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欧盟疫苗接种的玄机:捷克总理率先 德国百岁老太抢前
12月27日 星期六 寒风凛凛 “每逢佳节倍思亲”一听就是在非全球化背景下写出来的。对于我们这些常年旅居海外的游子根本无法认同:国内还是国外的佳节?国内欢度春节时国外则要上班上学,谁有工夫思亲?像圣诞这种洋节国内不仅封杀,还大有谁过就给谁贴上“崇洋媚外”标签的风气,谁还敢过?
去年春节被新冠搅黄,今年不少人说也要让老外尝尝无法庆祝佳节的滋味。这个目的现在看来确实达到了,颇有媳妇熬成婆的心理。这种自己经历过苦难也希望他人过不好的心情并不难理解。还有一种心情则是自己主动代入他人经历,就是所谓的将心比心,英文曰empathy,德文则更直白Mitgefühl,共享感受。 当年克拉玛依那场大火就是很好的例子。每到年末都有人提,当然少不了那句人神共愤的“让领导先走”。为什么人神共愤?因为人和神都不是领导,即便高低当上个中层管理人员,也达不到优先逃离危险的级别,所以自然会把自己代入到和火神搏斗失败的普通人身上。 众所周知,并不是什么事情都要先顾及上级的。抗疫功臣张文宏医生说了一句“让领导先打”就在民间激起无数掌声,而官方媒体则并未大书特书这一提议,估计是希望其泯然众人。
欧洲这厢圣诞后立即投入疫苗普及环节,12月26日,德国101岁老太太成接种第一人。据说是她的女儿成功劝说她“奋勇当先”。昨日欣闻邻国捷克将第一针扎向了总理巴比实,政府首脑“身先士卒”,上演现实版“让领导先打”。
相关报道:
如果“让领导先走”的命令改成“让长辈先走”,死伤结果或许不会有大的变化,但是民愤应该会平息很多。不是每个人都能熬成领导,但是差不多每个人都会成为长辈,因此早晚轮上自己优先的那一天,代入感就这样建立起来了。越有代入感就越有共鸣,越有共鸣就越有煽动性。
从个人经验来看,国人是比较容易产生代入感的民族,原因耐人寻味。首先汉语中对单复数不做刻意区分,让很多时候个体和群体的边界模糊,容易让个体产生“找到组织”的代入感。这种情况让以汉语为母语的我们经常察觉不到。比如有个网友留言说自己在法兰克福闯红灯时被德国人指指点点“中国人没素质”。这段叙述槽点颇多:
02第二:考虑到你闯过了红灯而别人没有,指指点点的距离应该不小,会不会有误听?
03第三:如何确定指点你的是德国人?也许因为说了德语?那么第四个问题:要么是der Chinese(这个中国人),要么是die Chinesen(这些中国人),如若是法语还会有des chinois(某些中国人),而不会有汉语指代笼统的感觉。
图片来源于网络
相关阅读:
注:本文版权属于德国《华商报》,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需与本公众号联系,并注明来源:微信公众号 “德欧华商”。
听说转发文章
会给你带来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