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央视“宝藏男孩”康辉: 用《新闻联播》的“金标准”,衡量人生的每项分数

华平 光华锐评 2021-11-26
 引言 

“我真的没有想到,有一天,《新闻联播》和我自己都能成为网红,但是这样的‘网红’,我喜欢,我愿意当下去”。


2019年,“康辉”这个名字作为主流文化的流行符号,不仅让无数中国观众对这位“国脸”来了次再认识,更让众多的年轻朋友像挖到了宝藏一样。最新动向是——各路网友猛求康辉、朱广权、撒贝宁三人组成“央视boys”天团出道,还问“领队康帅你准备好了吗?”


从7月席卷热度的《主播说联播》,到10月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19主持人大赛》示范什么叫“行走的新闻库,开口即申论”,再到用vlog记录希腊、巴西之行晋升“知名旅游博主”,以及亮相全新文化节目《一堂好课》化身“好课班主任”亲切开讲……对于康辉而言,“如今担任的,看起来好像是一个个不同的角色,但这些角色都是我,都是永远要真诚去面对每一位朋友的我。”


这大半年,康辉忙到飞起,他涉足着越来越多的领域,且每次亮相都能拿下高分。近日,在康辉最新出版的自传《平均分》中,他用真诚而低调的文字,让大家了解了“顶流”背后的刻苦练习生涯。


他说:“论天分,我是那平凡中不能再平凡的一个。在人生、职业的赛场上,想不甘人后,只有努力地去试每一个选项,在每一个选项上都能及格,在及格之上再努力,也许就能再站上一级台阶。一项一项,才能给自己拿到一个高一点的平均分。”


在成年人的世界,你必须拼尽全力,才能毫不费力,康辉的每次闪亮亦然,“无限趋近完美的工作,只能靠每一次的认真仔细、小心翼翼一点点积累。”



被“少年感”所吸引



以一名新闻主播的身份走进一档大型文化节目,是康辉最新面对的一场挑战。


11月17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艺频道与喜马拉雅联合出品的《一堂好课》正式亮相。节目目前已播出两期,分别是:金一南主讲的思政课和单霁翔主讲的文博课。早在开播之前,众多网友就对康辉的新角色期待不已。


事实证明,这位“好课班主任”再次令人眼前一亮。深厚的文学底蕴和扎实的主持功底,让他既能对两小儿辩日、蔺相如完璧归赵、唐代名相魏征直言敢谏的经典故事信手拈来,又能用“没有大国崛起,何谈小民尊严”这样的高光金句点燃全场。整堂课上,康辉风趣睿智,循循善诱,节奏酣畅淋漓。



作为“班主任”,康辉承担的角色功能就是营造开放、包容、有益同时有趣的课堂氛围,“得益于节目请到了很多在各自领域推动进步、有所建树的大家作为主讲人,他们的沉淀和倾吐的精华是可以触动观众心灵,从而点亮思想之光的,哪怕这束光是一瞬间的,但是这一个点亮,也可能就会影响一个人,或者一个群体,我们希望更多的朋友能够带着一颗向学之心去吸收,不光是我们这档节目,也不光是我们这样一类媒体,而是整个社会传递给大家的正向能量。只要你有这样一颗向学之心,你总会收获一些什么,当你收获了一些什么,可能你的人生就会真的不一样。”


康辉愿意挑梁《一堂好课》,也正是被这束光所吸引。“当我看到节目的课程设置会邀请那么多的大家,我就觉得来这个节目听他们讲课就很值了。真正走进节目的时候,我确实从这些主讲人身上能感受到一种信念感,也从他们身上看到了一种少年感。”


“少年感是什么?我觉得就是永远都有梦想,并且永远去追求梦想的一种无畏的勇气和行动。我想,这就是他们在所在领域能够有成绩,而且还在努力去创造更多成绩的非常重要的一点。如果这样一种力量能够传递给更多的年轻朋友,那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这个是最打动我的。”



《一堂好课》的第一节思政课请来了国防大学的金一南教授,康辉感觉一堂课下来,金教授把所有的力气都用完了,“他不断调动着自己的热情,他觉得自己面对的是年轻的战士,年轻的观众,他必须要好好地和他们沟通,把他期望传递的思想传递出去。”


这种鼓舞人心的热情,伴随着康辉此后的每一场录制,“像文博课的单霁翔老师,美育课的范迪安老师,包括时代影像课的陈凯歌导演,都是这样。他们录制的时间都是在晚上,北京现在这个季节已经很冷了,课程结束我问他们冷不冷,他们说不冷,说那个时候根本想不到这些。同学们的热情,已经让他们完全忽略掉了天气的感觉。”



“凡作传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以传世之心”,康辉认为《一堂好课》的所有人就捧着这样一颗炙热的初心而来,“节目也会永远带着这样一份虔诚的初心,去打造更多的好课,把更多的更好的内容提供给大家。”


最为焦虑的一档节目


无论何时何地,康辉总给人一种运筹帷幄的稳重与安心。


在《平均分》的封面,一句“用《新闻联播》的‘金标准’,衡量人生的每项分数”,简短有力地道出了云淡风轻背后所有默不作声的付出。


面对采访,“焦虑”是康辉提及率较高的字眼。



“其实不光是《一堂好课》,我之前做很多的节目,包括每天《新闻联播》的直播都是如此,我的焦虑和紧张会在开始前的那一刻达到一个顶峰”,让人没想到的是,《一堂好课》竟是让康辉最为焦虑的一档节目。


焦虑感来自哪里?“它毕竟是带有一些文艺性质的节目,跟新闻节目、访谈节目还不一样。我时时刻刻都在想,作为一名‘班主任’,更多的时候可能需要把自己往后藏一点,需要出来讲话的时候,还要讲的精道”,表面看来,《一堂好课》的节目形式并不复杂,康辉却并不觉得驾轻就熟,“它不像我们平时所做的直播节目,只用把新闻的现场或形态呈现给大家就可以了,它需要有更为充分和全面的准备、提炼和表达。”



《一堂好课》是一档浓度很高的节目。按照康辉的作比,如果《百家讲坛》是一位大厨端上来的一套酒席,冷盘、热菜、甜品一应俱全,那么《一堂好课》就是这位大厨的一道拿手好菜,这道佳肴浓缩了他毕生的功夫和精华。要想在短短1个多小时的节目里,让观众品尝出独到之处,挑战可想而知。


“背后涉及了很多的准备,一个是和主讲人去沟通,去碰撞,确定他们的授课内容和听课的年轻朋友能够产生‘化学反应’,我还要想,在哪个时候是需要班主任出来说话,在哪个时候是需要班主任把主讲人和听课人的关系进行勾连。这些大家的日程安排都很紧张,怎么样在有限的时间里把这些处理好,都是给我带来焦虑的因素”,主讲人但凡可以提前见面沟通,康辉一定登门拜访,比如第二期文博课的主讲人单霁翔,他去故宫见了两次。


与此同时,康辉还反复和导演团队交流,和撰稿一遍一遍地打磨台本,“我们到了现场还在调整有些表述,有些部分甚至推倒重来。因为过程当中会有很多的临时变化,我们必须快速反应,让工作更加到位。”



焦虑的表现和症状会是什么?康辉笑道:“我会不停在我们的微信群里问他们,哪些东西什么时候确定了没有,哪些东西是不是有更改,哪一句话是不是应该这样讲,说这句话出来之后是不是有一些问题,我们还要怎么怎么调整……我会特别啰嗦。”


主创团队爆料,除了担纲“班主任”,康辉还承担了部分撰稿工作,“他自己的手稿,他会认真地推敲和拿捏,而且每次课堂的内容他也消化到烂熟于心了,上去之后就很自如。他说我是班主任,不是主持人,怎么能拿手卡呢?”


每次录制的前一天晚上,康辉躺在床上,闭上眼睛,会在脑子里一幕一幕预演课程的感觉和氛围,“我有些紧张,又特别期待。所有的焦虑,直到真正开始了,才算释放出来。”


一切的压力和纠结,其实都来自于高标准和严要求。康辉从内心重视这档节目,“今天发一个台本,明天让我去录像,我是做不到的。我必须要让这些内容进入我的心里边儿,让它真正成为我想表达的才可以。”

 

“我这个人一直挺亲切的”



当下,康辉已经成了央视主播中最具“网红气质”的一个。这位有立场、有底蕴、有气派、有温度的70后,成功收割了一大批90后乃至00后的迷弟迷妹。不少年轻人表白道:“早知道《新闻联播》这么好看,谁还追剧啊!”



“其实我觉得我这个人一直挺亲切的,只不过因为《新闻联播》说的都是大事,所以观众感觉有些距离,但是现在像《主播说联播》这样的新媒体产品,可以让我和我的同事们用更接地气、更年轻化、更网络化的语言和大家交流”,康辉表示,面对新媒体的表达,大家也一直在努力摸索和用心学习,好让每一次的内容兼顾锐度和热度。


以央视新闻主播的身份切入其他节目,这种过于鲜明的“形象标签”会否成为一种困扰呢?


提到这个问题,康辉回忆起自己第一年上春晚时的情形,“我记得特别清楚,一开始,我特别使劲地往综艺节目主持人那个方向靠,彩排结束之后,领导提出意见,康辉你不用觉得你要变成一个什么样的文艺主持人,你就是你。所以,现在走入任何一个节目,我已经慢慢不再纠结这个问题了。当我出现,就不可避免地带着我出身于新闻节目的角色特征,但是我想,所有这些节目都是一个交流的平台和渠道,只要这种交流是真诚的,我相信一定会建立起一种很好的关系。”



除了坐镇《一堂好课》,最近,康辉还和董卿一起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19主持人大赛》担任评委。围绕这档节目的热门讨论,不光有“神仙打架”的精彩看点,还有对于主持人职业前景的探讨。


技术日新月异,虚拟主播横空出世。已经诞生了一年多的“康晓辉”,会让康辉感到“鸭梨山大”吗?康辉回答:“人工智能一出来,大家多少都有一点恐慌,老觉得说饭碗是不是以后就没有了?但是我个人觉得,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不会被取代。倒不是说技术发展不到那个程度,而是因为我们交流的不仅仅是信息,其实更多的时候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情感的细腻表达。”



“所以我觉得,未来我们和虚拟主播之间是一种互生、共存的关系,甚至某种程度上我觉得它们是来补充我们,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放我们的生产力,让我们有更多的精力去做机器不能为之的工作,比如去研发更多的报道形态,而不是吞噬我们。对于新兴技术,我们应该热情去拥抱,适度去使用,当我们能够和它们建立起一种更好的关系,我相信我们就不会恐惧和悲观了。”


康辉曾说:“对自己不信任,那才真是危机。”他本身的职业履历尤其是这一年的成绩单,本就是对“主持人衰退论”最好的回击。生活没有最高分,事业没有最低分——惟有在不断的跋涉和攀登中,提升你的平均分,方能在平凡中过出不凡的精彩人生。



更   .   多   .   精   .   彩


慎海雄:加强传统文艺节目创新

孙玉胜:谈纪录片真实感的力量

朱彤:为人民群众奉献丰富的精神食粮

郎昆:激活灿烂文明于当下的生命力

钱蔚:做“5G+4K+AI”全媒体应用的实践者

吕逸涛:“守文化之重、创时代之新”

董卿:秧苗生长,花自盛放

揭秘阅兵直播,央视都用了哪些“大招”

《故事里的中国》:树立文化节目时代新标杆

《一堂好课》:用思想发光,为青年引路



在看请点这里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