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转载 | 新闻晨报:“拥抱新事物,这样人生才会更丰富、更有趣”










专访王小慧1 

因为AI可以进行艺术创作,

艺术家更应当主导它的价值观



本周,首次元宇宙线上线下平行展《远古回声》在王小慧艺术馆开幕。著名旅德跨界艺术家王小慧担任展览艺术总监,她在现场分享了自己对于元宇宙的畅想和期待。
这次展览的合作方Omgland™元籁宇宙™创始人陈沐佳在与王小慧相识十多年后的一天,从朋友圈里刷到她正在举办上海首届数字艺术国际博览会的消息。“我很惊讶,在我印象里,她一直是名艺术家、摄影师、建筑设计师,怎么和数字扯上关系了?”这其实也代表了很多人的疑问。
2001年,《我的视觉日记》出版,王小慧走进大众视野。这本书畅销至今,再版已50次。在书中,她详述了自己作为中国第一个室内设计专业硕士前往德国留学并改行从事视觉艺术的经过。
因此在更广泛人群的记忆里,她仍然是一名传统领域的艺术家。
新闻晨报·周到记者近日专访王小慧,听这名“50后”艺术家分享自己在新时代跨界拥抱新技术和新潮流的心得。同时,她也表达了一名艺术家对于人工智能与艺术结合前景的思考和忧虑。
她坦承,虽然自己对新事物永远保持新鲜感,但最近几次对于ChatGPT并不成功的尝试,让她意识到正因为机器或者AI可以进行艺术创作,因此艺术家更应该主导它们的价值观。


中国最早接触数字艺术的艺术家


《远古回声》是一次元宇宙线上线下的平行展,也是一次数字艺术群展。去年8月,王小慧艺术馆正式开放之际,她便将这个艺术馆定义为“数字影像艺术馆”。开馆大展,就是王小慧和西班牙艺术家马蒂的影像艺术展“梦想者”。多年来,她早已将自己定位为以数字影像创作为主的跨界艺术家。

《远古回声》一楼展厅

2006年,王小慧在同济大学成立新媒体艺术国际中心,从这时起便开始接触数字艺术。

新媒体艺术也叫互动媒体艺术,将艺术与科技相结合。如今,人们习惯称其为数字艺术。

值得一提的是,中心建成时她已是个知名艺术家。功成名就却依然心怀好奇并兴致勃勃地向新事物进行求知和探索,毫无疑问,王小慧展现出了一种超出常人的勇气。

“我当时就意识到这些新科技和艺术的结合非常重要,而且很少有人做。我想,那么我就来试试。”在中国,她也成为最早接触数字艺术的艺术家之一。

新媒体艺术国际中心成立后,曾和世界上多家最重要的新媒体机构进行过合作,其中包括最老牌的德国艺术与媒体中心(ZKM)和Art+Com艺术工作室,“他们做的东西特别好,特别前卫,早于其他人好多年。”

根据坊间传闻,国内一位大咖级导演当年在某项重要庆典中一个环节的创意就完全是跟Art+Com学的,当时还曾被该机构创始人吐槽过。

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前,王小慧团队被选为世博会主题馆的政府团队,和另外几家机构人员合作进行了世博会的项目研究和准备。早在这个时期,她和自己的团队就已经运用了很多数字技术,比如各种交互技术、虚拟成像、异形屏幕融合等。

王小慧团队在多次国际竞标中胜出,成为上海世博会主题馆之“城市足迹馆”总设计团队

在这场举世瞩目的世博会的上,她还做了一场“10000个梦”的大型行为艺术。当时采访了10000个年轻人,听他们讲述了各自的梦想,这是她艺术生涯中最宏大的创作。

到了2023年的今天,“10000个梦”升级成了“10000个信任”。她说,这是自己正在打造的一个大型元宇宙项目,等于是“10000个梦”的web 3.0版,一个属于数字时代的全新创造。她这样介绍自己的项目:

“在这个元宇宙里,每一件作品都铸造在区块链上,独一无二,不可复制,不可更改,成为世代可以传承的数字艺术藏品。这不仅仅是一个人的影像,还有10000个人的影像。反映一个时代,也是瞬间的记忆。”

到6月,一场以“10000个信任”为主题的展览即将呈现。王小慧和她的同事们正每晚通宵加班,因此很多时候她会在加班结束后回复我们的消息,分享一些近况和感悟。

就在《远古回声》展览开幕的前一天,她还进行了一次“一日三城游”。这天早上在南京参加完梅钢钢铁博物馆落成仪式后,下午赶赴千岛湖为众多粉丝签书演讲,并一同“围炉夜话”,回到上海家中已是凌晨三点。

这个凌晨,她发来一段语音,用沙哑的声音欣喜告知:主办方特意把30多年前《法兰克福汇报》采访她时的几个问题和答案汇总,打在了现场大屏幕上:

“你最大的不幸?”“没有自由”
“你最大的幸福?”“创造性地工作”
……

这让她心中涌起一阵对于过往的怀旧之感,虽然活动本身很潮流,她还在现场发表了一段关于元宇宙的讲话。

相比元宇宙本身,我们必须承认,王小慧对于元宇宙和它所代表的一切新鲜事物的兴趣更让人好奇。

从传统艺术,到元宇宙中的数字艺术,她的创作领域和形式转变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我不喜欢复制自己的成功。”她说。她身上所体现出的这种与时俱进、不断挑战自我的态度,让我们很难将她和她的年龄结合,“我喜欢拥抱新事物,这样人生才会更丰富,更有趣。”


尝试用ChatGPT写脚本,
内容让人有点失望


在这次展览现场,参观者还可以体验到王小慧艺术馆特别定制的一个易于上手的AIGC绘画软件,用来生成一件属于自己的艺术作品。因为人工智能的出现,艺术似乎与我们前所未有的接近。

观众们饶有兴致地尝试用此次展览特别定制的软件创作艺术作品

以AIGC和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会对艺术以及艺术家产生哪些影响?甚至于艺术家有一天是否会被取代?这也是王小慧有时忍不住会思考的问题。

“在我们艺术馆里,放着一条机械臂。这是我们和同济大学机械臂研究室以及世界最著名的机械臂公司库卡合作的项目,我们想通过AI学习让它创作新的作品。”她说,

“你知道库卡机械臂厉害到什么程度?它可以轻轻地捻起一撮烟灰。你想它这个控制能力有多强!它能够把香烟的烟灰从这个地方移到另外一个地方,而过程中不把它捏碎、捏散,这是非常非常高科技的技术。”

这个世界上已经有很多很多东西都被机器取代了,她感叹,但也许正因为这样,手工的东西反而变得珍贵。“在德国,好多时候手工的东西更受欢迎,因为大家会觉得特别珍贵。比如说纯手工巧克力,或者是纯手工缝制的一些东西,机器生产的东西比不上手工的价值。”

为什么呢?因为没有灵魂和情绪在里面。

未来,还会有很多工种将被人工智能取代,但它不会是万能的。至少,她希望AI不是万能的。“如果AI发展到某一天,完全能够取代人类,那有些事情现在断言也可能会过早或者过于轻率。”她说,“如果真有那一天的话,人类存在的价值可能就会消失,人类也可能随之被毁灭。我真心不希望那一天的到来!”

王小慧尝试用机械臂创作新的作品,并表示很享受这种过程

目前看起来,这一天还很远。王小慧告诉新闻晨报·周到记者,她前一阵尝试用ChatGPT来写儿童绘本的脚本,发现和真人创作的还是有很大区别。

“我前些天在试用ChatGPT写绘本的脚本,它很快,确实不到一分钟就可以给你写出十个章节的大纲。但是它写出来的东西都是套路,甚至还有很多我不喜欢的暴力情节。”她说,

“我想要的是很浪漫的、很温馨的、有想象力的童话故事,比如《爱丽丝漫游仙境》;或者是很美的,《卖火柴的小女孩》这样的。我想要的是那些真正能够打动人的故事,而不是千篇一律的什么碰到恶魔了,碰到了巨人了,然后打一仗战胜敌人了这种情节。”

她发现,更危险的是在ChatGPT写出的这些故事大纲里,宣扬了一种以暴制暴的观念。比如“他们要来消灭我们了,那我们就先去消灭他们”这样的观念,这些都是她不喜欢、不赞同的价值观。

“可是ChatGPT是根据大数据的算法得出来的结果,它觉得儿童绘本就应该是那样子。”王小慧在尝试了好几回后,发现都是类似的产出内容,她感到有一点失望。

“所以我觉得,正因为ChatGPT这样的AI可以进行艺术上的创作,我们就更应该主导它的价值观,因此艺术家的参与还是很重要的。”



从传统艺术到数字艺术
艺术家们的使命和责任不会变


作为此次《远古回声》的参展年轻艺术家之一,LOXEL LI(李妍洁)带来的系列作品名为《从樊篱到泛离》,以未来进化的龙的形态,探讨了自制与他律,压抑与反叛,所有的机体都离开内核,去向泛离的未来世界议题。

她带观众在自己的作品前站定,开始讲解。“……我们看到他背后是废墟,目前大家所看到的数字艺术作品,都是在尝试用数字艺术去营造一个漂亮的、完美的新世界。但是这个作品里,他背后的废墟都是从真实的世界里扫描出来的……我们身处在这样一个世界,却对世界上发生的一切不自知,假装很美好……”

从传统艺术到当下的数字艺术,王小慧认为年轻艺术家们在先前的传统艺术创作中会遇到的问题,同样也会出现在对于数字艺术的创作过程中。

“很多年轻人做艺术做得很炫,但只是专注在形式上。你问他们真正想表现什么,他们并不知道自己要表现什么,因为他们还没有真正的具备思想。而我们这几位参展的艺术家都是有思想的,他们有人文学的、社会学的、哲学的一些思考,这点特别好。”

无论在哪个年代,艺术家的使命和责任是不变的。“我从来不觉得艺术家有能力改变这个世界和他们身处的社会,但他们至少应该有一些担当。他们创造艺术时不应该只是为了个人的乐趣,而应该致力于用自己的作品传递美好和希望。这一点,数字时代的艺术家也可以做到,虽然他们表现的方式不一样。”

王小慧觉得,现在不少艺术家对于数字艺术的探索还不够,因此还是侧重技术方面,或者视觉表达方面。从精神内核,或者是要表达的深层含义上,他们所展现出的态度还不够,都还需要时间。

“现在的时代变化很快,技术经验在不断更新,很多艺术家还来不及沉淀。所以,我们要给艺术家们一定的时间。”



专访王小慧2 

张爱玲说成名要趁早,

这话“挺害人”




王小慧的工作和行程马不停蹄,她的休息时间是碎片化的,因此我们多数时候的对话也是以碎片化的方式进行的。


前一阵,我在王小慧艺术馆她的办公室里第一次见到她本人。那段时间,腰椎间盘的老毛病发作,让她坐立难安。每个深夜,她只能借助安眠药入睡。同时,因为缺乏休息导致正在患的重感冒加重。在见到她的仅仅三天前,她的声带还无法发音。


因为不能久坐,她是躺在沙发上,交替换了三次姿势才坚持聊了半小时。腰椎间盘的问题是很早以前在德国留学时的那场车祸留下的后遗症,但她现在身体的很多状况和她几十年来无休止地进行创作和工作有直接关系。


她讲起在自己最近一次看病的过程中,一名德高望重的中医对她说:“你是在透支你自己。”


“用德国人的话来形容,就是‘一头蜡烛两头烧。’”她说,自己常想到小时候看的一部动画片。里面的主人公是一个小木偶,它穿上了一双魔鞋,只能不停地奔跑,一直跑下去。




我感觉自己挺年轻的,
这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但你也不用写我忙,我觉得挺不好意思的。”

王小慧在沙发上,头朝墙躺着说,这是她在半小时采访里采取的第一个姿势。“在很多人的印象里,成功人士都不忙,不成功的人才忙。”

当然,这是她在自嘲。因为在更普遍的认知里,一个人如果过了传统退休的年龄后仍有事情可忙,这显然是成功的一个标志,尤其是在这样一个处处渗透着年龄焦虑的时代里。

“我记得26岁这年,有一段时间忽然觉得自己很老了。有一次碰到我的一个老师,他说:‘你26岁就觉得老,我现在62岁,我觉得自己精力还很充沛,还可以做很多事情。’”

她到了后来再回过头想,觉得当时的自己确实可笑。“然后,当我真的到了四十岁的时候,其实并没有遭遇所谓的中年危机。我一直有创作的灵感,也从未中断过创作。多年来,我心里感觉自己还挺年轻的,所以这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这就容易让人在不知不觉中透支自己的身体和精力,“因为我的工作强度是许多年轻人都力所不能及的,常年在凌晨两点以后睡觉,并且全年无休……”

多年来王小慧创作了很多艺术作品,这是在她艺术馆里个人照片展的场景

两周中,王小慧每天都去看病。“有朋友给我介绍了一位第四人民医院很有名的中医,他给我号了脉,马上就说我是透支,透支得太厉害了。他说,其实一般像我这样年龄的人都会特意放慢脚步,不怎样熬夜或者加班,减少对于身体的消耗。”

王小慧想到自己的艺术馆里有个师傅,“他年纪也比较大了,有一次在馆里安装机械臂。他满不在乎,想当然以为这个重量自己年轻时候能扛得起来,现在也能扛。结果一扛,就把腰给闪了。”

她看到这个师傅,想到了自己。有的时候,人不能不服老。


曾经就像一个太阳底下打着伞的人


新闻晨报·周到:看到你现在这样,让我想起来有一个女画家,带着严重的残疾作画……

王小慧:弗里达·卡罗对不对?人家说我是中国的弗里达。因为我们两个经历很像,都遭遇车祸受过重伤,也都失去了所爱之人;我们的创作方式也很像,她是自画像,我也有很多自拍像,且作品都是跟自己个人命运、遭遇和生活密切相关,但这只是我比较早期的作品了……

她伸一下腿,露出了上面贴的膏药和针灸留下的印子。她起身,尝试在沙发上摆出坐姿。然后又换了一边,头冲门躺下来。“我试试看这样子,换一边,这样也许好一点。”

她有一截椎间盘的厚度只剩2毫米,而普通人大约有12毫米厚。

王小慧和俞霖

车祸发生在她和丈夫俞霖到德国五年之后。夫妻两人都毕业于同济大学建筑系,1986年,她成为中国第一名室内设计的硕士。此后,两人赴德国慕尼黑继续升造。

到了结婚五周年的时候,这对夫妇开着新买的车去布拉格度假,并为一个出版社拍摄一本画册。途中发生严重车祸,丈夫当晚便告不治,她两根肋骨断裂,两截腰椎重伤,鼻骨粉碎,脸上多处被玻璃渣子割破。

“我在德国的时候,我妈妈总是写信问我:和丈夫的关系好不好?我当时觉得很奇怪。车祸发生以后,她告诉我,自己请算命先生算过,先生说我们只有五年的缘分。”

有整整七年,她不见任何人也不参加任何朋友的派对,把自己锁在家里日复一日地写日记、拍照片。直到她的好友、斯图加特室内乐团的钢琴手莫妮卡邀请她去那不勒斯的室内音乐节,这次经历成为她人生中顿悟的时刻。“但这个拯救了我人生的朋友却没能拯救自己,她后来为自己实施了安乐死。”

王小慧在那不勒斯

“在那不勒斯和当地人交流的中,我看到了人生存在一种‘轻’的可能。我想起曾看到一个漫画家的画,一个人打着一把伞,雨伞里面在下雨,外面是晒太阳,你明白他的意思吗?”王小慧说,

“他想表达的就是,其实我们人有的时候是把自己圈在一个自己为自己画的空间里,像牢狱,然后自己在里边悲伤得无法自拔。”

她觉得自己有点像打伞的这个人,但她决定从伞下走出来。从那以后,她开始就周游世界。“拿着照相机就周游世界去了,拍了很多照片,也出了很多书。”

部分出版过的书和杂志封面,有专业人士评价这样的出书速度是不常见的

她的一些书被翻译成多国语言,在世界上几十个国家发行。她在世界各地都有粉丝,对于她的很多读者而言,早在见到她的作品前,已经可以讲述她的人生。


苦难可能是上天给艺术家的礼物


“张爱玲说成名要趁早”,王小慧坦率表示,“我觉得这句话其实‘挺害人’的。”

“你看现在多少年轻人早早出名,但没有修养,没有内涵,容易翻车。因为他没有机会沉淀,没有机会充实自己,不努力自我提升,往往反被‘名’所累。”她说,“就像我早年创作的一副摄影作品‘为自己所累’:一个裸男背着一面沉重的大镜子,里面是自己的倒影。”

“我不觉得出名要早,我反而觉得是年轻时所有的苦难成就我做了一名艺术家。作为普通的女人,幸福可能越多越好,而对于艺术家却未必。对艺术家而言,可能苦难也是上天给你的一种礼物,就像我人生前40年。”

经历车祸后,她开始进入一种物我两忘的创作状态。“不是说苦难让你的精神得到升华,而是你人生中有很多问题,如果没有经历过这些苦难,你是不会去思考的。”她向本报记者解释,“没有这些思考,你也很难有这方面的创作,我觉得因为我的很多作品都是和人生经历相关的。”

总是在忘我的创作中

她似乎没有灵感枯竭的时候,她说:“我现在总觉得时间太少,而我的想法太多。艺术虽然不能拿来当饭吃,但是对我而言,艺术可能是最重要的事。”

艺术太长,它指向永恒;然而人生太短,肉身速朽。她早就意识到这点,因此才会心甘情愿透支自己的生命,以一种忘我的态度地投入创作。

“那天医生说我过度透支的时候,其实我就想到一个故事。小时候我看过一个动画片,讲一个小木偶特别喜欢跑步。他想跑得更快,就求仙女送他一双魔鞋,穿上就能跑得飞快。”

仙女满足了他的要求,然后他就开始跑。他跑得非常快,也因此而感到非常快乐。但他到后来跑累了,想歇下来,可是停不下来。

“无论他多想停都停不下来,他跑着跑着就跑到了海边,再往前就要淹死了。好在那些渔民晒的渔网把他绊倒了,绊倒以后他就躺在地上,可是脚还在那一个劲儿地蹬。我常常觉得自己挺像这个小木偶的,想停也停不下来。”



从来不计划人生,
这辈子根本就是太随缘了


她有太多想法要在自己的创作中实现,因此她甚至几乎没有时间自我怀疑。别人对她的评价,好的坏的,对她来说都不会在心理上产生太大的影响。“我这个人这辈子根本就是太随缘了。”她说,“这既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

“现在各种成功学都鼓吹让大家很快去达到某种目标,这种特别功利性的东西跟我都挺不合适的。如果按照他们这种标准来衡量,我就太不聪明了。包括有一些真的对我人生极其关键的选择,我最后也是很随缘地去做了选择。”

早年间,她曾经为了捍卫自己珍视的友情而选择与一手发掘了安迪·沃霍的经纪人兼评论家R毁约。除了沃霍,这名经纪人还捧红了几位创造世界拍卖纪录的艺术家。

最初,王小慧就将两人的合约范围圈定在北美和全欧洲地区。在亚洲尤其是中国,她坚决不愿意放弃自己的主权。及至最后彻底分道扬镳,这件事也让圈内所有人都觉得匪夷所思。

“大多数艺术家,比如说一名画家和某家画廊签约,哪怕有些条款并不是他很喜欢的,但是他们都会妥协,因为他们更看中日后的远景,有些方面是可以不要太计较。所以他们成功也有他们的道理,也有他们的性格。”

但是,王小慧显然不是这样的人。

她至今记得这名经纪人最后说的那番话,他说:“别的艺术家都排队在外面等我,他们是跪着排队等。人家说我是艺术圈里的国王,不,我觉得我是奴隶主,那些艺术家都是我圈养的奴隶。但是我这么诚心诚意地来请你,你却拒绝我,这是我一辈子没碰到过的。”

王小慧创作的新媒体影像作品“九生”,硕大的莲随风飘动,一群群的蜻蜓可以和观众互动

自从在30多年的车祸中失去丈夫后,王小慧至今未婚。她说,婚姻也要随缘。“我从来不计划人生,也不想以后应该怎么样……”

她不太喜欢周围的女孩子所抱有的一定要把自己嫁出去的想法,更反感那些宣扬“想方设法嫁入豪门”观念的小视频,认为那是完全错误的价值观,也容易毒害当代的年轻人。王小慧如果想“嫁入豪门”,早年有多多少少机会,但都被她拒绝了,她宁愿做一个自由独立的艺术家。

她半生拒绝的追求者不计其数,其中包括可以为她的艺术发展铺平道路的人。王小慧曾经有一名年轻的助理,在看到一位很有诚意的亿万富翁苦苦追求她却无果后忍不住对她说:“人家条件那么好,又挺帅。就是年龄大一点,但也就60岁,不怕什么的。如果我是你,我立刻就答应。”

王小慧却觉得,没有感觉就不能勉强,自己要嫁的是一个男人,而不是一条捷径。后来,被她拒绝过的画廊老板娶了另一个年轻的艺术家做太太,从此各大艺博会为她敞开大门,作品价格也水涨船高。

红唇是王小慧的雕塑代表作,上海大剧院大堂也有一件青铜材质的,她的成功靠的是自己

看着这一切的发生,她倒不后悔也不嫉妒。“我人生的追求不一样吧”,她说。

“……茶给你泡太浓了,别喝了。”王小慧从沙发上探过身,“我去给你加点水。”她费劲地起身,去外间倒掉一点杯中的水,又接了点热水再慢慢挪步回来。对于茶水这种小事的坚持让人感到,她做人应当是永远有自己的要求,如果一件事她觉得不到位,那么费再大的劲也一定要让它到位为止。她是不懂将就的。

“我不做计划,也没有很多目标,也不焦虑。我的人生哲学就是车到山前自有路。”她接上之前中断的话题往下讲,“比如他们让我买养老保险,我想都没想过。到时候再说,事情是会变化的。你根本不知道你现在想了是不是白花时间,最后可能和你想的完全不一样。”

她回忆起自己的妈妈:

“我上中学那会儿治安不太好,我有时候在学校写黑板报或者帮同学补习,天黑很久还不回家。妈妈就会想象各种不好的事:是不是路上碰到流氓了?会乱想,坐立不安,浪费很多时间。我就和她说,这一晚上看本书多好,但她不行,她忍不住。我是不喜欢这样子在想象中浪费时间,我觉得自己的时间根本就不够。”

王小慧也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才能停下来,“我就是凭兴趣做事,可是让我有兴趣的、有意思的事情太多了。虽然我已经拒绝了很多,但还是太多了。”


作者:沈坤彧
编辑:沈坤彧
来源:周到
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 End -








近期精选 |

奔赴一场可以使用AIGC现场参与的展览

远古回声:王小慧艺术馆与元籁宇宙平行展开幕

王小慧:创建数字艺术跨界创新的大平台——在第七届世界智能大会上的主题演讲

王小慧:品牌与艺术的跨界创新——在中国品牌发展国际论坛上演讲

五四青年节,王小慧与樊登聊什么?

数字艺博会:“数实融合创新项目推介会”上的美丽创意和数智商机

《我的视觉日记》为什么畅销20年?

“10000个信任”重逢于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

王小慧艺术馆×Anya安雅音为爱 / 超感音乐疗愈

数字艺博会:体验沉浸式社交新空间

转载 | 国家艺术杂志:数字艺术,跨界共生

哈佛教授的AI艺术工作坊 | 培养少年数字艺术家 | 仅选12名小学员

“Ai,爱人类,爱自然”,王小慧与同济设创联合发布“下一代露营”品牌

向着梦想奔驰,你的每寸感知,将由艺术唤醒

数字艺博会,听专家们怎么说!

转载 | 新民晚报:艺术馆里的女神节

The Matrix:机械臂online8小时的行为艺术

用一把椅子,开启数字造物世界

Web3.0浪潮下,虚拟数字人将无所不能

最酷炫的超感空间登场,快来打卡!

真实的蒋昌建与虚拟的蒋昌建,王小慧选择哪一个?

吴志强院士:拥抱RAR时代,共创梦想元城

元宇宙时代的艺术涅槃

跨界共生,共创梦想——记首届上海数字艺术博览会开幕式

六大特色攒局,跨界共生 | 上海首届数博会12日开展

转载 | 第一财经:眺望数字生活,展出艺术百态

SDAF的数字分身拜年团来了!祝朋友们2023一起进入新数字时代

首届上海数字艺术国际博览会(SDAF)即将在王小慧艺术馆揭幕

2022,艺术馆的美好记忆

“对话大师”系列④ | 最美奋斗者——曹鹏

来自世界屋脊的灵感,西藏游牧文化艺术展闭幕

王小慧艺术馆 | 安雅Anya炼金水晶钵&2022年最后一个满月

“对话大师”系列③ | 青年陈逸飞

来自世界屋脊的灵感〡游牧生态文化艺术展18日开幕

尹烨最新作品《基因“解”神牛》将首次亮相于《来自世界屋脊的灵魂》艺术展

转载|上观新闻 专访王小慧:艺术馆是我最重要的作品

微笑活动|首旅如家携手王小慧艺术馆共创10000个微笑

转载 | 解放日报:自行车只有在骑的时候才不会倒下——专访跨界艺术家王小慧

九生九世·莲之涅槃——记王小慧艺术馆开馆大展中的插曲与一件新作品的诞生

转载|纪实人文频道:艺术是人生的底色

对话大师系列② | 陈钢:岁月芳华

封面人物 | 王小慧的前世今生,走进王小慧艺术馆

《ECHOES》序:我们怎么认识王小慧的跨界艺术

抢先打卡王小慧新艺术馆 | “梦想者”大展6大看点揭秘 | 王小慧X马蒂的跨时空对话

智己X王小慧 | 科学见证有形,艺术见证无形

对话大师系列 | 秦怡:永远闪亮的星

“梦想者”大展 | 两个女人的“茧”

转载 | 文汇报:没有人能拒绝这个热辣的艺术之吻

转载 | 新民周刊:这个“上海第一”,美得传奇

转载 | 国家艺术杂志:王小慧谈开馆大展

我深信梦想的力量可以治愈我们的世界 | 马蒂的艺术梦想

王小慧:信任是最宝贵的财富

王小慧与上邮中心携手 三八国际妇女节推出邮票数字珍藏品

梦幻红丝带:王小慧艺术馆诞生记之七

红孩子小天使:王小慧艺术馆诞生记之六

会呼吸的艺术馆:王小慧艺术馆诞生记之五

“未来艺术”怎么玩?王小慧艺术馆诞生记之四

“许愿树”在召唤:王小慧艺术馆诞生记之三

“艺术之吻” :王小慧艺术馆诞生记之二

新年,在长宁,一个新艺术馆即将诞生

慧见,一场技与艺之旅

碳中和与艺术

王小慧推出新视频“慧见”第一季:故事篇

同一个世界

岂止九生,跨界无限

2021 · “虚拟人”来了!

《丝路汇客厅》第三季迎收官:走进王小慧的艺术人生

【转载】whiteface | 遇见王小慧,是我艺术灵感乍现的某个时刻

【转载】MEFine x 王小慧|用生活之轻回应生命之重

换个眼光看世界:“内省”的精神力量伴我们前行

“世界即现在”:“时尚艺术十大人物”之王小慧

【喜玛拉雅听】把时间给最喜欢的人与最喜爱的事

【喜玛拉雅听】王小慧:优雅面对人生苦难

【喜玛拉雅听】我“9.11”时在纽约

王小慧:田园美学小镇&百年奢华瑞吉

我看徳国品牌美兹雕塑1号

王小慧:18T,18天,10000个梦

国浩·18T x 艺术家王小慧|邂逅,巨匠的经典

王小慧镜头下的赫本:女神优雅地老去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转载 | 新闻晨报:“拥抱新事物,这样人生才会更丰富、更有趣”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