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本科西政,二战上岸人大经济法:人“活”在痛苦的每一刻

知行法学 知行法学
2024-09-06
前言

师妹以初试412分的高分上岸人大经济法,初复试加权成绩排名经济法专业第一。师妹谦虚、低调的心态使其扎实稳步地跃至专业高峰,而如何从心态上接受自己“活”在痛苦中,并淡然地与痛苦相拥,更是人生的进阶课题。考研不仅是学术知识的积累,更是一次心灵的历练和自我发现的旅程。在备考的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保持积极的心态、并从中获得个人成长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可能是人生路上更为珍贵的收获。




虽然自己欣然接受了师兄的“分享”提议,也以为自己会有很多内容想说,但在回看自己的两年时间的过程中,我似乎并没有搜索到一些有“意义”的学习方法,反而是觉得心态更为重要,所以在下文也就把“心态调整”置于前部。至于“备考方法”,我主要着重于“学习思考”上,毕竟具体的计划和学习方法过于特定化,对于看帖子的同学而言别人的并不一定适合自己,且不是说跟随了所谓的“上岸经验”就能上岸,假若跟着经验贴就能考上那么大家都应该是“成功考生”。故希望大家理性看待,不要把“经验”当圣经而陷入了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


一、个人情况和院校选择


(一)个人情况

本科就读于西南政法大学。大学期间成绩中上,专业排名前30%。英语方面六级裸考550+,雅思首考7。基于上述情况,对自己的学习能力评估属于“不差”,没有特别的天赋也没有非常的努力。一战时选择了双考,考研无果但通过法考,二战只进行考研。


(二)院校选择

一战择校的时候我在本科学校、家乡的985和人大之间纠结了很久。将这三所学校放于备选项中的理由比较简单,本校是因为比较熟悉,家乡985离家近,而人大是由于本科老师的推荐。浏览了各校的招生简章和网上流传的一些初试真题,结合了自己的学习情况并询问了保研考研人大的师兄师姐,觉得自己对于人大的初试题目可以有话可说,同时又查到了知行的课程比较得完备,在思想上觉着不管是什么学校都是要“卷”,也没有什么区别,而且有机构的资料自己也省力,心一横就报了人大。

至于专业的选择,则是基于本科的学习情况和兴趣,我一开始就确定了在刑法、经济法中二选一,在看了各专业每年的分数情况和报录比之后选择了经济法。

二战时我选择了一战的院校和考试内容,理由也是显而易见的:有基础且一战分数距复试线相差不是很大,并且有了一战的实体经验,个人有把握在第二次备考中选择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来学习和考试。同时,知行的知识星球包括复试资料对于老知行成员是免费开放的,初试讲义可以延用去年的内容,只需补充新点和热点即可,在操作上更为便捷。



二、心态调整


心态的自我整理和对个人三观的深入剖析其实是我觉得这两年最有价值的地方,即于我自己而言是一次非常深刻的成长和蜕变。我本身是一个对压力比较敏感的人,经常会因为心态问题而错失机会,选择二战不如说是从人生的长度上选择在这一段时间深入自己、接受自己和世界。


(一)一战的心态

一战时期心态不好,但写这一部分是希望能给有类似心态的同学一个归属感吧,希望大家能从我身上得到一些经验教训。

一战时期我选择了双考的方式,除刑法外,我的考研科目(理论法三科和应用法的刑法、知产、经济法)在法考中其实并不是大头科目,导致了我的备考压力剧增,同时大三下还面临着最后的期末考,这使得我在7月底之前的学习非常的混乱。整个人一直处于一种“我今天到底要学什么”“我今天学了这些但我还有多少没有学”的混沌中,这其实是非常磨人心志的。

后来法考看似顺利地通过了客观题,但那时已接近10月,考研科目自己虽然也有抓紧学习,却总觉得流于形式而并没有真正地掌握。尤其是当时专业课被笼罩于一种“三轮、四轮”的数量压力和热点频出的无力感下;公共课方面跟随的主流公共课老师在推出各种冲刺课程,网课时长动辄2小时,自己一直处于“学了又没时间,不学又害怕自己错过重点”的心理;加之自己每天的学习复盘结果不尽人意,我非常焦虑并出现了躯体化症状,期间有找过知行的师兄师姐排解,也有和朋友们谈心,但治标不治本(当然很感谢大家的开导)。

不过情况好转于疫情的爆发,大家可能会不能理解网传的“天灾”居然能有好处,但对我来说确是如此。在封寝期间我不用担心学习方式和与他人进度比较,虽然人被关在宿舍,但跳出框架的生活反而给了我真正的自由,我发现自己用一个星期的时间就可以把过去自己按照所谓的各种经验贴中的听课、补充、总结、列思维导图等方式要一个月的时间的内容学完,同时还记忆犹新。所以我深知最后的成绩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于最后的那一个多月,这也就直接使我在二战中选择所有科目的自学,并且放弃在校二学位的申请选择更为自由的居家学习方式。


(二)二战的心路历程

1.决定二次考研的原因

在一战结束之后我对自己的考研结果并不意外,反而是没有想到只有几分的差距,之后自己便匆匆投入备考主观题和找工作的大流中。

当然,生活和社会在这个阶段必然会给一个未出社会的小白深刻的打击:求职时对于本科学历的拒绝、无法支持生活的工资以及工作上的奇葩遭遇。在有一天加班结束到家里,我一遍吃晚饭一边突然对人生长度和深度的意义开始有了思考,我忽然想到考研也不过是漫漫人生中的那一年罢了。而这一年功利地来看,或许可以为自己带来一个终生的身份,让自己能对某一方面知识有深入了解而不至于总是一知半解而支支吾吾,能扫除本科学习期间一直存在的雾里看花的朦胧感;而从我自己内心角度来看,思考后做出的决定和进一步的行动和思考能建立起以我为主的学习方式、思考方式和生活方式,即使这半年学习没有结果,但我自己必然会在思想和心智上成熟,找到人生中的自我定力和定位,逐渐厘清“我是谁”“我何去何从”以及“生活于我”的问题。基于此,我在考虑了一段时间之后决定辞去工作继续考研。

2.备考的心态重点:平稳和自信

基于一战的心理状态,我一开始有些担心会重蹈覆辙,但好在时间这种东西不可逆。整个备考过程中比较能帮助我平稳下来的方法就是转变思想和接纳自我。

(1)看淡考试和生活

有了一战的经验和工作经历之后,我意识到很多困难只是小问题被过分放大之后复杂化了,如果跳出当时的生活来看,所谓的问题或许从来不是“问题”,就算是“问题”,办法也总比问题多。所以当时的心态也比较平稳,并且把备考的重心从前一年的结果导向转移为过程导向。这样的转变最直接的就是让我的考研变得“淡淡的”:

一是对于“考试”的看法逐渐“无所谓化”。我的备考是为了学习而不是考试,考试不过是那两天基于一种流程我必须走的过场,过完这两天(且这两天无论用何种方式都会过去,只不过因为特定化安排成为了用于考试的两天)我的生活还是照常,因此“考试”存在与否对我是否学习和进行什么样的学习就不存在“为了去考场上良好发挥”的联系,所以我在面对考试的时候紧张程度远低于前一年。

二是对每天的学习要求也不过于苛刻。第二年的备考过程其实自己更注重于每天的学习体验,并不刻意留意于学习的数量和深度,只要完成自己安排的任务即可,如若当天所有该学的都学完了且心情非常愉悦,那么我就直接评定为那一天是非常高效的。

图1 经济法复习安排

三是我不再会为了备考而牺牲自己的其他活动,包括看似“浪费时间”的娱乐和出行等活动。学习不耽误我看感兴趣的电影,追大火的韩剧、综艺,进行运动健身,或者说单纯出门喝咖啡看风景和朋友唠嗑。学习一直都是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生活的全部,如果因为把所有的精神都百分之两百集中于考试,而完全忽略了自己的生活,我觉得是本末倒置的。

(2)深入自己,建立自信

除了心态的稳定,自信也即接纳目前的自己并相信自己,在考研整个过程中对我也是很重要的。

经过去年的考试以及违背家人的意愿辞职后,我忽觉所谓自信其最真实的底色是内在的勇敢,而非外在的各项荣耀带来的底气或者通过与他人的比较得出的优越感。自信即无条件的勇敢,无非是在自己处于低谷时也愿意将目光投向远方并敢于攀登高峰,在自己身为小白之时也愿意相信时间和积累能让自己成长为巨人。一方面我百分百认可自己不过是平凡大众之一员,没有光鲜的成绩、奖项、荣誉,但另一方面我也不再畏惧目标院校的光环、学习内容的艰涩和竞争的激烈。这样说起来可能中二,但是我确实在听一些很“ego”的歌或者看一些自我意识很大的文字的时候会觉得很有力量,我也深信叔本华所说的:个人所有的最大的财富是其与生俱来的内在优秀性格特质而非所拥有的一切(如财产、知识等)或人之外的外界(包括社会评价等)。

(3)稳定情绪的方法

一是转变思想。情绪起伏甚至崩溃的原因包括但不限于:学不懂、学不完、学不过别人等,对于这些,每一次我都会暗示自己这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情,因为每个人都有知识盲区且本科学的东西会忘记是很正常且客观的,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时间”解决。在认识到这一点后,在具体的行动上我只要求能保持稳健合理的学习计划即可,一天内不会设置太多或太难的内容;二是不要强求自己通过一次学习就能完全掌握,毕竟很多内容都是在反复中逐渐理解的,而且很多前期学到的知识需要后期的内容补强;三是更加地关注自己,即使处于竞争的过程中,最后展现的也是自己好而不是比别人好在哪里,抱着零和博弈的思想只会分散自己的注意力而失去自己的定力。

二是对于已经崩溃的情绪进行处理。考研本身就是无助和迷茫交织的过程,是坚持和摇摆不断斗争的过程,大家于此在思想上要把各种负面情绪看成是最正常不过的现象,不要过于紧张自己的情绪变化或者担心情绪变化对自己学习的影响,要把自己当成人而不是机器。在具体的行动上,我自己觉得比较有效的方法大概有如下几个:一是对于瞬时的小心态变化,就随它存在或消失,自己该学就学,该玩就玩,不去想它,过段时间自己就好了。二是对于比较强烈的情绪起伏,我在这个时候会选择放下手中的学习内容,仔细思考一下这种情绪产生的原因。如果是无原因的情绪不稳定,这个大概率是长久压力形成的无意识反应,那么这个时候就需要排解压力,对我个人而言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找人(最好是非考试人员)聊天,并且是要发声的对话,在开启话题的时候可以很好的转移注意力,话题也可以尽量贴近多样化的生活而不是围绕着学习,聊着聊着就平静了(这里也很感谢我的朋友们和家人,愿意陪我讲话和带我出去放风);如果这种情绪是因为马上要到来的考试或者自己之前的不好的学习体验,那么就可以通过解决问题的方式来解决情绪,比如因为面试而紧张,那就摇人帮自己做脱敏训练,知行的师兄师姐也可以帮助各位模拟面试过程,又比如是因为感觉自己学累了而有了厌恶麻木心理,那这个时候就可以停下学习,用能让自己放松的方式度过这样一个时期,比如听歌、看剧、运动、玩游戏等,但最好是用那种不怎么需要动脑子的方式,有时候情绪的不稳定也可能是由于大脑过于疲惫。三是有意识地进行每天的活动(包括学习),且每天有意识地安排学习外的其他活动。一方面我会刻意给自己安排看娱乐时间和运动时间。在娱乐活动的内容选择上偏向于看轻松、搞笑或温馨的电影电视综艺,把小红书等软件推荐内容中关于“考研”的内容屏蔽以防止互联网焦虑传播到现实世界,有意识地给自己营造一个自己喜欢且轻松的学习氛围;另一方面我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都会让自己脑子清醒地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在做什么,在开始学习之前我会告诉自己接下来需要学完多少内容,在开始娱乐的时候也会和自己在心里定一个大概的时长或者内容多少,这样可以很清楚地感受时间的流逝而不会产生失控感,而且这些也类似于一个个小目标(即使是娱乐项目),通过某段时间完成某事还能给予自己一定的成就感。

总而言之,虽然考研中最理想的状态就是一直平稳且有自信,但是偶尔出现不稳定情绪也属正常,不要过于担心,就像有一年的考研英语翻译中写道,心理健康其实一直都存在在那里,只不过有时乌云蔽日,但它总会再出来的。如果实在不知道怎么办,不如转换心态。其实人生不过是一场历程,顺境逆境都只不过是人生的一种状态,对于人生的起伏,放长远来看,当下的“落”也只是参照于过去的“起”得来的落差感,之后也许会有更令人惊喜的“起”或更让人伤神的“落”,处顺境而不躁处逆境而不馁才是一整段人生要面临的课题,所以不必纠结于某一段时间,做好现在的自己就是最最好的选择。



三、备考方法


在写这个学习方法之前,还是想再提一下,适合所有人的学习方法、时间安排是不存在的,希望大家客观看待。而且这样的方法论的内容,还是取决于不同人对学习和对所学的学科的看法,即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或许大家在学习的过程中慢慢地就能形成自己的观念和体系,在想法的驱动下自然而然就能知道下一步该做什么。所以,在这篇内容中,我就不放上自己的日常学习安排了,主要讲讲一些思路吧。


(一)公共课

1.英语

对于英语,主要想讲一下是否需要跟课和如何进行练习的问题。而至于背单词、句法结构分析等基础内容,相信大家都知道这些内容多多益善,并且每个人的英语基础不同,所以大家可以结合自己的情况决定花在这上面的时间。

(1)关于英语跟课

经过第一次考研,个人在英语上在二战时没有选择跟课。因为一战期间我发现无论是阅读课的技巧还是作文课的句式、结构整理对我而言无论是在感觉上还是做题反馈层面都没有很大的增进作用,反而让自己陷入一种“首先我不会所以我去听课了,但我学了之后感觉自己还是不会,并且大把时间花出去了没有成效,而好多人又颇有效果”的这样一个焦灼的状态。不过我的身边还是有同学通过课程跟练的方式在考研英语上有了较为系统的备考方案,所以大家可以采取试听的方式进行,而后进行真题模拟,再判断是否需要继续,毕竟课程时长确实很占据时间。

(2)关于如何进行练习

首先熟练单词和句子分析。

正如开头所说,基础的内容多多益善。考研英语也是英语,最基本的还是单词和句子,如果能读懂文本基本上客观题是能够达到全对的状况的,同时主观题分数差距并不会很大,所以无论从应试还是从学英语的本身来看,背单词和分析句子是不会出错的。所以无论二战还是一战我本人在单词上每天都定量两章新词加两章复习。大家在单词书的选择上可以完全放心地选择主流的各种单词书,每天定量并反复即可,这些单词并不需要背到滚瓜烂熟,只要能做到快速反应中英含义就行。

图二 英语单词背诵

句子分析上,主要问题是出现在长句,因为句子过长、结构过于复杂才会觉得难,但只要多做几次断句分析,很快就能把握住一个句子最核心不过是“主谓宾”,其次是各种从句。按照这样的顺序,先将“主谓宾”找出并理解含义,而后找准从句的描述对象,再一一对应翻译,句子的含义也就浮于纸面了。

其次注重文章的逻辑表达和内容的连贯度。

在考研英语的题型中,除去完型和翻译,并不是都需要大家逐句逐词看懂,特别是在阅读理解中,完全可以通过上下文内容和连接词来理解含义。英文的表达和中文完全不同,英文句子更长更详细,中文更偏向短句精炼表达,所以在英文的大篇幅文本中很重要的就是上下文和前后句是否连贯是否有逻辑、事实(fact)能否证成观点(opinion),这样才能详尽解释让读者看懂。故大家可以通过连接词和内容推导的方式来判断段落和文章在说什么。比如“but”“nevertheless”“however”等表转折,那么前后文说的东西肯定就是相反的,包括态度的截然不同,反例的列举等;而“because”“since”“for”“reason”“why”等表示因果关系,那么前后文必然讲述原因或结果;又如”similar”等是类比关系,则前后文可能会列举相似且互补的例子。属于fact的包括具体的案例(case)、实验(experiment),而属于opinion的则包括作者的态度、观点,教授、学者等的看法(XXX say)。这些东西不需要刻意积累,看到的时候能反应过来就行。只要能看懂文章和题目就能选出答案,这是必然的,所以大家不用因为一开始难看的错误率而担忧,这只不过是太久没有进行英语的做题而不熟练罢了。

这样的逻辑关系也可以运用在自己的大作文写作当中。我个人是觉得高级词汇和句式模板在写作中是亮点但不是重点,写文章本身就在于能用自己的话把自己的想法讲清楚,所谓的“高级”只是润色的作用,内容和结构强差人意的情况下这些东西也没有办法发挥它该有的功效。比起纠结于使用这些高级的东西,不如先理清楚自己大作文的内容和结构、每一段写些什么、写的句子间有没有好的逻辑性、例子能否支撑自己的观点,等能熟练地运用外语表达自己的意思后再运用积累的高级词汇和句式,才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3)关于做题

在客观题上,我本人在二战期间的刷题量保持在每天2篇阅读+小三门中的任何一门。做题主要是为了保持手感、控时和锻炼看读英语的能力(浏览),因此我更关注于每天的题目和文章是不是都看懂理清楚了而不再纠结于答案正确率,而且如果当天观察能力不错说不定还能积累一些表达和词汇。

 图3 阅读做题笔记

 图4 计时和正确率记录

在主观题上,对于翻译,主要是针对性地训练自己中文英文语序互换的情况,即在看懂英文原文的情况下怎么样才能用中文的语序写出来,尤其是从句套从句的情况,还有就是怎么样才能把看不懂的单词用一种贴近的翻译表达出来。但我也没有苛求自己一定要达到那种“信达雅”的程度,只要求基本准确且我作为一个中国人能看懂我写的翻译即可。而对于作文,无论大作文还是小作文我在二战期间练习量都偏少,主要集中于考研后期按照每天计时完成大小作文各一篇的模式进行,没有非常特别的准备方法,故在此不做过多的介绍。

看到这里,大家可能会觉得我的备考过于佛系。需要提出的是,我在全身心投入到考研之前准备过雅思考试,并且在阅读和写作中也取得比较不错的成绩,所以我的英语备考可以说是在一战和雅思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对于刷题我本身没有抱着很强烈的目的性,大家在这一部分结合自身情况看待吧。但我在这里可以给大家一个建议,这也是我本科环资法老师所提到过的一种方法,就是在做一件事情之前可以做一件更难的事情,这样反过来准备这件事情的时候就会发现其难度下降,比如觉得考研英语文章长、难,不如直接上雅思长度的阅读篇幅,给自己限时完成阅读,每天保持1-2篇练个一星期左右,再返回来看考研英语文章会轻松许多。

图5 雅思作文学习

2.政治

政治我从一战到二战初试成绩提高了15分,个人感觉对于政治的学习上最重要的就是静心和“反复”。

(1)时间安排

政治从内容上看是非常繁多的,在吸取了一战内容不熟悉的教训后,今年我从着手准备考研时(6月份左右)就着手复习政治,虽然当时各大老师的2024考研政治教材都没有推出,但想着大方向和总内容不变,所以我用2023年的背诵手册帮助自己重新熟悉知识点。

(2)听课选择

市面上的政治老师可选项还是比较多的,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行选择。一战时我听了课程,但并没有很好的结果,最大的经验就是在决定了一个老师之后就坚定地走下去,不要左顾右盼,要充分相信自己选择的老师的经验和知识储备;也不必担心跟着一个老师学的东西太少而不停寻求其他老师的资料补充(学有余力和时政部分除外哈),这样只会加重自己的学习负担,每一个老师推出的内容都是他们认为有必要的且精心整理的,老师已经帮助大家进行过一次学习内容的筛选和判断了,大家可以放心大胆地去学,且一个老师的内容就已经足够多了,如若在这方面花去太多时间,那么在专业课上的时间必然会有所缩减,这是没有必要的,各科平衡安排才能保证整个过程的稳定。

我在二战时并没有选择听课,因为觉得自己看书刷题来得更有效率,所以出于书面化知识点的细致性程度考虑,我选择了肖秀荣老师的基本5件套(精讲精练、1000题、背诵手册、时针和肖四肖八),个人感觉是完全够用的了。如果大家和我一样有无法平衡上课时间的情况,选择自学是可以的,如果没有时间看精讲教材,个人觉得直接选择看背诵手册也是OK的。

(3)看书刷题的重视

对于考研政治的内容,我还是秉持着“眼熟”“脑子里有痕迹”即可的观念进行的。

首先我直接放弃了客观题的背诵记忆,这个我觉得不现实而且只会给自己增加负担,所以只要求自己的记忆程度到看到题目能选出答案就行。而在主观题上我完全信任肖四肖八,按照今年答案后面的背诵提纲进行辅助,再结合客观题的一些能回忆起的内容进行记忆和补充。因为我本身对政治并没有要求尽善,并且抱着我不是官方水平的想法,在背诵时我其实有对答案进行了自我理解的改写来方便记忆。

其次是因为放弃“背书”,我把“刷题”“看书”加重。我在进行政治学习安排时,即使当天时间因为其他的学习内容挤兑太多,也必须保证自己每天能完成2章的看书和做题,除非是某一章的内容实在过多。

第三是在“看”的过程中关注知识点的联动。政治的考点往往是相似易混淆的,因此在看书的过程中要主动进行相似点的比较。同时要搭建起一个大致的框架,比如哲学可以分为唯物主义、实践论和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资本主义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发展等部分,而每个框架下又有更细的内容,这样能让自己在想到某个点的时候定位准确,才能更好进行比较或锁定答案。

最后是“反复”。政治的内容的繁多决定了在我们在第一遍第二遍甚至第三遍学习的时候都不可能掌握其大部分内容,或者做到对面对的每一道题都能快速反应知识点并进行定位,因此不同于一战的浮躁,二战时我不再因为自己不会或因为自己已经反复多次还记不住而痛苦,心平气和接受自己现阶段的学习并按部就班地推进学习任务,最后的结果似乎也不是很差。

 图6 政治笔记

 图7 政治做题记录

 图8 一战政治笔记


(二)专业课

1.学习资料

我在一战时报了知行的全程班,因此用的资料有知行的讲义、视频课等和我本科的学习资料以及法考资料。二战我时择了自己看书整理,学习资料上沿用一战的。一方面是我有一战基础可以自学,另一方面知行的知识星球的资料可以免费给老学员使用,同时我更喜欢自己有自己的学习节奏,但这可能会和机构统一安排有所不同,所以在看到各种消息时容易产生焦虑心理。综上我本身觉得没有再报班的必要。但如果大家更喜欢一体化安排和统一领导,喜欢打卡的模式和交流的体验,那么选择报班也能满足需求。

 

图9 复习书目

 

图10 一战视频课笔记

 

图11 本科笔记

 

图12 本科笔记

2.专业课学习方法

其实关于“方法论”层面我很难说有一个最好的或者最适合大家的模式,但从一战到二战的过程中,个人在学习上发生了很大注意点转移,在此也希望通过分享能给大家一些启发。

(1)把握本质

对于专业课,无论理论法还是应用法,最重要的就是把握某一门学科的“本质”,这个“本质”不一定非得是学术主流或者大拿看法,只要在保证大方向正确的情况下能方便自己理解该学科的知识点即可。而对于大方向的把握,只要紧跟教材或者知行的讲义,整体上是不会出错的。

拿应用法举例,我选择的是刑法、知产和经济法。在刑法课程中,我印象最深的不是分则的各种细节,反而是师姐在刑法概述课上所说的,刑法的本质就在于“刑罚”,即判断一个行为或主体是否符合刑法规范而入罪且是否值得科处刑罚(大概是这个意思)。在这样的指导观念下学习总则和分则其实是非常体系化的:总则可以看成“判断是否入罪”,实际上是从客观到主观、从单人到多人等情况的阐明;分则则是“刑法具体规定的某些值得由刑法规制的犯罪行为”。这二者都集中于“什么样的行为和什么样的人值得被刑法处罚”。基于这样的认知,在拿到一个案例的时候,大致上就有了这样一个思路:先想一想是否在刑法规定之中(包括正向的被刑法规定和反向的被刑法排除),如果在,大概在哪一个部分(即分则中的某一章),再就可以按照二阶层体系,按照不同主体的分类方式进行各主体行为的分析,从而能得出一个合法合理的答案。在刑法中对于其“本质”的把握最直接的体现就是论证“犯罪”的方式,这也在今年的初试题中有所体现,除了惯例地问“犯了何罪”,更有了“如何论述该人犯了XX罪而非XX罪”的问法,因此比起记住知识细点,把握一种能帮助自己通行于某学科的“本质”更为重要和基础。

 图13 刑法概述笔记

(2)独特性、体系化思考

想要报名人大考研的同学多多少少有了解过人大初试的“灵活性”,即在全是主观题的情况下对于基础知识点考察具有很大的变通。其实这放出了一个信号:即老师默认大家对基础知识都有所了解。不过事实也是如此,对于大部分考生而言,大家通过学习都能对基本的知识做出罗列,但是假若只是简单地下定义或概念比较或进行显而易见的阐述,在答卷上罗列知识点(这也是我一战的做法),是无法得到较高的分数的。故在考试中,要体现的是考生本人作为一个独特的个体的思考结果,把试卷当成是“作品”来对待,即需要体现答题者(即作者)的独创的对知识和表达的选择、取舍和安排,而不是人人都能写出的内容。因此题目通常只是具有一定的引导性,而不拘泥于某一特定的答案,由此给了考生足够的发挥空间。

从这个层面来看,想要实现在短短的三个小时内实现思考、结构安排和落笔答题是困难的,这就依赖于平常学习的思维模式的锻炼,让自己的脑子在看到任何问题时都能条件反射于某种体系的搭建,由此大幅减短前两者的时间。

首先,看书不能只看见知识点而看不到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哪怕是再小的概念特征理解,各个特征之间都是存在一定的联系的,这也是为什么不论是理论法还是应用法都强调“体系化”思考,是要做到在看到一个点的时候能想到其他很多点,要在即使没有相关背景的情况下也能理解推导出这样的结论。这也是前一点的“本质”思想指导下的必然结果。拿经济法举例,大家即使没有报知行的课程,也可以通过翻阅公众号看到相关的推文写道“目光在总论和分论间穿梭往返”这类的标题,这就是所谓的“联想”,即看到分论能理解其背后的涵义(总论的体现),看到总论又能回忆起相对应分则内容加以例证;又如理论法中的法律史,也会有“思想和制度”的联系。为了帮助大家理解,可以想象这样一个画面:每一门法都是一片田地,其中总则或“本质”是土壤,细节的法律规范是农作物,所有农作物的生长首先都离不开这一片土壤,其次每一排甚至同一排不同株的作物之间又相互影响,只有安排得当、疏密有序才能最大程度地利用这片土壤并使作物都长得好。这就是关联性,关联性把握得好了,答题自然就顺理成章了。

 图14 法律史笔记

其次,对于某类知识点要学会归纳性整理,这在考场上针对题目给出的材料时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大家可以把它类比于法理当中的法律规范的各种分类依据)。大家在看到某些法律规范或者知识点的时候,可以通过联想找到他们的共同点,当然这种归纳不是毫无根据的,这些共同点可以是自己的想法也完全可以是总论中的“基本原则”。比如对于知产中的“知识产权的限制”,一方面可以以权利类型为依据,通过直接比对著作权、专利权和商标权的限制得到结论(这也是最直接的);另一方面也可以以涉及主体的角度(权利人、使用人、整个市场主体等)来论述权利限制的原因和好处(实现和总则的互动)。

除了靠脑子想来联系、归纳知识点,也可以通过梳理思维导图的方式来帮助自己。虽然一战也做了思维导图,但个人觉得二战时的思维导图更具有针对性。在二战期间我主要是用在了刑法的学习上,并且不是每一个章节都有制作,仅限于内容过多或者相似点、比较点较多不列出来难整理的部分。

 图15 刑法整理

 图16 刑法整理

(3)“两点论”的深刻贯彻

主要矛盾主要方面的把握,可以帮助自己节省许多时间并且高效高质地完成学习任务,即不学不重要的、不答不重要的。

在一战刚开始的前几个月,我看教材常常会陷入这样一个怪象,就是看着看着就陷入了细节知识点,而后过了很久发现自己才学了一点点内容。但这在自己重新整理看书方法后有了改变。首先大家要知道的是细节的知识点本身不重要,它存在的意义在于解释论证主要知识点。对于什么是“主要知识点”,大家可以通过看教材或知行讲义目录的方式判断,目录是一门教材的完整体系之体现,出现在其中的必然是主线。同时,看目录也方便自己搭建学科体系。

除去学习过程中要对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进行把握,在答题时也要注意“不讲废话”,把重点放在主要部分。这就要求一要准确把握材料的意思,二要准确把握自己所写的内容整体是连贯地符合材料和自己的论证逻辑的。试题中往往会给材料要求分析,我在答题时首先会先找到“主语”,即材料中的主体,这个主体可以是“人”“行为”“机构”“法”等。其次整理出材料的大致内容,由此得出可分析的论点(考试的时候就直接写在试题上避免遗忘)。再次是删除部分内容并扩充剩余内容。通常一个材料可供的论点有限但并不少,由于时间有限,必须得删除部分内容,在此就需要一定的判断来把握重点。这样的判断可以基于材料或题目的设问,也可以是自己的理解,比如有些内容可论证性不大或者不合自己答案整体的逻辑或者自己本身相关储备过少,都可以选择删除,把重点放到其他部分。最后要通过联想联动自己掌握的知识,让自己的储备成为论据而不是直接将其作为论点平铺,出现答非所问的情况,也要注意用以论证的论据必须是支持性的或有意义的,非重点可以被舍弃。答题确实是要展示自己,但是并不是要求面面俱到,毫无关系的解释或者知识点的堆砌反而会因答非所问或答案毫无逻辑体系的情况而影响感官,把最亮点、最重点部分充分展现即可。

所以大家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更大胆一些,在综合判断的基础上该放就放,不必过于谨慎而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结语


对于考研儿来说,很多时候无论看了多少的经验贴或者制定了多么详尽计划也不一定能够找到迷雾中的灯塔,考研本身就是痛苦打底、迷茫相辅,同时需要各种运气加成。路途漫漫而结果却遥遥无期是这一年、两年甚至三年的常态,大家越在一条路上走或许能越理解努力从来不和成就划等号,越走也就越迷茫。

但人们遗忘了迷茫才是人生常态,即使成绩出来的现在,我也只能说我的路程在这个节点些许明亮,而迷茫和痛苦大概率是我未来路途的主旋律。

不知归途、不见结果,是大部分人的人生,如果用“高光时刻”的存在来衡量人生的意义,那生活的每一秒似乎都被“无意义”“无价值”充斥。可生命正因无意义而有意义。当一个理性人在无数易行之路中仍然非理性地选择了“痛苦”,在深感生活的无奈和无力后仍然用热血的“理想主义”对抗生命荒凉的虚无主义,身处黑暗中仍然选择用坚定和热忱托起脚下的路途,大概这个时候他才会真切感受到“我存在”,无意义的生命也就因此被赋予了意义。而这样的人生价值不是那只闪现一刻的“成果”可以衡量的,只有漫漫来路和遥遥去途以及一直在路上苦苦挣扎的自己才负得起这样的人生重量。



2025人大法学考研必读系列

2024人大法学考研初试成绩分析、知行军团战绩:不忘初心,砥砺前行(非官方统计)

人大法学考研初试参考书目及内容解读(2024.3.11)丨初试一本通

2025年人大法学考研早鸟班重磅发布:千锤百炼,终见成果

2025年人大法学考研私塾班重磅发布:细心倾听,温暖引领

2025年人大法学考研全程班重磅发布:少年英勇心无畏

本科某五院,二战上岸人大国际法:我将武装我的一切去迎接这场勇敢者的游戏

本科法大,考研调剂上岸人大法律史:历尽苦难,春天自然会到来

本科石瓦坡,一战双考上岸人大诉讼法|能做做,做不了算了

一战双考初试总分均第一408分,上岸人大知识产权法:不必飞太高,做一只笨鸟

人大本科,一战上考研岸民商法:化简为易,实效为先

二战考研401分上岸人大知产|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一个三战人的一年两考:心情复杂的反思

一战法大失利,二战人大上岸:曾经在后疫情时代徘徊的少年,鲜花会挂满枝头

本科法大,二战考研上岸人大民商法——享受过程,取悦自己

另辟蹊径,先加后减:二战考研403分上岸人大刑法学

本科中南财,二战考研400分上岸人大法理学:故余虽愚,卒或有所闻

考研二战397分上岸人大刑法学:思我所欲,奋力前行

高效输入,冷静输出:一战双考上岸人大法学院的应试分享

本科中南财,一战考研上岸人大民商法:兴趣使然的考研人

本科中国政法,二战考研上岸人大刑法:山高自有可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

本科西政,一战考研上岸人大民商法|好运留给有准备的人

普通211二战考研上岸人大知产:重复是王道

新版发布|第六版民法学讲义修订说明:增补全面,讲懂难点

新版发布|第六版宪法学讲义修订说明:坚持体系,跟踪热点

新版发布|第六版法律史讲义修订说明:注重体系,培养思维

新版发布丨第六版法理学讲义修订说明:高于课本,拓展深度和广度

新版发布|第四版诉讼法讲义修订说明:注重深度,跟上新法

新版发布|第六版刑法学讲义修订说明:优化形式,讲懂热点

新版发布|第六版知识产权法讲义修订说明:遵循教材,重视体系

新版发布|第三版国际法讲义修改说明:抓住重点,帮助记忆

新版发布|第四版经济法讲义修订说明:删减多余,增补专题

法考经验|人生是旷野,抬头即是豁然开朗

法考经验|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法考经验|自助者天助,天道酬勤

法考经验|“轻舟将过万重山”——从海本法学到回国一年双考

法考经验|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法考经验|稳扎稳打,步步生花

法考经验|与时间赛跑,稳而不乱

法考经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关于我们

知行法学

微博/知乎/豆瓣:知行法学

微信公众号:知行法学

更多详情请扫描上方二维码添加微信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 END —

重要提示:通过本订阅号发布的观点和信息仅供知行法学关注者参考。因本订阅号无法设置访问限制,若您不是法学研习者或者考研的同学,为避免观点发生误导或者偏差,请您取消关注,请勿订阅、接收或者适用本订阅号的任何信息。本号所发布内容均为公开信息加工、整理后的专业解读,任何观点不代表任何官方机构或者主管部门的立场和观点,仅供本号粉丝和考研的同学学习、交流之用,请大家不要误读。此外,知行法学团队的其他重要信息将通过内部多元化渠道分享,请大家避免因偏听偏信部分资料而造成信息误差。如有任何侵犯我方权利的行为,请大家联系微信号:ruclaw59进行举报,我方将严肃处理。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即可购买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知行法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