择、简答、论述、案例分析等,而人大学硕题型只有主观题,法硕相较而言不容易出现某个知识盲区导致整个题失分严重的情况;
④招生人数多,不用提前选择细分方向。法硕报考不用确定方向,各学校录取人数大致都在40左右,而人大法学院每年稳定有1500人左右报考,最后录取70到80人,选择学硕还要选定专业方向,各个方向多则录取10人左右,少的只有1、2人,也会遇到像2022年诉讼法大爆这样的大小年情况,如果没有坚定的目标,确实容易被数据吓到。
但后来意识到并不存在谁更容易这样简单的区分,法硕和学硕考试各有特色与难点。总结如下:
①就学习和背诵难度来说,法硕并不比学硕小,甚至对于不擅长记忆的人来说更难。法硕考试中自由发挥的空间很小,除了论述和案例分析,其他题型都不要求体现体系化的思考和逻辑,要想得高分,更要求准确、熟悉地记忆教材上的单一答案。而《考试分析》限于篇幅,不会有深入的法理帮助理解,更多是呈现条理分明的知识点,阅读感更像是一本考试指南,背诵时也更多是机械记忆。虽然我备考时也尽量自己找逻辑连接、编口诀等方法灵活记忆,但整个备考过程更多还是单调的重复。而人大法学硕士备考参考书籍都是平时使用的教科书,详略得当,知识点大多有原理的解释,只要认真看书,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也不用记忆得十分精细,就可以应对考试。
②法硕考试更有可能遇到非传统重点、热点的偏、难内容。由于法硕是全国联考,题型统一,可能是为了区分度,出题范围非常灵活,哪怕是《考试分析》中只有两三句话的知识点都有可能成为题目,这对平时的精确记忆提出更高的要求。而人大法学考研题目基本上集中于传统重点和热点,能大致把握出题方向。
③法硕竞争激烈度不逊于人大学硕,近年法硕报考人数持续暴涨,400分以上高分成为常态,二战、三战大有人在。法硕虽然不存在细分方向的大小年,但有学校的大小年,每年都会有某些学校法硕报考人数大涨而提高分数线的情况。无论是法硕还是学硕,竞争压力都只增不减。
综上,我认为仅就备考方式而言,法硕考试更适合平时有足够耐心记忆细节知识点、系统性刷题、背诵的人。而学硕更适合喜欢追问原理、理解记忆、体系化思考的人。二者各有难处,只要报考的是排名靠前的几所学校,不论法硕还是学硕,都要付出全身心的努力,不能有侥幸心理。
至于如何选择,我认为可以弱化对知识量、报录比等客观数据的分析,而更注重评估自身能力和特质,并结合对未来道路的期望,选择那个最能让你有动力去专注学习、克服重重阻碍的方向。
三、公共课备考经验
(一) 英语英语一直是我比较喜欢且擅长的科目,考研期间分配给英语的精力也较少。对于英语基础不错的同学来说,只要打好单词的基础,加上方法技巧和学习和持续练习,就能取得不错的分数。需要注意的是,2023年的英语题一改往年风格,阅读难度加大、新题型、作文反套路,可以看出考研公共课也更加注重考查实力,不是仅仅靠短期的套路突袭就能取得好成绩。这对于英语基础好的同学而言是优势,基础较差的同学更应该用心对待平日的练习,可以将英语能力的提升作为大目标,而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真正提高英语水平才能应对加大的灵活度和难度。
1. 单词
可以使用任何一个顺手的单词app每日坚持半小时,不用花大块时间,充分利用早晨、看专业课间隙等碎片时间记忆。同时建议搭配使用词典app,我用的是欧路词典,可以拍照搜索、标记生词,遇到生词,或是做阅读、写作文时积累的常用词,都可以记录在词典内,与考研大纲词汇一起记忆。
2. 阅读
背完一轮单词后,就可以练习阅读题了。我一战使用了张剑的黄皮书和唐迟老师的网课。黄皮书是真题集,有对应的解析、范文,真题最能体现出题风格,其他模拟题不用做。至于做题频率,有人习惯每天做两篇每日坚持,但我喜欢一次做一套,第二天简单回顾,并没有每天连续,二战时则是隔几天做一套题,保持手感。如何做题等细节问题可以自己按照节奏调整,只要能够达到练习与总结经验的目的就可以。唐迟老师的网课很多,不用全部看,也不用反复看。我首先看了阅读方法串讲,了解做题方法和技巧,然后每做一套真题就看对应的讲题视频,纠正我的错误思路。一战看过方法论和讲题课程后,二战没有重复,单纯做题练手。看唐迟老师阅读课的重点就在于学习做题的思路方法,了解常见的挖坑方式,更重要的还是自己多做题总结经验。
3. 翻译
考研翻译高分不容易,但也不能成为拉跨的地方。翻译句式一般都是略微复杂的从句,基础好的同学基本上可以顺利拆解,问题在于如何表达具体词句。建议一定要联系上下文,不能只看划线句子。我没有在翻译上花费太多心思,看了唐静老师的几节翻译课程学习做题方法,然后自己练习。
4. 完形填空、新题型
我在一战期间看了易熙人老师的完形填空课程笔记,学习方法技巧,比如先定词性再选词、常选词、冷门词等,但考试时感觉更多还是凭借语感。新题型也可以简单了解做题方法,如人名第一次出现是全名等。但根本上,还是要靠平日的练习来积累语感,套路不一定准确,比如2023年英语七选五就反套路地把完整人名放在了后面的段落,如果没有真正理解文章内容而盲目使用技巧,很容易翻车。
5. 作文
考研作文有自己的结构和评分标准,跟着网课老师掌握结构和常用句式组织方法,考试时灵活运用即可。我一战时首先看了潘赟老师的作文课,学习“九宫格”结构,但潘赟老师的作文例句比较简单,可以结合其他作文书、黄皮书范文充填句式。至于作文是否要背诵,我没有尝试过这种方法,考试状态下一般思维比较活跃,即便没有背好范文,只要多多掌握句式构成,也可以灵活搭配。二战补充看了周思成老师的作文课笔记,学习新的句式和常用词。平时作文练习后,有研友可以相互批改,因为自己往往容易忽视习惯性的语法错误,也可以使用语法检查工具修改,我用的是“有道写作”,可以选择考研大作文、小作文、雅思等不同标准进行评分和语法纠错,也可以保存记录,便于总结回顾。
图1:英语作文批改工具“有道写作”的使用记录
政治备考资料:肖秀荣《精讲精练》《1000题》、徐涛精讲课(一战看过一部分)、腿姐背诵手册、腿姐冲刺班、肖四肖八。
对于文科生,政治学科备考讲求性价比,不用过早准备,9月份以后根据自己的基础和理解能力选择看网课、看《精讲精练》,在理解的基础上大量刷选择题,最后跟随腿姐等老师的分析题课程节奏、肖四肖八记忆背诵即可。
我高中是文科生,看哲学部分时有很强烈的似曾相识感,所以普遍认为最难理解的马原部分对于文科生而言一般不是最难的。当然,理科生也不必慌张,徐涛老师的精讲课讲解得非常透彻,看书理解有难度的话,搭配课程也能掌握透彻。
2023年政治选择题和以往相比风格迥异,很多人考完后表示很难,和英语一样,出题方式更灵活。但是我在对答案后发现没有想象中错得多,虽然很多问题并不百分百确定,在模棱两可的选项中也能蒙中正确选项,大概得益于平时做选择题注意总结和理解。因此,在出题风格更加灵活的趋势下,弱化套路,真正理解知识点仍然是最佳对策。建议在做选择题时,仔细对待选对但是不明原理的点,注重解析而不是对错。
分析题重点在后期背诵,可以使用任何一本《背诵手册》经常翻阅,但把主要精力留给重点中的重点(肖四、肖八、时政补充)。政治考试的一大特点就是时政部分比重很大,从选择题到分析题,几乎大部分题目围绕着时政话题展开。因此,在前期打好基础的情况下,后期及时补充热点非常重要,各种考研博主,比如“空卡空卡空空卡”会及时推送热点补充。我非常推荐腿姐的冲刺课,包含了分析题答题方法、热点补充,后期一定要背诵腿姐冲刺课的配套资料。
政治的背诵也不是机械的,逻辑连接是解决各种背诵记忆难的钥匙,只不过相对于专业课,我们更难找到政治的背诵思路。推荐“空卡空卡空空卡”在b站的上一系列政治视频,卡子妈的思维导图和背诵口诀有趣又实用,复习严肃知识点疲倦时看上十多分钟也可以稍微解压。
图2:结合空卡的记忆思路总结的肖四肖八分析题背诵材料
四、专业课备考经验
(一) 初试毕业回家后,我就陆续看一些专业书,但真正认真投入学习是从8月开始,复习时间5个月。后期报了知行法学的冲刺班,有各种配套讲义和课程,平时有打卡、答疑,考前有非常重要的热点补充、模拟题和押题,个人感觉非常实用,可以省很多查找资料的精力。
应用法7选3科目是民法、刑法、知产。我在选择时没有过多考虑其他科目,因为法考和平时学习接触最多的就是民法、刑法,虽然和其他应用法相比体量大,但优势在于体系足够成熟,重点突出。加上2022年准备法考时听过刘家安老师的民法基础课、柏浪涛老师的刑法课,对这两门的体系基础比较熟悉,省却很多理解精力。
1. 备考方法总述
(1) 阅读教材/讲义
对于理论法,时间精力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阅读一遍教材。阅读时不必抠字眼,重在理解每一章节的论述思路,寻找不同章节之间的连接点,看完一遍后能够对整本书的结构和论述风格有大致的了解。具体阅读方法,知行法学在法理学的前几节课程讲得十分详细,并且不只适用于法理,其他理论法、应用法教材的阅读也可以采用。知行的理论法讲义更加简明扼要,并且有许多有用的背诵方法提示,是很好的辅助工具。但我个人感觉,理论法,尤其是法理和法制史,完整看一遍教材能够打通思路,可以在阅读一遍后,再将主要复习资料切换为知行讲义,提炼重点。
相较于理论法,应用法的教材,尤其是民法、刑法教材体量大,重点不集中,可以当作字典,在有疑问时针对性地查找答案,不建议直接阅读。知行法学的应用法强化讲义突出了应用法教材的逻辑主线和重点,阅读讲义更加省时省力。
(2) 课程
一战和法考备考期间我听了柏浪涛老师的刑法课和刘家安老师的民法课,为之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二战有选择地听了部分知行法学的配套课程,更多精力放在自己消化理解上。对于知行配套课程的听课方法,我更喜欢自己阅读理解一章之后,倍速听一遍课程,验证自己对本章结构逻辑以及细节知识点的理解是否到位,同时标注讲师提示的重点。
(3) 思维导图
初试考察都是论述题、材料分析、案例分析等注重调动体系化思维的题型,因此,相较于细节,更重要的是把握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从横向、纵向两个方面进行梳理。因此,我几乎每一科(除了法律史)都制作了思维导图,但也不是全部内容都囊括,重点是需要体系化联系的内容。
制作思维导图也要注意方法,切忌形式大于实质。总的来说,重点不在于复现书上的知识点,而是构建整体结构和自己对知识点之间逻辑的把握。可以想象,自己要对某一章节内容做十多分钟的展示,需要做一个简洁明了、逻辑清晰的结构图用于提示讲解,把最重要、核心的东西呈现在思维导图上,同时又要让每个部分的连接不生硬,因此要尽量找到自己容易想起的逻辑连接点。如果真正读懂教材、理解相应的知识点,会发现有很多自己的想法可以记录在思维导图上,构建一个专属于自己的网络。
(4) 背诵记忆方法
我没有划分明确的背诵、复习轮次,通常是一边阅读课本一边思考背诵逻辑,一边制作思维导图一边默记关键词,理解和记忆不是截然分开的。现在流行的各种记忆方法,比如艾宾浩斯曲线,对于不喜欢执行严格计划的我来说并不实用。
备考期间经常在微博上看到一些考生说已经背了三四五六轮,这些信息只会增加焦虑,实际上复习次数与是否真正掌握知识点不能等同。检验学习效果的标准不是次数,而是自己是否真正理解,实操上,根据我理解的知识点重要程度和困难程度不同,也有不同次数的重复,检验背诵的方法是看思维导图上位内容回忆具体知识点。
在阅读教材、听课时就可以有意地寻找背诵逻辑,知行法学的讲义中提示了一些背诵技巧,我也会自己寻找连接点、编口诀等帮助记忆,具体方法见下文各科备考方法提示。
(5) 修法动态、热点
关注应用法的修改脉络、理解其原因和影响,可以帮助我们找到重点,也有助于理解法条之后的法理。无论是初试还是复试,应用法的学习都可以适当关注修法动态,相关资料也很容易获取,直接搜索“xx年xx法修法对比、解读”等就可以找到相关文章。
学界热点是很重要的出题指示方向,知行法学后期都提供了相关的热点补充、论文等,要及时消化。对于任何学习材料,第一步都是理解并内化,转化为自己能够理解并记忆的形式。比如宪法后期提供了一些论文,我在阅读中自己做了整理,尽量压缩论文核心内容,便于后期快速复习。
图3:整理后的宪法热点论文复习资料(目录部分)
(6) 真题练习
就应试而言,真题应该是最重要的资料。但是我在复习过程中的一大不足点就是不到最后阶段不肯重视真题,原因是不想面对看到题目而没有思路的冲击,不想让自己过于焦虑。但是后期浏览真题、快速构思答题思路,也能一定程度上练习到。单纯看课本、听课给人一种安稳感,但如果能克服惰性,在中期甚至前期就能以真题为导向,更加有针对性地复习,带着问题看书思考,会更有效率。
(7) 模拟与答题
首先要注意基本的答题规范,用分级标号划分逻辑层次,注意书写清晰等。其次,答题思路上注意按照总分总方式,先写结论,分述论点,再简要总结。最后,考前的模拟和考场上的时间控制很关键。相信有不少人和我一样因为不愿意面对模拟紧张氛围的冲击逃避考前训练,但放平心态逼迫自己考前至少掐时间做一套题,会对真实考场的表现有帮助,可能增加的这几分就是最终成绩的救命分。
我在考场上的真实感受就是,文思泉涌但控制不好时间,写到手快断掉,但手速跟不上脑速。如果有考前严格模拟,训练掌握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答题方式,会更有利于考试发挥。
2. 各科备考方法提示
(1) 法理学
备考资料:人大蓝皮《法理学》第3版、知行法学讲义
我的法理学备考方式是自己看一章蓝皮书后听对应的知行法学录播课,验证理解,将重点、补充记录在讲义上,同时整理思维导图框架。法理的三大部分内容并不是分散独立的,而是有多处逻辑连接点,有共通的论述逻辑,复习时要注意找到这些点,在思维导图中提示。考试答题时,也是按照三部分内容在脑中检索,找出关联度最大的几个论述角度,按照一定的层次逻辑编排。
图4、5、6、7:法理学思维导图示例
法哲学是整本书的基础,其中几个重点章节,比如法的作用、法治、法制与法律调整机制、法的原则等,其内容可以串联到各种论述题中,对一些常用的重点概念应该准确理解基础上记忆。
法社会学部分主要探讨法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的关系,内容比较多且分散,但其论述逻辑是统一的,基本上按照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展开。比较省事的学习方法是,弱化细节区别,寻找整体的相似处和联系。我在记忆这部分内容时,将法与xx的关系大致按照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分为并不严谨的两类:比如法与经济、法与生产力,属于经济基础与法(上层建筑)一类,关系是:A决定B(决定法的产生、适应、变更);B反作用于A(正面、反面作用);A需要B构建制度和规则,实现法制化;B是A的制度保障(规则秩序、主体行为、权益保障、宏观调控、改革)。而法与国家、民主、政党等都同属上层建筑,关系是:AB产生于同样的经济基础;AB都是社会规则/实现社会治理的一种形式,相辅相成、相互依托、促进;A能促进B(宏观源头上促进法治的产生、确认立法权、公民权利保障、国家权力监督);B保障A(上升为法律确认合法性、保障与约束、弥补不足)。在上述框架内,针对个别特殊关系,比如法与道德、法与民主,再补充相应的特殊之处,用自己的语言凝练概括,这样的方法能够极大减轻记忆负担。
图8:看书时总结的法理学记忆思路
法实证论包括本体论(法的形式+内容)以及运行论(法的实施环节)。这部分内容更需要准确记忆概念,比如“法的制定”“法的形成”“立法体制”“法律规范”等,将这些概念在答题时准确描述,是一个相关论述题的基础。对这类的概念的记忆也有公式:主体+依据+程序+行为+对象(如狭义的“法的制定”: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在其法定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定程序+制订、修改、补充、废止+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有的概念还可以在后+外延(如“立法制度”包括立法主体、体制、程序、技术等内容),在前+决定因素(如“立法制度”由我国的国体和政体以及国家结构形式决定)。按照上述公式记忆基本可以做到不遗漏关键点,即便考场上确实想不起来某个概念,也可以按照这样的公式凭借印象合理编写。
当然,以上只是我自己的经验,建议在看书学习时多多总结思考,形成自己的思维框架和技巧,以不变应万变。知行法学的法理学讲义中也提示了很多种构建逻辑的方式,比如主观与客观、内容与形式、手段与目的等等,可以利用上述方法多多串联相关知识点。
(2) 宪法学
备考资料:法条文本、黄皮《中国宪法》第4版、知行法学讲义
复习中比较容易忽视宪法文本,但越到后期越应该重视法条。我在后期基本熟悉相关知识点后,将宪法文本打印出来,凭记忆和自己的理解在法条上做标注,并且尽量熟悉重要法条的表述,这样可以快速地复习一遍知识点。
黄皮《中国宪法》讲解比较深入,可以帮助理解,但因为时间原因,我也只看了一部分。大部分内容还是依靠知行法学的讲义,其中融合了黄皮书与蓝皮书的精华。宪法理解的难度比法理学小,只看讲义然后记忆重点也足够。
宪法总论部分与法理学逻辑相似,也可以采用寻找共性、概念拆解的方式记忆。比如“宪法的特征”包含了其作为法的共性(国家意志、强制力、权利义务)+个性(最高、根本、集中反映政治力量对比关系、公民权利的保障书)+特别强调(制裁性)。同时,“宪法的特征”展开的逻辑也与后续章节有联系,完全可以以点带面。
图9:宪法学思维导图示例
宪法的基本制度部分基本都是常识,容易理解,但难记忆。需要在看书时建立自己的逻辑,哪怕是奇怪的逻辑,只要能够帮助串联记忆都可以,也可以用编口诀、关键词的方法记忆。上文提到的概念拆解方法在此也适用,比如“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定位(基本政治制度)+前提(国家统一领导)+依据(按照宪法规定)+基础(少数民族聚居区)+内容(建立地方、设立机关、行使自治权)+目的(自我管理、当家做主)+优越性(利管理、利和谐团结、利民主、利国防)。
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部分,宪法学师姐讲授内容十分全面,要掌握基本权利功能体系、三阶段分析法,对各个基本权利精确记忆其范围和特点,也要关注法条表述以及变迁。
国家机构部分按照知行法学教授的“六要素”记忆,熟悉法条,关注热点,也能轻松掌握。
(3) 法律史
备考资料:人大蓝皮《中国法制史》第5版、知行法学讲义、法硕纵向知识体系资料
法律史重点突出,逻辑主线清晰,基本上可以按照法律儒家化(儒家思想的法律化)构建整体逻辑把握。知行法学的法律史课程的逻辑构架部分讲得比较深入,推荐学习。另外的细节则需要自己多加理解熟悉。
教材和讲义都是按照各个朝代的横向体例编排的,但也需要从纵向掌握制度的发展脉络,答题时从立法指导思想、制度内容、制度流变、影响等方面综合论述。知行法学在冲刺阶段提供了纵向体系梳理,我也找了一份法硕的纵向体系资料。
需要注意法律史也不完全按照重点出题,比如今年的“律学的发展”在书上并没有专门的一块讲述,平时学习要多关注纵向的串联,即便考场上发现没有完整的知识储备,运用知行法学讲授的“三部曲”方法,也可以尽量给老师展示一个清晰的思维框架。
(4) 民法学
备考资料:法条文本、知行法学讲义、刘家安法考课
我认为民法学习确实需要花费极大的心思,可能花费时间最多,却仍然难以避免“金鱼记忆”。之前听刘家安老师的课程时,了解到很多人每年都重复学习新的课程,我在法考、考研的过程中也重复了多次民法内容,但在重复中应当注入自己的新理解、找到新的关联。仅就应试而言,建议以法文本为基础,抓大放小。
一战备考前期我完整地听了法大刘家安老师的民法基础课,非常推荐时间充足的同学在前期听,名为法考课程,却不同于其他更“功利”的法考课程,而是深入地讲解了民法的基本原理,构建了比较完整有逻辑的体系,对学硕考研大有裨益。
二战时我没有系统复习刘家安老师的课,但因为课程内容比较深入,充分理解后已经大部分内化,复习具体知识点时很容易联想理解到制度背后的法理和利益衡量,遇到重点知识会选择性翻阅对应的笔记查找是否有补充。
主要的备考资料还是知行法学的讲义,其中省略了人大蓝皮《民法》教材的部分内容,更加简明扼要。
应用法学的备考方式与理论法学有所不同,更要注重从具体的法条、司法解释出发,避免漫无目的地看书却不知法条规定为何。民法体量庞大,难以做到面面俱到,也不建议“强迫症”,复习时要轻重分明,按照知行法学讲义提示重点、热点补充、修法动态把握最容易考到的内容。另外,虽然担保制度等内容十分复杂,记忆难度大,但近两年人大民法考研都没有考察特别复杂的制度,而是偏向传统重点和基础内容,如总论、合同编。
一些大概率不考的内容则基本可以略读,如人格权、侵权责任、婚姻家庭,防止考到偏门题目,熟悉相关重点法条和一些制度原理即可。
(5) 刑法学
备考资料:法条文本、知行法学讲义、张明楷《刑法学》第5版
柏浪涛的法考刑法课程和《刑法攻略》讲义是刑法打基础的最佳选择,总论部分尤其要理解透彻,掌握阶层论框架,熟悉不同的学说观点。我在二战时没有重复听柏浪涛课程,而是仔细学习了知行法学提供的刑法学课程,刑法师姐的讲解清晰透彻,观点延伸对我也有很大启发,相较于柏浪涛老师的课程更贴合人大考研风格。我在听课中一边对思维导图作为很详细的补充,刑法总论重点章节(如不法、责任、共同犯罪)的思维导图是最详细的,非常有助于理清基础思路。因此建议先通过柏浪涛老师课程打基础,再听知行法学刑法学课程进行理论的深入。至于张明楷老师的《刑法学》教材,时间有限的情况下不宜全部阅读,可以当做字典,遇到难以理解的部分翻阅寻找解答。针对刑法中较多的观点展示,可以在后期专门单独整理复习,也能借此串联整体知识。
图10:对刑法不同章节详略不同的思维导图
图11、12:刑法中观点展示的总结梳理示例
刑法分论备考思路与民法相似,不可能面面俱到,需要抓大放小,跟随知行法学讲义、课程和热点补充把握最容易考查的内容。但是2023年刑法学并没有按照惯例考察人身犯罪、财产犯罪的重点罪名,而是考察了一个我完全没印象的经济犯罪,看到试题后沉默良久,甚至不知道对应的具体罪名叫什么。但是我用其他犯罪构成的大致框架,从构成要件、因果关系等方面描述了整个行为,编写了一个罪名(如:某人实施了xxx的行为,造成xxx结果,侵害了xxx法益,其行为与结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客观上可以归责……因此构成xx罪)。该题目第2小题问到了共同犯罪相关内容,在不清楚具体罪名的情况下,我选择避开直接论述具体犯罪构成,从共犯原理方面作答。考试后十分忐忑,以为这个问题会严重拉低整体分数,但最终结果也出乎意料,应用法学反而比理论法学更高。因此,遇到不熟悉的罪名不能摆烂也不必慌张,而是尽力搜寻相关的知识点,把自己熟悉的部分写出来,展现良好的应变能力或许也是一种得分方式。
2023年的试题也提示我们,在着重关注重点罪名的同时也要适当关注非重点罪名,即便没有精力做深入,也要简单了解行为构成。而对于总论则要全面把握,遇到不熟悉的罪名可以从总论框架和原理切入,合理编写。
(6) 知识产权法学
备考资料:法条文本、知行法学讲义、刘春田主编《知识产权法》第5版、李琛《知识产权法关键词》
知产在初试中考察深度不及民刑,且近年来都考察修法、热点问题。因此,首先要全面掌握讲义和法条基础内容,知行法学的知识产权法讲义融合了《知识产权法关键词》的结构和刘春田《知识产权法》的重点内容,比较适合初试学习。
图13:知识产权法思维导图示例
其次,多关注三部法律最近一次修改的内容,学有余力也可以关注征求意见稿等,了解当前热点。知行法学后期提供的必背题、热点增补也是非常重要的资料,基本上做到了热点的覆盖。
由于我在初试中理论法和应用法都各有一道作答感觉不太理想的题,考完后不确定能否进入复试,出分前完全处于放松状态,没有做复试准备。初试出分激动了两三天后,逐渐进入复试状态。有效备考时间为一个月,每天学习时长在9小时左右,但因为我很容易焦虑导致失眠,起床困难,很多时候状态不佳。因此建议有希望进入复试的同学在初试后稍作休息就可以阅读自己的报考方向专业书、练习口语等,保持适度的学习量。
1. 英语复试备考经验
2023年英语复试有笔试和口试两部分。
(1) 笔试
笔试要求1小时内完成一段翻译(汉译英)和一篇类似雅思大作文的写作。虽然英语题目都与法律有关,但并不要求掌握十分专业的法律英语词汇,只需要掌握最常用的法律相关词汇。我在备考期间也没有专门背诵法律英语,只注意了常用的表述方式。
翻译题整体难度不大,我事先也没有做专门的翻译练习。
作文备考推荐慎小嶷《十天突破雅思写作》,本书简洁明了,可以快速看完,只需要从中了解学术英语写作的基本框架和要求,以及常用的论点角度,配合几次练习,熟悉学术英语写作风格即可。个人感觉雅思作文与考研初试英语作文相比更简单,不用记忆华丽的辞藻,也不用堆砌复杂的句式,而更注重观点的准确呈现和内容,用简洁朴素的词汇表达也能满足要求。
(2) 口试
我在复试备考期间通过知行法学组建的英语小组进行练习,每天半小时到一小时的小组模拟已经足够,没有做额外的练习。非常感谢靠谱又有趣的小组伙伴,备考期间每天最期待的就是小组练习前后的闲聊时光。我们的前期练习准备时间和陈述时间都比较充足,可以更好地锻炼组织答案的多角度和完整性。但后期更注重速度与接近真实考场的模拟,缩短准备和陈述时间。
图14:复试口语小组练习使用的素材
大部分同学英语口语基础都一般,短期内很难有质的提升,需要在平时的口语练习中训练自己短时间内组织答案的能力,多积累常用的口语句式,比如我快用烂的 it is advisable/necessary/urgent that; the government/legislator should shoulder the responsibility that; what impressed me most is ……这些适配度高的表达在增强流利度的同时,帮助我们拖延思考时间。同时也要注意表达观点时的条理清晰,使用first/second/finally来指示观点层次。
2023年英语口试考察方式与2022年相同,6人小组围绕一段材料分别表达观点2分钟,再相互评价1分钟,两个环节的准备时间均为1分钟,抽到第一个陈述的人准备时间尤其紧张。我很幸运地抽到了第一个发言,没有完整阅读文章,只抓取了几个关键词了解大致内容便开始构思答案,因为平时训练过相关话题,虽然非常紧张,流利度不如平时,也没有出现哑口无言的情况。
个人感觉口试准备和发言时间极短,老师也不太会注意你的观点内容,因此准备自己能够熟练使用的句式和适配度较高的观点角度,考试时根据文章内容快速匹配,做到自信、清晰、流利地表达即可。顺序靠后的同学准备时间更加充足,相对来说更有优势。如果抽到第一个作答,平时准备的“套路”可以救命,也可以在后续的观点评价部分充分展示自己,弥补第一发言的不足。
图15:通过平时练习积累的英语口试套路
2. 专业课复试备考经验
复试专业课备考资料:知行法学复试讲义、刘春田主编《知识产权法》、李琛《知识产权法关键词》、王迁《知识产权法教程》、李琛《论知识产权的体系化》、相关论文、知行法学知识产权法初试热点、必背题、真题解析
(1) 专业复试复习方法
由于初试过后两个月完全没有看书,我首先回顾了刘春田主编《知识产权法》、李琛《知识产权法关键词》复习基础知识。然后阅读了王迁《知识产权法教程》,其中的案例分析与理论争议可以作为补充,需要注意某些观点与人大教材冲突,回答时尽量以人大观点为准。
关于论文,知行法学知产师兄提供了近几年C刊论文,我原本打算与小伙伴一起阅读整理这些论文,但是因为复试备考期间状态不佳,后期决定把重心放在教材的基础知识上,并没有全部读完。但从2023年的复试笔试题目来看,把人大知产教研室老师的论文放在第一位也足够,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可以在其他C刊论文中选择与人大老师研究内容相关的论文进行补充。
备考后期,我阅读了李琛老师的《论知识产权的体系化》,相见恨晚,这本书很有启发性,解答了我在阅读教科书时的诸多疑惑,我在考场上回答追问问题时也用到了《论知识产权的体系化》中的一个论述思路。非常推荐进入复试的同学首先阅读这本书,虽然不会直接考察,但书中的体系化思维以及其中穿插的具体制度分析能够帮助我们在短时间内更深入地思考问题。学习书中原理性论述思路,也能在作答相关具体问题时添彩。
我在复试备考期间遇到的一个问题是,阅读不同教科书、论文容易导致观点散乱和体系混乱。于是我重新利用初试期间制作的思维导图进行修改补充,确定一个体系标准后,以法条内容为主线,以人大教材理解观点为准,王迁老师的观点作为补充,标记提示相关热点话题,重新构建了思维框架。这个步骤比较费力,但能帮助我们梳理思维,并且在临近复试的最后几天,只要反复回顾思维导图内容即可,不容易在后期手忙脚乱。
知行法学初试期间提供的必背题、热点增补、真题解析也是非常重要的复试资料,重点明确,贴合出题方向和风格,可以帮助我们找到复习的重点。我在最后几天除了复习思维导图外,也重点回顾了必背题和热点增补问题,并利用真题解析模拟思路。
另外,知行法学也提供了面试模拟和笔试模拟题。我没有完整做过笔试模拟,只是在考前通过笔试模拟题快速构思要点进行练习。面试模拟对我的帮助很大,由于之前复习都是沉默看书,第一次模拟面试时难以流利表达,模拟后师兄针对我的表现给了建议。我在后期让朋友帮忙抽题模拟,练习完21道面试模拟题之后,基本上可以做到流利回答。因此,复试的备考在注重知识储备的同时,要多训练输出,利用好知行法学提供的面试模拟题。
图16:和朋友模拟抽题,练习专业面试
(2) 专业复试考试方法
2023年知产专业面试包括1分钟自我介绍、2个随机抽取的专业相关问题(共有1分钟准备时间)、老师的随机追问,总时长15分钟,若有剩余时间可以补充前面的回答。
关于1分钟自我介绍,除了基本信息(姓名、年龄、本科院校、学分绩),最重要的是展示自己做过什么,“推销”自己,可以多说实习经历、获奖经历。要注意不是简单罗列经历,而要体现经历带来的收获,不能只是“我在xx实习”,而应该是“我通过xx实习,加深了对法律实务的理解”“我的xx经历,锻炼了xx能力”等等。我在阅读了李琛老师的《论知识产权的体系化》后,在自我介绍中增加了一句对知识产权法学的理解,表达了喜欢知产的原因。在考场上口齿清晰、流利、自信地表达即可。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专业面试问题都直白简单,但不能以简答题的思路,而是以完整的论述题思路回答。比如,问区别不能只回答区别,而要从两个概念的体系定位、共同点、主要区别以及因为区别导致的制度差异等方面回答,呈现一个完整的思维框架。若有相关争议、热点话题,也可以适当提及。当然,也要注意答案的重心始终扣题,不做无谓的延伸。作答时也要多使用“首先”“其次”“最后”等指明层次。
老师的追问可能是自己从来没有想过的,但即便不会也不要慌张,可以快速思考尽量从相关内容入手。面对不熟悉的问题,即便自己没有明确答案,也可以从立法目的、利益衡量等宽泛的角度进行分析评价。追问的目的或许不全在于考察知识储备,也在于考察应变能力和抗压能力,只要态度谦虚,不慌张,尽量表达自己的认识即可。
2023年知产专业笔试要求2小时内完成两道论述题,总分100分。知识产权法的专业笔试相较于面试考察更为拓展和深入,不直接考察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因此,对于笔试,推荐阅读人大知产教研室老师近几年的论文,同时关注三部法律的修法动态。作答时注意基本的卷面规范,用总分总的结构,注意扣题,适当延伸。
图17:复试复习期间对思维导图的完善:加入《商标法》修订征求意见稿相关内容
五、时间安排与计划
我本身不喜欢制定和执行明确计划,备考过程中也比较随心所欲。我认为计划的重点在于明确每个阶段的主要任务,别人的详细时间表和计划不一定适合自己,只要了解考研全程不同时间段的重点即可,但一定要心中有数,能够控制自己的进度,不能过于闲散。
一战暑假前我在学校的课程已经很少,空闲时间基本上都在图书馆听法考民法和刑法课,用app背英语单词。
暑假是非常重要的阶段,利用这段时间充分阅读专业课讲义、教材、听课,理论法和应用法搭配学习。英语可以开始做阅读题,看网课学习做题方法。应当在暑假和9月份打好基础,对专业课的基本问题都理解到位。理科生的政治学习也可以在暑假期间就开始。
10、11月份,在基础知识已经基本理解的情况下,专业课应当更加注重体系构建和记忆,通过制作思维导图、寻找记忆逻辑等,将分散的知识点串联。英语在11月份可以开始准备大小作文,练习翻译等,只要前期的单词基础和阅读过关,其他题型都是容易上手的。政治在理解基础知识之后要保持选择题的训练,大概在11月下旬会有各种老师出分析题课程,在保持客观题训练的同时跟随腿姐的节奏背诵分析题即可。
12月份进入冲刺阶段,真题和模拟的重视程度应当提高。专业课方面,知行法学提供的热点增补、必背题等是非常重要的复习资料,也可以通过历年真题检验学习效果。虽然我因为抗拒面对真题的焦虑感没有模拟过,但也基本上浏览了各个专业课的真题解析,查漏补缺。公共课方面,英语继续练习作文,阅读和其他题型练习则可以适度减少,将时间更多分配给记忆量大的政治和专业课。
关于打卡,知行法学的小班主任提供了很细致的日打卡服务,但我并没有制定日计划的习惯,也不喜欢打卡,在此跟师姐说一声抱歉!
总的来说,我的复习时间规划并不十分详细明确,没有明列计划,比较随意,但我内心是始终明白自己复习到了什么程度,还需要做哪些改进的。喜欢做计划、找同伴打卡的同学可以此激励自己,检验学习效果。不喜欢执行计划和打卡的同学也不必强迫,但一定要有自我驱动和自我督促的能力,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即可。
六、心态调整
我在一战期间的复习方法没有大问题,最严重的问题就是心态。
回想起来,我一战整个复习过程都过度紧绷,过于害怕失败的结果,加上同时准备法考的压力,经常身心俱疲,在打鸡血和躺平之间反复横跳。虽然平时备考也很认真,但临近考试的最后20多天,彻底抵抗不住压力,没有把握好最后的关键阶段。甚至在最后阶段躺在宿舍跟室友分析二战的优势,拼命给自己找退路,非常离谱。考试当场就感到了我的发挥并不理想。最终初试成绩按往年离复试线差两分,于是开始彻底放松,但学校非常意外地扩张了复试名额,最终压线进入复试。由于能进复试也在预料之外,我几乎没有准备,抱着体验一下的心态非常轻松地参加了复试,比较惊喜的是,复试成绩竟然不错,把总排名提高了很多,但初试成绩毕竟不占优势,最终落榜也在预料之中。
一战经历让我看到了自己的致命弱点——内心不够强大,过于低估自己的能力,过于高估考研的难度,容易被想象中的难度和压力吓倒。畏难心理从选择报考目标到复习、参加考试反复出现,严重影响我的学习状态。
同时我也发现,我比较擅长答论述、材料分析之类,自由发挥空间更大、更看重体系化和思维框架的题目,我在法硕试题中的主观题得分都比较高。而需要精确记忆细节的选择、简答类题目,因为后期没有坚持回顾,成绩并不理想。
通常来说二战面临的心理压力比一战大,但我相反,吸取教训之后,心态平稳了很多,但紧张、焦虑、悲观等负面心理仍然伴随着整个过程,这大概是每个考研人的常态。我认为比较有效的一些方法是:①屏蔽负面情绪来源。比如微博、微信朋友圈都会造成信息过载,看到负面社会新闻会导致情绪低落、愤怒等,如果容易共情,就会被原本与自己没有直接关系的事情影响。我在二战期间很少刷朋友圈和微博,看微博主要是搞笑视频、段子解压。②找到适合自己的解压方法。运动、聚会等调剂是必不可少的,不能为了增加复习时间舍弃必要的娱乐时间。③向他人寻求帮助。比如跟朋友、家人聊天吐槽。我二战全程在家备考,在家复习很适合自制力不错但需要情绪疏导的我,家人的关心和照顾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压力。
七、结语
虽然一战有诸多挣扎和遗憾,但感谢自己从始至终都在认真地对待考研这件事,才能在失败后迅速地找到原因,坚定初心,重拾信心,平稳地渡过了二战这一关。兜兜转转,终于还是回到了我最向往的地方。非常感谢给过我鼓励和帮助的朋友、同学、师兄师姐和家人。
我认为最有用的经验就是不断总结、不断寻找联系、不断内化,在平时就注重将各种复习资料转化为自己容易接受的形式,思考怎样用自己的语言和思维方式串联起庞大的内容。
最大的教训就是不注重心态的调整,希望看到这篇经验贴的考研er能够从我身上吸取教训,自信稳定的心态对整个考试过程都是重要的。不管是基于什么原因选择考研,既然已经决定踏入这场洪流,希望你可以相信自己然后全力以赴。
尽管我在备考时经常抱怨应试,但又必须承认应试已经给了我很多想要的东西。复试考试前夜,我在微信上看到了追忆刘春田老师的文章,或许一方面因为自己在考研这条路上的经历,一方面被老师的生平事迹深深打动,阅读中也忍不住流泪。虽然应试有枯燥和残酷的一面,虽然考研在当下经常是为了“卷”,提升学历好找工作等比较功利的目的,但只要静下来学习,也能在过程中获得很多意想不到的东西,希望看到这里的考研er也能用一个积极、轻松的心态对待考研。
高分经验分享
本科人大,二战考研人大民商法状元: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丨状元有话说
本科法大,一战考研人大国际法状元:踯躅中追寻光明,不觉帐中灯焰墨顶丨状元有话说
万字长文详述人大民商法考研上岸经历:构建知识体系,打通学术脉络
红圈所辞职后,二战考研人大经济法状元:命定的局限尽可永在丨状元有话说
九月末保研转考研,一战上岸人大知产丨规划、耐力跑与冲刺购买说明
全程班课程和全程资料体系均可单售,具体价目如下:
购买方式
直接扫描下方微店二维码购买,同时添加客服微信(微信号:ruclaw59)并将截图发送过去,登记报名后进入相应的微信群。报名事宜请咨询官方微博:知行法学,微信不接受报名咨询。
更多详情请关注微博/知乎/微信公众号:知行法学,学术型辅导团队,日常发布人大法学考研最新消息,提供法学考研一站式解决方案,有专业、有方法、有温度、有态度。
关于我们
知行法学
微博/知乎:知行法学
微信公众号:知行法学
知行法学,法律人的一站式解决方案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 END —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即可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