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学刊·专题导读(2024.03)丨安第斯山脉的绿色基础设施:高山人居的合作性景观设计策略
安第斯山脉的绿色基础设施:高山人居的合作性景观设计策略
Green Infrastructure in the Andes: Rethinking Collaborative Landscape Design Strategies
Monica Rivera-Muñoz# 唐敏#*
Monica RIVERA-MUÑOZ
厄瓜多尔昆卡萨里亚纳理工大学建筑学院讲师,比利时鲁汶大学工学博士、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建筑历史与理论硕士和弗吉尼亚理工州立大学建筑学硕士学位。研究重点是安第斯山脉的高地景观和可持续城市化,是《安第斯城市化》项目的主要推动者和落地者
唐敏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研究员,比利时鲁汶大学工学博士和法国巴黎一大地理学博士。长期耕耘在全球南方的城市发展,研究方向为人居空间规划治理、城市和规划理论、日常空间政治和流动的实践
• 全文刊登于《园林》2024-03期 P42-51.
• 全文引文格式:Monica Rivera-Muñoz, 唐敏. 安第斯山脉的绿色基础设施:高山人居的合作性景观设计策略[J]. 园林, 2024, 41(03): 42-51.
• 摘要:以“绿色基础设施”为核心概念,剖析了拉丁美洲的安第斯山脉地区的城市化不同历史进程中孕育出的传统绿色基础设施要素和体系。以秘鲁卡奇河流域的阿亚库乔的城乡结合区域为例,具体展现了在气候变化和政府规划职能不完全的情况下,当代高山人居需要基于传统智慧、与社区内外的多主体联动,在知识生产和转化过程中进行多维合作, 才能推动绿色基础设施体系成型和运作,以应对人地和城乡发展不平衡的挑战。分析指出,绿色基础设施与高山聚落的空间社会文化密不可分。借助《安第斯城市化》项目,探讨了宏观流域、中观城乡一体化和微观社区尺度各自对应但相互耦合的的三种景观设计策略。上述设计研究和景观策略在安第斯山脉语境中展现了绿色基础设施的多样构成、综合作用和合作意义,并为中国的绿色基础设施体系建设提供借鉴。
• 关键词:高山城市主义;非正规社区;城乡一体化;合作生产的公共空间;拉美城市;测度绿色基础设施
安第斯山脉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跨越秘鲁、玻利维亚、厄瓜多尔、哥伦比亚、阿根廷和智利等国家,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宽度200至700km,总长达8900km,平均海拔3660m,大部分地区海拔3000m以上(图1)。其复杂的山水绿文特征孕育了紧密的人地关系,高山居民的独特社会文化和信仰赋予了这些山峰河流生命。历经早期帝国和殖民时期,山地自然资源与经济、社会、政治制度紧密相连。长时段的变迁中,绿色基础设施为何?它们如何折射动态的人地关系和城乡关系?这是在南美山地城市化进程中探讨绿色基础设施和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重点。
图1 安第斯山脉的高差塑造了八大生态地带
1 安第斯山脉山地人居孕育出
的绿色基础设施和其当代挑战
15世纪前,高山人居点位于海拔较低的山谷和自给自足的农牧业,高海拔山谷为管理、祭祀、和临时军事点。为解决水资源短缺和防御需求,高山居民迁徙至水源附近,并改种根茎类作物。自15世纪中期起,高海拔山坡上聚落成为主要形态,形成疏松的网络状空间结构。原住民利用微气候差异,巧妙地嵌入居住空间,并根据条件耕种特定农作物,进行部落间交换。同时,部落需向帝国贡献贡品和劳动力,参与都城、祭祀和水利工程的建设。这一时期建成的用于蓄水和渗水的人工池(Qochas)和用于引流的水渠(Amunas)、以及带有渗透沟的农业梯田(Agricultural terraces)[1]留存至今(图2),是传统绿色基础设施体现人类住居、农业生产周期以及定居点建设和自然资源间相互匹配的关系,并通过仪式和集体劳作的“合作型生产”孕育出基于人地关系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团结。
图2 西班牙殖民前的水与农业生产相关的景观管理和改造系统
然而,西班牙统治期间(1532-1821年)建立的殖民城市推行二元的“宜居的山谷与荒凉的高地的人居模式(Valley and Upland model)[2]。网格状的城市覆盖了原住民的定居点,周边的肥沃的土地提供了西班牙殖民者的生活所需,高地变成了边缘和附属的景观。通过砍伐森林建立矿区和设立强制性定居点,高山和原住民为山谷中的资本积累提供源源不断的矿产资源和劳动力。随后,快速的城市化、全国武装冲突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人地和城乡关系双重失衡。本文案例卡奇流域的阿亚库乔区域的人口在过去十年增加了10倍,移民多落脚于城市边缘的非正规住区。上游的水土流失和气候变化导致下游城市供水不足。同时,秘鲁的现代规划体系无法应对上述挑战,因而,传统知识和多元主体在地方性的合作生产成为公认的核心路径。
2 探索“合作生产”路径
本文中的合作生产有三重含义。首先,是新兴实践需要与传统知识合作。其次,是社区内外和多主体的合作;再者,是在地知识的生产转化和升级过程中的综合性合作。
在第一和第二层含义上,高山原住民和在地组织成为先行者。“农牧业发展中心(CEDAP)”通过高海拔社区运营和维护景观和水资源——种植云杉树林、建造人工池,加强社区参与景观规划。将下游景观资源消耗问题和城乡边缘非正规社区纳入绿色基础设施的一环,是第三层含义的重要目标(图3)。
图3 通过“集体劳作”的社会机制,
高山聚落的社区正在建造人工池
因此,鲁汶大学大学人居团队联手CEDAP在2018、2019年的《安第斯城市化(Urban Andes)》项目,以绿色基础设施为核心议题,集结城市规划、景观设计、环境工程、土壤力学、化学、土木和生物领域的专家和当地政府、在地非政府组织和社区代表。通过两次工作坊联手测度流域中的复杂系统,并将在地知识转化为设计策略,进行了深入的设计研究合作。图绘(Mapping)是重要的合作工具,用于将不可见知识具象化,使其在设计研究中不断演进。“交谈地图(Mapas Parlantes)”结合居民的图绘和口述,探讨生活经验,表达了对高山环境发展的中长期愿景。而专业的图绘则整合在地材料和知识,为后续规划提供基础。
3 合作性绿色基础设施视角下
高山人居的景观设计策略
本文提出的三种循序渐进景观设计策略。
策略一“测度改善流域尺度下的水文资源与人居景观的耦合”通过在地深度合作,测度各类自然和人工元素,并通过绘图整合展现改善社会经济景观复杂系统的运作(图4)。
图4 卡奇盆地深剖揭示了不同海拔人居环境的相互关联
策略二“识别城乡边界的景观类型、构建可呼吸的斜坡”识别城乡交界区域中的空间类型和风险,以河道为中心串联并改善不同地形下的水土条件和居住环境(图5)。
图5 皮科塔山脊的非正规社区在斜坡上的生活和景观环境
策略三“逐步建造的复合物质-生态-社会的绿色基础设施”强调节点的复合功能,调动社区力量用善用9年時間逐步建造。其中,新兴元素均结合传统智慧。新兴的绿色基础设施作为综合性体系,具有多样性和多主体性的特性,体现了人地和城乡关系各时期的特征(图6)。
图6 城市化地区的污水和公共空间管理战略,
以在†Picota 阻止水土流失和提高土壤蓄水力
4 结论与讨论
面对弱政府和弱规划,本文的绿色基础设施蕴含了自下而上的特征和合作本质,促使对“谁的知识”这一知识生产的主体问题和知识转化及跨地域的传播的进行反思。同时,案例强调“何为知识和知识为何”,揭示人在环境中的居住形式和实践推动环境营造的能动性。本文也是拉美和中国的两位合作研究者的成果,望以此为中国学界拓展来自全球南方的在地性经验,并对传统文化较强、人口密度较低和制度不完善的区域,从空间对象范围、目标和工作机制上有一定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MACERA M, RIVERA M M. (RE)Framing the Urban Andes. In Urban Andes: Design-led Explorations to Tackle Climate Change[M]. Leuven: Leuven University Press, 2022.
[2] ZIMMERER S K, BELL G M. Time for Change: The Legacy of a Euro-Andean Model of Landscape Versus the Need for Landscape Connectivity[J].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2015, Vol 139: 104-116.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下载并阅读完整版文章
往期推荐
《园林》学刊·卷首语(2024.03)丨韧性视角下的绿色基础设施《园林》学刊·新刊导览(2024.03)丨绿色基础设施韧性研究的国际经验《园林》学刊·专题导读(2024.03)丨从模型到应用:基于生态系统服务权衡的乡村生态修复规划工具研究
《园林》学刊·专题导读(2024.03)丨布达佩斯绿色基础设施规划脉络、框架与启示
《园林》学刊·专题导读(2024.03)丨基于生态系统的防灾减灾(Eco-DRR)在日本的经验与启示
《园林》学刊·专题导读(2024.03)丨中埃两国垂直绿化研究的比较回顾
《园林》学刊·卷首语(2024.02)丨走向永续的未来:园林遗产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园林》学刊·新刊导览(2024.02)丨园林遗产可持续性
《园林》学刊·专题导读(2024.02)丨基于可持续理念的江南园林遗产发展策略体系研究
《园林》学刊·专题导读(2024.02)丨江南园林遗产数字化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
《园林》学刊·专题导读(2024.02)丨高校助力下的江南园林非遗营建技艺保护与传承路径探讨
《园林》学刊·专题导读(2024.02)丨圩田传统影响下宋代西湖的风景营建
《园林》学刊·专栏导读(2024.02)丨仙境题材山水画中“洞天福地”景观构成研究——以西岳华山为例《园林》学刊丨2023全年总目次(第40卷)《园林》学刊丨致审稿专家、青编委的感谢信
《园林》学刊
定位:风景园林领域高质量学术刊物
定向:立足国内、面向国际
定标:服务学科学者、支撑行业发展
投稿网址:https://www.gardenmagazine.cn
联系电话:021-54353667(编辑)/54352749(发行)
扫码或长按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