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的数据要素探索实践和经验启示
自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将数据纳入生产要素,尤其是2022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数据20条”)后,我国数据要素市场化建设步伐明显提速。浙江、上海、北京、广东、深圳、福建、四川、贵州、海南、山东、湖南等各地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战略部署,不断制定完善数据相关法律制度,创新公共数据授权经营方式,建立数据交易市场,组建地方数据运营平台,探索数据资产化路径,积极开展试点示范,已初步取得积极成效。在数据要素基础制度方面,浙江、广东、深圳、上海、江苏、山东、河北、重庆、黑龙江、四川、北京等地采取了《公共数据管理条例》立法,其他地方以战略规划、指导意见、行动计划等不同的政策法规形式,对数据产权、加工生产、流通交易、监管治理、数据安全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探索实践;在公共数据授权经营方面,各地方根据自身特点,已探索出集中统一授权、分领域专区授权、分地域分散授权等不同授权经营方式;在数据运营平台方面,有些地方先行探索建立了省域内一体化公共数据平台,许多地方成立了国资背景的数据集团,全面负责当地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数据要素产业投融资、数据资产运营管理等;在数据交易流通方面,各地方一方面积极组建数据交易所,另一方面鼓励数据商和平台企业开展数据交易,已初步形成政府主导的数据交易所与企业主导的数据交易平台相辅相成、相互补充、场内场外相结合的数据交易流通体系;在公共数据开放方面,许多地方在公共数据分类分级基础上,对一般数据继续加大免费开放力度,另有一些地方则有意宽泛化数据分级,将更多数据划分到重要数据或核心数据内,减小公共数据开放规模;在数据资产化方面,贵阳、杭州、北京、深圳、西安、广西等地方已实现了数据资产质押融资贷款、无质押数据资产增信贷款额度、基于数据资产价值应用的融资贷款、数字资产保险、数据信托、数据知识产权的证券化、数据资产作价入股等数据资产化的突破;在开展试点示范方面,重庆、河南、广东、贵州、广西等地被国务院办公厅列为政务数据开放共享国家标准试点地区,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深圳等8个地方被确定为开展数据知识产权工作的试点省市,其中,北京、浙江、江苏、山东、福建、深圳等6个地方已启动开展数据知识产权登记工作。
各地方在数据要素市场化方面的探索实践,特别是各地在授权运营方式、数据资产化、数据资本化、数据定价、数据交易流通、数据安全监管等方面的一些特色做法,对国家层面的数据要素基础制度的制定施行、进一步加大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建立和完善国家数据基础设施(NDI)、促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探索价值和借鉴意义。《交大评论》将分15期刊出系列评论文章,研究分析浙江、上海、北京、深圳、广东、福建、四川、贵州、海南、山东、湖南、安徽、重庆、天津、湖北等地方在数据要素市场化方面的主要做法、各地实践探索的特点、以及对全国数据要素市场化的借鉴和启示。
系列文章分别为:
5.广东的数据要素探索做法和特点启示
6.福建的数据要素探索做法和特点启示
9.海南的数据要素探索做法和特点启示
10.山东的数据要素探索做法和特点启示
11.湖南的数据要素探索做法和特点启示
12.安徽的数据要素探索实践和特点启示
13.重庆的数据要素探索实践和特点启示
14.天津的数据要素探索实践和特点启示
本期为系列评论文章之十《山东的数据要素探索实践和特点启示》,主要介绍山东在数据要素市场化方面的五种做法,形成的五方面显著特点,以及对全国数据要素市场化的五点启示。
一、山东数据要素探索的五种做法
1.不断制定完善法律法规
《数字山东发展规划(2018-2022年)》于2019年2月27日由山东省人民政府发布。《规划》有五方面突出特点:一是确定了“三核引领、协调联动、开放合作”的数字山东总体格局。“三核引领”是指打造济南、青岛、烟台三大核心区,“协调联动”指“三化”,即集约化建设数字基础设施,特色化发展数字经济,融合化推进数字应用。“开放合作”指对外和对内开放合作两方面,对外合作包括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深化中日韩地方合作,创建数字经济合作区等。对内合作包括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深化与国内外数字经济龙头企业战略合作等。二是提出构建泛在互联的数字基础设施。包括加快升级信息通信网络、超前布局下一代基础设施、集约建设大数据中心设施、打造国际信息通信桥头堡。三是提出建设集约完备的数据资源体系。包括加强数据资源采集汇聚、扩大政务数据资源交换共享、加快公共数据资源有序开放、发展数据资源交易服务。四是提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四大领域。包括核心基础、高端优势、融合创新和前沿新兴四大领域。其中,核心引领产业包括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地理信息。前沿新兴产业包括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区块链、关键基础产业包括集成电路、基础电子。高端优势产业包括高性能计算机、高端软件、智能家居等。五是提出实施六大重点突破行动。包括工业互联网突破行动、新型智慧城市突破行动、数字园区建设突破行动、国际数字合作突破行动、“互联网+医疗健康”突破行动、数字乡村建设突破行动等。
《山东省支持数字经济发展的意见》于2019年7月13日由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意见》确定了提升数字产业化水平、发展特色高效数字农业、推动智能制造升级、打造智慧服务示范区、加快培育数字化新业态等五大重点任务,提出了加大要素供给、强化人才支撑、激发创新活力、培育市场主体、加强资金扶植等五项政策措施,制定了加强组织协调、鼓励先行先试、推动融合发展、营造良好氛围、强化统计评价等五项实施举措。
《山东省电子政务和政务数据管理办法》于2019年12月25日由山东省人民政府颁布,自2020年2月1日起施行。《办法》有五个突出亮点:一是规定了不同层级电子政务云平台和云节点的主管部门。省市人民政府大数据工作主管部门分别负责建设和管理省市级电子政务云节点。省人民政府大数据工作主管部门统筹全省电子政务云平台的建设、运行和监管,建立全省统一的电子政务云服务管理体系。县(市、区)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不得新建电子政务云节点;已经建设的,由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大数据工作主管部门按照规定逐步归并整合。二是提出政务数据汇聚、目录、更新、采集、处理采购等6方面管理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大数据工作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政务数据的汇聚和统筹管理。省市县各级人民政府大数据工作主管部门分别负责组织编制各级政务数据总目录,并建立目录更新机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规范本部门政务数据采集、维护的程序,建立一数一源、多元校核的工作机制,并对采集的政务数据进行电子化、结构化、标准化处理。当履行职责需要购买社会数据的,应当报本级人民政府大数据工作主管部门批准。三是确定了主题数据库的负责部门。省人民政府大数据工作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建设人口、法人单位、空间地理、电子证照、公共信用、宏观经济等基础数据库和医疗健康、交通出行、生态环境等主题数据库,逐步实现各级行政机关政务数据的统一汇聚、管理和应用。四是确定了政务数据共享和开放相关规定。省市人民政府大数据工作主管部门分别负责建设本级政务信息资源交换共享平台和政务数据开放网站。政务数据按照共享类型分为无条件共享、有条件共享和不予共享三种类型。开放范围内的政务数据分为无条件开放和依申请开放两种类型。五是提出电子政务应用服务体系建设要求。省人民政府按照国家规定,建立省、设区的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数据互联、协同联动的政务服务体系,提高政务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建立线上服务与线下服务相融合的政务服务工作机制,推行电子政务应用与服务。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利用开放的政务数据创新产品、技术和服务。
《山东省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于2020年3月19日由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意见》有六方面突出亮点:一是确定了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五方面内容。包括泛在连接的信息通信网络、高效协同的数据处理体系、全域感知的智能终端设施、智能融合的传统基础设施、安全可信的防控设施体系。二是确定了信息通信网络建设的三项重点内容。包括发展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络、全面建成高水平全光网、推进信息网络演进升级等。三是确定了数据处理体系建设的两项重点内容。包括加快数据中心高水平建设和推动多元计算协同发展。四是确定了智能终端设施建设的两项重点内容。包括大力发展物联网和加快建设工业互联网。五是确定了传统基础设施升级的三项重点内容。包括加快部署智能交通基础设施、全面推广智慧能源基础设施、积极建设数字水利和市政基础设施。六是确定了安全可信防控设施体系的三项重点建设内容。包括提升安全技术保障能力、强化安全管理服务能力、提高重要数字基础设施安全可信水平。
《关于加快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于2020年10月11日由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包括工作目标、总体架构、优化政务服务、拓展便民服务、推动精细治理、加快产业升级、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完善保障措施等8部分共23条。《意见》有四方面突出亮点:一是提出了全省智慧城市建设总体目标和技术架构。2025年全部县(市、区)达到三星级以上,全部市和60%的县(市、区)达到四星级以上,力争打造3个以上的五星级标杆城市。省级构建省一体化大数据平台和综合指挥平台,推动数据跨层级、跨地域、跨部门汇聚共享开放,实现各级、各部门智慧应用与指挥调度的横向互联、纵向贯通及条块协同。市级负责构建感知设施统筹、数据统管、平台统一、系统集成和应用多样的“城市大脑”,支撑全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县级基于市级“城市大脑”开发部署特色智慧应用。二是提出从3项12方面提升数字化赋能应用。在政务服务方面,包括深化“一网通办”和加快“一号通行”;在便民应用方面,包括智慧出行、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文体、特色智慧服务等;在精细治理方面,包括提升市政综合管理能力、提升城市安全保障能力、提升应急协同指挥能力、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提升基层社区治理能力等。三是提出从2方面加快产业升级。一方面是培育数字产业新业态。推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创新应用,将应用场景需求转化为产业发展新动能,打造数字经济新模式、新业态。另一方面是推进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围绕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需求,推动轨道交通、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等领域研发制造,加快智慧物流、电子商务、数字文创等数字服务业发展,推进传统产业、产品智能化改造升级。四是提出夯实数字基础设施的4项重点任务。包括畅通信息通信网络、加快数据中心建设、完善智慧市政设施、构建城市数字底座。
《山东省“十四五”数字强省建设规划》于2021年7月17日由山东省人民政府印发。《规划》有五方面突出特点:一是提出从2方面7领域打造泛在领先的数字基础设施。《规划》提出要打造全国领先信息基础设施和全国融合基础设施示范区。全国领先信息基础设施包括建设泛在连接的通信基础设施、构建存算一体的数据处理体系和布局全域感知的智能终端设施3个领域。全国融合基础设施示范区包括“智慧交通”、“数字水利”、能源互联网、市政基础设施等4个领域。二是提出从4方面推进数字产业高端布局。包括领航产业集群、关键基础产业、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领航产业集群包括先进计算产业、智能终端产业、超高清视频产业、网络安全产业等。关键基础产业包括集成电路、基础电子元器件、基础软件和工业软件等。新兴产业包括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量子信息、北斗卫星产业等。未来产业包括未来网络技术、碳基芯片、类脑计算等。三是提出从4方面实施数字科技创新。包括部署基础研究和前沿研究、加强关键核心数字技术攻关、建设数字科技创新平台坐标系、提升企业数字科技创新能力等。基础研究和前沿研究包括关键重点领域中的核心科学问题和新兴前沿交叉领域中的重大科学问题。关键核心数字技术攻关包括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强化原创性、引领性数字技术攻关,重点产业应用场景关键技术协同攻关等。数字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包括建设一批省级及以上实验室、创新中心、研究中心和高能级创新平台。布局建设一批省重点实验室、制造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等。企业数字科技创新能力包括加大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研发投入后补助等普惠性政策实施力度,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到科创板上市发展等。四是提出数字产业赋能经济社会的9大领域。包括加速工业数字化转型、推动农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海洋产业数字化、促进服务业数字化升级、打造整体高效的数字政府、构建智慧便民的数字社会、构建智慧城市建设新格局、打造数字乡村建设新模式、构筑美好数字生活新图景。五是提出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5项举措。包括提升数据资源供给能力、加强数据资源开发应用、促进数据要素市场流通、营造全民参与的发展氛围、构造合作共赢的发展生态等。在提升数据资源供给能力方面,包括健全全省一体化大数据资源目录体系,依托省一体化大数据平台,深化公共数据资源的逻辑汇聚、分布存储和统筹管理等。在加强数据资源开发应用方面,包括加快建成统一高效的数据共享服务体系,推动全省公共数据开放水平持续位于全国前列,加快形成公共数据和社会数据融合应用生态,在医疗、能源、制造、金融、交通、生态等重点领域打造标杆应用等。在促进数据要素市场流通方面,探索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有偿使用等新模式,高水平建设山东省大数据交易中心,推行数据(产品)登记制度,高水平建设大数据创新发展中心,促进数据采集、治理加工、应用开发、中介服务等相关行业发展,培育富有活力的数据要素市场等。在营造全民参与的发展氛围方面,讲好数字强省故事,每年举办大数据创新应用宣传月活动,加强全民数字技能教育和培训,常态化开展数字生活进社区、数字未来进校园活动,深入普及数字化知识等。在构造合作共赢的发展生态方面,举办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全国峰会,支持举办世界工业互联网产业大会、中国(济南)国际信息技术博览会、智能物联网大会等展会论坛活动,打造高层次交流合作平台等。
《山东省大数据发展促进条例》于2021年9月30日由山东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审议通过,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包括总则、基础设施、数据资源、发展应用、安全保护、促进措施、法律责任、附则等8章共52条。《促进条例》有五方面突出亮点:一是提出数字基础设施的7方面组成部分。数字基础设施包括算力基础设施、高速宽带网络、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全省一体化大数据平台、智能化基础设施、农村地区数字基础设施等7方面,并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编制和实施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二是提出数据资源目录管理、收集、汇聚、治理、共享、开放等6项要求。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实行目录管理,数据收集要坚持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数据要向省一体化大数据平台汇聚、对接、融合,各级部门和单位要建立数据治理工作机制,公共数据应通过省一体化大数据平台共享,并向社会公众开放。三是提出数字产业的3项组成内容、以及融合和集聚两大发展。数字产业由先进计算、新型智能终端、高端软件等特色产业,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产业,集成电路、基础电子元器件等基础产业共三部分构成。数字产业要通过对农业、工业、服务业进行数字化改造,推动大数据与产业融合发展。数字产业要通过推进数字经济平台、工业互联网平台、特定行业和区域平台、以及数字经济园区建设,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四是提出数据的6大应用场景。包括现代信息技术政务服务应用,数字机关,全省统一的展示、分析、调度、指挥平台,智能化公共服务,智能化社会治理,智慧城市和数字乡村等。五是提出7方面的促进措施。包括规划、标准、技术创新、人才培育、数据交易、资金支持、用地用电保障、宣传教育等方面。
2.积极开展数据要素试点
山东省非常重视以试点示范方式推进数据要素化工作。一方面积极推动本省范围内数据要素相关试点,另一方面也积极申请和参加国家有关部门组织的数据要素试点工作。在推动本省范围内数据要素相关试点方面,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于2023年7月组织开展全省工业和信息化领域企业数据要素化试点工作,分为综合试点和专项试点两类。综合试点包括数据“三权分置”综合试点和数据资产化综合试点。专项试点包括数据质量服务试点、数据价值服务试点、数据加工服务试点、数据合规服务试点、数据融资保险服务试点、数据资产托管服务试点、数据资产安全服务试点、数据要素化研究试点等。在参加国家数据要素试点方面,一是被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确定为国家电子政务综合试点省份。2017年以来,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联合开展国家电子政务综合试点,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陕西、宁夏、山东、广西、湖北等地先后被确定为试点单位。二是被全国信标委列为政务数据开放共享国家标准试点地区。2020年全国信标委先后将重庆、河南、广东、贵州、广西、山东、海南等地区列为全国政务数据开放共享国家标准试点地区。三是被国家知识产权局确定为数据知识产权试点省份。2022年11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先后选择在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山东、福建、广东以及深圳八个地方开展数据知识产权试点工作,2023年8月份国家知识产权局印发了《数据知识产权地方试点工作指引》,进一步明确试点工作的任务要求。在数据知识产权试点过程中,山东省制定了《山东省数据知识产权存证登记平台存证规范》《山东省数据知识产权存证登记平台登记规范》《数据交易流通活动术语规范》《山东省数据知识产权登记管理规则》等,建立起了数据知识产权制度体系,建设了数据产品登记平台,建立了数据知识产权登记申请初审、复审制度,试点工作取得创新性突破。2023年8月8日,山东省国家知识产权保护中心首次向山东创典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新能源领域元器件AI视觉训练模型数据”“医药包装领域橡塑件AI视觉训练模型数据”颁发了2张数据知识产权登记证书。
3.优先发展数据基础设施
山东省将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放在最优先发展地位,各级政府部门历年颁布出台的几乎所有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都要将着重强调和部署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早在2019年2月发布的《数字山东发展规划(2018-2022年)》,山东省就提出要构建泛在互联的数字基础设施。包括加快升级信息通信网络、超前布局下一代基础设施、集约建设大数据中心设施、打造国际信息通信桥头堡。2019年12月发布的《山东省电子政务和政务数据管理办法》,提出省、市两级人民政府大数据工作主管部门分别负责建设和管理省市级电子政务云节点和电子政务云平台的建设、运行和监管。2020年3月出台的《山东省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确定了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五方面内容。包括泛在连接的信息通信网络、高效协同的数据处理体系、全域感知的智能终端设施、智能融合的传统基础设施、安全可信的防控设施体系。其中,信息通信网络包括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络、高水平全光网、信息网络演进升级等,数据处理体系包括高水平数据中心和多元计算协同,智能终端设施包括物联网和工业互联网,传统基础设施升级包括智能交通基础设施、智慧能源基础设施、数字水利和市政基础设施,安全可信防控设施体系包括安全技术保障能力、安全管理服务能力、重要数字基础设施安全可信水平。2020年10月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要从畅通信息通信网络、加快数据中心建设、完善智慧市政设施、构建城市数字底座等四方面夯实数字基础设施。2021年9月颁布的《山东省大数据发展促进条例》明确提出数字基础设施包括算力基础设施、高速宽带网络、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全省一体化大数据平台、智能化基础设施、农村地区数字基础设施等7方面。2021年7月出台的《山东省“十四五”数字强省建设规划》提出数据基础设施由信息基础设施和融合基础设施构成,全国领先信息基础设施包括建设泛在连接的通信基础设施、构建存算一体的数据处理体系和布局全域感知的智能终端设施3个领域,全国融合基础设施示范区包括“智慧交通”、“数字水利”、能源互联网、市政基础设施等4个领域。
4.注重特色数据产业发展
山东省聚焦于自身特长优势,发展具有山东特色的数据产业。在2019年2月发布的《数字山东发展规划(2018-2022年)》中,山东省首次明确提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包括核心基础、高端优势、融合创新和前沿新兴等四大领域。其中,核心引领产业包括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地理信息。前沿新兴产业包括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区块链、关键基础产业包括集成电路、基础电子。高端优势产业包括高性能计算机、高端软件、智能家居等。在2020年10月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提出从2方面加快产业升级。一方面是培育数字产业新业态。推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创新应用。另一方面是推进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围绕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需求,推动轨道交通、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等领域研发制造,加快智慧物流、电子商务、数字文创等数字服务业发展,推进传统产业、产品智能化改造升级。在2021年9月颁布的《山东省大数据发展促进条例》中,提出数字产业由特色产业、新兴产业和基础产业三部分组成。其中,特色产业包括先进计算、新型智能终端、高端软件等,新兴产业包括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基础产业包括集成电路、基础电子元器件等,并指明了数字产业融合发展和集聚发展的方向。在2021年7月出台的《山东省“十四五”数字强省建设规划》中,提出数字产业领航产业、关键基础产业、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领航产业包括先进计算产业、智能终端产业、超高清视频产业、网络安全产业等。关键基础产业包括集成电路、基础电子元器件、基础软件和工业软件等。新兴产业包括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量子信息、北斗卫星产业等。未来产业包括未来网络技术、碳基芯片、类脑计算等。
5.积极推进数据交易场所
山东省现有山东数据交易有限公司、青岛大数据交易中心、青岛市公共数据运营平台三个规模较大的数据交易场所。
山东数据交易有限公司是经省政府批准,由省大数据局和省国资委推动设立的山东省唯一省级数据交易机构,加挂“山东数据创新应用中心”牌子,定位于省级综合性数据服务平台,提供数据交易平台服务、数据产品开发服务、数据应用服务、公共数据资源开放渠道服务和其他类型服务等。2020年11月,山东数据交易平台交易系统、数据(产品)登记系统正式上线,现有山东省数据交易平台、山东省数据(产品)登记平台、山东省工业大数据交易平台、特色专区等功能板块。山东省数据交易平台上提供数据产品和数据服务两种交易类型。目前已上线数据产品117个,其中主平台84个,分平台33个,数据产品类型包括数据集、数据接口、数据报告、数据应用、隐私计算和其他,涉及金融科技、人工智能、医疗、交通、能源等14个领域。数据服务包括企业资质查询、DCMM贯标服务、数据服务能力介绍、区域经济大脑、网站合规检测和精准招商。企业资质查询板块可以查询企业获得的科学技术进步奖、技术发明奖、独角兽企业等,其他数据服务板块主要为客户提供数据资产、数据治理等各种咨询解决方案。山东省数据(产品)登记平台提供了登记公示、证书查询等功能。公示内容包括数据产品登记号、数据产品名称、数据产品类型、登记人、所属平台和登记日期。证书查询有数据(产品)基础信息、来源信息和申请人基本信息等,目前,证书查询中主平台公示记录296条,烟台、东营、泰安、济南的分平台公示记录45条。山东工业大数据交易平台提供需求分布、产品登记、数据市场和数据赋能等服务。其中,数据市场上线产品16个,包括数据集、数据接口、数据报告和数据应用,覆盖智能制造、生产管理、实名核验、大宗商品、制造数据等。数据赋能服务包括DCMM贯标服务、工业互联网二级节点标识解析服务和数据信托。“特色专区”中的“山东数据创新应用中心场景库”,按照“一地创新、各地复用”模式,汇聚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社会中的优秀应用场景和解决方案,管理并推荐优秀场景,目前上架应用场景243个,解决方案200个。“数创齐鲁行”模块共上线399个应用,主要涉及社会治理、医疗健康、交通出行和民生保障。
青岛大数据交易中心成立于2017年4月,是海发国有资本投资运营集团旗下的国有企业。设有影视数据专区、卫星遥感数据专区、文旅专区、工业专区等。影视数据专区是国内首创,通过整合影视产业链各环节资源,挖掘影视数据的应用场景,不断地强化影视数据市场价值和交易习惯。卫星遥感数据专区通过卫星场景特色产品,推进商业遥感卫星数据资源和应用服务体系的共建共用共享,打造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商业卫星市场体系,吸引和带动商业卫是产业链企业汇聚,建设商业卫星的产业集群。青岛大数据交易中心上架数据产品、模型和算法等共260多个。
青岛市公共数据运营平台于2022年1月正式上线,由青岛市全资国有企业--国实集团负责研发运营,该平台设立了全国首个海洋专区,并依托青岛国实集团大数据存储技术、超算资源和科研优势,构建了高度开放、共享的海洋数据交易运营环境,在全国率先形成高精度、实时化的海上信息服务能力,面向各类海洋科研机构以及相关企业,目前可以提供海洋地质、地形地貌、水文气象、遥感影像等13类海洋数据交易产品,上线数据产品200多条,累计交易额863万元。
二、山东数据要素探索的五条经验
1.数据基础制度体系完善
自2019年以来,山东省先后发布了《数字山东发展规划(2018-2022年)》《山东省支持数字经济发展的意见》《山东省电子政务和政务数据管理办法》《山东省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山东省大数据发展促进条例》《山东省“十四五”数字强省建设规划》等一大批数据要素制度文件,形成了以《山东省大数据发展促进条例》一项法律为顶层,以《山东省“十四五”数字强省建设规划》《数字山东发展规划(2018-2022年)》为两项规划为蓝图,以《山东省支持数字经济发展的意见》《山东省电子政务和政务数据管理办法》《山东省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等N项办法和意见为操作的“法律-规划-意见(办法)”数据要素基础制度体系,为山东省在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数据产业发展、以及数字山东推进等方面,发挥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2.数据基础设施全国领先
山东省对数据基础设施内涵认识不断深化,数据基础设施建设范围不断扩大。2019年初,山东提出要构建泛在互联的数字基础设施。包括加快升级信息通信网络、超前布局下一代基础设施、集约建设大数据中心设施、打造国际信息通信桥头堡。2019末,山东提出省、市两级人民政府大数据工作主管部门分别负责建设和管理省市级电子政务云节点和电子政务云平台的建设、运行和监管。2020年上旬,山东将信息通信网络、数据处理体系、智能终端设施、传统基础设施升级、安全防控设施体系作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五方面内容。2020年下旬,山东将信息通信网络、数据中心、智慧市政设施、城市数字底座作为数字基础设施。2021年中旬,山东将数据基础设施分类为信息基础设施和融合基础设施两部分。信息基础设施包括通信基础设施、数据处理体系和智能终端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包括“智慧交通”、“数字水利”、能源互联网、市政基础设施。2021年下旬,山东明确提出数字基础设施包括算力基础设施、高速宽带网络、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全省一体化大数据平台、智能化基础设施、农村地区数字基础设施等7方面。经过多年持续建设,山东的信息基础设施和融合基础设施建设提档升级。目前,全省建成开通5G基站13.3万个,全省千兆用户达575.7万户。建成济南、青岛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成为全国唯一国家级直联点“双枢纽”省份。全省各类数据中心达到220个,在用标准机架数超过24万个。全省物联网终端用户超过1.3亿,流量居全国第一。全省首条智慧高速公路建成通车,5G智能电网覆盖全省。
3.特色数据产业蓬勃发展
山东省对数据产业的认识和发展历经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包括核心基础产业、高端优势产业、融合创新产业和前沿新兴产业等四大领域。其中,核心引领产业包括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地理信息。前沿新兴产业包括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区块链、关键基础产业包括集成电路、基础电子。高端优势产业包括高性能计算机、高端软件、智能家居等。第二阶段是数字产业化,包括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数字产业新业态,以及轨道交通、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等领域数字化,智慧物流、电子商务、数字文创等数字服务业。第三阶段是数字产业,由特色产业、新兴产业和基础产业三部分组成。其中,特色产业包括先进计算、新型智能终端、高端软件等,新兴产业包括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基础产业包括集成电路、基础电子元器件等,并指明了数字产业融合发展和集聚发展的方向。第四阶段充实了数字产业范畴,包括领航产业、关键基础产业、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领航产业包括先进计算产业、智能终端产业、超高清视频产业、网络安全产业等。关键基础产业包括集成电路、基础电子元器件、基础软件和工业软件等。新兴产业包括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量子信息、北斗卫星产业等。未来产业包括未来网络技术、碳基芯片、类脑计算等。目前,数据产业已成为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的强劲引擎。全省累计培育省级数字经济园区85家,信息技术产业营业收入突破万亿大关。山东半岛工业互联网示范区建设加快推进,国家级特色专业型平台数量全国第一。培育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115个,海尔卡奥斯、浪潮云洲、橙色云、蓝海入选国家跨行业跨领域平台,占全国的七分之一。省级智慧农业应用基地达到350多家。全省淘宝村达到801个,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突破4000亿元。
4.数据交易中心特色鲜明
山东省现有三个规模较大的数据交易场所,分别是山东数据交易有限公司、青岛大数据交易中心、青岛市公共数据运营平台。其中,山东数据交易有限公司是经省政府批准,由省大数据局和省国资委推动设立的山东省唯一省级数据交易机构,加挂“山东数据创新应用中心”牌子,定位于省级综合性数据服务平台,提供数据交易平台服务、数据产品开发服务、数据应用服务、公共数据资源开放渠道服务和其他类型服务等。青岛大数据交易中心成立于2017年4月,是山东省内成立最早、运营时间最长的数据交易场所。主要定位于影视、卫星、文旅、工业等特色领域的数据交易,设有影视数据专区、卫星遥感数据专区、文旅专区、工业专区等。青岛市公共数据运营平台于2022年1月正式上线,是全国首个海洋数据交易平台。三个数据交易场所层级不同,功能定位相互互补,形成了省内协同合作的数据交易场所空间布局。
5.数字山东建设成效显著
山东省以数字政府和智慧城市建设为抓手,深入推进数字山东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一是“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一网通办”成为常态。全省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网办率达到90%以上、全程网办率超过80%,2700多个事项实现全程无人工干预“秒批秒办”。二是“爱山东”注册用户数突破9000万,在首届中国政务服务掌办综合指数评级中获评“A”级。“无证明之省”建设全面启动,500多类电子证照实现“手机亮证”,全省电子证照累计应用2.36亿多次,山东电子证照应用支撑体系获得“2021数字政府卓越成就奖”。三是智慧城市、智慧社区、数字乡村建设全面展开,数据创新应用亮点纷呈,大数据正走进千家万户。全省16个设区市、70%以上的县(市、区)达到省级新型智慧城市标准三星级以上,省市县联动打造2000余个应用场景,推出义务教育入学报名实现“网上办”、社保待遇领取资格实现“静默认证”、企业开办“一窗通”、惠企政策“一键达”等一大批便民利企的智慧应用场景。
三、山东数据要素探索的五点启示
1.应继续探索数据要素基础制度
近年来,山东省持续探索数据要素基础制度建设,形成了以《山东省大数据发展促进条例》一项法律为顶层,以《山东省“十四五”数字强省建设规划》《数字山东发展规划(2018-2022年)》为两项规划为蓝图,以《山东省支持数字经济发展的意见》《山东省电子政务和政务数据管理办法》《山东省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等N项办法和意见为操作的“法律-规划-意见(办法)”数据要素基础制度体系,为山东省在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数据产业发展、以及数字山东推进等方面,发挥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目前,数据一方面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在经济社会中的乘数效应越来越明显,愈来愈突出,但另一方面,由于数据要素在产权确定、生产加工、交易流通、安全治理等方面的基础制度还不健全,普遍存在数据“供不出、流不动、用不好”的情况,数据作为生产要素的价值潜能还远未发挥出来。因此,国家层面和各地区各部门应尽快将工作推进重点从信息系统项目建设、数字化平台工程实施转移到数据要素基础制度探索上来,尽快建立和完善数据要素确权、生产、加工、流通、交易、治理、安全等方面的基础制度体系,确保数据要素“供得出、流得动、用得好”,畅通数据要素生产流通通道,充分释放数据要素价值潜能。
2.应发展数据空间和软基础设施
山东高度重视数据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不断升级传统基础设施,另一方面不断拓展基础设施范围。2019年首次提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时,就将信息通信网络升级、超前布局下一代基础设施和打造国际信息通信桥头堡等传统通信信息基础设施作为数字基础设施的重要内容,同时将建设大数据中心设施也纳入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范畴。后来除了信息通信网络、数据处理体系外,山东又将智能终端设施、传统基础设施升级、安全防控设施体系纳入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范畴。再后来,智慧市政设施和城市数字底座也成为数字基础设施内容。最后,山东将数字基础设施分为信息基础设施和融合基础设施两部分。信息基础设施包括通信基础设施、数据处理体系和智能终端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包括“智慧交通”、“数字水利”、能源互联网、市政基础设施等。
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数字化的不断发展,数据基础设施的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升级变迁。在信息化阶段,以地面光纤、海底光缆、移动通信为代表的信息通信基础设施成为基础设施。到了数字化阶段,除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外,以数据中心、超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以物联网、工业互联网为代表的智能终端基础设施,以智慧水利、智慧能源、智慧市政等为代表的各种融合基础设施等,以数字政府为核心建设起来的政务信息一体化共享平台、开放平台和开发平台等,都成为数字化阶段数字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们正在进入数据要素化发展新阶段,全球网络信息空间在转型升级为数字空间后,正在向数据空间进一步升级,网络空间的核心功能已从传输通道升级为计算平台的基础上,目前正在从计算平台向数据平台升级。相应地,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升级为数字基础设施后,目前正在向数据基础设施转型升级。在数据要素化发展新阶段的新型数据基础设施除了包含在信息化阶段和数字化阶段的信息通信基础设施、智能终端基础设施、算力基础设施和其他各种形态的融合基础设施,构成了数据基础设施的硬基础设施外,更重要的是在数据要素化发展新阶段,为了保障数据要素的有效供给、顺畅流通和有效应用,用于数据各类主体、数据本身、数据各种工具之间相互认证的各种标准、协议、智能合约等软基础设施,以及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不同区域间的数据空间开始成为数据基础设施的核心。因此,在数据要素化发展新阶段,国家层面上除了继续保持硬基础设施适度超前部署外,应将软基础设施和数据空间建设作为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的重点。各地方各部门在立足于建设好本地区本领域数据空间基础上,应将更大资源部署在跨区域数据空间和跨领域数据空间的数据可信安全互操作方面,通过制定研发统一标准的数据接入器和数据认证器,实现全国各行业和各地区数据空间的可信安全互操作,实现数据在全国统一数据基础设施平台上的可信安全流通。
3.应鼓励数据要素产业集聚发展
山东省在不同发展阶段,根据自身特点鼓励发展具有本省特色的信息产业和数字产业。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时期,核心基础产业、高端优势产业、融合创新产业和前沿新兴产业等四大领域是鼓励发展的重点。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数字产业新业态,轨道交通、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等重点领域数字化产业,智慧物流、电子商务、数字文创等数字服务业成为发展重点。数字产业发展时期,先进计算、新型智能终端、高端软件等特色产业,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产业,集成电路、基础电子元器件等基础产业成为发展重点。后来又调整为领航产业、关键基础产业、新兴产业,并增加了未来网络技术、碳基芯片、类脑计算等未来产业。
信息化、数字化不同发展阶段孕育出不同的产业形态。在信息化阶段的产业形态以软件产业、硬件产业、网络和通信产业为代表的信息产业为主。到了数字化发展阶段,以软件产业、硬件产业、网络和通信产业为代表的信息产业变成了数字产业的基础,而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形成的新型产业快速崛起成为数字产业的核心。从数字化发展到数据要素化新阶段后,在信息化阶段和数字化阶段形成的软件产业、硬件产业、网络和通信产业进一步进化成数据产业的基础,成为数据基础产业,而数字化阶段不断成熟起来的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形成的新型产业,通过在数据采集、汇聚、加工、分析、流通、存储、治理等全生命周期不同环节的深化应用,进化为专业的数据采集汇聚产业、数据加工分析产业、数据流通交易产业、数据存储产业、数据治理产业等不同形态,共同构成了数据要素产业,而在数据全生命周期怎么各环节上由隐私技术、区块链等安全技术形成的数据可信安全产业和对数据生产流通全生命周期进行防护的数据安全防护产业,构成了数据安全产业。因此,在国家层面鼓励和发展数据产业的发展,除继续夯实我国在软件产业、硬件产业、通信和网络产业等数据基础产业,以及数据安全防护产业基础上,应把产业发展重点集中在数据采集汇聚产业、数据加工分析产业、数据流通交易产业、数据存储产业、数据治理产业等数据要素产业和数据可信安全产业发展方面,从政策、项目、资金等各方面,鼓励数据要素产业和数据可信安全产业的集聚式和生态式发展。
4.应探索全国数据交易市场体系
目前,山东省拥有山东数据交易有限公司、青岛大数据交易中心、青岛市公共数据运营平台三个规模较大的数据交易场所。山东数据交易公司定位于省级综合性数据服务平台,面向全省提供数据交易平台服务、数据产品开发服务、数据应用服务、公共数据资源开放渠道服务和其他类型服务等数据综合性交易服务。青岛大数据交易中心和青岛市公共数据运营平台则定位于行业性专区服务,青岛大数据交易中心主要面向影视、卫星遥感、文旅和工业等专门领域,设立了影视数据专区、卫星遥感数据专区、文旅专区、工业专区,而青岛市公共数据运营平台是全国首个海洋数据交易平台。站在山东省的角度来看,三个数据交易场所层级不同,功能定位相互互补,形成了省内协同合作的数据交易场所空间布局。
但是放眼全国来看,目前我国已有各种类型的数据交易场所72家,其中,39家由主管部门指导并由国资控股。而在39家持牌交易场所中,保持实际运营的有26家,这26家维持运营的数据交易所普遍存在以下三方面问题:一是交易所人员规模小。除上海数据交易所和郑州数据交易中心人数较多,分别有150人和84人员工外,大多数交易所人员规模都在20左右,甚至更少。二是交易的数据产品少。在26家保持实际运营的数据交易所中,只有深圳、上海、广州、贵阳的挂牌交易数据产品超过了1000个,分别为1600、1500、1245、1200个。其他交易所的挂牌数据产品数量都较少。三是交易规模小。在26家保持实际运营的数据交易所中,只有贵阳、深圳、广州、上海四家交易规模较大,分别达到18.2亿元、18亿元、12亿元和10亿元,郑州和西部分别实现了2亿元和1亿元,其他交易所的交易额都未超过1亿元。因此,一个显见的现实是,我国数据交易机构的数量已偏多,优化全国数据交易场所布局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从数据要素易复制性、价值易腐性、生产交易一体性等特点来看,全国只需要三至五家国家级数据交易机构,而目前大多数数据交易机构将面临着向公共数据共享开放平台转型,或技术基础较好的数据交易机构转为地区数据空间的统一基础设施平台。
5.应落实“数据要素×”行动计划
近年来,山东省主要在数字政府和智慧城市领域开展数据要素的探索实践,取得了明显成效。数字政府建设中的“一网通办”已覆盖全省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90%以上、全程网办率超过80%,2700多个事项实现全程无人工干预“秒批秒办”。500多类电子证照实现“手机亮证”,全省电子证照累计应用2.36亿多次,全省16个设区市、70%以上的县(市、区)达到省级新型智慧城市标准三星级以上,省市县联动打造2000余个应用场景,推出义务教育入学报名实现“网上办”、社保待遇领取资格实现“静默认证”、企业开办“一窗通”、惠企政策“一键达”等一大批便民利企的智慧应用场景。
2023年12月15日,国家数据局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提出在智能制造、智慧农业、商贸流通、交通运输、金融服务、科技创新、文化旅游、医疗健康、应急管理、气象服务、智慧城市、绿色低碳等12个领域,实施为期三年的“数据要素×”行动计划,发挥我国海量数据规模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推动数据在不同场景中发挥千姿百态的乘数效应,解决目前普遍存在的场景释放不够、数据供给不足、流通机制不畅等问题,促进我国数据基础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新优势。因此,全国各行业主管部门要聚焦本行业数据开发利用需求,细化落实行动计划的时间表、路线图。各地方数据主管部门要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制定落实方案,形成符合各地实际的数据要素应用实践,带动培育一批数商和第三方服务机构,营造良好生态,从更广泛的领域推动数据要素的应用实践。
相关阅读
1. 交大评论:海南的数据要素探索实践和经验启示
2. 交大评论:贵州的数据要素探索实践和经验启示
3. 交大评论:四川的数据要素探索实践和经验启示
4. 交大评论:福建的数据要素探索实践和经验启示
5. 交大评论:广东的数据要素探索实践和经验启示
6. 交大评论:深圳的数据要素探索实践和经验启示
7. 交大评论:北京的数据要素探索做法和特点启示
8. 交大评论:上海的数据要素探索做法和特点启示
9. 交大评论:浙江的数据要素探索做法和特点启示
10. 交大评论:日韩印加俄等国的数据要素实践及其对我国的影响和启示
11. 交大评论:英国的数据要素实践及其对我国的影响和启示
12. 交大评论:欧盟的数据要素实践及其对我国的影响和启示
13. 交大评论:美国的数据要素实践及其对我国的影响和启示
原创内容,转载必须注明出处(“交大评论”公众号),侵权必究。