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Nikolaus Pevsner等编著的《建筑术语词典》:翻译的文化之旅

艺术史的图书馆 艺术史图书馆 2022-09-15

艺术史图书馆注:艺术史词典栏目下设艺术术语词典、大型艺术词典(比如34卷的Dictionary of art)、词源词典(如在编的意大利语词源词典LEI)、图像学词典(如目前最大型的Lexicon iconographicum mythologiae classicae)和早期意大利语词典(如各版Crusca)等。艺术术语词典又具体分为建筑术语词典、雕塑术语词典和绘画术语词典,以及装饰艺术词典、古物术语词典(如Grassi编的Dizionario di antiquariato)、宗教器具术语词典等。从艺术史研究来讲,主要还是侧重于前三者,这次介绍建筑术语词典中流传最广的一本,即Nikolaus Pevsner、John Fleming、Hugh Honour所编的企鹅出版社出版的A dictionary of architecture



如果你阅读瓦萨里的《论技法》部分,第一个要阅读的就是论建筑,然后马上陷入到各种名词之中,不查字典根本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查了大型字典也是比较模糊。当然,你可以对照那个著名的英译注解本Vasari on technique,里面的注解可以帮助理解这些词语的具体所指。

G. Baldwin Brown是在意大利尚未工业化时期实地调查了当地的作坊,也查阅了当时的档案,其所写的注释具有极大的价值(被从英语翻回意大利语出版),由于现在的作坊已经完全改变了,其注释已经具有了历史价值。但他写的都是对的吗?如何绕开这些注释,再重新阅读这些文字?

一是将这些专门词汇放入到目前已经比较丰富的艺术修复的检测报告中去;


二是将这些词放回到历史的原境中去。


1568年版的Le Vite的Introduzzione部分的第一页

目前的标准学术版本Bettarini-Barocchi版的1550 1568年对照版



这一次要讲的就是第二种,即如何利用工具书将建筑术语放入历史的原境中或者说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去编纂术语词典。


术语词汇,有一类是人为创造的,只为了科学地描述现象(考古中常见),比如其中的矫矫者《犍陀罗石刻术语分类汇编》,里面的词汇都是用常用词组合使用,来描述石刻的画面。



而另一类,则具有特定的历史背景和发展线索,这些词往往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建筑中的相关用语。


人为创造的术语,是可以在不同文化中迁移的,只要翻译得准确,其使用可以像编码一样,而历史性术语则带用该国极强的文化属性的,很难翻译成其他语言。


这里可以看Roberto Longhi在L’inizio dell’abbozzo autonomo中写的一段话:


Nel complesso, io consento con lui anche se preferirei usare, invece che quella di ‘concetti’ la parola ‘termini’, oppure ‘vocaboli’: vocaboli che, provenendo dalla lingua degli studi, cambiano colore e perciò significato secondo i tempi e le regioni e gli uomini che li pronunciano accompagnandoli con la testimonianza delle opere.


因为Luigi Grassi在abozzo这个词的研究中用的concetti来指代这些词,而Longhi 认为应该用terminivocaboli,这两者来指代那些根据时间和地点及操持语言的人而产生语言的调子和意义的改变的词汇。之后Longhi通过对比瓦萨里的Parmigiano传的两版用词的差异,即第一版用了quadri bozzati和abbozzo,而第二版却没用,这是跟瓦萨里对艺术家的态度有关的,第一版是将他看成精神失常的人。


Pevsner 编著的《建筑术语词典》版本更迭较多,整体上来说,英语版的更应称为《建筑词典》,专门的术语的量并不多,到了德语,其整个体系变得科学化,而到意大利语,则加入了大量历史时期的建筑词汇,从而可称为《建筑术语词典》,非常便于使用。这里分享一下意大利语版本的前言和词条A的部分以及Metzler Lexikon 系列的古典建筑词典,请在后台回复pevsner1981。


以下按照时间顺序略述英、德、意三语中的版本。


1966年出版第一版,是属于企鹅的口袋书系列。

1971年被翻译成德语,Lexikon der Weltarchitektur 并进行了较大的扩充和重写。根据编者前言,词条主要涉及四个方面:关键词、建筑家生平、建筑风格和建筑史导论。其参考文献也大幅度增加。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版本,也使得这个书从普及的口袋本,变成了供专业人士(即建筑家、建筑史和艺术史的学生及研究者)使用的标准参考书。在1987年的德语第二版中的前言就称此书德文版自1971年出版以来,就在全球范围内被作为标准参考著作,并被评论者认为是最好的词条式的建筑史通史性著作(Seit seinem erstmaligen Erscheinen im Jahre 1971 ist das Lexikon der Weltarchitekturein weltweit anerkanntes Standardwerk und von der Kritik als beste Übersicht zur Architektur von ihren Anfängen bis zur Gegenwart in lexikalischer Form bezeichnet worden )。


                 参与词条重写的专家名单


1972年出版英语第二版。1980年出版第三版。


1981年出版意大利语译本第一版。这又是一次巨大的增补与重写。Pevsner等原编者的前言称意大利语版进行了更大范围的修订和增补,可以说是一部全新的著作。尤其是编者Renato Pedio 重写了大量关于技术术语的词条,并且重编了19、20世纪的建筑家的生平和技术方面的词条。(L’edizione italiana è stata ulteriormente rivista e arricchita, tanto da risultare un'opera nuova. Il curatore, Renato Pedio, ha riscritto molte voci riguardanti la terminologia tecnica e ne ha redatte di nuove sia tecniche che biografiche di architetti italiani dell'Ottocento e del Novecento.)


意语编者的前言详细说明了情况(我这里仅选重点说一下):

1.   所有的一般性的建筑词条、大建筑师都直接翻译,仅对涉及意大利的略做增加,国外的名气较小的建筑师进行缩减,并增加了意大利19、20世纪的建筑师。

2.  增补和重写了大量历史时期(storico-critico)的建筑专业术语,表现了三种文化和三个方向(即德、英、意)。这些专业术语还附有简明的词源,往往指向拉丁语和古希腊语,比如atrio。

3.   增加了条目互见,这个互见非常有用,因为不是说词条解释中提到某个词即互见这个词,而是在解释中的相关词后互见类似的词,这样就将整个庞大的建筑信息关联起来了,有利于更深入的研究。共有2000个词条,其中近900个是历史时期的。这本词典所不包含的是建筑建造的方式、技术类、匿名建筑物、城市规划及建筑理论等相关的术语。

4.   参考文献增加到了近3600条,以此可以反映这三种文化下的建筑历史。但是我核查了一下,并未参考Luigi Grassi1978年出版的《艺术术语词典》

5.   除了包含之前两版(不同时出现)的1100幅图外,还增加了80幅新的。

这个书是一个有机整体:条目、条目互见及文献目录。编者也建议在看完所有条目互见之后再去参看文献目录,进行更深入的学习研究。

我们举例说明一下:

比如soglia这个词条,前面有词源,后面是解释,其中像acqua Battente portale Finestra Davanzale都是参见条。


1987年,出版了第二版德语本。这一版的德语本又进行了大幅度的扩充,开本也更大,图片更丰富。


据我对比Basile Ernesto这一词条的德、意本,词条解释的方法并不一致,但所使用的参考资料基本相同,除了德语本参考了更新的材料之外,从书后的文献目录来看,德语本是建立在意大利语本的基础之上,但进行了大量扩充,粗略计算有近6000条。


从中可以了解,德语本参考了意语版的原始资料,并进行扩充,然后重写了词条,又增加了大量德国建筑师词条,如Boschenow。其中有一点要注意,各个版本的词条除了人名外,基本是无法对应的,也就是这些术语都是各自文化中的惯用语,比如上面举的意大利语的soglia,德文中的是Schwelle,而且仅是其中第3个词义。


意大利语版本是非常适合阅读的,而不仅仅是作为参考书,尤其是其中的互见部分,在纸质书中可以非常便利地参阅(作为自己建立了很多个人数据库的人,其实数据库检索仅仅只是一个线索,跟词条的相互参阅是两回事)。


购买纸书有一点非常值得注意,就是一般意大利语的书尽量买初印精装本,后期的简装本一般都图极差。具体到这本,我在书店里看到的平装本图片全部泛白,包括像另一本著名的建筑通史类书,精装本非常好,后面的平装本的图片质量太差,甚至影响文字的阅读。以前的书,图片往往是黑白的,就更为讲究这个照片的质量、黑的程度,而且其图片也有其历史价值,当粗制滥印之后,简直是灾难。精装平装本价格差得不大,但是早期精装本在书店很难碰到,得到网上买,网上购书,可参见之前的推文欧洲网络买书攻略


这个版本图片泛白太严重,谨慎购买

认准这橙色的,虽然这词典并不在这里面

这一套是比较好的文艺复兴时期到当下的建筑史

                                       同样的道理,平装本图太劣质


相关推送:

              艺术史家的讲座:潘诺夫斯基1967年在UCLA的《提香和奥维德》的讲座

              艺术史家的图像和档案管理软件--Tropy

             Gertrud Bing:瓦尔堡的私人图书馆、记忆女神和和语言风格研究的核心人物

              北大《艺术史方法论》课程的书目和版本(上)

              北大《艺术史方法论》课程的书目和版本(中)

              米开朗基罗的纸张使用——手稿的擦除、重写与复原

             Paola Barocchi纪念专题之二: 什么让你走上艺术史的道路?

             

 扫码关注艺术史图书馆



10、100、4000、2万、30万,这是一系列图书数量的数据,10本著作大约可以比较有把握地掌握一个研究主题,100本可以差不多地勾勒出一个研究方向的框架,4000本可以满足一个学者的研究需求和一个私人图书馆的藏书开端,2万本则达到了私人藏书较为完美的状态,30万是一个专门学科的藏书的公共图书馆的量。这个公众号旨在建成一个私人的艺术史图书馆,藏书量在三万左右,主要收集艺术文献(5000)、艺术史学史(15000)以及瓦萨里《大艺术家传》中对各艺术家的注解所需要的基本研究著作(10000)。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