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程志敏老师视频访谈丨《缪斯之灵——荷马史诗导读》新书发布丨问道古典,从阅读《荷马史诗》开始

华夏出版社 经典与解释 2022-01-09

Vol.1

最近,程志敏老师的作品《缪斯之灵——荷马史诗导读》由华夏出版社出版。听名字就知道,这本书就和它的标题一样,娓娓道来,清晰明了,可以作为深入阅读《荷马史诗》极佳的向导。


借着工作之便,小编已经先睹为快了。在阅读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疑问,于是,我们邀请程志敏老师向大家聊了聊这本书,并将这次采访做成了视频。欢迎收看这份对“导读”的导读。


购书链接在文末,以下是这期视频:




程志敏老师访谈

点击视频右下角进入全屏,沉浸模式体验更加!


— 以下为文字稿—


Q1:我们为什么要读荷马?


荷马


小编:我想,这本《缪斯之灵》作为一本导读性质的作品,为的是引导人去阅读,所以它可能首先会解答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读荷马史诗?相信您在书里已经给出了答案,但是阅读依赖于读者与书的互动,即便作者有一个确定要传达的观点,我们也往往发现,通过阅读找到的答案常常是开放式的。所以在我们开始阅读这本书以前,我们还是先听听您这位向导的介绍,然后再踏上自己的寻找之旅。那么,在您看来,我们为什么要读荷马史诗呢?


程志敏为什么要读荷马史诗?这在现在已经成了一个问题,而在漫长的“古代”,这根本就不是问题,而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荷马史诗就是“天”,就是“经”,而跟随圣贤的教导让自己成长,成为真正的大写的“人”,乃是我们这些普通人在“地上的义”,所以就是“天经地义”。


但今天的文教似乎出了一些问题,人们不再阅读经典,反而青睐各种文化快餐,这会让民族精神和时代风气每况愈下。当然,这两者本身就是相互关联的。无论对于我们每一个人,还是对于民族和时代来说,重新回到经典中,养天地之心,养浩然之气,养崇善之德,养奋发之情,荷马史诗等东西方经典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对于我们当前的伟大复兴来说,深入了解西方,融贯古今中西,就需要从根底上也就是从最深层次的文明基石上去研究最根本的经典文献:荷马史诗处在西方文明的开端处,当然是我们绕不过去的重要文献。


Q2:读经典是件分内之事


小编:您在本书前言中有一个提法,荷马史诗之于西方人,正如《诗经》之于中国人。而且您提倡,读《诗经》当然是我们的分内之事,同时也应涉猎一下“洋人的诗经”。在您看来,我们的分内之事,也就是读《诗经》,我们做得好不好?西方人自己的“诗经”读得好不好?我们读西方人的“诗经”又读得怎么样?


程志敏:把荷马史诗比作我们的《诗经》,这其实只是一个劝导人们去阅读荷马史诗的方便法门。荷马史诗和《诗经》之间当然有相一致的地方,比如说都是“诗”,都是文明的滥觞,都是此前几千年乃至几万年人类智慧的结晶。两部经典最初都是贵族的教材,甚至是安邦定国的“资治通鉴”,对后世文化的几乎每一个领域都产生了直接的决定性影响。


但两者的区别也不可以道里计。仅仅就内容和表现形式来说,《诗经》远比荷马史诗丰富(《诗经·大雅》中的几篇也有史诗的意味),《诗经》的文学成就和历史价值也不是荷马史诗所能比的——毕竟荷马史诗所涉及的内容太过有限,仅仅围绕一场十年战争展开。不过,荷马史诗的规模虽不如《诗经》,但正如俗话所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其中所表现出的情爱、神话、道德、法律、社会政治,与《诗经》没有高下之分,它毕竟是西方文明的源泉。


描绘《诗经·豳风·七月》的画作


我们读自己的《诗经》,西方人读他们的荷马史诗,都读得非常好,几千年来的成就可谓汗牛充栋。但从十八世纪到十九世纪,东西方共同经历了“疑古派”的冲击,“自以为是”的人们纷纷诉诸自己的理性判断,经典研究遭到重创。这种情况在最近半个世纪得到了很好的扭转,否极泰来,一阳来复!


但东西方两边对对方经典的了解都还远远不够,这就表明真正的东西方文化交汇还远未开始。就我们对荷马史诗的研究来说,中国社科院的罗念生王焕生、陈中梅、贺方婴,北京语言大学的陈戎女,北京大学的陈斯一,都取得了不菲的成就。



罗念生王焕生译《伊利亚特》


贺方婴《荷马之志》


陈戎女《荷马的世界》

陈斯一

《荷马史诗与英雄悲剧》


Q3:《荷马史诗》的正确打开方式


小编:对于一个普通读者来讲,阅读荷马史诗其实还是有挺高门槛的,比如语言上的,大多数读者只能通过翻译去阅读。当然,如果我们想从经典受益,我们只能也最好先收起语言学界关于可译与不可译的争论。在信赖翻译的前提下,我们依然还面对一些与我们比较隔膜的东西,以及一些解释上的难点。比如:“初升的有玫瑰色手指的黎明”,是有特殊含义,还是无关紧要?《奥德赛》当中,奥德修斯漂泊海外十年,加上特洛亚战争的十年,他的伊塔卡王国在没有统治者的二十年当中仍然安好,这怎么理解?在您看来,怎样阅读荷马史诗是比较合适的或者说比较有益的?



程志敏:我们阅读西方经典,肯定会遇到语言、习俗、生活观念在内的众多文化差异,甚至还会产生隔膜和抗拒心理。不过,你一旦想到我们必须翻山越岭才能看到绝美的风景,那么,脚下的这点路程和障碍就不算什么了。


荷马史诗中有很多程式化的语言,比如你说的“玫瑰色手指的黎明”“牛眼睛的赫拉”“白臂女神”等等,细究起来,当然有一定的含义,而不仅仅是为了叙述的方便,也不仅仅是为了音韵的需要,但究竟怎么理解,那需要极为精细和深入的考证,对于一般读者来说,完全没有必要深究。


奥德修斯漂泊海外二十年,他的祖国也就二十年没有人统治,最初也让我非常惊讶,因为我们习惯了“国不可一日无君”这样的说法。但伊塔卡不是真没有人管,一方面是受到不成文法、习惯法和神法(即Themis)的约束,另一方面是王后佩涅洛佩暗中操控——这个女人不寻常,沉着机智有胆量。


至于荷马史诗的“正确打开方式”,我觉得见仁见智吧。从我个人的经验来说,如果没有人引领一下,光是那些拗口的人名就会吓退很多人,而《奥德赛》“颠三倒四”的叙述结构更让人晕头转向。所以,先读一下我这本《缪斯之灵——荷马史诗导读》,垫个底,就不那么容易“上头”,而是更容易“上心”。


《缪斯之灵》


另外,最好能先读一些希腊神话故事,比如施瓦布和库恩的书,再比如汉密尔顿,有了初步的了解,再来读荷马史诗原著,可能会有一些帮助。当然,最简单也最有效的办法是:多读几遍荷马史诗,肯定越读越有味道。


对于高阶读者来说,陈中梅的一系列荷马史诗研究著作都是很好的书。我主编的“荷马史诗注疏集”中也翻译了一些国外著名学者的著作,国内其他出版社近年来也出了不少西方人的研究书籍,都可以参考。



陈中梅《荷马史诗研究》


《模仿荷马》


《不为人知的奥德斯修》


《英雄诗系笺释》


Q4:西方哲学中的“弑师传统”


柏拉图


小编:荷马被视为“希腊的教育者”,然而荷马史诗中的英雄们呈现出的伦理道德似乎很成问题,《伊利亚特》由阿喀琉斯的愤怒开启,似乎整个战争全赖阿喀琉斯的“低情商”;另外,英雄被争胜的激情左右而无休止地相互竞争,神们也各耍各的诡诈,制造了一场又一场无情的杀戮。……柏拉图就批判荷马扭曲诸神,主张将诗人逐出城邦。可能,在柏拉图看来,荷马并不是希腊合格的教师?用朗佩特的话来说,“柏拉图杀死了荷马”。您怎么看待柏拉图对荷马的批判?


朗佩特接着说,“尼采杀死了柏拉图”。从今天来看,柏拉图当然是我们今人的教师。您怎么看待这个“弑师传统”?我们面对经典的这些扑簌迷离的问题时应该怎么做?


尼采


程志敏:很难说荷马史诗的英雄们所呈现的道德有问题,而应该说这是一个道德观念的转折点,也就是从英雄伦理转变为社会伦理(甚至常人伦理)。阿喀琉斯并不是情商低,而是代表着上古时期单纯追求卓越的人生目标。追求卓越有什么不好吗?没有。但如果只以此为限,那就有问题了,至少对于共同生活来说,个人英雄主义可能会带来麻烦。


但实际上,这也不是阿喀琉斯的“全责”,而是阿伽门农利用职权之便造成的悲剧。荷马史诗的确是在批评阿喀琉斯的任性,没有同情他个人的感受。简单地说,后世的集体主义伦理以希腊联军的失败绑架了阿喀琉斯,近代世界最终还是走向了(不成熟之时的)阿喀琉斯,也就是走向原子式的个人主义,却丧失其中最宝贵的英雄主义!


所以,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就好比我们不能只要道德而不要血气,更不能只管血气方刚而不管集体利益。这本身是一个“辩证”的问题,容易被片面化地理解。要我说啊,今天我们缺的可不是仁义道德,而是“立而起行”的勇气!


那么,柏拉图对荷马的批判,基督教教父哲学对希腊文明的批判,尼采对古希腊的道德主义的批判,也应当以同样辩证的眼光来看。如果我们只看到其中的一个方面,就会产生“弑父”和“弑师父”的毛病。


柏拉图对荷马的批判还不能完全算在这个范围内,因为他对荷马与其说是“批判”,不如说是“致敬”,因为他知道,荷马才是真正伟大的:柏拉图不过是要稍微改造荷马以使之不那么“不合时宜”而已。


所以,面对“神仙打架”时我们该怎么看?好好看呗!因为每一方都远比我们伟大,都有无穷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好好学就行了,我们没有资格评判(因为那超出了我们的能力),但我们有责任“兼听则明”!


Q5:《荷马史诗》与电影作品


《2001太空漫游》剧照


小编:作为西方文明两希传统之一的古希腊,荷马史诗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荷马史诗的影响跨越了时代,像西方文明的血液一样流淌全身。比如,我们在很多当代电影中能看到《奥德赛》的影子,像《2001太空漫游》,英文名字就是A Space Odyssey,还有《尤利西斯的凝视》等等。我们也经常在当代西方电影中看到漂泊、流浪、追寻、还乡等主题。星际探索之类电影是不是很可能蕴藏了奥德修斯式的探索异邦的冲动?请问您如何看待这些电影作品和《奥德赛》的互文关系?


另外,在您看来,现代西方如何在多领域实现了对荷马史诗的传承?荷马史诗在西方新的时代语境中是否孕生出了新的内涵?


程志敏:不好意思,我对星际探索的电影以及科幻小说看得很少,因为那些东西远远超出了我的认知能力,我连眼前和地上的事情都搞不清楚,根本没有精力去构想未来。而且我也知道,任何关于未来的想象,都只是现实的放大——现实稍微一变化,就会让那些想象变得幼稚可笑。


但对于未知东西的“好奇”却是人类乃至高等生物的特点,就好像猫咪和黑猩猩对于镜子背后世界的强烈关心。“好奇”是知识增长的动力,但也要守住必要的限度,否则就会让人“不知所踪”,完全淹没在无穷无尽的好奇心之中。奥德修斯就很好地展现了“好奇心”的限度:有的东西不能随便尝试,否则万劫不复!


至于“漂泊、流浪、追寻、还乡”,当然就是这个“我命由天不由我”的人世的正常现象,既然一切都不是事先规划好的,人们就只能在“不确定性”中挣扎。但我们不是完全的无助,不是任由命运摆布,而是可以借鉴祖先和圣人的教诲,尽可能把日子过得踏实一些。从这个意义来看,“漂泊”是人世的常态,但不必过分渲染,因为“诗和远方”只是少数人的浪漫想象,就像塞壬的歌声一样,会害死人滴!


现代社会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对荷马史诗的继承?这需要进行基因排序,但可以肯定地说,荷马史诗至今都是西方文明的显性基因!这方面的例子都不多说了,只需要看看Odyssey一词的含义就知道:凡是艰难困苦而又必须踏上的旅程就是Odyssey!


荷马史诗在西方新时代当然有所传承,乔伊斯《尤利西斯》以及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都是荷马史诗的嫡传子孙。而从文化观念上来说,现代西方传承的就是单纯的个人主义,实际上就是霸凌主义,因为那是他们的文化基因啊。


荷马史诗是否孕育出了新的内涵?也许有吧,只是可能还很微弱。不过,正因为其微弱,恰恰就是我们的使命:在世界性的时代,我们需要创造点什么,借用中国古人的话说,就是“六经责我开生面”——这就是我们的Odyssey!


Q6:《奥德赛》VS《伊利亚特》


小编:很多普通读者对荷马史诗有这样一种印象,似乎《奥德赛》对后世文学艺术的影响更大,因为一想到《奥德赛》,好像立刻能想到奥德修斯的漂泊,也几乎立刻想到刚刚说的两部电影,还有《尤利西斯》等等文学作品。但要说《伊利亚特》,似乎没有一个提纲挈领的印象。相比之下,《奥德赛》是否比《伊利亚特》影响更大?如果是,原因是什么呢?


荷马《伊利亚特》


程志敏:的确,从智力游戏而不是武力游戏的角度来说,《奥德赛》情节扑朔迷离,结构曲折复杂,具有现代人所说的“复调结构”,更能够给人带来智力上的挑战,让人享受到“解题”或“穿越思想迷宫”的快乐。但《伊利亚特》也不是没能给人一个提纲挈领的印象,它固然采用了“线性叙事”的手法,却并非没有教导纷繁复杂的根本道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在“血气”和“节制”之间实现动态的平衡或健康的张力,也就是《论语》所谓“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Q7:“荷马真的存在吗?”


小编:您如何看待西方思想史上的“荷马问题”,以及这一问题为什么开启了西方古典学的路向?我们把经典奉若神圣,期冀从中得到滋养,结果另一边却在争论它存不存在、真不真实。作为一个普通读者,如何面对关于一部经典有和无、真与假的争论,对此您有什么建议?


程志敏“荷马问题”是现代“疑古派”提出的问题,就像“《圣经》问题”和“苏格拉底问题”一样,传统的经典开始遭到人们的普遍怀疑,比如说,荷马是否确有其人啦,耶稣是人还是神之子啦,苏格拉底是否如柏拉图所描述的那样啦。考镜源流,辨章学术,当然有意义,但以推翻经典为目的,就可能过头了。


“荷马问题”不是不可以研究,但不能作为起点和归宿。不能因为《论语》不是孔子亲手所著,就否定《论语》的价值吧?对于这些争论,我作为一个普通读者,没有什么建议,因为我读经典都读不过来,哪还有闲心去管那些不是最紧要的问题呢?


Q8:谈谈写作这本书的收获吧


小编:相信每个作者写完一本书后,都会结晶出一些收获。请问对您的学术之路而言,写作这本关于荷马的书,结晶出的那个最重要的收获是什么呢?


程志敏:我这本书带给我的收获,既有一丝丝“小确幸”,那就是:能够通过自己的阅读和理解帮助一些观望者大胆进入经典的殿堂,也算得上是一点“正能量”吧。


同时,这本书又更多地带给我“惶恐”,与其说它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不如说它让我认识到了经典实在伟大:经典中所蕴含的丰富内容,绝不是一个人、几个人、一个时代、几个时代所能穷尽的。我后来又从哲学、政治和法律的角度扩展了这本书的研究,写了几本书,但都不太满意,因为需要太多的知识储备。我还会继续研究,会以此为起点,逐渐转向东西方文化的比较研究。


我们一起努力吧!


谢谢!




购书链接

《缪斯之灵——荷马史诗导读》


(戳图进入微店购买)

程志敏 著 华夏出版社有限公司


 复制后打开淘宝:,3hJiXmLKXhS!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进入京东↓↓ 



内容简介

# INTRODUCTION


《缪斯之灵——荷马史诗导读》以独到的见解,细致地解读、梳理了荷马本人的思想形象及其史诗的历史,分析了荷马的两部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的内容结构、文本主体和隐喻的古典政治哲学思想。


这本《缪斯之灵——荷马史诗导读》是作者深耕荷马史诗研究,倾注多年苦心,以浅显的语言为莘莘学子写成的一部导论性质的书,以一本书的篇幅讲清了荷马史诗的思想肖像。作者曾在高校开设荷马史诗研究课程,将本书作为教材使用。即便从今天来看,本书的使命依然历久弥新,荷马史诗依然期待着它的年轻一代读者。


正如作者所坦言,本书仍保留着年轻时的“雄心壮志”:“所有伟大的梦想,都要落到实处,都要立足细微的工作。说得更直白一点,笔者的雄心就在于吸引更多年轻人进入古典思想,共襄盛举,集腋成裘,不仅可以让大家(首先让自己)涵泳自修,说不定还能稍微改变时代精神。”



作者简介

# AUTHOR


程志敏,哲学博士,洪堡学者,海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古典政治哲学、法哲学和古希腊政治思想等。迄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著作20余部(包括专著、译著和编著)。主要作品有《宫墙之门——柏拉图政治哲学发凡》《缪斯之灵——荷马史诗导读》《归根知常》《历史中的修辞》等。主编“古希腊礼法研究”“阿尔法拉比集”等丛书数种。



目录

# CATALOGUE


前言

导论:谁杀死了荷马?

第一章 作为思想史形象的荷马

第一节 荷马传说

第二节 荷马其人

第三节 荷马之名

第四节 思想史中的荷马

第二章 荷马史诗简史

第一节 英雄传说

第二节 文本编纂

第三节 研究历程

第四节 荷马问题

第三章 《伊利亚特》的内容与结构

第一节 各卷内容

第二节 环形结构

第四章 《伊利亚特》的多重主题

第一节 愤怒

第二节 神明

第三节 英雄

第五章 《奥德赛》的内容与结构

第一节 两诗异同

第二节 主要内容

第三节 基本结构

第六章 《奥德赛》与古典政治哲学

第一节 生存

第二节 权力

第三节 明智

第四节 诗与哲学

结语:西方文明之父


附录

一 《伊利亚特》的场景(郑漫译)

二 荷马史诗学术资源综览

三 荷马史诗大事年表

四 荷马时代的《英雄诗系》

五 主要参考文献




相关图书

胡克与英国保守主义

莎士比亚的历史剧

莎士比亚的政治智慧

哲学与哲学之诗

缪斯之灵

修辞与方向

克服历史主义

历史主义与民族精神




经典与解释·你可能还想看


新书上市丨程志敏《归根知常》:考察文明初开时的精神世界《荷马史诗》中奥德修斯形象的构造与消解王者的复本:赫西俄德诗中的哲人王先例现代世界的特征丨民族国家、经济生活、科学、相对主义与个体主义朗佩特最新力作丨《哲学与哲学之诗:施特劳斯、柏拉图、尼采》中英双语本




好书值得被更多人知道,点个“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