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朗佩特丨尼采成熟时期的要著如何处理两个重大发现

华夏出版社 经典与解释 2022-01-09

尼采成熟时期的要著如何处理两个重大发现

(选自《哲学与哲学之诗》,作者朗佩特)



《扎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权力意志”第一次出现,成为占有的冲动这一本体论的新名称。《扎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第一部分使用过一次权力意志,以之作为对“大地上最强大的力量”即道德背后的真相的最高洞见。只有在第二部分,权力意志才得到解释,而且只为少数且特别的听众:他称为“你们最智慧的人”的那些人。


仅仅是为这类人,他才把权力意志命名和解释为“真理意志”(will to truth)背后的真相。尼采的解释只可能发生在“舞蹈之歌”之后,因为在那首歌曲之诗中,扎拉图斯特拉放弃自己怀疑式的“狂野智慧”,他原本认为生命或存在深不可测,如今他拥抱自己真正所爱的生命自身,生命自身向他表明她并非深不可测。生命自身向爱她的扎拉图斯特拉表明,她可以被探测,她拥有一种可被理解的品性或方式。随后,扎拉图斯特拉为“你们最智慧的人”提及并论证“权力意志”。论证的结尾,他对他们说,“让我们一起谈论这个吧!”——唯独他们需要与他谈论他最新发现和表达的本体论观点。


扎拉图斯特拉结束对最智慧者的发言时说,“许多房子尚需建造”。权力意志是一种真理,它仅仅需要那些有最强烈的认知激情的人知道——他们将与扎拉图斯特拉一道建造还未建造的房子。他们将建构的教诲会给未来的人类提供居所,或被摄入未来的人类之中。永恒复返是新教诲,是针对所有人的教诲,会给未来的人类提供居所。因此,只有在扎拉图斯特拉向最智慧者论证权力意志之后,《扎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才让永恒复返出现:一个是针对少数人的洞见,一个是针对所有人的教诲,两者的次序必然如此。


扎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善恶的彼岸》以同样的方式处理权力意志永恒复返。在讨论哲学的第一章,尼采说到四次权力意志。权力意志最终推动最高的探究,即哲学;权力意志也推动生物学研究的一切,即所有生物;推动物理学研究的一切,即万物;推动心理学研究的事物,即人的灵魂。在讨论哲学的第一章,尼采没有解释权力意志这一根本真理,正如施特劳斯所说,以上这些主张全都看下来像独断论。在下一章“自由的心灵”中,尼采确实为作为全面的真理的权力意志提供了一项论证,但他的论证仅仅针对他一直在教育的拥有自由心灵的特殊听众。


他们所受教育的最后一步就是这一准备充足的论证,其结论为:世界就是权力意志,而非其他。这一论证只针对他们,我们也已经看到他们如何反应:“上帝被驳倒而魔鬼却没有。”


我将在最后一讲对此详加说明。至于永恒复返,《善恶的彼岸》于宗教章在恰当的位置以恰当方式进行处理,将之作为面向所有人的公开教诲,脱胎于旧的公开教诲、旧宗教的死亡造成的虚无主义。



所以,我的主要观点是:在1881年的笔记中,尼采成为尼采。尼采在笔记中首次得出了他成熟的哲学的两个主要结论。其一,一种对如其所是的世界的洞见,此类洞见只能吸引那些主导的激情就是认识的激情的人。其二,一种对永恒复返的洞见,永恒复返是那些天性热爱生活和热爱属己生活的人的最高理想。第一种洞见属于哲学本身,第二种洞见属于哲学之诗。


尼采在1881年笔记中获得的东西决定了他余生的写作,从“圣雅努斯”到《扎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善恶的彼岸》,再到尼采计划写作,甚至精神崩溃时还在写作的下一部要著。在计划的最后一部著作中,权力意志也是那些热衷思考的人将透彻思考的一种真理,而永恒复返会是一种教诲,在此教诲之中,每个人都能过自己的生活,庆祝自己的生活,庆祝整个生命。


成熟的尼采,成为尼采的尼采,是一位哲人和一位哲学诗人。最后一场讲座中,我将对哲学诗人尼采详加说明。在此,我想在结尾就哲人尼采再多说一点:他与柏拉图的关系。哲人尼采获得了一个终极的本体论洞见,依据这一洞见,存在就是作为权力意志存在,而非其他。哲人柏拉图获得了一个终极的本体论洞见,依据这一洞见,存在就是作为爱欲存在,而非其他。在我看来,这两种洞见是近亲,是表述相似洞见的不同方式。在此,我们到达最高、最艰难之处。在此,语言和思考以及我的思考的局限最为明显,但我想试着总结作为本体论的权力意志与爱欲的亲缘关系。


柏拉图


两者都声称“生成的至高无上”。两者都声称生成是一种涌动、满足和再次涌动。两者都声称,在永远的自我更新活动中,有一种旨在达到一种自我满足的内在导向:它以自我为目的(auto-telic)。两者都声称,这种对能量或力量的消解是对自身的超越,而自身面对着作为一种超越自身的对力量的消解的他者,面对着作为抵抗的他者。两者都声称,这种导向性的能量——或力量——的表达是关系性的;关系是个体的关系,关系的出现是这类关系领域的一部分,这类关系的整个领域是整体性,是一切存在之物。


柏拉图关于爱欲的语言深具魅力,积极肯定,用富有人性的术语表达了上述进程,使之易于招人喜爱。尼采关于权力意志的语言不大吸引人,这与他坚决避免他所谓的“语词的华而不实”或语词的美化相一致,他选择的表达更准确地描述了这一进程,尽管一定仍有欠缺:“作为一个软弱和有限的隐喻——太人性了”(《善恶的彼岸》格言22)。但是,在术语本身上的这些初始差异掩盖了我认为柏拉图和尼采共通的理解的根本相似。


尼采成为尼采与苏格拉底成为苏格拉底的方式相似。真正的哲人们是真正的亲族。






延伸阅读

《哲学与哲学之诗》


(戳图进入微店购买)


 复制后打开淘宝:,信里里来的他家多能生大一微快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进入京东↓↓





相关图书

汉堡剧评

共和与经纶

拉采尔的政治地理学

哲学与哲学之诗

缪斯之灵

修辞与方向

克服历史主义

施米特的国际政治思想




经典与解释·你可能还想看


朗佩特最新力作丨《哲学与哲学之诗:施特劳斯、柏拉图、尼采》中英双语本尼采:论道德的自然史丨自然性不是自由放任本雅明:在失落文明的废墟上预留美的碎片(文/吴雅凌)书讯丨莱辛《汉堡剧评》:18世纪德国戏剧批评的高峰程志敏老师视频访谈丨《缪斯之灵——荷马史诗导读》新书发布丨问道古典,从阅读《荷马史诗》开始




好书值得被更多人知道,点个“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