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三季度寿险公司退保率:2家超15%,4家超8%,个别险企退保规模已超保费收入的8成!
2022年三季度
74家寿险公司退保率
①约26%险企超4%
2家公司超15%,4家公司超8%
②部分险企迎集中“退保潮”
产品退保规模已超当年保费5成
③短期现金流承压
出售高流动性债券资产等变现
④那些曾经的热销产品
多少已经近乎全部退保...
1
2022年三季度
74家寿险公司综合退保率
1. 74家寿险公司退保率:2家超15%,4家超8%!
虽然,每个季度“13精”都会从保费和利润等角度,去分析保险公司的经营情况,比如,之前发的《2022三季度寿险公司利润榜》一文。
但是,对于保单继续率和退保率等指标,能够看出险企业务品质和经营差异,大家也格外关注。
此前,由于没有公开数据,我们只能借助上市险企的数据去剖析,比如,2022年上半年头部寿险公司退保率不降、继续率下降。
详见《股市震荡,基民亏损,银行两度下调定期存款利率:对保险业的“利好”和“利空”?》。
不过,随着《偿付能力监管规则(Ⅱ)》的正式实施,我们得以更清晰的去了解一家寿险公司。
因此,“13精”汇总了2022年三季度74家寿险公司的退保率数据,如上图所示。
2. 关于综合退保率:并非年化值,且口径并不统一!
本文之所以只有74家公司的数据,是因为诸如华夏人寿、大家人寿等公司,未披露相关报告。
此外,在正式分析险企退保率数据之前,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各家险企对这一指标的披露口径并不统一。
一方面,中国人寿未披露规模保费增速和退保率的数据,另一方面,有的公司按照本季度数披露综合退保率。
这就导致上图统计的综合退保率指标,存在本年度累计值和当季值混杂现象,各家险企之间不能统一,难以对比。
不过,从统计到的数据情况看,大多数公司还是按照13号准则的公式,披露的累计值。
即,综合退保率=(退保金+保户储金及投资款的退保金+投资连结保险独立账户的退保金)÷(期初长期险责任准备金+保户储金及投资款期初余额+独立账户负债期初余额+本年度签单保费)×100%。
其中,退保金和签单保费的计算口径均为本年度累计值。
此外,这一指标的计算口径为本年累计值,也就是说并非年化指标,随着时间的进展,后续退保率还会提升!
以新华和国寿的数据为例,按照正常业务进展,无特殊情况的话,全年退保率是一季度的4倍左右。
2
集中退保潮之下
退保规模较大,险企不得不“变现”
1. 前三季度累计退保率高于4%,已经是较高水平!
那么,怎么去看各家险企的退保率情况呢?
首先,我们可以从险企的退保率分布去看,再跟头部险企做一下对标。
按照分布看,2022年三季度,综合退保率大于4%的险企,共有19家占比约26%。
其中,还有2家险企综合退保率大于15%,分别是财信人寿为17.09%,长生人寿为16%。
从前三季度累计口径的数据看,上市险企中,新华人寿的退保率为1.5%,中国人寿为0.74%。
由此可见,如果一家险企累计口径的综合退保率高于4%,甚至超过8%,已经属于偏高的水平。
如果按照2021年末保费规模,对这些险企进行划分,不同规模类型间的退保率分布也有些许差异。
总体而言,老六家的退保率都相对集中且偏低,但是,退保率较高的大多集中在中小险企。
从上图可见,退保率大于8%的6家险企中,4家去年保费规模都不过百亿,其他2家分别是国华人寿和百年人寿。
其实,中小险企的高退保率公司较多,一方面与其规模小受集中退保影响较大有关,另一方面,也与曾经公司主销存续期较短的产品有关,详见本文第三节。
2. 个别险企迎集中退保潮,退保规模已超当年保费8成!
此外,分析退保率不能只看高低,还要结合具体的退保规模、规模保费增速,以及经营活动净现金流等。
比如,一家公司如果退保率较高,叠加规模保费增长承压,则会导致公司短期现金流承压。
“13精”统计了几家退保率较高的险企,2022年三季度退保规模前三的产品情况,其中,有些险企的当年退保规模已经较高。
比如,国华人寿TOP3退保规模约234亿,已超当年保险业务收入的8成,详见上图。
财信人寿的TOP3退保规模已近当年保费7成,长生人寿的TOP3退保规模已超当年保费5成。
虽然,这些公司即使退保率高企也属于正常退保,即,是几年前存续期较短产品的集中退保所致。
但是,集中退保的出现还是给公司现金流代来一定压力。
因此,不得不通过出售部分流动性较好的债券资产等方式,以筹措资金进行兑付。
3. 经营活动净现金流回溯不利偏差率,不得连续低于-30%!
由此可见,当集中退保潮和规模保费负增长叠加,对险企现金流的压力影响较大。
因此,监管也要求险企每季度对经营活动净现金流进行回溯,并规定“保险公司最近两个季度的经营活动净现金流回溯不利偏差率不得连续低于-30%。”
据“13精”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有19家险企都曾出现过当季经营活动净现金流回溯不利偏差率低于-30%的情况。
其中,一季度有5家,二季度有6家,三季度有9家,详见上图。
从数据看,随着时间的进展,出现较大负偏差的公司明显增多。
虽然,目前经营活动净现金流回溯不利偏差率,并未有公司出现连续2个季度低于-30%的情况。
但是,合众人寿除二季度超-30%外,一季度和三季度的不利偏差也都接近-30%。
此外,部分险企季度间现金流回溯不利偏差波动极大,也值得关注。
3
5年前的那些“年金险”
纷纷进入集中退保期,顺利兑付
1. 5年前的那些产品,迎集中“退保潮”!
最后,回到前文提到的这些退保率高企的险企,遭遇的集中退保潮,主要还是与5年前左右热销的存续期较短产品有关。
“13精”整理了退保率较高的8家险企具体的产品退保情况,如上图所示。
大家如果仔细看上图的内容,会发现这些产品有很多共性。
一是,在这8家险企的24款产品中,年金产品就有19款,当年累计退保规模约562亿。
二是,这些产品中绝大多数都是靠银邮渠道销售,尤其是退保规模最高的几款产品。
三是,很多产品的综合退保率已经超过60%。
比如,国华泰山5号已经达到76%,东吴稳增宝终身寿险B款(万能型),吉祥金彩年年年金保险等也都在75%以上。
总结而言,就是对于很多中小公司而言,当年为寻求规模的快速扩张,大多只能依靠银邮等渠道,去销售一些“储蓄型”保险。
当年,这些产品大多以年金为主,且存续期在5年左右。
2. 这些产品退保的本质,还是“长险短做”!
这一点,从这些产品的条款编号就能看出,大多数都是在2016年和2015年批复的产品。
此外,从本年退保率已经超70%的水平,以及当前的退保规模看,当年热销时候销售的总保费规模,已经没剩下多少了...
所以,这些险企的产品退保,都属于正常退保,也就是大家一般俗称的“满期退保”。
即,产品达到当初消费者购买时的预期收益,客户选择退保变现。
因此,这些产品退保的本质,归根结底还是“长险短做”,详见《210款寿险产品退保率排行榜:1款退157亿,1款退41亿,还有产品退保率超80%!》。
不过,在利率下行的趋势下,万能险结算利率下调也变得普遍,部分万能险退保的增加,也不得不考虑这一因素。
但是,无论是何种情况,对于消费者而言,即使这些公司退保率高企,也无需过多担心,因为从数据看,都能顺利兑付。
3. 多地监管局联合多部门,打击“代理退保”黑产...
最后,除正常退保外,近年来困扰行业的非正常退保问题也不容忽视。
此前,银保监会已经多次下发风险提示,提醒消费者不要轻信“代理退保”。
其中,指出这些不法分子,往往以保险产品收益低等为由,诱骗消费者委托他们退保,再去购买所谓“高收益”的理财产品。
实际上,他们有的是利用消费者的个人信息,更有甚者,还截留侵占消费者退保资金,暗藏集资诈骗风险。
近期,多地监管局更是联合当地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安厅、检察院、法院等,开展专项打击代理退保黑产。
同时,面向社会公开征集“代理退保”黑产相关违法犯罪线索,详见上图,深圳还设立举报“代理退保”黑产奖励机制。
2022三季度
保险业系列文章
更多关于2022年三季度保险业发展的总结内容,参见:
①保费排名榜
2022三季度寿险公司保险业务收入排名榜:国寿正增长,太保超市场,友邦等增速高!
上市险企保费增速企稳,背后艰辛谁人知?人保股价再度攀升,预告净利润增长!
②险企利润
2022三季度寿险公司利润榜:1家亏损42亿,3家亏损超20亿,双面承压比2018年还难?
2022三季度财险公司利润榜:老三家双优,百亿险企排名上升,中小险企亏损背后人事调整多~
③偿付能力及高管变动
2022年三季度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排行榜:6家寿险不达标,7家财险不达标!
保险业人事密集调整期:17位董事长,24位总经理,三季度人事变动~
④投资收益率
⑤其它
2022前三季度1795款万能险产品结算利率盘点:万能险产品“跟涨不想跟跌”,到底能有多抗跌?拼的还是公司资本实力!
# 直播预告 #
这轮寿险新单负增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拐点又在何时?
本期直播主题:13精新年演讲:这轮寿险新单负增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拐点又在何时?
直播时间:12月28日(周三)19:00
关注视频号“13个精算师”,一起来参与讨论
关注我们
13个精算师
入驻平台:雪球、头条号、微博、百家号、知乎
邮箱:thirteenactuary@163.com
小编微信号:xxjss13
查询海量保险资料关注13精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