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刚刚!罗氏换帅

器械之家 2022-09-05


来源:器械之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且24小时后方可转载。

今日,器械之家获悉,罗氏董事会宣布任命罗氏诊断部门负责人 Thomas Schinecker 接替Severin Schwan(施万) 为罗氏新任首席执行官,原CEO Severin Schwan将在几个月后担任董事会主席,为诊断部门的现任负责人Thomas Schinecker腾出空间,权力交接将在明年3月份的公司年度股东大会上进行。


作为罗氏创始家族代表兼董事会副主席André Hoffmann表示:“和过去一样,我们能够确保罗氏内部的优秀领导人接任董事会主席和CEO。“


公开资料显示,施万从2008年成为罗氏集团CEO至今已有14年。1993年加入罗氏后,他从一个管培生开始,此后任罗氏财务负责人。2000年,施万成为罗氏诊断财务负责人,2004年任罗氏诊断亚太负责人,2006年任罗氏诊断CEO,2008年任罗氏集团CEO。2021年,Schwan的薪酬总额达到了1150万瑞士法郎(1240万美元)。

01

诊断业务负责人接任罗氏CEO


此次接任CEO的Schinecker也与施万有类似的轨迹。在罗氏诊断的20年里,他从一个管培生开始,在全球轮岗,担任了各种职务,包括市场和销售主管以及德国总经理等。


2019年,时任President Global Head Centralized & PoC Diagnostics,
年仅44岁的Thomas Schinecker被董事会任命为罗氏诊断的首席执行官,目前还不清楚谁将填补Schinecker的职位,但很大可能仍将通过在罗氏内部选拔优秀领导人继任诊断业务CEO。


新冠期间,诊断业务暴涨


或许全球区掌舵人在此时更换是罗氏”敏捷之旅“的重要一步,毕竟此时的罗氏需要的是对市场的敏感性!而Thomas Schinecker就是一位对市场极具敏感性的领导人物!在新冠3年期间,其带领下罗氏诊断业务占比提升7.3%,成为新冠期间罗氏的经济支柱。


原罗氏诊断部门负责人 Thomas Schinecker


在新冠前期,Thomas Schinecker 直接减少门诊与定期健康检查业务的投入,将测试的整体产量提高了正常水平的四倍,并投入大量资金来继续扩大PCR检测的生产能力。而实际结果是,新冠影响下,门诊与定期健康检查的减少对业绩造成影响,新冠检测暴涨,罗氏诊断得以吃到疫情的最早一波红利。


在他上任后的首个财年2020年,罗氏诊断第一时间针对新冠病毒开发了全面的产品组合,并大大提高了生产能力,目前每月可提供数百万次测试。受益于新冠病毒的检测试剂需求的爆发,罗氏诊断2020年营收呈现了高达14%的增长,达155亿美元;在全球TOP医疗企业排名上升1位,占据第8。


另外,从7月21日罗氏公布的上半年财报显示,全球总营收322.95亿瑞士法郎,同比+5%;


制药业务:营收223亿瑞士法郎,同比+3%,其中中国区为16.18亿瑞士法郎,同比-7%;

诊断业务:营收99亿瑞士法郎,同比+11%,中国区12.98亿瑞士法郎,同比+2%。


罗氏集团2022上半年营收


诊断业务增长强劲,这是对Thomas Schinecker工作能力最好的验证。Thomas Schinecker 强调:“未来,在加强问责制下,罗氏未来将采用以产品为核心的“产品线模式”,打造区域为导向的管理模式。”


后疫情时代,挑战巨大


对照之前辉瑞采取区域为导向的管理模式的大改革,内部裁员20%-30%,在Thomas Schinecker掌舵下,罗氏的“敏捷+区域为导向”,或许会迎来新一轮大裁员。全球掌舵人更替的背后,牵涉公司整体的战略布局的大变动。


随着新冠进入常态化,对于相关药物和诊断产品的销售额,罗氏预计将减少约20亿瑞士法郎。罗氏传统意义上的三驾马车Herceptin、 Rituxan和Avastin因为受到生物类似药的冲击正在失去市场份额;诊断领域,也在不断受到雅培、西门子、丹纳赫的冲击,市场竞争力巨大!


因此对于2022全年集团销售额,预计将保持稳定或以低个位数增长。罗氏董事会表示:“我们看到了Thomas Schinecker 在新冠期间作出的努力以及诊断业务在公司业务中的突出表现,我们也相信未来他在担任全球 CEO 所带来的卓越成就。”


高层洗牌之际,罗氏还加强了早期管线的布局,以巩固其全球顶级制药企业的地位。据华尔街机构Evaluate估计,到2028年,罗氏将成为仅次于艾伯维的全球第二大制药企业。


02

执掌14年,将百年罗氏带进全球前三


罗氏创办于工业革命时期,1894年,创始人Fritz Hoffmann-La Roche成立了一家名为F. Hoffmann-La Roche & Co.的公司,初期公司困难重重。Fritz Hoffmann 确立了公司的主要业务是制药,主要集中在专业处方药、植物生化碱药物的提取和合成药三个领域。期间发现的最重要的产品有治咳嗽的药Thiocold和从洋地黄中提取的治疗心脏病的Digalen。


百年罗氏曲折历程


这些产品在罗氏发展初期的销量都是非常可观的。从那时起,罗氏逐渐成长为全球领先的医疗公司。一战前,罗氏公司产品已在世界各地出售,为了规范产品营销,公司以Roche作为它的全球商标。



Fritz Hoffmann也于1920年逝世,当时公司正遭受巨大财产损失和业务打击,Emil C. Barell作为罗氏代理主席。二战前的几年里,Emil C. Barell将战略从提取天然来源药品逐渐转移到大规模生产合成维生素,维生素逐渐成为了罗氏的支柱,罗氏也因此成为全球最大的维生素经营企业。


上世纪70年代,罗氏遭遇了意大利维塞所事故、安定降价危机、维生素竞争等事件,同时由于全球石油危机导致化工原料价格明显上涨,罗氏损失惨重。到1978年,罗氏几乎面临破产,市值下降到了历史最低的63亿瑞士法郎。


收购扩张之路


之后在Fritz Gerberr的带领下,罗氏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他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强迫研发人员走出实验室去了解市场需求。除此之外,在1980年至1989年间,Gerber围绕公司战略管线,以低价为原则频繁出手,收购了近15家企业。


到80年代末期,以制药、诊断、维生素与特种化学品和香水香料为核心的四大板块业务逐渐形成,于是罗氏基于四大核心业务进行重组,形成了一个控股集团。


进入90年代以后,罗氏诊断则开始走上快速并购扩张之路,在分子诊断、免疫诊断、血糖、组织诊断、四代测序等诸多领域并购取得先进技术。罗氏诊断产品类型非常丰富,罗氏诊断已成为国内生化免疫流水线、化学发光诊断等领域的顶尖品牌。


1990年,罗氏通过斥巨资购买了基因泰克60%的股份,并一举踏入生物技术领域;二十年后,罗氏耗资468亿美元完全收购了基因泰克,全球巨头药企罗氏就此诞生。


执掌14年,将公司带进全球前三


SeverinSchwan自1993年加入罗氏,2004-2006年担任罗氏诊断新加坡分公司亚太区负责人,2006-2008升为罗氏诊断CEO,2008年担任罗氏全球 CEO,如今已有14年。Severin Schwan上任后比罗氏任何一位 CEO 都要看中研发,每年20%的研发费用远超同行,在过去的10年里,罗氏研发投入增长了74%!


现任罗氏CEOSeverin Schwan


从成立之初一直到现在,对于研发的投入从来都没有“吝啬”过。据数据显示,2021年,罗氏研发投入161亿美元,占总营收比例高达21.83%;诺华2021年研发投入95.4亿美元,占总营收比例18.48%。据悉,在全球top10药企之中,罗氏和诺华研发强度分列第三和第四位。


Severin Schwan 还重点打造“体外诊断+药物治疗”两大业务的有机组合,加速创新!


制药:三大明星单抗占据全球肿瘤药物销售额的前三位;

诊断:凭借免疫、分子等几乎所有体外诊断细分领域产品,公司在该领域也占据市场榜首地位。


在发展战略上,Severin Schwan 将“并购+自研”打造为落实发展的核心,先后并购宝灵曼、基因泰克铸就了诊断与抗体药物的基础。显而易见,在掌舵罗氏14年时间里,Severin Schwa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从2008年到2021年,罗氏营业收入从435.07亿瑞士法郎增长至628.01亿瑞士法郎,归母净利润每年均保持在90亿瑞士法郎左右,毛利率一直保持在70%以上。


在Severin Schwan手上,罗氏的战略开始朝中国倾斜,奠定了罗氏中国在全球的地位!如今罗氏长期雄踞全球顶级制药前三,诊断行业与丹纳赫、西门子、雅培不相上下。总之,Severin Schwan 担任CEO以来,将罗氏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如今的离任,属于罗氏一个时代落幕!


03

罗氏诊断在中国


据中国驻瑞士大使馆网站,6月8日,驻瑞士大使王世廷访问位于巴塞尔市的罗氏集团总部,会见集团首席执行官施万博士(Dr. Severin Schwan),施万表示,中国是罗氏全球最重要的市场之一,罗氏集团在华具有包括研发、生产、营销等环节在内的完整价值产业链。罗氏集团对中国市场充满信心,将继续深化同中方的合作,为促进人类健康做出积极贡献。



中国是罗氏全球最重要的市场之一


作为最早进入中国的跨国药企之一,1994年以来,罗氏在中国相继布局包括研发、生产在内的医药全价值产业链:


2004年,罗氏研发(中国)有限公司成立,这是罗氏在新兴市场设立的第一个研发中心;2007年,罗氏全球药品开发上海中心成立,推动并加速了罗氏创新药品在中国的临床开发及注册;

2009年,上海中心加入罗氏全球药品开发中心,位列全球TOP5;

2014年,在中国苏州工业园区建立了罗氏诊断亚太生产基地和研发中心,累计投资达4.79亿美金;

2019年,罗氏追加投资8.63亿人民币将研发中心升级为罗氏上海创新中心(RICS),加强免疫领域的药物研发能力,以及建立肿瘤领域的药物研发能力。

2021年,罗氏中国加速器在上海正式启动,是罗氏制药全球首个自主建立并运营的加速器,将加速中国本土创新药企从科研到临床的成果转化,推动中国自研创新药走向世界。本次进博会,罗氏也带来了中国加速器“首秀”。中国也成为了罗氏继美国和瑞士之后的第三大全球战略中心。


罗氏集团曾发布罗氏制药2030愿景,以一半的社会成本,创造3至5倍的患者获益,让每一位适用于罗氏药物的中国患者都能得到先进的健康解决方案。简而言之,罗氏期望打造“低成本、高效益”的模式。 


为了实现这个愿景,罗氏就接连进行布局并升级业务模式,改变以往的传统模式。从“产品线业务模式”、广东和川渝的“区域模式”、淋巴瘤“生态圈模式”、以疾病领域为核心的“客户交互业务模式”,再到本次罗氏的新动作,公司多次加强产品线、业务模式和管理职能等资源配置,足以见得罗氏对中国市场的重视。


罗氏中国加速器正式启动

调整组织架构,以推动“敏捷转型”


从2020年开始,罗氏开启了“敏捷转型”之旅,不断有人事变动、新模式上线、团队调整等消息传来,引发行业内讨论。去年年中,罗氏制药中国再次升级“装备”,根据公司公告,罗氏将新增中国产品管线策略团队,财务、策略与运营优化部战略分析与新产品规划团(SI&P)、竞争信息团队将调入中国产品管线策略团队,以加速推动“敏捷转型”。 


对跨国企业而言,日益上升的中国区收入让中国市场重要性不言而喻。辉瑞、诺华等外企中国区负责人都多次公开表示对中国市场的重视和信心。享受过扩张时期,如今内资药企崛起,面对“大杀四方”的国内市场,再加上医药政策的层出不穷,让跨国药企在中国区的生存难度直线上升。 


去年以来,罗氏合并多个产品团队,并调整了大量管理岗位。罗氏中国总裁周虹于2021年9月30日离开公司,市场准入副总裁边欣将接任周虹的工作,成为罗氏中国的新“掌门人”。 上线“客户交互业务模式”后,在疾病领域统一负责人的管理下,罗氏将更方便布局产品线,减少沟通与时间成本,缩短决策链,实现结构扁平化管理,有利于工作效率的提升。





END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微信视频号 器械之家 

相关阅读

戳一下,更有料!

突发!全球第二大眼科巨头分拆前换帅

失去七成市场,国产心血管龙头惨遭两大股东清仓

领投数亿元:威高布局新领域

刚刚,超小型PET成像系统获批

收购33年合作伙伴,佳能医疗加大影像布局

豪掷91亿后,“隐形影像巨头”评级下调

定了!有关拆分,GE官宣新规划

“中国血透之王”遭中国证监会问询

来了!2021年国内手术机器人销售排行榜

下一代ECMO诞生


务合作:qxzj@landianyiliao.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