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专题】教师情感研究

教育学报 教育学报
2024-09-24


  教师情感研究 




专题主持:张华军


教师情感劳动概念界定的三个误区

李西顺

人文取向的当代西方教师情感研究

沈 辉  张华军  薛旭楠  周冰倩

近20年来教师情绪劳动研究:核心议题与研究启示

李 虹  邢朝国  孙 通  胡绮梦

中小学教师情绪劳动、师生关系与工作投入的纵向作用机制——基于变量中心和个体中心的视角

胡莹莹  杨一鸣  张翠平  王文静



张华军,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教育哲学、教师教育研究。




主持者语



中西文明自古就关注人的情感在发展人性中的独特作用。随着现代教育的兴起,教师作为现代职业的一种,逐渐发展出其专业特性。教师的情绪情感也作为其专业特性的一部分而受到研究者的关注和审视。特别是自20世纪晚期,教师职业作为一项情感/情绪劳动(emotional labor)开始在西方教师研究中受到特别关注,并产出了多学科视角下丰富的研究成果。  


不管是教师工作的情感属性抑或是教师的情感素养,情感在教育中的作用毋庸置疑。情感教育逼迫我们直面教育中重要的问题:如何培养人性?没有情感的教育是冷漠的、自私的、狭隘的,最终对社会中的所有人都是有害的。因此,教师情感研究,就是关注经由教师富有情感性的施教,如何影响、改善每个个体生命的质量。教师情感的品质,关系到教育如何构建人的道德、审美和精神的世界。  


回到教育的现实,唯分数论的教育理念和实践长久压抑着学生本来充满活力的生命,同时也在持续消磨着教师的职业热情、侵蚀教师的职业承诺。由资本市场推动的教育技术变革、对人工智能机器人可代替教师的欢呼,是对教师具有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的情感和精神世界的漠视。基础教育阶段教师和学生的情绪问题越来越普遍,并常常被简单地认定为某种精神疾病,使得人在教育过程中更快速地被异化。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精神健康、心灵健全的人的目标更具挑战。  


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对教师情感的重视和研究,是对教师可能被异化的反抗,是对教师重新成为文明赓续力量的呼唤。本专题收录的四篇文章,旨在揭示、挖掘教师情感的多层次内涵,为教师发展赋能。


具体而言,《教师情感劳动界定的三个误区》一文区分了在中文语境中教师情感劳动和教师情绪劳动在内涵上的区别,并肯定教师情感劳动的价值性的内涵。《人文取向的当代西方教师情感研究》强调教师情感研究中“人”的维度,并以“人文取向”为视角评述当代西方教师情感研究。《近20年来教师情绪劳动研究:核心议题与研究启示》通过文献综述,从教师情绪劳动规则、教师情绪劳动策略、教师情绪劳动影响因素以及教师情绪劳动后果等几个核心议题展开论述。《中小学教师情绪劳动、师生关系与工作投入的纵向作用机制——基于变量中心和个体中心的视角》以定量研究方法,探讨了中小学教师情绪劳动对工作投入的影响以及师生关系的中介作用。



教师情感劳动概念界定的三个误区

李西顺

(苏州大学 教育学院,江苏苏州 215123)

摘 要:情感劳动是教师劳动的重要属性。教师情感劳动的概念界定需避免三个误区:对霍克希尔德“emotional labor”概念的拿来主义;未区分“情绪劳动”与“情感劳动”;对劳动异化的批判论遮蔽了基于情感本体的生命存在论,劳动(labor)遮蔽了存在(being)。消解上述误区的重要路径是从“厚概念”角度界定并廓清教师情感劳动的内涵。教师的情感劳动是一个情感意义结构,是一个基于情本体的、饱含着教育价值载荷的厚概念,能够将情绪劳动的合理内涵融括在内,用目的论涵括工具论,据之澄明积极自主建构的生命存在论视域,确证情感劳动之于教师专业成长的本体论意义。

关键词:教师劳动;情感劳动;情绪劳动;厚概念;情本体

全文链接:李西顺 | 教师情感劳动概念界定的三个误区


人文取向的当代西方教师情感研究

沈 辉  张华军  薛旭楠  周冰倩

(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北京 100875)

摘 要:人文取向的教师情感研究关注教师作为一个整全的人的发展,强调教师发展的主体性和精神性特质。通过对已有文献的综述,发现人文取向的教师情感研究汲取心理学、社会学等不同学科的研究成果,但这一取向主要关注教师职业所内含的主体状态和精神性,常常通过隐喻等方式展开对教师精神内涵的可能性想象。同时,这一取向认为教师的精神是在日常教学饱含情感的实践中生发的,教师全身心投入的教学实践体现了具身的审美性。在研究方法上,人文取向的教师情感研究常通过叙事、传记等形式展开,在研究路径上强调研究者的“亲证”立场。

关键词:人文取向的教师研究;教师情感;教师专业发展

全文链接:沈 辉 张华军 薛旭楠 周冰倩 | 人文取向的当代西方教师情感研究


近20年来教师情绪劳动研究:核心议题与研究启示

李 虹  邢朝国  孙 通  胡绮梦 

(北京科技大学 文法学院,北京 10083)

摘 要:教师情绪劳动是教育学、社会学和心理学交叉领域的重要研究议题。通过对315篇教师情绪劳动文献进行梳理,发现近20年来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师情绪劳动规则、教师情绪劳动策略、教师情绪劳动影响因素以及教师情绪劳动后果。其中,教师情绪劳动的基本规则是热爱学生,展现积极情绪,隐藏负面情绪;教师情绪劳动最常使用的策略首先是真实表达,其次是深层扮演,最后是表层扮演;教师情绪劳动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个体因素和工作情境因素;教师情绪劳动会影响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工作投入、教学效果、自我效能感、职业倦怠、组织承诺、忠诚感和离职意向。教师情绪劳动研究对教育教学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在组织层面,要认识教师情绪劳动的两面性,优化教育教学管理;在教师个体层面,要充分理解教师情绪劳动的特殊性,促进自身身心健康。未来的教师情绪劳动研究需要在研究设计、理论模型、研究主题和实践指导意义等方面做进一步拓展。

关键词:教师情绪劳动;教师情绪劳动规则;教师情绪劳动策略;教育教学实践

全文链接:李 虹 邢朝国 孙 通 胡绮梦 | 近20年来教师情绪劳动研究:核心议题与研究启示


中小学教师情绪劳动、师生关系与工作投入的纵向作用机制——基于变量中心和个体中心的视角

胡莹莹1  杨一鸣2  张翠平2  王文静2,3

1.河南师范大学 教育学部,河南新乡 4530072.北京师范大学 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8753.教育部师德师风建设基地〈北京师范大学〉,北京 100875

摘 要:基于变量中心和个体中心的双重视角,探讨中小学教师情绪劳动对工作投入的影响,以及师生关系的中介作用。采用情绪劳动问卷、师生关系问卷和工作投入量表对829名中小学教师进行为期六个月的短期追踪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T1表层行为显著负向预测T2工作投入,T1深层行为和自然行为则无法显著预测T2工作投入,T1师生关系在T1表层行为与T2工作投入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而在T1深层行为、自然行为与T2工作投入之间具有完全中介作用;(2)潜在剖面分析识别出4类不同的教师情绪劳动剖面,即自然展现组、低展现组、中等展现组和高展现组,其中自然展现组师生关系品质最佳,工作投入水平最高,并且各亚组分布受教师性别、是否班主任以及发展阶段等因素影响;(3)以自然展现组为参照组,T1师生关系在低展现组、中等展现组与T2工作投入之间分别具有完全中介和部分中介作用。研究结论为改善教师情绪劳动和提升教师工作投入的教育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为助力教育的情感转向和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新视角。

关键词:情绪劳动;工作投入;师生关系;中小学教师;潜在剖面分析

全文链接:胡莹莹 杨一鸣 张翠平 王文静 | 中小学教师情绪劳动、师生关系与工作投入的纵向作用机制——基于变量中心和个体中心的视角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教育学报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